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范文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商务信息技术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会计电算化作为企业商务电子化的核心,即财务活动电子商务化,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改进会计电算化教学,加快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推动会计电算化建设已成为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中、高层会计人员的中坚力量,在如何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本文主要结合近年来的教学体验,从教学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上对应用型本科层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几点设想。

一、应用型本科层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培养目标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它是会计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因此,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一种既拥有丰富的会计知识,又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面对当今激烈的就业竞争,结合应用型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特点,我们应将教学培养目标定位于:以坚实的会计理论及实践业务知识为依托,以熟练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对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财政部财会字1995第18号)中第三条的有关规定,笔者认为,通过学习,使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开发提供业务支持,达到国家中级培训的标准要求;使少数学生能够进行财务软件的系统分析、开发与维护,达到国家高级培训的标准要求。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

(一)课程设置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置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会计业务知识相关课程,另一部分为现代信息技术与财务应用相关课程。这两部分课程开设采用同步交叉,循序渐进方式实施。会计业务知识相关课程主要讲授财务核算及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过程,为以后电算化应用于会计教学奠定牢固的专业基础,主要课程包括:初级、中级与高级会计学、财务成本管理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财务应用相关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及会计电算化基础、财务常用数据库工具、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为电算化实际应用操作进行直观的专业阐释,主要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基础、商品化财务软件应用等。

(二)教学内容

1.初级、中级与高级会计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的开设内容及时间同一般本科层次会计专业教学安排完全一致;

2.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一般在大学一年级进行,主要讲述计算机的基本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及常用字处理与文字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网络基础知识、数据库基础知识等。要求学生具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硬件的简单组装配置能力;文字、表格、图形的处理和制作能力;应用Internet进行信息检索、文件下载、收发E―mail的能力、计算机病毒的检测和防治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初步认识计算机的基础上,掌握最基本的入门知识,逐步培养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与爱好;

3.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作为专业基础课,通过与会计的紧密结合,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一门重要的电子数据处理工具,借助于电子报表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可以使学生们初步意识到电子表在辅助处理会计数据中的作用,这是因为:①电子表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是一种面向用户级的专门用于数据处理的工具,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并提供了大量用于会计领域的财务、统计函数,对会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帮助;②电子报表软件的应用非常普及,尤其是在尚未使用会计核算软件的企事业单位,电子报表软件已成为最重要的辅助管理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会计的各个领域,深受广大财会人员的好评;③在数据处理性较强的会计课程中,如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利用电子表处理各种分析决策模型更加直观实用。针对当前财务工作中的数据处理需求,一般应讲解Excel的数据处理、Excel财务函数的应用、数据透视表、变量求解、规划求解、高级图表应用、窗体制作等方面的问题的处理以及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二次开发应用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常情况下,该课程在大学二年级开设,鉴于其适用的广泛性,课时量一般较多。

4.会计电算化基础作为专业课,属专业理论课的范畴,主要是向学生讲授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结构、软件开发方法及开发过程概要、电算化组织机构设置及内控制度、现行会计电算化法规等内容。按照培养目标要求,该课程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不宜做太多的要求,力求做到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因此,课时安排一般很少。

5.商品化财务软件应用作为专业核心课,通过对几种常用的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实务操作,进一步加深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解,强化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的实战特点,获得对EDP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把握理论。通常采用的软件有用友、金蝶、科发等,企业版、行政事业版兼顾,一般以帐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子系统为授课重点,其他子系统,如:进销存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等作为选学内容,由学生自主掌握。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1.实践性模拟教学。会计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它符合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体制改革方向。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尤为如此。根据多年的教学效果来看,建立手工和电算化两类模拟实验室,严格把好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搞好实践性模拟教学的前提和关键。在会计业务对应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利用手工模拟实验室,分别在一、二、三、四年级用手工方式完成初、中、高级会计模拟业务核算,综合会计模拟业务核算。在此基础上采用电算化手段,利用商品化会计软件演示版或商业版,对相应模拟内容进行处理。通过两种手段对会计业务的具体操作,熟悉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并把二者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的比较分析,从而达到增强对电子数据处理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将来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对不同会计软件的操作和比较,既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又了解了每种软件的的优缺点,这对未来工作中会计软件的选择、开发以及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借助CAI及MCAI进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近年来解决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之一。CAI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软件或电子课件,通过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作用于课堂教学,是最常见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MCAI是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CAI的完美结合。如何将案例教学与CAI、MCAI这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无疑是解决如何培养学生运用职业判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并解释相关信息,得出合理结论的理想途径。通过选取诸如成本核算、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中决策模型分析等典型案例,辅助采用小组讨论、辩论、现场考核、网络沟通等形式,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课程内容变得声像并茂、直观易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及质量、解放教师烦琐劳动的双赢目的。具体做法一般分三个步骤。第一步,由任课教师针对日常教学中,“黑板+粉笔”这一传统方式不易解决的问题认真归类、整理成典型案例并制作成电子课件;第二步,在多媒体网络实验室中进行课堂授课。授课时,首先由教师向学生展示多媒体案例内容并提出思考问题,其次由学生分析和评估案例情景,感受真实事件,并展开讨论,提出个人的解决措施,并在个人终端平台上实施验证,最后由教师对所有可行方案归类评析,最终形成最优方案。这种案例分析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增进和提高学生在语言表达、知识运用、人际交往以及信息技术运用等方面的综合技能。

3.网络交互式双向教学。借助校园网络技术,培养学生掌握互联网运用技能,查询有关会计新知,下载浏览最新会计软件,及时更新自己的相关知识;预留网上作业及思考题,师生上网学习或讨论、辅导答疑。它一方面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中解脱出来,也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使教师自觉进行自我加压,主动快速更新相关知识,促进教学概念与形式的更新,进而引起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的发展,形成“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良性互动式教学局面。

4.毕业实习应用教学。毕业实习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道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检验日常教学效果方面,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应正确区分毕业实习同就业、撰写毕业论文之间的关系。在短期的实习过程中,要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实习档案,全面反映实习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运行状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使学校学习同生产实践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蔡传勋. 会计电算化[M] . 长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范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6-10383-02

Talk on the Reform of "Computer Accounting"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WANG Qing1, HAO Zhan2

(1.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of Jiangsu, Xuzhou 221006, China; 2.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can no longer meet modern business requirements of the accounting officer. Authors extended the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course content by combin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their own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t the same tim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methods for different teaching contents, in order to be able to truly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innovation

随着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代企业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能够使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还应当能够借助各种先进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各种复杂的数据分析,及时、准确、全面地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和参与企业的决策,使会计职能发展成一种集核算、监督、控制、分析、预测于一体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多功能的管理活动,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门会计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学科,《会计电算化》课程担负着为企业培养合格的现代会计人员的重任。但是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已经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进一步拓展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改革课程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1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培养目标

《财政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其目标分别是:通过初级培训使广大会计人员能够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中级培训,使一部分会计人员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的维护和对会计软件的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开发提供业务支持;通过高级培训,是一少部分会计人员能够进行会计软件的系统分析、开发与维护。以此为参照,现行的会计电算化本科教学目标大多是定位于“中级水平”以下,笔者认为随着企业对会计人员计算机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要求的提高,高校本科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而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中级水平,应向高级水平发展,将“高级水平”中所要求的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系统分析、设计、维护,纳入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这有助于学生对财务软件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机水平。对于高级水平中所提到的软件的开发,考虑到对学生的计算机编程水平要求较高,可以不纳入课程的教学目标。另外,会计信息系统的普及,改变了传统的审计方式,基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方式正在被会计人员采用和重视,因此,有必要将计算机审计的基本理论、技术以及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应用纳入课程的培养目标。

2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拓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开发设计方法和步骤、实施与管理;二、会计电算化应用,会计电算化应用分为两个层次:电算化会计核算和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会计核算主要包括ERP软件账务处理、报表、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以及存货核算等财务核算系统的应用原理和使用技巧。电算化会计管理主要包括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等供应链管理系统,以及成本管理、项目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管理系统的应用原理和使用技巧。三、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应用原理和使用技巧。

3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

与其他的会计学专业课程相比,《会计电算化》课程由于涉及到会计学和计算机两个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时不容易掌握要领,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按部就班,学生在学习时不仅会感觉枯燥,也难以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课程的精髓,因此,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寻求创新,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方法。

3.1 实施案例教学

在讲述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包括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开发设计方法和步骤、实施与管理等内容)时,对于没有任何软件开发经验的会计学专业学生,内容比较抽象,单纯的理论讲解,不仅枯燥,难以真正理解,还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如果使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施实例来讲如何进行系统需求的调查、分析、设计以及实施,则更容易使学生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中。

3.2 推进财务业务一体化实验教学

在讲述会计电算化应用时,即ERP主要功能系统(账务处理、报表、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应付账款、存货核算、采购、销售、库存等财务系统和供应链系统)的应用时,应及时安排试验,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而发现潜在的各种问题,在实验设计时,不能将各子系统分隔开来,应从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角度去设计实验,将ERP系统不同模块的业务操作与财务核算模块完全连接,让学生体验财务业务的一体化处理,真正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内涵。

3.3 引入CASE工具

CASE是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omputer-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的简称,能够运用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可以自动化的帮助我们完成软件的分析设计编码维护测试工作,常用的CASE工具如Power Desinger、Rational Rose、System Architect、Microsoft Visio, 这些case工具应用简捷方便,易于掌握,在讲述账务处理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过程中,引入case工具,不仅可以使学生从烦琐的画图及报告编写工作中解放出来,又能够使其加深对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理解,也便于学生在日后工作中与软件开发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

3.4 实验中模拟ERP不同业务角色

在ERP各功能模块学习实验中,可以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将ERP管理中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以非常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同时也便于加深学生对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职责权限的划分和企业业务流程的理解。

3.5 积极推行校外岗位实践

校外岗位实践单位主要是选择已完成信息化的企事业单位,学生亲临企业业务现场,可以学习现场人员是如何使用计算机处理各项业务的,同时也可以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中积累的一些问题积极向现场人员请教,这样可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为毕业后顺利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3.6 充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范文3

1.教学目标的确定

会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会计和会计电算化工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只是现在会计电算化过多模拟手工造成了高新技术资源的浪费。财政部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指出:到2010年,力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并通过政策推动等手段,引导会计电算化逐步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建立以会计信息系统为中心环节的企业管理系统,不断提高会计工作为经济管理现代化服务的水平。根据财政部这一总体意见,我认为会计电算化这一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绝对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操作几种常用的会计软件。因为商品化会计软件一般都配备了详细的操作说明和使用手册、软件公司也开设了相应的培训课程和咨询服务,学生掌握起来较为容易,把教学目标定位于此似乎有些低了。其教学目标也不是让学生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去设计、编写程序。因为想把学生培养成能独立编写、开发系统的财务软件也是很不现实的,最多也只能是具有“初步的开发能力”或具备“开发软件的基础”。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既懂会计业务,又懂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复合型的管理应用性人才。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我们不可能在短短的一个学期之内考虑到会计电算化领域的所有变化。学生在校期间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而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终身受用,这一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一致的。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将其定位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管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相关会计问题的独立处理能力。因此,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应以实用为主,兼顾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研究的需要。即让学生在把握先进的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理念,对会计电算化的业务流程有一个完整的概念,能熟练地操作两、三种流行的会计软件。

2.教学内容的确定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会计专业的专业课,其教学内容应以会计为主,而计算机的教学应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从内容上可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对于理论课部分,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会计电算化的有关基本概念、会计核算原理、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过程、会计核算制度与法规、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方法与开发过程、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与措施、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与审计等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较为全面、系统的学习,对有关概念、工作原理、软件特点与功能结构、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和内部控制以及审计等内容按“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来要求。只有掌握了有关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才不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才会结合实际的工作需要进行创新。从而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

对于实践部分,应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具体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能力。并且在教学软件的选择上应定位于那些刚刚推出不久的但有市场潜力的应用软件。可以以用友、金蝶等为例,要求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做账的一般流程:账套管理、科目管理、凭证管理、账簿管理、报表管理;掌握应用相关模块进行工资管理、存货管理、销售管理、应收应付管理等。通过实际操作要求学生按“熟悉、掌握、熟练掌握”这三个层次来学习有关方法、规则、流程、操作技能等内容。只有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不会出现心中明白,但不会操作,或操作不畅的现象。

3.教学方法的确定

3.1 加强实践课的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作为这门课的教师,应详细讲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课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都十分重视理论课的备课,而对于实践课,几乎普遍缺乏充分认真的备课过程。作为实践课,教师应先针对学生上机内容反复实践,然后确定本次上机操作的目标、流程等内容。在实践课上,教师应适时地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和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讲解、演示,让学生明确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方法。并让学生下机后认真写好实践小结,总结实践经验。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每次上机实践后都有新的收获,发现新的问题,并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中提高自身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3.2 适时地采用比较法

在学生掌握了手工会计模式与会计循环,并能熟练操作商业会计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手工与计算机同时并行的会计模拟实验,具体的作法是:要求学生把以前做的手工模拟账的期未数作为电算化会计的期初数,通过整理数据资料,利用财务软件提供的初始化功能,顺利完成财务软件的初始化工作,使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顺利衔接,从而保证会计业务的连续性。在初始化工作完成后,要求手工会计模拟账和电算化会计模拟账同步、分阶段进行。并行一段时间后,把二者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符合甩账要求后即可实行甩账。通过这一实验,使学生在牢固掌握手工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又一次深刻领会了电算化会计与传统手工会计的区别和联系。并且,学会了从手工核算方式向电算化核算方式的转化,为学生今后走上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在讲述账务处理系统模块的程序设计时,可以先演示某些商业会计软件的相应部分,在对这一模块的功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去编写程序、理解程序、去领会设计者的开发意图,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范文4

(一)整体课程的教学设计本门课程的课程设计主要是以两个基本课题为核心,该核心必须涵盖大部分课程内容,同时兼顾课程的重点及实用性。通过课程设计可以直接反映学生对本门课程掌握情况,以及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核心发展能力,从而达到预期满意的教学效果。总之,我们综合全课程内容的特点,找到以下两个课题如下:1.以简单高新企业工作流程为例,该课程的设计在原有课程计算机基础、手工实训操作课程基础上,该课程前期所需知识已经接触过,因此对学生的难度不大。但该课程设计的主要考点是学生对每个模块的掌握能力。同时善于利用已有的资源,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2.以以前做过手工操作的远大公司为例,该课程主要训练学生各个模块的衔接,重点学会基础设置、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三大模块,让学生通过前期各个模块的掌握能让学生较为全面地把握整个课程的知识。

(二)体现能力的考核整个教学设计过程,课程最终考核是我们检验学生掌握知识以及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基本手段之一,我们注重一种以体现能力为核心、理论与操作并重的课程考核方式,与以往仅仅注重理论的考核方式不同,整个考核分成三个部分:1.平时考核所占成绩比重的50%,平时注重任务驱动法。每堂课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根据所学进行课堂讨论、实践动手操作。以任务的完成程度、实训报告的写作情况、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正确性作为评分的依据。其目的是为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基本知识的动手能力等。2.理论考核所占成绩比重的20%,理论主要是针对整本书的基本理论进行检验,由于本课程属于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科目之一,因此理解会计电算化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以及通过所学的原理对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整个考核过程中,主要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而不单单只是记忆能力。3.操作考核所占成绩比重的30%操作考核包括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和创新能力考核。实践操作考核主要是对基本模块的理解能力及动手能力,课程设计主要考核学生求解能力。在课程设计中同时要求与手工操作结果进行对比,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规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课程教学的微观设计

(一)实例依据、问题引导以实例为依据、问题为线索,深刻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我们打破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讲课模式,以一个贯穿全课程的实例“高新企业整个会计工作流程,不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具体章节会计凭证的填制为例,先给出一笔经济业务,“将现金1000元存入银行。”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做出会计分录,并填制手工凭证。然后调出计算机软件凭证让他们填制。虽然没有学过,但是根据手工凭证以及计算机操作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知道怎么填写,而且操作完成。从而通过这种实例,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新能力的教学设计思想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的设计方法中,通常传授客观的知识,培养帮助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记忆能力。因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操作,思维方式太过单一。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动脑也较少,这正是传统教学法下学生的弱点。创新能力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找出问题的核心,查明原因,并寻找解决的办法,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展,最后实现整个问题的求解。例如,要实现资产负债表的生成,必须先登记账簿,账簿的完成需要凭证的录入,进而扩展出其他报表都以此生成。尤其是通过以前手工操作过的企业为实例来设计,让学生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让学生能全面掌握整个模块的操作。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范文5

一、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方向

(一)增强企业对财务管理的意识企业对于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中,首先应该从精神方面进行改革,在企业中树立起对财务会计进行科学管理的意识。在该项措施中,应该充分发挥企业领导的带头作用,可以对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降低企业的风险,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提高企业的收益。同时,还应该在全体的员工中树立起财务管理的意识,从而获得他们对财务管理改革的支持,减少企业财务管理改革中遇到的阻碍,确保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顺利实现。(二)实现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再加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使得信息化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发展趋势。相应的,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也应该与时俱进,尽快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应该普及财务软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促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实现。企业在选择财务软件时,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找到自身企业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选择相应有辅助作用的财务软件。为了实现对企业资金的优化配置,因此应该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进行一定的监督和控制。(三)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与修养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与修养就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企业财务会计改革来说也是这样。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需要更多专业人员的参与,这样才能实现财务的健康、科学发展。应该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建设,通过鼓励员工接受再教育或是吸收专业人才的方式,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修养,掌握最新的财务会计知识与管理方式,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四)实现对企业财务预算的全面管理为了规避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所遇到的各种风险,因此应该对企业的财务预算进行全面管理。应该建立一种专业的组织结构,从而可以对财务预算的编制、考核、调整等方面都实现科学的管理,建立“责任到人”的制度,明确每个人员的责任,这样可以确保财务工作的全面落实,减少工作中出现的错误,提高企业的收益。

二、财务会计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完善我国的会计法律体系1.全面了解并掌握《会计法》的内容为了规范和完善我国企业在财务会计方面的发展,因此在1985年制定并实施了《会计法》,并在以后的发展中又陆续几次对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虽然《会计法》对企事业单位及其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规范,但是却并没有明确出其具体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对财务会计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对这一方面进行完善,将其置于母法的地位,对其它的会计法规具有约束个规范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会计法》只是对会计工作的社会属性进行规范,如规范会计的指导思想、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和会计工作原则等,而没有涉及到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规范。2.严格遵守基本会计准则制定会计准则的主要目的是,对会计活动中的非行为规范进行说明和指导,也就是只对会计原则、会计假设、会计要素和会计报告等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在对财务会计进行改革中,还要注意对会计基本准则中所涉及到的概念不断进行拓宽和充实,提高会计理论的接受度,便于人们的理解和接受。在对会计准则进行拓宽和充实的过程中,要坚持概念准确、界限清晰的原则,不能盲目进行。由于当前国内和国际上的经济环境状况发展很快,因此很多原来的会计基本概念和理论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企业财务会计的发展,这就需要与时俱进,及时对原来的会计项目,如历史成本原则、资产确认、计量原则等及时进行完善和扩充。在对财务会计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既要满足当前的现实需要,同时还能满足今后的发展的原则。除此之外,还要制订出一些具有超前性的基本准则,这不仅可以对会计法规进行完善,同时还有助于引导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实现更为科学化的管理。3.明确具体会计准则企业在对基本会计准则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还要对具体的会计准则不断进行完善,从而进一步加强具体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普及和推广还存在很多的障碍因素,这是不仅是因为企业对具体会计准则没有正确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其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就使得具体会计准则的推广就更加困难。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措施是,选择一些专业的财务会计人才,让他们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企业中实地进行考察,然后对这些不同行业的特点认真总结并进行归纳。同时还要借鉴国外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从而制定出一套更加适合中国企业发展的具体财务会计准则。在对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进行规范所制定的规范中,不仅有具体会计准则,并且还有行业会计准则。当前,这二者之间是一种并存的关系。通过科学的研究、比较发展,虽然这两个规范在实现重点、实现形式等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他们在规范内容和管理范围方面却是相同的,有很多重合和共通的地方。因此,我们还可以将具体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看做是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先选择出一批条件较好的企业作为试点,实行具体会计准则,而别的企业仍使用与其相适应的行业会计制度。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过渡时期暂时采用的方法,其最终的解决方式只能行业会计制度被具体会计准则来取代。(二)对信息处理手段予以强化财务会计在全面推行财务会计电算化的过程还存在着很多的难题,为了顺利解决这些难题,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企业实现电算化的改革进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加快财务会计电算化的改革进程由于传统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再满足经济的发展变化要求,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会计电算化的改革,加快其推动的进程。企业事业单位要充分的认识到电算化普及的重要性,要塑造一种紧迫感,认识到只有尽快实行会计电算化才能够推动企业实现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每个行业的财务会计部门也应该对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推行,依据自身不同的行业特点来制定出恰当的财务会计改革计划,促使自身的企业能够顺利并快速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发展动力。2.进一步完善财务软件的功能由于全球贸易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市场经济中出现了多种多样不同的行业种类,这就对企业内部会计部门的相应职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原来,传统的会计部门所承担的照顾套是对企业财务数据的核算和报告职能,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简单的功能已经不能再满足企事业单位的不同需求。这在同时也就对会计的点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具有传统的数据处理的功能,并且还要具有管理的功能。电算化功能的全部发挥需要政府和地方财务部门多方面的支持,这样才能实现财务软件功能的多层次化,为会计电算化改革提供保障。3.对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人员普及会计电算化知识在对财会会计进行电算化改革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关的制度措施来为其保驾护航,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相关会计工作人员的电算化知识的普及。由于会计电算化使用的是一种财务软件,因此这就要求相关的财务人员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和理解能力,员工软件操作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财务会计电算化能否顺利进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为的因素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改革显得更为重要。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开展培训,从而全面掌握财务软件的专业知识和使用方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遇。(三)规范财务报告所所披露的内容对于企业来说,其内部的财务状况需要接受外部的监督,并定时向外部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而财务报告就是外部获知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的一个重要渠道。也就是说,企业需要通过财务报告来向外部展示自身的财务状况,这也是企业展示自身实力的一个重要方式。由于社会市场经济环境变幻莫测,因此不同的人也会对企业的财务信息的具体要求也是多种多样,这样就使得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也会随之发生改变。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就应该在内部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信息披露制度,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对企业通过财务报告对外披露的内容要进行全面的规范和管理。其可以实行的措施主要有:1.增加财务报告中的中期报告和分部报告。2.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应该反映出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和衍生金融工具等方面的信息,并要将其纳入到财务会计确认的范围之中。3.对于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信息,企业可以通过附注的形式来对其进行披露,然后通过一定的措施,最终将其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之中。4.企业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非财务信息、定性信息和不确定性信息也可以通过附注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定性信息指的是企业中那些不能用具体的数字所表现出来的信息。而不确定性则指的是,不能确定将来会流入到企业经营中资金的具体数量。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也要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财务问题,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把财务会计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对财务会计的变革势在必行,这样才能够让广大的企事业单位以一个更加积极的态度来迎接新的挑战,从而使企事业单位获得一个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宁瑞鹏 单位: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范文6

关键词: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为越来越多的院校在会计类课程教学中采用,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如何更好的安排会计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系统性安排。

一、以课程改革为基础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这样做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课堂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情况,对课程重新进行整合,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一)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重构

例如,在会计课程改革过程中,《基础会计》是最难改的,常见的授课顺序多是基本概念、科目账户、复式记账法、账户分类、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经营过程、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的编制、财产清查、会计工作组织。但也可以在进行授课时,介绍基本概念之后,先让学生认知会计报表,从会计工作的最后结果入手,先让学生知道会计工作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做这些工作。这样会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也便于后面教学任务的开展。所以变化以后的授课顺序可以是基本概念、财务报表的认知、复式记账法、科目账户、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制造业的经营过程、财务报表的编制、财产清查、会计工作组织。

基础会计可以对讲授的知识体系重新构建,有些课程需要对讲授内容重新安排,变化可能会更大一些,如《财务会计》课程,为了更好的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可以考虑采取按照会计岗位来讲授《财务会计》课程,如出纳业务、工资核算业务、固定资产业务、存货核算业务、经营成果核算业务、往来核算业务、总账会计业务、综合处理业务等。也可以进一步对相近的课程进行整合,也可以把《税法》、《税务会计》、《税务》与《税收筹划》进行整合,让学生学会各个税种的核算后,直接进行会计处理和纳税申报,使所学习的内容具有连续性,又容易与企业实际业务结合起来,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的业务事项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这样使学生清楚知识的连续性,再加上成本会计核算业务(成本会计岗位)等内容,使会计岗位趋于完整。按岗位设置讲授业务内容,最利于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也确保学生学习具有针对性,熟悉未来工作岗位的具体业务内容,达到毕业就可以上岗,减少了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适应工作岗位及自己总结提炼的一个过程,缩短了学生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真正的体现了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积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突破原有教材的体系,更强调工作导向性和工作流程,将课程按照实际会计业务的展开划分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再划分出不同的工作任务。针对每个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1、更多地引入仿真的案例,开展校内模拟会计业务实训教学

对于会计类课程最合适的是利用岗位和业务内容分成独立的几个模块,在以案例的形式讲述不同的工作任务。对于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的指导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使他们真正能将自己所学到的课内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2、分阶段走出去,到企业充实提高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离不开到企业进行业务实践,可以分阶段领学生出去或把学生送出去。可以采取三段式,首先,入学时带领学生进行短期的业务认知,到各类企事业单位或会计师事务所参观,重在了解实务中会计有哪些相关工作岗位,各自有哪些业务职能,初步了解业务流程。其次,在校学习期间内,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如审计课程,学生一直觉得枯燥难动,可以在学习审计时,讲述完基础理论时,带领学生到事务所熟悉业务,回来再讲业务循环内容会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接受理解水平。最后,毕业之前进行毕业综合实习,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3、真正地做到把企业的专家请将来,加强师资力量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业务实践能力,应建立健全校外兼职教师的师资队伍,从企业中聘用高水平的管理者和高水平业务动手能力的从业者作为兼职教师。目前,很多院校聘了很多企业人员作为教师,在企业的职务和资历也很高,但这样的教师往往很难真正的到学校进行完整的授课,这样的教师更适合作讲座。学生提升业务实践能力,往往更需要能够有时间保证,踏踏实实指导具体业务的实践教师。

二、加强教材建设,开发理论课与实践课为一体的教材

教材是教师完成教学和学生学习必备的教学媒介,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的转变,对教材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教材建设落后于教学改革的步伐,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开发适合高职教学使用的新的教材。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参考行业技能鉴定标准,编写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会计类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会计类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例如《基础会计》教材,编写过程中在体现实用性基础上,也要参考行业技能标准,这主要就是会计从业资格的考核。所以教师应该明确学生要达到的从业要求,学生应重点掌握哪些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这对教师授课过程中,讲授知识的数量和质量有了一个参考值。再比如《会计电算化》教材和《财务会计》教材,应充分的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会计电算化》教材不仅仅要突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还应该结合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的实际业务和企业实际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形式展开。《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类课程中最重要的课程,教材也更应该做到一体化。目前经常是理论讲一学期,实践讲一学期,到讲实践课程时学生理论已经忘了很多,衔接得不好。所以教材应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边讲理论边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接受,也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也为真正进行一体化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三、创造条件,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虽然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开发出了新的优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材,但不一定做到一体化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最重要的是真正有一批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业务操作技能的教师,有一批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所以学校应下大力气,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对于会计类课程教师,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是鼓励教师取得从业资格或职称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审计师、高级审计师证书等,报销考试费用,报销考试辅导材料费用等。二是鼓励教师取得行业资格证书,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证书。除报销考试及资料费用外,给以一定的奖励。三是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可以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践,也可以是到大型企业一年以上的长期实践,如果学校内的会计课程教师都在中小企业实践过,都到上市公司参加过项目,相信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必将大幅提高。真正的拥有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前面所谈到的教学内容的重构和一体化教材的开发就可以轻易做到。

四、加强教学过程中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建立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完成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和基本技能的锻炼,尤其对会计专业而言显得更为重要。近几年,各院校会计专业招生规模逐渐扩大,而到企业实习一直是个难题,每个实习单位接纳学生实习的能力有限。所以,学校应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建立多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多个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还要尽可能地丰富实训室内的教学设备和资料,这些实训室每个会计类专业都要用到,资源过少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其主要是完成会计基础技能实训、出纳技能实训、手工记账模拟实训及会计电算化实训等。

学校还应该建立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按照企业典型会计岗位的设置进行展开、布局,在第五学期,让学生具体模拟企业的会计工作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会计类课程整体认识水平,也为第六学期毕业实习或就业打下基础。

此外,会计类专业还可以,建立税务模拟实训室,进行仿真的税收核算、纳税申报。建立模拟银行、工商业务的实训基地,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学生多的还可以建立审计实训室等,把审计电算化和具体审计业务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王开田,季晓东.入世后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路径[J].四川会计,2003(4).

2、靳能泉.谈高校会计类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对策[J].四川会计,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