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惊厥的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惊厥的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小儿热性惊厥;中医急救;护理;
儿童发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婴幼儿的发病率非常高。如果不及时治疗,大脑和其他器官将受到影响。争取抢救时间,及时解决,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着提高治疗效果。当体温在发热的早期阶段(大多数为39°C)突然升高时,超过70%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其他则与皮疹、中耳炎和下呼吸道感染有关。热性惊厥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大多数儿童可以完全治愈,但2%~3%的患者可能有反复发作和脑电图异常,这可能很容易成为癫痫,甚至导致严重的生活残疾[1]。因此,对于热性惊厥儿童的急救和护理对于及时控制抽搐和有效预防复发尤为重要。通常,儿童在发生高热惊厥之前有呼吸道感染和发烧史。高热惊厥发生后,由于脑缺氧,很容易窒息,对儿童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在儿童轻度高热惊厥的情况下,父母通常不重视,也不及时采取急救措施来挽救,往往导致延误疾病治疗。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及护理方法,特选择我院92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予以研究,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10月—12月于我院就诊的92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儿分为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和中医急救及护理组,2组患儿各460例。中医急救及护理组460例患儿中,女200例,男260例;年龄4个月至5岁,平均(2.6±0.9)岁;体温38.2~40.5℃,平均(39.2±0.2)℃。首次发病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有201例,再次发病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有259例。常规急救及护理组460例患儿中,女210例,男250例;年龄5个月至5岁,平均(2.8±0.9)岁;体温38.3~40.2℃,平均(39.3±0.2)℃。首次发病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有202例,再次发病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有258例。2组患儿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及护理方法
常规急救及护理组患儿行常规急救与护理,主要有药物降温、擦拭酒精降温、冰敷额头、密切监护病情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指导患儿家属良好配合以及应用镇惊药物等。急救措施包括:(1)解开孩子的贴身衣服,减轻衣物引起的呼吸道压力;(2)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置于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儿童咬舌,禁止在发生抽搐时强行拉动,以防止受伤;(3)当患者侧卧位时,检查口鼻分泌物,及时清理,避免误吸,同时给予吸痰;(4)穴位刺激和药物治疗可以控制孩子的抽搐,使孩子的抽搐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缓解或完全治愈;(5)孩子尽快给予氧疗,通常采用低流量和高浓度氧气模式,以防止儿童因缺氧而损伤脑组织;(6)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鼻导管吸氧,氧气流量设定为1.5L/min;也可以使用面罩氧气,氧气流量设定为3L/min;(7)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和药物治疗方法,及时降低体温;(8)及时建立快速静脉通路,注意输液顺序,确保静脉输送药物迅速送入。护理方面:(1)环境创造:确保医疗环境清洁舒适。卫生人员每天都会安排清洁和清理,避免大声喧哗,确保儿童在安静的环境中休息,接受治疗,正确打开窗户,以确保室内空气清新;(2)饮食护理:抽搐时应禁止进食,等待孩子醒来并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然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清淡可口,同时注意营养,确保营养摄入均衡;(3)心理护理:耐心向家长解释儿童热性惊厥的相关知识,安抚孩子,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包括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瞳孔等;详细记录患者的药物,包括给药方式、药物剂量等;(5)出院指导:电话随访,了解孩子病情的恢复情况,经常去医院复查,让家人知道热性惊厥的孩子容易复发,需要定期检查,加强护理。中医急救及护理组患儿在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基础上应用中医急救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是:(1)中医急救:当患儿发生热性惊厥症状时要即刻对患儿的百会穴、涌泉穴、水沟穴、合谷穴以及十宣穴等用手指按压,如果按压效果不理想时便对以上穴位予以针刺治疗;斜刺进针,保证适宜针刺深度,进针后予以捻转或提插,保证穴位受到2~3min的持续刺激;予以针刺急救的同时辅以苯巴比妥等抗惊厥药物治疗,依据患儿具体体质量来决定给药方法,如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2)针对性护理干预:为热性惊厥患儿降温时最好选择物理降温法,尽可能避免药物降温,可用30%的医用乙醇擦拭患儿的腋下与手心等部位,将冰袋置于额头处,以此降低脑细胞耗氧量,防止患儿脑组织受损;当患儿出现热性惊厥要马上采取抢救措施,将患儿去枕平卧,把头部偏于一侧,避免呼吸道被分泌物堵塞且有助于排出呕吐物,将患儿衣领解开,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轻轻钳拉患儿舌部,防止口腔内舌后部出现后坠而堵住呼吸道;出牙患儿要于上下牙间置入牙垫,避免误咬舌部;密切监护患儿血压、瞳孔、心律以及意识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生异常要马上通知医生处理;加强患儿家属的心理安抚,尽可能缓解其紧张与焦虑等不良情绪;抢救患儿时尽量保持室内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流通等,尽可能不搬动和刺激患儿;由于患儿存在的高热和惊厥表现,消耗了过度的机体能量,营养严重丢失,所以要告知患儿家属准备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的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注意水分的补充,以免出现虚脱。
1.3、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儿抽搐至意识清醒的间隔时间、抽搐停止间隔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脑损伤、癫痫以及再发热性惊厥等。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和(±s)表示,分别来用χ2和t检验;P<0.05时说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中医急救及护理组患儿的抽搐至意识清醒的间隔时间、抽搐停止间隔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P<0.05)。见表1。
表1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例,±s)
表1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例,±s)
2.2、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中医急救及护理组460例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是0.43%,常规急救及护理组460例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是7.39%,组间对比,中医急救及护理组要显着少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χ2=29.603,P=0.000)。见表2。
表2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表2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讨论
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科较为多见的惊厥性疾病类型,婴幼儿较为常发,主要是由于小儿非中枢系统因被感染而引起机体体温在38℃以上的发热症状,同时并有惊厥症状,若未给予及时救治可能引发癫痫、影响智力以及威胁生命安全等。临床上,热性惊厥是指三个月至六岁之间的婴儿和幼儿突然发作的情况,在严重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口腔痉挛和起泡。临床上,通常认为该疾病与婴幼儿神经鞘的不完全发育、未成熟的大脑发育以及促进未成熟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感染密切相关。热性惊厥的发作通常会导致孩子窒息,从而导致脑缺氧现象。在急救治疗过程中,关键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有效控制孩子的高烧和抽搐。热性惊厥的发作是急性的,发病率很高。如果抽搐过长或反复,脑细胞可能会受损,影响智力发育,转变为癫痫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癫痫发作期间及时和适当的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在西医常规护理中需要注意:(1)发热和抽搐的儿童发病时常引起窒息和脑缺氧,在其紧急治疗程序中,保持呼吸道畅通,进行氧疗,并迅速控制抽搐和高烧是关键。(2)为了赢得救援时间,护理人员应熟练应对医生的急救,熟练掌握抽搐的急救程序,各种急救药品、物品和设备应齐全,准确实施医疗嘱,每一秒都很重要。(3)积极做好热性惊厥儿童健康警示的处理工作,使儿童家长全面系统地掌握疾病知识,对预防热性惊厥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热性惊厥状态下的小儿脑部神经元会异常放电,使得神经递质合成与释放显着增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到影响,以此诱发痉挛与抽搐等症。该疾病具有发病急骤、起病快速、常见性、多发性以及易反复等特征,各年龄段儿童均有可能发病,但是婴幼儿最为多发,若未能给予及时救治和有效护理,患儿的脑细胞可能受到缺氧性损伤,会对小儿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中医学表示,引发小儿热性惊厥的病因主要是热邪侵入与热毒炽盛所致,热毒侵入会上扰神明,从而出现惊厥。苯巴比妥抗惊厥药物会有效抑制脑内病灶细胞膜的兴奋度,通过辅以中药急救和针对性护理干预,用手指或针刺患儿水沟、合谷等穴位,能够达到活络、平肝熄风的目的,同时结合密切观察病情、心理疏导、降温护理、护理、呼吸道护理以及环境护理等护理干预方法,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急救效果。闫琦等[2]研究分析了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与护理,结果显示中医急救及护理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中医急救及护理组家长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P<0.05)。可见应用中医急救与护理方案,可有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且家长满意度较高。李晓叶[3]的研究显示,经中医急救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后,中医急救及护理组患儿抽搐症状停止间隔时间以及抽搐至意识清醒间隔时间明显更短,平均住院时间更短,患儿脑损伤、癫痫以及热性惊厥再发作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患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中医针刺与护理干预方案可有效缓解小儿热性惊厥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丁姚[4]的研究显示,中医急救及护理组患者在抽搐至停止时间、抽搐至恢复意识时间指标上均短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同时中医急救及护理组还具有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小儿热性惊厥中医急救及护理干预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适用于小儿热性惊厥患者。
此次研究随机抽取2017年10月—12月于我院就诊的92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儿分为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和中医急救及护理组,2组患儿各460例,常规急救及护理组行常规急救与护理,中医急救及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急救与针对性护理干预,2组护理效果对比。结果显示,中医急救及护理组患儿的抽搐至意识清醒的间隔时间、抽搐停止间隔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P<0.05);中医急救及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是0.43%,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是7.39%,组间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可见,加强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与针对性护理能够获得显着临床效果。
儿童惊厥的护理措施范文2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2.5±1.11)岁,体温38.2~40.6℃,平均体温(39.8±0.26)℃。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2.66±1.21)岁,体温38.2~40.5℃,平均体温(39.79±0.39)℃。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2.44±1.45)岁,体温38.3~40.5℃,平均体温(39.42±0.50)℃。根据全国小儿热性惊厥诊断标准确诊为热性惊厥。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措施。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紧急处理
①进行紧急物理和药物降温,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垫压舌板,防止患者舌咬伤。②在降温过程中避免体温骤降,协助患儿摆好舒适,以避免压疮的发生。③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室内温度、湿度适宜,指导患儿多饮水,高营养饮食。④密切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发生异常,通知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方法。
1.2.2心理护理
患儿家长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急躁等不良情绪,在护理过程中应安慰家长情绪,指导家长协助医务人员,对患儿进行抢救。关心,安慰患儿及家长,给予心理上的支持,最大程度上满足患儿的需要。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儿的情绪变化,并且及时疏导。在护理过程中护士注意多陪伴患儿,用亲切和蔼的语气与患者交流。
1.2.3健康教育
对患儿家长进行热性惊厥知识的普及,发热时及时就诊,使家长对该疾病有更深一步的掌握,并指导患儿家长对紧急处理措施,以便对惊厥再次发生采取应对,例如立即将患儿头偏向一侧,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用棉布将筷子或硬物包起来垫在儿童臼齿处,避免舌咬伤,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使其认识到疾病的危险性。在社区内定期开展热性惊厥的健康讲座,提高儿童家长对该疾病的重视程度。指导患儿家长为患儿制定合理饮食计划,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高矿物质饮食,指导患儿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患儿去人口密集的场所,避免交叉感染引起疾病。指导患儿家长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避免体温过高,早发现,早处理,避免热性惊厥的再次发生。对患儿所用药物名称和使用方法详细的向家长进行传达,指导患儿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
1.3疗效评定标准
经过护理,随访1年,评估两组患儿热性惊厥复况,并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儿惊厥复发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热性惊厥这种疾病高发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主要由于婴幼儿大脑皮层未发育完全,神经细胞结构简单,树突未完成结构功能方面的发育,一旦受到发热的刺激,极易引起惊厥,发作时间为数秒钟至数分钟不等。大量研究显示热性惊厥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因素,有热性惊厥发作史的婴幼儿更容易出现热性惊厥,因此家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热性惊厥患儿应给予足够重视,大量研究显示,针对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仍在不断的研究探讨中。对患儿应用全面的综合护理后,对患儿在住院及出院后采取全面的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患儿惊厥复发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综合护理干预,使患儿在出院后,家长能够更好地照顾患儿的饮食起居,增强患儿的体质,预防感染。能及时发现患儿体温的异常,并采取及时、稳妥、有效的应对措施,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对控制病情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大量临床资料显示,由于患儿家长对疾病认识不足,患儿极易出现热性惊厥复发,反复就诊,给患儿带来很大痛苦的同时,还给患儿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还有一部分患儿迁延不愈而转变为癫痫,患儿生活质量明显降低。由此可见,经过对患儿家长进行全面健康教育后,在控制热性惊厥患儿疾病再次发作具有重要价值。
4总结
儿童惊厥的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 高热惊厥;小儿;护理
发热是小儿常见疾病中的常见症状,其中小儿高热惊厥发生率较高,特别常见于3岁以下儿童。在小儿高热惊厥治疗中,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儿预后,有助于惊厥控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7月至12012年7月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共60例,上述患儿均为首次发生高热惊厥。上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为8个月,最大为3.5岁,平均年龄为1.9±1.1岁;入院时体温最低为38.1度,最高39.9度,平均年龄为39.2±0.6度;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惊厥供12例,肺炎所致高热惊厥9例,其他所致高热惊厥9例。对照组患儿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小为9个月,最大为3.3岁,平均年龄为1.8±1.0岁;入院时体温最低为38.2度,最高39.6度,平均年龄为39.1±0.3度;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惊厥供13例,肺炎所致高热惊厥10例,其他所致高热惊厥7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有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定时测定患儿体温、给予物理降温、给予患儿及家属心理支持等。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病程不同时段护理干预:①入院时护理。患儿入院后实施各种退热处理,同时稳定患儿家属焦虑状态,同时让患儿家属了解护理相关操作和高热惊厥相关知识。②发热期间护理。做好各种抢救物品、药物等;患儿惊厥时,患儿侧卧位,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后坠。避免光和噪音刺激。密切观察患儿体温改变情况,但要避免不时测量体温而影响患儿休息和睡眠,密切观察用药相关不良反应。患儿出汗较多,要注意补充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指导患儿饮食。多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等食物。护理人员在为患儿治疗期间,要注意给予患儿家属正确的指导,教会其如何进行体温的测定。③恢复期护理。高热惊厥容易复发,护理过程中做好预防复发的准备,首先向患儿家属做出复发方面解释,让患儿家属了解高热惊厥可再次发生,发生抽搐时,要立即给予抢救处理,让患者家属了解如何抢救。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后体温情况;自行设计量表对两组患儿家属进行调查问卷,了解患儿家属对高热惊厥发生时的护理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后体温情况、家属对护理满意情况:观察组护理干预后体温(36.5±0.2)低于对照组(37.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小儿高热惊厥对患儿机体损伤较为严重,严重的可导致脑细胞损伤,影响患儿智力,特别是反复的高热惊厥会影响到患儿的脑组织发育。除了临床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高热惊厥患儿临床症状,有助于控制惊厥[1]。根据病程不同时段进行护理干预能够真正提高对小儿惊厥的护理效果,能够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了解,了解如何预防再次发作,能够提供患儿家属对患儿的遵医行为,有助于促进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在病程不同时段护理干预中,患儿家属能够掌握小儿发热时如何照顾患儿,提高患儿家属照顾患儿程度,有助于护理内容的连续性[2-3]。本文结果中,观察组患儿体温在护理干预后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病程不同时段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高热惊厥,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循证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4B):709.
儿童惊厥的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小儿 高热惊厥 急救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8―50―02
高热惊厥是指高热(体温390C以上)出现不久,或者体温突然升高之时发生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双眼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常伴意识丧失,可停止1~2分钟,重者出现口唇青紫,有时还伴有大小便失禁。它属于儿科常见急症。由于患儿年龄小,缺乏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难以预料病情的发展。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很可能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本文主要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措施进行分析及概述,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4例患者,男15例,女9例。年龄≤3岁18例,3~7岁6例。多由呼吸道感染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上呼吸道感染14例、肺炎6例、腹泻3例、癫痫1例。惊厥持续时间在1~2分钟12例,3~5分钟8例,5~10分钟4例。有高热惊厥史14例,首次发作10例。
2 急救措施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小儿高热惊厥发作时,应迅速解开患儿的衣领,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放在上下臼齿之间,防止患儿将舌头咬伤。当患儿的牙关紧闭时,不应该采取强力措施将其撬开,以免牙齿受到损伤。必要时用舌钳将舌拉出,防止舌后缀而引起窒息。还要准备好吸痰器以及气管插管等急救设备,患儿如果有痰液或者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影响呼吸时,应及时使用吸痰器吸出,在使用吸痰器时,动作不宜过大,吸力也应适当,以免加重患儿的病情。
2.2 及时降温 当患儿出现高热时,及时采取正确合理的降温措施,是控制小儿惊厥的重要环节。(1)物理降温。可选用温水擦浴,冷生理盐水灌肠或者采用冰敷的方法以达到降温的目的,冰袋应置于颈旁、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2)药物降温。一般采用肌内注射法,持续高热者可静脉给予地塞米松。必要时应采用人工冬眠疗法,但对于癫痫患儿,应禁止使用此方法,也应慎用激素。(3)采用液体降温。患儿因高热引起的机体代谢会加快,酸性代谢物也会增加,需要更多的水分以及营养物质。如果患儿的心肾功能良好,应给予患儿足够的液体,既能纠正代谢的紊乱,又能补充所需的能量,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出。
2.3 及时控制惊厥 如果患儿惊厥持续的时间长,容易引起缺氧性脑损伤。因此,应控制发作,需要一定的止惊药物或者进行刺激性的药物的剂量。(1)使用地西泮。每次使用0.3~0.5mg/kg,婴儿1次剂量不得超过5mg,儿童不能超过10mg,而且要缓慢静脉注射,15分钟后可重复,也可保留灌肠。(2)采用针刺止痉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患儿惊厥。针刺止痉是一种既简单有效,又经济的止痉方法。通常情况下采用针刺或者按压人中、合谷或者涌泉等穴位,一般情况下需按1~2个穴位,而且不宜过力按压,以免使患儿受到不必要的损伤而增加其痛苦。(3)使用苯巴比妥进行药物治疗。每次使用15~20mg/kg,大约30分钟重复1次,采用肌肉注射法。(4)可以采用镇静止惊的方法,及时的控制患儿惊厥。在患儿出现惊厥时,应及时使用镇静剂解除肌肉痉挛,以免惊厥时间过长,引起缺氧性脑损伤,需要止惊药物或者刺激治疗。在使用镇静剂时,应准确掌握镇静剂的剂量、注射药物的速度以及观察用药的效果。
2.4 及时改善组织缺氧 高热惊厥的患儿因为呼吸不畅,耗氧量会增加,因而可能导致组织缺氧。如果脑组织缺氧,脑血管的通透性会增加,可能会引起脑组织出现水肿,进而加重患儿的惊厥。因为缺氧程度以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可能会导致惊厥性脑损伤,在治愈后可能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及时的保障患儿氧气的吸入。
3 结果
经过对患儿快速止惊,保持呼吸道通畅,适量吸入氧气,及时降低体温等急救措施的实施,经过2天的治疗观察后,24例患者中有12例治愈,经过3天的治疗观察后有10例患者治愈,2例明显好转,效果十分满意。
4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是婴幼儿急症,应采取急救措施,保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性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儿发生高热惊厥时,既要保证医生进行及时的急救工作,又需要护理人员的及时有效配合,准确执行医嘱,真正达到分秒必争。在高热时,应将患儿的体温控制在38.5℃以下,并及时观察病情的变化情况以及必要的抢救护理工作,切实确保患儿能够转危为安。
5 参考文献
[1]于军花,钱伟红.35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6):1431
[2]李静.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8):164
儿童惊厥的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门诊
高热惊厥是单纯发热诱发的惊厥,是小儿惊厥常见的原因。年龄多在1-3岁之间,惊厥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期,当体温骤升至38.5-40℃或更高时,突然发生惊厥。约50%患儿在以后的热性疾病再次或多次发作[1]。惊厥可引起暂时性脑功能障碍,经常发作会造成小儿智力障碍,给小儿的成长与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及时急救与护理,对控制惊厥和有效预防再次发作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8例,其中男35例,女23例;6个月-1岁20例,>1-3岁33例,>3-8岁3例,12岁2例。患儿发病时意识丧失,全身或局限性强直或阵挛性抽搐,多伴有双目上视、斜视或凝视,发作时间数秒至数分钟不等,58例患儿经积极抢救与细致护理,均治愈离院。2急救护理
2.1立即控制惊厥一旦患儿出现惊厥,应就地抢救,使患儿在最短时间内停止或减轻抽搐。惊厥时间过长,可引起缺氧性脑损害。抽搐发作时,用拇指按压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情况紧急时可用手掐人中至惊厥停止,同时遵医嘱给予止惊药物。药物止惊首选安定,每次0.11-0.13mg/kg缓慢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静脉推注速度1mg/min,同时观察面色、呼吸,并注意观察抽搐是否停止;必要时30min后可重复使用。也可直肠给药[2],疗效接近静脉给药,优于肌内注射,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低于静脉给药。
2.2预防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让患儿去枕平卧于床上,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防止因误吸而引起的窒息,对于已出牙的患儿,为防止舌咬伤,将牙垫置于上、下齿之间,如患儿牙关紧闭,切勿强行撬开,以防牙齿损伤,反复的惊厥可致脑细胞损伤,可立即按压或针刺人中、合谷、涌泉等穴位。对有可能发生惊厥的患儿要专人守护,以防发作时患儿受伤。
2.3药物止惊选用方便、作用快、毒性小的止惊药物,剂量给足,使患儿在短时间内减轻或停止抽搐,必要时可联合用药,如苯巴比妥、10%水合氯醛、安定等。苯巴比妥首剂10mg/kg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若症状不改善,可于15-20min后再给5mg/kg维持量,如效果不明显,可用10%水合氯醛,每次0.5ml/kg加等量生理盐水保留灌肠,尽量保留1h以上,以便达到药物吸收,安定每次0.2-0.3mg/kg,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此药作用快,但维持时间短,易抑制呼吸,所以剂量不宜过大,用药时应慎重。在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并记录用药后的反应。
2.4氧气吸入因惊厥时患儿对氧的需要增加,应立即常规给予吸氧提高血氧浓度,改善脑细胞低氧状况,减轻脑水肿。常用面罩给氧,氧流量2-3L/min,鼻导管给氧法0.5-1.5L/min。
2.5降温高热时及时采取正确合理的降温措施是控制惊厥的重要环节。方法①药物降温,静脉推注或肌内注射赖氨匹林。②药物降温的同时,辅以物理降温,可用降温贴敷于额头、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也可进行温水浴,边注意保暖,以防着凉,擦拭15-20min。对于患儿降温后出汗较多者,应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及被褥。寒冷的季节应注意保暖,以防感冒诱发肺炎。
2.6应用脱水剂的护理严重反复惊厥者,常出现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应限制液体入量,及时给予脱水处理,如20%甘露醇每次0.5-1.0g/kg及地塞米松降压,必要时加用利尿剂。
2.7监护加强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要特别观察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及意识状态,有异常报告医生,以便及时抢救。
2.8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的变化、面色、哭声、末梢循环、瞳孔大小及神志的变化,并做好记录。详细记录抽搐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发作类型、程度、伴随症状及停止后的精神状况,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使用苯巴比妥、安定过量可导致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应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有无副作用。3预防护理
3.1评估病情,合理安排候诊及就诊我院每日门诊量约250-350人次。门诊部制定三级分诊制度以保证护理质量[3]一楼大厅设立一级分诊护士,主要职责是从繁忙的人流中筛选出发热及急诊患者,这需要分诊护士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通过对筛选患儿的快速病情评估,指导患儿到二级分诊护士处测体温并登记二级分诊护士对年龄小、温度高、体温上升速度快的急性病患儿准确询问病史和体查,并向三级分诊护士交班,把患儿安排在靠近分诊台的候诊区域,方便护士随时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既往有惊厥史的高热患者应适当提前安排就诊。
3.2加强巡视观察,及时发现惊厥先兆三级分诊处安排巡视班,每20-30min巡视候诊患儿的病情变化并记录。小儿病情变化快,而且大多数不能亲自表达不适,所以要求护士巡视时耐心与家长沟通,重视家长的主诉,认真分析各种症状预示的疾病转归观察内容包括患儿的精神状态及面色改变、四肢温度是否冰冷、有无末梢循环不良的情况、有无寒颤发抖现象。在体温上升过程中[4]患儿如果出现惊跳、易怒或精神明显变差、双目一过性凝视等,是惊厥的先兆,应迅速处理,及时抢救,准备好氧气吸入及其他抢救措施,将高热惊厥消灭在萌芽之中。惊厥发作时,应注意惊厥类型及持续时间,若频繁发作,应警惕有无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抽搐停止后仍要密切观察患儿神志、瞳孔及体温变化,防止院内二次抽搐。
4讨论
高热惊厥是由于患儿体温突然上升,脑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引起的发作性抽搐,大多数学者公认高热惊厥与感染、高热、年龄、遗传因素有关。年龄小、体温高、体温上升速度快,有家族史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潜在惊厥的可能性大。本科针对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对患儿及其家属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门诊患儿在候诊、就诊、治疗检查过程中的高热惊厥的发生。通过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小儿高热惊厥是可预防的。及时降温是关键措施[5]因为高热会增加脑耗氧,诱导脑神经细胞过度兴奋,故应使体温控制在38℃以下,物理降温是安全可靠的首选方法。另外,加强病情观察,履行巡视职责,及时发现有高热惊厥危险因素的患儿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准备好急救用品,给予家长必要的心理疏导及自我护理技能指导,使患儿在医院内能安全顺利地完成治疗诊断过程,促进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崔焱,张玉侠,尹志勤,等.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4.
[2]陈辉隆,谢少斌.安定溶液直肠给药控制惊厥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6):121
[3]陈静.儿童医院三级分诊制的应用体会[J].南方护理学报,2003,10(4):31.
儿童惊厥的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 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临床效果
高热惊厥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根据统计,3%—4%的儿童至少发生过一次高热惊厥。小儿惊厥的发生率是大脑发育不完善,刺激的分析鉴别能力差,弱的刺激就可使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引起惊厥。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疾病,临床医生应当给予患儿准确的诊断和对症治疗,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并促进患儿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出现此种疾病的患儿,首先要对患儿进行急救处理,然后对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其中,采用全方位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儿的帮助较大1。现选取我院在2008—2011年间收治的73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对其采用急救基础上加入全方位护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8—2011年间收治的73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7个月—3岁之间,女性33例,年龄在9个月—4岁之间,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为高热惊厥,其均出现了神志不清、意识丧失等小儿高热惊厥典型症状,需要进行急救处理。对所有患儿采取及时的急救措施,将73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患儿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进行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措施如下。
1.2 急救
1.2.1 呼吸道通畅 惊厥的发病较为急骤,需要进行及时的抢救和护理,要及时将患儿的衣领解开,并保持患儿平卧,将头偏向一边,及时将口鼻中的分泌物清理干净,同时要将压舌板放入患儿的牙齿中,以防出现唇舌咬破的现象,同时还要防止患儿出现窒息2。
1.2.2 吸氧治疗 患儿由于受到疾病的困扰,会出现缺氧现象,因此,医护人员要及时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如果患儿的脸色发绀明显时,要及时给予患儿面罩吸氧治疗。
1.2.3 降温处理 可采用温水或浓度为30%—50%的乙醇进行擦浴降温。也可采用冷生理盐水灌肠或冰敷降温,冰敷时冰袋应放置在患儿颈旁、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此外,遵医嘱予药物降温3。
1.2.4 药物治疗 首选安定针控制患儿症状,或遵医嘱进行相关对因治疗。给予患儿地西泮治疗,0.3—0.5mg/kg,进行静脉注射治疗,也可以采用保留灌肠方法治疗,苯巴比妥,10—15mg/kg,进行肌内注射治疗。如果患儿出现不良反应,临床医生要及时停止治疗,并给予患儿对症治疗。
1.3 护理 对照组患儿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患儿则接受下述所有护理内容。
1.3.1 基础护理 注意观察患儿的皮肤情况,如温度上升期,患儿全身皮肤有紫绀,四肢冰冷,需保暖,加快血液循环等;温度下降期,一般患儿会大量出汗,应及时更换汗湿衣物,保持皮肤干燥,以免再次着凉。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临床医生要进行及时对症处理,以确保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
1.3.2 安全护理 病房环境应保持安静,防止强光照射而引起患儿不适。在进行诊疗及护理时,应防止动作过于粗暴,防止所有无谓的刺激或按压而导致的骨折。病床应装护栏,避免患儿坠床。另应加强临床观察,防止患儿舌咬伤。
1.3.3 生命体征监护 在对患儿进行急救之后,医护人员要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护,对于患儿发生惊厥的实践、症状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并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处理,以减轻患儿的痛苦。此外,对于患儿的心率、体温、呼吸、面色、血压等身体指标,医护人员也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以检查患儿身体指标的改善情况。如果患儿出现身体指标不稳定,或偏离正常值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报告临床医生,对患儿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患儿的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5。
1.3.4 饮食护理 患儿出现高热症状时,机体的消耗量增加,而胃肠功能降低,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患儿消瘦,机体免疫力降低。因此,应当指导家属为患儿提供一些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合理搭配,均衡饮食,以及时补充能量,提高机体免疫力。
1.3.5 心理护理 患儿在发生高热惊厥疾病时,会出现神志不清、意识丧失、烦躁、哭闹等情绪,给医护人员的护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此种情况,医护人员应当保持护理的有序进行,不能够过于强硬,以免误伤患儿,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儿,医护人员应当安慰和鼓励患儿,并确保护理操作的准确度和熟练性,以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从而缓解其内心的焦躁情绪,更好的对患儿进行有效护理4。
1.3.6 健康教育 患儿病情稳定后,医护人员要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告知家属关于高热惊厥的相关知识及护理,并指导家长学会观察体温变化,使得家长能够在患儿出现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时给予必要的急救处理。
1.4 疗效标准 对患儿在用药及护理24个小时后进行疗效判定,显效: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消失,体温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各项身体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有所消失,体温下降,但仍旧处于正常体温之上,各项身体指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无效: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无消失,体温没有下降,仍旧处于高热状态,各项身体指标没有恢复。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差异较小,无实际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并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差异显著,有实际统计学意义(P
2 结 果
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两组患儿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38例患儿中,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1%,对照组35例患儿中,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7.1%。
3 讨 论
高热惊厥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是由于患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刺激的分析能力较差,弱的刺激就会导致大脑的运动神经元出现释放异常现象,从而引起惊厥。此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紫绀等,对于患儿的正常成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针对此种疾病,临床医生要及时给予患儿准确诊断和对症治疗,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并促进患儿生活质量的提高。高热惊厥对于患儿的影响较大,需要进行及时的对症处理,以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在对患儿实行急救处理后,对患儿采取全方位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
在对患儿实行急救护理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性,以确保患儿可以吸收充分的氧气,以维持基本的生命体征稳定。然后给予患儿基础护理、安全护理、生命体征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基础护理和安全护理可以保证患儿的生命体征稳定,以实现后续治疗的有效性。生命体征监护,对于患儿发生惊厥的实践、症状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并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处理,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对于患儿出现身体指标不稳定,或偏离正常值的情况,医护人员要及时报告临床医生,对患儿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患儿的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饮食护理,临床医生应当知道患儿家属为患儿提供一些高营养、高热量的食物,并将食物合理搭配,以引起患儿的食欲,从而使其能够补充充足的影响,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更好的抵御疾病。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当安慰和鼓励患儿,并确保护理操作的准确度和熟练性,以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从而缓解其内心的焦躁情绪,以确保患儿可以积极配合治疗;健康教育,医护人员要向其家长做好关于高热惊厥疾病的宣传工作,告知家长相关的医学知识,以使家长可以及早确定患儿病情,并给予其急救措施,以确保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邢晓晴.小儿高热惊厥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74(03):78—79.
[2] 蔡素芳.对5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分析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52(03):63—64.
[3] 贾新丽.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92(2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