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趣味教学法的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趣味教学法的定义范文1
【关键词】案例教学;精选;运用分析;讨论反馈
【中图分类号】G633.2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0-0001-02
在目前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学方式仍然是以讲授式为主,虽然在一些课中也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但学生主动学习缺少,大多数学生缺少有独立思考,更少有亲身去实践的。而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与现实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应用案例教学,尤其在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使生物课的内容趣味化,不再枯燥;内容具体化,不再抽象。寓教于乐,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对培养具有较好的知识应用能力, 善于信息整合和创新的人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对于教育案例的定义,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做出多种叙述。理查特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 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1986 年,“卡耐基教育和经济论坛”倡议将案例方法应用到教师教育方案中,此后,各种研究者及教育者才开始把案例引人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对于案例教学法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定义。郑金洲博士定义为“ 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与讲授法相对立。”换句化说案例教学,就是运用“案例”开展教学的一种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课标定课堂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一个或几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表达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在生物课堂上,就是通过对设计一个具体的生物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与现代科技、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恰当地选择信息,主动地采集信息,并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为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作必要的准备。
二、案例教学具体应用
2.1精选案例 激发兴趣。
精选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的基本特征”一节,用了动物世界的开头作为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这样既真实又典型,并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所选案例教学可以提供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能大胆交流,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讲述我国的动物资源时,用了《可可西里》这部影片中的一个小片段并且讲述了一个故事美丽的可可西里,一位老猎人,清晨起来,走出帐篷,看到了一只肥硕的藏羚羊。出于猎人的本能,他很快取出猎枪,而那只藏羚羊并没有出于求生的本能而逃离。面对老猎人的枪口,藏羚羊两条前腿跪下去,眼里流出了热泪。老猎人开枪射杀了这只跪着的藏羚羊事情本来可以结束了,可是这跪着的藏羚羊怎么也不能拉起。老猎人用锋利的刀子剖开了藏羚羊的腹部,看到了一只小藏羚羊。老猎人什么都明白了,从此在可可西里再也没看到这位老猎人。学生观看后有了很大的震撼……。综上所述,案例的选择或编写应遵循原则:(1)考虑具体的教学目标(2)学生的实际情况(3)当时的教学环境(4)真实性(5)完整性(6)时效性(7)趣味性。
2.2 运用案例,巩固知识。
趣味教学法的定义范文2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高中阅读教学;应用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定义与原则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定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任务用作组织教学的工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以多样的学习方式,如,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所学知识,在任务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所学知识。在任务中学到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完成任务。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任务所使用的素材要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具体的任务情景以及活动步骤要趋近于真实的学生生活。贴近真实生活的任务设计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
(2)形式与功能原则
形式与功能的原则是以真实性原则为基础的,使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清晰化。其他的语言教学法大多使语言脱离了语境和现实,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语言的功能。而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可以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语言功能的重要性,使学生真正地学会使用此门语言。
(3)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是指在课堂环境中是否可以执行,应避免环节冗杂、程序过多的任务。教师要尽可能地使人物简单化、易操作化。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操作
1.阅读前任务(Pre-reading task):课程导入
阅读前任务阶段也就是课程导入阶段,这个阶段的环节设计一定要充分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趣味性和真实性。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且趣味性高的材料作为导入材料。
播放美国电影High School Musical的片段,让学生来猜测本节课的主题。并且要提问学生:电影中一共有几个角色,他们的名字分别是什么。通过播放电影的方法不仅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还可以直接将学生带到情景中去。通过看电影来猜测本节课的主题以及对学生的提问,都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阅读中任务(While-reading task):任务执行
阅读中任务也就是任务执行阶段,在本阶段笔者设计的环节是:
(1)略读:让学生快速地略读文章,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用一句话总结本文的主旨。
(2)浏览:让学生浏览文章,然后完成第一道练习题。
(3)精读:让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并且回答老师的如下问题:
Question:
Who’s Anne’s best friend?
What does her diary mainly talk about?
Answer:
Anne’s best friend is her diary.
It’s about Anne’s feeling of hiding away. She especially missed going outside and enjoying nature.
(4)讨论:小组讨论为什么故事中的女主角会出现这些问题,如果自己是文章中的主人公该怎么办。
3.阅读后任务(Post-reading task):总结反思
列出问题:
(1)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purpose of this passage?Why did Anne write it?
(2)What is Anne’s point of view?Do you agree with it?If so,why?If not,why not?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的问题,并且轮流进行回答。全部小组回答完后,教师要带领全体学生进行文章中心思想的总结。并且教师要将本文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联系到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友谊的真谛。
根据教师的提示复述课文,在复述的过程中要注意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并且不能遗漏体现剧情的关键词。各小组分别派代表进行复述,全班投票选出最优秀的三个代表。
通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重要性的分析,同时笔者通过实例演示,也展示了如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实际的阅读教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高中英语中的阅读教学将越来越重要,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效性也将愈加明显。
参考文献:
趣味教学法的定义范文3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系统中的运用已有较长时间的成功史,在初期的医学、管理、法律等学科中取得优异的成就。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以后,在国外部分地区才开始陆陆续续的被应用于教学界,其显著的特点和优势使其在教育学界中被逐渐普及开来,并逐渐发展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体系。我们通常所说的案例教学法在教育界的相关研究中有不同的侧重点定义,比如从教育目的视角定义、从教育情境角度理解、从教育方法论角度定义、从教学过程角度定义等。综合来说,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例述理、师生共同参与”的特点,运用例子进行讨论和客观分析,并从中得出相应结论。这就是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内涵。
2案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学教学中的价值
案例教学在学前教育学教学中所体现的价值从三个方面反映出来。其一,对于教师来说,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实际教学中的师生教学参与性与主动性方面,案例教学方法能够使抽象的课堂知识以具象的形式展现出来,跟学生以很直观的视觉和听觉感受。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传教式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参与性和活跃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并能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经验,提高了教学效果;其二,对于学生来说,案例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自主参与性方面。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其能够使理论知识以具体实例的方式在过程中展现出来,由学生主动去发现和分析,并最终自主解决问题,这种化被动为主动的教学方式,从本质上将教与学的主体变为了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其三,从师生互动的角度看,案例教学需要较高的参与性,是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和思考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这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建立在小组之上的讨论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3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1)案例精选,保障案例质量。
案例教学的第一步是案例的选择,这也是案例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步,案例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展现案例教学的知识客观转变,案例选择需要具备真实性、问题性、典型性,同时还要保障案例知识的一致性和案例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同时案例还要新颖,最好是近期的案例,这样才能避免案例重复使用导致学生失去新鲜感和参与热情。
(2)通过科学问题适时引入案例。
案例的引入并未随时随地,也不是毫无目的和依据,案例的引入要根据实际课堂教学的进程和理论知识的配合,既可以“从例到理”,又可以“从理到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一个背景,是教学中的工具,可以采用以案例导入教学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以案例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无论种方法,重点是实例、理论知识与课堂教学进程的合理结合。
(3)营造氛围,展开充分讨论。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在案例中蕴含了大量的具有启发意蕴的不确定性和问题性,在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下能够引发学生热情的讨论和参与。案例教学所营造的这种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适当评价,加深知识理解。
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案例的展示、讨论、分析之后,作为最后一个环节,老师适当对学生评价是案例教学的点睛之笔,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案例教学中一般不设置唯一正确答案,案例所展现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需要学生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结局方法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产生的问题及结论,通过老师适当的评价和引导,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和反思性学习的能力。
4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案例的选择应真实、典型、趣味。
案例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必须具有典型意义,并且所选择的案例必须能够最快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这就要求教学案例兼具真实性、典型性、问题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案例在教学中呈现的方式多样,教师需要结合教学需要和知识结合点选择合适的案例,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注重搜集相关素材,为案例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2)案例贵在“精”与“深入”。
在实际教学中并非案例越多教学效果越好,良好的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案例的精度和深度。教学中同一知识点选用多个重复意义的案例并不能是教学作用和价值叠加,只会浪费过多的教学资源。因此案例需要具备深度,能够针对性地深入思考,从而展现更多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案例讨论以学生为主体。
趣味教学法的定义范文4
关键词:高总英语口语教学;任务型教学法;应用
G633.4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在行课堂教育设计中,将学生作为主体基础,以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B学生的能力作为目标,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整体的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对学生英语口语的要求,从而提高学习整体的能力,在教学中被广泛的应用。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是通过对原有教学模式的变化,即将要求学生做什么转变为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认知到怎么有效的学习。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通过老师对知识的传授,对知识进行了解,由于知识量较多,因此,学生缺少了练习的机会。任务型教学将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1.目的性
目的性原则是高中英语口语教育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行任务型教学法教学中,教师要对英语课堂进行有效的设计,从而帮助学生熟练的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加强学生对英语口语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法技能,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在英语课程的设计中,英语教师要充分的遵循目的性原则,明确教学目标,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提高英语口语教学质量。
2.合作性
英语口语是一门互动性强的学科,在学习中,学生要通过交流才能更好的掌握学习的内容。除此之外,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不同的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等方面均存在不同,如果可以将同学成立学习小组,可以促进其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行分组教学,让学生了解团队的重要性和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身上的优点,通过相互的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
3.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教师在设定教学内容中,要使英语课堂充满趣味性,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在任务型教学法中遵循趣味性原则,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不仅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还提高了整体的教学质量。
三、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应用情况
任务型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任务前、任务中以及任务后,具体介绍如下:(1)任务前:在行任务型教学法前,教师、学生均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作为英语教师,要合理的设计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任务,并将该方法讲述给学生,让学生对该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可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按照具体的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在课前要求学生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预习,然后安排学生对搜集的英语素材进行整理、分类,将重点的单词、语法和语句等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由老师进行统一的总结,这样不仅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简单化,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至关总要。当然,英语口语的教学和其他学科也有着密切的关联,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英语口语和其他学科进行密切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任务中:在应用任务型教学法于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要完成教师在课堂中布置的课后任务,二是要完成相应的任务报告。在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时,英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和教育理念,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的情况,采取新型的授课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保证课堂任务的顺利完成。相关研究报道显示,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注意是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运用的能力,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具有促进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行任务行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面临的实际情况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有效的完成任务时可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因此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有一定的预见性,预防在教学中可以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3)任务后:任务后主要是对任务前、任务中的分析和总结,是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检验,是对学生完成成果的分析和归纳。在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学生要对自己完成的情况进行总结,总结在完成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在总结中,学习又重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温补,加上教师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和扩展。总之,在任务后,通过对任务的总结,可以让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把握,利于教师在今后学习中对任务的布置。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让我们知道,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对于学生学习中的错误问题和难点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和指导,从而保证学习英语口语学习的效率。
四、结束语
总之,应用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口语的教学中,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通过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习在完成任务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明显提升。虽然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要灵活的变通,防止影响教学的任务,同时作为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炯照.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D]. 重庆师范大学, 2012.
趣味教学法的定义范文5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原则;实施阶段;实施过程
[作者简介]汪 芳(1990―),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课程与教学。
一、任务型教学法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日常交际和语言项目要求,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9],并引导学生以参与、感知、认识、体验、互动、交流、合作[6]的方式去完成任务,学习目的语并与人交流,从而使语言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运用结合起来,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运用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在做中学”,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要旨
1.任务的定义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以各种各样的任务为基础的。关于任务的定义,不同领域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Long(1985)从非语言学的角度给任务下了定义:“a piece of work undertaken for oneself or for others, freely or for some reward”,即为自己或者为他人所做的一项免费或者有报酬的工作。[1]
Prabhu(1987)为任务下的定义是“An activity which required learners to arrive at an outcome from given information through some process of thought, and which allowed learners to control and regulate that process.”[3]认为任务是一项活动,需要学习者从所给的信息中经过认真思考而达到某种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允许学习者对其进行控制和规范。
David Nunan(1989)对任务的定义是“a piece of classroom work which involves learners in comprehending, manipulating, producing of interacting in the target language while their attention is principally focused on meaning rather than on form.”[2]他认为任务是学习者用目的语来理解、处理以及交际的一项课堂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习者更多关注语言的意义而不是形式。这个定义与任务型教学中关于任务的概念有很大的接近性,因此在教育学领域具有里程碑似的意义。
Skehan综合Candlin、Nunan和Long的观点,较为客观地总结出“任务”的五个主要特征:意义是首要的;有某个交际问题要解决;与真实世界中类似的活动有一定关系;完成任务是首要的因素(即如何完成是次要的);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估任务的执行情况。
2.任务设计的原则
真实性原则。教师应尽量使设计的任务来源于真实生活,课堂上履行任务的情景以及具体的活动安排应尽量与真实生活接近。
形式/功能原则。该原则力求让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形式和功能、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增强学习者对语言的应用能力。
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任务之间应是关联的,后一任务应以前面的任务为基础,而不是一个一个任务毫无关联的叠加。在课堂教学中,任务的实施步骤和程序应达到教学上和逻辑上的连贯和流畅。[8]
可操作性原则。教师设计的任务,应能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予以操作实施的。任务要避免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实用性原则。教师设计的任务要适合学生进行相应的活动,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和空间内,尽可能多地交流和互动,使之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趣味性原则。任务型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任务应形式多样,具有丰富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语音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根据语言学家Jene Willis(1996)的前任务、任务环和语言聚焦这三段论[5],可以将任务型教学分为前任务阶段、任务环阶段和任务后阶段。
(一)前任务阶段
前任务阶段是任务实施前的准备阶段,也是用时最短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由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语音课的主题和任务。首先,教师可对已学的并且与本次语音课程内容相关的单词进行读音复习。其次,教师导入主题和任务,即介绍新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初步概念。再次,教师布置本节课的语音学习任务。为了顺利完成本节课的语音学习任务,教师应就如何开展本次语音学习任务、每位学生的任务分别是什么、完成任务的时间安排等方面做详细介绍。[11]
(二)任务环阶段
在任务环阶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充当指导者。这一阶段主要由执行任务、计划和报告三部分组成。首先,学生以事先分好的小组执行任务,教师在教室走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本节课的语音学习。其次,在计划阶段,学生准备就任务的执行情况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全班进行汇报。最后是报告。每组派名学生以口头、书面或者录音的形式向全班汇报本小组的语音任务执行情况。
(三)任务后阶段
任务后阶段主要包括分析和练习这两部分。分析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语音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对这些语音知识的深刻理解,以便在以后的语音学习中能迅速抓住这些知识的特征。练习是指在分析期间或之后,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新的知识。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语音教学中的实践
笔者根据任务型教学法的三个阶段,将本节语音课细分为课前复习、前期任务导入、小组合作进行自主学习、分小组汇报总结、教师分析、布置作业这六个步骤。笔者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Unit4 When is Easter?为例,谈谈任务型教学法在语音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前任务阶段
1.课前复习
教师拿出学生已学的且含有字母组合th的单词卡片,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推选一名学生读这组单词,正确率最高的小组,给与适当奖励。
2.前期任务导入
教师根据之前呈现的单词,指导学生经过思考指出字母组合th有两个读音,即/θ/、/e/,并示范读法。
(二)任务环阶段
1.小组合作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可借助单词表、电子设备或根据已学的自然拼读法,将mother. maths. father. thin. brother. fifth. this. birthday. there. three. that. third这些单词,根据字母组合th的不同发音进行归类,并试图正确读出单词的发音。在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期间,教师在教室走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2.分小组进行汇报总结
十分钟之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就每组的学习情况及发现进行汇报。
(三)任务后阶段
对于读音错误较多的单词,教师予以示范,给出正确的读音。并对/θ/、/e/这两个音素的发音特点进行详细讲解,即/e/和/θ/都是舌齿音,它们的主音相同。发音时,先将舌尖微微伸出,置于上下门齿之间,舌身成扁平。舌尖和下齿之间的气流通道非常窄小,气流从舌齿间的窄缝中泄出。不同的是,/e/是浊辅音,/θ/是清辅音。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即找出本册书中关于发/e/和/θ/读音的单词,并对着镜子感受/e/和/θ/读音的区别,第二天上课时与全班同学交流讨论。
四、结语
任务型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的3p(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教学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整堂课中,“任务”贯穿始终,学生以完成“任务”为动力。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课堂主体地位,在学习活动中会有更多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这对于学生学习情绪的调动有很大推动作用。学生用所学语言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再发展语言,并能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增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
趣味教学法的定义范文6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 整体感知整体式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故事是伴随着儿童成长的,它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有着很大的作用。将小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加入教学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现实生活场景、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学生们都熟悉并感兴趣故事及故事人物来完成小学英语课堂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们在听故事、讲故事的同时也学会了英语并喜欢上英语。以下阐述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一、故事教学法的定义:
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教学来完成教学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具体而又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与可行性。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能有效提高教学效能。
二、故事教学法的意义:
1. 故事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小学生思维活跃且富有表现力。对他们来说,长期采用简单的情境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英语故事教学内容有趣、语言活泼且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意义,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2、故事教学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能够使学生的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故事教学中,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们用大脑思维的过程。这一过程能够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学I have ……这个句型时,自编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森林里要开动物大会,它要求动物们用I have ……这个句型来介绍自己,大象说:“I have a long nose. I have two big ears.” 小兔说:“I have two long ears.”……通过故事教学,让孩子们在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这个句型,运用这个句型。
3、故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
根据故事教学的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表演,让学生在声音、图片、动作的媒介下,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使其全面感知,并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这样故事教学能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逐步提高。如我在快乐英语教学中,对于每一单元复习课,都采用故事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们复述故事,表演故事,培养他们的语言、身体运动能力。
二、故事课教学的实施 :
1.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整体式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应在“自然”、“真实”、“完整”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让学生感知整个语篇的“意义”。学生在感知的过程中,建立起外语的语感。教师可以采用录音、录像或口述等方式,通过语言、音乐、图画等视觉与听觉的多方位输入,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一个大致的、生动的了解。在感知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去想象,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先前的准备工作,边听边猜测,从而主动建构语言知识。
2、 用故事来呈现新单词和新句型。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生词呈现形式是“实物呈现”和“图片呈现”。这些直白的生词呈现方法,比较单调机械,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仅仅停留于单词之中。而通过故事教学法来呈现新的单词,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去体会新的单词,同时因为故事都具有趣味性,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如何对一个句型进行有效地呈现一直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辽师版第5册Unit 2 的教学目标中需要学生能听懂会说What’s your father/mother like?并能熟练的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肯定或否定回答。教师通常会直白地进行教学,有些甚至是直接翻译成中文进行解释,而通过故事来呈现新句型可以突破这一难点,能够让学生在预设的故事情节中感知呈现的句型所要表达的含义,更可以通过故事这个情境了解句子所能应用的语境。教师可以用双语给学生讲故事。故事内容是这样的:早晨太阳出来了,池塘里游着一群小蝌蚪,其中一只问Who’s our mother?(我们的妈妈是谁?)它们看到一只黑色的鱼,体型跟它们很相似,于是一只蝌蚪就游上前说:你好,鱼太太,你是我们的妈妈吗?(Hello, Are you our mother?) 鱼太太回答说:不是。(No I’m not.)你的妈妈长着大眼睛、大嘴巴。She has….小蝌蚪们游上前去对一只大青蛙说:你好,你是我们的妈妈吗?(Hello, Are you our mother?)青蛙妈妈高兴的说:是的,我是(Yes I am) 。
三、实施故事教学法的要求:
1. 在故事课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指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老师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老师能够通过自己的表演感染学生。学生在完成默读和听录音的过程后,对整个故事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此时要求学生配上对白完整地表演这个故事还为时尚早,学生也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如果这时我们让学生抛开对白,进行对口型的表演的话,学生的情绪会立刻高涨起来并积极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
2.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因素,避免两极分化,因材施教。
一般说来,学生的学习情况各有不同,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要提出的要求是不同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学习能力更强的学生、学有余力的学生以上四类学生能够有这样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样需要研究。
总之,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英语的意识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具有情景真实、便于组织和实施等一系列的优点。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多多运用故事教学法,充分体现“用中学,学中用,学以致用”的新型教学理念。作为一名新课程理念下的老师,只有多学习,不断的进步,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赶上时代教学的脚步。
参考文献:
1.《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