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师实习个人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教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教师实习个人总结

生物教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1

教学实习是师范教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师范生教学实习是指师范院校生物专业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专业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以增强感性认识,提高专业技能,在实践中接受思想教育的一种教学形式,通常是在中小学实习场所中进行。一般包括实习准备、讲解示范、操作训练、巡回指导、总结讲评等环节。它是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己动手为主、获得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是生物师范生积累个人实践知识、获得教育教学技能的重要过程。安排生物专业师范生进行教学实习,在于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为实习生在以后成为优秀的生物教师做好充足的准备。高等师范院校的生物教学实习,不仅是基础生物教学师资人才培养计划的关键部分,也是增强生物师范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近些年来,由于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扩招等原因,高等院校生物师范生教学实习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成为影响师范院校教学水平和大学生就业前途的关键因素。在参与生物师范专业的三个月教学实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实践和总结,归纳研究了现阶段生物师范生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一、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

1. 教学实习时间相对较短

在我国,目前师范院校本科教学实习的时间一般是6周~8周,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时间较短。在美国的教师培养计划中,教育实习是16周,法国通常是27周,德国一般是70周。与国外的教学实习时间相比,我们的教学实习时间相对较短,不利于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短时间内实习生很难真正进入角色。

2. 指导教师相对匮乏

师资匮乏,也是当前教学实习所面临的问题。首先,生物院系缺乏专门的实习教师,往往是一些教材教法课程的教师或者任课比较少或者没有任课的教师去带领实习,甚至还有一些缺乏实习经验的年轻生物教师以及非教学人员去承担实习指导任务,无法体现出生物教学实习工作中的指导性和专业性。其次,在确认生物实习指导教师方面缺少严格的标准,生物实习指导教师在数量上、质量上都很难得到强有力的保证。同时,在现有高等院校管理体制下,作为高校教师的实习指导教师时间有限。他们往往既要上课,又要指导实习,还要忙着读学位、写学术论文以及晋升职称,教师们身兼多职,重任在肩,对生物教学实习的指导工作有时只能投入很少的精力。

3. 组织和管理有时不完善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数量的增加,高等院校多数存在校内大学生数量多、教师教课压力大的现象。许多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很难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走出来负责教学实习的指导工作。因此,教学实习指导教师出现组织和管理等问题。

(1)高等院校教学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存在组织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格偏低。实习教师主要是讲师,副教授很少,教授几乎为零。第二,经验少。经验丰富的教师很多因为身体问题不去带领大学生实习,带队的指导教师以年龄偏低的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为主,这些教师工作热情很高,但通常缺少实际教学经验。第三,专业不合理。生物实习指导教师普遍都是生物专业教师,极少有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的教师,不利于提高师范专业大学生的教育教学水平。第四,生物指导教师队伍不固定,指导教师经常发生变动。目前,有的高等院校不是从提高教学实习质量的方面去选择指导教师,而多数是从能不能顺利完成教学工作方面考查。一般是哪个教师这学期没有课或课少,哪个教师就去做实习指导,甚至选择非教学人员从事实习指导工作。以上因素,造成指导教师队伍分配不合理,影响教学实习工作的正常开展,进而降低未来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2)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管理有时也相对松散。比如生物实习工作开始阶段,一些指导教师在没有对应的生物实习教材时,只对生物实习生做些简单的、常规的教学方法指导。在实习过程中,有的指导教师仅仅只负责联系实习学校,将大学生送到实习学校后就不负责了,不再对大学生进行任何指导与帮助,甚至从此和实习学校也不再联系。个别实习单位,也对教学实习持排斥的态度。个别实习学校领导不支持、班主任不配合,生怕接纳实习生会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秩序,影响教学效果,拉低学生的升学率,等等。因此,对实习生不点名、不考查、不培养,放任自流,不利于实习生的成长与发展。

4. 有时缺乏完善充足的实习场地

目前,为实习生提供专业训练的教学实习场所相对较少。首先,许多高等院校都选择在每年秋天进行教学实习,一些实习学校要同时接纳大量不同学校的实习生,造成实习学校负担过重,使得教学及办公场所有限。其次,由于条件限制,一些实习学校缺乏设备完善的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学是实验学科,实验条件的缺失使得实习生难以进行实验教学。另外,一些实习学校身处闹市,缺乏生物学标本馆或实验田。实验场地的不足,造成实习生不能有效地全面地锻炼生物教学技能。

5. 评价机制有时不合理

很多学校对实习的评价考查上,通常只关注备课和上课,用课堂上课效果来判定师范生教学实习成绩的好坏,却忽略实验课、标本制作等其他生物教学环节和班级管理、师德培养等工作的监管考查。在对实习成绩进行评级时,除了极少数实习评优,绝大多数评级通常都是良好,这样的评价结果一般不够客观、严格、全面及差异化。这样的教学实习考查,并不能有效地调动实习生的工作热情,不利于提高生物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也不利于师范生各项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有的实习生早退、迟到、抄袭教案等现象时有发生,但最后还是能顺利毕业。有的师范生虽然在校教学实习成绩非常高,但是工作以后,却难以适应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角色,现实中教学效果不好。

二、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问题的改进建议

1. 注重延长实习时间

师范生教学实习时间太短,使得师范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所以,增加教学时间尤为重要。高等院校可以将教学实习时间延长到20周以上,这样长的教学时间更适合师范生获得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技艺。

2. 注重增强师资力量

首先,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多增加一些生物教师的数量。其次,应该培养具有丰富的指导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来帮助实习生,而且尽量给实习生安排一些专门的实习课程或者实习讲座。这样的方式,避免指导教师因为事务繁忙而难以指导实习生的事情发生。

3. 加强组织和管理

可以创立由高等师范院校、实习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协助组织管理的教学实习机制。高等师范院校主要负责教学实习计划的制订、实习生分配、实习开始的准备,以及实习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工作的检查及督促工作。实习学校负责分配教学任务和管理任务、实习生日常管理和实习生考核等工作,为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地方教育部门负责统筹安排实习时间和相关事宜。各单位协作,是提高教学实习质量的关键。

4. 增设实习场地

目前,实习学校多数分布在城市,较少分布在乡镇。因此,可以选择在乡镇布局更多的实习学校,同时解决农村地区师资缺乏和实习学校不足的问题。另外,实验是生物教学实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应该在中小学内增设一些实验室来提高实习生的实验教学能力。同时,在学校里增加标本馆和实验田,也可以更好地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5. 完善评价机制

在对大学生实习成绩进行评级时,评级教师应该评价得更加全面客观,不能模棱两可。实验部分在生物学科当中占有很大的分量,所以,应该注重对实验这一教学环节的考查,着重提高师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生物教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2

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临床实习阶段是理论应用于实践,全面培养临床能力的关键时期,加强教学管理是培养合格的检验人才,确保临床带教质量的保障。规范管理必须首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实习生教学管理制度、带教师资准入制度、实习教学质量检查、评议制度、实习生请假制度、实习教学事故的判定及处理办法等。制度是保障,管理靠制度。只有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才能保障实习教学质量[3]。

2 带教师资队伍培养

本院虽然作为教学医院已有很多年,但教学质量有大的提高还是在本院成为重庆医科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以后。学院成立后,教学管理逐步规范,教学制度逐步完善。在“教师资格”认定方面,按照学院的要求,加强带教教师的队伍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检验科一方面严格施行“三级准入”制度,另一方面选择思想品德好、责任心比较强的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临床带教教师进行临床实习教学。带教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学意识和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临床实习教学的质量[4],因此,科室由一名副主任分管科研教学工作,还配有一名教学秘书,主抓教学工作;一方面对带教教师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学习并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与改革临床实习带教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带教教师注重自身素质业务能力的提升,不断学习并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熟悉和掌握自己所在亚专业的前沿知识,充实实习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

3 制定实习教学计划

每年到本科实习学生很多,来自重庆医科大学、成都医学院、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其中有本科生、专科生。另外检验专业内容繁多、发展迅速,各专业组长应该根据各个医院的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各亚专业的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实习方法、实习内容和时间安排及实习考核。这样让学生明白在每个亚专业应该学什么怎么学,也让带教教师知道所承担的带教任务,做到目标明确,有章可循。合格的实习教学计划是保障实习质量的前提[5]。

4 入科教育培训

在学生进行临床实习之前,对他们进行严格而规范的入科教育相当重要,也是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的前提[6]。大多数学生来实习时,都具有对未来要从事的专业很好奇而又面对陌生环境和教师很紧张的心理,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完成角色转换,进行入科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入科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1)科室介绍包括科室设置、专业分组情况等,使学生尽快熟悉科室周围环境;(2)生物安全培训:检验科属于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一方面是科室生物安全管理需要,另外也让学生学习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做好个人防护,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培训结束后并进行考试;(3)制度培训:解读医院和科室规章制度、实习要求和注意事项等,比如实习中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和请假销假规定,尊敬带教教师,团结同学,能独立审核检验报告及临床沟通等。通过入科教育,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医院和科室的规章制度,端正实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5 教学实施

在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严格按照实习计划,首先要求学生学习标准操作规程,然后才进行相关亚专业实习内容的学习;重点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质量管理意识和生物安全意识。每位带教教师在带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及时地向科教秘书或者科主任提出来,问题和建议汇总后,教学管理组共同讨论,提出最佳方案并及时调整带教内容和方法,观察一段时期,并评价其效果,使临床实习带教工作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过程,确保实习任务圆满完成[7]。另外,在实习期间,定期举办小讲座,每两个星期一次,时间安排在星期四的下午,时间大约1个小时。内容包括临床经验、前沿知识、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知识等方面。通过小讲座的教学和学习,教师和学生受益于一个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探索新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6 实习考核

考核是检验效果的一种手段。科学的实习考评制度既可考核学生的实习效果,也可以衡量带教教师的实习带教水平[6]。对实习生的考核,当每个学生在亚专业组实习结束时,均需要进行出科考核。一方面由专业组长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进行考核,考查学生对所在亚专业的实习内容掌握情况;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和学习态度,最后进行评分。对带教教师的考核主要包括医德医风、专业水平、教学效果、教学态度与教学能力等方面。在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表,要求学生如实填写。汇总后,将考核意见反馈给本人,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8]。

7 讨

生物教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3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药用植物学作为运用植物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分类等的一门应用型学科,主要研究对象为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中医院校中药与药学类专业均开设了这门专业知识课,并且将野外实习作为课堂实验的一种有效补充,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我校药用植物学实习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搞好野外实习教学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目前我校学生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实习时间安排的不合理。近年来我校一般将实习时间安排在五一假期或十一假期前后,一般是两到三天的野外实习时间。此时多数植物已经进入凋谢阶段,不适宜观察植物特征,并且实习时间安排较短,学生很难针对实习内容形成系统记忆。其次,目标不明确或者过于简单且实习小组划分过大。每次实习都将学习目标定位单纯的辨认药用植物,并且一个小组有七八个人组成,且部分学生依赖性较强,不能够认真参与。

再次,整个过程走马观花,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遇到不能辨认的植物会直接询问教师,很多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而是直接告之,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有效锻炼学生思维。最后,考核方式单一,仅将野外实习成绩当做总成绩的一部分,比例为20%,致使一些学生讲野外实习当做观光旅游,教学效果较差。

二、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理想的实习基地和适当的实习时间是搞好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前提。一个理想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应该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学校与实习基地之间不能太远且交通便利;二是实习基地应该有便利的生活设施,如伙食、住宿条件;三是实习基地的植物资源状况(种类、分别、数量)、自然与社会概况要有必要的资料积累;四是植物群落类型多样、种类丰富、区系复杂。根据上述原则,建议我校的野外实习地区选择在连云港市云台山,据统计这里拥有植物164科642属1280种,如桔梗、南沙参、百部、东北天南星、乌头、忍冬、海州香薷、杜仲、半夏、贯众等。实习时间最好选择在8月下旬学生开学前两周时间内,这个时间段即是大多数植物的最佳观察期,也不会耽误学生其它课程的学习。

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环节。野外实习作为一项复杂的教学任务,应预先做好实习用品的准备,个人需要携带的物品包括:工具书、雨具、铅笔、笔记本、标本带、标签、吸水草纸、标本夹、剪刀、高枝剪等,野外实习不同于校内学习,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因此出发前还应该准备一些跌打药、感冒药等;另外野外实习需要安排专门的教师负责,比如为每个班级安排三位教师,一位教师负责全班学生的安全等后勤工作,另外两名专业教师负责实习指导,同时要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大组,若干小组,并指定小组长,实习出发前组织全体学生召开野外实习动员会,说明此次实习的目标、任务、意义以及注意事项,到达实习基地后应该再次组织学生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并简要介绍实习基地的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考虑到野外植物种类远远超出课堂所讲述的范围,这就要求专业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和良好的植物分类理论知识,因此,专业指导教师最好提前考查实习路线上的植物种类,对可能遇到的植物做好充分的理解。

丰富实习内容,加强实习指导,提高学生素质。丰富的实习内容和科学的实习指导是保证实习效果的关键,首先,学生在学习了药用植物学课程之后,接着会学习生态学等后续课程,但很多院校对这些后续课程是不安排野外实习的,因此在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时应该增加生态学相关内容的实习指导,如在讲解植物时可以同时讲解植物生长环境的特性,让学生了解植物所处的群落结构、群落类型等;其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去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时都是教师就实习路线中遇到的植物向学生讲解,学生间接的、被动的获取知识,对学生来说,这种记忆是短暂的,过一段时间后,当初识别的植物可能会记不清,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尽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仅仅起指导作用;最后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素质,如遇到唇形科植物益母草时,引导学生观察其在幼苗期、花前期、果期后的叶子形态是否会发生变化,究竟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另外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身作则,爱护一草一木,以实际行动向学生灌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完善的考核制度是保证实习效果的关键。实习结束后,对实习进行考核是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近年来,随着学科的快速发展以及学习内容的改革,相应的考核方式也应该不断调整、不断完善。比如,可以要求每位学生实习结束后,必须写一份实习科研小报告,归纳总结自己对植物分类鉴定方面的认识,还可以要求每位学生自己编写6~8种植物的检索表,学习运用植物学术语描述植物的基本特征。

三、结束语

总之,野外实习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以及总结问题的重要环节,学校和教师应该从实习基地的选择到考核制度的制定等一系列实习细节中着手,以进一步提高实习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王俊.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8(09):24.

[2]李海生.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初探[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7(03):125-127.

生物教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4

从摸索着如何上好一节课到自信地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从对学生们的一无所知到深入了解学生、并针对问题学生而谋求良策,从如何管理班级的懵懵懂懂到集体活动的指挥自由,无一不让自己发现语文教学技能的提高和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增强。这是主动与指导老师互相探讨的成果,是经常与队友互相交流心得的进步,也是积极与学生们互相沟通交流的盛果。

在纪中实习的两个月中,是作为师范生的我收获异常丰盛的季节:收获跌倒后成长、收获付出后的感动、收获满载着的祝福。

下面,我将从教学工作与班主任工作两方面对我的教育实习进行全面的总结:

一、教学心得

从见习的第一个星期开始,如何科学而高效地进行教学是我专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见习阶段,除了听生物课外,同时也去听化学、政治、语文等学科的课。到了实习阶段,便开始自己一边着手备课、上课,一边听听指导老师和其他老师的生物课。在整个过程中,发现身为教师,会经常面临几大问题,要上好一堂课或有效巩固知识等便必须科学、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以下便是我针对几种教学状况,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和见习心得而谈的几点教学心得。

教学状况一:教学课堂经常沉闷,不少学生一副索然无味样或昏昏欲睡状

状况分析:倘若教学课堂学习氛围不好,几乎都是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台下先是鸦雀无声,后是呼呼大睡声的话,毋庸置疑,教学效果会相对低许多。遇到这种情况,或许教师经常会匆忙地将主因归结于学生基础太差,或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或学生假后疲惫等客观原因。因此,教师往往容易忽略自身问题。我认为,教学课堂经常沉闷,教师的责任更大,主要问题并不在于学生。教师要上好一节课,最重要的是要善于设计每个教学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量让优生和差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便是一项非凡的教学艺术!

当我刚开始生物教学的时候,专注更多是自己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流畅,有没有犯知识性错误。备课期间,徘徊在脑海中的几乎都是站在教师角度上,某个知识点该如何讲解得条理清晰而又引人入胜。正当自我感觉良好之际,听课的队友一语惊醒梦中人——“你的课堂几乎都是教师在讲解,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也正如指导老师点评那样;“这样讲课固然不错,但教师讲得太辛苦了。”猛然间,意识到教学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去学,积极去参与,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果,也联想到为何有些老师反映的课堂沉闷问题。

具体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呢?这又成了我后期生物教学和听课过程中琢磨的重点,有如下两点总结体会:

(一)上课开始的前几分钟是整节课氛围的奠基。上课起立时,发现座位上的学生无精打采或还是一副我欲大睡模样的话,教师便要发挥教学机智了:或可以请同学们保持站立姿势,原地做头部、腰部、颈部和肩部的运动(教师念口号,可陪学生做);或课程导入准备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趣故事或有益笑话,或设针对课文巧妙地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自我探究。总之,想办法提起学生兴趣,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上扮演重要角色,而不只是忠实的听众。

(二)进行课文教学之时,教师要做个高明的渔夫,边抛问题边引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最后收网总结。每个学生的注意力最长可以集中二十分钟左右,倘若课堂上一直都是老师在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一个劲地讲下去的话,学生容易疲惫或分神,教学效果必然不佳。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个紧密联系的问题,环环相扣,以学生为主导,探索发现问题,并最终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要讲神经系统的调节时,可以通过让学生体验一个课堂小活动“眨眼反射的现象”来引起学生对生活中一些生物现象进行思考,同时也引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反射”,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获取相应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自己的疑问。此刻,教师便是渔夫,把课文问题抛洒出去之后,让鱼儿在网中自由地跳跃,最后在收网之时,过滤掉不成熟或错误的观点,筛选出正确的,有创意的想法。所以,老师最后需要做的是着重分析本节课知识重点、难点内容,纠正学生错误的思考方法和有偏误的观点,鼓励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教学状况二:学生“上课一听便懂,下课一做就懵”状

状况分析:不知不觉,这已成了部分学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学生向老师反馈教学效果的常用语言。确实,有些学生多次沮丧地反映,“老师,上课我好像听得懂你讲的内容,但是课后我一做作业就不会了。”这里面,固然有学生因素,例如学生上课未能真正理解重点知识或公式原理的内涵,或是课后没有好好复习巩固,都可能会造成这一状况。但是,教师也不能不对此来反省自己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重在“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这早已达成了教师和学生的共识。但是,在这两个月中的教学和听课过程中,我还发现新的问题:教学生打鱼的过程和方法很重要,让学生清楚了做个好渔夫要注意的各事项和细节,但倘若反而忘了教会学生手中渔具如何使用的话,学生纵有满肚子打渔的好方法,也无用武之地了!

教师在讲解具体的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时候,理科要注重具体练习题的演算过程和方法,更要总结和概括类型题的步骤和方法,文科亦是如此,只是更多时候要积极引导学生领悟。

教学状况三:学生上课常糊涂,思维跟不上,或是精神分神状

状况分析:个别时候,由于学生休息不好,上课犯困或分神是可以解释的,但若经常如此,而且不止个别学生反映有此状况时,教师就要注意了,问题可能出现在自己身上。教师教学思路不清晰,跳跃性太强,部分学生思维必然跟不上,听得也稀里糊涂。教师设计的若干教学环节,学生一直都不能明白其用意和过程的话,部分学生也无疑会陷入疑惑状态。教学思路要清晰明确,重难点要突出,教师提问要富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毋庸置疑,一切都要求教师授课之前要备课充分,结合授课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详尽而合理的教学方案。

对于我们这些新教师,由于要重视备课,小部分教师没有写教案的习惯,授课前只是罗列一下自己的教学思路便匆匆赶去上课了。而刚开始的我,也只是简单地把教学的大概过程写出来,而忽略许多细节,没有深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去预期学生的反应和效果而制定相关的解决措施。结果,往往是教师认为很简单而鲜明的问题,学生应该能主动回答的问题或很好地理解,例如什么是应激性。教师备课时只计划重点是先讲解“反射”的含义,然后解释“低等动物与植物无反射而只有应激性”,以为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可是,在实际教学课堂中,突然有学生在台下小声问:“老师,什么是应激性啊?”如果备课不充分,考虑不够周全的话,就往往较难准确、科学而有条理地讲解知识点。 

备好一节课,犹如旅行前收拾好行李,不会因遗漏急需物品而慌张失措,愉悦和自信也将常常伴随着我们。

教学状况四:课后联系有难题不敢主动问,学生怕老师指责其上课不认真。

状况分析:教师在学生眼中始终是威严的,学生总是担心老师责怪自己太笨或学习不够勤奋,或数落自己重复讲的简单问题不会做。总之,学生就是因为害怕自己在老师心中留下不佳印象,担心老师对自己没信心,所以干脆有问题却几乎不发问。此时,教师对教学的耐心和对学生的爱心便要积极地发挥作用啦。

学生成绩不好,往往是积累的“不懂”太多了,因畏于救助,只能独自埋头苦干,拖着逐渐增加的负重前进,当负重到了承受极限后便不得不抛下。一个能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好老师,便是能耐心帮学生减轻“负重”的老师,耐心和热心便成了好老师们身上最耀眼的闪光点。

科任老师课后多批改作业,多发现问题,多主动与学生沟通,多些耐心为有求知欲的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少些诧异的眼光和责备的语气,学生和教师身上皆会洋溢着出与众不同的自信,促进教学相长。何乐而不为呢?

二、班主任工作方面

在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积极负责,认真到位,事事留心。从早晨的卫生监督,仪表检查,作业上交,早读到课间纪律,课间操,课堂纪律,午休管理,眼保健操,自习课等等,每样事物都负责到底,细致监督。当然,在监督他们的同时不忘结合他们的个性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目标,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一个班主任又怎样使自已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呢?实习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有这样一个认识,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个与学生实行心理沟通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当,才能达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给予配合支持的目的,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切合学生心理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本人在实习班级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奖罚适当

我知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时刻应该用“爱”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个笑容,一个课余诚恳的交谈,有时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你爱的奉献会得到爱的回报,但我们细想一下,这样的学生有多少,真正能感悟到你老师的爱的学生,绝对孺子可教也。常有的是你对他的宽容增加了他的放纵,淡薄了纪律的约束,这在实习中我也是有所体会的。今天我们面对的不是几个学生,而是53班级,没有严明的纪律,如何有良好的班风?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当然,惩罚特别要慎重,我认为当我们惩罚学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要一错百错,全盘否定;②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学生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学生,而是为教育学生而惩罚学生,换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二)组织开展活动的魅力

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依靠活动来实现,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密切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发挥主体的积极性,这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健康的竞争心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在我班,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和我都给予高度的重视,班级篮球赛,运动会我都会参与其中,开动员大会,一起与学生训练。告诉他们不用把名次的好坏,放在第一位,只要我们尽力了就行了。心理学等理论告诉我们:在竞赛活动中,一个人的目标期望水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只有中等水平的期望值才能使参赛者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对于我们每个同学来讲,活动的目的不是拿名次,而是看我们如何对待竞争,是否有参与意识,是否全身心投入了,是否能做到问心无愧。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同学们易于接受也能很快转化为行动。抓住“活动”这个最佳的教育时机,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主题班会

在实习期间,我一共开了两次主题班会。 经过一天的准备,我主持了我实习的第一次班会,这也是我第一次主持的班会。这次班会的主题是学校要求的辩论赛,题为“乱扔垃圾是否有损人格”。在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让我深深的体会现在的中学生已经有了很丰富的环保常识。例如,垃圾的分类,处理,环境保护的行为实施,方法等等,他们都回答的头头是道。这不仅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便改正,更让学生在语言表达以及自我展现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这也培养了学生上讲台的心态。虽然没有每一个学生在班会上都发言,但是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一个想法与见解。每一个学生都对上台发言的同学都深有感受。

(四)师生间的关系

当看见那些十六、七岁青春活泼的学生时,我们都感觉自己似乎时光倒流回到四年前的高中时代。高中的学生还不失去童真,善于思考问题,但是在道德、情感方面还有待发展。也许我们的年龄与之相近,他们既把我们当作老师,还当作朋友,许多心里的问题都愿意与我们交流。

三、实习反思

面对着真实的教学场景,个人有如下几点思考:

(1)对于教学的过程,我们都以尽可能有效的逻辑思路来设计,进行的教学也是以这些线索来联系的。队员们组织课堂教学大多以完成教学目标为首要任务,而不是像有教师专长的教师那样合理性地、随机性地根据与学生的互动来调整教学内容。换而言之,队员们遵循预设主义的线性思路,忽视突发的提问和意外;有教师专长的教师更多地遵循生成主义的非线性思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师的高明之处,似乎不在于他的教学设计是如何地完美,而是他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这真的是值得我们实习生细致观察和揣摩的地方。

生物教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5

1.最小取样面积的确定

对植被进行现场的应用样方调查,须首先确定最小取样面积。在踏查和路线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地段作为样地,不断扩大样方面积,调查样方内植物的种类。第一次取样面积为1m×1m,第二次取样面积为1m×2m,第三次取样面积为2m×2m,第四次取样面积为2m×4m,第五次取样面积为4m×4m,以此类推,每扩大一次,都详细填写登记表,必要时采集植物标本,做好特征记录。可以发现,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加,样方中植物种类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之后面积再继续扩大,增加植物种类逐渐减少,种类数量趋于稳定。以样方面积为横轴,植物种数为纵轴绘制种—面积曲线,曲线开始平升时对应的面积即为研究地的最小取样面积。此部分实习要求掌握确定最小取样面积的方法。

2.植物群落特征调查

在确定最小取样面积的基础上,调查不同林带的植被特征。具体如下:调查农林过渡区植被结构特征、组成(海拔500m~800m);调查栎类林带植被结构特征、组成(海拔800m~2200m);调查桦木林带植被结构特征、组成(海拔2200m~2800m);调查针叶林带植被结构特征、组成(海拔2800m~3300m);高山灌丛带及高山草甸带植被的结构特征、组成(海拔3300米以上)。对每个类型的群落设置4~5个调查样方,记录各物种的名称,高度,盖度,多度,频度,调查多度时,采用直接点法,丛生植物按丛数计算其个体数量;盖度用目测估计其投影盖度;高度量取每种植物的自然高度;频度计算包含该物种呈现的样方在所选取样方种所占的比例,频度调查样方数目为10个。填写相关附表。此部分要求掌握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太白山主要森林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并注意观察群落过渡区物种组成的变化特点,能运用所学生态学理论对群落学特征进行初步分析。

3.山地植被垂直分布与生活型谱的编制

通过对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进行调查,比较其特征差异,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根据调查结果编制生活型谱。即:沿着海拔梯度,在依次调查农林过渡区、栎类林带、桦木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及高山草甸带的植被特征的基础上,比较其差异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根据调查结果编制生活型谱。掌握太白山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并结合实际分析植被地带性分布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森林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二、基础生态学的野外实践教学的特点

1.实践性

相比于课堂教学,基础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能够把生态学原理与社会生产结合起来,并可用于解释并解决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相关问题,是以生产现场为课堂,是一次更生动、灵活、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对现有的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2.主动性

在基础生态学实践教学中,由一对多的填鸭式单向指导向学生和教师合作研究的互动式教学指导转变,通过小组内成员的自我组织、分工协作、积极探索,独立完成实习任务,既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自由探索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综合技能的培养。

3.层次性

野外的实践教学不同于实验室的实验,更不同于课堂教学,我们从内容的安排上,是循序渐进的,比如第一天安排最小取样面积的确定,接着是植物群落特征调查,让学生了解样地面积的确定不是随意的,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在调查完不同海拔群落的结构组成后,分析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再完成生活型谱的编制工作。通过调查实践,指导学生拓展课程教学内容,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写的过程本身就是对现有知识体系的补充与完善,使学生对基础生态学的理念有一个更深入、系统的掌握。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自我评价、组长打分等形式,体现教学全过程考核。

4.现场性

在野外实践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习现场的生态环境状况,结合实习的目的与内容,采用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过程

基础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到现场或生产实践中去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活动,按照实践课程内容安排的时间先后顺序,包括野外实践教学的准备、开展实习以及实结3个阶段,因此基础生态学实践教学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由理论到实践的教学过程。

1.实习前准备

(1)野外实习安排及仪器工具实习前1个月左右,3名指导教师亲自到实习基地及沿线进行实地踏勘,根据生态学野外实纲和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实习计划,包括实习性质、实习地点、日程安排、各阶段的实习内容及要求、考核办法、实践教学教师组成、实习期间应遵守的纪律、经费预算等。本文以生命学习生物科学专业2014年基础生态学实习为例来介绍。生命学院2014年生物科学专业基础生态学野外实习地点选在眉县蒿平寺,时间为2014年6月17至7月2日,共4个班,每班约30人,约9~10人为一个小组。每班配备实习指导教师一名,全程配备一个实验员和一名随队大夫。实习分2批进行。所需仪器如下:

①GPS定位仪、海拔表:各2个,每班各1个;

②地质罗盘:6个,每小组1个;

③双筒望远镜(10×35倍):6部,每组1部;

④植物标本夹:每组2付,两批共12组,共24付;

⑤植物标本采集工具:铁铲、修枝剪、放大镜、解剖针,每组1套,计6套;另配高枝剪2个,每班1个;实体镜2台,每班1台;

⑥测绳(50m)、皮卷尺(50或30m)、钢卷尺(3m):每组2套,计12套;

⑦标本记录本每组2本,12组需24本;

⑧植物挂牌、植物采集袋、标本纸若干;

⑨调查记录的表格若干。

(2)实践教学内容的集中复习。在实习前进行一次以生态学专业知识复习为主题的集中学习与培训,有针对性地对相关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等进行回顾,并对实习要点及各路线的生态环境概况进行介绍,使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实习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同时,对野外实习的基本技能与技术进行讲解与培训。

(3)实践教学教材的准备。为了便于学生的野外自我学习,配备以下的实践教学教材:秦岭植物志(第1卷,1~5册),科学出版社;中国植物图鉴(系列),中科院植物所,科学出版社;生态学常用实验研究方法与技术,章家恩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生态学调查方法手册,Suther-land,张金屯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⑤生态学实验与野外实习指导,孙振钧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开展野外实习

本阶段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围绕该野外实习的教学目标,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习任务圆满完成。

3.实践教学的总结

实结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撰写实习报告,一部分为返回校后的实践教学总结。

(1)实习报告的撰写。每位学生都应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引言:实习的时间、地点,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地理环境概况等;

②调查研究方法;

③实习内容及结果:以样方面积为横轴,植物种数为纵轴绘制种—面积曲线,曲线开始平升时对应的面积即为研究地的最小取样面积;

④列出样地内植物种类的数量等级,即优势种、常见种、少有种;

⑤分析实习地区典型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地带性植被结构;

⑥沿着海拔梯度,分别对农林过渡区、栎类林带、桦木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及高山草甸带的植被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其差异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根据调查结果编制生活型谱;

⑦提出保护珍稀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实习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持续发展的建议;

⑧总结个人实习的收获和体会。

(2)返回校后的实践教学总结。野外实习阶段结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小组讨论,对野外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鼓励学生制作PPT课件,向本组、全班介绍自己的实习结果、研究结论及经验体会。授课教师也应该联系相关的理论知识,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和讲解,以深化实习效果。

4.实习考核

生物教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6

关键词: 微生物学检验 实验(训)教学 可持续发展能力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模式产生了重大的冲突。教育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学校教育与市场的脱节,学生自身成长的要求,迫使学校对培养人才的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进行调整。具体的要求是:在教学中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大纲、细化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客体转为主体,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将传统的单一知识灌输方式转为培养创造力的启发方式,实行开放式教学方法;将封闭式的校内课堂教学转为多维的“大课堂”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从简单的专业知识型转为综合型、复合型、创造型和开拓型,等等,因此教育应坚持以人为中心,遵循教育教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教育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构建和谐的发展运行机制。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活动,为培养具有适合市场需求、满足学生自身成长要求的临床检验技能型人才,对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训)教学活动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对实验(训)教学内容应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行调整。

我校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培养能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检验科从事医学检验技术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观念指导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具有必要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必备的检验技能;能直接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角色转位,并为学生的个人成长及自身发展创造条件,为达到这一目标,应采取以下措施。

1.实验(训)教学内容模块化。

依据本学科的专业特点,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临床实际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对《微生物学检验》这门学科的实验(训)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教学活动内容不再以教材为主,而是以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为主,因而对《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训)课以职业特点和临床岗位工作性质为依据,在教学内容上优化为7大学习情境,例如:7大学习情境之一:细菌检验基本技术;对应的实验(训)项目为:1.细菌形态学检查;2.常用培养基配备;3.细菌分离培养技术;4.细菌生化反应;5.药敏性试验。每一实验(训)项目都对应相应的基本技能要求,在教学之前学生知晓,教师明确;每一实验(训)项目结束都进行技能测试,达到人人合格,人人过关的目的。对传统的验证性实践教学优化组合为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实验(训)教学,紧密联系临床工作岗位的职业性质特点设计开展教学。优势在于缩短学校教育与临床岗位工作的脱节,为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2.强化实验(训)课教学,制定“递进式”技能培养目标。

基于临床检验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特点,为使医学检验专业与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对接,我校制定了“早实践,多实践,课程实践不间断”的实践教学方案。并对《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目标、课程标准等进行了完善与修订,将实验(训)内容进行“递进式”阶梯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技能培养采取: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综合实训和岗位专项实训顶岗实习,递进式完成。我校非常重视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的环节,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及实验(训)的实践教学的专兼职师资都具有双师资格,使整个教学活动围绕岗位职责、职业标准、实际临床工作开展,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完成学校教学活动到临床实际工作岗位的角色转变。

3.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加大社会实践力度。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送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并能胜任,并为学生的个人成长奠定基础。然而传统的教育存在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现象,学生对从事的行业所具备的职业特点、职业道德、行业行为规范有欠缺,为改变这一现象,我校专(兼)职教师加强与系部的联系、沟通,采取以下措施弥补上述不足:利用寒、暑假加大学生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主要医疗卫生单位)活动力度,提早接触临床,熟悉工作岗位的流程及对技能的要求;开展职业道德讲座,灌输行业行为准则,力求深入人心,并在实验(训)中利用专兼职教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引导学生,效果良好;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成长,让学生在竞赛中获得行业行为规范知识,树立职业道德意识,让学生在竞赛中对本门学科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换,让学生多本学科有兴趣,有信心;加大与实习教学医院的联系,建立完整的信息反馈运行机制,有计划有目的地修订教学大纲及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近四年的实践,效果良好。

二、教学活动内容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一致。

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1)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对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3)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4)对学生认识、评价社会和自我能力的培养。因此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保障。具体做法:

1.采用“渗透教学法”的方式充分利用平时的实验(训)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依据本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实验(训)教学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依据本专业的特点,灌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理念,力求学生养成严谨细致、认真踏实的实验(训)习惯,并穿行人文素质教育,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内化为人文精神。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更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规范、约束学生,以自身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教育不是急功近利的行为,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采取“润物细无声”的原则,引导吸引学生。技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是我校教育者的信念。

2.有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形成综合分析及判断的能力。

按照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观点,科学始于问题。因此需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准备每一次实验(训)课,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环节,要有意识启发、训练他们既有收敛性思维,又有发散性思维;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设置小陷阱,有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去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逐步形成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加大了讨论比例,分组评定,纳入平时考核,让学生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实验(训)中,加大综合性实验(训),减少验证性实验或者把经典的验证性实验穿插在综合性实验(训)中。不仅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而且逐步形成临床工作思维。

3.传统的与现代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相结合。

首先,应重新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因为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适应社会,胜任工作岗位,利于自身发展,个人成长。因而学生应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教师的作用是导,是引导学生学,“以师为本”的理念转变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上来,教师应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同时教师也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提升,所以教育应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更努力地追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即注重方法论的教育。因此我校对传统教学手段进行了改进与保留。板书:具有传统教学优势,使学生思维与教师同步,利于学生掌握授课大纲、要点;便于学生记录。多媒体:形象、生动、主观、直接、信息量大,还可模拟一些动态过程。录像:直观,能弥补临床教学的不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结合,利用多种手段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从总体和细节两个方面全面掌握,特别是围绕工作岗位需具备的临床思维及基本技能的训练及职业素养的形成。

其次,应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将单一的课堂教学扩大到学生自学、讨论、科学研究和实践,形成开放式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还要会做人、会学习、会创造。在实验(训)设计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增加学生自学、查阅资料、讨论的实践时间。目前我校实施的教学手段有:1.案例教学法;2.问题讨论法:主要适用于实践(训)中;3.项目教学法:以完成一个学习项目为目标;4.情境教学法:利用教学、实习医院优质的教学资源、兼任老师的讲解、介绍;参观、见习;5.仿真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进行;6.演示、示教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学生的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都有所提高,在顶岗实习中,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反映良好。

参考文献:

[1]季建军,康英芳.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管理的几点体会[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22(5):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