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何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范文1

第一,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转变观念。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毋庸置疑,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是谈不上有良好道德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像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情感淡薄、意志薄弱、性格脆弱,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潜力却极为有限。教育实践的大量事实证明,理想、志气、进取心、勤奋、刻苦、毅力、虚心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对促进孩子的学习、发展和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人父母者必须把心理健康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加以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应当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如何教孩子正确做人的方向上转变。作为启蒙教师的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教育上做到爱而不宠 ,严而有度。

第二,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是了解孩子。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个性、理想、情感、兴趣和能力等个体素质。一般儿童好活动、好模仿、好奇、好问,还具有喜欢成功、喜欢称赞、渴望得到同情和理解的心理等。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快速发展时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其内心深处常常充满各种矛盾。他们与外界也常常发生各种冲突,处于不稳定状态,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这是家庭教育中要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问题儿童都是心理不健全的结果。显然,他们的问题不是突如其来的,常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也总会有一些表现。如过分自卑或孤僻、经常与父母及同伴发生争执,敌对,不合作等。如果在初期予以注意,防微杜渐,就可以使这些儿童获得重新适应生活环境、发展良好品德和性格的新的有利因素。

第三,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信任孩子。父母同子女的关系,既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又是朋友关系。子女对父母应当尊敬、体谅、爱惜;父母对子女更应当尊重、信任、爱护、帮助。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同子女之间意见不统一或产生矛盾时,应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采用民主协商的方法,并循循善诱,耐心启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多尊重孩子的人格,信任他们,关心他们的日常活动,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正当愿望和要求,使他们真正感到父母可亲、可爱、可以信赖。这样使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心里的秘密讲给父母听,以取得了孩子的最大信任。同时,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他们或许有意想不能的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凡孩子的事,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做父母的切忌越俎代庖,而应给予更多的启发性的帮助。

如何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范文2

【关键词】幼儿教育 心理健康 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越来越被人所重视。在我国,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事业这几年才刚起步,所以,仍脱离不了应试教育的阴影。据统计,目前幼儿园的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胆怯、孤僻、脆弱、过度依赖、意志薄弱、性格怪异、不善交际等。而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比例大大增加,长辈的溺爱、骄纵更使得孩子在养成健康心理上雪上加霜。那么怎样来维护和矫正幼儿不良心理、行为,如何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呢?

一、现状分析,发现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因素。

家庭、学校、社会这三项因素的联系。现在大部分孩子都属独生子女,家庭角色、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从原来的“父核心”形态转向了一种以孩子为核心的“子核心”形态:这种变化使得家庭的中心人变了,它使得独生子女享有了更多的权利,更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意识。但如果说家庭影响是造成孩子形成健康心理的前提,那么,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对于幼儿行为发展的影响则是最为根本的。

(一)亲子关系

缺乏父母的疼爱、信任、鼓励与支持,不仅会在孩子智力方面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还会使孩子产生孤僻、无助的性格特征,甚至导致难与人相处等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而现如今,有些父母仍坚持“棒下出孝子”等教育观念,对子女过于严厉甚至失去了爱等。

(二)父母对孩子过度爱护

现代家庭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处于全家人溺爱的地位,本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全都包办代替,使孩子在获得了不合理的自我认同的同时导致孩子表现出了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任性、自私、固执、娇气、懒惰等,而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这个社会环境后,他们所暴露出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引起小朋友间、家长与教师间或家长之间的矛盾,而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

二、对症下药,寻找解决途径

(一)实施幼儿园“三部曲”:入园前奏曲——引导教师鼓励、启发和克服问题

为了促进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我们采用了开放式、多渠道的培训方法,通过订阅报纸杂志、观看相关讲座等途径,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广泛、深入以及多角度、多层次的研讨,使教师切实加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幼儿生理和心理都能健康和谐发展。如我们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队活动展示》,《心理辅导案例评比》等系列活动,在实践中积累成功经验,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性发展。同时我们也同意走出幼儿园,走进幼儿家庭。一来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有的观点等。

(二)活动进行曲——引导幼儿发现、感知和解决问题

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其次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使幼儿能更系统的获得健康心理的途径。可以通过课程、视频、书籍等一系列途径,帮助幼儿获取合理和不合理的信息,引导幼儿正确、合理的解决问题。如在小班刚入学的阶段,我们就利用儿歌《我们都是好朋友》来教会幼儿不和别人打闹要友好相处,这样帮助他们更好地形成正确健康的心理。

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将日常生活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如与大班幼儿结对开展“哥哥姐姐来带我”的活动,请部分能力强的大班孩子来示范,使幼儿产生“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的想法,并再针对特殊个体进行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使整体幼儿获得较全面的健康教育。

(三)家园联系曲——引导家长重视、思考和杜绝问题

孩子的行为是复杂的,因此对孩子的行为矫正也并不简单,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配合。所谓“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教育不是单方面的,若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要有家园的协助和支持。如发放《家长调查表》,了解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情况以及孩子自身心理健康的实施情况;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幼儿园网站》等沟通平台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在班开展“我健康我快乐”“家园桥梁”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同时在《家长座谈会》上教师为孩子的父母提供教育和咨询,让他们懂得这种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是如何产生的、应该如何矫治这种孩子等,并向他们介绍一些有关某行为问题的最新资料和书籍,帮助孩子们的父母答疑等,而家园的共同协作配合,也会从根本上促使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从而取得教育上的一致和统一。

家庭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成因,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能促进幼儿完美人格的形成;而吵吵闹闹的家庭气氛由于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致使他们形成扭曲的人格。所以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着想,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让他们在有爱的家庭气氛影响下身心健康发展。

(四)循序渐进,引导其形成健康的心理

如何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范文3

关键词:家庭教育 学生 心理健康 影响

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家庭在教育方式、教育观念以及教育内容等方面不容乐观,同时由于社会转型,一些政策及价值观念也对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当前家庭环境下,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因素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影响学生身心的家庭教育

1、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态度的不一致,表现在父母和老人对教育孩子的态度不一致。由于夫妻双方的素质教养与生活经历不同,而有时又缺乏必要的协调和理解,导致在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个大目标上的看法不相同,因此在施教时对于“爱”的理解会各不相同,投入爱的方式也就不同,特别是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再婚家庭的增多,一些继父母与亲生父母在对孩子的情感上难免会有所差异。

2、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情感陶冶、个性塑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意志薄弱,优柔寡断,好吃懒做,只知索取而不愿付出辛劳,自私自利等等。那么,家庭气氛的种种弱点就会感染孩子,并通过孩子这面镜子折射出来。一个家庭的文化氛围如何,是其家风的具体表现,而家庭气氛往往通过家庭人际关系集中体现出来,不良的家庭关系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3、单亲家庭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家庭的不完整,家教的不全面,尤其是残缺家庭人际关系的不完整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学生在这种生活环境中,感受不到家庭完整和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感受不到家庭友爱以及父母的关爱和呵护,进而在心灵深处始终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这种压抑感会影响到他们的言行,影响到他们人格的发展与完善。有的学生还可能在这种单亲家庭中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对学生实施家庭心理教育的建议

1、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作父母的责任。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这也是人之长情。严格的教育是应该的,但万事都应有个限度,不能让孩子去承受他们极限之外的事。如果为了达到自己过高的期望,而不惜一切代价、不顾孩子的自身情况去实施各种智力开发或技能培训,让孩子成天被各种学习任务所困扰,必然会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使孩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一定要适度,要根据孩子的专长、兴趣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让孩子在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要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和生活能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必须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基本的生活能力。作为家长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经过一个从不会到会,从熟练到创造运用的过程,因此孩子的独立能力必须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去培养。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能做或者经过指导能够做的事情,只要是经过努力,不管成功与否,都应该鼓励,让孩子感到自豪,感受到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

三、对学生实施家庭心理教育的对策

1、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家长,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 看来好象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情感淡薄、意 志薄弱、性格脆弱,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潜力却极为有限。为人父母者必须把心理健康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加以充分重视,在教育上做到爱而不宠,严而有度。

2、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意志和品德。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小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调节与控制挫折与磨砺的关系。逐步引导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学会冷静分析,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宣泄压力和不良情绪。同时,要指导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求助于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通过心理咨询,来实现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及探究精神。从而逐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并形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

3、经常与孩子沟通,联络感情。我们很多家长以为,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玩好,他就应该心满意足了。其实不然,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见解。孩子们最渴望得到的是父母的理解,父母的认可。有时,父母一句简单的话,一个简单的动作,会让他们感动一生,幸福一辈子。其实,家长与儿女有代沟是非常正常的,只要家长多与孩子沟通,多给孩子一些理解,这种代沟就迎刃而解了。

4、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言行,树立榜样。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第一”都应该是从家庭、父母那里得到的。因此,家长的言行和平时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作为家长千万不能把打骂孩子作为唯一的教育手段,也不能一味地溺爱孩子,更不能放任不管,遇事要跟孩子讲道理,以理服人,为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

5、及时与老师保持联系并沟通。学生在校期间,家长应抽时间到学校去拜访老师,了解相关情况,如学生在班级的环境隋况、同学交往情况、老师交往情况等等。学生家长应协助老师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和熟悉自己的孩子,如向老师提供孩子在家学习的效果、在家的 各种表现、孩子有什么爱好、有什么需要都应该让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知道,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孩子克服各种困难,减少心理压力和困惑。

总之,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终身教育,是我们顺利开展学校教育的重要支柱,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能够在一个健康良好的家庭环境里成长,从而走出不良家庭教育误区。

参考文献:

如何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范文4

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一般为3-6岁,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一般一年或半年归家一次,幼儿被留在家里、寄居亲友家或由空巢老人照顾。这些留守儿童因为年幼,往往自理能力差,交际能力弱。而父母又常年不在身边,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社会性发展较差。笔者作为幼教工作者,目睹着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经历着他们的点点滴滴,明白缺失父爱母爱的心理,认识到这一状况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行为习惯、思想意识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充满期待和关爱的保教能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当前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的现状

1.完全自我型。比如,笔者所在幼儿园小二班的锐锐,在奶奶面前说啥就是啥。六月份,锐锐早上来园要穿靴子,奶奶让老师给孩子讲道理。奶奶还说上周锐锐要买雨鞋、雨衣,由于号码太小没给买。结果回去的路上,锐锐用头撞桥墩,昏过去了,还被送往医院,真是让人揪心。

2.胆小自卑型。张达智的奶奶告诉我们,这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去打工了,自己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养大。张达智害怕打雷,每当打雷就蒙在被子里哭,夜里睡觉常常惊醒。在幼儿园午休时,孩子也是睡一会儿就大声哭,要老师拍一拍才能睡着。孩子每一件事都要告诉老师,“老师我上厕所”,“我去舀饭了”,“我喝水了……”

3.完全自我型。在活动室,即使最安静的环境也能听到有人嘟嘟说个不停,原来是哲哲自说自话。户外活动结束,小朋友都回班了,没见着哲哲,原来他还在院子里一个人玩,很难融入集体中。他也是父母外出打工,由奶奶接送的孩子。

4.完全不能自理型。班上孩子中,有的吃饭不动筷子,有的想上厕所站在原地就解决了,有的睡觉哭、起床哭。为什么不吃饭?回答是要奶奶喂。为什么睡觉哭、起床哭?要奶奶哄。

二、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异常表现的原因

1.家庭教育意识淡薄。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平时与子女缺乏沟通,疏于管教孩子。即使打电话,关注的也只是孩子吃喝拉撒和健康状况等一些身体上的问题,极少关心孩子的情感需要和心理健康。这样就造成了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时得不到父母情感的支持,犯错时得不到及时引导、纠正,久而久之就出现自卑、自私、自闭等行为和一系列心理问题。

2.监护弱化,学校教育孤掌难鸣。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和规则意识、习惯的养成,仅靠自己本来就不行,再缺乏必要的鼓励和指导,更是无法形成了。仅仅依靠学校、老师的监护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势必会造成“5+2=0”现象,致使幼儿园教育孤掌难鸣,苍白无力。

3.教师专业素养不强。教师意识到心理健康对幼儿的重要性,但仅看到心理健康对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学习水平与能力提高及未来成功的影响,未认识到心理健康是幼儿个人幸福的源泉、充分发展的保证。许多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现状担忧,认为相当一部分幼儿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但同时也认为孩子小,必须要多关心他吃得怎样、 长得怎样、有没有生病等。他们更关心幼儿身体健康,身心并重的健康观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

三、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更新家庭管护理念。首先,家长要主动配合幼儿园工作。在外出打工之前,一定要将自己在外打工的情况、联系方式等告知老师,并主动地与班级老师联系,以便及时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状况。其次,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绝大部分监护人只注重留守儿童的吃、住、安全,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再次,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影响与氛围的完整。

2.细化幼儿园管理制度。

(1)包抓制度。成立留守儿童“领养”制度。把全园的留守儿童登记造册,每位教师担任其家长。实行留守儿童包抓,单位整体规定帮扶留守儿童的次数、帮扶的办法。

(2)各班级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档案资料全面体现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姓名、年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能力、与监护人的融洽程度、与外出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

(3)评优奖励制度。每学期末,评出好妈妈、好爸爸、好爷爷、好奶奶、好孩子等,再让这些好家长介绍育儿经验,现身说法,使家长学有榜样,追有目标。

(4)家园配合。幼儿园通过QQ群、微信平台、宣传栏、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通告学校每学期工作的思路、家长应注意的事项,汇报学校教育教学重大事件和成果,宣传教育教学法律法规,倡议家长配合学校参与各种亲子活动,在重大节日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3.强化教师专业素养。

(1)用爱关注,用心呵护。爱幼儿是每一个幼教老师必备的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是亲情关爱,好像自己是没人要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细节,根据他们的情感表达了解其心理状况。例如班上的晴晴,性格孤僻内向,从不主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做游戏或自由活动的时候总是一个人默默地站在边上。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拉着她的手说:“我们也去做游戏,好不好?”玩老鹰捉小鸡时,先带她参加游戏,以后慢慢有意识地让她当妈妈或是老鹰,让她感受到自己在游戏中的存在,同时也体验到大家在一起的快乐。慢慢地,小女孩变得开朗起来。

(2)充分信任,树立信心。教师的关爱和信任可以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教师应多一点信赖的目光,多一些嘘寒问暖的话语,多一句表扬鼓励的话语,让幼儿体验到关爱和幸福。如张达智小朋友,缺乏自信,干什么都要问老师,小心翼翼的。我就经常对他微笑,自由活动的时候和他说说话,聊聊天。

(3)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如“穿鞋比赛”、“看谁用餐习惯好”、“我的衣服自己穿”……孩子在游戏竞赛中学会了生活技能。

如何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范文5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教育

健康是人们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重要条件。以往的观点认为健康是:“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但随着人们对身体统一发展认识的加深,关于“健康”这一概念所包括的内涵也正在发生变化,还包括幼儿的心理健康,但目前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在儿童中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良的行为问题,不仅妨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还会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理性思考,提出实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与对策,必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开展。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加减乘除”这四个方法对幼儿进行了心理健康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增加自信,让孩子信心百倍

自信心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没有自信心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是不会快乐的,在与同伴和成人相处时也会有困难。那么,如何增强幼儿自信心呢?

1.尝试成功,让孩子自信十足

在探究过程中一次次的失败可能会获得成功,但对于培养自信心来说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为让每一位幼儿都获得自信,在活动中我总针对不同个体制订不同任务,如能力较低的幼儿,我会为他们制订一些简单容易完成的事情,让幼儿从成功中体验自己的力量、能力,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2.勇担责任,让孩子有责任感

有些家长或教师常因孩子年龄小而替他们做许多事情,这样孩子就会缺少责任感,凡事依靠家长,久而久之便难以建立起自信。为此,家长应视孩子的年龄大小、能力强弱,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如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系鞋带、收拾玩具和书包、整理自己的床铺,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要求他完成好,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使孩子从中获得自信,确信“我能做好”“我有能力”。

3.因材施教,让孩子和谐发展

幼儿有能力差异,因此教师不能提出超过幼儿身心发展程度的要求。如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由于他们手的精细动作发展还不完整,达不到教师要求,自然受到批评,久而久之,幼儿会认为自己很笨,逐渐形成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对幼儿期待不能过高或过低,应根据其年龄特点、身体发育情况、接受水平高低来提出相应要求,使幼儿能顺利完成教师要求,得到教师肯定,树立信心。

4.学会竞争,让孩子坚强无比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应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帮助孩子在某些领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心,从而促进其他方面的学习。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促进其自我肯定,树立自信心。

二、减——减轻压力,让孩子轻松面对

人生活在社会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矛盾,会给人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压力,幼儿也是如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你能够及早发现并且加以恰当的引导,孩子就不会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轻松愉快地度过少年时光。相信可以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能让孩子轻松得面对一切。

1.倾听孩子

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先要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么压力、压力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必须听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专心地看着孩子,认真地听他说话。

只有我们肯把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我们。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心理压力的真实情况,才能够针对问题帮助他们。

2.帮助孩子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故事里、动画片里的某些人物怪兽、魔鬼等动画形象,感到害怕,感到恐惧,因为分不清事情的真假,而不知所措。这时就要引导孩子,告诉他,这是电视中的故事,而并非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怪兽、没有魔鬼,不用害怕。有时,可能因为与别人做的不一样,如同伴让他参与破坏性的事情,而他没有参与,却被同伴讥笑、讽刺,使他孤单、恐惧……这时,我们应当教导孩子要坚持原则,不对的事一定不能做,让孩子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3.培养孩子

培养孩子的自尊可以加强他们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比如让孩子发表一些建议,把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事情交给他自己去做,并且重视孩子的想法和言行。这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好方法。

4.关心孩子

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这对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裨益的。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去学这个、学那个,应该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意愿,要付出爱心,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多关心孩子的所想所做。

三、乘——倍加关爱,让孩子快乐无比

爱,心理健康的营养素,只有沐浴在爱的甘露下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我们要加倍的关爱孩子,让孩子快乐无比。

1.用爱心呵护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教师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教师忽视的幼儿则经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和的心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孩子美或丑,也无论聪明或愚钝,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用我们的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感、信任感。

2.用耐心激起幼儿积极向上的动力。

在生活中,在成人看来一些非常简单的内容,有些幼儿学习起来还是困难重重,即使同一个孩子,由于语言、数学、艺术、社会交往各个方面的发展并不均衡,因此,他的学习效率会受理解能力、学习兴趣影响,对这样的孩子,我们除了要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更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因为教师和善耐心的态度会减轻幼儿遇到困难时的内心压力以及紧张情绪,幼儿会因教师的关怀、鼓励变得自信高兴。

四、除——解除负担,让孩子舒适成长

“赢在起点”,这句话越来越成为家长们追捧的名言。因此,很多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这种心理,家长在孩子身上投资起来“不眨眼睛”。因此,入学前要学会百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几百甚至几千个汉字,背诵几百个英语单词;在业余时间,还要掌握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技能。造成了孩子严重的学习负担,逐渐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那么我们如何来解除幼儿太过沉重的学习负担呢?

1.走近幼儿,心灵交汇

要了解幼儿就必须要走近幼儿,仔细倾听幼儿的心声。参加兴趣培训班、学习做算术、认识生字……这些成人看来十分有必要的活动,我们应该在孩子感兴趣、愿意的前提下,听听孩子的想法,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有选择性的参加,绝不能强加于孩子。

2.尊重幼儿,宽容理解

尊重幼儿是让教师放弃长者的身份,改变幼儿听命于教师的现象,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位幼儿。当孩子偶尔做错了事情,我们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多些宽容给他,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3.开展游戏,无形宣泄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为只有在游戏中,幼儿所做的、所忙的才是他们自己的事,而感觉不到任何的压力。

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各种有教育性、趣味性及艺术性的玩具、用具,提供游戏场所,对幼儿游戏给予必要的指导,引导他们对生活中健康、美好的事物进行模仿,从中得到乐趣,受到教育。

4.调动家长,积极配合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幼儿园单方面实施是不够的,有效的操作主要还需依靠家庭,因为家庭才是幼儿的来源与归属。因此,只有家庭与幼儿园的通力合作才能切实发挥幼儿园的“主导”和家庭的“主体”这两方面的积极性。

总之,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对人一生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幼儿园教师应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密切家园联系,与家长互相配合,共同采取行动,消除幼儿心理健康障碍,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欧新民.学前儿童健康教育,2003.

[2]学前教育研究,2001(1).

如何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范文6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里环境 心里塑造

1 树立正确的科学教养观念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十分重视智力投资,如让孩子参加特长班、速成班,渴望孩子们成人后能以成功的姿态立足社会。然而,却忽略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无视孩子或以不当的方法对待孩子成长中的“出格”和“异样”,乃至最后无法教育孩子时,出现了抱怨、打骂、惩罚,产生“这孩子怎么啦”的困惑。原因很简单,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许多问题的积累都在不经意之间。正是我们在这一过程中的疏忽和误导,才使得孩子间的问题积少成多,最后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我们不仅要以慈母的胸怀去关心每一个孩子,还要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以民主、宽容的态度走近孩子,认识孩子,用亲切的微笑驱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胆怯,用慈爱的抚摸鼓励孩子的进步,用赞赏的语言肯定孩子的成功;让“你真棒!”“你真了不起!”成为孩子积极进取的动力。

2 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

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心理安全需要的环境,对其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早上入园时,老师和蔼亲切的微笑,一声友好的问候,一个自然的,就会让孩子逐渐融入一个心理安全、情绪稳定的环境,确立起新的依恋对象,开始新的社会交往。相反,如果幼儿入园后得不到相应的关怀,就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活动室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创造条件,营造自由、宽松的气氛,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活动。如室外设置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大、中型玩具,形象逼真的动画或卡通画;室内便于幼儿随时阅读的书架、图书,幼儿能自由取放的小型玩具,美工区、娃娃家等活动区域,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引导孩子在这些区域中,自己建立规则,自己设置游戏内容,逐渐学会分享、懂得谦让、合作,还要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社会中去,让他们放开自己的双手、双脚自由地去观察、探索:为什么肥皂水会吹出泡泡?冬天小河里的水都到哪里去了?树叶为什么会从树上落下来?……让孩子放松自己的思绪,自由想象与思考。

3 组织开展多种健康教育活动

由于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影响,多种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幼儿的每一日生活中去。通过语言、艺术、社会等活动的组织,各种游戏的开展及一日生活常规管理,有意识的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如语言活动“小猴子借单车”中小猴子为什么借不到单车?体现出许多孩子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故事,设计系列活动,通过表演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好处,并附之以针对性的谈话,帮助孩子改掉“以自我为中心”行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在生活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及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进行健康教育活动。

4 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

每个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分析每个孩子,对每个孩子心理的发展水平,每天的状况乃至整个活动反应,都要有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改变教育方法,满足不同幼儿心理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对有心理缺陷、障碍、行为怪异的问题儿童,更要进行跟踪研究,还要密切与家长联系,相互沟通,达成共识,形成家园合力,促进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例:观察一:我园韩姝小朋友入园来从未与同伴一同游戏、主动和同伴交流。平时老师请他回答问题或上台表演,他总是咬着手指很紧张的样子,不敢正视老师与同伴的目光。观察二:张梓浩小朋友厌倦学习,上课坐不住,还时常有欺负同班幼儿,有暴力倾向,没人愿意和他交朋友。有一次,班上一位小朋友不小心踩到他的脚,还来不及跟他说声道歉,他就狠狠的打了对方,幸亏我及时发现制止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