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知识性创新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知识性创新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心源性晕厥;临床价值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74-01
晕厥是指因大脑缺氧或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的意识丧失,同时伴有晕倒、恶心、出汗、面色苍白,甚至肌张力消失的一种临床症状,具有突发性和短暂性等特点[1]。昏厥的类型有多种,诸如心源性昏厥、反射性昏厥、脑源性昏厥、排尿性昏厥以及运动性昏厥等,其中有统计资料表明,心源性昏厥患者占所有昏厥患者的10%-40%,且一般是由心律异常所导致[2]。为了分析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心源性晕厥的临床价值,本文作者对2010年5月至2011年9月我院治疗的80例疑似心源性晕厥患者的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具体内容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9月我院治疗的80例疑似心源性晕厥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在26-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10.6)岁。部分患者有1次或者多次黑蒙和晕厥经历,且均经常规心电图、脑CT以及脑电图检查,均排除性低血压、短暂性脑缺血以及癫痫等疾病。因怀疑患者突然昏厥的诱因是心律失常,所以在进行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前7天时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1.2 治疗方法 采用MIC-12H型动态心电检测系统(由北京美高仪软件公司生产)对患者进行24h连续检测。叮嘱患者尝试各种因素诱发昏厥,详细记录昏厥发生的时间。综合处理、分析,判断患者的昏厥是否属于心源性晕厥。结果分析包括无晕厥组和晕厥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17.0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在P
2 结 果
2.1 心律失常类型与晕厥的关系 心律失常有多种类型,诸如窦性停搏、窦性过缓、房性早搏以及窦房传导阻滞等。在本次研究的80例疑似心源性昏厥患者中,有60例心律失常患者,有35例有昏厥症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 晕厥症状与心电图之间的关系 见表2。
3 讨 论
昏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类型多样,通常可分为脑源性昏厥、血管性昏厥、血液成分异常性昏厥以及心源性昏厥等,其中心源性晕厥是昏厥中最为危险的类型。诱发昏厥的因素有多种,一般是由脑部暂时性缺氧、缺血等引起的。
有统计资料表明[3],左心室功能不全者出现晕厥和无晕厥的1年死亡率依次为65%、25%,猝死率依次为45%、12%。诱发心源性昏厥的因素有多种,主要包括房室传导系统疾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起搏器功能欠佳、阵发性室上速、阵发性室速以及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等。目前诊断心源性昏厥的方法有多种,临床上通常利用心电变化进行诊断[4]。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能够记录24h,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变化,对诊断心源性昏厥提供高效的诊断方法,同时也为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等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作者通过对80例疑似心源性昏厥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是一种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且费用低的诊断方法。因此,在检查疑似心源性晕厥患者时,应该首选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进行检测。
总而言之,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对诊断心源性晕厥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朱林美.动态心电图对心源性晕厥的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187.
[2]马津莉.心源性晕厥患者126 例动态心电图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9-70.
知识性创新的特点范文2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创新能力的目标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特点的信息技术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二、信息技术学科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和技术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知识性和技术性并重是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因此信息技术是最能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科之一。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很好途径。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具体指出“信息技术教育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学生要利用计算机完成一件有创意的作品,就必须自己动手,开动脑筋,大胆想象。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多层次的教学系统,它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程序设计、多媒体制作等多方面的知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不但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随心所欲地自由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独创性作品,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1.创新能力发散性培养
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不仅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新技术往往来源于发散思维,而且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务多法训练。一务多法训练就是给学生一个任务,引导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去完成。
2.创新能力迁移性培养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把已经学得的知识、技能应用于新的学习,应用于实践。而知识技能的应用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就是学习的迁移问题。迁移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迁移,才能使学过的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充实和熟练,以提高学习的质量和学习效果。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我们的着眼点是正迁移,尽可能避免负迁移。凡是学习都存在迁移,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迁移性。
3.创新能力变通性培养
创新能力的变通性是指改变思维方向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本品质。常表现为思路灵活,随机应变,能将思路转到别人不易想到的、比较隐蔽的方面去。
创新能力变通性是创新能力的基本品质。创新能力变通性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部分。
4.创新能力独创性培养
创新能力的独创性是创新能力的最本质特性。培养创新能力的独创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高境界。学生自由创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方法。信息技术学科中有能为学生创造许多自由创作的空间。所以,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独创性的方法是自由创作。在学生学习某项知识技能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自由创作的作业,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自由创造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应用性的学科,更是一门在提高学生兴趣、发展个性、拓展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特殊作用的学科。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涉及许多潜在的创造性智能,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注意去发现、调动,实现在信鼠技术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成章,许洪杰,邹显春,信息技术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2]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育室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知识性创新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小学英语 英语教学 情景剧 开发 运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51-01
小学英语因其特殊性,课堂教学中,一般以汉语为主,英语交流的几乎不多。为此,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促使学生主动交流尤为重要,而“情景剧”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创设和开发贴近生活的“情景剧”,让学生在自由的情境中互动和和合作,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情景剧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单词、句型,让学生在交际中玩中学、学中练。下面,简单谈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景剧的实施途径。
1 根据年级和课型灵活创编与表演
小学英语起始年级的英语内容简单,以简单的1-2句话为对话形式,因此,情景剧的创设和表演也极为简单。教师应将单词、短语和句子首先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先梳理和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再通过情景剧的表演而强化这些知识,因为,起始年级的小学生的英语基础本身极少,如果不引领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铺垫,情景剧也没法开展,就是开展,也是汉语,起不到巩固和强化基础知识的作用,更起不到英语的综合运用之功效。
如,学习三上Unit6 Colours时,对于Story time的第一幅图片的内容,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创编和表演情景剧,让学生模仿图片内容而表演出来。但表演之前,教师应务必让学生掌握Look at… It is… 两个句型,而这两个句型中的“看……”“是……”,再引领学生复习服装名称,如T-shirt、shirt、cap、jacket等,对于颜色的名词,也应该先掌握,如red、green、yellow、orange等,再进行情景剧的表演,就轻松了许多,学生们也感到不陌生:A: Look at my skirt,it is red. B: It is nice/cool/… 并且,情景剧的表演也促使孩子们“活学活用”。
对于高年级段的学生,因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此时的情景剧,除了教师指导之外,可以把创编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Story time结束之后,就把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学的单词、短语和句型进行情景剧的创编,让学生先将要使用的单词、短语、句子写下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对话设计,上课时表演出来。如阅读了The king’s new clothes后,教师布置任务,针对某一个片段或内容编写一个小短剧,上课时小组汇报表演。这样的情景剧,既有效复习课文知识,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
2 利用熟悉的人或事创编,促使学生合作探究
目前网络资源的普遍、电视、电脑的普及,小学生观看的动画片与日倍增,知道的明星、歌星数不胜数,甚至天文、地理、历史、科学也涉猎颇多,使小学生兴趣广泛,接触的人或事也多,因此,孩子在一起共同的话题也比较多,利用孩子的年龄特点、喜好、兴趣等投其所好,编排情境,挖掘其中的内涵,以深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合作表演、合作创编,小组学习兴趣高、活动热烈有序。
如,学习新译林4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的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按照课本上的图片进行表演以外,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创编,模仿乔丹、姚明等篮球运动员的投篮的情境,而进行表演I can play basketball like Yao ming. Wow, how great等,这样,教学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人或事,情景剧更富于趣味性、情趣性。
3 情景剧应凸显趣味性,与知识性相融合
情景剧的主要目的是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因此,情景剧应注重趣味性与知识性兼备的原则,使趣味性与知识性相融合,起到“一箭双雕”之效。
情景剧,不仅仅注重戏剧的表演、戏剧的再现、矛盾的冲突,也应注重在情景剧中融入儿歌、chant、游戏等,使学生在趣中学、学中练、乐中学、学中玩。
如,学习Helping our parents时,引导学生扮演各种小动物的情景,在情景中使用chant,增添情景剧的趣味性与知识性。如:
Mr bear Mr bear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dancing, dancing, dancing.
Cha cha cha.
Miss Robbot Miss Robbot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hopping , hopping, hopping
Hop hop hop
……
这样的情景剧既趣味浓厚,也融知识于一体,并且边唱边演,给孩子们发挥的空间,兴趣更急浓厚。
此外,在情景剧中融于游戏、竞赛、挑战性的活动或者环节,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促使孩子们的快乐合作学习和活动。
情景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与开展,应注重趣味性与知识性的融合,学段与课程的有机结合,并将学生熟悉的人或事而融入情景剧,再注重情景剧的延伸与拓展,那么,情景剧将为孩子们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锻炼口语的机会,展示自我的平台,并培养小组合租意识,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知识性创新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构建
一、教学中中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理念
中学信息技术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初步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地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增强其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有效地培养其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能力。教学中应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不是简单地教授计算机基础知识,也不是片面地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的培训,而是将计算机当做一种工具,培养学生用所学的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的各种能力。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构建与创新的重要性
(一)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
信息化已成为当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不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还深刻地改变着人们教育教学的方式、学习的方式甚至于思维的方式。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的标志。并且随着信息技术日益的普及,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现代化的手段。因而构建和创新出顺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是新课改背景下的需求
新课改后的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理念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关照全体的学生,建设特色信息技术的课程,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倡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和创新,注重合作与交流,共同构建健康信息文化。由此可以看出,在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的教学将面临着由内在的理念至外在的方法的转变。它需要我们广泛地借鉴国内外的和其他学科的成功的教学经验,并认真地研究其课程的特点,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依据不同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选用恰当的教学模式。
三、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构建与创新的实践探索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还远远地没有定型。它集技能性、知识性、应用性和综合性于一体,具有明显的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完全地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而应构建和创新出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独特新型教学模式。随着当下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开展以普及,探讨和研究其教学模式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是教师依据教学的内容,通过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要讲解的知识点蕴含于教学任务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所学的知识。此教学模式多用在信息技术的操作教学中,它的核心是教学任务的确定。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之中,其要求学生对教学任务进行理解、分析和研究,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实践而达到最终的目标。例如,在学习画图程序工具的操作方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教室或学校的平面图等,使得学生在掌握了画图程序工具的操作的同时,又学习了平面图的绘画。该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其创造能力。
(二)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指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带动和辅助信息技术的学习,它能够淡化不同学科间的知识界限,使得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融为一体。现代社会信息更新速度较快,这便要求学生可以更方便、更快地获得信息知识。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解决该问题,我们只能够用提高教学的效率及质量的方法来寻找出路,因而,学科整合的模式就应运而生了。例如,教师可以在网络上给出作文的题目及作文的要求,而学生可利用网络搜集作文的素材,在网上进行写作,并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将作文传给教师等。
(三)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可以发掘学生的潜能和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计算机的操作过程之中,体验失败和成功,正确地评价自我的认知活动,从而正确地理解知识。比如,在学生已掌握了某个或者某几个操作软件的使用方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综合的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制作出自己喜爱的作品。在使用该教学模式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作品的机会,让其体会到学习乐趣,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和创新的思维。
(四)小组研究学习的教学模式
小组研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是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实践能力,以组为基本单位分工合作,围绕给定的问题利用信息网络检索、查阅和下载相关资料,做好相应资料的采集,并要求其对资料进行编辑与排版,完成研究学习的报告。例如,学生在学完了Word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拟定主题,然后分小组来制作电子报刊,在小组中,按组长分配,成员分别收集与主题相关的素材。小组成员经过讨论达成共识,进而完成作品。
(五)课内外的知识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
能用电脑进行信息处理是21世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的技能之一,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因而,在学习中涌现出了很多计算机的爱好者,他们不满足于课堂所学,对于计算机的很多专业的知识及应用技术有浓厚兴趣。可以有组织、有选择、有计划地将一些学生有浓厚兴趣的游戏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中,这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巩固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打字的时候,可以结合金山的打字软件,使用打字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该注意的是,学校和家庭应对他们的爱好进行保护和正确引导,避免他们在不良的诱导下成为计算机游戏的牺牲品。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的发展和日益的普及,以及新的教学课程理念不断地涌现,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迫切地需要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中学信息技术集技能性、知识性、应用性和综合性于一体,具有明显的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征,教师在教学之中不能完全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许大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J]. 信息教研周刊,2011(01).
[2]周维霞,罗刚.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2).
知识性创新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 激励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知识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使现代企业面临着持续变革和高度不确定性的挑战。在这种充满挑战的环境下,企业的发展将更多的依靠知识和创新。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价值创造最主要的驱动力量。
什么是知识型员工?彼得·德鲁克首先提出了“知识型员工”的术语,认为知识型员工属于那种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和信息工作的人。加拿大知识管理专家认为“知识型员工就是那种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值。”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知识型员工”是指“在企业中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活动,为企业做出创新型的贡献、带来知识资本和货币资本快速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它是直接致力于与知识相关的工作、对企业有创新型的贡献、可为企业带来知识资本增值进而产生货币资本的快速增值的企业内部员工。知识型员工的范围从职业上界定,典型的有企业管理人员、研发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营销人员等。
一、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1.具有相应的知识资本,个人素质较高,工作创造性强
知识型员工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或有长期的实践经验,掌握了较高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以及企业的核心生产技术和关键客户关系,从而成为某一方面的知识专家。这一知识专家的稳定性和对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为知识型员工拥有企业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本——知识资本和知识创新能力,知识型员工和企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雇佣关系,而是通过知识资本的投入,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者。知识型员工的知识资本和知识创新能力构成了企业创新能力的基础,使企业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变革企业的管理制度,研究开发出新产品,策划新的服务方式,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
2.具有很强的工作自主性,劳动成果难以衡量
知识型员工大都从事创造性劳动,更倾向于拥有宽松的、高度民主自主的工作环境,而不愿意受规章制度的制约和企业领导的监督。他们在交易和不确定的环境中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其工作过程及成果常常以某种思想、创意或技术发明、管理创新的形式出现,很多是无形的东西,其价值显现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另外,出于知识创新的复杂性和难度,往往要求知识型员工组成工作团队,运用集体的智慧完成工作任务。因而劳动成果多表现为团队智慧和努力的结晶,个人的工作绩效则难以衡量。
3.自有主见,蔑视权势
由于知识型员工在技术方面的特长,使他们对任何事物、工作都有自我的意见、看法、观点,而且这些自我的意见、看法、观点又能对上司、同僚和下属的决策行为产生严重影响。因为拥有这些让他们值得骄傲的知识资本,使得知识型员工并不崇尚任何权威。
4.追求完美,流动性强
知识型员工作为高素质、高层次人才,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有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需要,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事务性的工作,而是热衷于挑战性的工作,追求完美的结果。因此在现实中,为此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差,流动意愿强,他们更忠于自我的发展、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
二、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进行了研究。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1989)经过大量研究后认为,激励知识性员工的四个因素分别是:个体成长(约占总量34%)、工作自主(约占31%)、业务成就(约占28%)、金钱财富(约占7%)。与其他类型的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更重视能够促进他们发展的、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们对知识、对个体和事业的成长有着持续不断的追求;他们要求给予自主权,使之能够以自己认为有效的方式进行工作,并完成企业交给他们的任务;获得一份与自己贡献相称的报酬并使得自己能够分享自己创造的财富。
彭剑锋、张望军(2001)从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本土化研究的角度,定量的进行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与内在需求的分析,进一步探讨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研究表明,中国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前五位)是:工资报酬与奖励(31.88%),个人的成长与发展(23.91%),有挑战性的工作(10.145%),公司的前途(7.975%),有保障和稳定的工作(6.52%)。马立荣、肖洪钧(2001)在其“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设计”的研究中提出,对于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主要包括组织环境、个体成长、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四个方面。 三、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
1.内在激励
培训激励,知识型员工对高层次的需要比较迫切,在工作中对自我成长的要求很强,企业可以通过培训满足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培训可以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培训时,应充分考虑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提高其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并注意把知识型员工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与企业或组织的目标联系在一起,使员工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不至于偏离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全方位的培训,是知识型员工的知识技能得到更新,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职业发展激励,职业发展作为内在激励因素,对知识型员工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很少有哪种需要会像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身价值需要更为强烈。知识型员工十分关注自身的发展,有着发挥自己专长、成就事业的追求,企业要对知识型员工实施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重视知识型员工的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设计,企业如不能为知识型员工提供个人发展的机会,就难以激发其工作热情,甚至有可能导致优秀人才外流。
精神激励,企业文化激励是精神激励的主要部分。企业文化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环境形象、产品服务等。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是无形的,但其激励作用是巨大的。企业要有凝聚力和精神动力,要在众多企业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创立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知识型员工要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都需要一个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所以,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为了确保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为了更好的激励知识型员工,企业要努力建立公正公平、自由和谐、肯定个人价值、鼓励创新、信息通畅、知识分享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强大的企业文化。
知识性创新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美术课;创作构思;启发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039-01
初中美术课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的同时;也在教授学生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初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把握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特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课上要充分运用好启发式教学方法。正如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所悟,惟在启发引导,使学生增益其智能”。例如:我在讲授初中美术第二册第七课《视觉语言―标志设计》时,为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注意课前启发,用示范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被作品简练、独特、美观的造型所吸引,表象出很强的好奇心,这时向学生宣布:“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创作出好的标志作品呢?这就需要同学们课下注意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并加以概括提炼”。通过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的观察欲望和创作欲望,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做好了创作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及做好了下节课的课前准备,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在上课过程中注意同步启发,鼓励学生的创作构思,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第二则第八课《创造新的形态―纸雕塑》一课的巡视辅导过程中,注意点拨学生的创作灵感。一种是让学生展示制作方法,不能原样照搬,在演示的过程中进行再创作,即使再创作部分效果不理想,也要给与鼓励,并以建议的方式提出改进建议,这样既能拉近师生关系又能增强学生的创作积极性。第二种方法是让学生完全脱离演示方法,让学生自由发挥、自主创新折、叠、剪的方法,教师要作出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并帮助学生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保持学生的创作灵感,激发、点拨这种灵感火花,使它越来越亮,表现出作品应有的个性特征和学生观察生活、提炼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尝试创作的艰辛和快乐,培养他们的耐性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每节课的结尾很重要,我在课堂小结巩固教学效果的同时,注意引发学生新的构思,传递给学生“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新鲜感。例如:利用两节课之间的知识连贯性来设定小结,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获得成功感,给学生表现优点的机会,并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表现;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互相点评,取长补短,获得进一步改进的方法。我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客观评价作品的不足,并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点,如:认真、仔细、想法独特等。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和面对困难要有自信心,也为下节课做好了铺垫。
事物的发展总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决定其结果,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收获也是同样道理,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特长才能健康发展,个性才能得到较好的表现,教师才能收获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讲授第二册第六课《变形与强调―动物图案设计》一课时,先让学生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或画、描一张动物的作品,自己先总结一些这种动物的特征,让学生将这种初步的认识应用到自己的设计草图中,再让学生互相交流、补充;我在导入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完善创作思路,充实的画作,使学生能创作出独具个性化的作品。
要克服学习上的障碍,教师在创造教学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有正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根据学生不同学习兴趣,不同程度,由浅入深,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对少数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帮他们一把,甚至给他们动几笔,在关键处提醒他,使他有勇气画下去。还有的学生可用鼓励的语言,例如“你作画方法对的,略注意某一点就更好”、“很好,就这样画下去”、“构图不错”等,逐渐培养他们自信心。注意经常向学生提供新素材、新刺激、新观点,以克服思维定势。让学生在感受色彩美和形式美的同时,大胆去创新。让学生在美术创造行为的表现过程中发展个性、气质,开发创造潜能,不断创造新的作品。这样,使学习障碍在一幅幅永不满足永远创新和变化中得以消除。我国古人商子说过:“君子之学如蜕,幡然适之。”所以,克服学习障碍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