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管理预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安全管理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安全管理预案

企业安全管理预案范文1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职工的生命安全,维持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

1.2 编制依据

依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江苏安全生产条例》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工作。

1.4 应急预案体系

根据本企业管理体系及行业特点,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1)综合应急预案:规定本企业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应急响应原则、应急管理程序等内容。

(2)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根据本企业生产加工特点,为应对几种安全事故类型。各专项事故预案详见5.4各项应急救援预案

(3)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部位、设备设施、事件及灾害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1.5 应急工作原则

遵循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单位自救与专业应急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xxxxx有限公司坐落于如东县岔河镇xxxxxx,厂区周边为xxxx,单位地址为xxxxxxxx号,距镇政府约x公里,占地面积xxxm2,建筑面积xxx m2,职工总数xxx人,是一家民营企业。单位生产车间xxxx m2,有xxxx等设备。

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本企业是xxxxx企业, 企业存在xxxxx、xxxx等特点,涉及到xxxx,xxxx等危险源.这些危险源蕴含着一定的危险。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1)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在厂领导统一领导下,各有关职能科室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开展。

(2)成立事故应急总指挥部。总指挥由厂长担任,如有特殊情况厂长不能到位时,由生产副厂长代任。副总指挥由生产副厂长和设备副厂长担任。成员由生产科、保卫科、设备科、技术科、材料科以及各车间负责人组成。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图:(略)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1)应急救援总指挥部

职责

①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应急抢救预案。

②负责统一部署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及紧急处理措施。

③负责调用本厂范围内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

④负责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

⑤负责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⑥负责做好稳定生产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⑦负责组织预案的演练,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和补充。

(2 )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

职责

①应急指挥办公室是本企业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

负责平时的应急准备。负责报告、信息报送、组织联络各职能部门及协调。

②负责与外界的渠道沟通、引导公众舆论。

③联系地点及电话,厂办公室: xxxxxxx

(3)抢险、抢修组(设备科)

职责

①由设备科牵头,各车间、科室配合组成。该组成员要对事故现场、地形、设备、工艺熟悉,在具有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必要时深入事故发生中心区域,关闭系统,抢修设备,防止事故扩大,降低事故损失,抑制危害范围的扩大。并负责事故调查工作。

企业安全管理预案范文2

关键词:企业特种设备使用与管理经济效益

特种设备主要是指涉及到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的使用数量日渐增多,由于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因此容易发生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已成为企业内容的头等大事,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作为履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的主体,更应重视和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与管理工作。由于特种设备的使用范围较广,它们在各行业的现代化生产中已发挥出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因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又具有比较危险的特殊性,因此,加强特种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需要长期抓好和抓实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保证企业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必须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直至报废等方面,都要进行全过程的严格监督与管理,才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将企业如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1实施特种设备使用与安全管理的内容

大量事实证明,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开展得好的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也低,既可促进生产的良性运转,又可为企业创造出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反之,如果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松懈,人们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不仅会酿成严重的安全事故,还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公司虽然是一家新组建的高新技术型企业,但因重视特种设备的安全与管理工作,无论是在厂房建设阶段,还是正式投产以后,不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保证特种设备能够长周期保持安全与稳定运行,也为后期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1.1加强设备前期管理工作

(1)把好设备选型关。在设备选型时,应根据建筑结构和生产要求等,多与设计院及设备厂家沟通,并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型号的设备。

(2)把好合同签订关。在签订合同时,不仅要明确双方的责任,还应避免以后工作中出现责任不清等问题。

(3)把好设备安装关。在设备安装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安装规范进行分步验收,特别是对隐蔽工程必须要逐步仔细检查,还要坚决制止安装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

(4)把好设备验收关。把好设备出厂、安装和试车验收关,对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减少故障发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建立健全特种设备档案。设备验收后应积极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做好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的归档工作。

1.2加大特种设备日常管理力度,对经常发生故障的设备要实行监控管理

公司压力容器设备的数量较多,为了保证设备管理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工程设备管理部门将全部压力容器设备进行了排队,并对经常发生故障的设备进行了筛选和重点管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有效避免了设备故障的发生。例如,有10台6 m3的中药提取罐经常发生故障,主要故障现象是:中药提取罐的上、下夹层与罐体连接的焊缝处经常泄漏蒸汽和提取罐的排汽管经常被药渣堵塞而引起憋压等,由于中药提取罐是生产车间的重要前工序设备,出现故障后对整体生产影响较大。为此,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在走访生产厂家之后,对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2 企业特种设备使用和管理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加强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在特种设备监督及管理工作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也带动了大部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特种设备管理上逐步规范,但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对特种设备概念模糊,不完全清楚哪些设备为特种设备,新购买、新安装的设备不知否为特种设备,根本不把它作为特种设备管理,或者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为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留下很大的隐患。

(2)企业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多数使用单位没有认识到特种设备的危险性,没有认识到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应承担的主体责任,没有积极主动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内部安全管理。有些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安全投入不足,导致未登记特种设备、超期未进行安全检验的设备长期被非法使用;临界报废以及存在严重隐患的的特种设备长期“带病”运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操作等现象大量存在。

(3)企业未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

(4)企业未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企业、职工对特种作业培训持证上岗的认识存在偏差。

(5)未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及未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没有针对应急预案开展各种特种设备事故演练,如发生特种设备事故不知如何处理。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为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留下隐患。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便防患于未然。

3企业特种设备管理的主要对策

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大局。如何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是在使用主要环节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关注的问题。

(1) 认真学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提高特种设备管理能力和水平。

(2) 认真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企业主体责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职责。

4做到思想高度重视、创新管理模式,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1)企业特种设备管理机构要从思想上对特种设备安全高度重视,肩负特种设备管理职能,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

(2)制定特种设备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同时经常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定期不定期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同时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4) 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建立特种设备分类、作业人员数据库及各种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周期一览表,做到对本企业特种设备状况了如指掌。

(5) 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及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并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有关规定配备足够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6)企业要重视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每年制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

企业安全管理预案范文3

【关键词】电力安全管理;问题;建议

电力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关系着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所以电力工作从业者,应结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从影响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及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方面入手,切实做好电力安全生产工作。

1.供电企业安全生产中常见问题

1.1 管理的职责、范围、技术要求变化给安全管理带来压力。

1.1.1 安全管理职责更重了。农电体制改革后,电力部门政企分开,原供电局进行公司化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电力部门不再行使政府管电的行政职能。对农电工进行统一收编,其人身安全也纳入了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管理范围。此外,农村老百姓发生人身触电伤亡事故时,不管责任在谁,供电企业都难逃干系,使县级供电企业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

1.1.2 安全管理范围更广了。县级供电企业常规安全管理范围一般指10kV及以上电力设施,农村配变的低压出线为用户产权分接点。农村电网实行“两改一同价”后,供电企业的电费计量点设在每个农户的进户线端即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范围从1OkV 延伸到农村220V。管理范围扩大了数十倍,发生事故的几率也同比增加,导致安全管理难度加大。

1.2 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措施没有跟上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1.2.1 安全意识不强。没有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稳定、发展、业绩的关系,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淡薄,职工自我保护技能差,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人员责任事故时有发生。在检修、施工中不认真落实现场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违反操作规程作业和不正确使用安全工器具造成人身死亡、重伤,电网事故、主设备损坏事故屡屡发生。

1.2.2 措施执行不力。对安全工作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缺乏“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安全生产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安全管理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1.2.3 设备管理不实。设备缺陷处理不及时,长期带病运行:设备的正常周期检修、试验工作没有按照“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进行;电网的稳定措施不力,留有安全隐患。

1.2.4 运行管理不细。现场运行规程没有及时修订;“两票执行情况差”;“五防装置”管理不规范:应急预案不完善:设备运行档案不健全。

1.3 在依法保护、安全监督上措施不力,经营环境堪忧。

1.3.1 依法治企欠缺。电视线、广播线、通讯线与电力线路同杆架设;未按要求悬挂安全警示牌、告示牌和标志牌:与电力用户未签订供用电安全协议:项目法人与设计、监理、施工方签订的协议不规范等,不依法依规的现象普遍存在。

1.3.2 安全监督不严。由于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监察部门人员少,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欠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致使“一般号召多、具体组织少,宏观部署多、实际指导少,提出要求多、监督落实少”,经常被一些非生产性事务缠绕,习惯于事故后的调查和责任追究。

1.4 供电企业内部的一些影响因素:

①安全思想意识模糊,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对实际工作中的安全措施宣讲不全面不具体。

②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习惯性违章,如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挂地线情况下,就开始工作。

③管理工作不到位,设备的检修记录,设备档案等记录,不及时,保管不认真。

1.5 高速发展的电力需求对安全生产构成巨大的压力。

①电力供需形势转换迅速,把握工作重点的难度增加。由于电源不足所掩盖的电网供应能力与结构缺陷逐渐浮出水面。

② 电网的建设与改造规模空前,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基建质量监控、现场安全管理、施工器械维护到设备试验投运验收、系统方式调整、启动投运等方面都长时间处于高强度运转,稍有不慎,就会留下事故隐患。

1.6 电力体制改革的不确定性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①不能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市场运作机制,不稳定因素增多。

②基建市场逐步开放,但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规范未能及时修正,安全管理控制的难度加大。

2.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2.1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抓好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建立应急预警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全过程管理,按照“分级管理,限期整改”原则,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及时下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通知书,督促整改到位;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基础管理,认真做好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十八项重点反措》等规程、标准的培训和执行工作。

2.2 加强监督考核,完善约束机制。

2.2.1 切实履行安全监督职责。安全监督管理要做到“三个到位”,即思想认识要到位、监督职责要到位、基础工作要到位,同时要强化“四种意识”,即服务意识、从严意识、协调意识、创新意识。

2.2.2 完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完善安监职能和人员配备,通过安全性评价和安全检查,使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向发电侧和需求侧延伸,加强农电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把安全监督网络向农村中低压电网延伸,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2.2.3 在预防事故上下功夫。坚持从基础抓起,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抓好现场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三重”(重大险情、重要施工、重大操作)到岗到位规定,严防各类责任事故的发生。

2.3 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思想,对待工作要有责任心。“安全第一”的思想不能体现在口号上,更重要的是贯彻落实。检查设备时,一定要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巡视。各级领导,应以身作侧,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4 坚持科技创新,强化员工的专业素质,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同时,还应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技能培训不能仅限于一般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包括安全技能的内容,善于总结,善于吸取教训,加强个人修养。

2.5 加强现场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细心。因为整个管理过程都是一些细小的事情,如标准化巡视等都是一些细小的事情,而只有通过这些细微工作,才能及时发现隐患。

2.6 是要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基础管理,完善约束机制,切实履行安全监督职责。严格作业现场管理和安全事故监督考核,加强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违规作业、确保施工作业方案的正确性、合理性;严格控制执行作业前技术交底、安全交底、确保每一位作业人员对作业现场、作业程序、现场危险源和风险预控措施清楚。

2.7 加强安全性评价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心中有数,也是提高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2.8 加强队伍管理,对待违章现象不能姑息迁就。所以要强化作风管理,要真正地做到令行禁,有关部门要深入基层一线,掌握现场的情况,遇到问题要及时解决,使规章制度能得到更好地执行。

2.9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文化,加强思想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同时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罚机制,加强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这也是目前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以落实的组织保障,各级领导与一线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时刻树立安全责任的传递意识。安全责任落实到位,通过量化、细化,使各项工作都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事故发生后,坚决抓住事故责任者和应受教育者这一环节不放,让他们在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总而言之,只要我们不断地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安全生产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企业安全管理预案范文4

电力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人是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因素。一般而言,电力生产事故有三类:一是“天灾”,如雷电、大风、暴雨、施工爆破等不可控或不便控的自然因素,有其突发性;二是线路、设备、器材的“先天不足”,有其隐蔽性;三是“人祸”,人为地违规、违章、有其盲目性。电力生产事故就其本质而言,绝大多数都是第三类“人祸”,即人为地违规、违章造成的。而“人祸”又可分为三种表现形式,其一是对规程制度明知故犯,明知这样做不符合要求,但图一时方便或抱着侥幸心理的习惯性违章;其二是对违章似懂非懂,知其一,不知其二,工作中又恰好在“其二”中发生了问题;其三是对违章不懂装懂,稀里糊涂,发生了事故才“恍然大悟”或“恍然半悟”。显而易见,作业人员既是事故的制造者又是事故的受害者。但是,可以肯定地说,所有事故的发生都不是作业人员的主管愿望。因此,“我要安全”也就仅仅是一种良好的主管愿望,要真正取得确保电力生产安全这一客观效果,就必须使员工懂得“我会安全”这一根本,这就要从对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入手。

电力企业生产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生产安全又是这一系统工程中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电力安全生产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但安全生产的现实提醒我们: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足尚存,我们不能高枕无忧,要不断加以改进。

一、安全生产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1.安全意识不强

没有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稳定、发展、业绩的关系,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淡薄,职工自我保护能力差,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人员责任事故时有发生。在检查、施工中不认真落实实现现场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违反操作规程作业和不正确使用安全工器具,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和电网设备损坏事故。

2.基层管理工作不到位

一些电力企业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轻视日常管理。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抓安全时紧时松,不能居安思危,管理轻松,出了事故才认真抓。不敢大胆管,大胆抓,有的是对工作情况不清楚而没法抓,有的是对司空见惯的“小”事碍情面,怕得罪人而不去抓。检查督促不到位,只满足于传达与要求,缺乏跟踪检查,指导帮助和监督,对事故处理不严,往往存在姑息迁就的现象,使事故的发生得不到有效遏制。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实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3.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特别是配电修理工作容易发生无票作业。如某配电修理人员,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修理工作,导致了一起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要停电的作业, 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的情况下,就开始工作。如一些人死亡事故,就是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变台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的。

4.运行管理不严

现场运行规程没有及时修订,“两票”执行情况差,“五防”装置管理不规范,应急预案管理不完善。设备的正常周期检修、实验工作没有按照规定的原则进行,对存在的缺陷不分析、对细节问题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对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缺陷,、重复缺陷、习惯性违章抱着不足挂齿、微不足道的态度或者是对设备缺陷的处理不及时,长期带“病”运行。电网的稳定措施不力,留有安全隐患。对安全工作缺乏严格认真的态度,缺乏“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安全生产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安全管理措施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二、电力体制改革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电力体制改革对电力安全提出了新要求

原有的电力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对促进和保证我国电力工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电力工业发展需要,电力安全管理已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主管部门转变为企业,安全主管部门失去了原有的政府职能,电力安全管理中安全监察职责也随而改变;随着网厂及电力企业资产形成的多样化,安全管理的要求和内容发生了变化;电网建设和电源建设的加快,也使电力供需矛盾的方向发生了变化,社会生活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生产事故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事故处理向法制化方向发展;厂网分开后,电力生产企业进入商业化运营,如何处理好效益和安全的关系等等。所有这一切,客观上都要求我们必须对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究,探讨安全生产新机制,以适应电力生产的需要,保证新体制下电力生产的安全,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

2.电力体制改革中必须强化和坚持安全管理

公司制改组后,电力企业安全监察机构不再具有政府安全监督职能,电力企业成为政府,法律监督下的独立法人,必须进一步强化法制观念。企业法人和各级各类人员必须明确自己对确保电网安全运行、职工人身安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应尽的义务,对电网事故、人身事故、设备损坏事故应承担的责任。这就要求在安全管理方式上进行调整,不但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现有的、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还要注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对企业安全管理、职工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要求,认真对照检查,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机构、设施、条件等等,使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符合国家法律和政府有关规定,确保电力生产安全可靠。

3.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安全措施,坚持和完善现行的安全管理模式

为适合我国电力发展的基本国情,满足电力生产基本安全要求,通过几代电力职工的不懈努力,创造和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力安全管理模式,如“二票三制”,“二措”计划、“春秋两季安全大检查”等等。这些符合我国国情,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手段,是目前我国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电力生产稳定可靠的保证,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执行。

公司制改组后,国家电力公司、网、省公司、发供电企业不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都是相对独立的法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将直接接受所在地政府监督,国家电力公司、网、省电力公司对发供电企业将以指导和服务为主。对国家电力公司、省电力公司有关的安全生产要求,各电力企业要紧密结合电力生产实际和本企业具体情况制订安全措施,完善管理模式,使之更加有效。

随着电力改革的深入,国家电力公司、网、省电力公司与各发供电企业之间将是资产纽带关系,面对电力生产对安全工作的特殊要求等客观实际,电力生产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才能使电力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确保电力企业实现最大效益。

企业安全管理预案范文5

企业安全的新缺口

当今的信息技术为企业展现了无数种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创建了超越国界和距离限制的崭新的全球工作环境。如今,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能够通过互联网联系我们的同事、客户和合作伙伴,也可以使用网上商店、在线银行服务以及查阅其它大量信息。

恶意软件和网络威胁对网络生态系统带来的破坏就如同环境污染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一样,木马、蠕虫、垃圾邮件等阻碍着网络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随着IT领域的整体发展,黑客们的攻击技术也不断提高,对于网络的薄弱环节的攻击也越来越具有针对性。

卡巴斯基亚太区技术副总裁王南认为:“企业网络中的信息更具有高度的商业机密性,企业信息安全的缺失就意味着商业利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时下的企业网络与几年前已截然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转变保护网络安全的方法。过去,我们为网络清晰地定义了能够建立防护屏障的界限。如今,一个典型的网络可能拥有许多复杂的子系统――包括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和PDA用户,形成了相互关联、不断变动的网络体系。”

反病毒行业在这几年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对于企业网络庞大的系统来说,单机版杀毒软件无论在分支式管理还是统一化调控方面都不能满足企业网络整体防护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级杀毒软件就发挥了其独有的集中管理和统一防护作用。

王南说:“现在的企业网络是一个没有固定结构的动态开放空间,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安全挑战。”鉴于此,卡巴斯基实验室推出了全新的企业级产品――卡巴斯基开放空间安全解决方案加强版。

定制化安全体系

卡巴斯基开放空间安全解决方案加强版推出了自定义模式配置,无论是大型企业、中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这一产品都能够根据其规模和网络复杂程度为其量身部署最匹配的安全解决方案,使其完全契合企业的需要,从而避免了在企业网络管理系统中添加冗杂的安全架构,方便管理员对网络系统的日常管理,全面提升企业工作效率。

卡巴斯基产品部经理高t伟举了一个如家连锁酒店的例子:早期如家连锁酒店的网络结构复杂,内部网络中服务器群和终端计算机没有统一的反病毒防护,全系统在更新补丁上不能做到及时同步。这不仅影响到了网络本身的性能,还给业务的正常发展带来了不必要的影响。

在分析了如家连锁酒店网络架构及相关应用之后,卡巴斯基公司为如家连锁酒店定制了专属的开放空间安全解决方案。卡巴斯基在如家酒店总部的网络中心服务器区部署了卡巴斯基网络版管理控制中心,在分部设置了二级管理控制中心,卡巴斯基网络版操作及配置命令可以通过管理控制中心瞬时传递到全网并实时生效,从而对整个网络实施有效的反病毒策略。

企业安全管理预案范文6

[关键词] 中小企业 ERP安全 对策

随着国内ERP市场的逐渐成熟,随着ERP产品价格的日益下降,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将ERP软件运用于日常的企业事务。由于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资金和IT技术应用经验,在购买ERP产品时往往仅考虑其性能价值比的最大化,而忽略其产品的安全系数。随着企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在处理财务、员工福利,以及其他类似敏感资料的信息系统的应用不断增加的同时,针对这些信息系统的外部入侵者的攻击和损害和来自内部用户的恶意攻击、欺诈和系统滥用的机会也在呈指数级的增长。这样导致了企业即便是成功的实施了ERP系统,但在用户的使用反应速度上却极其缓慢,系统安全不堪一击。

一、ERP安全管理现状

ERP管理软件保存着企业所有的信息,既有敏感的客户信息,也有赖以生存的专利配方,可以说ERP管理软件的实质就是一个实体企业在软件中的虚拟映射。ERP管理软件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理念、客户资源、人力资源组成、企业产能、销售渠道、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方方面面的信息。这些信息都保存在网络中的某台或某几台电脑中,令所有可以接入网络的电脑,都有可能对其进行访问。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安全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企业的重点管理的目标。

1.数据库安全岌岌可危

目前市场上比较流通的数据库主要包括Oracle、Sybase、DB2、SQLserver等。各种数据库的性能、价格之间,也数据安全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的制约,往往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低端的数据库。在数据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产生数据崩溃,将导致所有商业数据丢失。还有些ERP系统,使用明文显示的数据库,很容易就可以查看到数据信息。另外,在选择软件的时候,由于缺乏技术支持,没有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架构,B/S、C/S结构设计失误将直接导致ERP系统的安全性能收到威胁,对于用户来讲,将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2.软件安全存在隐患

ERP软件的安全性取决于两个方面:首先,软件提供商的生命力和行业背景是否经受住市场上众多用户和时间的考验,其业务流程的设计是否能够满足基本的企业生产、财务、物流等业务的要求。ERP软件要易学易用,应该成为我们的管理工具,要帮助我们简化流程,而不是增加我们的工作量。其次,ERP厂商的服务,是ERP软件安全性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生命期很短的供应商无法保证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持续的升级服务。中小企业由于人力资源的限制,在产品升级和具体实施时缺乏专业顾问的保障,因而售后服务的完备与及时是ERP软件安全运行的重要资源。目前,有些中小型企业逐步开始采用租赁方式的ERP软件,由供应商提供服务器和软件,客户将自己的数据保存在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器上。这更就需要了解供应商的安全防范能力和数据库吞吐能力。

3.管理安全尚未得到重视

很多中小型企业为了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花费了大量的金钱,采购了硬件和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管理者用理性决策取代情绪化、经验性决策。但系统安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主要原因在于管理安全尚未得到重视。在企业日常运作中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在口令、交接、网络和存储管理上缺乏细致的权限划分,对共享数据范围缺乏明确的定义,导致了企业敏感资料和公共资料毫无分别,处于非授权和非保护状态,从而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经济损失。

二、中小企业ERP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美国一份权威报告曾指出,“企业必须考虑其系统安全功能和控制的全面设置,以便交易得以正常安全地进行”。中小企业一方面要在充分调研、严格论证的基础上选择实用、够用、易用的ERP软件;另一方面要苦练内功,充分发挥ERP的功效。

1.对ERP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论证

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实施的安全风险,在论证时要在明确自身需求的前提下,对自身未来的业务发展进行展望,以此为基础展开对软件提供商的严格考察。在功能的选择上,中小企业一定不能脱离实际情况,盲目选择功能多、流程细致的模块,因为模块越复杂、越繁琐则可能存在的实施安全风险越大,需要采取的安全控制手段越多,软件功能不求多,而求适用、易用;在软件提供商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势头良好,在市场上口碑良好,有着完善的售后服务机制的厂商。另外,项目准备投用前应该首先在测试服务器上进行程序测试,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新增程序设计不当和与系统不兼容的风险。

2.企业设施的优化配备和合理使用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为了保障ERP系统安全实施,通常要依赖于网络的防御,利用诸如防火墙、VPNS,以及入侵防范等措施来抵御外界对其ERP系统的入侵。对于非授权的访问,尤其是有意图、有目的的攻击行为要通过运行专用的网管软件进行网络监控、采用专用内容过滤技术阻止各种恶意内容的入侵,架设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等技术措施防范来自网络的黑客攻击和病毒攻击,并且限制来路不明的软件在系统主机上安装,最大程度地控制了网络攻击和恶意软件带来的风险。对于服务器和工作站的购置要综合企业发展、现金流量、业务类型等因素综合考虑,既能满足企业现有的运作要求又能够兼顾企业未来在较长时间内的持续发展,实现性价比最优。另外,企业信息系统设备设备的安全是系统运行的基础,因此如何保证设备的安全是信息系统风险防范的基础。诸如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工作站等必备资源设立专门的中心机房和操作室,设立必备的监控系统以应对突发的各种安全隐患如自然灾害和偷盗风险等。

3.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降低开支或赶进度,中小企业在推行ERP系统时不愿意为“控制”投入太多,因为他们认为内部控制增加了员工的额外负担,使得工作效率降低。但是,权限控制是完善职责分离制度的基础控制手段,主要目标是防范内部人员的舞弊行为带给企业的灾难,中小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更新观念,亲自参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在ERP环境下,信息系统中的职责分离主要包括:系统设计人员与系统操作人员的职责分离;系统维护人员与系统操作人员的职责分离:系统操作人员、系统设计人员与数据档案管理员的职责分离;数据库管理员与信息系统管理部门的其他职责要分离。在技术部门内对人员进行严格的分工,并由部门经理统一在系统中设定每个人的权限,这样就保证了每个人操作权限的独立性,有效地防范了舞弊风险。在职能部门中也要在企业组织架构设置的基础之上贯彻职责分离原则,负责采购、支付、库存、记录及维护固定资产等职能的人员只应对这些职能中的某一具体业务环节负责,他们对其指定任务以外的职能不应享有系统使用权。对于复杂的业务,可以细化到某个字段、某个表格的管理权、查询权、删除和插入等权限,从而构造一张完整的职责分离网络,从多个纬度杜绝错误、失常乃至欺诈行为的发生,彻底消除以往仅依靠其自身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准绳进行自我约束的状况。

4.加强外部管理监控

ERP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一个完整的供应链,而在ERP系统中允许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将信息系统与可信赖的合作伙伴整合在一起的同时,相应授权用户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因此,企业不仅仅要考虑内部员工的可信度,还要考虑合作伙伴员工的可信度,以及安全的可信度。基于以上原因,企业之间的安全通道可以采用VPN或者加密等技术进行保护,限制数据库外泄;另外企业必须建立详细的交易日志,通过这种举措监控和辨认非正常交易,并确定该笔交易是否表明有诈骗、滥用或错误现象发生。

5.建立事故处理预案

安全事故预案是应对安全事故及故障的指导原则,目的是帮助企业迅速地对事故及故障做出反应,将事故及故障造成的损害降到最小,并通过对已发事件进行分析来监督此类事件,达到进一步防范风险的作用。建立安全事故处理预案是长期、低成本实现ERP安全运作的重要手段,该制度中应该明确事件的不同类型,如安全漏洞、安全威胁、弱点或故障等,以及它们的报告程序,以使员工在发现事件时可以及时汇报和迅速做出处理。在对事故做出适当的处理后,应迅速收集相关证据,以合适的机制进行量化,评价事故与故障的种类、数量和成本,以利于后续的监督和防范工作。此外,还应当建立和事件相对应的处罚措施,对引起系统安全漏洞的员工加以适当的惩罚,有利于降低人员出错带来的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企业ERP系统的安全实施,是软件、硬件和人员的高效结合,缺一不可。企业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行举措,适应企业的业务发展,使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满足管理和生产的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