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广播和电视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广播和电视的区别范文1
关键词:广播和电视传输;信息媒介;功能和影响
相信大家对广播电视都非常熟悉,对一个国家来说这种公共产品的发展是体现国家实力的主要方面,近年来,政府也在不断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从基本的生活设施,到健康医疗保障体制,所有的条件都说明了政府对人们生活影响的重要性。对广播电视传输与发射的研究是每个国家都必须执行的任务,因为它已经占据了人们生活的巨大部分,对它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必然。
1广播电视传输与发射对人们的影响
1.1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作为公共服务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民免费提供基本的广播电视服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成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而且,目前我国的很多地方通过实施城镇有线广播电视覆盖、农村卫星覆盖、人口密集区地面无线覆盖后,广播电视覆盖率有了较大提升。一般来说,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最终目的是为群众提供基本的广播电视节目,为此,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包括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服务和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服务两个方面,即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和广播电视节目供给两方面,这两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1.2接收信息的时间有所缩短
在广播电视节目生产方面,现在全国县级以上政府均在开办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节目数量多,节目内容丰富,已基本满足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对节目数量的要求,在节目质量上提升,即可满足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质量要求。在广播电视节目供给方面,由于各个地区情况差异较大,但在传达时间上比任何方式都要及时。在广播电视节目供给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地建设水平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也决定了各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质量之间的差异,因此,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供给决定了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成效。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农村地区经济也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比较匮乏。
2广播电视传输与发射的作用
2.1加强了远距离传输的效果
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大大拓展和延伸,因此构建现代广播电视传播体系,统筹协调现代广播电视各种传播媒介形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融合,提升现代广播电视传播能力既是形势所然,也是现实要求。有线电视主要釆用同轴电缆或光缆组成的传输分配系统,把广播电视节目直接传输给用户的接收终端,有线电视最初作为无线电视的延伸和补充,到现在已经成为城镇居民收看电视的主要方式。在推进现代广播电视传播体系建设的同时,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现代广播电视传播评估体系,所以产生了现在的由广播电视部门开办的区域性有线电视广播系统逐渐发展,以行政区域为建设范围,形成区域性的覆盖网络。
2.2解决了山区人民线路传输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我国广大农村群众,特别是山区、半山区农民群众难以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经过若干代广电人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在农村地区通过卫星实施广播电视覆盖的路子,而且这种发射方式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另外,考虑到少数民族聚居的情况,开办民族语言电视节目不仅是宣传工作的需要,更是很多地方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建立民族语言电视节目译制中心和民族语广播覆盖网去扩大民族节目覆盖。近十年来,通过改变发射技术让广大农村群众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节目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无论从传通评估、内容评估、效果评估、管理评估还是服务评估五个方面,发射技术的改变是指标维度尝试着对现代广播电视传播体系进行评估的根本需要。广播电视的发射与传输是一种具有公共服务具特点的社会条件,在理论层面,研究并结合广播电视特殊的政治性,用公共服务管理相关理论来研究和指导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供给是非常必要和基础的内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播与电视的传播与发射对社会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因为信息的传递可以让政府更好更及时的信息,同时也可以让群众适当的得到文化知识的熏陶,在无形之中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档次。所以对政府来说进行广播电视的建设是提高人民幸福感的主要手段,提高其建设水平是无可厚非的。总之,广播电视的发展是一项永恒的研究课题,因此整体研究可能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很多方面的研究都不够深入,指标设置不尽完全,所以整体研究还需继续努力和改进。
作者:汪宝军 单位:嫩江县网络广播电视台
广播和电视的区别范文2
关键词:电视;时移;传统;消费
电视服务一直都是由广播电视公司来提供服务的,目前已经拥有超过一亿的有线电视用户,新的运营商想提供电视服务,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提供差异化服务,提供区别于传统电视服务的服务模式。
长期以来,电视服务给人印象就是固定频道、固定时间服务,电视台什么时候播放用户就只能在什么时候观看如果错过就没有机会再看到实际上就是电视服务受到电视台播出节目表的约束,如果让人们看电视不再受到这个时间框的约束,用户可以自己任意选择电视节目的开始播放时间,并可以对电视播放进行任意的暂停、倒退和快进那么大大改变人们看电视的习’质,使人们从电视台的时间框中解放出来,这个功能被称作时移电视(好像电视台的播放时间轴不再固定,而是根据用户需要随意移动。)
一、时移电视即“Time-shiftedTV”,是在提供电视直播服务的同时,可以选择性的将电视直播频道内容通过网络保存在视频服务后台系统供用户点播,实现在任意时间收看固定时间播放的电视节目的一项新型业务。
这项业务给传统电视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改变了以往电视的使用习惯和形态。简单而言,广大的电视机用户今后看到的不仅仅是所谓“广播式电视”或“直播式电视”,“而是真正的“互动式电视”,“个性化电视”,使消费者由被动形式转向主动形式,是一场新的电视观赏革命。
手机的出现,使人们可以不受固定电话线的限制,可以随地进行打电话,这个新功能成就了今天移动通信产业;时移电视的出现使人们看电视不再受时间框的限制,同样将使电视服务开始一个新的纪元,将成为新电视服务商的“杀手级”功能。
电视消费的明天是不同的媒体提供给不同的人看,每个人都可以完全个性化的选择自己想看的电视节目内容,但只有时移电视才能保障用户个性化的消费。因为拉长了电视的时间轴,既可以正(看后面),也可以负(看以前的内容),这样才能做到模体内容前后控制。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不可能看每场的“英超”。
二、电视直播服务中,信息是持续不断的,因此是一个没有结尾的超巨型视频文件”,这对传统CDN网络的FILECOPY技术是一个巨大挑战,而视频切片技术通过将信息进行切片很容易处理这种特殊的视频文件以这种视频切片进行处理可以使时移电视成为可能。
针对传统CDN网络的FILECOPY技术的不足,第二代CDN技术应运而生。第二代CDN技术的核心是媒体交换(或者称内容交换)思路,其基本原理是将体积巨大的视频文件切分成一个个固定大小的视频切片然后在宽带媒体分发协议旧MDP)的支持下,MediaSwitch根据用户的要求和操作人员指定的策略智能地将节目片断缓存在网络边缘服务器上。这种智能的内容传送机制可以让服务提供商将一部故事片长度的节目的开头片断直接存放在网络边缘(靠近用户),并在用户开始观看时动态地传送后续片断。
采用视频切片技术的特点系统的处理特别灵活,媒体文换技术充分借鉴了电路交换到IP交换的包交换的成功经验。
时移电视这个功能将成为运营商滚滚利润的来源,运营商可以将时移电视作为一个业务推荐给用户用户如果需要开通时移电视的功能,那么需要提供支付一定的费用。
值得说明的是时移电视功能和以前电视行业的PVR有本质的区别:
对一些有丰富电视行业经验的人来说,理解了时移电视的概念后,立即会想到PVR,这是一种通过在机顶盒上安装一个硬盘,并拥有2个高频头,用户可以将某个频道的某一段节目内容录下来。这个功能虽然表面上与时移电视有些相似其实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就存储的内容而言,时移电视可以对所有的频道的所有内容提供时移电视服务,而PVR方式仅仅能够对某个频道的某一段内容进行录制:其次就系统造价而言时移电视采用集中存储方式可以大大降低整个系统造价而采用PVR方式在每个机顶盒上都安装一个硬盘等到用户量上来后,将会导致成本高昂:最后时移电视用户服务体验可以对边播内容立即提供暂停、倒退等服务而PVR用户只能等录完毕后对录制的内容进行暂停、快进和倒退服务。
时移电视的基本业务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利用时移电视的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定制的电视节目,用户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有选择的观看电视节目。从根本上实现由被动看电视到主动选择着电视节目的转变,真正实现节目播放中针对终端客户的细分,这样既可以达到扩大用户群提高终端客户对节目的满意度,又可以针对不同用户群的节目进行细分收费,提高了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的营业收入第二类是利用一追时一的功能实现目前DVD播放机所实现的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方式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例如正在播放的某一场球赛当有需要暂时离开几分钟当回到电视机前的时候可以利用该功能“回顾一刚才的比赛内容并通过一快进”功能追时到目前的实时现场直播。该业务可以通过类似目前一来电显示”收费方式收费或者在初期的时候作为优惠业务赠送达到吸引消费者,提高终端用户满意度非常有效的手段同时与传统直播电视进行差异化的市场卖点推广,可以迅速打开市场。
广播和电视的区别范文3
在我们电视界,电视传播以画面为主的观念贯穿于80年代,而且一直影响到90年代。“画面为主论”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它源于情节性电影观念。电影艺术大师伊文思说过,“画面是电影的主体,解说词只是加强画面效果”。[1]伊文思这句话,不仅对中国电影学术界,而且对中国电视学术界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是电视“画面崇拜”的理论依据。“一幅画就是一个完整的传播”,这一称颂画面魅力的名言,成为电视“画面崇拜”的旗帜。1991年初,当时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的洪民生在第三次全国电视音乐交流会上的讲话重申了电视传播“以画面为主,声音加以配合”的观点,[2]电视“以画面为主论”有了官方的权威的定论。
电视“以画面为主论”,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北京广播学院教授朱光烈1990年《对一个定论的异议——电视传播中语言与画面功能的比较研究》,[3]提出电视传播是以语言为主的,1991年中央电视台在舟山召开声画关系研讨会,对朱光烈的观点进行了激烈的批评。1991年,林杰谋发表《厚此薄彼的比较方法不可取——与朱光烈同志商榷》一文,批评朱光烈“厚此薄彼”、“厚语言”、“薄画面”。此后,“主画论”者和“主声论”者各执一端,时有争论。主流电视学术界也以“声画结合”论取代了“画面为主”论。
1997年8月,暨南大学教授黄匡宇《电视新闻:用语言叙述、用画面证实》(载《现代传播1997年4期),该文的核心观点是“电视新闻语言符号的双主体构成”,不料却引起“声画结合”论者的反驳。1998年4月,《现代传播》第2期发表马莉的《电视声画不再分离——兼与黄匡宇先生商榷》、杨竞的《略论电视新闻中的声画同构》,以“声画结合”观点驳斥黄匡宇的双主体论。1999年,朱光烈在《现代传播》上发表长篇论文《“声画结合”论批判》,从12个方面向“声画结合”论开火,提出“语言是构成电视传播的基础”,“声画结合论不具有普遍意义,不具有理论品格”。2000年1期的《南方电视学刊》刊出凌燕的文章《强化画面意识,实现声画的最优化结合——兼与朱光烈、黄匡宇先生商榷》一文,也以“声画结合”作出回应。
电视声画关系引发的争论,其实是两种电视观念的碰撞,争论的双方各执一端,多陈其理。其中也有“调和论”、“声画结合”即“主画论”者意识到画面的缺陷后推出的调和论,“双主体论”也是“主声论”者推出的调和论。但这两种调和论都未跳出“以谁为主”的思维框架,似乎都不能令争论双方信服,反而引发对方更为激烈的批评,这其中原因到底何在?
应该说,电视声画关系的争论,推动了电视学术研究的进展。“主画论”和“主声论”者都有充分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电视界长期以来存在重画面、轻声音、重视觉元素、轻听觉元素的现象,“主声论”者对“主画论”的诘难,打破了这种平衡,却不能解释引发争论的原因。
电视声画关系的争论,说到底是电视叙事艺术符号系统内在机制造成的。从系统论的视点看,电视叙事符号系统本质上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它以自身的内部矛盾为依据,通过与外部环境的适当交流而自发地为自己开辟道路。这就是电视叙事符号系统的内在机制,它在形式上表现为互斥、互补和整合。它调节电视叙事符号系统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运动,随着时代的衍变,打破元初的和谐,使之经过重新建构,达到新的平衡,沿着“有序——无序——新的有序”的历程前进。
电视是一门晚近诞生的新兴艺术,它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是地地道道的晚辈,显得年轻而稚嫩。电视在构建自己的符号体系过程中,有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那就是无论是画面系统还是声音系统,都从其他艺术形式汲取了养料,甚至可以说是从其他艺术形式脱胎而来。它难以割断同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
有一个不容忽视实际情况是,早期的电视人要么是广播界人士,要么是电影界人士,在构建电视符号系统过程中,大家一开始就注意到了电视与广播的区别,“听广播”、“看电视”,便是这种区别的最直观的显现。广播只能诉诸人们的听觉,而电视不仅诉诸人们的听觉,更重要的是诉诸人们的视觉。看到了这一区别,人们理所当然地作出判断:广播主要依靠有声语言,而电视主要依靠画面语言。人们致力于电视画面符号的研究在情理之中,而电视画面系统的构建完全建立在电影画面的基础上,因为电视同电影区分的只能是物质手段、成像原理、镜头运用的不同而并无本体上的符号的质的区别,它所运用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同电影完全相同。人们以电影画面模式来研究电视,认为屏幕上存在没有声音的画面,却不可能存在不见画面的声音,由此推出“无声的画面,仍然可以成为电视艺术作品,而无画面的声音,则根本与电视绝缘”,“没有了画面,就没有了电视”[4]的结论。这是典型的“主画论”。“主画论”在电视符号系统建立之初以及之后较长的时间,居于主导地位,使得电视符号系统成为一个稳态系统。
由于“主画论”的盛行,电视界较长时期重画面、轻声音,重视觉元素,轻听觉元素。结果是:纪实性的电视艺术作品没有同期声,没有真实的环境音响和真人的原腔原调;电视剧几乎都是后期配音,对口型、补台词。重者,口型对不上;轻者,体型对不上、气质对不上、情感对不上、气氛对不上,百片同调,多剧同腔,移花接木。更有甚者,有人试图以画面取代声音甚至文字语言的功能,美国人施瓦兹尼就曾说,“电视使得人类社会进入脱离文字的时代”,“主画论”走向了“画面崇拜”,暴露出许多问题。
然而,电视符号系统一经建立,便具有了系统的内在机制,电视声音系统的功能画面无论如何取代不了。电视声音系统在电视画面系统侵入自己的功能时,其内在机制便会自发地摄取负熵、排除正熵,以维持系统内部的稳定有序状态。这一维持的机制就是前文提及的“互斥机制”,就是说,电视声音系统与画面系统彼此之间互相对立、相互排斥、互相斗争。这种“互斥”的内在机制在系统外的表现就是“主声论”的崛起。
电视声音符号系统的构建一方面移植了广播艺术声音,另一方面亦受到电影声音的渗透,其运用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同广播和电影并无二致。在电视符号系统构建之初,因有广播艺术声音的完整移植,电视声音系统处在有序状态,其互斥的内在机制并未发挥作用。国内电视学术界普遍认为“电视是广播的延伸”,“广播电视”经常并举,可见电视声音系统对广播声音系统的完整移植。然而,当电视画面系统功能不断地侵入声音系统,产生较大范围的互切边缘区域后,电视声音系统的互斥机制便产生了作用,具体表现就是以朱光烈为代表的“主声论”者向“主画论”发起诘难。声画关系的论争,打破了元初的和谐,直接将电视叙事符号系统导入一种无序状态。
必须看到,电视叙事符号系统中声音和画面的互斥性,仅仅是其内在机制的一个方面,也不是电视声画关系的实质。声音和画面同属电视叙事符号的两大系统,其相互之间的对立、排斥是电视符号系统内部的矛盾斗争。“主画论”和“主声论”都同样从“以谁为主”的问题出发,具有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偏差,将电视符号系统中声音和画面的互斥机制给予过度强化。电视叙事声画两大系统的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是如何配置并发挥电视的声画功能,而不是“以谁为主”,突出或者削弱声音或画面的功能,因此,声音和画面关系的实质,不是声画的互相排斥,而是声画的互相补充。电视叙事符号系统的都存在这种互补的机制。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我们把电视符号系统看作是一个恒久不息、变化前进的开放系统,“开放系统被定义为这样一种系统:它通过输入和输出组建和破坏自身物质成分的行为,同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5]电视声音和画面系统正是通过与外部环境(指其他艺术形式或声画之间)的物质交流,保持自身的结构,并取得进一步发展的。这种交流的机制,就是互补机制,它指电视声音和画面对外部环境之间同时共存,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各以对方为依存条件,一旦丧失了对方就丧失了自身。
电视叙事声音和画面的互补机制取决于它们各自承担着的不同的电视的功能,它们各自承担的功能的融合才构成电视叙事的符号系统。电视画面和声音各自功能的负载并不意味着它们处于封闭状态,恰恰相反,这两大系统都处于开放状态。一方面,电视声音和画面各自都从相邻艺术和相关范围汲取营养。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电视声音和画面符号的构建,独立品格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是从较低水平的有序向较高水平的有序上升的流转不息、生气勃勃的过程。在这两种有序状态之间,电视声音和画面以其互补机制,通过与外部环境(其他艺术形式)的交叉与联系,刺激与反应、“同化”与“顺应”,打破旧的有序,导问新的无序状态。这是电视声音和画面互补机制表现出来的独具特征的形式。电视叙事艺术晚出,电视画面从电影画面汲取营养,电视声音从广播声音延伸,形成一种元初的有序。随着互补机制的形成,电视声音和画面均需脱离母体,进而建构自己的独立品格。因而,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人们致力于电视声画两大符号系统的构建,努力寻电视艺术的“个性”,终于为自己争得“第九艺术”的地位。
电视艺术地位一经确立,其互补机制便日益强化。电视不断地同其他艺术形式交流,从而打破元初的和谐,导向新的无序状态。在90年代以后,许多艺术形式与电视联姻,交叉渗透,电视诗歌、电视散文、电视小品、电视舞蹈、电视音乐,等等,莫不反映出电视互补机制的强大作用。正是这种交叉与联系,使得电视声音和画面两大系统内部发生不平衡状态,尽管其互斥机制可以排除正熵以维持有序,但交叉与联系的广泛使得电视声画外部环境的干扰加强,正熵激增,元初的和谐被打破,电视声画走向了新的无序状态。
另一方面,电视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除电影外)大多的一种符号体系作为要素,电视以声音和画面两大体系构成其符号系统。声音和画面在与外部环境交流的同时,互相之间亦不断地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是以声画各自负载的功能为交换内容的。交流的结果便是声音和画面在功能上产生了互切形式,出现了中间环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过:“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渡。”中间环节的产生并非互相排斥而是相互交流的结果。因此,电视声音和画面的交流应该是一种互补关系,而非对立关系。这是声音和画面关系的实质。
无论是“主画论”还是“主声论”,看到的都是电视声音和画面内部的互斥机制,强调的都是声音和画面的互相对立,互相排斥和互相矛盾斗争,以为强化某一方面的叙事功能,必然削弱另一方面的叙事功能,这其实都是片面思维的结果。电视声音和画面各自负载了不同的电视叙事功能,声画之间除了相互对立、排斥之外,其本质的关系是互补关系。电视声音和画面的交流,使其功能上产生了互切形式,出现了中间环节。这个中间环节,既非声音在功能上取代了画面,也非画面在功能上取代了声音,而是声音和画面都可以负载或共同负载了某方面的电视功能。就是说,电视声音或画面某一方在某一方面功能的强化,并不能削弱另一方在这方面的功能,而是在这方面出现了边缘区域。由于电视声画互补机制的作用,电视声音和画面不断地与外部环境交流的同时,互相之间亦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这就出现了两种相切的边缘区域:一是电视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切的边缘区域,二是电视声音和画面功能上的相切的边缘区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视的互补机制日益强化,这种边缘区域必然走向扩展。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任何试图扭转这一趋势的努力都是白费功夫。实际上,“主声论”和“主画论”的努力都是这种努力,双方都试图准确界定以至强化声音或画面的功能,忽视了声画功能互切的边缘区域扩展的趋势。
在电视声画功能互切的边缘区域扩展面前,发挥作用的应是电视声画的内在的整合机制。从系统论动态原则看,由于电视声画的互补机制的作用,引起了声画内部的变化,发生了不平衡状态,这时就有新的行为,将无序导向新的有序,建立新的平衡,同时又向着比受到干扰以前更加稳定的平衡前进。这就是电视声画的整合机制,即对电视声音和画面的基本属性、基本功能和审美观念的调整和规范。电视声画的内在机制并不允许“边缘”区域的无限扩大,因为“艺术越接近到它的或一界限,就会渐次地消失它的一些本质,而获得界限线那边东西的本质”。[6]这时候,电视声画的整合机制就会自我调节,在旧有本质的基础上,整合相切时产生的特质,从而建立起新的本质,完成更高形态的本体建设。实际上,在电视声画关系争论的同时,这种整合就已经发生,“声画结合”、“声画同构”就是这种整合的表现。或许,“声画结合”、“声画同构”如朱光烈、黄匡宇先生指出的那样,还存在很多理论上的问题和缺陷,但是对电视声画关系的整台却是电视声画内在机制的要求。
笔者认为:对电视声画关系的整合,不仅涉及电视传播的基础,而且涉及电视的本质。我们以叙事理论审视电视声音和画面,并综合争鸣各方的观点,提出以“声画一体”对电视声画关系进行整合。电视声画关系整合表述为:电视传播的声画关系是以语言为基础,以叙事为本质,主要通过声音叙述和表现、画面描写与再现,声画功能互补的声画一体的关系。
首先,电视传播以语言为基础。语言是以“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资格被归入现象之列的,语言的交际功能显而易见。每一个人都可以体会到在他和其他社会成员接触时,他都要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哪怕是极其简单的所谓“寒喧”,也要运用语言来进行。正因为这个缘故,只要有社会生活的存在,只要有人们之间的接触,就要有语言。从人类社会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有语言。人类创造了语言,以语言来进行思维和交流。语言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在生命的诞生与终结这一点上,人同其他动物没有区别。然而,人却因其精神的存在可以不死,精神的不死在于语言符号。人肉体消失了,但其精神却被语言符号锁定并流传下来。人类创造了巨大的文明,这个文明离不开语言符号。语言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怎么估计都不过分。如朱先烈先生分析的那样,文明社会人的交流,他们的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科学等一切社会活动和社会发展,都是借重于语言进行的,文化、教育、科学都是用语言构成的,人类的一切传播都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之上的,电视也不例外。语言不仅是电视传播的基础,也是画面解读和阐释的基础。
其次,电视传播以叙事为本质。电视的本质是什么?张锦力在《解密中国电视》中否定了对电视本质从电视定义方面作出的理解,认为“电视的第一本质是对新闻的传播,而不是什么第九艺术,也不是什么画面纪录”。以新闻传媒作为电视的本质,笔者不能苟同。从传播学观点看,电视是视听合一的媒介,视听兼备决定了电视具有极强的形象感、现场感和过程感,由于是电子媒介,电视时效性强,保存性、选择性差,这些是电视传播的特点。认为电视传播的本质是新闻,仅仅看到了电视传播时效强的特点,试图以一个方面的特点概括本质,显然是片面的。仅符号学的观点看,电视声音和画面分别包含了电视传播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系统。符号的基本特征是它的指代性,符号总是代替某一事物,它承载一定的内容(概念、意义),是传播活动的基本要素。符号的基本属性是指代性、社会共有性和发展性。从电视承载的符号看,怎么也难以得出电视传播的本质是新闻的结论。
那么,电视传播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从其功能切入看看会得出什么结论。电视属大众传播,查尔斯·莱特认为,大众传播的功能共有四个:监视环境、舆论引导、传承文化、娱乐。胡正荣据此概括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7]功能决定了电视节目的编排。在大多数的电视节目里,浸透的是叙述。那些电视剧、供电视播放的影片、动作系列片、卡通片、新闻、纪录片等等,都是叙述性文本;那些供消遣娱乐却有着描述、教育或论证之类目的的其他电视节目也往往以叙述作为达到目的一种手段。“惟一的一种贯穿始终都避免叙述的电视节目是那种依自身的交替规则结构十分明显的节目:例如游戏节目,体育锻炼节目、记者招待会、访谈节目、音乐节目、体育竞赛等。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叙述也在悄悄发挥作用。比如说,一场足球比赛就可以看成是一个队胜利和另一个队失败的故事,可由体育竞赛播音员来叙述”。[8]因此,叙述不仅是电视中起主导作用的文本类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叙述结构就像是一座大门或一个栅栏,即使是非叙述性电视节目也必须穿其而过。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是由叙事话语规则构成的世界。由此,我们自然得出电视的本质是叙事。
第三,电视主要通过声音叙述表现、画面描写再现。语言基本上是一个听觉系统,语言的模式是一种时间中的系列运动。在运动中,语言符号主要由声音负载。电视声音是一个时间流程,它在时间中运动,是历时性的。叙述是一个过程,是线性的、流动的,也是历时性的,是时间的艺术。这与电视声音的特质是相同的。因此,电视声音主要承担了电视的叙述表现功能,电视亦主要通过声音(语言)叙述表现。当然,电视并不完全依赖声音叙述表现,画面也可以叙述表现,声音亦并不只是承担叙述表现的功能,它也可以描写再现。
电视画面负载了非语言系统的全部具象性符号。它以流动、动态的空间,通过横向的展示,主要承担电视的描写再现功能。再现是描写性的,共时性的,这与电视画面的特质相一致,因此电视画面主要承担了描写再现功能。电视并非仅仅通过画面描写再现,声音也可以描写再现。画面的叙述和声音的再现就是电视声画互切的边缘区域。
第四,电视声画一体,交相扶持。在视听兼备、有声有形的电视叙事艺术中,画面赋予声音以形态、神韵,声音则回报画面以生命、现实感和生活气息。在电视叙事文本中,声音(语言)历时性地提供事件、人物和背景,画面则共时性地展示这一事件、人物和背景。声音和画面,如骨肉难分,相辅相成,交相扶持,相得益彰,一损俱损,一荣皆荣。因此,我们说电视是声画一体的时空复合艺术。
笔者认为:非要在电视声音和画面中分出以谁为主,无异于非要在人之手足中分出以谁为主。声音和画面各自承担着电视的功能,它们的功能之间可以交叉,但不可能互相替代。强调声画一体,其实就是要充分发挥声音和画面的功能,声画交替扶持,互相补充。有的论者将声画两张皮现象归咎于“声画结合”,“声画同构”,是不够准确的。声画两张皮现象是强调声画互斥机制造成的,无论是以声音为主还是以画面为主,都无法解决两张皮现象,而声画一体,为声音和画面共同完成叙事任务提供了理论支持,更能解决声画两张皮问题。
【参考文献】
[1]朱光烈.“声画结合”论批判[J].现代传播,1999,(5).
[2]洪民生.繁荣电视音乐,为屏幕增光彩[J].电视研究,1991,(3).
[3]广播电视业务[M].电视业务,1990,(1).
[4]高鑫.电视艺术学[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贝特朗菲.开放系统模型[J].哲学译丛,1983,(2).
[6]剔林斯基.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M].
广播和电视的区别范文4
所谓高清数字电视,从字面意义来理解,强调的是画面、声音的清晰度,同时将分辨率从720×576提升为1920×1080。另外,高清数字电视还具备如下特征:
1)在高清数字电视中,采取16:9的大屏幕放映方式,与4:3宽高比的标清电视相比,画面的震撼力更强,极富逼真性与感染性,与人们的视觉习惯相符;
2)高清数字电视的音频效果良好,通过和家庭影院搭配使用,将输出杜比5.1的环绕立体声,与高清晰度的画面相结合,实现良好的视听效果;
3)由于实行全数字化的信号处理模式,因此图像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低质量问题,即使在家中,用户也可享受与演播室一样的清晰画面质量。
2 高清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研究
在高清数字电视运营过程中,离不开传输技术的支持。以当前发展状况来看,高清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主要应用模式如下:
1)地面高清数字电视传播技术
通过电视台的制高点天线,对外发射无线电视,对所有电视用户进行覆盖,用户可以通过利用接收天线及电视机随时观看电视节目,这是支持高清数字运行的基本传输形式。过去,在模拟电视传输网络状态下,难以解决噪声污染、多径干扰等问题,因此人们只能将天线放在室外,因此楼群中大面积发展公用天线。随着全频道模拟电视的数据发展,光缆宽带传输技术日益应用广泛,基本实现光纤为主、同轴电缆分支的“树形光纤”模式,并在城市普遍推广使用,基本形成了与地面广播系统相分离的有线电视广播网络。
2)有线高清数字电视传播技术
在地面广播网络中,要求在同一频率中的规划有所区别;而有线广播网则可以支持“一城一网”及“一地一网”模式,为企业化运营奠定基础,可在电视的用户端利用有限制式机顶盒获得信号。
3)卫星高清数字电视传播技术
卫星高清数字电视传播技术与地面传输、有线传输有所不同,主要集合高清数字电视的节目信息资源,在卫星地面发射站,利用微波将数据发送到距离地面3.8万公里的同步卫星中;再由同步卫星将微波转回地面,用户电视机通过接收天线及卫星制式的机顶盒接收节目。
4)IP网络高清数字电视传播技术
IPTV网络电视又可称作宽带电视或者交互电视,主要利用电信宽带支持互联网模式,或者通过光纤到户,实现电视节目的多种交互式传播。在IPTV应用过程中,应用了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内容。通过互联网的有关协议,为家庭用户提供了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各种交互式多媒体服务。这样,用户在家中就可利用个人电脑或者网络机顶盒接收网络电视节目,既支持传统意义上的视频服务及网络浏览,也支持数字化电视平台,增强娱乐性、服务性,如互动点播、网络游戏、在线交易、语音信箱等,满足用户的不同层面需求。
3 高清数字电视的转码技术与进展
随着高清数字节目数量越来越多,再加上VOD业务的全面开展,对有线电视的频点资源需求增大。传统的MPEG.2高清节目需要占用较大带宽,降低了频谱的利用效率。因此,需要将MPEG.2格式的高清电视节目转换为带宽占用较低的H.264高清电视模式,转码技术应运而生。MPEG.2格式以每一帧图像作为编码的单位,但是H.264则直接面向对象。由于在图像编码过程中,宏块单位的大小有所区别,给MPEG.2向H.264的转码带来一定难度。当前,主要应用的解决方案如下:
1)利用ASIC芯片实现解码与编码过程
在这一模式下,首先,通过应用转码设备,可以将MPEG.2的传输流转化为基带信号;其次,在既定分辨率及码率条件下,重新进行H.264的图像编码。这样,就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减少延时状况,但同时需要付出较高的技术与成本代价。
2)码率压缩技术
在码流控制过程中,经过解析原始MPEG.2传输流,可较好地还原成像图,同时优化改良量化系数,将H.264的部分元素插入其中,降低图像码率。通过应用码率压缩技术,便捷度高、成本低。但是如果图像变换及高比例码率的压缩较为频繁,就会对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实际上,这种转码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属于伪转码,因此在MPEG.2的码流压缩方面应用较多,但是转码质量也有待考虑。
3)Intel CPU与软件技术
通过Intel CPU主频技术的全面发展,再加上多媒体资源日益丰富,搭建了Intel构架平台。应用Intel CPU的运算浮点能力,再加上Linux系统和Windows系统的应用软件支持作用,实现转码过程。通过这种转码方式,可实现图像的还原,再利用H.264的编码规则处理图像,达到转码职能。这种技术的应用与实现简单、方便,成本较低,既可服务于MPEG.2-H.264的转码工作,也可服务于H.264-MPEG.2的反向转码,目前已在IPTV网络中广泛应用。
由上可见,随着高清数字电视的广泛应用与发展,数据传输仍是不容忽视的核心问题,也是决定高清数字电视兼容性和清晰度的重点要素。进一步重视高清数字电视的传输技术发展,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是高清数字电视的发展关键。
参考文献
[1]阙斐业.ATSC高清数字电视嵌入式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2007.
[2]王勇.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探讨[J].硅谷,2009(14).
[3]李海明.基于高阶统计量的OFDM信号检测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4]杨知行.中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及其移动、便携接收应用[J].世界电子元器件,2007(7).
广播和电视的区别范文5
(一)数字电视的发展
数字技术的概念远在20世纪中期就开始影响着国际广电产业。当时电视业界还处于一个由黑白电视向彩色电视发展的革命之中。数字电视最早的萌芽也就是在1948年,在那时国际上就以提出了电视信号数字化的问题。并由1900年国际无线电咨询文员会制定了电视信号数字化的601建议,通过了数字演播室的标准,当然数字电视是一个系统过程,其发展的脉络正如其他系统一样,也是从局部到全局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全球兴起了有线电视,在那时有线电视的高质量和多频道,以及他可以接受分配不断增加的卫星节目,高质量的音乐节目等等功能,开始成为电视领域最具优势的佼佼者。20世纪9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有线数字电视进入了发展的阶段。在1994年获得了230亿美元收入的高增长,同年有5900万个家庭安装了有线电视。同时1995年9月英国兴起了付费电视产业,英国BBC公司开办了双向型的有线电视网,开始实施收费点播的服务。这也就是数字电视付费电视节目的萌芽。而当年BBC公司通过数字卫星电视和收费电视获得的商业活动收入就高达7200万英镑。同年11月,英国的第一家互动电视台——“TwoWayTV”开始试运营,不管是有点电视节目,还是卫星电视节目,都可以通过这个“TwoWayTV”来传送,用户们就只需要一个电视天线、电视机以及一个电话机插座就可以在家中进行收看了。数字电视就这样在20世纪中期开始发展,一直发展成为今天这样将要成为电视市场主体,替代有线电视的又一项精益的电视技术。
(二)我省数字电视的发展
陕西省数字电视与2004年12月28号正式开播,推行“模拟数字并行,营销付费节目,政府主导支持,推行整体转换”的24字方针政策。根据这项方针政策,陕西省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推行了买节目送机顶盒的优惠政策活动,以此来促进我省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我省的有线数字电视推广转换工作是依据24字方针进行的,采用的是模拟数字并行的一种整转方式,也就是说在保留模拟有线电视的同时,由小面积,小范围逐步进行数字电视转换工作。为了加快省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的进行,陕西省广电网络公司提出了“市场主导快速启动整体转换,政府主导全面推进整体转换”的新思路,在宝鸡市,铜川市,咸阳市积极开展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试验,采取“试点进行”的转换模式推进数字电视的发展。
二、陕西省数字电视的产业环境
(一)突破阶段有线数字电视的国内国际的市场环境及表现
2004年至今被视为数字电视的突破阶段,由于之前的有线电视技术非常成熟,为目前的有线数字电视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2004年至今的这一阶段,我国的各省直辖市,都在努力的发展有线数字电视产业。同样的,在这一阶段我过的有线数字电视产业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也在日益的明确当中。从2005年开始,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各地纷纷启动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我国数字电视行业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二)数字电视的本身的市场力量
有线数字电视在除了其本身具有的多元化的可操作性,极为符合现代观众的收视需求以外,我国的广电环境也对他形成了一种动力。这种动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动力一:国内广电面临的竞争压力。我国的广电产业面临着越来越强的竞争压力,主要的有内部和外部的两个方面。就内部而言是指:其一,我国的广电媒介内部原有的宏观政策,管理体制与现行的媒介运作实施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二,广电媒介行业之间的内部竞争,促使优胜劣汰。其三,加入WTO之后海外的媒介组织对中国市场的刺激,使我国的媒介市场趋于想国际话特征发展,竞争程度也会更加激烈。(2)动力二:国内广电经营结构的局限性。中国各级广电媒介,长期以来在国家政策的保护下,基本上都处于一个相对而言封闭的经营环境,在这样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中,我国的广电产业可以得到一个从容发展的机会,在这种政策和市场相互交流环境下,我国的数字电视得到了一种特殊的产业进步方式。(3)有线数字电视产业政策与产业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条件下,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行为开始与其自身政策开始进行两者之间的互动,形成了两者之间的一个必然关系。一方面,市场行为在不确定性干扰的压力下调整自身发展,探索和实践着适合市场发展的新的运营模式,并且开始在探索过程中从政策的边缘犯规,并努力的是政策制定方接受某种违规后形成的事实性的规则;另一方面,作为政策制定方也同时意识到了一些政策在市场执行中碰到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开始重新修正旧的政策法规,同时考虑数字电视市场上的违规操作的合理性成分,制定新的规则。
(三)社会的科学进步以及人们更高的生活需求,推动数字电视的发展
(1)有线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的收视差异。有线数字电视的传输格式是数字格式,这样一来,电视画面质量和声音质量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以我省的有线数字电视为例,有线数字电视与普通的有线模拟电视的区别不仅在于他的传输方式上。同时有线数字电视还拥有其他多项业务,这也是有线数字电视最为具有市场竞争力,最能够引起电视用户共鸣的领域。(2)我省有线数字电视的业务。我省的有线数字电视共有四项基本业务:电视频道、数字广播、电视资讯以及家庭大户室几大业务。电视频道是一个类似与普通的有线电视的业务,他的主要功能就是收看各地的电视节目,他与普通有线电视的区别就在于他有更大的节目容量,我省数字电视的电视频道业务共为我省观众提供了多大137套的电视节目,其中基本电视节目(缴纳数字电视维护费用即可免费观看的节目)共有69套,而付费电视节目(需要交费收看的电视节目)共有68套。第二项业务就是数字广播,数字广播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数字电视来收听广播,通过数字电视轻松的收听广播,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可以获得更好的收听效果。电视资讯业务是一个电视资讯平台,在这里为用户提供了一些政府信息和一些电视杂志,用户们可以简单地通过点击数字电视遥控器来查询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
三、陕西省数字电视现有的营销模式
(一)陕西省数字电视的整转方式
我省有线数字电视是获得了政府支持的一项产业,但是在我省数字电视的整转工作的进行当中,我省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并没又采取强制的整转方式,而是采用了自主选择的整转方式,在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普及的过程当中,避免伤害电视用户的利益。在整转工作当中各地方遇到的最艰难的问题就是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问题。现阶段我省的有线数字电视整转时,只要交纳定额的数字电视维护费用,就会免费赠送一个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这样的赠送方式,不仅为数字电视用户们省去了一笔可观的费用,同时也主动获得了统一数字电视机顶盒的机会,这样一来,不仅方便了数字电视用户们的使用,还大大的保证了有线数字电视后期的服务工作可以顺利地进行。
(二)陕西省数字电视用户的使用调查
我省已经成为数字电视的用户们,对于我省的数字电视均给予了好评,在这部分的用户当中,还有近40%的用户订购的数字电视的付费节目。这便可以表明,有线数字电视在我省存在着较强的市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接触到、使用到数字电视。在付费节目领域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我省有线数字电视付费节目中,影视、体育以及一些专业频道,如四海钓鱼、天元围棋等频道都获得了广大用户们的喜爱。
四、陕西省付费电视频道的营销模式
(一)付费电视频道的销售方式
为了促进我省有线数字电视付费节目的推广,配合数字电视整转工作,陕西省广电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针对付费节目提出了一套特殊的销售方案。目前我省的有线数字电视付费节目,不仅拥有像其他地区一样的单个频道订购的方式以外呢,还由我省广电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整理、制定了很多的付费节目包,来进行捆绑销售。广电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将一些适合于某个群体或者是内容相近的付费电视节目捆绑成包进行销售,不仅方便了用户的选购过程,还为用户节省了很多定购费用。同时,在数字电视的整转现场他们还提供了优惠活动,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刚刚接触到数字电视的用户们可以更快地接触到数字电视付费节目。加快了有线数字电视付费节目的推广进度。在制定了良好有效的销售方案的同时,我省广电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还为付费节目的推广打下了良好的服务基础。在收取数字电视维护费用和付费电视定购费用的领域内,我广电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多种服务方式。用户们可以在附近的有线数字电视营业厅内缴纳费用,也可以拨打服务热线进行交费,同时还提供了上门收费的业务。在确保了有线数字电视相关工作的进行过程中,这样良好的服务方式,还为我省的有线数字电视在用户的心目当中树立了一个良好的产业形象。据了解,除了以上提到的服务方式外,我省广电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后期的发展过程当中还将提供更多更加方便的服务,例如网络服务,和充值卡服务。
(二)付费电视的无广告特殊性,及其自身营销战略
付费电视与普通的电视节目的区别主要在于它的专业和无广告性。专业性是指:大多数付费节目都是针对一个小的群体制定的一个特殊的命题,如体育,这样便使付费节目成为了一个窄众化得一个媒体平台。而能够关心,并对某种专业项目感兴趣的用户,大多数都是对这项专业项目甚是喜爱或是相对了解的用户。因此,对于付费电视节目的制作者而言,这样的一个群体是有着相当的专业素养,对于节目要求也非常之高的一个群体。而付费节目的制作的难度也相较变大,对于付费节目的要求也相对要高出很多。“无广告”一直都是付费节目商宣传自己用到的最多的方式。“收看付费节目可以免除以前收看普通电视节目等待广告时间的困扰,收看付费节目可以尽情地观看自己感兴趣的电视内容”这也是大部分付费节目用户选择收看付费节目的一大理由。但是正是因为付费电视无广告性,加大了付费电视的营销难度。因为没有广告费用的支持,付费节目只能依靠定购费用来完成产销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费用的制定,以及及时的宣传都关系到一个付费节目营销成果的好坏。
五、结语
广播和电视的区别范文6
1、什么是数字电视
目前对数字电视大体上有如下说法:一是认为数字电视指的是将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转换成二进进数代表的数字式信号,然后进行各种功能的处理、传输、存储、记录的一种新的电视技术模式。二是认为数字电视就是以采用MPEG―2压缩编码方式的数字电视标准为代表的新一代电视体系。三是认为数字电视就是高清晰度电视。
上述说法均从某个角度对数字电视的特征作了描述,但尚未能使人对数字电视有较为全面并且较为通俗易懂的理解。准确地说,数字电视是指节目摄制、编辑、发送、传输、存储、接收和显示等环节全部实现数字化和数字处理的电视系统,是继黑白电视、彩色电视之后的第三代电视。
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视涵盖了电视从节目制作、播出、发射、传输、存储、接收节目全过程的数字化,突出了数字电视彻头彻尾使用数字信号的特点,这既便于与现有模拟电视无论是图像还是声音都是模拟信号的特征相区别,也便于与目前一些厂家利用数字技术改进或提升传统模拟电视机的某项功能明确地区分开来。同时突出了数字电视的层次性、技术的先进性,避免了数字电视等同于高清晰度电视,或将扫描数稍高的模拟电视误认为数字电视的误区。
2、数字电视的优势
数字电视之所以被称为是继第一代黑白电视和第二代彩色电视之后的第三代电视,主要是因其具有以下优点:
(1)电视图像和声音质量接近演室质量。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信号覆盖区内,可最大概率地实现发“0”收“0”发“广收“1”的“无差错接收”,在接收端得到与发射端完全一致的图像和声音信号,消除了模拟电视在传输过程中带来的“雪花和条纹”干扰,观众可以收看到高度保真的电视节目。
(2)增加频道资源。数字电视的信号能够实现压缩,其压缩比可以从2:1至100:1,这就为有效利用信道资源提供了条件。在现有的一个模拟频道内,可以传送4至6路数字电视节目。
(3)可以实现电视机与计算机融合。由于数字电视机与计算机都使用数字信号,可将两者结合起来制成“电视电脑机”,即带电脑的电视机,同时也可实现电视网与计算机网的连接,进行多媒体数据广播、互联网及交互式广播,使电视机的功能得到大幅度增强,电视机将实现自动化的操作和调整,可以按用户要求自动选择、录像某个节目。
(4)能够采用单频率网络,便于实现移动接收。数字电视可以实现一套电视节目仅占用一个数字电视频道而覆盖全国,克服了目前模拟电视同一套电视节目,例如中央电视台第一套新闻综合频道,在乌鲁木齐、昌吉、五家渠等相邻地区不能用同一频道发射接收的缺点。数字电视“单频率网络”的建立,为在火车、轮船、汽车上实现移动接收,解决无法看电视的问题提供了可行性。
(5)数字电视为合理收费创造了条件。数字电视容易实现加密/解密、加扰/解扰技术,有利于信息安全,除了在需要加密加扰传输视频信号的专业应用部门之外,在加密收费电视方面存在着广阔的前途。由于数字电视加入了条件接收系统,电视收费的方式将发生根本变化,目前有线电视收月租费的方式,将被按照时段、节目实现精确收费方式所取代。
(6)灵活友好的人机界面。数字电视灵活和实用的人机交互界面,便于用户操作。除显示设备外,其余设备可系统集成,进行大规模批量生产,因此价格低廉,便于推广普及。
3、数字电视怎样进入家庭
数字电视与现有模拟电视的关系是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对于家里已有模拟电视而暂又不愿意淘汰的用户来说,在过渡阶段可用机顶盒接收电视台播放的数字信号,再转换成模拟信号输入现有的模拟电视机。由于这种方式是将较高清晰度的数字电视信号转换成与现有清晰度较低的模拟电视(约350扫描线)相配备的模拟信号,其图像与声音效果不如真正的数字电视接收机,但其画面质量将比原来有所改善,尤其是“雪花与条纹”干扰明显减少。
机顶盒的价格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目前高清晰度和标准清晰度兼容、带有AC-3系统5.1声道环绕立体声接口、条件接收系统接口的机顶盒市场价约为1000元人民币,大批量生产可降为800元左右;而功能较为简单的高清晰度机顶盒大批量生产价格约为500元,这对用户来说是可以承受的。有些数字电视的运营商推出了数字电视开户送机顶盒的优惠活动,主要靠收费电视回收成本的办法解决机顶盒的购置问题。青岛市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运作得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