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护理问题和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的护理问题和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的护理问题和措施

新生儿的护理问题和措施范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1月医院收治的164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3~32岁,其中初产妇99例,经产妇65例;顺产126例,剖宫产38例。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医院收治的200例产妇作为实验组,年龄24~35岁,其中初产妇128例,经产妇72例;顺产149例,剖宫产51例。所有产妇无其他妊娠合并症,分娩过程顺利,无产后出血等并发症,新生儿均为单胎足月、体重2500~4000g,无胎膜早破及宫内窘迫,无畸形以及相关遗传病。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分析总结对照组新生儿出现的护理问题,实验组根据对照组的护理问题提出防范对策并进行规范护理管理,问卷形式评估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新生儿情况、产妇精神状况与新生儿护理能力情况。

1.2.1护理问题

1.2.1.1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

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安全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及时,导致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如消毒不严格,来往看望探视人员增多,接触新生儿未洗手,室内空气污浊、通风较差,容易造成新生儿感染。另外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监护管理措施不到位,自身无菌操作意识淡薄,手卫生观念差,容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1.2.1.2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护理操作流程不重视,巡视时间间隔延长或者不巡视,对待家属问题不耐心,敷衍回答,导致对新生儿发生的变化处理不及时,防范意识缺乏,容易诱发安全事故,造成护理差错的发生,威胁新生儿的安全。一些护理人员护理操作不严格,专业知识欠缺,临床经验不足,对新生儿和产妇生理、心理变化了解的不够深入,无法对病情变化做出正确判断。

1.2.1.3产妇育儿经验不足

产妇大多数是初产妇,且有地区差异、文化差异,对育儿方法不清楚,老人对育儿过多干预,继续进行以往传统不科学的育儿方法等,均可对新生儿的健康安全造成影响。如不了解产后初乳和如何避免乳汁淤积,产妇哺乳姿势不当易致新生儿窒息,更换尿布不及时可因排泄物刺激致臀红、皮肤破溃,脐部护理等知识缺乏,在照顾新生儿的过程中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为实施母婴同室、由产妇亲自照顾新生儿带来困难。

1.2.1.4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目前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与患者比例不当,护士工作量繁重,压力巨大,导致观察新生儿时间不够、次数减少,对产妇的健康教育不够全面,发生情况不能及时处理,造成不良后果。

1.2.2防范措施

1.2.2.1加强管理

病室环境要保持整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限制探视时间和人员,按照院方陪侍制度的要求执行,病区门口由专人看管,防止院外推销人员或犯罪分子进入。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常接触多名新生儿,在护理完新生儿后应严格进行手的清洁消毒,重视手卫生管理,防止新生儿之间交叉感染。

1.2.2.2定期培训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是进行护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对护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医德医风的理念教育,进行新生儿护理和孕妇产后护理等相关理论知识、熟悉护理安全制度及风险防范预案、规范技能操作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培养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耐心的“三心护士”,避免发生抱错新生儿、烫伤、割伤、摔伤新生儿等意外伤害事件。

1.2.2.3传授育婴知识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新生儿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无论是初产妇还是经产妇,护理人员要教育其改变传统的育儿方法,可通过健康教育公开课及宣传手册等手段途径,正确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的方法,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教会产妇观察新生儿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生理现象和脐带、皮肤的护理,并宣传婴儿抚摸、按摩、游泳的好处。使产妇能有效掌握育儿方法,适应角色变换,避免因不适应、缺乏知识经验导致的紧张焦虑心理状态。

1.2.2.4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到位

增加产科护理人员,根据病室床位数和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执行弹性排班制度,避免护理人员过劳、过累,护士长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障护理人员能够对母婴同室病房中的产妇和新生儿在规定时间内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母婴同室新生儿情况、产妇精神状况与新生儿护理能力情况

实验组发生新生儿识别错误、新生儿意外伤害、产妇紧张焦虑情绪、母亲角色适应和产妇对新生儿的哺乳、沐浴、穿衣、更换尿布等护理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眼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新生儿的护理问题和措施范文2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R715.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71-01

本文旨在探讨分析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及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间在新生儿科工作的20名护士作为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调查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其中年龄最小的护士20岁,年龄最大的护士35岁,平均年龄为27±5.5岁。在新生儿科工作时间最短的1个月,在新生儿科工作时间最长的17年,平均工作时间为10±6.5年。

1.2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的内容主要为要求护士写出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要求条理清晰,目前明确。由专人对调查问卷进行发放、回收、汇总、统计、分析,将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归纳总结。根据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制定和实施相应防范措施。

1.3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2和t检验。以P

2结果

2.1对20名护士的问卷调查结果,详见表一

由表一可见,通过对20名护士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医院存在感染的风险、新生儿发生损伤的风险、发生法律纠纷的风险、医疗设备的管理不当的风险、护理病历书写的风险。而这五项的提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制定和实施相应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增强患儿的抵抗力和实行保护性的隔离,即搞好新生儿室内的卫生清洁工作,做好室内物表和空气的消毒和监测。对室内物品进行妥善的管理,对新生儿的衣服和奶瓶等用物,管理要求一人使用一次后即进行一次消毒,特别是对蓝光箱和新生儿暖箱及辐射台以及复苏气囊等严重进行消毒。按照无菌操作的规程严格执行,对探视制度严格执行,临床护理人员应自觉遵守相应科室的消毒隔离制度,注重每个环节的重要性,预防出现交叉感染;对新生儿意外损伤加强防范,即加强对输液患儿的巡视,避免出现漏针,患儿如出现漏针,应使用硫酸给予湿热敷。给予患儿带上防抓伤手套,检查眼罩是否牢固,不能堵住口鼻呼吸后,进行蓝光照射[1]。对患儿的皮肤要保持清洁,并勤换佩戴的纸尿裤,防止发生红臀,如果患儿已经发生红臀,应给予涂抹蹂酸软膏。注意新生儿程度辐射台的探头发生滑脱,和烫伤,并经常的对血氧探头的部位进行更换,避免发生局部受压。在对新生儿进行喂奶时,要特别注意喂奶的姿势和喂奶的方法,防止发生呛奶而导致窒息发生。对患儿的手圈要注意保护,在脱落后在给予及时的补戴;加强法律意识和风险意并转变服务的理念,由于新生儿室收治的患儿均无生活自理的能力,均为特殊患儿,均无家属陪护,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具有一颗极强的责任心,树立起良好的服务理念及意识,同时应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及医德医风建设,使服务的形式表现为多样化和规范化,做到专心工作、专心做事、专心巡视;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落实责任制度、在正常情况下患儿均无家长的陪护,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儿的监督,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观察,对服务的理念进行深化,加强医德建设和医风建设;对护理病历的书写进行规范。护理病历记录属于临床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观察和护理实施的原始记录,起到法律文书的作用,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法律依据存在[2]。

3讨论

新生儿病房所收治的患儿均为从出生至足28天大的婴儿,婴儿的新生儿期是一个由母体环境向外界环境过度的重要阶段,既是胎儿期的一个延续,又是人类正常发育的一个开始。新生儿期是小儿进行生理功能调整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对外界环境逐渐适应的一个阶段。因新生儿期婴儿的生理调节与适应能力还不成熟,且其机体的抵抗力较低,所以极易发生疾病,且病情的变化较快。所以,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总结分析,已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护理的水平,避免护理意外的发生。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高,责任大、难度高、繁琐等特点,而对新生儿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后发现,预见性的管理是减少护理缺陷,是提高护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严格按照临床护理的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护理知识和实践水平,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使临床护理人员能够做好新生儿护理工作[3]。

综上所述,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大的风险,而制度和实施相对应的防范措施,能够通过护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婷旋.浅议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4(2):8102.

新生儿的护理问题和措施范文3

【摘要】通过对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归纳总结,探讨加强新生儿安全管理方法,制订并完善各项措施,增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树立安全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 安全隐患 应对措施

医学上把出生28天内的婴儿称为新生儿。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生理解剖和免疫特点,使得新生儿对病原体普遍易感。此外新生儿无自卫意识,不具备安全防范能力,导致母婴同室中的新生儿存在一些医疗安全隐患。 因此,新生儿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下面对母婴同室新生儿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护理安全措施。

一 新生儿喂养的安全问题

吐奶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且多为生理性的。这与新生儿消化道解剖、生理特点有很大关系。新生儿胃容量小,呈水平位,而且胃的入口贲门括约肌发育差、较松弛,而出口的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较紧张,形成出口紧入口松,奶水容易返流引起呕吐。一旦遇到喂养和护理不当,如喂奶次数过多,喂奶量过大,乳母过大、凹陷,或用奶瓶喂奶时橡胶孔眼过大,致使婴儿吸奶过急;或喂奶后让婴儿平卧,或者过多、过早的翻动婴儿,都容易引起婴儿吐奶。

新生儿溢奶或吐奶有赖于家长的正确喂养,护士应进常巡视病房,适时给予产妇及家属正常的指导,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就可以防止宝宝吐奶。

①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李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

②用奶瓶喂奶,孔要大小适当,奶不可太烫或太冷,更忌吸入空气;

③喂奶之后不要翻动,应将新生儿抱直,轻拍背部,让吞入胃内的空气排出;

④卧位时,应将新生儿的头部抬高,呈斜坡式或侧卧位

⑤喂奶量不宜过多,间隔不宜过密。一旦发生吐奶、呛奶,应及时指导产妇或家属将新生儿抱起翻身扣背,以防新生儿呛奶发生窒息。

二 新生儿鼻塞

我们都知道人要维持生命,需要不断从外界吸取新鲜空气,排出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当鼻子被堵塞时就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呼吸。新生儿鼻腔小、鼻道短、鼻粘膜柔软、毛细血管分布丰富,因此与成人相比更容易发生充血和水肿,即引起鼻塞。再由于新生儿经常闭口状态,不会用口呼吸,一旦出现鼻塞后对新生儿影响就更大,一般表现为烦躁、哭闹、吃奶时由于鼻子和口腔同时堵住,导致吃奶差或无法吸吮,严重者可发生青紫呼吸困难,因此新生儿鼻塞是一个不小的安全隐患。

有报导如果母亲在孕期服用了降压药利血平后,新生儿在出生后也可立即出现鼻塞。应对措施:

①注意保暖,调节室温在25--28℃。

②用湿热毛巾敷于鼻子根部,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③热水泡澡,水温稍偏热, 39℃---41℃ 。

④如果是由于分泌物堵塞所引起,可滴一滴母乳到婴儿鼻腔内,待分泌物软化后可自己排出。亦可用一根细棉签沾一点水探入鼻子内轻轻旋转,将鼻腔内分泌物卷住,随着棉签拖出来。

三 新生儿沐浴

新生儿沐浴不但能清洁皮肤,还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生长发育。是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一项基本操作。为了确保新生儿沐浴的安全,下面对沐浴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潜在的安全隐患

1 水温过高或过低,导致新生儿烫伤或着凉。

2 新生儿窒息

2.1 新生儿呛水,操作不规范,水流进了眼、口、鼻、耳。

2.2 吐奶,吃奶后一小时沐浴或不当,导致呕吐,易误吸。

3 新生儿摔伤,易发生在新生儿转运过程及沐浴过程中。

3.1 未抱牢新生儿,沐浴露未冲净,沐浴后皮肤打滑。

3.2 浴室地面潮湿,地面滑。

4 增加医疗纠纷的风险。

4.1 查对不认真,抱错新生儿,尤其是实习护士及新上岗的人员。

4.2 不了解病情给有禁忌症的新生儿沐浴,导致护患纠纷。

4.3 操作不规范使新生儿受惊或哭闹,引起家长不满。

4.4 封闭式操作易造成家属的误解。

5 增加脐部感染的机会

5.1 工作责任心不强,沐浴后忘记脐部消毒

5.2 操作不规范,脐部消毒不符合要求

护理对策

护士具有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是保证护理质量、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1]。

1 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及安全意识,学习相关的法律条文,增强责任心,制定严格的新生儿沐浴管理制度,认真执行护理操作常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 加强培训,规范沐浴流程,尤其是新上岗护士,洗头时,用手遮挡面部,切忌流水,不能直接冲洗面部,防止呛水。注意清洁皮肤皱褶处,前囟门勿按压。

3 加强责任心,做好沐浴的基础护理工作。

4 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注意有无沐浴禁忌症。

5 保持室温在26--28℃ , 水温在37--40℃ , 沐浴前常规用手感觉水温,沐浴过程中水应先淋到工作人员手再到新生儿皮肤。

6 沐浴前后仔细查对新生儿手圈、胸牌、床号、姓名、性别、

7 沐浴中严密观察新生儿面色和呼吸等情况,有无皮肤破损感染,脐部有无分泌物、红肿、异味、臀红等。严格脐部消毒。

8 注意掌握沐浴的时间和,吃奶1h后沐浴,动作轻柔,防止溢奶或吐奶。

9 保持浴池地面清洁干燥,垫防滑垫。

10 新生儿转运过程中,使用婴儿床,避免未经带教的实习生独自抱新生儿。

1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衣帽整齐,洗手,操作者勿带手表和戒指,剪指甲,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浴室每天严密消毒,严格执行一人一巾一盆、

12 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加强新护士,实习护士培训。

四 新生儿游泳

新生儿游泳是一项全新的新生儿保健活动,能使他们得到最自然的运动,并促进其生长及智力发育,游泳能使新生儿肠蠕动增加,有助于肝肠循环,降低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生。

新生儿游泳潜在安全隐患

1 新生儿受溺:游泳圈偏大或充气不足、漏气。

2 新生儿烫伤或着凉: ①水温过高或过低,新生儿下水前未测水温;②室温偏低。

3 增加脐部感染机会:防水护脐贴使用不当。

4 增加院内感染机会:观看家属太多,以造成感染。

防范措施

1 制定严格的新生儿游泳制度和操作流程,加强责任心,树立护理安全意识。

2 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注意有无禁忌证。

3 认真检查游泳圈,有无破损、漏气。

4 调节好室温,保持在26-- 28℃。新生儿下水前一定要先测试水温,一般在38--40℃之间

5 认真查对新生儿手圈、胸牌、床号、姓名、性别,有专人全程监护。

6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使用护脐贴,控制围观家属在1--2人。

7 注意掌握游泳时间,每次10分钟。

8 游泳期间注意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和呼吸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游泳。

五 新生儿挤压

民间有一种说法,新生儿要挤压,尤其是女婴更要挤压,挤出了奶水将来生孩子喂奶时才有奶吃。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也是非常有害的。

新生宝宝不论男女,在出生后的3~5天内都可出现胀大,并可有黄色乳汁流出,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状况。是由于胎儿通过胎盘接民间有一种说法,新生儿要挤压,尤其是女婴更要挤压,挤出了奶水将来生孩子喂奶时才有奶吃。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也是非常有害的。

新生宝宝不论男女,在出生后的3~5天内都可出现胀大,并可有黄色乳汁流出,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状况。是由于胎儿通过胎盘接受两种内分泌激素的影响突然中断造成的。一种是母亲卵巢分泌的孕酮,与的胀大有关;另一种为垂体催乳素,与分泌乳汁有关。在一般情况下,分泌的乳量数滴至20毫升不等,增大在出生后8~10天最明显。一般2~3周后自然消失。但个别的时间要长一些,可达3个月之久。

作为母婴同室的护士应该掌握和了解以上医学常识,这样才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用科学知识给予家长正确指导:

切记家长千万不要挤压新生儿的,因为挤压后,能引起皮肤破损,皮肤上的细菌便可乘机侵入乳腺,引起乳腺发炎化脓,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其结果非常严重。即使不发生细菌感染,用力挤压,也有可能损害的生理结构和功能,这会贻误孩子的一生。

总之, 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产妇及家属对护理的期望值较高,在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满就要投诉,甚至引起医疗纠纷[2]。通过分析新生儿安全隐患及原因,实施可预见性的新生儿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新生儿质量的管理与完善,对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技能培训及对医护人员的安全隐患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护理质量,杜绝发生新生儿护理差错及意外。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田丹生.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5,5(1):1416.

新生儿的护理问题和措施范文4

【关键词】 新生儿科 有效风险管理 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63-01

1 新生儿生理特点

所谓的新生儿指的是出生还不到二十八天婴儿。在生理方面,新生儿存在着许多特点,医护人员想要将新生儿进行更好的护理,一定要对新生儿的生理特征进行深入的了解。

婴儿在出生之后,其皮肤是粉红色的,在三到四天之后,其皮肤会有生理性黄疸出现,所以,在这个时候,婴儿的肤色是略黄的。黄疸的高峰期是婴儿出生一周前后,在两周之后,黄疸会自行消失。新生儿的皮肤非常的细嫩,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而其防御能力不高,很容易产生损伤以及细菌感染、脓疮等的。同儿童的呼吸速度相比,新生儿比较快,一般一分钟可以达到四十到八十次,甚至有些时候会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呼吸中枢发育故完善,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随着新生儿的成长,将渐渐变得稳定。从脉搏方面来看,每分钟一百二十次到一百四十次是较为正常的。从提问方面来看,正常的新生儿是三十六到三十七度。然而,因为新生儿的体温中枢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健全的控制血管收缩的植物神经功能。他们呢的皮下脂肪比较少,因此非常容易散热,这就造成了他们的体温皮肤会有很大的波动。所以,医护人员要注意对新生儿的室内温度进行调节。从体重上来看,一般来说,新生儿的平均体重是三千克,出生二到四天内,他们会有一定的体重下降情况产生。在一周之后,体重开始恢复正常。

2 常见的护理隐患

2.1 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为新生儿进行护理的医护人员,一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道,另一方面还需要拥有一些儿科护士的特殊要求,即富有同情心、爱心以及耐心。在对过去的大多数新生儿案例进行调查发现,产生这些纠纷的原因多是护理人员的工作作风不够严谨,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服务不够,缺乏同新生儿家属之间的交流。

2.2 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够

在护理人员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查对不严、不认真进行交接班、操作时违反规定,没有及时进行巡视患儿以及业务不够熟练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造成新生儿病情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延误抢救时机。

2.3 环境隐患

在很多医院,新生儿的病区都没有得到严格的区分,非感染病房、感染病房以及早产儿病房都没有得到细致的区分。一旦在呼吸道感染以及肠道感染频发的季节,新生儿患者会大量的增加,这就会造成病房的拥挤,那些处在恢复期的患儿和处在急性期的患儿在一个病房内休息,因为医护人员都在忙着进行诊疗和护理,不能将消毒和隔离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这就会造成交叉感染的产生,一旦早产儿感染,就会对其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

2.4 医护人员压力大、风险高

新生儿病房的护理工作有着工作两大、繁琐的特点,不仅如此,很多医院的新生儿病房的工作人员编制还不是很充足。新生儿患者的病情变换很快,并且容易出现反复情况,新生儿不会用语言进行表达,频繁的经脉加药,再加上婴儿的啼哭声以及缺乏良好的休息、心理调节不当等,长久之后会对医护人员的心理造成精神紧张、心情暴躁、容易发怒。

2.5 用药不当

在用药方面,新生儿因为体制特殊,其药剂量个体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仅如此,很多情况下还需要进行加药,这也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医药科学不断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的新药,不仅名目繁多而且剂量复杂,这些知识是很难掌握的,很容易出现配错药以及换算错剂量的问题。

2.6 使用仪器不当

随着医用科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种类繁多、性能复杂的新生儿仪器,例如暖箱、监护仪、推注泵等等。很多护士对这些仪器的性能不甚了解,无法察觉仪器是否出现故障,从而会造成损伤和事故。

3 风险预防

3.1 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医院要对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护理人员进行讲解。不仅如此,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向护士进行宣传,将他们的法律意识进行提高,进而加强他们心中的风险意识。

3.2 护理风险监控

医院应该将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将其进行不断的改善,设立三级护理这样的管理制度。所谓的三级是指护理部、科护士长和质控护士。从护理部方面来看,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从而能够随时对隐患和不规则的操作进行发现,并对其进行纠正,将反馈意见进行总结,并对其他的忽视进行及时的提醒。从科护士长和质控护士方面来看,每日都要进行随时的检查,这样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每个月,都要进行风险事件分析例会,对当前存在和潜在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从而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除此之外,还应该进防范、处理事故的预案的建立。

3.3 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

在大多数医院,由于新生儿的护理人员配备不够充分,所以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的安排。对于资历较低的护士加强管理,并且使资历较高的护士对其做好传帮带的工作。在进行排班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新老护士进行搭配。对于新护士,要对其工作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除此之外,还要对护理安全问题进行注意,特别是中午、夜间以及节假日期间的护理安全问题。

3.4 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

积极推荐本院护士参加省市的护士培训班,在培训结束之后,让这些护士到科室对其他的护士进行理论以及专业技能的训练。组织护士进行定期的考核,激励护士进行自我提高。对于那些新的科学技术、新的设备,进行定期使用培训,以避免产生设备使用不当而产生医患纠纷,提高他们的急救技能。

4 结语

总而言之,新生儿科为了将护理安全提高,因该在对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常见的隐患进行分析,从而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 汪丽芳,王慧英,苏宁,桂琳. 干部病房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 护理管理杂志. 2007(02).

[2] 李琰. 行使知情同意权的有关问题探讨[J]. 医学与哲学. 2005(09).

新生儿的护理问题和措施范文5

关键词:产妇;新生儿;产后访视;效果评价

为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确保母婴保健工作的深入开展[1],我院采取了产后电话回访及上门家庭访视等服务,及时发现产后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降低了母婴的发病率。取得明显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4月~2012年9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后出院、家庭住址在本市区的产妇、新生儿1000例,产妇年龄19~40岁,初产妇782例,经产妇218例。顺产677例,剖腹产323例。

1.2访视人员 由责任心强、有良好职业道德及沟通能力,从事妇产科工作10年以上的护理师担任,统一配备产后访视包。

1.3方法 随访人员携带《产后访视记录表》分别于产妇产后3~7d,产后10~14d,产后24~28d按照访视内容到产妇家中访视。第一次访视了解产妇的体温、血压、精神状况,会阴伤口及腹部伤口,睡眠、大小便等情况,并检查、、乳量、宫底高度、有无压痛,观察恶露的量、色、性状,并观察喂奶的过程。同时了解新生儿的一般情况:面色、精神、呼吸、哭声和吸吮情况;测量体重、体温,检查口腔、眼、耳、口鼻、脐带和臀部有无感染,询问新生儿睡眠,大小便及喂养情况。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和技术指导并记录。由产妇在访视表上签名。第2次主要观察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康情况,了解第1次访视存在问题是否解决。第3次对婴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详细介绍婴幼儿的预防接种程序,观察产妇的康复情况,指导产后运动和避孕措施。

2 结果

2.1 1000例产妇产褥期存在问题 第1次访视对产妇存在较多问题,针对存在问题,访视人员通过①指导合理的膳食营养、教会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②帮助产妇挤奶、按摩,疏通乳腺;③指导产妇做好会护理:每天用消毒溶液清洗会阴,选用消毒的卫生巾,勤换内裤;④适当运动,促进恶露排出;⑤指导及时就医。第2次访视问题明显减少,第3次访视除8例存在母乳喂养不足外,其余问题均能很好解决(见表1)。

2.2新生儿存在的问题 针对一访存在问题,访视人员通过指导家属①做好脐部护理,每天用75%酒精棉签消毒脐部,特别要洗清脐窝中的污垢;②大小便后及时更换尿裤,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红臀;③纯棉织物包裹婴儿,室内温度不能过高;④勤喂养以纠正黄疸,注意观察新生儿全身症状及精神状态,指导及时就医。第二次访视新生儿症状明显好转,第三次访视已全部痊愈(见表2)。

3 讨论

3.1产后访视可促进母乳喂养成功[2] 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为96.43%,而出院后的母乳喂养率明显下降[3]。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妇自身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好处认识不足,缺乏哺乳信心。产后访视中,访视人员将母乳喂养技巧、保健等有关知识传授给产妇及家属,提高母乳喂养及成功率。

3.2产后访视可及早发现母婴异常,降低新生儿发病率。第一次访视时婴儿健康问题4.6%,主要是产妇缺乏新生儿观察,护理经验。访视人员应指导产妇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教会其掌握一些新生儿皮肤、臀部、脐部等的护理方法和技能以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识别和简单处理等。

3.3产后访视可提高产妇的自我防护能力,促进康复。本组资料显示,13.1%的产妇主要存在、伤口愈合和子宫复旧三大非健康问题,容易引起产妇及家人的担忧。产后访视由专业护士或保健人员上门讲解产褥期保健知识,具体指导产妇产褥期饮食、营养、卫生保健,预防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及产后便秘,提供减轻伤口疼痛的方法和技巧等。

3.4产后访视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产后访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通过对产后访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护理,给予产妇及时的身心支持和指导,避免或减少新生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5通过访视,还能了解到产妇及家属对医院存在的不满现象。不满意服务往往是产科医疗纠纷隐患,不满评价中主要涉及接产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态度、收费和管理等缺陷。通过访视,及时反馈,可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沟通、改进,从而提高产妇和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巩玉秀,郑修霞,姚岗.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8-22.

新生儿的护理问题和措施范文6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理 安全因素分析 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08-01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是功能上的损害障碍以及缺陷跟死亡,主要是指利用所有的力量通过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从根本上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防范事故的发生,将出现事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以此来确保患者处在一个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中,其最终目的就是确保病人的安全。新生儿科是一个具有高风险的科室,新生儿病情比较的复杂而且变化速度比较快,没有家长陪伴,没有任何行为跟语言能力,造成了工作预见性比较的差。因此新生儿科室的护士要严格执行新生儿科的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各项操作的规章程序,不然很容易会给患儿带来生命危害,导致护理纠纷引发医疗事故。

1 影响新生儿科护理的安全因素

1.1 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欠缺,工作责任心不够强。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跟工作方面比较的欠缺,责任心不够强,缺乏沟通交流,有些护理人员工作不认真,没能够体会到病人的需求,对病情的发展缺乏预见性以及主动性,心理调节能力差,不适应新生儿科的工作量及强度。缺乏“慎独”精神。新生儿没有语言功能,又处在一个无人监督的工作环境中,护理人员的“慎独”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没有按时给新生儿修理指甲,没有按时巡视新生儿导致患儿脸上出现抓横。

1.2 护理观念比较的落后。现代的护理要求实现人性化护理理念,主要倡导的是以人为本,要尊重患者,了解患者的需求,以患者至上,然而有些护理人员存在着病人有需求于他,因此不尊重患者跟家属,把自己的位置摆的过高,认为护士的工作就只是负责落实治疗护理工作,只要患儿的病好了就可以,不管患儿的外观形象。比如说在输液的时候输手脚比较的麻烦为了方便就输头皮,导致了患儿头发刮落的太多,改变了患儿出生的形象,让家属对患儿的形象大打折扣,甚至有的家属认为患儿不是自己的孩子。

1.3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的淡薄。护理文件方面的记录比较的简单,缺乏专业特点,病情严重的患儿发生病情变化的时候只是简单的记录了用药治疗,对于病情的观察记录并没有做详细的记录,实施护理措施后对于护理效果没能进行正确的评估,法律意识比较的淡薄,随意的涂改护理文件上的记录,字迹潦草,记录描述跟医生的不吻合。

2 对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的解决措施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安全意识并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给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对于如何有效的保护病人跟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并分析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及其产生的原因,让护士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风险性,增强护理的法律意识,让他们从被动的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的维护护理安全,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以及诊疗护理常规,错误都是发生在细节上,只有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工作,让各种潜在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尽一切可能的满足病人的需求,让病人得到安全可靠的护理。

2.2 加强新生儿科护士的“慎独”修养。慎独主要是指人在独处的时候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的遵守道德准则。护理工作是直接给人的生命健康提供服务,护士的道德水平会直接支配影响对患儿的护理行为,对其心理及生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挑选新生儿科护理人员时要选择有爱心爱岗敬业的人员,护士还需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综合修养素质。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深厚的同情心、高度的自觉性跟热情。在新生儿入院时要按时修剪指甲,避免患儿抓伤自己,进行静脉输液时尽可能的选择手足静脉,避免刮头发影响患儿的外观。

2.3 加强与新生儿家属的沟通。新生儿入院的时候,接诊护士要详细的跟家属讲解探视制度以及消毒隔离制度、新生儿科的护理流程跟每日费用等,家属同意后需要签字,这样可以让新生儿家属对新生儿科的工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新生儿科的护士要随时保持衣物整洁,干净大方,态度温和,让家属能够感到信任感,发生问题时,要多站在家属的角度思考问题,耐心的解释他们提出的问题,避免因为造成家属误解发生纠纷。

3 总结

现如今护理安全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护理人员服务水平的重要质量指标,同时也是让患者得到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安全知识学习,正确评估分析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许璜,张国军,袁燕娴.护理安全相关问题分析与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