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

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范文1

关键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六要”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22-02

随着“工业兴国”、“工业兴市”的战略不断走向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正在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在广东、江浙等地区,新兴技术、新型装备在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生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我国一些老工业基地的落后设备也正在进行重新改造。随着自动化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自动化产品的不断普及,智能楼宇和智能家居的广泛应用,智能交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生产第一线的电气设备检测维修技术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个学校侧重点都不太一样,专业知识涉及到机、电、信息及控制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领域越来越宽,这就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将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几个核心的问题总结如下,希望和同行们一起分享。

一、“三方”联动的专业建设机制

积极探讨实践政府、企业、学院三方联动的专业建设机制。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共同制订顶岗实习计划,共同评价学生实习效果。教师以企业技术人员身份指导,企业的工程师、技师担任学生的现场指导教师,学生以企业的学徒、员工身份学习,参与企业产品生产、产品检验等工作;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研究工作,让学生参与应用技术研究,参与项目研究报告的编写、产品研发、产品试制等工作,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实践和指导学生学习专业最新技术,同时担任合作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把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传授给企业员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并承担企业的应用技术项目研究和横向课题开发,解决企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等。

二、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每个院校都会存在差异,要做好这件事,必须考虑自控技术行业动态、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自身教学资源、学生学习基础、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对口职业岗位要求等因素,专业目标要通过精细的市场调研,与教学团队核心成员,特别是行业企业技术能手集体分析决策。

目前我院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良好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得到良好的职业素养训练,掌握电气、电工、电子、信息、机械等基础知识,适应工矿企业自动化设备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岗位,具有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应用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途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学生应在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这些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应围绕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等级技能要求来开展。根据多年的经验,我主张采用基于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构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这样一些新的知识结构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三四级维修电工的知识面很广,涉及到机械基础、液压气动、电工电子技术、电机及其拖动技术、电力技术、单片机、可编程等信息控制技术技、变频技术等等,要兼顾好这么多知识点,传统课程的合理删除和整合、应用型新课程的加入就是个技术活,编排时特别要照顾到课程体系相关课程的前后序关系和实训环节的技能训练阶梯递进。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应建立在工学结合人才模式的基础上,坚持课程理论与课程实施紧密结合。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是专业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探索,要使教改得以深入,应注意广大教师的参与性,要研究与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

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建设应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毕业生第一就业岗位与今后工作岗位在大类专业覆盖面内变动对课程内容的要求)等方面的关系。

3.“产学合作”既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拓宽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的一个重要举措;“产学合作”既是教学模式的探索,也是办学模式的一种实践,应坚持不懈。

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信息化时代的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活跃,自主能动意识强,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效果一般。“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仿真或真实的工学环境,校内外教学团队共同主导,学生全程参与学、做、评”,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收获理想的学习效果,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老师和学生共同制订学习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学习任务。在部分非主专业课程中,二者结合,既能节省时间,又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选择教学方法,不要华而不实,也不要生搬硬套。以往的授课模式是老师一股脑儿的在黑板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基本上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很不明显,现在在课堂上的气氛不再是呆板的、而是采取了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方式,加强课堂讨论,特别是积极开展采用以引导式、学生反提问式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五、 师资队伍建设做到“六要”

人永远是生产第一要素。教师队伍建设在专业建设中处于重中之重,需形成机制,常抓不懈。一要有健全的学习导向制度。理论学习不放松,主题突出,管理到位。二要有全方位的培训形式。校内主要是专题学习、课题研究和专业技能培训,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校外则是通过自考、函授等方式进行学历提高。各学科带头人积极参加国家和省市级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层次。三要有得力的监管举措。学校多项常规检查涉及到教师师表行为,特别是每学期学生对教师的评教工作落到实处,其结果作为考评教师的重要依据。四要有激励举措。我们采取有效形式了解教师师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教育整顿。我们把师德水平的高低始终纳入年度考评的内容,对师德方面存在突出问题者,将不得参加评优、晋级、职评。五要有一个好的氛围,干群关系协调,教师之间和睦。学校还特别注意对教师心理状况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加以保护。同时也积极增收节支,逐步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六要时刻把教师需求挂在心头,为教师成功搭建舞台。

结束语:动态的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思路是专业建设的两大趋势,我将顺应潮流,投身深化专业建设改革的洪流。

参考文献:

[1]韦瑞路.电气自动化专业“四方联动、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21).

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范文2

(1)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2)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3)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单片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两门核心专业课程。这两门课程内容各自为一个体系,但在实际产品应用中,两者往往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作为电子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往往需要他们具备解决实际产品的问题的复合能力,比如产品故障查找和修复等,这要求学生除了学会单片机和传感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必须熟练掌握单片机和传感器之间的电路连接和信号传递关系以及程序编写的技能。

1 研究现状

现目前,我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单片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两门课程是独立开课。学生反映单片机技术课程难,不容易弄懂,导致学习没有兴趣;而传感器技术这门课程比较枯燥,对各种传感器的介绍只限于书本上,即使会有用到实物进行教学,但没有动手操作机会,内容抽象,学生学习效果不好。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调研,他们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也分别开设了《单片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两门课程,学生学习时也同样存在以上问题待解决;同时我们也在网上对四川省内乃至国内的多间高职院校?M行了调研,结他们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都分别开设了这两门课程,但都没有将这两门课程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2 复合型课程设计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将单片机和传感器这两门课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是一个很有创新意义的研究。这两门课程是两个独立的知识体系,我们要考虑通过什么方式将这两门课程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二合一”的转变。

首先,将这两门课统一为一门课程,其课程类型定位为实训课,授课内容安排在学生实训周,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科本身的特点,授课时间安排为6周。因为单片机和传感器本来是两门课程,两门学科本来有自身完整的课程体系,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学科完整和连贯的知识系统,所以应该分配独立的时间分别来学习这两门学科。计划分配为单片机实训2周、传感器实训1周、单片机和传感器综合实训3周。

首先从单片机的学习入门,利用前两周学习单片机理论及实验,单片机的功能强大,对其控制也比较难,但本次课程会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实训课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包括单片机I/O基本控制,单片机定时器及中断系统,最终使学生能够掌握对直流电机和步进电机的控制,为最后一周寻迹小车的综合实训打下基础。

第三周内容为学习常见传感器,主要涉及的传感器有红外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实验、超声波、金属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重力传感器、PM2.5传感器。掌握这些基本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将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上传到上位机,进行简单通信和显示。

第四、五周开始将单片机和传感器结合在一起,以专业特色的实训任务为载体,将各种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输入给单片机进行运算,用单片机进行简单的运算和控制,最后输出显示。设计的实训内容有:单片机声音检测仪、单片机控制红外报警器、单片机控制倒车雷达测距仪、单片机控制烟雾报警器、单片机控制温度实时监测仪、单片机控制生产线产品分拣系统等。初步将传感器和单片机结合起来。

最后一周为综合的实训任务――寻迹小车,寻迹小车的结构采用四个直流减速电机驱动四轮前进,四轮采用左右两轮平行安装的结构。小车在单片机控制下能够实现的基本运动,包括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将使用红外和超声波传感器进行测距,采用光电对管和CCD图像采集进行寻迹,结合单片机控制寻迹小车在场地按要求进行移动。

3 实践结论

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范文3

摘要: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十分讲究应用性,在教学目标中应该突出应用能力。项目式教学法十分适合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在专业

>>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期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探究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单片机与传感器课程联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考试改革与研究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与管理实践总结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电气自动化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研究 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实践课程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实习实践与成效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职国家规划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以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电网调度自动化”项目教学法探讨 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与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用能力体系构建与实践 对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方向的探讨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析及其方法改革 浅议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谷云香.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11(2).

作者简介:

曾繁明(1966―),男,北京市人,硕士,正德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气自动化与建筑智能化。

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范文4

关键词:校企合作;电气自动化;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6-0184-01

校企合作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实际工作能力,能够较好的适应社会对学生的自身要求。目前,我国正在积极的发展和提倡该种教学模式,并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而各个学校也都在致力于教学体质的改革,在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同时培养出优秀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进行校企合作模式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主要有《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工程设计》等,这些课程存在理论较为抽象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目前的课堂教学主要使用的是企业的实际工程案例,只能简单的进行书本教学,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生产过程想结合,往往造成学生只能理论知识都学过,但是实际生产实践都不会的局面,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出高层次的工程人才,与电气自动化专业让学生在跨出校门后快速的转向优秀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人才的目标不相符合。

国外校企合作教学的成功案例有很多,如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双元制”教育,英国的“三明治”教育。国内在校企合作方面的课程设计也在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当中,常用的做法是企业参与学校相关人才培养计划,参与教材编写,共同进行课件开发,一起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等。电气自动化教学进行校企合作模式教学的改革主要目的有:(1)率先进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改革,努力对同类课程教学起到示范以及带动作用;(2)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3)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深化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建立可持续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组合的目的。

二、电气自动化课程校企合作模式改革内容

电气自动化课程进行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主要目的就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共同完成相关的课程设置,共同完成电气自动化相关课程的教学,在课程教育中体现出工程实践,课程教育服务专业和工程需求。

(一)教学内容改革

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是在原来的理论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相关工程案例方面的内容,将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的实际工程实践需求等内容加入相关课程内,使学生在进行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增加工程实践方面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方法方面主要应该依据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针,以相关合作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教学的引领,以专业的工作任务作为驱动,根据专业课程的标准,与企业相关人员共同进行项目设计,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老师以及企业人员共同制定项目的任务,根据所制定任务向学生下达相关的任务单,项目实施完成后老师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对项目进行考核、验收和评价,并提出项目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三)教学形式改革

教学形式的改革主要是增加实践的课程。在原有教学模式案例分析、课堂讲解、专题讨论、专题讲座及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再强化实践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加强现场教学的实践课程。现场教学主要是强化与企业的相关合作,将课堂教学改为工厂实习、科研现场教学,实施工程项目实际以及生产实际教学。

(四)师资队伍改革

在师资队伍方面的改革在学校原有相关课程教师的基础上,聘请企业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课程教师,向学生讲授电气自动化方面的实用知识、最新技术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五)教学主体改革

在教学主体方面的改革主要是实行双向教学,教师改变灌输者和说教者的角色,而是学生相关学习内容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向学生的相关知识内容学习提供支持,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角色,而是主要进行主观积极的探索,以此达到教与学的双向过程。

(六)课程考核评价改革

在课程考核评价方面的改革,主要是将学生平时作业成绩、企业实践成绩、企业实践报告等内容加上考试成绩以及课程设计成绩进行综合考虑评价,增加实践能力在评价中的比重。

三、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案例

针对某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设置课程《自动化工程项目设计与实践》进行初步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具体所进行的改革如下:(1)聘请了相关合作公司的高级工程师进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课程设计中PLC、DCS系统的设计和自动控制系统相关的设备选型等;(2)带领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现场PLC控制系统的相关设计、上位监控系统设计等内容的实践和学习,让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3)将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应用于教学。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学校老师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制定项目需完成的任务,每个小组指定项目负责人,各个成员根据任务书确定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有收集资料、控制系统原理、控制系统设计、软硬件及仿真调试等。课题任务主要来自老师科研项目和企业工程实践。老师和企业人员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监督,在项目完成后进行考核验收和给出评价评分。(4)将平时成绩和企业实践能力及实践报告等综合考虑入学生课程成绩,增加学时实践能力。

四、结语

校企合作模式教学是将学习和工作紧密结合一起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育与实际的生产工作经验互相紧密结合,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实际工作能力,能够较好的适应社会对学生的自身要求,应作为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崔兴艳.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2]蔡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农业科技管理,2008,4.

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范文5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体系;专业改革;中央财政支持

作者简介:徐志保(1982-),男,福建莆田人,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阮予明(1966-),女,福建泉州人,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副教授。(福建 泉州 36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2JY0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45-02

近几年,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不断深入,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应用,[1]信息技术和传统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相互融合使电气自动化技术发生了一场大的技术革命,[2]各行业的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售后服务和运行管理等岗位需要大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技能型人才。经过几年的专业改革与实践,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于2010年被评为“省级精品专业”,2011年又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支持,在中央财政支持下专业改革和实践取得了更大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人才需求情况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始建于2003年,是设立较早的专业之一。十多年来,该专业培养了1000余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电力、烟草及其他工业控制行业及机械装备制造企业,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在行业和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影响。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各行业的自动化都离不开大量高技能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

从历届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及近几年的调研和反馈来看,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主要从事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工作。这些岗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要求:需要掌握强电的设计(如工厂供电设计等),也要掌握弱电控制系统的设计(如单片机和PLC等);既要学习硬件设计(如单片机、PLC的硬件设计),也要学会软件的编写和调试(如单片机和PLC的软件编程);既要学习传统的控制,也要学习新型的智能化控制;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能够适应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具体来讲,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毕业时需要具备以下岗位职业能力:电气识图与绘图能力;工厂常用低压电气控制设备应用能力;PLC控制系统、智能仪器的软硬件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电机及拖动、调速传动技术应用能力;工厂供电系统分析、设计能力;自动化控制的基础知识、工业自动化系统安装、调试能力。

二、原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自我院2003年设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以来,到2010年进行改革之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经过几年建设逐步形成了课程体系(其中理论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多,学生压力大。课程门数太多,造成每个学期每周学时数太多,学生学习压力大,因此有必要进行课程的压缩和整合。

(2)有些前后续课程关联大,可以适当整合。比如“电机及拖动”和“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可编程控制原理”和“组态软件应用”,它们之间的关联比较大,可以整合成一门课程。这样学生的学习连续性较好,课程的章节体系也比较明确。

(3)有些课程与就业关联不大。比如“自动控制原理”中与就业有关的主要是一些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至于详细的频域、复频域分析方法等高职毕业生少有应用。

(4)课程体系缺乏综合性课程,跟不上专业的新发展。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缺乏自动化综合应用的课程,没有根据专业发展的前沿适时适当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5)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条件有限,缺乏综合性实践环节。单片机原理课程没有实验室或实训室,停留在计算机仿真层次,PLC实训条件简陋,满足不了实训要求。没有一个综合的实训室进行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和训练锻炼。

(6)“2.5+0.5”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提前就业。理论课程分散在五个学期,只有最后一个学期为毕业实习环节。学生的就业受到限制,很多企业都是第五学期期中开始来校招聘。

(7)维修电工证取证安排在第五学期,课程任务和就业压力大。

三、专业课程体系解构与重构

根据原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2010年开始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解构,充分考虑到各个课程知识的相互关联以及前后连续性,主要进行了如下整合:

(1)考虑到课程门数多,将“硬笔书法”、“职业口才训练”、“实用写作”调整到校任意选修课程。同时,由于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学校每个专业均增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2)考虑到“单片机原理”只是简单介绍单片机的软硬件设计,为了更好地适合本专业特点,将单片机原理和传感器原理相结合可以用来设计各种的智能仪器,因而最初改称“智能仪器基础”。同时考虑“自动控制原理”在实际就业中只有一些基本概念比较有实际应用价值,所以将一些控制理论的基本知识整合到“智能仪器”课程中,整合成“智能仪器和控制基础”,既介绍智能仪器的设计又简要介绍了基本的控制理论知识。

(3)前后续关联大的课程整合成一门课,减少了课程总数。“电机与拖动”和“工厂电气控制设备”两门课整合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技术及应用”和“组态软件”两门课整合成“PLC技术与组态软件”。

(4)根据行业和地区办学情况,增加反映新行业的综合性课程。增加“工业自动化技术”和“光伏发电技术基础”,两门课程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专业技术课程,是各门专业基础和技术课程的综合应用。其中光伏发电技术反映了地区的行业发展动向,也反映了行业办学的特色。

(5)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建设或者正筹建“智能仪器一体化实训室”、“PLC一体化实训室”、“工业自动化综合实训室”以及“光伏发电综合实训室”,并对原有的传感器、变流技术、交直流调速课程实验设备进行扩建。根据建设的实验实训室增设了两个综合性实训环节“工业自动化综合实训室”和“光伏发电综合实训”。

(6)采用“2+0.5+0.5”模式。即:理论课程全部安排在前两个学年,第四学期个别课程的课设或实训放在第五学期期初进行,第五学期安排PLC课设、实训、工厂供电课设、两个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第六学期为毕业实习。

(7)维修电工提前。原有的课程体系中,作为“双证”中职业资格证书的维修电工证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培训,在第五学期期初进行鉴定工作。

整合后的理论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四、结束语

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进行解构重构后近三年的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本专业教师采用了新的教学体系,不断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实践,同时积极参与指导或培养学生参加机器人技能竞赛和电子设计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见表3),学生的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程度明显提高,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不断提高。

在将来的专业改革与实践中,需要根据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等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培养服务海西、具有电力行业特色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奎.电气自动化技术示范专业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范文6

1.1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开展动力分析

我国高职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专业,而职业技能竞赛正是一项将实践动手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竞赛活动,不只是对社会各行业对高技术人才需求的体现,还有着宣传及展示和激励人才等重要功能。从这些方面的内容能够看到,开展技能竞赛并非是选拔选手的比赛,它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和影响[1]。主要就是在技能竞赛的过程中有着各行各业的专家,在竞赛当中的内容比较广泛,有着诸多新技术和新工艺,这些都能够反映出专业的实际水平发展,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有着很大促进作用。由此能够看到,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的开展,最为主要的就是能够最大化的促进教学的改革,通过竞赛促进学习。

1.2当前我国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

从现阶段我国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还有着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首先就是在电气自动化教学的实训设施和模式都相对比较落后,由于在电气自动化设施自身的价格比较昂贵,并且更新速度方面相对较快,所以高职学校迫于经济方面的压力,在这一方面没有及时对电气自动化设施进行更新,致使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也使实践和理论得不到有效结合。另外就是教学实训模式的落后,由于受到传教学思想的影响,当前的高职学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方式还是采取填鸭式,这样就对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激发,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比较滞后。还有就是在高职电气自动化的实训管理方面比较落后,激励机制不完善,这样就对实训的效果造成了严重影响[2]。再者就是在教学的创新意识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高职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性比较强,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先的一些知识结构已经和当前的社会发展不能得到有效适应,在创新能力方面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另外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也没有得到完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引进主要重视老师的学历水平以及职称结构,在实践经验和能力等方面没有得到重视,这也对学生的电气自动化实践学习有着影响。

2.以技能大赛促进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2.1“赛教结合”加强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硬件建设

首先要能够将技能大赛作为一个载体,以此来促进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落实到具体的步骤上首先要能够将高职电气自动化的硬件建设得到有效加强,为更好开展以及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要在机电以及电子实训等设备上进行配备,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将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加强并推广。

2.2优化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将技能大赛和高职电气自动化技能相结合比较容易,但是将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等进行全面的系统化落实就比较有难度,笔者对实际进行了考查并参考了相关资料,认为首先要能够对顶层对人才培养的方案加以优化[3]。将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市场行业以及企业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来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也要能够和技能竞赛相结合及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相结合,从而融进企业的生产实际项目当中,对课程进行合理科学的设置,从而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技能竞赛的体系。

2.3以技能竞赛促进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

随着我国在教育改革方面的不断深化,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改变,尤其是在技能竞赛的促进下,使得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方式有了创新,在这一发展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要能够对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的方法进一步的改革,从而建立新的教学标准以及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等,要能够落实以技能大赛作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要能够以任务作为导向和以项目作为载体,按照模块设计课程的方式,将教、学、做得到有机的结合,强化实践以及创新的能力培养,要能保证每学期设置一门和技能大赛相契合的课程,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期间和技能大赛保持连接,还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真正达到通过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改革的目的。例如:可以对以往的电气自动化技能竞赛的项目进行参考,从而组织校级的技能竞赛,将其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得到紧密结合,对PLC应用技术以及单片机的应用技术等比较容易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进行试行,分层次的进行改革,把Protel99SE电路设计和AutoCAD得到结合从而构成电气CAD,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将弱电和强电结合的特点得到了体现。也可根据企业的对高技术人才的要求增加一些技术性的内容,这样就能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以及市场企业得到有机结合,真正成为实用的专业。

2.4以技能竞赛推广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项目

在技能竞赛的作用下,高职学院可成立专门的竞赛办公室,这样就能够将竞赛和教学的改革得到有效的加强,在研究以及指导方面也比较方便。要对技能竞赛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进行分析,将能够和技能大赛有关的课程进行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及时的对指导教学改革的信息进行捕捉,这样就能够以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为技能竞赛提供理论和技术条件,从而将其转化为教学的重要项目进行推而广之,最终实现从教学改革到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和创新再到技能大赛这样一个循环互动的环形促进圈,教学改革和技能大赛能够双向获益[4]。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