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新的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知识创新的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知识创新的模式

知识创新的模式范文1

企业所开展的人资管理是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计划的有效途径,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因素中知识资源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也是关系到企业实现建设规划目标的决定性因素。企业所采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会保障岗位的流动性,这样才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人才与岗位之间的竞争,为实现知识创新打下基础。从这点可以分析判断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优化创新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企业发展要认清现状,并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特征来制定创新路径,这样所规划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才更具有可行性。通过对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能够增进企业之间的联系,维持市场环境的良性竞争。不同企业针对自身情况所指定的管理计划存在着背景的差异性,也正是这种差异性维持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各企业之间既处于竞争关系下,又要不断地相互借鉴学习,实现通过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来促进知识创新的发展目标。如果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选择不当,也会影响知识创新计划的落实,从而带来负面影响。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企业发展需要特别注意的。

二、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一)基于知识创新的人力资源招聘

1.企业的知识创新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相吻合。企业在开展人才招聘活动时,首先要全面了解企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方向,明确可利用的知识资源以及其中需要完善的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下所开展的管理建设任务才不会出现落实程度不足的问题。要维持市场环境下人才的良性竞争,就要采取定向招聘的方法来保障企业内部职员的综合素质,根据未来知识创新的方向选择人才类型,这样才能够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知识创新,保障所招聘人才的质量,填补企业发展阶段遇到的技术以及知识缺口。这样的环境对知识创新也会造成影响,人才招聘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奠基作用。因此,要作为管理重点来进行完善和强化基础管理体制。

2.重视员工个性,识别员工能力。员工在工作岗位中如果不能提升个人重视程度,就会影响到知识创新计划的全面落实。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期间,首先要针对基层员工开展教育培训,提升员工在岗位中的工作积极性。要了解员工所具备的工作能力,这样才能够在基层不断地挖掘高素质人才,并使人才在企业发展阶段发挥积极的作用,提升知识创新效率。对于员工的管理要从周期性来考虑,掌握基层发展的真实需求,这样所制定的管理计划才更加真实有效,能够促进管理计划全面进行,并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掌握人才的合理运用模式。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任务开展阶段,企业的领导干部要注重对人才个人的掌控,定期进行岗位调整,来适应市场变化环境中的真实需求,帮助促进管理任务的完成。在人才优化利用的模式下,知识创新也能从理论顺利进入实践环节。这一模式正是基于知识创新环境下所进行的,也是促进企业内部团结统一的有效途径。

3.所招聘员工应该保证团队知识结构更加平衡。雇佣员工时不能从单一的岗位角度来考虑,更重要的是要保障团队内部的团结统一,使新员工能够融入集体环境中,这样才能更高效地发挥人才价值,团队建设任务也会更高效合理地进行。针对企业发展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是团队组成模式不合理,导致新老员工不能在团队内相互配合,先进技术与经验也不能得到交流,使生产模式变得落后单一。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企业在开展员工管理时,会根据现存的人才薄弱问题来重点解决:优化人才组成形式、在基层中形成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团队内新职员带来的先进创新技术和老职员总结的经验可以一起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相互配合的作用下实现发展建设任务更符合实际情况。

(二)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人力资源激励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要体现出对员工的激励,使员工在岗位中有更明确的奋斗目标,帮助提升企业内部团队的综合素质。在知识创新的环境下要通过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来高效完成生产任务,企业发展如果仅仅依靠约束管理来使员工达到规定标准,这样很容易使员工产生惰性、脱离监管,便会出现工作不自觉的现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要体现出对员工的激励使岗位在人才选择方面更加的科学合理,积极引导作用下的员工能够在岗位中感受到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意义。采用更高效的方法来完成工作任务,使基层团队发展建设得到人力资源保障。员工在岗位中的积极性也关系到企业生产计划完成的情况,与知识创新存在长期互助关系,团队内的员工既是个体,也是知识创新的决策者,要做到管理与知识创新之间优化进行、互不冲突,在开展知识创新的途中来实现人资优化利用以及管理。结合团队内部的生产能力制定合理的目标,定期检验目标的完成程度。

(三)知识型企业知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企业知识存量状态。企业知识是在发展中不断积累的,知识存量与企业的发展规模也存在很大的关系,确定人资管理模式时要了解企业未来发展为知识存量的需求。对各个团队中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提升管理效率。知识创新是一项长期发展目标,要与企业的宏观发展方向相互结合,无论是经营管理还是生产任务方面都会产生知识的积累,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衡量标准,优化知识存储阶段存在的不合理内容,并将有助于发展建设的创新知识进行补充,形成企业内部科学的知识体系。这样长期的发展计划才能够得到落实,不会出现人资管理与发展计划相冲突的现象。

2.知识学习能力。市场环境下,企业实现发展目标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学习能力,还要积极地借鉴先进的发展经验,并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结合知识创新来解决,形成具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人资管理模式,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能够为企业提供人资保障。获取知识的渠道从大方向分析可以分为外部与内部:对内要严格管理,对外要加强学习并灵活变动。对于发展中存在一些知识不完善的现象,可以通过引导、培训来使员工了解需要学习的内容,并在岗位中更积极的努力学习。

3.知识的转移能力。掌握人资管理模式后,要定期分析知识创新体系中是否存在需要转移的部分并加强管控,向更高效的方向发展企业。企业的知识转移能力对实现人资优化利用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这样才能够利用有效的知识资源来实现更全面长远的建设任务,在市场环境下形成更强大的团队体系来提升竞争能力。知识可能会在客户、企业、供应商以及任何可能的外部个体与组织之间转移,因此通过知识交流与应用的方式可以得到创新。

在企业层面,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整合以及制度体系化方面。企业的知识转移能力包括个体的直觉能力、阐释能力、综合整合能力以及知识的制度化能力几个方面。

三、结语

知识创新的模式范文2

关键词:城市;自主创新;机制;目标模式

一、城市运行机制演变过程的3种类型

自主创新从内容上讲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从过程上讲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效衔接就在于两个创新主体的有机结合。就是说,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的城市主动向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投入或者提出所需要的带有产业化的科研方向,以获取原创性成果,实现原始创新。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动参与技术创新过程,用知识创新成果解决其技术创新的难题,主动将知识创新成果在城市转化。

城市自主创新机制,主要是指城市有机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与之相关联的外部环境,通过追求自主创新而相互作用和合理调节,使的追求自主创新活动成为城市经营过程中,自觉的、长期的和规范的运行行为的一种内在机理。从自主创新这个角度来考察,城市运行机制的演变过程大体存在3种类型:有约束而无动力的封闭的运行机制;动力不足、约束偏软的半开放、半封闭的运行机制;动力足、约束硬的全开放机制。

(一)有约束而无动力的封闭的运行机制

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城市大体属于这一类型。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城市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约束力比较强。城市没有进行自主创新的动力,而且由于没有发育健全的市场机制,城市除了靠国家的财政支持外,几乎没有别的渠道获取进行自主创新的资源。即使有自主创新活动,其产品的价值也只能在“大而全”、“小而全”的基础上进行低水平的自我循环。

(二)动力不足、约束偏软的半开放、半封闭的运行机制

这是我国城市目前所处的运行机制。改革开放使经营城市变成了现实,城市拥有了较多的经营自和独立的经济利益,一定程度上有了追求自主创新的动力,但由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城市管理体制不够理顺等问题,导致城市自主创新的比较效益不明显,又显得动力不足。而政府在改变行政管理职能后,城市面对来自政府的约束力是减弱了,但政府在宏观上调控城市新的方法又没有及时产生,使得城市忽视自主创新的行为屡见不鲜。而且在此阶段,市场虽已发育但其功能并不十分健全,在技术、人才、产品的要素流动中,城市受到来自市场的、行政的壁垒较多,导致城市自主创新整个系统循环不畅。可见,上述二种类型的机制都不是城市追求自主创新的理想机制。

(三)动力足、约束硬的全开放机制

城市要构建的自主创新机制的目标模式应该是这种模式。在该种模式下,城市自身有追求自主创新的强大动力,外部环境又能给以城市充分的引导乃至约束。在健全的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共同作用下,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技术和产品价值的良性循环,从而使城市的自主创新活动,真正被提高到城市经营的中心地位。这种自主创新机制与前二种类型的机制相比较,具有如下特征:

1、城市追求经济益与追求自主创新相一致。城市自主创新活动在该机制下运行,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追求自主创新与追求经济利益不完全相符甚至相背离的状况。城市本身所拥有的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经营水平决定城市经营经济利益的大小,而自主创新程度越高,比较效益就越明显,从而使追求自主创新成为国家、城市、城市、员工追求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重要形式。城市推行自主创新活动,以此推动技术进步的结果,使城市获得超过行业平均收益的经济利益,城市获得超额利润及员工获得超过平均工资的收入,有贡献的创新人员(特别是技术人员)先富裕起来,国家获得更好的宏观效益。在这种机制下,城市自主创新不是一种被动行为,而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长期的行为。

2、城市竞争与技术竞争趋同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和城市一样都是竞争主体,城市自主创新活动在该机制下运行,使得城市面临的竞争(特别是市场竞争)一方面比较充分;另一方面,现行城市间不平等的竞争因素基本上被消除。城市承受的市场竞争力基本等同于城市自主创新的压力,形成了“买方市场-卖者之间的竞争-自主创新”的良性关系链。无论大型城市、中小城市还是国外城市,都站在竞争的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再获得特殊的政策和优惠,让城市在市场的竞争中去发展、重组。而且城市在健全的计划、经济和法律手段共同作用下,获得不正当竞争收入的途径减少。城市要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取胜,根本出路就是不断推行自主创新,推进技术进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完善产业及商品使用价值,使其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这种竞争使城市竟相优化产业结构,改进产品的性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以期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

3、城市推行自主创新的能力和主观愿望相适应。城市自主创新活动在该机制下运行,在市场需求驱动和市场竞争压力境况下,既有推行自主创新的强烈冲动,又有自主立项、自行承担投资风险的权力和广泛的筹资渠道的能力,此时城市真正成了自主创新的主体。能根据市场的需求,积极地推行自主创新,改变推行自主创新力不从心、欲快不能的局面。

4、城市自主创新行为与政府宏观指导相向运行。城市自主创新活动在该机制下运行,政府宏观指导主要是根据城市自主创新和市场规律进行的,管理方式除必要的行政手段外,更多地是运用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城市遵循政府的宏观指导,不但不会损及长远利益,而且有利于城市在长远中取胜。

二、构建城市自主创新机制的目标模式

根据以上几个特征,城市自主创新机制的目标模式,应当是由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和城市层面3个相互配套、内外开放的子系统构成的有机系统。

(一)政府子系统

政府首先要意识到自主创新之于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围绕增加城市创新资源供给、完善城市创新机制、提高经济主体的创新积极性、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等一系列目标进行有关制度供给,政府的推动是城市自主创新的基本动力。一是有关财税、金融政体系的制定、完善和落实。落实城市有关研发的减免税。对自主研发的各项开支加大税收抵扣,有步骤地实现内外城市税率政策的统一,给内资自主研发城市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对自主研发的产品以及某些高新技术产品单列税收抵免策,加大对高新技术城市的支持力度;尽快启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股票的发行上市进程,制订鼓励风险投资的政策措施,改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二是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关立法支持。城市创新不仅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要承受巨大风险,必须有措施保证城市创新活动获得与高风险、高投入相对的补偿和收益;知识产权保护渗透到创造、保护、利用和扩散全过程,知识产权制度不能独立地发挥作用,要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体系;适当降低专利申请费用和专利年费的标准,克服研发投入的体制,增强城市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调动城市研发的积极性,改变我国城市研发机构数量少、能力弱的现状;要把城市自主创新纳入法律范围,通过法律条文把政府行为上升为国家意志;支持城市建立完善研发中心。国家有关部门应建立专项基金予以支持;允许企业和企业化经营的科研机构、科技中介组织在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条件下自主规定对科技成果贡献者的激励方式,国家通过立法确认其合法性和不可侵犯性。三是要加大对民族工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政府对自主品牌产品要实行优先采购,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把国内自主创新的产品和服务纳入政府采购优先目录;要充分利用WTO规则中允许政府保护幼稚产业的规定,以及例外条款和保障机制对民族自主研发产业进行保护;要建立对进口产品危害的预警机制,对倾销行为及时立案调查;对国外滥用知识产权案例而使我国自主研发城市无端陷入纠纷情况得到改变,要给受害城市提供法律支持;加大信息共享力度,通过对产学研结合和对共性技术研发基地的支持,对城市的自主研发给予间接支持。加强支持自主创新的政府引导,完善推动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措施,提供优质、完备、高效的公共服务。

(二)社会子系统

指营造城市自主创新的浓厚氛围,发挥各类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载体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挥其在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倡导城市自主创新的转化保障机制。一是要树立并强化城市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要给城市创新提供舆论支持和行为支持,形成城市创新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宣传创新思想,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要在全社会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公众的科技素养,营造城市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文化、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法制观念,引导城市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产权服务体系。二是要建立有利于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转化体系。从社会科研资源的整合、科技成果的转让交易市场、风险投资的进入与退出市场等多方面,倡导社会资源进入自主创新的体系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个投入、产出、转化与受益的绿色通道。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广泛宣传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形成一个人人参与创新、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三)企业子系统

指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紧迫感和集聚创新要素、吸纳创新成果的主动意识,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增加研发投入,实施名牌战略,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重大项目研发任务,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一是要建立人才保障机制。长期以来,多数企业缺乏高水平人才和技术带头人,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低。建立企业人才保障机制,就必须把企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在企业实施“人才工程”,把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企业的重要工作,制订出系列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稳定人才的政策和措施。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要为技术人才建立良好的事业平台,知人善用,让每个技术人员各得其所,有用武之地。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奖励机制,让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到成功后的喜悦和成就感,还要把技术人才的成就与收入挂钩,让每一个人的劳动得到尊重,得到回报。规范人才流动秩序,防止人才竞争的恶性循环,特别要防止核心人才的流动,把核心技术和商业秘密带走,给技术创新带来损失的现象。在企业内部要培养企业家、科研人员的创新观念,培养企业的创新文化,促进企业建立学习型企业组织结构,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观。二是组织保障。有条件的企业,内部要建立专门的科研机构,给予足够的资金投入,保证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有一个独立的组织平台。也可建设创新性平台,如博士后工作站等。没有条件建立内部研发组织或内部研发暂时不具有经济效益的,以及已有内部研发机构的,都应当考虑与外部研发组织的合作,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技术创新是一个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商业化的过程,企业最接近市场,在规模化和产业化方面具有优势,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要积极组建企业技术联盟,大力推动应用基础性、行业共性、战略性技术的研发,以及与大型跨国企业和国外科研院所联合,发挥企业的优势,形成跨地区、跨产学研不同行业的自主创新体系的联盟组织。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决策和投资主体、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承担风险和获得利益的主体。

概括地说,构建城市自主创新机制的目标模式就是:完善政府在城市自主创新中的政策和制度保障职能;优化社会中介在城市自主创新中的氛围和转化机制;强化企业在城市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城市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高鸿.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国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叶小龙.自主创新问题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知识创新的模式范文3

关键词:中职教学;数学教育;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在向现代化建设的第三个战略目标迈进,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数学人才,培养造就大批合格、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教育必须担当起造就人才和增强创新能力的历史重任.需要在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的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国际竞争的需求。

一、当前中职数学教育的现状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教育机构不断把增强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授课环节的创新性,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以及存在于各学科中的问题,导致一些问题存在于中职数学教学之中,有待妥善解决。

(一)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中职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感到困惑的是课堂环境。当你走进教室,看到乱哄哄的场面时,教师准备好的“满腹经纶”就已大打折扣。当你讲得很投入时,看到那些趴在桌上呼呼入睡的学生时,再也没有情绪了。部分学生的无所谓态度,或无表情的“深思”正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对策,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二)中职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初中数学的基础相当差。如因式分解、解方程等许多基础知识也不会,平面几何就更不行了。也就是说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很多学生“望数生畏”,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不纯,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畏惧心理严重,齐加尼现象突出的特点。

(三)中职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态度

大多数学生认为课堂气氛很重要,希望教师的课生动。因此,在如何学好数学的问题上,除了学生本身的原因外,还有教师的原因。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来听,来参与,需要教师来引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往往注重授课的内容,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因素,忽视数学新课的引入(大部分以复习旧知识作为新课引入的主要形式)。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出新的教学策略川,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中职学校教师科研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中职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调查表明,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只占大约12%。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重要。有研究表明,数学知识可开发学生的智力。但学习数学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是那么轻松愉快的,常会遇到难题而烦恼,产生苦、累、甜、乐的情境,从苦转到甜的过程,兴趣就油然而生。其次,在调查中有学生提出,在解难题中能形成敢于拼搏的心态。对题目的探讨是好奇心强,要解出题是好胜心,学生应该有这样的心理。虽然在调查中这样的比例只占12%,若师生共同努力,还可提高。第三,许多学生认为,数学解题中常遇到许多困难,特别是一些综合题,涉及多种知识,对中职学生有一定难度,也正是在与困难较量中,培养了意志和毅力,从困难走过来,本身就是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二、中职数学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由于中职数学在每个人的求学生涯以及日后的工作中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而现行的教育制度中存在着很多不利于中职数学教学的因素,所以很有必要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从大的方面来讲,创新本身就是各个行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各项工作都是在不断的创新中扬长避短,顺利展开的。当然,教育作为育人之本,更不应该一味的停留在原来固有的教学模式上,尤其是像数学这样比较抽象的学科,更应该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通过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某个公式的由来和应用场合,运用发散思维,让学生不至于读死书,死读书。再者,现在的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我们急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数学人才来解决很多方面的疑难问题。所以说,作为担任造就人才的学校,必须认识到数学教学的重要性。通过自身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培养出具有高等素质的接班人是学校的责任,也是教师的使命。

三、关于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的几点探索

(一)教师教育创新必须转变陈腐的教学理念,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重教轻学,使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使得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抽象、难学难懂,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不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进而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和压力,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活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弘扬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走创新之路,就需要进行教学创新的探索,切实地变陈腐的教学观为创新性的教学观,变单纯的讲授说明和记忆式接受的教学过程为启迪思维、问题探究、协作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给学生留有广阔的观察与思考、实践与探索的空间,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促进学生内化的进程,提高内化水平,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积极、主动、独立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

(二)教师教育创新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情感。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深入开发学生的思维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启发与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进行学习,勤奋思考,不断地对所学习的各种知识信息进行加工转换、消化吸收,获取新的知识。教育教学创新不是孤立的学习活动,更不是孤立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情感为基础的学习活动。情感、意识、品质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动力系统,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推动、调节的作用,而且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形成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行为系统。因此,教育教学创新是寓情感、意志、品格、能力于一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三)创建高校的运行机制、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教育模式

中职学校要主动适应各类教育需求,坚持开放性、灵活性、多样化的培养人才模式,变传统的考试录取为选课注册,变以专业为基础的管理为以课程为基础的管理; 变学年制、学年学分制为学分累计制。为此学校教学的工作重点是开发和建设好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类课程,并随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更新。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对员工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校要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与教育内容改革之中,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促进成人教育重心的转移,体现课程的价值追求。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改变课程内容中繁、难、窄、旧的现状,密切教材与学生工作、生活以及现代计会科技发展的需要,加强对教材、教学的评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索,培养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结束语

总之,通过数学的教育创新来推动中职教育的进步。它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不断行动的过程,还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通过原创性的实践来实现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沈誉辉.培养中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探索[M].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6(3):92一93

[2]梁俊奇等.Lagrange定理的干扰性证明[J].商丘师院学报, 2002,(2) .

[3]谢效训.关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证明[J].高等数学研究, 2001,(3) .

知识创新的模式范文4

    曾表示,传统企业的价值来源,主要是来自于资产负债表所显砚的实体资产及财务资产,也就是传统的土地、设备及投资等但是在新经济时代,许多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价值,已远远超过财务报表的账面价值,根据从的研究发现,除了财务及实体资产外,企业价值来源还包括顾客、员工、供应商及经营团队等资产,因此企业在拟定电子商务策略前、应进一步思考,除了传统财务与实体资产外,还能以哪些资产来创造价值:目前市场上有意进军电子商务市场的公司大约有下列业态。

    一、新兴网络公司:创办人多拥有资讯科技背景,特色是年轻,这类公司所是遇到的问题,通常是其创意无法有效地落实在其经营绩效上;尤其是在网络热潮阶段,许多电脑公司资讯科技人才外流,或被网络公司挖角,现在已有慢慢回流的现象。

    对这些新兴网络公司而言,除7杰出的创意外,最大的挑战包括:如何能够真正地经营一个事业,及如何管理经营团队和如何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经营规模,以免在能够获利前钱就烧光了。

    二、即有的公司(exising company:这些企业存在已有一段时间,他们面临的问题通常包括新经济时代应如何转型,及如何进军电子商务领域等:许多传统企业的高阶主管甚至会去听一些网络公司年轻主管献演讲,希望了解自己公司未来的方向。

    对于许多传统企业而言,另一项重大挑战则是资讯科技人才流失的问题.不可否认近年来许多it人才纷纷拥向高科技产业、网络公司等,由于缺乏相关人才,不少传统业连资讯部门都架构不起来、我国的都是中小企业,想要走向化无论是资金及人才方面都有困难。

    三、企业集团大型企业集团虽然资源丰富,较少出现缺乏资金及人才的问题、但大型集团的问题往往出在资源整合方面大型企业集团旗下的公司,原来可能各自为政或各自发展客户群但面对资讯科技发展迅速、全球化趋势及各行各业彼此策略联盟的挑战,企业集团须认真思考资源整合的问题,重新评沽自己的经营环境及竞争策略。

    四、投资人过去几年许多拥有资金的投资人一窝蜂投资网络公司,但是在一些网络公司的经营获利能力陆续出问题后,投资人才发现交了学费,因而变得更加谨慎,未来投资人究意应如何选择投资标的,如何正确评沽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资非常重要。

    曾鼎表示,在未来新经济时代,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如果无法思考自己真正能够提供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就不会有策略;尤其新经济时代的价值创造来源主要是瞬息万变于企业的无形资产,包括顾客,员工组织、供应商及策略联盟伙伴等.而新经济转型在于透过网络科技达成市场整合。

   面对新经济时代的价值移转,企业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曾鼎表示,传统企业经营事业时的思考流程,往往是先思考自己队核心竞争力、透过何种销售通路、最后才想到顾客。但是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经营流程设计的思考方向、首先就要先到目标顾客需要(customers needsa)企业在顾客需要的前提下,能够扮演何种角色?继而整合行销通路、产品及服务的定又也随之改变,透过具弹性的组织流程。最后决定哪一些事情该委外(outsourced)。譬如.有愈来愈多企业就将资讯部门整个委外。

他表示,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应思考自己的核心价值及核心能力,而将不属于自已专长的部分委外,北外,许多企业按照既定的模式已经营了多年,面对时代,又该如何调整经营模式?事实上、企业在新经济进代重新定位,有下列方向可以参考:

    一、重新检视经营模式、以确保企业在新经济时代的价值香如企业原来所提供的价值.在未来的经济环境下,包括科技变化、政策变化、竞争对手的加入等变化,能不能继续存在?

    二、进行必要的评沽在检视企业的经营模式、可用资源后.找出各种不同的可能性与想法,针对这些不同的选择进行评沽。

    三、针对企业资讯系统及企业流程进行重新整合,四、定义关键绩效衡量的标准与方法对企业经营而言,进入新经济时代,意昧着整个市场的游戏规则改变,则这种变化有附尸有高阶主管看得到、组织内其他员工都不知道企业为何要改变,因此当企业决心建立新的经营模式时,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定义一真正关键的绩效效量的标准与方法。

    番如,现在几乎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网页,但这是否表示还家公司已经化?其实不见得,因北就企业化这件事而言,企业就应去定义一些衡量的标准,如此才能够知道自三是否己经达到化的目标或只是一些表象而己。

    曾鼎表示、新经济时代企业的电子商务策略相当重视社群经营与市场整合:国内许多企业集团旗下各事业部门在顾客关系、员工、供应商及策略伙伴合作关系上尚未充分整合,但新经济时代的成功关键,取决于企业与顾客供应商、策略伙伴以及员工之间的整合、并藉由社群的成功经营,发展关系并创造价值.也就是说,企业集团化的策略机会在于整合集团的电子商业社群。

    企业集团整合顾客及策略伙伴创造价值的可能机会点,包括整合集团目标客户及架构共同顾客资料库、提供集团整合及个人化服务及结合集团资源与策路伙伴,藉由创新的服务提升集团对顾客的价值。

知识创新的模式范文5

【关键词】中职德育 德育课堂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034-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德育课堂作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的思想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必须提升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创新德育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我国中职德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1 我国中职德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生源多是初中毕业的学生,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多为高中毕业的学生进行比较时,存在着在自身的知识架构、思维方法及心理形成等方面的不同,这些不同会影响到中等职业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现阶段,我国中职学生的德育课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1强调知识教育而忽视职业技能培养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巨大影响力,使得我国各类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技能培养的局面,中职教育也是如此。

1.2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指导

我国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理论教学,重视德育理论教学,强调必须保证德育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和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性。而现代的中职德育模式则强调要重视实践教学,对原有的理论教学则以必需和够用为教学原则,即理论是强化职业教育的必要手段。但因为新的德育教学模式刚刚启动,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加上现代中职学校的实际操作教学条件跟不上需要,造成德育课堂教育的实践无法落到实处。

1.3重视形式教学,轻视习惯培养

前面已经分析,现在中职教育的德育课堂重视知识传授和理论教学,这些教学内容都属于形式化的教学内容。而中职德育课是以公共课的形式存在的,导致学生和德育老师都不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加上德育老师开展德育课堂教学时,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形式化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德育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1.4重视整体教育,忽视个性创新

中等职业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共性价值观,这是我国各类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传统的中职德育教学过于重视对整个学生群体进行共性教育,即提升群体的德育水平,却忽视了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造成目前的德育教育水平不尽如人意。

2 德育课堂新模式的构建

针对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总结理论指导和归纳教学经验后,借鉴先进的新德育教育理念,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探索并构建出新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一一体验式德育课教学模式。体验式德育课堂教学模式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想教育为指导理念,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得到学习乐趣,推进德育课堂新模式的发展。它改变了以理论教学和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模式,变成以学生为本,以实践为辅,以体验为手段的新型教学模式,突出学生是德育课堂教育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德育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3 新型体验式德育课堂模式分析

3.1“知识触摸”,体验趣味感

传统德育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掌握”的着眼点是结果,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哪些知识学生要掌握,取决与老师的判断,是有标准答案的。体验式德育课堂的着眼点是过程,强调多元化,注重学生亲身去“触摸”知识,发现知识的趣味性,要求学生重在主动和尝试,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去体验知识的浩瀚渊博与无穷魅力。

3.2“情感激发”,体验快乐感

体验式德育课堂,就是要把愉快作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愉快心情,适当运用紧张与松弛的氛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刺激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原始的学习冲动,直到兴奋,使学生由对学习的趣味,上升为学习的乐趣,最终到达乐学的程度。体验式德育课堂,就是通过课堂幽默、各种去调调节课堂气氛,保持好学生的愉快情绪。特别是注重情景式教学,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身临其境,让良好的行为习惯、职业道德取代说教与理论灌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3.3“学导互动”,体验成就感

“学导互动”,是一种新教育理念和我国传统的启发式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与老师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将讨论与辩论、情景创设、探讨性学习等手段相结合,以探究、讨论、讲授的形式,运用发现教学策略,让学生触摸知识、获得知识、探究问题,提高综合素质。体验式德育课堂,通过课题积分形式动态地把“学导互动”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让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优化教学过程。

知识创新的模式范文6

[摘 要]在各大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必备的信息共享聚集地,随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图书馆的价值如何实现最大化,如何实现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已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难点。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面临着很多问题,特别是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所以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必须突破传统观念,找准方向,与时俱进,结合学校发展的趋势,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手段构建新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出发,找准问题所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达到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学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120

[中图分类号]G258.6;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1

1 高职学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比较被动、单一、封闭

(1)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一种被动的管理模式。图书馆一直的要求都是环境要舒适、设施设备以及文献资料要齐全。但这些要求始终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经费的短缺,更是加剧了其处于被动局面,从而使图书馆管理员的服务呈现出被动性,表现的积极性不高,完全是等读者上门进行服务。传统的管理者认为自己不是服务者,而是图书馆的管理者,缺乏引导读者的动力,所以图书馆就成为了高职院校读者的“借阅室”。

(2)传统的管理模式比较单一,面对面的借书,所有的文献资料都是有形存在的,向读者提供的服务水平是比较低层次的。

(3)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的服务对象是比较封闭的,高职学校图书馆的一般服务对象只有本校的教职工和学生,与社会图书馆的联系非常少,和各个大学图书馆之间的联系也非常少,每所学校的图书馆都以一个独立的整体存在,也总是试图去建立自己的图书馆体系,这就使其非常封闭和固定。

1.2 高职学校师生的使用频率下降

随着普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大大降低,学生的文化课水平也普遍不高,这使很多学生不会主动去图书馆进行学习,导致大部分珍贵的、有价值的文献资料被浪费。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加注重实践性n程,这使不管图书馆如何完善文献资料都是没有用的。文献信息的流通依然比较低,这就导致图书馆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样,高职院校的教师也是重视实践课程,不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而是利用网络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的确,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文献的储存大大滞后于师生的需求,网络信息使用方便、快捷,网络教学有其优越性,但传统的图书馆也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1.3 高职学校图书馆管理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当今社会,很多高职院校还是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图书管理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图书馆专业的人才比例失调、年龄大、学历低、计算机知识匮乏,加之又缺乏必要的培训,使他们安于现状,不喜欢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学习新的知识。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样的工作态度已完全不能适应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管理员必须加强新知识的学习,必须学习更加专业的、利于管理工作开展的知识,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服务的水平。

2 高职学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

2.1 传统服务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服务模式主要是通过文献信息收集的多少来衡量图书馆的规模和服务水平,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要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树立新的观念来服务读者,要有服务意识,而不是处于被动的管理者的姿态。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摒弃旧的管理模式,积极建立现代化、网络化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以信息利用的效果,评判图书馆工作的标准,还要有竞争意识,懂得创新。

2.2 调动师生的学习欲望

2.2.1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如果教师不去图书馆,又怎能引导学生去图书馆进行学习呢?教师应该带头去图书馆学习,主动树立榜样。一些教师为什么不去图书馆呢?其觉得去图书馆查文献资料不方便,且还要手动查询。所以,图书馆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语言等方向去划分文献资料,利用网络化的信息方式,让教师更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资料齐全、查找方便,教师又怎么会不去图书馆呢。

2.2.2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都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图书馆进行学习。同样,图书馆也应主动迎合学生的需求,定期推出一些适合学生且学生会感兴趣的文献资料,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学生能够注意到的校园网中实时同步公示。还有就是可以改变传统选择图书馆的选址要求,以往是要求比较安静的地方作为图书馆,这使图书馆离学生的活动区域较远,一你从,相关人员可以将图书馆设立在学校的核心地区,调动学生去图书馆的积极性。

2.3 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人员工作重心应从传统的借阅式被动管理,转变为网络化与时俱进的主动式管理,只有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满足日益发展的虚拟化、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所以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具备更多的计算机知识,掌握更多的图书馆管理知识。

2.4 网络化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传统的图书馆文献是收集有形的、实际存在的书本,而网络图书馆的优势是方便,更容易查到,对于有用的资料不仅可以学习,还可以拷贝打印,且费用非常低或者压根就是免费的,所以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创新必须依赖于网络。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还可以在读者个性化需求方面进行努力,比如根据读者的各种信息,如来馆次数、阅读书籍种类、来馆时间等,建立读者网络信息库,这样图书馆管理者就会知道哪些读者是忠实的读者,并根据这些读者的需求进行资料更新,不断优化信息资源,创造全新的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