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心理学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教育心理学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教育心理学的认识

对教育心理学的认识范文1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1)领导和教师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学生健康的心理对其成长和发展、品德和学习的深远影响,学校应积极帮助教师和心理教师解决开展心理活动的一些实际困难,为教师提供掌握心理素质教育专业的进修和学校的机会,更要有计划有重点的组织和开展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培训和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并力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科渗透、咨询与辅导等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和困惑,以此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2)社会的转型,新时期的需求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社会、国家对孩子、公民、人才等越来越重视,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把期望更多的寄予在教师身上,因为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工程师,又因为教师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培训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知识,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都各科教学中去,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融合程度,所以,教师要牢固树立服务学生意识,努力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亲活力,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意识和态度,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领会并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技巧,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3)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切实上好每一节健康教育课,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和困惑,满足学生心理的需求,指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训练。(4)为学生创建有利的心理健康发展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养成,也会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心理影响和教育,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可以帮助学生修复心理创伤,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二、了解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与成因

(1)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社会的、学校、更多是自身的因素心理学研究报告,13—18岁的青少年是心理障碍的初发期、易发期和多发期,据专家调查,多数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学习和升学的压力,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攀比风气、生活习惯,家庭原因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家庭原因、教师的教育方法的不得当、学习及升学的压力、同学间交往、早恋的问题、生理的变化等都深刻影响着中学生心理成长,如不及时疏导和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严重的就会出现心理障碍。(3)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还存在一些误解,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还有待加强,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品质,健康乐观的心理,特别是班主任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中起着重要作用。

(4)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或疾病有以下几种:焦虑症、情绪障碍、精神障碍、突发性遗忘症、恐怖症、抑郁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逆反、恐惧、孤独、嫉妒、厌学、唯我独尊、贪图享乐八种。

三、根据青少年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教育和训练

1.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其心理的发展要求和任务也不相同,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高峰期,因此,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心理健康与否大多数学生没有明显表现,例如:我们学校两位教师的子女,从小到大都是听话懂事、好学上进的好学生好孩子,没骂过人没打过架,学习成绩在年组名列前茅,到了九年级,年龄也相接近的时候,逐渐产生心理问题,对他们学校和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2.每位教师都必要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并能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去指导和解决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心理现象,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指导和训练的认识,为学生疏导和排除心理问题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并落到实处,比如: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挫折随力,锻炼意志;语文科课根据文章中心思想进行情感教育;音乐课可以通过唱歌转移注意力,排除学生心理压力等等。学校要积极的调动班主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让每位班主任教师成为心理教育的骨干力量。

3.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充分发挥心理教师和心理咨询室的作用,普及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为学生和心理患者提供治疗帮助与服务。

4.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训练。

5.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四、重视和发挥社会和家庭教育

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仅仅依靠是学校远远不够,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很重要,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障碍与家庭都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和培养,如:学生恐惧考试的心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指导家长用平常心看待考试成绩,不要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勇敢的面对考试和考试成绩,排除学生的考试恐惧心理;青春期生理教育,可以指导家长不要感觉到羞涩,正确面对孩子的生理变化,并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让孩子懂得变化时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有任何顾虑。又如:学生社交恐惧心理,怕不被接纳、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并在择友上加以指导,逐渐培养孩子的交往技巧,教师要指导家长,让他们懂得过多的指责和约束孩子交往反而会使孩子社交中缺乏自信,产生心理障碍等等,争取家长的合作,指导和帮助家长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功能极为重要,学校与家庭、社会紧密配合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出现问题及时疏导,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农村中学心理教育开展起来更是有很多困难,跨度大,父母文化水平低,家庭条件不一,风俗习惯有较大差别,家庭教育跟不上,家庭和社会要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环境又对学生发展起到重要影响,逐步形成学校管理,家校协同,社会参与,形成全方位、立体的健康教育。

对教育心理学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学校教育;管理;创新

在学校管理中,在现行组织结构规范运行的星础上,我们可以大胆引进项目管理机制。项目管理是通过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项目及其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旨在实现项目的特定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它是一种已被公认的管理模式。实施项目管理,需要建立专门的项目组织,需要有具体的项目负责人(在企业叫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是“不是官的官”。项目组从职能部门中分离出来,使得沟通途径简洁起来,使项目负责人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工作中去。在项目式组织结构中,项目的目标是单一的。所以,项目组的成员能够明确理解并集中精力于这一单一目标,团队精神得以充分发挥。

一、教育观念的创新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代表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念。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时代精神是发展的,教育观念也需要不断创新。教育观念适应并建构着时代精神。当今时代,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位置,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我们必须尽快确立与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

从管理的层面讲,当务之急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教育观念。这里,略举两例。

1、增强教育的服务意识。

我国加入WTO后,“教育就是服务”已成共识。教育服务的内涵相当丰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理解。首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我国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为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服务。其次,教育要为地方“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要在社区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例如我区教育局就根据区委、区政府建设一流经济强区的目际,按照适度超前的发展原则,及时确定了建设一流教育强区的战略发展目标。第三,教育必须为学生服务,要牢固确立“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研究学生个体差异,努力“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2、增强教育的市场意识。

在市场经济的范畴里,教育投入的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直接面向市场,教育的市场特性已日益显现出来。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我国与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将更加频繁,教育市场会最终开放。教育市场是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市场。从区域空间上看,有国内的教育市场和国外的教育市场之分;从服务功能上看,有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市场,为教育教学提供设备、仪器,为考试、升学提供服务的市场,为学生提供衣、食、住、行等服务的市场,学校“产学研”结合的校办产业市场。培育和抢占教育市场是个系统工程。我们对教育市场形势要有清醒的认识,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牢固树立市场意识,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把眼光放远一点,打破时间限制,把眼光放宽一点,打破空间限制,去着力开辟新的教育市场。

二、管理机制的创新

现行的学校组织机构,一般来讲,由“三处一室”(即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办公室)等部门组成,这是一种典型的职能式组织结构。这种结构,对于维持学校的正常、有序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总结多年的管理实践后不难发现,这种学校组织结构,是一种按部就班的组织管理模式,对于激活学校工作、彰显学校活力的效能不够。因此,现行的学校组织机构系统迫切需要创新。组织结构应由分工过细的“金字塔式”结构走向“扁平”结构,组织机构应由僵硬的“刚性”模式趋向能适时进行组织目标、人员职责调整的“柔性”模式。

把项目管理机制引进学校管理领域,是教育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创新学校管理机制、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些特殊的、突发性的学校工作,如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在教育市场日趋成熟的环境下,有关学校经营、形象设计、品牌营造等问题,完全可以使用项目管理的机制进行运作。

三、教育品牌的创新

当今时代,品牌竞天下。学校在奋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之后,不能万事大吉,不能坐吃山空。否则,只会前功尽弃,为竞争大潮所淹没。因此,我们要加强品牌管理,增强危机意识,时刻把握教育市场动态,以品牌经营为中心,走品牌创新之路,创新出更加先进的教育技术,提供更加完美、全面、周到的教育服务,满足更高的教育质量需求,使学校品牌拥有其他学校难以复制或者在短期内难于效仿的竞争力,增强品牌的核心优势,使学校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态势。教育品牌创新,从教育产品到教育市场再到教育服务,都有很多策略。但是,归根结底,制约教育品牌创新的瓶颈问题,仍然是包括资金、技术等要素在内的教育资源问题。

对教育心理学的认识范文3

在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毋庸置疑。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英语语法教学的背景、必要性、目标、注意事项以及基本模式进行阐述,并在三维语法模式的指导下展开实践,提供一节语法课课例。

新课程;语法教学;三维

一、新课程语法教学的背景

传统的英语教材对语法教学十分重视,尤其重视教授语法结构,在教学方法上通常采用讲授法和操练法相结合,在对语法知识充分灌输后,利用选择、补全句子、造句、全句翻译等操练,以期达到让学生掌握语法的目的,而其结果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偏离了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

人教版的新教材则注重“结构―功能―任务”的三维一体,这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明确的精神――“学生掌握语法知识最终是为了能正确地使用语言”。

语法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语言形式上,尤其是语法以单选题的形式在课堂上大肆讲解,再在课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单选练习,其结果只是培养了学生的题感而不是语感。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英语语法要不要教?如果要,怎么教?

二、新课程理念下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要理清上述问题,首先要明确何为“语法”。对于语法这一概念,《牛津高级英汉词典》的解释为:“Grammar - the rules for changing the form of words and combining them into sentences”。可见,语法揭示了词汇词形变化及遣词造句等词汇运用的规律。也正因如此,语法的学习和掌握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并培养其准确有效运用语言的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其语言输出质量的 目的。

同时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在国内学习英语缺乏天然的语言环境,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缺少英语语言刺激而难以自然习得这一语言,所以他们的英语语言学习主要还是通过有意的学习,即通过学习语法规则而较快地掌握语言形式。从这一点上看,对中国学生而言,语法教学的必要性毋庸置疑。

三、新课程理念下语法教学的目标与方法

与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不同,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语法教学的最终目标已不再是让学生机械记忆语言使用的某些规则,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创设一定的交际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内化语言规则,把语言形式同其意义以及功能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准确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目的。也就是说,教授语法已不再是教师的目标,而是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准确运用语言而使用的有效手段。在教学方法方面,《课程标准》摒弃了讲解传授、死记硬背、机械套用语法规则的传统做法,而倡导授课教师大胆创新,将语法教学融入到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的学习与培养中,让语法与语用有效结合,成为有机整体。

四、新课程理念下语法教学的注意事项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新的教学观,不仅要认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还要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我们在实施语法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

1.语法教学要有趣味性

《课程标准》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无论教授任何内容,教师都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找准突破口,并适时改变教学活动,采取灵活的形式,努力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更积极学习,语法自然不例外。

2.语法教学要有实践性

语法教学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特点,积极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情境,才有利于学生通过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语法参与语言实践,实现“学以致用”,帮助学生学会用英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语法教学要有互动性

传统的语法教学大都采用教师“一言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所以令学生倍感语法课枯燥。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更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尽可能多创造互动的机会,让学生的语言技能有用武之地。

4.语法教学要有激励性

新课程所提倡的评价体系也是教师在语法教学过程中可以借鉴的一种激励手段(如有形的评价表或无形的教师课堂上所给予的及时恰当的口头反馈等),这将关系到学生能否更主动、高效地完成下一步的学习 任务。

五、实践英语语法教学的基本模式

传统的语法教学法,常受top-down(演绎法)和bottom-up(归纳法)教学理论的影响。然而我们知道,要掌握任何一种语言形式,只有通过实践中体验式的运用,才能加深对该语言形式的感知、理解和内化。因而新课标提倡,语法教学不应仅限于让学生发现、归纳语言规则,教师还必须认真设计巩固操练和情景中的实际 运用。

对此,语法学家Larsen-Freeman提出了三维语法教学模式――在保持词法和句法等基本条块的基础上,强调三个维度,即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和语言具体应用的统一性。

Larsen-Freeman把语法的作用从form、meaning和use三个不同的维度使教师打破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将全新的更具交际性的三维语法教学法付诸实践,同时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语法,提高语言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

以下一则课例是笔者在学习理解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对Larsen-Freeman的三维语法教学理论实践和 摸索。

结论:高中英语三维语法教学模式,以任务为线,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把高中英语要求掌握的相关语法项目用形式、意义和运用三个维度有机串连起来,既达到了交际的目的,又达到了“强化”的目的,是体现课标精神的实用型的语法教学模式。

对教育心理学的认识范文4

一、高职院校教师人格魅力分析

笔者多年从事高职院校德育教学与管理工作,在多年实践中,认为高职院校教师以下三个层面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品质层面

充满智慧、行事独立、自我控制、意志坚强是形成高职院校教师人格魅力的坚实基础。

智慧人格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高职院校教师首先要充满智慧,这是形成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教师的智慧,既体现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上,也体现在分析解决问题的独特视角、巧妙方法和科学策略上,更体现在诗意、幸福的生活上。

行事独立是指教师充满自信,不迷信、不屈从权威,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意识和怀疑精神,这种品质是形成教师创新精神的重要方面,而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师自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自我控制能力是教师完美人格不可缺少的部分。表现为教师能恰当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合理排解消极情绪的影响,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的学习环境和心理环境。

坚强的意志品质能够帮助教师面对繁杂琐碎的工作,使教师对学生始终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理智而得体地善待学生,无怨无悔地教育学生,坚守自己的事业,同时为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树立榜样。

(二)情感层面

丰富的爱心、温和的性格、和谐的人际交往、驾轻就熟的幽默感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人格魅力的必要条件。

爱心是高职院校教师必备的人格内容,也是提升其人格魅力的必要条件。陶行知先生说过:师爱是教师的灵魂,爱是教育的别称,教师必须用爱心来哺育学生成长。这种独特的师爱既有母爱的伟大和充沛,也有友爱的平等和尊重,更有其自身的纯洁和神圣。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以友爱、公正、信任、宽容的态度去理解和呵护学生,才能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心态下自觉自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浸渍着爱心的教育和教学可以让自卑的学生自信,让鲁莽的学生沉稳,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

性格是人格中的核心因素,教师的性格特征影响学生对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态度。研究表明,教师温和的态度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呈正相关。因此,教师迷人的性格魅力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健康人格、良好性格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师具备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得教师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真诚、尊敬、信任的积极态度,他的言传身教更容易被学生接纳和体会,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更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充满幽默感的高职院校教师永远是最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教师。幽默感是教师内心自由、精神解放、胸怀宽广、思维开阔的重要标志,是教师精神家园中开放的一朵绚丽的花朵,是教师内心澄明、精神充盈、灵魂高贵而又丰富的外在表现,因而是教师人格魅力形成的重要条件。

(三)精神层面

将真善美的精神品格贯穿课堂是高职院校教师人格魅力的完美体现。

高职院校教师从事的教学任务有别于其他具体专业技能和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操守、内在修养、思想境界、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作用。真的魅力是教师睿智性精神品格,善的魅力是教师道德性精神品格,美的魅力是教师创新性精神品格。教学的语言美、机智美、情感美、氛围美激励着教师求真、向善,追求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而,将真善美的精神品格贯彻课堂始终是高职院校教师人格魅力最完美的体现。

二、高职院校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心理与道德教育影响

(一)品质层面的人格魅力具有榜样示范作用

在高职院校德育课教学中,时时处处闪耀智慧火花的教师,能够带领学生进入创造创新创优的教学情境,培养充满智慧的学生;行事独立的教师用真实的言传身教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激发学生张扬个性风采,独立健康地成长成才;高自我控制力、意志坚强的教师,本身就对学生有耳濡目染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可以在学习和思考中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和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具备这些品质层面的人格魅力的高职院校教师,其对学生的影响甚至大过专业课教师,这样的教师从事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心智、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收获和满足,体会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甚至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情感层面的人格魅力具有熏陶感染作用

如果说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他们的爱心则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教师的爱、关怀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著名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苏霍姆林斯基坚信:“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从这一角度讲,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教师情感方面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长期的熏陶感染作用,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得教育的最高境界,即“不教而教”能够水到渠成地得以实现,促使学生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内化为一种觉悟,外现为一种自觉行动,学会自我管理,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三)精神层面的人格魅力具有激励启迪作用

黑格尔曾说过: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目中最美丽的形象。具备真善美精神品格的教师,会在学生心中播撒真善美的种子,激励和启迪学生良好学习动机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获得行为、习惯、品德、命运、心灵、精神等方面沉甸甸的收获。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真善美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识、能力、睿智、宽容、乐观、友善、优雅等特质,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充盈学生的心灵、温润学生的灵魂,让学生敬其师、信其道、遵其行、乐于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三、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人格魅力的建议

(一)诗意地栖居,做骄傲的精神贵族

海德格尔有著名诗句曰:“人充满劳绩,却仍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高职院校教师更应该“诗意地栖居”,追求高质量高品质的精神生活,用阅读去充实自己的精神家园,避免世俗化,用思考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拒绝平庸化,毕生都要追求王国维读书与做人的三境界。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教师才能把“自强不息”的儒家精神和“厚德载物”的道家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做骄傲的精神贵族。郭元祥在他的著作《教师的20项修炼》中也大声疾呼:教师要过一种阅读生活,“阅读是一种生活,阅读是一种品质,阅读是一种思索,阅读是一种解脱……无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通过阅读来开阔胸襟,启发思路,都可以用阅读来拯救自己”。诗意地栖居,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人格魅力的精神源泉。

(二)艺术地教学,做务实的求知者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在学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我看这该是学校的最重要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财产――知识和艺术技能。”教育的最高目标既然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教育的过程就绝对不应该是枯燥而又单一的知识传授的过程,而应该是让学生身心感应,使学生知情意信行相统一的有机过程。单纯的科学方法达不到这样的目的,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将自己的教学活动融入艺术性,体现教育教学的价值追求,将真善美的外在要求渗透入教学,内化为学生知情意信行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入木三分的分析引导,出神入化的语言感染,韵味绵长的思辨魅力,视教学为精美的艺术,视课堂为作品创造和展示的过程,使师生情感、价值观、态度、信仰等融为一体,实现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艺术地教学,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人格魅力的实践基础。

(三)不断地修身,做学生信赖的朋友

对教育心理学的认识范文5

关键字:班主任;伤害性语言;小学生;心理特点;心理影响

教师的语言是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特别是教师群体中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教师,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感受,而学生个体中的家庭情况、生活经历等各不相同,对于班主任的言行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往往在不经意间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的发生,班主任应结合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来展开教学工作。

一、 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阶段,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尚还处于发育状态。和成人相比较而言,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认知具有片面性,对于一些现象没有成人了解的深透,在情绪的自我控制上没有成人强,面对压力和困难所表现出意志力当然也无法和成人相提并论,即使是有个别的学生表现出某些方面能和成人相提并论的超常能力,但是也只是某些方面,从整体而言,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是偏于幼稚的。他们有并不健全的价值观、认知观。另外,学生随着年龄的成长,其性格、心理也都会发生变化,特别是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性格和心理会向内敛的方向发展,虽然内敛只存在一些端倪,但是其心理、性格与低年级的学生比较中有一定的差异。比如高年级的学生习惯把自己很多秘密告诉自己的同伴,喜欢把自己的日记加锁等情况,这都说明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性格和心理都存在差距。因此相关教学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小学生这个整个群体中的性格特点,也要针对学生的年龄段不同的心理特点来展开教学,尽可能避免有意或是无意的语言造成对学生的心理伤害。

二、班主任伤害性语言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班主任的伤害性语言分为两种性质,一种是有意性的伤害语言,这种情况不一定是学生表现不好而引发教师的语言攻击,也有教师为了对学生激励、劝上而故意性为之的情况;另外一种是无意性伤害语言,这种语言是教师的考虑不够充分或者是语言表述与自身想法产生偏差,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教师的无意性伤害语言讲出,不管是有意或是无意的伤害性语言,其都可能会造成对学生的影响:

(一)班主任的有意性伤害语言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心灵其实是一种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露珠。而所有义务教学中,从稚嫩、脆弱的心理这个角度讲,是以小学生的心理稚嫩最为突出,因此有意的伤害性语言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很大。据相关调查者局部地域研究表明,在被研究的地域中,针对教师的侮辱、讽刺、威胁等语言,小学生感觉气愤和难过的占百分之七十九。这样的高比例说明教师的故意性伤害语言,不管教师是自我情绪的宣泄,或是想起以激励、劝上的作用,并不能有效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反而会给学生的心理添加负面、低落的情绪,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是弊大于利。特别是部分学生心理承受力很差,而且他又处在小学这个年龄阶段,教师的故意性伤害语言会导致师生之间关系渐远,甚至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成绩越来越差。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如果无法正确对待,只意识到学生成绩变差的表面现象做出言语伤害的话,那么这部分学生的成绩不但无法得到提高,甚至可能会出现厌学、叛逆等现象,这样可能会对学生的一生造成影响。

语言本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必须品,但是在沟通的过程中,伤害性的语言却是一种无形的攻击器具,运用伤害性语言即使在成人之间也会引发纠纷,何况是教师运用到学生之中。特别是班主任在运用一些伤害性较高的语言的时候,学生心理会受到严重挫伤,这对他的一生都可能受到影响。比如有位班主任在指责某个学生成绩不好道,“你的哥哥就是成绩不好才跑去搬砖,你也要像他一样没出息吗?”而这名学生父母离异,基本没有管他们的孩子,这名学生都是靠他哥哥供他读书,因此这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恨我的老师,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这句话。”当然班主任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成人后摆脱贫困的情况,但是言语的应用不当却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创伤,这些创伤是教师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因此使得教师无法意识到自己言语运用不当的情况,从而可能会养成伤害性语言次数运用增多的现象,一旦这种语言的次数增多,对学生的心理影响程度也会随之提高。

(二)无意性伤害语言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由于学生个体的家庭情况、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一个学生对伤害性语言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班主任在无意中运用了伤害性语言,也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比如班主任在课堂中经常会用不点名方式来对学生批评教育,以不记名批评的方式当然是为了减少伤害性言语的针对性,也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但是这样的方式也可能无意挫伤了一些并非教师想要批评的学生。

案例:某小学班主任在期中考结束后对学生们批评道:“我不知道你们之中有些同学为什么那么笨,加减乘除这些东西连菜市场卖菜的都会,你们这些在学校读书的居然不会,你们的脑袋是豆腐渣做的吗?真是笨的无可救药。”针对这个批评,某学生在回家后一直闷闷不乐,因为这个学生在数学考试中运算的过程做错了一道题,而总以为老师是在批评他,而不是批评别人。因此在回家作业的时候对于一些不会的题目,这个学生产生了学习低落的心理,开始回想起就如老师所说的自己笨的无可救药,不会做这道题。而他的班主任也时常运用这样不记名的方式批评学生,久而久之,这个学生从成绩中上滑到偏下,最后成了班级中学生最差的学生,甚至还和教师发生抵触的现象。而这个班级的班主任认为这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不错、之前学生学习能力也算可以,针对学生出现这种现象,这名教师一直无法理解。

由此可见无意的伤害性言语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明显存在的,针对学生中个体情况的不同,这种影响程度也会不同,即使教师的这种语言是无意性的,也会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因为作为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老师的言行举止可以说是他们学习效仿的规范,对于老师的一些评价,很多学生都有无条件相信的心理,这是因为他们未形成健全的认知观、社会观,只能通过效仿学习来日益弥补自己各方面能力,而教师就是他们学习效仿的一种代表。

三、结语

总的来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无论教师的伤害性言语是有意或是无意的,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挫伤、打击的效果,不管学生个体中的接受能力如何,教师都不应经常性地运用伤害性语言去宣泄自己的教学情绪或是为了督促学生学习。要从根本上去杜绝使用伤害性言语,才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引导向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侍东升.班主任日记――用智慧解开心锁[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24)

[2]陆炜.班主任如何关爱和教育单亲家庭的学生[J].课外阅读(中旬),2010,(9)

[3]刘华兰.浅析班主任不用"有色眼光"伤害后进生[J].学园,2010,(4)

[4]茅卫东.警惕师源性心理伤害[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2,(10)

对教育心理学的认识范文6

一、班主任实施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为了响应当前社会的需求,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当前素质教育也有积极的作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中职学生的作用。未来社会中许多技能型人才都是中职生,如果中职生心理素质不过关,会对各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中职生处在生理的发育期,其思想波动比较大,自控能力不足,因此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容易产生消极心理,有可能被挫折打垮。因此,班主任必须从各个角度了解中职生,时时刻刻把心思放在学生身上,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给予指导,为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提供保障。

二、班主任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对策

1. 有针对性地发挥中职教育的作用

在班主任进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过程中,要根据当前学生的心理变化,制订相应解决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中职班主任要充分发挥中职教学的作用,发挥每一个集体的功能,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保持积极的心态。部分中职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烈,这样就会很难与集体融合,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作用。针对这种情况,中职班主任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活动,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集体,感受集体的力量,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采取这种方式,也能够加强班级的凝聚力。许多中职生做事情的时候往往缺乏持之以恒的动力,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召开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的恒心和毅力。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中职生的自信,使学生能够对学习一直保持比较积极的态度。

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注意发挥家庭因素对学生的作用。部分学生的家庭环境是很复杂的,学生很有可能受到家庭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职班主任就需要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促进学生的发展。

2.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多对学生进行鼓励

班主任实施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勇于直面困难。在实际的中职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要多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各种挫折的时候也能够迎难而上。除此之外,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于当前中职生也有一定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会使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更有自信。因此,班主任需要引导学生发现现阶段自身的情况和心理变化,能够真正了解自己,这样才能够不断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建立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在日常学习中,班主任一定要多鼓励和肯定学生,这对塑造学生的自信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也能使学生不对当前的学习产生逆反心理。

3.中职班主任要对自身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