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范文1
一、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
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一个民主、自由、和谐、开放的教育氛围和环境。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绪是互为影响的。教师心平气和,学生则情绪自然,教者情绪饱满,学生则劲头十足。所以,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和绘画中遇到的困难。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学生在绘画时可站可坐,也可以小声哼着歌曲,不时大家做做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和听听学生们讲的笑话。在黑板上没有统一的构图要求和造型标准,老师只规定主题和提供一些创作中需要的简单造型参考。创作过程中不随意批评否定学生,消除其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特别是学生回答的答案不合理时,教师就不能用“不对”“太差”此类话扼杀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而要用勉励性的话委婉地说出“不对”之类的话,鼓励学生勇于发问,鼓励他们敢想敢猜,表扬他们点滴的思维成果,以激发他们探求结果的兴趣,达到标新立异。
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活思维
创造力从何而来?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创造性的思维。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即使有无限的想象力,那想象只能是幻想、空想;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不去诱导,激活不与实践相结合,那种知识只能是死的,没有生命力的知识。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时,既要教学生学会美术的基础知识,又要激活学生联系实际多问几个为什么,可不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
三、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发展个性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善于突破,善于创造性地设想和假设,以实现敢想和标新立异,实现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达到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如何来引发学生敢想和标新立异呢?首先运用设疑问难教学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其次可以借助“原型”,启发学生多角度思维,最后在创作过程中允许反复,在失败成功中培养能力。例如在教学《画汗衫》一课时,我提示课题后就谈话设疑:“平时我们穿的汗衫是怎样设计的?”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汗衫设计说说议议,在说谈中存疑激兴,讲解完基础知识后,布置任务激疑:怎样的汗衫既实用又美观?当学生设计好汗衫外形时,我进行了多角度引导,先拿出设计新颖的汗衫实物给学生欣赏,让学生从外形的角度去思考外形设计方案,找出色彩搭配方面的最佳组合图案欣赏,达到最佳设计效果。当学生按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作业的过程中,感觉不好时,或者在设计中途停止时,我就引导或加以点拨,让他们从失败中解脱出来,启发学生思维,再次设计新方案。
由于学生在绘画方面的表现各有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在教学中因人施教,因势利导,使之都能得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学生创作练习时,作为教师应当尊重他们各人的个性,顺其所长,帮助他们以独特的绘画形式来完成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发展学生的个性。
四、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搜集素材
美国的一位著名教育家说:“知识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教学的效率,不仅要立足课堂,更要面向生活,走进生活。《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这就要求把各科教学构成知识圈,把学生的课外、校外生活提高到一定高度来规划。组建一条由“课堂―校园―家庭―社会―课堂”构成训练能力的驿道,按照“课中学―课中练―生活用”的能力训练直线系列,发挥多方面的优势,互补共存,在生活实践中求得创新能力的发展。还以我在教学《画汗衫》一课为例,首先在课堂上使学生学到如何设计汗衫的知识,其次带学生到商场去参观汗衫的式样变化,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所学知识实践化。
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3―0101-02
目前,许多院校都开设了小学的英语教育这一专业,目的就是为小学的英语教育培养专门的教师。但由于该专业的发展并不成熟,相应的配套建设也不完全,对于小学英语教师这种专业性人才的培养遇到了一些困难。特别是在教学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有很多欠缺。教学实践是每个师范学生都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而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具备的这种能力要根据教学的相关对象和教学的基本内容进行设定,只有通过综合性的学习才能真正提高该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一、该专业学生在教学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在实际的教学中,师范学院的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每天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知识的识记,这虽然是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但是当学生长期保持识记的这个过程会形成一种定时思维模式。而且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中,只有最后的一个学期留给学生进行实习,在日常的学习中并没有使学生养成教学的意识,使学生的教学能力得不到较好的锻炼。
2.缺少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有:英语歌曲的演唱,用英文进行演讲,会画简单的简笔画,还可以对课堂的教学活动进行良好的组织。但在具体的课程体系中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上述技能的相关训练,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足,尤其在今后走向教师的岗位后,不能较为顺利的进行教学工作。
3.课程的结构不合理。我国的师范类学生所要修的学分,包括公共课的学分,专业课的学分和选修课的学分,分别占50分、80分和40分。而相关的教学学课程和教育实习只占14个学分。由于学校中课程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偏重,从而对教学实践方面的学习并不重视,而且学校这方面的教学也十分的匮乏,造成该能力的缺失。
二、培养教学实践能力的相关策略
1.将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进行良好的结合。很多学生有一些错误的观点,认为小学生所接受的知识都较简单,因此,只要具备一些相关的英语知识就可以对小学生进行教学。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对任何对象进行教学,都需要根据其发展的规律和相应的特点,而不是将书本的知识简单的灌输给学生。因此,在进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时,要注重将学科方面的知识和教学的理论进行结合。由于学科知识的重要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将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在掌握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小学生原有的知识理论来选择适合每个阶段学生的方法,将相关的教学方法进行较好的学习,将知识与方法进行良好的结合,才能使小学生较快、较好的掌握知识。
2.加强对教学实践能力的锻炼。要想使学生的教学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在课堂是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还要对课堂的管理以及课堂活动的组织进行相应的指导。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灌输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的实践,使学生树立教学实践的观念。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学生通过学习一定的基础知识后,让其改变身份当教师,为班上的其他学生进行相关的教学,在日常的学习中就能不断进行教学实践能力的锻炼。在学校没有课程的时候,还可以组织学生去附近的小学进行听课学习,在真实的课堂中总结经验,与小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进行实践的教学活动。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通过做家教的方式,积累教学经验。
3.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根据小学生具体的发育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英语教师具备较为综合的素质。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程度有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生动易懂的语言和一些简单的绘画等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对学生进行口语方面的培养,尤其对于较为内向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用简单的话语将事情交代清楚,在日常学习中,要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练习,最终由教师进行相关的检查。还要培养学生操作多媒体的能力,开设专门的课程使学生学习如何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还要学习简单的简笔画,能够在讲课的时候,作为一个辅助的工具,吸引小学生的注意,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组织游戏能力,能够在教学中做到劳逸结合。由于小学生希望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较好的展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对英文歌曲的演唱、演讲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总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在英语教育专业小学方向的学生正式进入课堂之前要进行全面的培养,除了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外还要具有良好的教学实践能力,在师范学校的培养中,要将教学实践能力的学习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将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良好的结合,在日常的课堂中对教学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提高和完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蒋显菊.高师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2,(12):117-118.
[2]宋桂月,金莺.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8-82.
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范文3
一、识画
所谓“识”,一般指认识、了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称之为“识画”,也就是让学生了解范画。要求同学们在正式动笔作画之前,先对范画的布局、景物、色彩、内涵等认识一下,从中得到美的感受。例如,教学《美丽的热带鱼》,首先让学生观察范画,并围绕画面提出几个问题:画面上画的是什么,背景有什么,背景有什么特点,等等。问题提出之后,再要求学生识明图意,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识画”,促使学生加深对画面的感受,并由感受导入理解,让他们在形象、感受、理解中来回碰撞,从中提升各种能力。通过“识画”,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能使他们对教材范画有深刻理解,从形象思维到抽象的概括,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议画
在了解图意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讨论交流,并且要求他们对范画的内容进行探究。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探究”只能是浅层次的。例如,学生在讨论交流《美丽的热带鱼》画面背景时,讨论为什么要用淡蓝色,用哪种方法能使“鱼进水”,如何处理。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可利用他们急于求知的欲望,在黑板上作三种背景色的画法(斜涂、竖涂、横涂)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最适合画水。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美术的基础知识,又掌握了绘画的技巧,同时为“练画”作了准备。“议画”之后,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带到一个新的高度,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描绘技能。
三、助画
助:指帮助,每课教学都会有重点和难点,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了。如教学《美丽的热带鱼》,由于学生年龄小,绘画技巧差,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借助基本形来完成。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例如,神仙鱼的构造是由两个三角形拼接组合而成,但其位置的变化,形状的变形可以演变更多的姿态。这时,运用活动幻灯片让学生随意拼摆,教师加以讲评。不仅可以了解神仙鱼的身与尾、头与鳍各部位的位置关系,而且启发学生还可以用哪些基本形摆出其他种类的热带鱼,这样不仅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且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绘画技巧,并为“练画”作了准备。
四、练画
在“识”“议”“助”之后,随着学生知识方面的积累,引导他们把学到的一些知识、技巧运用到课堂作画中,这是整堂课教学效果的巩固提高阶段。如《美丽的热带鱼》,学生画鱼的大小与位置等问题,还需教师在示范画中解决。因此,边放活动幻灯片边演示画法,让学生学会画法。在“练”时,教师还为学生创设情境,播放小河流水声,让学生入画。教师还要及时纠正学生在作画中所出现的差错。
五、评画
“评”,既能了解教师教学效果,又能反馈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情况。同时,在评的过程中,学生又进一步巩固知识和技法。
美术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两大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方法,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欣赏美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后,就可以指导学生去创造美。也就是说只有学生掌握了审美标准,知道什么是美,才可能去创造美。为此笔者把学生带到野外,去感受自然美,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告诉他们,要让家乡更美,只有靠我们动手去改变她,要改变她就要有科学文化知识,就必须努力学习。而美术作业笔者则要求学生一定要整洁,要美,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实践证明,“识、议、助、练、评”五步教学法体现了“三主”教学思想,使小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不单单是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的过程。
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范文4
一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全科型教师
(一)小学生的求知欲强烈
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感,他们心中有十万个为什么,他们求知欲强烈。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引导不当则可能泯灭孩子的求知欲,或者抑制学生的发展。他们的问题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天真而又富有幻想,我们不能用成人眼光和思维浇灭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需要教师具备“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要用童心和儿童的思维,用艺术的教育引导他们。
(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
也就是说每个孩子的智力体力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孩子发展得快,有的孩子发展得慢。每一个孩子身心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有的此方面有特长,有的在彼方面有兴趣。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孩子都有他天才的一面,当然也有他不足的一面,有的具有语言方面的天赋,有的在数理逻辑方面有天赋,有的在空间方面有特长,有的在运动平衡方面有特长,有的对音乐旋律特敏感。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并给予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相信每个孩子的发展潜力,静待花开。如果一个老师只教一门学科,上完课就离开教室,而不能长时间地观察学生、陪伴学生,就不可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引导学生。
(三)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模仿学习法
老师是儿童最信任最崇拜的对象之一,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教育,教师能唱会跳,教师的动情朗诵,教师的一笔好字,教师的看书习惯,都会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总之,教师的十八般武艺,教师的“无所不知”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维持学习的动力。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奠定做人的基础,奠定求知的基础,奠定精神的基础,奠定生活的基础。教师“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和专业的教育能力,在儿童的发展中起到非常关键的启蒙和引导作用。这就需要小学教师要具备人文、文学、科学、艺术等全面的基础知识,需要与社会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需要具备坚定的教育信念和优秀的师德与规范。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有综合的基础知识,需要有专门的教育知识和能力。
二小学教师的专业特点和岗位职责需要全科型教师
小学教师作为儿童的启蒙老师,不仅启蒙孩子的智慧,更重要的是成为孩子们的人生导师,教书更要育人。以学科知识的教育为本,就有可能导致知识教育为中心,而忽略了孩子的道德、情操、交往能力的引导和教育。有人说教师能够爱学生就是最美的师德,陪伴学生就是最好的教育技巧,守望学生就是最应遵守的教育规律。小学生们需要了解他们、陪伴他们成长的良师益友。全科教师,能够守着他们,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特长,了解他们的性格和禀赋,便于因材施教。
(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全科教师的导向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教师熟悉至少两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方法,除此之外,还要了解学科整合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了解与小学生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课程资源,学会设计综合性主题活动,创造跨学科的学习机会。职前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的设计上,其中学科知识的模块除了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设计、学科教学设计等,还包括小学跨学科教育、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这些标准导向要求小学教师需要具有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从我国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趋势来看,也是如此,对考生的学科背景知识没有要求,只要具备大专以上的学历就有资格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内容涉及到人文知识、科学知识、艺术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等综合性知识与能力。科目一“综合素质”的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心理、文化、历史、地理、科学、社会、音乐、美术、文学、信息技术等综合知识。科目二“教师教育知识与能力”除了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外,还包括各门学科的知识、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的能力。
(二)优秀的小学教师具备综合型的教师素质
一线的优秀小学教师,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还是其他学科的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他们身上具备的共有的素质那就是爱教育爱学生爱钻研,除此之外,那就是深厚的教育基本功。比如流畅的语言表达、优美的板书和简笔画。除此,还有音乐舞蹈的功底、图画及美术欣赏的功底,人文、科学、艺术素养和功底,对小学生心里的把握和调控能力等。特级教师于永正以优美的书法、信手拈来的简笔画技巧、演奏二胡的魅力、娴熟的歌唱技巧,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欢。他能够把逻辑思维、音乐、绘画等艺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语文课上得有理有趣。优秀教师的十八般武艺,也启发我们,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具备多样的能力,在教学和教学组织方面都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的课程特点需要全科型教师
(一)小学生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需要教师具有综合性的知识
目前小学课程依然是按照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程安排。但是从整体思路上看,课程内容体现综合性趋向,如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课程、实践课程等本身就是综合性课程,而学科课程的学习内容都呈现综合化的趋势,学科之间的关联越来越密切。美国贾斯珀的教学研究项目,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是从冒险故事开始。华德福学校所倡导的全人教育是以艺术为手段的教育,用音乐、旋律、节奏和雕刻、绘画等的形式进行语言教育、生命教育和科学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二)从教学组织来看,小学生的课堂更需要多样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
多样课堂教学组织方式,需要教师具有音乐、美术、体育等多方面的才能。在课堂学习中,可以用艺术的方式如音乐、图画、故事等模拟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也可以让学生用歌咏的方式学习,也可以通过动作、表演、歌咏、韵律、节奏,或在旋律中学习。组织课堂的能力需要教师具备语言、艺术、体育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从课程内容来看,每门学科学习内容都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的组成语文课程的新理念之一就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资源从来源上看,包括校内、校外、社会,包括博物馆、民俗馆、大自然,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科学、地理、历史、文化等综合性的内容,数学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同样也是综合各科知识和多种能力。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课程的综合性自不必说。各国都把小学生的读写算知识作为基础知识,而读写算的知识和能力是相互促进相互融通的。苏霍姆林斯基开发学生的算术能力,是用阅读的方法,阅读写作离不开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生活本身就是综合的,包括历史、地理、文化、艺术、社会、科学等。
四我国及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呼唤全科型的教师
(一)从发达国家的小学教育来看,全科教师是普遍现象
发达国家招聘小学教师不以学科专业为限制。目前我国教师资格证制度也是如此,只要有大学大专的学历就可以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
(二)目前农村小学还存在布局不均衡规模大小不一的问题
有的村小班级规模只有几人、十几人,年级不全,教师不全。有的村小还存在复式班上课的情况。农村小学教师大都兼教几门课。而村小的存在对于普及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村小的老师具有包班上课的能力,需要有兼教所有学科课程的能力。加之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居多,也是中国“特色”之一,这些留守儿童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和陪伴。全科教师有条件、有时间陪着他们,关注他们的成长。
(三)小班化教学将成为发展的趋势
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作业展评 双基 创新 体验 实践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开学第二周我们进行了一次作业展评,从这次展评可以看出,本校学生对美术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的表现平面形象和立体造型,并能大胆的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体现了较好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品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缺少基本的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那么,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在美术方面愉快而主动的发展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
一、教会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小学美术教学,进行美术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的任务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通过美术教学,将系统地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绘画、工艺、和美术欣赏的基础知识,培养生的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学生掌握观察、想象、思维的方法和绘画造型、设色以及简单的工艺操作技能。这种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如果忽视了基础教学,学生缺乏基本的造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色彩分辨能力、手工操作能力,对于将来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各种专业教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诱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建设者创造者。创作是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美术知识技能经过够思、构图、围绕一定的主题思想来表现画者的思想感情的。而创新意识则指的是一种发现新问题、探求新方法、寻求新结论的心理想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进行学习:(1)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气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选择学习内容。如:学生观看一年级的《太阳》时,可让学生描述自己进行创作想象的内容,引发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变通性、直觉性和求异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激励学生发现新问题。儿童绘画创作教学必须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培养创造意识,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例:低年级学生的创作画《我的妈妈》学生经过现实思考想象,不仅画出了妈妈的形象,还讲出了自己的画法思路,表现出了妈妈的工作。这时,教师给要给予表扬和鼓励,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才能力。
三、培养学生对色彩的体验和感受能力
在小学阶段,色彩知识属于美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色彩感受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如:三年级的《绿色和紫色的画》,这节课是认识三间色中的绿色和紫色的色相,体验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分别欣赏以绿色,紫色为主的图片和绘画作品,让他们通过欣赏感受绿色带给人们的清静、凉爽的感觉,感受紫色带给人们的神秘、梦幻般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亲自动手调色,培养学生注意、观察、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如:绿色是怎么调出来的?(出示蓝色黄相卡),以小组为单位试着调出绿色。最后,让学生画一幅以绿色为主的画,如“绿色食品”等,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保护自己的生命。
四、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动手制作能力
认识美,发现美,就必须有鉴赏能力。而人的鉴赏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表现生活中有趣的,自己喜欢的造型,自己动手去做手工制作,这就是美术中的手工教学。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1)手工课包括设计和制作,在小学里手工主要是制做练习,使学生了解制作物的结构和材料性能。工具使用和制作方法,教师进行制作示范。帮住学生掌握方法,解决问题。(2)材料和工具要在上课前师生共同准备好,引导学生要节约材料,爱护工具,手工教学还特别要注意安全。如不在专用教室上课,还要组织学生在课后收拾工具和做好教师的清洁工作。(3)鼓励学生在制作时灵活选用身边常有的各种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如用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实践能力,促进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4)及时做好作业展览和评比等工作,总结经验,提高学生手工学习的积极性。
五、开展作业展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美术教学;引导;创作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88-02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过“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1]。因此,我们要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如何引导小学生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创作就成了美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
1掌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提高审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目的并不是把小学生培养成以后的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培养小学生各种能力。因此老师应该多了解小学生心理动态,掌握并尊重他们的思维表现特点。在评价小学生的绘画作品时,不能以“像不像”为准则来评价,去扼杀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要看在绘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他们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性[2]。只有掌握小学生心理特点,增强小学生理解事物的能力,尊重小学生认知规律,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正确评判他们的作品,才能出现标新立异、别具一格的作品,从而去创造美。
2培养小学生的兴趣,提高创作热情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喜欢绘画,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处于兴趣,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育效果[4]。我们要激发小学生对绘画的兴趣要从把握他们的绘画心理特点入手,低年级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以直观感受为主,具有缺乏临摹具体实物水平及想象力不足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美术老师可以针对这一特点,引导小学生先从观察描绘具体的一个实物,进而发展到几种实物,再进一步去表现生活中一组情景、有趣的一件事,最后引导展开自己的想象进行简单创作。如《有形的世界》一课中,美术老师先拿出几个用布盖住的实物放在桌上,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后选了两个小同学上台摸实物,当时,同学们都用期盼的眼神盯着那两个小同学,看他们分别将小手放到布里摸,老师问“摸到什么了吗”? 小同学诧异的小眼神望着老师摇摇头,老师笑着说,那就摸摸他们是什么形状吧!两个小同学分别说出了是三角形、圆形、梯形。老师微笑的点头把布接开,同学们都笑了起来。老师引导得问“还知道哪些形状?”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了很多,老师又问“那生活中,我们都见过哪些事物像这些形状呢”?同学们说“高楼像长方形、皮球像圆形等等”,老师引入主题“有形的世界”,翻开书让同学们观察书上的实物都像哪些形状,然后开始练习画一些基本图形的添加、变形,最后老师留下作业让每位小同学都创作一幅心中的“有形的世界”,第二天同学们绘画都很好,如:在多边形的云朵下长边形的马路上,拉着一条三角形的狗在走等一些有故事内容的作品。
3为小学生创设环境,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3]作为教师应多创设这样的环境,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让他们感悟美术学习的乐趣,通过创设各种培养创造思想的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3.1通过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培养创造欲望:让学生欣赏名画、照片,手工制作、参观画展、古迹等形式,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如:在教学中欣赏讲解水墨画齐白石的《虾》、潘天寿的《奔马》,油画中梵高的《自画像》等作品,带领小学生参加市级举办的画展、组织小学生春游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制作如泥工、布贴、拓印、剪纸、图案设计等多种动手的美术活动,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创造欲望。
3.2通过各种教学设备,培养创造能力:老师在美术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小学生浏览美术书籍、画册、光盘、光碟、网上下载资料等途径提高小学们的欣赏水平。制作课件,能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十分有利。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的解决十分有利。如:上立体纸工课,教师示范剪法,如果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一节课的时间单教会学生都很难。通过多媒体示范,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看得很清楚,教师也可以有多时间去指导学生创作。学生的奇妙构思,也可以及时反馈出来。
3.3通过外出写生,提高创造能力:在学习绘画中,写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在写生中能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4]。我们带领小学生们到户外写生,给学生提供创作的源泉,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感受绘画的魅力,通过经过他们的想象加工创造出比现实更为鲜明的形象。如:在户外,老师带领小学生通过对树木花草、周围事物的观察,在画纸上进行构图,想象添加一些事物或人物,现实和想象结合进行再创作,勾勒出一幅完美的画卷,达到提高创造能力的目的。
4结论
总之,有效地引导小学生对美术的创作能力,是一个长期又慢长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耐心,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教导,提高小学生在绘画中创作能力的同时不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多加鼓励,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体会美术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杨景芝著:《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
[2](美)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