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课堂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课课堂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课课堂要求

体育课课堂要求范文1

一、 要有具体的教学目标

我们现在的新课标改革提倡的是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oriented instruction or Task-based instruction), 这种教学模式很好的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其实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教学理念来规划我们的教学,将每一节课设计成一个任务,这样目标就非常的明确,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只要学生能将每一个任务完成,长期下去英语的口语和听力技能就将会水到渠成了。例如:在设计《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第七模块第四单元Public Transport的Welcome板块时,我们不妨就将这一板块的教学目标设定为:“to get students to talk about different means of transport and to discus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etween all these means of transport and how important they are to our lives.” 学生在讨论和陈述中自然会涉及到口语和听力的内容,长此以往,这方面的能力就会获得提高。

二、 目标的制定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依据

高中生在生理上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知识结构还不完善,知识面较广但是知识的深度不足以及对于问题的理解还不够全面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决定了我们老师在上课的目标实际上必须以他们的知识的接受能力来设定。比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第七模块第二单元的Reading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对于要学的两种药物-ASPIRIN 和PENICILIN的认识都不够深刻,对于一些医学词汇很陌生,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就只有将其定为了解。了解两种要产生的过程,以及产生后的影响。不宜将话题扩展,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很有难度,产生畏惧心理。

三、 要有有效的、可以检查的课前预习作业

什么样的前置作业才能有助于课堂教学,且便于老师检查呢?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只要做到激发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兴趣。中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很强和逆反心理强,因此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能不动声色地将作业布置到位,并且要能让学生主动地来完成前置作业。比如我在设计《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第六模块的Project——Putting on a play时,我的前置作业的布置只用了短短几句话“Have you ever acted in a play? This project gives you a good chance to experience actors’ life. I wonder which group will do it best next time. You can discuss in your group and present your result in your own way.” 第二天上课时,学生的表现令我耳目一新,每个小组都以不同的形式展现了他们的成果,小组分工明确,可以看出导演,演员,还有台词都经反复的加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非常到位。

四、 课堂教学环节的预先设置

老师上课一定要做到心中有“丘壑”,我们的一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上的年青老师有时会在上课的时候忘了下面的环节,其实不是他们下的功夫不够,而是将精力过多得集中在了细节问题上,忽略了纲的重要性;或者是过于注重多媒体形式的运用,而忽略了思考和统筹的能力。依然以《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第六模块的Project——Putting on a play 的教学设计来举例,整个课堂流程我首先设定为:表演——讨论——阅读——讨论——表演——老师点评。首先由学生预习,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表演,然后小组讨论找出表演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阅读文章再次理解,小组交换相互交换彼此的剧本讨论如何改进表演,然后再次呈现,最后老师对于表演做个点评。本节课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深受听课老师的好评。

五、 明确的课后巩固作业

体育课课堂要求范文2

关键词:体育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实践与研究

一、选题依据

2010年9月,资阳市各中学全面使用课改新教材。然而,从前阶段的试点情况看,有些问题是不容回避的。从教师角度看,主要体现在“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问题上。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开展了“二期课改背景下的体育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实

践与研究”的课题,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以单元计划的形式进行系统的整理,为教学制订规范过程和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要求,来全面落实课改精神。

二、理论综述

素质教育理论认为,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立足新世纪的全面教育,是以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把学生看做是学习活动和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活动式”教学吸收了现代西方活动理论精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列昂捷夫研究发现,心理不是别的而是活动的特殊形式。赞可夫的发展理论直接将能力看做是活动的结果,“活动式”教学就是要以活动为引发学习兴趣的契机,以活动为撬动能力发展的

杠杆,宗旨是面向全体,全员活动,主动活动。

三、研究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体育课堂。

(2)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学校体育有关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相关资料。②行动研究法:包括搜集数据、制订将带来预期变化的单元计划、课时计划,然后在课堂上观察计划执行的效果。它“包括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经常会反复循环发生:即计划、行动、观察、反馈。③案例研究法。在具体实施阶段以理论研究与行动研究结合,滚动式推进,采取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每班选择少数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2.研究结果与分析

(1)课堂教学中以完善教与学的方式为突破口的实践研究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技能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要求,精讲多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体现课堂教学中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思想。教师围绕“学”而教,设计场景丰富的练习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并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比教师单纯讲解、示范、反复操练的教学效果好得多。

(2)课堂教学中以周密的单元计划为蓝图的实践研究

富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必须拥有学科和课程的必备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并做出合理的决定。因此,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那就不能单独地只进行一堂课的研究,而应该站在单元教学的层面上,从整体出发,先进行单元教材的分析,再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

(3)课堂教学中以“有效”为标志的实践研究

同课异构、有效学习,就是指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在有效学习策略的指导下,能够以最少的时间投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以达到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目的。

四、改进与展望

经过两年多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新的认识,实验深化了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锻炼了教师队伍,锤炼了教师能力。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研究的关系,如何利用课堂上生成的动态资源,有效调控课堂教学还需进一步研究,教师的教学机智还需进一步提高。

1.如何利用学生课堂中生成的资源进行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组织和教学艺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单元教学实践中,我们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自还给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学生提出的出乎意料的问题或答案。这些问题和答案有时会促进和推动课堂教学朝深处发展,有时也干扰了教师正常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程序。要想避免对课堂的失控,就需要教师具有更强的调控课堂的能力和更精湛的教学机智与组织艺术。

2.对合作学习有效度的反思

我们认识到,在教学中合理实施合作探究学习,应深刻理解合作的意义,不能把小组合作作为课堂教学形成的一种点缀,或是作为一种象征性的变革呈现给大家,而应有其本质的“合作”。(1)合作学习的内容应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探究价值。(2)对“合作”应有适度控制。有些教师采用了合作探究、讨论,有的教师则漫无边际地让学生说下去,浪费了大量时间。因此,如何切实组织好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提升合作的质量是我们值得反思的又一个问题。

3.活动教学要与传授教学有机结合

活动式和传授式是教学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两种教学模式。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思想,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需要寻求两种教育思想的融合,虽然活动教学的概念是针对传授教学的弊端提出来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它们各自固有的局限性。因此,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应努力探索两种教学形式各自的功能及其运用范围,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田慧生.活动教育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7.

体育课课堂要求范文3

论文摘要:体育课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组织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首先遵守体育课课堂常规,同时还要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遵守体育课课堂常规的良好习惯。

体育教学课堂常规的基本内容:

1 基本要求

1.1值日制度化

即值日生轮流制度。上课时应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每一节课的值日常生轮流值日表。值日时,在组长的带领下按体育教师的要求,做到课前布置好场地、器材;课后整理好器材或收回器材。并通过班级考核与体育课考核相结合等办法来保证制度的落实(但对一些较重、较大因学生年龄小而搬不动的或有一定具有安全隐患的体育器械,教师要灵活处理)。

1.2出勤保证化

即每一位学生必须保证在上体育课时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或无故旷课;因病、因事、因伤,女生因生理期不能上体育课时,必须本人事先向教师请假。来不及事先时,课后必须补假。

1.3安全透明化

即学生必须清楚教师的各项要求对自己安全锻炼的重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必须坚持贯彻执行: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不许携带具有伤害身体和妨碍活动的物品上课(如,小刀、手机等);不许随意移动已布置好的体育器械;未经教师同意,不许随意离开教学活动场地,不许做超出学生自身能力的危险动作,练习要认真,不许打闹说笑,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必须按照教师安排的内容练习进行上课,服从教师指导。

2 具体要求

2.1课前常规

2.1.1教师课前常规

教师能够坚持按照体育课课前常规的要求认真课,将会对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常言说“打铁先要本身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上课前出现不认真备课或不备课,不提前到场或迟到,不给学生点名等一些不符合体育课堂常规的做法,要求学生还要遵守课堂常规,可能只是一句空话。

首先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备课和制定教案,了解学生的课前情况,考虑学生上课场地和体育器材的放置、对场地和器材的安全做出细致的检查。

其次,教师要穿运动服装上课,并提前几分钟到上课场地,并做好点名的准备(in果是第一次给学生上课,教师事前还要事先把所上班级的学生姓名仔细看一次,发现不会的字或读不准的音及早查字典或向同事询问)。

再次,教师要努力排除生活和工作中的一切干扰,精神饱满并全心身地投入到体育课的教学中去。

2.1.2学生课前常规

首先要让学生养成有体育课的一天更应重视科学饮食的良好习惯。这不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为学生进行安全锻炼和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提供的必要的物质保障。我们知道,体育课上课时问一般安排在早上十点之后和下午第一、二节课进行。学生经过两个多小时文化课的学习,再加上青少年容易消化等一些生理特点,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吃早点或有利用上课前匆忙吃一些零食、喝一些冷饮等不良饮食习惯,有体育课的班级学生还要参加比较剧烈的身体活动,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由于营养跟不上而导致上体育课时出现无心或无力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达不到体育课应有的教学要求,有时甚至还会出现学生因体力透支而发生晕倒在地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一定要及时结合理论课或其它形式,引导学生要养成科学合理饮食的良好习惯。

其次,各班级体育委员上课前应主动与任课教师联系,明确上课地点,并让值日生提前放置好体育器材。

2.2体育课课中常规

2.2.1教师课中常规

体育教师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的主要执行者与组织者。因此教师在上课中一定要按照体育课课中常规的要求组织好学生,并让学生进行科学有序和安全的锻炼。

2.2.1.1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

教师要精神饱满地走入学生已站好的队形中间并立正站立,用目光环视学生后并向学生问好。待学生回礼问好后下达稍息口令。

2.2.1.2教师每次上课时必须点名

点名结束后要及时检查学生服装、口袋里的钥匙和身上戴的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硬物或尖物。并对违犯纪律学生进行口头批评或做出适当的扣分。

2.2.1.3宣布课程内容

教师向学生宣布课的任务、内容等教学程序。同时对见习生做出具体的安排。

2.2.1.4整理活动时前教师要有针对性选编一些整理活动内容

下课前教师要集合全班学生,对本次课进行小结评比,并提出学生课后练习内容和要求,宣布下次课内容,安排学生课后整理场地和归还器材。教育学生认真做好整理活动。下课时,教师向学生告别“同学们再见”。

2.2.2学生课中常规

2.2.2.1准时上课

按指定的地点集合上课,站队要做到“快、静、齐”。

2.2.2.2向老师问好

上课后待教师问好后,学生要齐声向教师问好;迟到的学生要喊“报告”经教师允许后方可人列。

2.2.2.3学生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

全学期中,缺课1/3以上时间者不予评定成绩。迟到、早退累计45分钟按旷课1学时计算、未经教师允许擅自离开课堂者,按旷课1学时论处。按规定参加考核、缺考或不及格者必须补考。

2.2.2.4上课认真听讲

要认真做准备活动,注意听课,细心观察,积极主动练习,认真进行保护、帮助、严防发生伤害事故。

2.2.2.5值日生按教师要求及时归还所用器材

2.2.2.6下课前学生要认真做好整理活动

下课时,待教师向学生告别“同学们再见”,学生立正齐声回答“老师再见”!

2.3体育课后常规

2.3.1教师课后常规

2。3.1.1及时总结

教师每次课后,应对本堂课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做出总结,提出改革的方法。并写好课后小记,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撰写论文打好基础。

2.3.1.2仔细检查器材,保持与班主任沟通畅通

教师还应对学生归还器材的情况做细致检查,对缺课学生情况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2.3.2学生课后常规

2.3.2.1下课后要时做好体育课笔记

课后要认真完成自己制定锻炼的计划、体育理论作业认真完成并及时上交。

体育课课堂要求范文4

一、体育课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

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具有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自卑心理较强,上学动机不纯,教育背景相对复杂等特点,基于此,体育课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而且具有―定的特殊性。

一类问题表现为争抢体育器材;不按规定着装-在队伍里交头接耳、擅自离队;拒绝按要求或动作要领做动作,相互追逐、拉扯。吃东西、嚼口香糖;无故缺席、旷课等。另一类问题表现为学生参与竞技类项目或考试时精神高度紧张,过度焦虑;上课精神萎靡,心事重重,注意力不集中,胆怯退缩、孤僻离群、羞于表现、不参与活动等;以另类行为寻求注意等。

二、学生出现体育课课堂问题行为的生理举和心理学原因

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生理学原因可从以下两方面探究:

1 身心差异

职业院校学生已过青春发育期,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状态态已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

2 性别差异

有研究表明,男生比女生更容易违反课堂纪律,男生问题行为的多动、违纪攻击因子检出率较为突出,女生问题行为的抑郁、社交退缩因子检出率较为突出,说明男生问题行为以外向型、混合型为主,女生问题行为以内向型为主。

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心理学原因:

1 受自卑心理的影响,为吸引注意,获得社交肯定而做出的行为。因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担心失去他人的尊重一些自尊心强而体育成绩差的学生,发现自己无法从竞赛中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时,常以问题行为来寻求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以此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争取自己在班级集体中的位置。

2 一些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当他们对所学习的内容厌烦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优秀,也常常做出一些问题行为,来向教师表达自己对于所学内容以及那些能力不如自己的同学的轻视。

3 长期问题行为习惯的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多是中学时受教师冷落,同学漠视,令家长失望的群体,叛逆心理较强,自我意识浓厚,不愿受约束。

三、体育课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1 积极探讨职业院校体育课改革的新路,改变以往教学组织形式单一,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程序模式化的特点;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破除以言传身教为主、按运动项目进行系统教学的原始模式,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对学生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的尊重,在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上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选择权,使学生可以从体育教育中各取所需,从而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

2 树立全新的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快乐体育,强身健体的思想植入学生心中。当学生可以在自己喜欢而且力所能及的身体锻炼中感到满足时,无疑将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3 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包括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的教师人格,不仅能够很好的处理课堂上的学生问题行为,而且能够积极有效的避免问题行为的出现,给与学生有效的引导。做到让学生亲其师,向其道。

面对思维敏捷、求知欲强学生来讲。如何认识体育、参与运动,如何面对快节奏工作对身体的要求,都需要体育老师的诱导和培养,如果体育老师不具备博而精的业务知识能力,就达不到理想的体育效果,心理健康是―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包括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稳定的情绪,正常的自我评价,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工作能力,完整的大格以及合作精神等。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教师自身事业的成功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体育对于完善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在具体实施体育教育的体育课课堂上,各种各样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存在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我们应该看到,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出现在学生身上,也同样存在于体育教师身上,要有效的应对之,任重道远。体育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不仅是习得―种运动技术或是增强身体素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习得,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韦有产关于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育课堂教学意识的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01)。

[2]李志,张继梅,挫折与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引导,黑龙江教育,1998(Z1)。

[3]叶春;体育教学中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调控,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03)。

体育课课堂要求范文5

[关键词]体育专业课堂 有效教学模式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244-01

在体育教学中追求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中融入不同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对体育课程的热情等要素出发,围绕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和提升体育课程的有效教学展开各项体育活动。随着终身学习体育锻炼理念的普及,体育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让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降低,对体育专业课堂的有效性产生制约。

一、构建体育课程有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在体育专业课堂上,体育教学是一项复杂活动,体育教师一味的讲解和示范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体育专业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构建,要求教师将体育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保持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以往的体育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基本都是采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虽有一定的优势,有利于教学具体目标的完成,但是由于传统的体育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容易导致体育课堂枯燥、无趣,影响到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加上授课程序比较固定单一,学生的主体性比较模糊等缺陷,反而不利于体育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顺利实施。

在体育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体育教学融入到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使专业学习训练成为大学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堂学习训练来丰富大学生活,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体育专业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开设多个体育项目,尝试多种教学模式,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中,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各种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锻炼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水平,增强身体机能水平,让学生感受在体育学习中的快乐。

二、体育专业教学过程中有效教学模式的路径构建

体育专业教学课堂的结构与形式不应局限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要根据不同的体育专业学生,不同的运动机能水平,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出相对应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并采取相对应的课堂结构和相对应的教学模式。例如在体育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音乐教学欣赏、基本动作热身活动、男女分步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我的教学步骤。这种体育专业教学结构有别于传统的体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得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学习中、激发自我兴趣、体验成功为最终的目标。

作为体育专业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体育专业课堂上要突出重点,并且所有教学安排及准备活动内容都是为这个重点而服务的。第二,从体育专业学生的需求出发,充分满足学生的运动热情。第三,要建立较好的学习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发展。合理的有效体育专业课堂结构应该是从教学任务的需求出发、从体育专业学生的生理特点出发、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出发,满足学生的学习训练热情,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提供多层次的教学组织结构,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三、制约体育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体育课课堂要求范文6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以上说法出自百度百科。这一名言经常被教育界人士引用,提倡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比直接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

然而,前段时间在网络上流传有这样一则笑话:

高僧问一位老师:“一根鱼竿和一筐鱼,你选哪个?”

老师说:“我要一筐鱼。”

高僧摇头笑道:“施主肤浅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你懂吗?鱼你吃完就没了,鱼竿你可以钓很多鱼,可以用一辈子!”

老师说:“我要一筐鱼之后把它卖了,可以买很多鱼竿。然后把鱼竿租给别人,收租金,再自己留一根杆继续可钓很多鱼……”

高僧说:“阿弥陀佛……贫僧不想和你们当老师的说话!”

这则笑话细细想来是有它的道理的,延伸到体育教学中,若我们能让学生拥有足够多的“鱼”,也未尝不可。本文试图打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单向思维,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合理把握体能与技能教学,授人以鱼或(和)授人以渔。

二、体育教学中的“鱼”和“渔”

(一)什么是体能

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体能(Physical Fitness)一词最早源于美国。从广义上讲,它是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德国人将之称为工作能力,法国人称之为身体适性,日本人称之为体力,中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的学者将之翻译为“体适能”。一般而言,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本文把体能与“鱼”画上等号。

(二)什么是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

运动技术是指合理有效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运动技能是经过人的学习而被人格化的运动技术。对运动技术人们宜用“学习”一词来表达,对运动技能宜用“掌握”来表达。运动技能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一种能力。它的形成要经历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的过程。本文把技能与“渔”画上等号。

三、“鱼”和“渔”的把握

国家层面把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推到空前的高度,制定一系列政策,促进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发展学校体育,摆脱学生体质逐年下滑的趋势。目前,许多学校已经不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而按规定开足体育课、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举办各种校内体育竞赛。体育课上,新课程标准把课课练从历史舞台请了回来,主要为了解决“鱼”的问题。“体艺2+1”方案的出台,给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师们,指定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主要为了解决“渔”的问题。令许多小学一线体育教师疑惑不解是的,“鱼”和“渔”到底如何把握才合理呢?

(一)自我定位

首先我们要做好自我定位,你是一个擅长于教学生技能的教师,还是擅长引导学生进行体能练习的教师,或者两样兼有。我们只要做好一方面,笔者认为就合格了,两样都能落实是最理想的。在小学阶段,要么指导学生扎实学会一至两项运动技能,杜绝“蜻蜓点水”和“低级重复”的教学,这是“体艺2+1”的中心思想。如果学生学会了运动技术,课余时间就有兴趣去参与体育活动,运动技术在长期的“玩耍”中提升为运动技能,从而体质自然得到提升。要么“野蛮其身体”,改变“软、硬、虚、笨、晕”的现状,为初、高中乃至大学学习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规划体育课程体系

1. 按水平规划

在小学阶段,如何才能杜绝蜻蜓点水和低级重复式的教学?首先,一个班的体育老师要相对固定,采用大循环制的任课方式。其次,体育科组应该根据学校的整体发展要求,规划整个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体系。例如,我校在体育教学上,统一的思想是严抓课堂常规,将篮球和毽球作为重点项目贯穿于小学体育课堂的始终,国家体质测试项目和学校运动会项目作为必学教材以应对大环境,柔道作为特色项目培养一部分学生的特长,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如此执行三年多来,大部分六年级毕业的学生,对篮球和毽球的掌握很好,少部分学生在柔道项目上已经多次代表宝安区参加深圳市甚至广东省的比赛斩获荣誉。校园足球的开展已经蔓延到全国各地,如何推进足球进校园,必然与体育课堂教学分不开,这是我校2015-2016学年度需要规划的项目。

2. 按周规划

2014年7月,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表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中,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把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提高为4节,高中每周2节提高到3节。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根据深圳市教育局的要求,2015-2016年度开始,深圳市所有学校将全面实现小学各年级每周安排4节体育课。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在这种大环境下,如果学校能认真落实这些政策,加上每周4节体育课,无论在技能还是体能上,孩子都会有很大的收获。以我校为例,除了每天半小时的大课间活动,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当天会安排最后一节课为体育活动时间。为了保证体育活动有力执行,将这节活动课排入课表,固定安排科任老师看管,体育教师轮班指导,计入工作量。那么,每周的体育课在“鱼”与“渔”的抉择上,同样要有个规划。以每周4节体育课为例,按技能和体能的搭配模式规划4节体育课和1节活动课,如下表所示:

当然,以上模式只能做个参考,体育教师们应该根据学校要求,结合自身的特点,规划好学期计划和周计划,对技能和体能做个合理的分配。表2中所提到的体育活动部分,补充体能练习,应该由体育老师具体指导,尽量在徒手、两人或多人配合的情况下,达到体能锻炼的效果,这样可以减少每天体育活动准备诸多体育器材的麻烦,降低安全隐患。

(三)按课时规划

过去,一节体育课一般分为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当前顺应课程改革理念,诸如将准备部分换成“激趣热身阶段”的说法显得更加文雅。不论是陈词新词,最重要的是一节课要以学生为主体,目标引领内容,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设计。现在很多学生跑久点就喘,跳多点就累,意志不够坚强。新课改重提课课练,这无疑是让体育老师们重视学生的体能发展。但是,宋文钦的《“课课练”真的需要课课都安排吗》一文中的许多观点,是值得我们体育老师思考的。常规课中,常常会出现一个技术动作没有学完就快要下课的情况,这时只能匆忙进行课堂的结束部分。笔者认为,课课安排课课练是值得商榷的。按表2所列举的模式,如果以技能为主,那么一节课就要认真执行技术动作的学习,哪怕这节课的运动负荷不足,因为可以从学校体育活动进行体能练习的补充。另外,比如学生学好了篮球技术,在课外时间就有兴趣进行大量的篮球运动,这比在体育课上练习5至10分钟的课课练要受益更多。反之,一节课若以体能为主,那么就扎扎实实地进行体能练习,严格要求,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格、吃苦耐劳的精神。一旦学生的体能提升后,学习一些技术也相对更快。总而言之,技能和体能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提高,另一方面则随之成长。

四、结束语

目前学校体育中存在着学习的运动技术较多,但掌握的运动技能较少的严重现象。更奇怪的是,学生有着比过去80、90年代学生更多的体育活动时间,体能却总是不尽如人意。我们一线教师无法左右任何外界因素,唯一能控制的是我们自己的教学态度,规划好自己的体育课程。只要我们有责任地面对自己的学生,有颗为教好学生而炽热的心,想必小学六年,学生会有所获。当学生小学毕业多年,问起小学体育课上学会什么,如果没有什么印象,那就是失败的体育。因此,我们应该肩负责任,别荒废了孩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 杨文轩,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 毛振明.体育课程改革新论――兼论何为好的体育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