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化学品的正确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辨别化学品的正确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辨别化学品的正确方法

辨别化学品的正确方法范文1

由于电子级硅片的质量要远高于太阳能级硅片,因此一些制作太阳能电池的企业就利用电子级硅片的报废片,经过一系列加工,使之变成太阳能级硅片的原料。电子级硅片从原料的生产到最后制作成集成电路,有多达二三百个步骤,制作太阳能电池的企业进口的电子级报废片可谓种类繁多,五花八门。

只有了解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硅废料以及它们的加工处理过程,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归类。

定义及废硅料的分类

要想对硅废料进行归类,首先要知道单晶硅片的制作过程。如图1至图6所示。

图l:硅砂

图2:多晶硅

图3:拉单晶硅棒

图4:已抛光的单晶硅片

图5:印刷好的芯片

图6:切割下来的芯片

其次,要了解什么样的硅属于硅废料。特别要指出的是本文中所称的“废硅料”是指制作电子级硅片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报废品,而非太阳能级的硅废料。即生产电子级硅片(空白硅片、硅片或原料晶圆)的厂家及生产半导体芯片(成品晶圆)的厂家的报废料。根据硅材料与硅芯片生产厂家的不同可分为两类:

原生型废硅料

原生型废硅料是指由多晶硅从拉制单晶硅棒到制作成电子级裸片或空白片过程中所产生的报废料,即多晶硅通过拉晶、切片、研磨、抛光等物理方法制成初成品过程中所产生的报废料。按形状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碳头料:碳在多晶硅提纯过程中起引晶作用,也就是硅包围在碳的周围结晶生成多晶硅,因此多晶硅靠近碳的地方黏附碳头,形状为不规则块状。如图7所示。

锅底料:指在拉成单晶硅棒后,残留在石英坩锅底上的硅料。由于锅底的多晶硅料还未完全拉成单晶硅,所以锅底料应为多晶硅。而且由于锅底的多晶硅料在拉晶时多晶硅熔融在石英坩锅上,因此灰色的硅料上会有白色的石英坩锅残余附着在上面。

头尾料:在拉单晶硅棒时拉制无位错单晶的工艺需要会产生头尾尖尖的部分(形状类似于削好的铅笔),加工成硅片前必须将此头尾部分切除,这切除下来的部分即为头尾料。由于头尾料已是单晶硅棒的一部分,因此头尾料一般为单晶硅。但尾料是锅底料的上面部分,与其粘连,所以有时尾料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多晶硅。如图8所示。

切割型碎片:即在将单晶硅棒切割成硅片过程中所产生的碎片。如图9所示。

研磨型废片:即在圆片研磨过程中由于表面划坏等原因产生的废片。一般为圆形,而非碎料,表面呈深灰色,没有光泽。

抛光型废片:圆片在抛光过程中由于表面出现崩口等原因而产生的废片。一般亦为圆形,表面如镜子般光亮,但颜色比一般的镜子略黑。由于抛光产生的表面崩口只有在显微镜下才看得出,因此用肉眼很难辨别废片与正品片的差别。

成品型废硅片

成品型废硅片是指在空白硅片的基础上通过扩散、外延、氧化、涂层、光刻等化学方法制成半导体芯片过程中产生的报废品。根据外观颜色图案的不同,大致分为以下5种:

扩散型废片:将硅片放人石英管中加人硼、磷等扩散杂质加热至1000℃以上。使杂质原子均匀地向硅片内部扩散。

外延型废片:为了让硅片表面平整性特别是电阻率的均匀性能更好满足芯片制作的需求,让硅片在外延炉内用化学汽相沉积方法在硅片表面再生长上一层需要的薄层硅。外延片的衬底不同于一般的硅片,而是掺了较多量杂质的电阻率较低的所谓重掺片。

氧化型废片:将原料晶圆在氧气或水蒸汽中氧化,使晶圆表面形成一层二氧化硅。氧化片根据氧化层的厚薄不同会呈现不同颜色。

涂层型废片:在氧化层的基础上涂一层介质层。这些片子根据涂层的物质不同会呈现不同颜色(如涂氮呈金色、涂铝呈银白色等)。

电路型废片:已制有集成电路的废晶圆。如图10所示。太阳能行业对电子级废硅料的处理方法

由于电子级硅料纯度远高于太阳能级的硅料,闪此在太阳能电池使用的硅材料严重紧缺时,电子级硅废料就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制作过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废硅料都能被太阳能行业利用,一些重掺片、扩散层及金属层过多等原因产生的废料就作为垃圾被处理掉。这就需要繁复的人工分拣,逐片检测,将值得利用的废料作为原料进行回收,根据废料形状不同分为以下两种处理方法:

废整片的处理方法

将完整的电子级废硅圆片经过表面处理、划片后直接作为太阳能级硅片来使用。由于电子级的硅片都是圆形(面积大能制作出更多芯片),而太阳能级的硅片是准方形的(节省电池空间),所以必须要划成一定尺寸后才能使用。这类硅材料还必须符合四个条件:①完整的圆片②属于原生型硅料③硅片的电阻率在0.5至3欧姆・厘米范围内④硅片厚度一般在280um以上。

废碎(块)料的处理方法

对符合回收条件的电子级废硅碎料或块料作为原料重新回炉后使用。回炉前必须经一系列处理,根据废硅料的两种类型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1)原生型废硅料的处理:适当清洗、烘干即可。

2)成品型废硅片的处理:根据加工到不同工艺步骤的废料进行不同处理,通过一系列化学方法(与直接使用的成品型废硅整片的处理方法相同)恢复其原生型硅料的本来面貌,才能回炉作为太阳能级硅片的原料。

废硅料的归类

对电子级废硅料的处理需要用氢氟酸、浓磷酸、硝酸等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化学品才能完成,并且一些不符合处理要求的废料只能作为垃圾被处理掉。这就需要海关在该类商品进口时严格把关。而严格把关的前提及基础就是要对这些品种繁多的废硅料进行正确的税则归类。下面按照废硅料的不同分类,通过表格形式让大家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如表所示)

根据海关总署归类问答书2006―99号及117号的意见精神,原生型废硅片由于已不是按原用途使用,因此不能归人品目3818项下,应根据其实际用途按照原料归人品目2804项下(未改变其商品属性)。而成品型废硅片由于已改变其商品属性,因此应归入税号38256900。

废硅料的辨别

通过上面的表格我们了解到不同种类的原生型废硅料有着不同的税率,成品型废硅料是禁止进口商品,而正品硅片是零税率商品。而某些类型的废硅片由于与正品外观相同,那么海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什么简单易行的辨别方法将其区分开呢?

从形状上将电子级与太阳能级硅片区分开

由于用途的不同,电子级硅片为圆形,而太阳能硅片为准方形(切去四个边角的正方形)。如图11所示。

从级别上将单晶硅与多晶硅区分开

电子级硅片由于工艺上的要求,必须是单晶硅片;而太阳能级硅片可以是单晶硅片,也可以是多晶硅片(外观呈不规则块状花纹)。如图12所示。

从不同包装方式上将正品与废品区分开

电子级硅片在制作成集成电路的过程中必须在无尘室中进行,因此半导体企业进口的正品片不能直接接触空气,全部是真空密封包装,一般为涂铝的塑料袋装,里面一片片隔开,这种包装的毛重要远远大于净重;而电子级废片是用在太阳能电池上,对包装要求不高,可以直接接触空气,进口时片子一片片叠加在一起,远看像一个大的圆柱形,所以毛净重相差不大。太阳能级的正品方片(品目3818)并非无尘包装,因此不能用此方法。

辨别化学品的正确方法范文2

[关键词]过敏体质原因分析护理

一般的,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和过敏性疾病而又找不到发病原因的人,称之为“过敏体质”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可发生各种不同的过敏反应及过敏性疾病,主要出现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支气管气喘及过敏性皮肤炎等症状。往往承自父母,也与饮食习惯、压力、免疫力、等有关,但遗传的不一定是同一种疾病,表现形式症状不尽相同。由于此类疾病表现形式多样,病因复杂,而且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住院治疗,所以绝大部分病人只关注由于过敏体质而表现出来的某种疾病症状,忽视根本病因。遵医嘱用药是最简单快捷地缓解症状的方法,但并不能根治疾病,暂时由于药物的作用缓解或控制了病情,一旦再次接触过敏原仍会诱发疾病,所以调理过敏体质才能根本地解决过敏问题。

1.症状:主要表现为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支气管气喘、过敏性皮肤炎等症状

1.1过敏性鼻炎,早上起床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眼睛四周皮肤痒、上颚痒,遇天冷或吹冷风时加重病情,过敏性鼻炎多流清鼻水。

1.2过敏性气喘亦称哮喘,常经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而严重诱发,细支气管在很短时间内,会发生严重呼吸喘鸣气管阻塞狭窄的现象,也有初起咳嗽、皮肤泛红疹轻微发烧,经过敏物质激化而发生使细支气管内积满黏液,气管管径收缩变小,以致呼吸困难,常在晚上或凌晨发作

1.3过敏性皮肤炎,好发肘部、膝部、膝后窝、四肢、全身等,常为对称性发作,有瘙痒症状并起红色斑疹、湿疹、荨麻疹,常反复发作。

2原因分析

2.1过敏体质的人,主要是肺、脾、肾三脏腑功能失调,肺主呼吸,肺不耐寒热,易受外邪侵袭。脾主运化,营养失调同样也会损伤脾胃,进而运化水湿聚合成痰。肾主气纳,肾阳不足,气纳功能不良,水分蒸化也失调

2.2随着人们生活模式的改变,比如家庭小型化、家用消毒剂的使用、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及饮食结构中越来越多的加工食品,使得过敏性疾病患者日趋增长

2.3免疫球蛋白E是介导过敏反应的抗体,正常人血清中IgE含量极微,而某些过敏体质者血清IgE比正常人高1.000~10.000倍;正常人辅T细胞1(Th1)和辅T细胞2(Th2)两类细胞有一定的比例,两者协调,使人体免疫保持平衡。某些“过敏体质”者往往Th2细胞占优势。Th2细胞能分泌一种称为白细胞介素-4(IL-4)物质,它能诱导IgE的合成,使血清IgE水平升高;正常人体胃肠道具有多种消化酶,使进入胃肠道的蛋白质性食物完全分解后再吸收入血,而某些“过敏体质”者缺乏消化酶,使蛋白质未充分分解即吸收入血,使异种蛋白进入体内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此类患者常同时缺乏分布于肠粘膜表面的保护性抗体——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缺乏此类抗体可使肠道细菌在粘膜表面造成炎症,这样便加速了肠粘膜对异种蛋白吸收,诱发胃肠道过敏反应;正常人体含一定量的组织胺酶,对过敏反应中某些细胞释放的组织胺(可使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等)具有破坏作用。因此正常人即使对某些物质有过敏反应,症状也不明显,但某些“过敏体质”者却缺乏组织胺酶,对引发过敏反应的组织胺不能破坏,而表现为明显的过敏症状。

2.4最新的研究表明,过敏体质的形成,以及过敏的发作,都与机体内“健康杀手”——自由基过多地堆积有关。自由基对人体免疫系统侵害是过敏体质形成的基础,还会直接氧化人体的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导致细胞膜破裂释放出组织胺,产生过敏反应,而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化学品滥用及少数辐射问题,都会直接造成自由基在体内的堆积,使原来不是过敏体质的人也变成了过敏体质。

2.5健康的细胞可以防止有害的物质侵入其中,任何一种营养素不足时,都会使细胞的可透性增加,他就像筛子的孔一样由小变大,使营养从细胞中渗透出来,而有毒物质也能进入其中,此时加上蛋白质不足,污染源便会造成伤害,必须及时补充营养才能预防过敏。

3护理

3.1找出过敏原,目前检测过敏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斑贴测试、皮肤过敏点刺试验、抽血等方法,避免接触过敏原,过敏性疾病有两个高发的季节,一个是3至5月份,另一个是9至10月份,这两段时间存在一些比较相似的情况,一是一天之中的气温变化比较大,特别是早晚和午间的温差较大。这种气候容易让抵抗力不强的儿童患上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而这是诱发哮喘的原因之一。二是这个阶段各种过敏原比较多见,比如花粉、粉尘、螨虫等。临床统计发现,在由过敏导致的哮喘患儿中,有80%%由螨虫引起。此外,家养宠物,刺激性食物、食品添加剂等也会诱发过敏性疾病的发作。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有:牛奶、黄豆、花生、蛋和鱼、核果类、甲壳类海鲜(如虾蟹)、面粉等。现代食品工业发达,也有一些人因为食品添加剂而过敏,

3.2郝创利说,吸入的皮质激素对于哮喘的长期控制效果较好,在医生推荐下使用是非常安全的,国外已经用了三四十年,随访十多年发现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家长不必有顾虑。如果年龄超过5岁,有明确过敏原的轻中度哮喘也可以做特异性免疫治疗(即脱敏治疗)。但根据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撰写的《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影响的工作会议报告》中提出,在发展中国家通常不推荐使用脱敏治疗,原因是很多过敏源制备不纯,有潜在过敏性休克的危害。

3.3药物的过敏反应与过敏体质相关。过敏体质者到医院就诊时,应将家族及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告知医务人员,从而避免过敏药物的再度使用。其次是应严格遵守药物皮试的使用规定,严格做好皮试,鉴于过敏体质对药物反应存在高敏感性,凡使用新药时,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观察进行,即使是非处方用药及中药,亦应如此,对于过敏体质者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应用。

3.4国外过敏研究机构通过清除自由基,调节机体免疫,达到逐步改善过敏体质,使过敏原与机体的不良免疫反应降到最低限度。此外,还通过服用OPC保护过敏参与细胞—肥大细胞、嗜碱细胞的细胞膜,使它们难以释放过敏反应介质。

3.5过敏症患者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少食用油腻、甜食及刺激性食物、烟、酒等。某些食物也是致敏原,要注意加以辨别。多吃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可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根据营养学家的研究,洋葱和大蒜等含有抗炎化合物,可防过敏症的发病。少食肉类,蛋类,牛奶等,另有多种蔬菜和水果亦可抵抗过敏症,其中椰菜和柑橘功效特别显著。过敏性体质者最好每天喝些豆浆,多吃糙米,蔬菜,糙米蔬菜供养的红细胞生命力强,又无异体蛋白进入血流,所以能防止特异性皮炎发生。

3.6正确选用护肤品

由于过敏性皮肤的症状因人而异,其表现也各不相同。因此,选择护肤品要十分慎重,购买时可遵循以下原则:

1、不选气味太芳香的产品,因其含香料太多,太复杂,容易引起过敏。

2、含酒精和果酸成分的产品也要慎用,因其对皮肤刺激大,对敏感性肌肤无疑雪上加霜。

辨别化学品的正确方法范文3

关键词:禁用偶氮;染料;标准

Abstract: The azo dyes were discussed in development history, testing standards, sources and detection principles.

Keywords: banned Azo; dyes; standards

纺织服装在使用了含有禁用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之后,在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中可能被皮肤吸收,并在人体内扩散。这些染料在人体正常代谢所发生的生化反应条件下,可能发生还原反应,进而分解出致癌芳香胺。致癌芳香胺经过活化作用,改变人体的DNA结构,最终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

1994年7月,德国政府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禁止生产、使用和销售可还原出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以及使用这些染料的产品,随后,荷兰政府和奥地利政府也了相应的法令。我国于2003年了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1],正式将禁用偶氮染料列入其中。目前,禁用偶氮染料的监控已成为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中最重要的品质控制项目之一,也是生态纺织品最基本的质量指标之一。

1偶氮染料概述

1.1发展历史

早在l834年.Mitseherlich就用氢氧化钾与硝基苯在乙醇溶液中作用,制备了偶氮苯。但是偶氮染料的产生并使用还是在1858年之后,经过重氮化反应制备出了偶氮染料。

1863年,首例商品化偶氮染料Bismark Brown问世之后.偶氮染料开始了工业化生产。

1884年,刚果红的合成,可以说是偶氮染料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第一,用刚果红作为染料,可以不用加入触媒,印染工艺被大大简化;第二,这类偶氮染料可以通过它的不同结构得到不同的颜色;第三,它的合成工艺更为简单,成本更加低廉,染色的性能也更为优越。

1.2偶氮染料的致癌问题

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Yoshida发现溶剂黄可以引起老鼠的肝细胞癌变后.人们才意识到偶氮染料及其中间体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的危险性。实际上,1905年德国卫生部门已经从染料品红、金胺和萘胺中确认了一些芳香胺的致癌作用。随着染料化工的高速发展,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据不完全统计,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因从事染料化工工作而患上膀胱癌的病例超过了3000例。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上主要的染料制造商自发地签订协议,停止在市场上销售联苯胺及以联苯胺为母体的偶氮染料。德国政府在1958年成立了MAK (Maximum Arbeitplaz Konzentrations,已知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化学物质在工作场所的最大允许浓度)委员会,从此开始每年发l份MAK表。根据对人体致癌性的不同,MAK表分为三个不同的级别:MAK(Ⅲ)Al:按经验,这类物质可引起人类恶性肿瘤。MAK(Ⅲ)A2:迄今为止,已得到这类物质引起癌症的确切证明,但这些证明是通过模拟人类工作场所条件,对动物试验得到的。MAK(Ⅲ)A3:被怀疑极具潜在致癌倾向的物质,并急需进行进一步调研;并且指出用这些致癌芳香胺合成的偶氮染料受到人体肠道细菌以及偶氮还原酶的作用而易于发生偶氮还原裂解,重新释放出致癌芳香胺,从而产生致癌作用。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约占60%)的合成染料是以偶氮化学为基础的。所谓致癌性问题,是人们经过长期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明某些偶氮染料中可还原出的芳香胺对人体或动物有潜在的致癌性。纺织品上的偶氮染料在与皮肤的长期接触中,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特别是在染色牢度不佳时,会从纺织品上转移到人的皮肤上。经人体的正常代谢过程,在分泌物的生物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还原,并释放出某些有致癌性的芳香胺,这些芳香胺被人体皮肤吸收后,在体内通过代谢作用而使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发生变化,具有潜在的致癌致敏性。

1.3偶氮染料的分类

偶氮染料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偶氮基(―N=N―)的染料,是品种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合成染料。根据含有偶氮基的数目不同可分为:(1)单偶氮染料,如酸性大红G;(2)双偶氮染料,如直接大红4B;(3)多偶氯染料,如直接黑BN。根据溶解度的不同可分为:(1)可溶性偶氮染料,指一般能溶解在水中的染料;(2)不溶性偶氮染料,包括冰染染料和其他不溶于水的偶氮染料。

偶氮染料用于各种纤维的染色和印花,并用于皮革、纸张、肥皂、蜡烛、木材、麦秆、羽毛等的染色以及油漆、油墨、塑料、橡胶、食品等的着色。

2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标准

Oeko-Tex 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标准l00》[2]中规定了24种禁用芳香胺化合物,详见表1;Eco-label(生态纺织品标签2002/371/EC Eco-label)中有22种禁用芳香胺化合物,比Oeko-Tex Standard 100少了2,4-二甲基苯胺和4-氨基偶氮苯;GB/T 18885―2009《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3]中规定了有24种禁用芳香胺化合物,与Oeko-Tex Standard 100一致;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有23种禁用芳香胺化合物,比GB/T 18885―2009少4-氨基偶氮苯;而GB 18401―2010[4](2011年8月1日施行)中增加了4-氨基偶氮苯。

GB/T 18885―2009与Oeko-Tex Standard 100的限量值都为20 mg/kg,GB 18401―2003的限量值也为20 mg/kg,而Eco-label的限量值为30 mg/kg。

禁用偶氮染料的主要检测方法标准如下:

(1)GB/T 17592―2006《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2)ISO/TS 17234:2003 《皮革-化学测试-皮革中某些偶氮染料的测定》;

(3)EN 14362―1:2003《纺织品某些源自偶氮染料的芳香胺的测定方法第1部分 无需萃取的某些偶氮染料测定》;

(4)EN 14362―2:2003《纺织品某些源自偶氮染料的芳香胺测定方法第2部分 萃取的偶氮染料测定》;

(5)德国标准§35LMBG82.02―2《日用品分析纺织日用品上使用某些偶氮染料的检测》;

(6)德国标准§35LMBG82.02―3《日用品测试皮革上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

(7)德国标准§35LMBG82.02―4《日用品分析聚酯纤维上使用某些偶氮染料的检测》;

(8)德国标准DIN 53316:1997《皮革检验皮革某些偶氮染料的测定》;

(9)GB 19601-2004 《染料产品中23种禁用偶氮的限量和检测方法》;

(10)GB/T 23344―2009 《纺织品 4-氨基偶氮苯的测定》;

(11)GB/T 24101―2009《染料产品中4-氨基偶氮苯的限量及测定》。

3有害芳香胺的来源

自从德国政府颁布禁用染料和致癌芳香胺以来,国家染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就开展了禁用物的检验。从检验过的各种染料、中间体、出口染色布的情况来看,检出含有害芳香胺的样品(不同含量)占送检样品总量的37%。当然,送检的样品一般都是怀疑含有害芳香胺或经裂解可分离出有害芳香胺的样品,但这足以说明,我国现在生产的染料中相当一部分在含有害芳香胺的质量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综合研究和分析表明,染料中含有害芳香胺的原因除管理不严带入外,还有下面几个原因:

1)从原料中以同分异构体带入

这种情况特别反映在使用对甲苯胺、对氨基苯甲醚、邻氯苯胺和1-萘胺等原料制造的偶氮染料。因为它们的同分异构体邻甲苯胺、邻氨基苯甲醚、对氯苯氨和2-萘胺等往往在制造中夹杂在内,它们都是致癌芳香胺。尽管量很少,但如处理不干净,在合成染料时夹杂在成品染料中的量却已大大超过限制值。这与它们的制造工艺有关,例如1-萘胺通常采用萘硝化还原的工艺制成,在生成1-硝基萘的同时伴随生成2%~5%的2-硝基萘,还原时它变成了2-萘胺。尽管它可以采用乙醇结晶法或乙酰化法除去,但工业用的1-萘胺中难免夹杂少量2-萘胺。把这种1-萘胺做重氮组分制成的偶氮染料夹杂着由2-萘胺重氮化偶合制成的染料,它们在还原裂解时会释放出2-萘胺和1-萘胺。

2)从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副反应带入

目前制造染料的工艺绝大部分来自于20世纪40年代的德国技术资料,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条件,对它们可能发生的副反应认识不足。某些非联苯胺类的直接染料,按一般的认识反应中不会带入致癌芳香胺,如直接耐晒黑G,从原料和反应过程没有带入致癌芳香胺的可能。但检测中发现多数该产品都含有超量的对氯苯胺和联苯胺。研究表明,制造该类染料所用的苯胺经重氮化得到的苯胺重氮离子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均裂或异种离解,当发生异种离解时形成苯基碳阳离子,这个高反应性的碳阳离子,在苯胺重氮离子的进一步反应中遭受其他苯胺分子的亲核攻击,若在酸性条件下就会产生4-氨基联苯,此4-氨基联苯经重氮化形成2-氨基联苯的重氮离子,由它合成的染料夹杂在苯胺重氮离子形成的黑色染料中,它们在还原条件下会裂解释放出4-氨基联苯这种致癌芳香胺。

除此之外,研究中还发现有些染料在制造过程中会发生形成联苯胺的副反应。因此,提高产品的质量除注重主反应外,了解和掌握发生的副反应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副反应产生的致癌芳香胺的量一般都很少,约在数十到数百mg/kg范围内,若处理得当最终染料中的含量可以低于限制值。

3)在偶氮染料检测时产生

目前检测偶氮染料中致癌芳香胺的方法是采用德国政府颁布的标准检测方法,即在弱酸性条件下用保险粉在70℃还原后萃取分离,再用仪器进行鉴别的方法。这种方法分析条件比较缓和,一般情况下不会使染料的某些结构部位发生分解。但是有些场合,例如被染色的皮革就不同了,它们采用在强碱性条件下用保险粉沸腾还原后萃取分离,再进行仪器分析来鉴别的方法。这种检测方法不仅能使偶氮键断裂,还会使染料的其他结构部位发生裂解,甚至产生致癌芳香胺。例如,用吐氏酸制成的偶氮染料,在还原时部分吐氏酸受高温强碱性保险粉的作用,会进一步脱磺产生2-萘胺;又如某些用芳烃基羧酰芳香胺做偶合组分制成的偶氮染料,在还原时羧酰芳香胺会受煮沸的强碱性作用进一步水解产生致癌芳香胺如对氯苯胺、邻甲苯胺等。某些助剂,如聚氨酯树脂在标准检测条件下是稳定的,但受到煮沸的碱水作用也会裂解产生2,4-二氨基甲苯或4,4-二氨基二苯甲烷等致癌芳香胺。

4)仪器分析方法选择不当而产生

目前对偶氮染料及其印染织物进行致癌芳香胺的检测不论采用何种方法,萃取后的化学品通常都采用薄板色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或高效液相色谱等仪器进行分析。实践证明,单用一种仪器分析在某些情况下不能精确地判断,因为有些芳香胺具有相同的Rf(比移值)或相同的保留时间。为了比较正确地检测出致癌芳香胺,采用组合仪器分析是合适的,如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分析法等。但从研究中发现,采用气-质联用分析有时也会产生误检,如有的化合物有相同的质谱图,在气相色谱中又有非常相近的保留时间,因此仅仅用气-质联用分析会产生差异,这就需要配合气相色谱与标准样品反复比较才能辨别。

4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试剂问题

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原理,是用不同的方法把织物或染料中的禁用偶氮萃取下来,进行还原分解,再用乙醚或叔丁基甲醚萃取还原得到的芳香胺,经过浓缩、定容后再对还原产物用气-质联用仪(GC-MSD)或液相色谱仪(HPLC-DAD)来进行检测。

4.1关于萃取溶剂的问题

国标GB/T 17592―2006《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5]规定使用乙醚作为萃取溶剂。但在试验过程中,乙醚需重新蒸馏后才能使用,因为乙醚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物,而偶氮染料的检测原理就是利用还原芳香胺在乙醚中的分配系数较大来萃取的,如果乙醚中含有过氧化物就会使还原的芳香胺重新被氧化,而造成检出结果偏低或假阴性结果。在欧盟等国的标准中,通常采用叔丁基甲醚来萃取还原芳香胺,叔丁基甲醚因为本身比较稳定不易生成过氧化物而不必担心还原芳香胺再次被氧化的问题。从检出结果的准确性上讲,一些接近检出限或合格限的样品使用叔丁基甲醚会更准确些。

4.2柠檬酸缓冲溶液

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许多反应都与溶液的pH值有关,其中一些反应要求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进行,这就需要使用缓冲溶液。标准GB/T 17592―2006要求pH值在6.0左右,所以就选择了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在这个缓冲溶液中,由柠檬酸钠完全离解而产生的柠檬酸根,其浓度与纯柠檬酸溶液中的柠檬酸根浓度相比大很多。同离子效应使柠檬酸的离解平衡向生成柠檬酸分子一方移动,降低了柠檬酸的离解度,使柠檬酸分子浓度接近于未离解时的浓度。因此,系统中弱酸和它的共轭碱浓度都较大。这样当加入少量强酸或者强碱时不会明显改变溶液的pH值,使其保持稳定(见图1)。

4.3连二亚硫酸钠溶液

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2H2O)有强还原性,极不稳定,易氧化分解,受潮或置露于空气中会失去效力,并且易燃,在190℃可发生爆炸,因此使用时要加以注意。连二亚硫酸钠的反应通式为:

5结束语

目前,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是国内外生态纺织品常规检测项目之一。绿色消费观念的普及,使国内外对纺织品的安全卫生性能日益重视,对纺织品染料的绿色化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建立实施,我国纺织品行业必将更加规范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S].

[2] Oeko-Tex Standard 100―2010[S].

[3] GB/T 18885―2009《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S].

[4] 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S].

辨别化学品的正确方法范文4

校园安全是学校履行立德树人根本职责的立足点和支撑点。为了确保“平安校园”长治久安,海宁卫生学校注重“强意识、建制度、实保障”三位一体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并在实践与探索中不断优化完善,连续十多年荣获市“平安校园”称号,夯实了学校品牌化发展之路。本文对海宁卫生学校校园安全管理机制构建的改革实践与经验作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

校园安全;制度保障;机制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话题,校园安全更是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基础,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立足点。笔者学校连续十余年获得“平安校园”荣誉称号,得益于坚持将安全教育放在学校德育一个有机而突出的位置,坚持将安全管理融合在学校管理的每个环节,坚持抓实日常安全、强化重点时段安全相结合的策略,使安全保障贯穿在学校各项工作始终,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构建校园安全的长效机制。

一、强化全员全方位安全意识

1.普及全员全方位安全法规常识

通过始业教育、每月专题讲座、每周国旗下讲话、图文资料展览、校园宣传网络等多种途径,以校级、班级及寝室三层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法规纪律(包括交通消防安全、校纪校规、反及国防安全教育)、教育教学安全(包括校内活动课及实验课安全、室内防火、绿色上网、食品安全)等,全面普及师生的安全法规常识。

2.针对性主题活动,提升自我防护意识

校学工处、团委针对社会热点、重要节日,将安全教育与时政结合,展开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按照教育时间顺序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3月份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4月份的安全生产与健康教育,邀请卫生行业专家给大家分享临床案例,用专业知识来守护生命;5月份的防震救灾演练和心理健康教育月,引导大家关注心理健康,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还针对青春期男女生开展性健康教育;6月份的安全月活动及禁毒防爱宣传教育,借助省禁毒示范基地学校平台,与禁毒大队、禁毒义工及社区禁毒人员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防爱教育。同时结合社会热点,开展针对性主题活动,如《拒绝校园暴力与冲突》《让女生远离害》《提高警惕,谨防诈骗》等,让学生在真实事件案例教育活动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融合“心育”特色,提升学生心理调适意识

因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件正逐年上升,学生心理安全问题已成为学校安全管理中最难防范、最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为此,笔者学校建设并成功申报为省一级心理辅导站,规范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学期一次的心理测评,筛选出心理异常的同学,由学工处、班主任和心理辅导站老师联动家长共同对上述同学进行重点关注、深度交流,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心理疏导;同时对于一些共性问题,开展团体辅导,如对人际关系不良的新生进行《打开心门交朋友》团体辅导,情绪自控差的学生进行《Hold住你的怒火》团体辅导,考前焦虑的同学开展《放松心情,快乐面对》的团体辅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及宽容,用自律、自爱、自尊、自强来激励自己。综合《心理健康》的课堂教学,在体验中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心理技巧,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建立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和完善全员管理制度

成立学校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订《海宁卫生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将领导值周、教职工值班、学生信息与巡逻队伍的力量有序整合,以制度为约束,用考核做手段,人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要求,将全员管理落到实处。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对全校教职工实行分层次安全培训制度。如管理处室和班主任层面强化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具体措施培训;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进行医、药、护职业中的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培训;体育专业教师进行运动性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培训;实验实训老师进行化学品危害及使用方法培训等。

2.实施分时段管理制度,把握管理重点

(1)以“三早”管理为基点,延伸教学时段管理。“三早”指的是“早读、早操和早集会”,其管理重点之一即班主任检查学生到位情况、观察学生身体状况、察觉学生心理异常表现及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并根据情况及时作出处理和信息反馈。这种管理模式延伸至每一节课和每一位任课教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课前点名,课堂中观察学生身心状态,有突发事件及时处理并记录,确保学生在教学时间段时时有人管。(2)以“三晚”管理为重点,带动生活时段管理。“三晚”即“晚餐、晚自修及晚就寝”,在值周、值班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组建“学生巡逻队”,实施“学生巡逻”的自主管理模式,实行分区域管理,在学生密集的区域加大巡逻力度,有效预防了学生违纪及安全事件的发生。以“三晚”管理制度和模式带动其他生活时段管理,如学生离校返校时间段,保卫处、学工处对寝室、教室、活动场地不定期进行安全巡查,把握动态,跟踪整改;宿舍区的管理以生活老师为主导,辅以楼层长、寝室长和学生安全信息员,经常性地进行安全巡查,及时消除生活区的安全隐患,将学生中较严重的纠纷、矛盾及时反馈给相关老师;学生就寝时除了常规查房外还需要生活老师、寝室长两人签名确认,明确职责,杜绝冒名顶替现象发生。

3.健全各类应急预案,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提高事件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将安全防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维护和确保学校安全与稳定。近年来,笔者学校共制定和完善了10余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含自然灾害类、消防安全类、考试安全类、网络信息类、公共卫生类等方面。并组织全体教职工、班主任和学生认真学习,同时将校园常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通过制版上墙、黑板报宣传等形式,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4.联合多方力量,确保学生安全

保障学生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特别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1)家校联动机制。笔者学校通过多种途径让家长参与学生的安全管理。如通过进出校门刷卡家校系统建立和运行,家长可以及时掌握学生进出校时间;通过校讯通短信平台,家长可以了解学生放假、返校时间;实习上岗前,家校会面对面交流,让家长有的放矢配合学生实习期的安全管理;通过班级家委会建立的QQ群、微信群等,使家长们了解学生安全教育的重点,全力配合学校教育教学活动。(2)警校共建机制。笔者学校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发挥公安局、派出所、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的共建功能,与学校的安全管理有机结合,建立了校园安全警校共建管理机制。笔者学校常年聘请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担任笔者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到校做《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系列讲座,组织学生法院旁听,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中感悟法制与安全;邀请交警大队教导员到校讲座,组织参观全市监控系统;在学生离校高峰段,邀请交警、派出所民警到校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等。

三、以“三防”为重点落实安全保障

1.标准化配置物防

(1)安全设施设备配置严守标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安全管理条例》标准,设置了围墙和防护设施;在校门、校内主要通道楼梯和走廊均安装上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教学楼、寝室楼等学生集中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安装上符合国家标准的照明装置,并按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设置消防设施,为学生安全做好物防保障。学校实施封闭式管理,主要出入口均设置传达室,并按标准配备保安和基本防卫器械。校内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规范的安全警示牌、交通标志标牌、停车设施和人车分离设施。学校周边治安、交通实行警校共建联运。(2)落实“7S”规范管理。首先,保安的基本防卫器械每天按照“7S”标准规范放置,定期清理;其次,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定期清理排查,并记录备案;其三,校内电子监控系统专人管理、定期维护,以减少毁坏,节约资源。

2.全员化人防

成立学校安全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负责具体抓,保卫处为主管处室,班主任为班级直接责任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学校安全工作师生全员参与,覆盖校园的每个角落。(1)专职安保队伍。按照标准聘用专职保安6名,定期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值勤时严格按规定着保安服装,携带标准的安全防卫器械和应急处置装备,24小时值守和巡查,严格查验、登记外来人员、车辆等,严防可疑人员、车辆及管制刀具、危险品进入学校,把好门,巡好逻。(2)教职工队伍。实行值周值班制度,由1名值周领导和3名值班教师负责每天的校园安全值勤,管理教育违纪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序正常运转。班主任负责班级学生的各类安全检查和教育,组织主题活动等;任课老师则落实课堂上安全检查及渗透式教育,确保学生在活动和课堂中的安全。心理咨询辅导站配有3名专职心理健康咨询老师,47名持有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兼职心理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每幢寝室楼配备1名生活指导老师和2名宿舍管理员,24小时全天候管理,主要负责学生在宿舍的安全纪律和生活管理。他们定期接受各类培训,尤其是灭火器的使用、紧急疏散和心理疏导等培训,遇到紧急情况能及时处置并报告。(3)学生队伍。组建由校学生会、团委干部为核心,引领各班团委干部及学生参与学生纪律督查队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校管理,变被动管理为自主管理,从而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控能力。在“晚餐、晚自修及晚就寝”时间段,组织学生“三晚”巡逻队,由值班老师指导巡逻,有效加强了学生自主管理力量,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由学工处、团委共同组建学生安全信息小组,构建学生管理信息网,把握学生动态,及时将学生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涉及安全问题及时反馈到学工处、团委,将矛盾和问题扼杀在消除状态,有效避免了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校领导、老师、保安、宿舍管理员、学生等人人参与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全员化人防体系的构建和有效运行是学校安全的核心保障。

3.现代化技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