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学科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学科知识范文1
一、计算机专业课常规教学模式
(一)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
对于教材实务处理中存在多种处理办法或有值得商榷之处,可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其课堂教学结构为:
1、呈现:教师呈现书本例题并进行解释说明和分析。
2、复演:教师展示书本实务处理过程。
3、设疑:教师指出书本实务处理不当之处,提出本节课的创新目标。
4、尝试: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独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5、讨论:分组或全体讨论、评价学生(或教师)提出的创新方案。
6、定型:教师指出各种方案的合理内核,确定最终方案。
(二)尝试教学模式
交叉学科知识(重复性内容为主),学习的知识点在其他学科中学过,只是本节稍复杂或可类比。从培养前瞻性人才的角度出发可在高年级或在相关学科交叉知识点适当采用“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设计以“尝试教学模式”为原型的六步教学模式。
1、新课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2、呈现业务:出示尝试业务题,指导学生自学教材。
3、学生自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
4、尝试练习:学生对照范例,尝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优异生板演,中差生对照自检。
5、教师讲评: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中出现的问题,精讲知识,矫正偏误,并将知识系统化。
6、强化训练:再练,巩固成果,强化记忆。
(三)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
对于复杂问题、难点内容以及在低年级可广泛采用以常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为基础的专业课六环节教学模式。
1、检查清障:检查复习,督促及时复习并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
2、目标牵引:引入新课,目标激励,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
3、罕辟而喻:精讲原理,浅例释义,理论知识具体化。
4、巩固强化:巩固练习,重复性业务练习与变式性业务练习相结合,强化训练形成技能。
5、系统小结:课时总结,言简意赅。
6、课时延续:布置作业,督促复习。设计弹性作业(作业题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可做可不做题)。
(四)图示教学模式
复杂的编程问题,学生难以从总体上把握全过程。可设计心理学图示法教学模式:
1、定向(提出问题):教师出示业务题,阐明要讲述的计算机编程目标。
2、呈现图式模型:教师根据理论设置直观的图示模型,呈现给学生,并将图示与理论相匹配,讲解操作程序。
3、具体化示范:教师根据直观图示模型示范处理定向业务题。
4、图式回归:教师结合学生的尝试练习强调图示的程序及关键。
5、仿真实训:书本与实际一体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图示模型指示的操作程序,在"真实"的程序情境中进行上述例题及习题的操作演练。
6、布置再试作业。
(五)“示范——模仿”式实验教学模式
职业技能训练实践课教学可采用以下三类以“示范——模仿”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1、准备:教师结合模拟实验,呈现实训目标,激发求知欲。
2、示范:教师针对实际业务讲解要领并示范操作。
3、定型:教师以图表等方式总结,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4、实训:学生仿效教师的示范操作进行自主练习,教师个别化指导。
5、反馈:教师呈现尝试题答案,指明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对照自检。
6、作业:布置操作性作业,实现技能正迁移。
二、设计计算机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要明确设计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精讲是着眼点,善练是突破口,使学生掌握实际技能是落脚点。精讲善练要在“备”字上下功夫,技能培养要在练字上动脑筋。
2、要设计好三进环节。(1)德育进课堂,鼓舞士气,培养职业道德(2)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课堂,培养科技意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技能训练进课堂,适当增加必要的实践环节,培养职业技能,造就实用人才。
3、课堂用语通俗化。课堂教学语言要通俗化,做到浅例释义,努力使远处的东西近处化,深奥的东西浅显化,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4、要加大巩固练习的力度。题型要多样化。做到当堂内容当堂练。即时巩固,要以重复性练习为主,并精心选择一定的变式性练习。
5、要加强学法指导,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及识记的方法。加强实效性,突出实用性,讲求实际效果。
计算机学科知识范文2
一、游戏开发式教学概述
游戏开发指对游戏的设计、制作、测试和完善的过程。本文的游戏开发是指在计算机课程中,设计、制作、测试和修改小游戏。游戏开发式教学是指将游戏的设计与制作、测试与完善的过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为课堂教学服务。
游戏开发式教学是基于游戏开展的教学,将“玩中学”和“做中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日常的生活游戏移植到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情感、个性、智能得到全面的展现与发展。例如,制作一个FLASH小游戏,师生通过体验游戏、欣赏游戏、设计游戏、制作游戏、修改游戏和评价游戏等环节开展教学活动。教师探索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和游戏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增强专业技能训练效果,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学生把玩游戏的过程,变成了解游戏,设计游戏,制作游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游戏开发式教学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游戏化教学是利用游戏,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及相关资源,让学生通过游戏,自主探索,获取知识,最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它以探究为主要手段、以游戏情境为探究的前提、以具体活动和反省抽象相结合,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具体的游戏活动及活动过程本身中抽象出概念、定义、原理等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及规律,真正实现知识的自我构建。
在应用探究式学习开展教学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游戏,通常选择易于课堂操作、规则易懂、难度适中、游戏性比较强、沉浸度较高的游戏;其次,提出核心的问题或任务,让学生清楚任务,清晰解决问题的方向,引起学生对游戏探究活动的动机和兴趣;再次,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游戏探究,对相关问题形成感性认识;最后,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从游戏中获取知识,真正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在探究式学习教学中,关键的环节是讨论和总结。只有通过这个环节的实施,才能让学生从游戏中获取的知识,得到升华,而失去讨论和总结,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案例:《找茬》游戏
《找茬》是大家熟悉的游戏,可能通过个人或小组比赛的形式,在限定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找出左右两幅图的不同之处为优胜者。这个游戏的素材准备,可以用在PhotoShop课程中的“图片的处理与合成”。先让学生试玩一下这个游戏,然后提出核心问题――这两组相似图像是怎么做出来的?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探究学习的方式来开展学习,并创作游戏,最后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和总结,掌握PhotoShop软件中常用工具的使用,理解和掌握图像加工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体验“做中学”的成功与快乐。
三、游戏开发式教学在技能训练式教学中的应用
技能训练式游戏化教学将游戏作为学生的操练和练习工具,将评价和巩固融为一体,在巩固的过程中评价,在评价的同时巩固。它使传统的枯燥乏味的操作练习变得生动活泼,维持学生对操作与练习的兴趣和动机,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和评价学习效果的目的。在技能训练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习的重点内容,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开展游戏练习。例如,可以和系统时间、系统内置对手、其他同学一起竞赛,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格莱德勒(Margaret E. Gredler)指出,游戏能“练习、提高已有知识技能,发现在知识和技能上的差距或不足,提供知识和技能的归纳和回顾,拓展概念和原理之间的联系”。游戏练习后,教师需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出判断、评价和总结。在对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时应注意,教育环境的游戏“不应是零和(zero-sum)的游戏,游戏可以支持多个获胜者,例如失分最少的,策略最优的,进步最大的;也可以明确达到某个水平即获胜,例如达到多少分”。
案例:“网页拼图游戏”
在网页制作课有一节关于“层”的操作,对于“层”的操作点:隐藏、显示、拖动,这是些比较枯燥的动作,针对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布置一个有趣的任务--制作拼图游戏。首先让学生按样例要求做一次模仿练习,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实践,从而反复训练学生的图层行为设置的步骤和方法,熟练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理解图层和行为的概念和熟练图层和行为的设置。
以一个拼图由10个小图片组成来计算,当学生完成模仿练习和自主设计、创作拼图游戏后,将至少练习图层行为的设置20次。这样的学习,学生学起来不枯燥乏味,掌握起来容易且熟练,而且可以随时查看练习的效果,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游戏开发式教学在导学式教学中的应用
导学式游戏化教学以“教师主导一学生主体”为基础理论,通过游戏既引导学生习得新知识,又巩固和迁移新知识,同时重视教师给予面对面的指导。导学式通过设置有趣的游戏任务,将游戏融入到教学活动各个环节中,使学生乐于学习,为完成游戏任务而学习。这样的学习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很强的目的性。
导学式教学中,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目标越详尽越有利于选择、设计游戏开展教学;其次是选择游戏,可根据教学目标,从游戏的内容、时间、形式上选择;接着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究学习新知,在游戏中巩固知识、掌握技能;最后再进行总结、提升。
案例:“VB飞机飞行游戏”
计算机学科知识范文3
一、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一)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当前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理论知识讲解、上机实践教学以及校外实习三个部分。但是现在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存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够强,与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存在着差距等问题。针对这种现状,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应立足于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时刻关注社会以及用人单位需求的改变,顺应需要,及时对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培养高素质、高技术人才为目标。
(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
1.教师和技术人员缺乏。随着中职的不断扩招,师生比例严重失衡,教师的数量难以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此外,由于中职的待遇不高,优秀的教师和高技术人员流失比较严重,直接影响学校的课程设置,致使一些课程开设的较为匆忙,并使学生对于知识未能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影响学生的学习,妨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实习机会少。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特点大幅度增加学生实习需求,而中职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完全满足学生的实习需要,使学生实习不充分或者实习质量很差,直接导致学生在未来的毕业求职中的竞争力大幅度降低。
二、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对策
1.立足实际,与时俱进
在中职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立足实际,与时俱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特点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时要立足于学校和社会的实际情况,加大实践课程的设置比例,紧跟时代的步伐,实时更新,与时俱进,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
2.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教师和专业的技术人员,所以中职要扩大师资力量,提高薪资待遇,留住人才,建设自己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了解当前最新的科学技术,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教师进行讲座,适应中职、学生以及社会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3.增加投资,更新设备
中职实践教学相关的仪器设备要求较高。而现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部分仪器设备老化、过时,与用人单位实际应用的设备存在差距,很多学生毕业后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适应甚至是重新学习,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中职应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经验,加大投资力度,更新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仪器设备,淘汰老旧设备,并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积极维护实践设备,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为精准。
4.针对学生的层次不同合理的开展教育
对于中职类院校来说,学生的层次不同是不可避免的,而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教学必然会造成教学中的问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中职类院校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首先,在入学时针对进行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模拟测试,将计算机基础差不多的学生分到一个计算机课堂当中,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更有针对性。其次,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班级的调整,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的进度。除此之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对于基础薄弱或者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了解方面,而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可以更多的侧重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练习。
三、总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集实践性、专业性、创新性为一体的专业,而中职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实践教学也要符合其实践性、专业性、创新性的特点,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培养人才的具体方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使其符合社会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计算机学科知识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微课;实验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146
[中图分类号]TP3-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2
1 微课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是美国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首创的,他认为制作微课目标就是为了突出某个要点,它以短小精悍的视频设计,将教学设计、知识关键点、视频素材、学生学习等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学生环境。
微课作为一种耗时短、知识点集中、不受时空限制的授课方式,使得教学都变得轻松与便捷,而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课将计算机基础课分成几个要点,每个要点以短视频形式出现,很容易就将学生由一个要点吸引到另一个要点,从而帮助学生解决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难点。
2 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实验
2.1 研究目的与对象
为了对微课教学实践结果有个明确的认识,通过教学实验,考察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经过实验是否有了显著的改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有了显著的改变。
研究对象为本校临床1501班和1502班的学生,由作者对两班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进行控制。临床1501班为实验班,人数50人,临床1502班为对照班,人数50人。
设定学生的综合成绩为因变量,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为自变量,实验前后的试卷都由学校教研组出题,考卷采用百分制,两班学生采用同样试卷。
2.2 研究方法
实验从2015年9月21日开始,到2016年1月15日结束,历时一个学期,除去假期约为4个月时间。实验班1501的教学实验内容如下。
第一阶段,为时2个月,在教学中采用先串讲再用微课的方法,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系统了解知识体系之后,利用微课重点了解一些关键知识点,从而巩固学生对难点和要点的掌握。
第二阶段,为时1个月,采用教师讲解微课制作方法,让学生自学,选择难点和要点利用易企秀等网络工具自我制作微课,教会学生自主利用网络资源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阶段,为时1个月,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对所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再次回顾与复习,利用微课整理,对难点与要点进行再次学习,巩固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点的掌握。
对照班1502整个实验期间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按照课时安排采用PPT方式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讲解,有关知识点在PPT中进行回放和多次播放,让学生能够容易记住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要点和难点,从而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基础和综合应用能力。
2.3 过程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两班学生实验前后的计算机基础课成绩和总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对两套计算机试卷统一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经过检验,实验前后试卷的设计都非常合理,可信度较高。试卷与学生计算机基础课考核之间的相关性比较显著,也就说明试卷能够显著地测试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
对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计算机基础课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见表1的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班与参照班的计算机基础成绩差异性不大,两班平均成绩相差0.42分,这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不大,基本保持一致水平。在显著性水平а=0.05,即置信区间为95%时,实验班与对照班计算机基础课成绩的Sig值大于0.05。这充分可以说明,有95%的把握认定试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的计算机基础课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后,在显著性水平а=0.05,即置信区间为95%时,实验班与对照班计算机基础课成绩比较后所对应的Sig值小于0.01,这充分验证了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的计算机基础课成绩有了显著的差异。且实验班的计算机基础课平均成绩比对照班高了16.2分,这充分验证了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计算机基础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由此可见,采用微课教学加学生自学制作微课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证明该教学方法对高职学生有着较高的适用性。
对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综合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见表2的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班与参照班的综合成绩差异性不大,两班的综合成绩相差1.02分,总标准差相差只有0.009,这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综合成绩比较一致。在显著性水平а=0.05,即置信区间为95%时,实验班与对照班的Sig值大于0.05。这说明有95%的把握认定试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综合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后,在显著性水平а=0.05,即置信区间为95%时,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后所对应的Sig值小于0.01,这充分验证了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的综合成绩有了显著的差异。且实验班的综合成绩比对照班高了14.33分,这充分验证了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综合应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由此可见,运用微课加学生自我制作微课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学生对学习有了明显的兴趣,显然各科学习成绩就可以有所提高。
3 结 语
高职学生基础差,在学习中由于遇到难点而容易放弃对整个课程的兴趣,而传统PPT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教师只是对于难点要点进行回放来加学生的认知,学生只能凭借记忆对难点进行回顾。而微课的便捷性,可以使得学生随时都可以进行对照体验,从而帮助学生解决了学习中遇到的阻碍,让学生能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和综合应用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关于开展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Z].2013.
[2]D Shieh. 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7).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4]姜威. 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部分问题的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5(9).
[5]周丽娜. 中职会计教学中“问”与“诊”的应用[J]. 科学中国人. 2015(33).
计算机学科知识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现场总线等先修课程为基础,结合了之前的理论课知识。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企业对计算机控制领域的人才需求较强,因此我校积极创新、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专业课,所以进一步探讨该n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非常必要。
一、课程定位与特点分析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限选课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航空、航天,以及与现代日常生活相关的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具体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学会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以及相对简单的软件、硬件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基本概念,以及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课程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分析,培养学生掌握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所需的知识、洞察力和理解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学会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控制系统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今后能独立承担和开展计算机控制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
二、课程的教学改革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以培养应用开发能力为目标,不断更新课程体系,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其主要特色与创新如下:
1.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新课程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每一章节都设置一个驱动项目,教师组织学生自行分组、分工,制订设计方案。学生每一节课都带着问题、围绕项目学习所需知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2.课程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基于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特点及其在电子产品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新课程将课程教学与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等多项赛事结合,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延伸教学范围,组织科技创新小组,提高利用单片机进行自动化系统及电子系统的开发和设计能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其动手实践能力。
3.改革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进行书面知识的传授,在黑板上写板书,学生只是进行信息的接收。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现代教学手段。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教学和展示,利用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和模拟仿真技术展示教学内容。通过一段时间的检验,笔者发现改进的教学手段不但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还可以直观展示课本上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我校设有专门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室,共有32台THSSC-4型实验台。根据教材章节,课程设置了8个实验课题,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了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了基础。
三、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法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学生仅仅是考试的工具,并没有有效掌握平时上课的重点与方法。而科学的考核方法不仅需要激发学生平时上课学习的热情,还要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方法除了最终的期末考试,还应该包括平时成绩(习题作业、课堂小测验、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实验)。笔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比较合理的权重分配,即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通过这一改革,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上课积极性都有了显著提高。
四、总结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涉及的科目种类繁多,具有专业性强、内容更新快等特点。在学校组织的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过程中,教师对本课程的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与研究,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充分利用上课时间进行知识的传授与讲解。课程改革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德江.计算机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计算机学科知识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能力 创造性思维 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079(2008)10-0031-01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课程,计算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学生素质,使计算机知识和信息处理成为广大学生知识、能力及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由于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计算机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所谓计算机能力,是指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对学生的信息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读印刷的文本,而且随着全球网络化的到来,如何有效、快捷地阅读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了每一位大学生必备的才能,信息技术已成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二、计算机课程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造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1]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有利于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
三、计算机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方式
1.营造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
现代教育的观点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老师的热爱、尊重、期待中去主动学习,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
2. 教学方法、形式应多种多样
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一个求知、创造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为了让课堂处于一种比较宽松和谐的状态,更好地建立“师友型”的师生关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也是好办法。
3.精讲多练,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当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上具有很好的作用。
4.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素质教育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追求的较高目标,然而使学生真正地具有自学能力还需教师精心的培养。
(1)教师积极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启动创造性思维。创造可从问题开始,例如,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中,当讲到“按钮”控件时,若直接给学生讲该控件的属性、事件、方法,则课堂气氛即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学起来也感到似懂非懂。所以,我在讲授这一类问题时,一般都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新授内容的应用例题,让学生首先对本节课产生一种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再结合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给学生提出几个思考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讨论问题的答案。因为老师还没有讲,所以学生讨论、交流后的答案会很丰富,尽管答案有对有错,但通过这一思考交流,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维锻炼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活泼生动的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无味的计算机教学变得有趣[2]。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课堂教学在形式上虽是集体授课,而实际上则是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课外活动小组则打破了课堂教学的的局限性,学生们既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也可以互相探讨、交流,使每个人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若老师能适当引导,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就能很好的保持和提高。
5.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合作精神
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忍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观念、优秀的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身处顺境,经历单纯,没有经过失败和挫折的考验,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因此,在实验课中,让学生反复调试每一个实验,使学生在经受失败和挫折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毅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的革新必然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它强调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统一。[3]由于计算机课是一门发展日新月异的学科,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所以以课堂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全体教师都在力行的一项任务。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教师在接受计算机时,也应逐渐接受新的教学思想、新的学习方法和手段,要通过提高自己对语言、图像、文字的综合处理能力,使知识结构得以完善,教学水平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纾.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实践[J].长春广播电视电大,2004.2: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