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影响因素 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34
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途径,很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科学习有很大帮助。本文首先对影响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希望在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基础上,很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因素分析
现代教学要求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这一教学理念对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语文学科学习也有很大帮助,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很多因素影响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升。本文首先就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提升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教师打造趣味课堂的意识不强
能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因素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就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来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意识并不强,很多教师依然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认为对学生讲解的知识点越多,收到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实际上却远非如此。
(二)没有从知识点的角度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在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而目前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虽然有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意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没有掌握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其中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教师难以从知识点的角度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样就对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一方面,难以将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知识点的讲解结合起来,对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点的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另一方面,难以将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知识点的讲解结合起来,对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点的激情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难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在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还应该把握的就是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在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激情方面做的还不够充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课堂趣味性的体验。教师想要从学生的角度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首先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有效的进行选材,而目前初中语文教师难以从学生的角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因素之一,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点把握不够准确,不知道学生究竟对什么话题更加感兴趣。
(四)难以通过多途径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而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途径却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想要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必须实现途径的多样化。而目前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提升的因素之一,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虽然是一个指导思想,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想要将该教学思想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却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事情,而只有实现途径的多样化,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目前教师实现课堂教学趣味性途径的单一化,无疑影响了趣味课堂的打造。
二、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探析
针对上文中提出的目前影响初中语文趣味课堂打造的因素,教师要进行反思,切实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出更多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影响初中语文趣味课堂打造的因素,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助于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
(一)提升初中语文教师打造趣味课堂的意识
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师打造趣味课堂的意识不强而影响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情况,要求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教师打造趣味课堂的意识。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努力开展课堂教学,积极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且还要积极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不断进行思考,切实认识到新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师要认识到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性,有趣的课堂不仅能够使学生很好的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乐趣,而且能够很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将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知识点的讲解结合起来
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将知识点的讲解与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结合起来的情况,要求教师要积极的从知识点的角度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文言文的过程中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拓展,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这样既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含义,也能够避免课堂教学出现枯燥无味的情况。
(三)将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
初中语文教师在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一定要与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教师要对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全方位的把握,这样才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的采取措施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穿插一些初中学生喜欢的音乐片段,使学生在高强度的学习情况下能够得到短暂的放松,进而使学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四)实现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途径的多样化
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锤炼语言;创设模式;调动热情;培养兴趣;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234.8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2-0023-02
语文学科是基础母语学科,教学内容包罗万象,高中学生既惧怕语文,又厌学语文。如何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变机械学习语文为趣味学习语文;如何调整教学步调,变语文知识灌输传授为语文知识熏陶濡染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多年来,本人一直致力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高中学生厌学语文原因探析
首先,高中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语文带有功利性。学生从高考题型上解析,认为课本上的美文佳作与考试关联不大,文本学习耗时费力。这种思想认识错误,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产生。
其次,语文教师受高考考纲制约,受学校考核机制束缚,爱走实用教学的捷径,只注重知识点传授,不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教师的实用教学思想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作用的认识止于高考,这是学生厌学语文的主要原因。
二、高中语文趣味教学的好处
语文课堂本是充满智慧与灵动的。当年国学大师黄侃、金岳霖先生的课堂是何等生动有趣,学生置身于趣味性课堂,于轻松的氛围中领悟知识,体会情感,自然能把握要领,学到真知。趣味课堂趣味教学大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明显,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语文学科趣味教学可行性做法
(一)锤炼教学语言,使之简明风趣,与时俱进。
语文学科兼有知识性与人文性,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放飞学生的思想,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充学生的知识。语文课堂本当活力四射、魅力无穷,可是多数语文课堂,教师讲得声嘶力竭,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如此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头疼,教师无奈。如何改变这种格局,让语文教学生动有趣起来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
1.教学语言要追求别致独特,激趣创新。教师应抛掉陈词滥调,抛掉令高中学生反感的模式化、规范式语言。每堂课从导入语开始,就得独特生动,吸引学生,引起共鸣。例如教学《金岳霖先生》一文时,教师可用如下激趣导入语:“一个教授,他模样另类,教学怪特,爱情痴迷,生活随性,童心永驻。”学生听后自然就急切地想探询教授的与众不同之处。这里新颖切题的导入语言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所以说,教师授课语言创新独特,扼要激趣,语文趣味教学才有可能实现。
2.教学语言要讲究艺术技巧,与时俱进,幽默风趣。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驾驭这群思想勃发的学生,就得讲究语言的技巧,多鼓励,少批评;多赞许,少刺激;多民主,少武断。学生固执己见时,教师用亲和委婉艺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效果会更好。学生听课显出疲惫神态时,教师可以说句俏皮话,师生开心诙谐一笑,课堂气氛会加倍融洽。鼓励学生时,教师用些“给力、神马”这些与时俱进的流行语,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用语是门学问,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摸索,语文趣味教学风格才能逐步形成。
此外,教学语言富有情感,具有感染力也是趣味教学的重要因素。
(二)创设课堂模式,使之形式新颖,不拘一格。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陈旧课堂教学模式,高中学生最反感;形式新颖、耳目一新的趣味课堂教学模式大受高中学生欢迎。学生渴望形式新颖的趣味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作为创新语文课堂模式的有益尝试。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活动具有实用性、自主性、创造性特征,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设定好学习内容,教师不妨就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研讨、质疑、探究、发现、总结。如教学《金岳霖先生》一文时,教师就可采用这两种学习方式,让学生研究探讨金岳霖先生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学生会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因课文内容有限,学生还会去图书馆找来介绍金岳霖、林徽因、梁思成等名流的专著阅读,多方面去感受一代文学大师的个性、才华、情感、人生历程。教师把学习研究探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表达能力与阅读审美鉴赏能力都能得到锻炼,而且课堂扩展延伸到了课外,学生视野得以拓宽,思想得以熏陶。研究性课堂、探究性课堂尊重肯定学生的劳动,锻炼学生的能力,使语文趣味教学落到了实处。
此外,答辩、手工制作、调查报告、经验介绍、表演课本剧等学生感兴趣的模式都可以进入语文课堂。高中语文教学应尽可能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教师应是勇敢的改革者,学生尝试的新式课堂模式我们要支持,这些大胆创新的课堂模式会使语文教学妙趣横生。
(三)巧用各种媒体,增添课堂趣味。
媒体具有视觉性、听觉性、形象性、动感性、立体性等特征,借助媒体教学,能激起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拓展教学的宽度与广度。比如,教学《祝福》时,祥林嫂的可怜形象,学生能从多角度描绘。学生描绘之后,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暴风雪中,拄着破竹竿,跨着破竹篮,曲腰驼背,衣衫褴褛,满脸沟壑,垂死挣扎的祥林嫂写意画像,那一刻学生心灵的震颤,该是何等强烈,要知道,眼前的垂死之人还不到四十岁,还不及这些学生母亲的岁数。此刻,教师不进行思想灌输,学生也会对封建礼教残害妇女的本质有深刻的认识。若再于课前或课后择时观看《祝福》电影,营造视觉效果,让学生真切感受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教学实效会更好。巧用媒体的语文课堂,会触发学生的兴奋点,这样的课堂趣味盎然。
此外,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杂志、移动网络这些媒体,能突破语文课本容量有限的关卡,充实丰富活跃课堂,为搭建趣味课堂提供可能。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媒体设施的辅助使用,能弥补教学语言的苍白,扩大教学范围,为语文课堂增添趣味。
(四)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语文有趣的思维定势。
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兴趣;小学语文;快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的改革让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与表达能力。语文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而做好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趣味语言启发学生
趣味性是学好语文的一把钥匙,教师应该将静止的课本语言用风趣幽默的口语表达出来。由于小学生很难长时间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特别是他们比较爱玩,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较短,因此需要有趣的讲课内容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给学生创造一个欢愉、趣味的教学课堂,使学生们能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笔者以小学三年级下册的《寓言两则》为例,在深入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先发问:为什么养羊人会不断的丢羊?学生们的回答多种多样,很是搞笑。然后就可以对学生说:你们谁想做做名侦探柯南来彻底查清楚丢羊事件?学生的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大家都积极地深入课文去阅读分析,教学效果良好。
二、以肢体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一定要有趣味性,还要恰当的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便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激活语文课堂。小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都渴望能被教师鼓励,这样能提高他们的上进心,培养他们的荣誉感,实现全面发展。教师通过神态、眼神、举止来丰富肢体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要认真聆听学生积极而热情的发言,对于讲得精彩的学生,教师要多为他们鼓掌,竖大拇指赞美他们,这是对学生最好的奖励。有的学生十分聪明,但是比较内向,在课堂答问时都比较胆怯,不敢举手,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的热情帮助。当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有的学生比较胆怯,教师应该及时给予他们鼓励的眼神,暗示他能行,并针对学生回答带头鼓掌,用掌声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之能够在课堂上变得更加活跃,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教师巧妙的肢体语言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又能够树立他们积极的生活、学习信心。
三、以趣味情境教学调动语文学习欲望
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兴趣这个基本条件。因此,学生学好语文的动力就是来源于他们的兴趣。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兴趣通常都是比较直观的兴趣,观察触摸具体的实物能够让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提高,丰富的活动能够让学生积极表现自己,幽默诙谐的语言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用直观的教学方式来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这些学习特征,利用愉悦而趣味的教学情境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我们以《小木偶的故事》为例,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歌曲《笑比哭好》,之后通过语言过渡来学习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在《笑比哭好》这首歌曲中开始新课学习,我们就从‘笑’讲起,大家都爱笑吧?”然后让学生谈谈对笑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的进行总结:生活离不开微笑,笑能够让大家忘记伤心,能够提高大家的信心,还能够巩固友情――微笑多么重要!不过,在小木偶的故事中,我们会对笑有更多的理解。就这样通过情景感染,活跃语文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大提高。
四、以任务驱动法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通过问题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在新知识的学习中体验乐趣。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必须要让学生的学习和行动结合起来,才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较小,性格活泼好动,难以长时间集中学习注意力,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主,有针对性的布置学习任务,利用驱动法加强学生的认知,让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一些有趣味性、有目的性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比如,我们以《王二小》为例,学生们对我国的历史没有太多的了解,缺乏深刻的认识。在上新课以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回家听长辈讲述历史,或者在家长的指导下去查阅相关资料。这样一来,在给学生讲解该课时,他们能够顺利的体会到王二小的人物形象,通过感人的语句来刺激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处于激情的学习状态。课外作业的布置对于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也对历史有了了解的欲望和兴趣。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不是唯一的,教师的教学有很多方法,但是没有唯一的方法。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好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就会主动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语文的妙趣和重要性,这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值得教师们认真反思。
参考文献
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范文4
一、语文被品德化的教学现状
我曾听一位老师上这节课,他设计的主要问题是: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鸟的爱?同学们都抓住文中“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等情感性强的语句来谈体会,对燕子、布谷鸟、喜鹊等的鸟语却忽略了。读到“我”从鸟儿身上得到启示时,他又问“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却沉默了。最后朗读结尾“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时,虽然他强调“让我们读出作者对鸟的爱”,但学生还是无法入境。
反思该老师的教学,从教学的原点“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爱鸟”,到教学的终点“学生似乎还只体会到了作者的爱鸟”,课堂缺少语文味,充斥了空泛的情感,即被品德化。究其原因,是老师对语文学科性质缺乏认识,不明白“教什么”和“怎么教”。
二、文字解码――语文的教学之本
1.教师要做什么
第一要思考“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老师要会“采点”,即拿到课文后合理选取教学重难点,设计词句训练,既关注内容,即课文写了什么,又关注表达,即课文是怎么写的,还关注写作意图,即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语文老师要顺着语言文字走,顺着文章脉络走,顺着作者的意图走。
再说《鸟语》,我试图破译文本密码:文章开宗明义,点明“我”爱鸟。燕子与公冶长的对话激发了“我”与鸟儿交谈的欲望,从此一发不可收。“我”与布谷、喜鹊的交谈是详写的,有趣耐读,“我”更从鸟语中得到了启示。教学的重点就应是通过品味“我”与鸟交谈的过程感受趣味,得到启示,体会“我”的爱鸟情感发展之路。
第二是思考“怎么教”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和“我”一起爱鸟,和鸟儿交谈,那课堂是灵动的;如果学生能在和布谷鸟、喜鹊对话的过程中反复品读鸟语,直至感悟意蕴,那课堂是有趣味的;如果学生能完成“读场景”到“写场景”的过渡,那课堂是有效的;如果学生还能从鸟身上得到启示,并领悟到“我”爱鸟其实是在思乡,那课堂是生长的。不过,这些过程都离不开语言的训练。
基于此,我设计教学:通过公冶长的故事把学生拉入爱鸟的情境;在品味布谷鸟、喜鹊对话的过程中,感悟鸟语的魅力,习得表达方式;拓展想象“我”与其他鸟儿交谈的场景,读写结合;最后通过排比感悟作者从鸟儿身上得到的启示。
2.学生要做什么
现在的学生,是时候从“无码时代”或“被说码”课堂中走出来了,过上与教师“同解码”的高质量的学习生活,从而感悟到课文语言的精准,步入语文课堂应有的读文时代。
三、语文教学的“三个走向”
1.在解码中走向母语家园的深处
语文课,尤其是阅读课,应该是品词析句、畅游文学、积淀文化的课程,教师要让每一堂课都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使课堂呈现应有的理趣,如语言表达、朗读感悟、写话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圈画批注、写体会等;让学生在反复涵泳鸟语的过程中增强语感,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多种手段,在解码中走向母语家园的深处。
2.在聊读中走进儿童心灵
如果文本本身是有趣味的,那教学一定也要充满趣味。母语教育必须把儿童当成“完全的人”,时时考虑他们的阅读感受。在聊读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贴近儿童,具有探究性,既要有阅读共鸣,也要有阅读争鸣,引导学生自我怀疑,走向自我理解。比如品悟作者与布谷鸟对话的内容时,我设计的提问是:“明明是‘布谷布谷’,怎么在作者眼里就变成了‘种田织布’、‘勤劳刻苦’?”问在儿童的兴趣点,问在理解关键处,问在语言发展处,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之效。
轻松地跟鸟儿谈谈心,聊聊天,结为好友,讲讲鸟类王国的趣事,真是快意无限!课堂达到了和谐共生的效果,成了学生生活的场所,作品、读者与作者互相交融。
3.在品悟中走向课堂理解的深处
阅读教学是理解的艺术,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自我理解。现在的孩子和鸟儿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我”与鸟儿交朋友,先是布谷鸟、喜鹊,最后与所有的鸟儿成为好朋友,与大自然成为好朋友,再加上那份悠悠的思乡情,就是天人合一的禅趣,也是教学期许的最高境界。
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语文性;语文化;语文味;阅读教学
G623.2
时下,越来越多的老师感叹:“语文课,我越来越不会上!”当今的小语界,教学流派层出不穷,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令我们的一线老师无所适从,越来越感觉语文课不知究竟该怎么上,而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如何把好阅读教学这关呢?
笔者静静地思索,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自我反思,回归本真,必须直面三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笔者以为,要回答以上三个问题就要恪守“语文性”,彰显“语文化”,享受“语文味”,才能实现语文课堂的真、实、美。
一、恪守“语文性”――求真
只有恪守“语文性”,咬定语文的青山不放松,语文才能回归本体,固守本位,显现本真。只有恪守语文性,语文教学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1.“语文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最佳支点
坚守“语文性”,就能使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得到充分地展现,人文性也会在工具价值的实现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流淌,疏疏朗朗地呈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无缝焊接,使学生既得到了语文能力的历练,又获得了浓浓的人文关怀。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叶澜教授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我想,要真正发挥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作用,我们教师就要善于把“文本语言”与学生的“精神世界”链接,引导学生用感性的方式掌握它,相信在启发学生思维时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二、彰@“语文化”――求实
语文教学要彰显“语文化”,教师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
1.朗读――阅读之本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书声。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2.感悟――阅读之神
感悟的实质是意会,它不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则,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情与理性相统一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言不是一种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感悟过程。因而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繁琐讲解和分析能达到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对语文学习的感知和领悟。重视感悟,就要靠主体自己充分调动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等去触摸语言材料的整体存在,化语言文字为敏锐的语感。所以,重感悟实质上就是注重练“内功”,这是发挥主体能动作用,防止繁琐分析的有效手段,是学习语文的一条重要的经验。
3.积累――阅读之路
积累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多重记忆,立体积累;不是杂乱无章的记忆,而是整理构建,系统积累;不是一曝十寒的记忆,而是博览广记,随时积累。积累的时空无处不在,积累的内容丰富多彩,积累的方法灵活多样。通过朗读、诵读、背诵,通过丰富多彩的读写听说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把握、体味、揣摩、感悟,通过与教材对话、与生活对话、与文化对话、与心灵对话,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建构学生的语言模型,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培育学生的悟性和灵性,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的水平,进而怡人性情,涵养人格,使学生既有底气,又有灵气。
4.运用――阅读之目的
语文教学必须打破课堂界限、学科界限、课内外界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运用语文。培养学生“留心处处皆语文”的意识,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提高语文素养,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三、享受“语文味”――求美
1.生趣――“趣”味盎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学得有趣,趣味盎然、妙趣横生。语文教学激发兴趣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趣,通过创设情境、巧妙设疑、激发想像、情境表演、争论辩析、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艺术化、情趣化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二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让教材生动起来、活泼起来,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文中趣味的感染,情不自禁地喜欢语文,爱上语文。
2.生情――“情”味浓浓
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就栖居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感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因此,语文教学要让情感复原,让感情流淌,让课堂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当教师和学生一起深入作品之中涵泳品味、受到感染的时候,当师生的思想感情于作品的思想内容融为一体,并进而引发新的联想、进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感悟的时候,语文课就会成为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共度的情感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3.赏美――“韵”味无穷
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灵,创造美的双手,让学生穿越美丽的语言丛林,走进美妙的课文情境,感受美的韵律,发现美的精华,拓展美的视野,领悟美的意义,在赏心悦目中提高对语言文字的融会贯通能力,增加深厚的文化底蕴。
4.悟理――“意”味深长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建构知识的过程,更是建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应让儿童在“意”味深长的语文学习中逐渐积累“精神的”,打下精神的“底子”,凝结成灵魂的“心根”。
5.语言――“语”味奇特
语言是人存在的精神家园,人存在于语言之中(海德格尔语)。语文课的实质――就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对典型“言语作品”的剖析、玩味和模仿,在丰富多彩的“言语实践”中,不断内化多种营养,并较为成功地外化为各种“言语作品”,逐步形成能够独立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以运用于广泛的社会生活的“言语行为”之中。让语文课弥漫着独特灵性的“语”味,就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在获得语文所传播的信息的同时,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在各种言语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使学生拥有敏锐的语感图式,鲜活的言语范型,灵性的言语智慧,幸福地栖居在言语的精神家园中。
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现象 教学反思
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肯定不对。要破“课堂为中心”,自然、社会、沸腾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比如:七年级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不能轻视,因为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七年级学生开始练习写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作为七年级语文老师就应该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七年级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七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课,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的新天地。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想政治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