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范文1
中图分类号 R446.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75-2156(2009)04-0109-01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通常意义上指检验科)是医院运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人员不仅是与患者直接接触,而且还要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组织和排泄物等接触。这些因素可能造成检验科工作人员自身感染,医院病人的医源性感染和环境污染,所以检验科是生物安全和医院感染管理科重点监控的科室,如2003年香港、台湾的医学实验室和2004年北京、安徽两地由CDC医学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SARS的有关报道。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基层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主要是领导重视不够,规章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知识欠缺、观念陈旧、防护意识淡薄,防护设施不全等。医学实验室能否做到生物安全防护已成为其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关键;同时,检验科作为医院的重大传染源,是防止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医院检验科由于其工作特殊性,存在较多问题,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原因,旨在提高检验科预防医院感染效能,严防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1 生物安全管理现状
1.1 领导重视不够,人员认识不到位 长期以来部分医院领导存在重诊疗、轻预防的思想。特别是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医院进行成本核算后,往往认为实验室生物安全这项工作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而不予重视。尽管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医院领导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有了新的认识和重视,加强了对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感染监测和管理工作。但还是在对检验科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购买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仪器和设备等方面投入很小,例如: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经常可能接触结核病人,结核菌的检查按国家相关规定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操作,但很多基层医院没有生物安全柜,据不完全统计,在遵义市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近百余家在开展结核菌的检测工作,其中有生物安全柜者只有极少数,存在严重不足。在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培训方面,科室人员很少有机会参加的相关学习班和会议,许多人员并没有得到与本科业务相适应的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的岗前培训教育。
近几年来,尤其在SARS大流行后,国家各级疾控中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人员的相关培训,但大多数认为,生物安全是微生物检验专业的事情,培训时重点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人员,而目前大多数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是轮换工作,结果造成整体工作人员的认识还是不到位,正如某些技师所说“在学校和教科书上从来没有教我们采一个患者的血要洗一次手或消毒”,而多年养成的习惯使某些技师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无法适应,在工作中经常不戴手套、口罩、帽子、防护眼镜;接触感染性标本时不戴防护手套;清洗处理废弃标本时消毒处理不严格;在实验中途用污染的手接听电话;工作人员穿污染的工作服进休息间,或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或吸烟等。刚毕业的医学生中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认识不足更是一种普通现象。
1.2 规章制度不健全,存在制度漏洞 科室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措施和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预防感染的安全管理措施和规范、安全的标本管理制度、消毒及清洗制度、感染后检测制度等没有具体规定,对突发事件如血液或体液的飞溅污染、细菌分离鉴定时的污染、强酸强碱配制时的损伤、玻璃器皿破碎误伤等没有明确的消毒和监测等处理制度。有的把科室消毒剂的保存和配备完全交由临时工管理;没有制定科室内大扫除的制度或制定了却没有很好地落实。另外,标本的接收、分离、处置存放等制度亟待完善。
1.3 防护意识落后,防护设施不全 有的人员只重视本科检验业务,轻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只重视自身保护,轻视对患者的隔离;有的人员甚至以操作方便为理由,既不保护自己,也不保护患者。另外还存在隔离衣、防护眼镜、洗手设备、通风设备不足;由于基层医院检验科用房比较紧张,有的工作间在建筑设计方面存在卫生学上的缺陷,这也间接地增加了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和医院感染的机会。
2 管理对策
2.1 更新观念,健全规章制度 科室领导挂帅,坚决改正检验科“重检轻防”的思想。让全科人员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通用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规范》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它规定了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保护实验人员和公众健康的宗旨,使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真正步入法制化轨道。它的颁布和实施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标志着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工作步入了科学、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执行相关文件及管理办法,根据科室的性质和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相关制度,落实到人,定期监测、检查、杜绝工作中的随意性。
2.2 强化知识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内容涉及到实际医疗工作的方方面面。医疗机构应当对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安全教育,并每年进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检验人员应不断吸取新知识,而不能仅仅局限在旧的知识层次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只有人的认识得到提高,才能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提高认识首先是提高领导的认识,领导应带头学习和遵守废物处理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无菌技术等;其次是科室要提供必要的防护条件,人的健康权是第一人权。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听到“多用一副手套多花冤枉钱”的说法,这种认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是提高医疗成本、降低收入利润的认识是对患者和工作人员自身健康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对医院感染工作的不了解和曲解。另外医学继续教育在我国已形成制度化,有必要借助这一平台,确保检验工作者日常实用知识点的不断更新。
2.3 增加资金投入,购置防护设备 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适当加大资金投入添置一些设备,如购置生物安全柜、安装免提电话机,安装自动洗手装置等设备是非常必要的。
2.4 加强对勤杂人员的管理 对卫生勤杂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讲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础知识,如医院规章制度、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医用垃圾、生垃圾、正确先手方法、消毒隔离观念、消毒液的配制和使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等。使他(她)们认识到保洁工作质量与科室环境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密切关系及重要性。做到地面无垃圾,墙壁、门窗、玻璃无灰尘,厕所清洁无异味,废品垃圾及时处理,减少污染源,做好保洁工作,使环境整洁优美。
2.5 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和医用废弃物处理 检验人员工作时,应衣帽整洁,严格遵守消毒来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静肪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患者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对使用过的注射器、采血针、吸管、加样器吸头等医疗废弃物放入消毒桶内,经高温消毒高压消毒后,再做废弃物处理。
2.6 检验器具的消毒处理 各种器具应及时清洗和用高效环保消毒剂消毒。
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范文2
[关键词]农产品 质量安全管理 现状 吉林省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中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诸如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农产品的不科学收获,市场准入制度尚未完善以及市场监督管理不严等,导致农产品污染比较严重,因食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引发的人畜中毒事件以及出口农产品及加工品因农药残留超标被拒收、扣留、退货、索赔、停止贸易交往的现象时有发生。从田间到餐桌,从生产到贸易,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磐石市地处吉林省东南部,总人口54万人。现辖15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磐石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不但涉及到磐石市的基本民生问题,而且也关系到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因此,研究磐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意义重大。
一、磐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成效
1.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近几年来,磐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未发生一起因农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群体性中毒事件。磐石市蔬菜产业迅猛发展,在种植面积和设施建设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磐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全市蔬菜主要栽培黄瓜、西红柿、豆角、茄子、西葫、甘蓝、油菜等20多个品种,年产量650万t。目前,全市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环评认证基地面积达6.67万hm2,获证无公害农产品79个,拥有绿龙、翠仙、营绿绿色食品和经认证的有机食品6个,建立“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2.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
磐石市成立了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在完善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10个镇的农产品质检站建设,并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贸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专院校、宾馆、食堂、陪送中心等地新建23个农残速测点。每年完成农产品检测品种5200个,其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4200个,农药残留常规检测1000个,国家禁止的5种高毒农药检出率降低到零。磐石市确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基地83个、检测市场30个,抽取蔬菜样品、水果样品全部合格。
3.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近年来,磐石市每年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通过集中打击和不定期抽查等多种形式依法开展对农业投入品的综合整治。对种子、农产品、肥料等农贸经营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凡不具备经营资格的农贸企业、门店一律取缔,规范农贸经营主体的市场行为。全市上下联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通过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行为和依法查处其不法活动,有力地控制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非法销售,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环境。
4.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建设试点
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由磐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组织,磐石市农业局主要负责蔬菜生产安全信息体系建设试点的实施工作,具体是2个批发市场和23个蔬菜基地共47个单位的试点,主要是通过工作管理档案、生产经营档案建设,推动蔬菜生产、经营规范化和诚信建设,促进蔬菜安全生产与放心消费。在磐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组织下,对47个试点单位逐一进行了初步检查验收,基本合格。
二、磐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全社会的食品卫生法制观念不强。大部分消费者专业知识较少,缺少识别食品质量的基本常识,对假劣食品的危害认识不足,选购食品往往只注意价格,而对质量要求不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强。食品生产经营者数量多、分布广,尤其是一些游击式、分散式、小规模的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和诚信经营意识相对较差,对自身管理不严,对从业人员培训不够,在食品生产经营现场,经常可见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操作行为。
2.监管系统不够完善,监管部门查处难
许多食品生产、经营者特别是一些无证的个体业主和制假贩假者常常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法,让监管部门很难查处。主要是因为在监管过程中还存在漏洞,使管理工作没有完全到位。从布局上看,这些地方主要是分布在学校、集贸市场、农贸市场周边。
3.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
近年来,磐石市农业局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属起步阶段。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基础还很薄弱,存在着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磐石市发展标准化的意义和紧迫性没有被普遍认识,计划经济农产品短缺条件下形成的重产量、轻质量、无标准的思维定势和惯性阻碍了农业标准化的推进,农业生产小规模、分散化和非组织化加大了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难度,农业标准化体系不完善,实施标准缺乏先进性、配套性、操作性,农业标准推广实施体系不健全。
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范文3
关键词:机电安装 风险 安全
目前,我国科技技术发展迅速,各大行业对机电设备的需求与日俱增,机电设备的数量及质量有待提高。机电设备的增加,无形中增加机电安装工程的难度,安全事故层出不穷。机电工程项目的施工,一旦出现安全风险问题,不仅造成工程单位的经济损失,严重情况还会出现人员伤亡,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机电安装工程企业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企业内部的整改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全面解决施工期间的安全隐患问题。
一、提高机电安装工程安全管理意识
机电安装成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机电安装具有高危性,多数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防范机电安装的风险问题,成为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首要问题。我国机电安装人员多数具有专业的水平,但是建筑过程中,机电安装却经常发生安全事故,其主要原因在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低。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势在必行,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定期培训施工人员安全理论知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确保企业的事故防范管理可持续发展。
建筑施工必然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但是通过完善机电管理机制,加大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避免机电安全事故的发生。工程施工监督管理部门,在实施监督管理工作的同时,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完善工程安全管理体系。
二、加强机电安装安全管理措施
1、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培训
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直接导致机电安装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不仅对施工具有较大的影响,自身施工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明确机电安装的相关风险问题,确保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能够有效进。首先,提供典型安全事故问题,通过视频或多媒体观看施工事故的短片,实施机电安全教育的培训,将安全事故进行细节化分,促使施工人员能够明确环节安全问题,直接造成工程的巨大损失。其次,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高层管理部门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法制教育,促使施工人员明确国家的相关安全政策。工程施工单位可以设立奖罚制度,促使施工人员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并且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有效解决机电安装的安全隐患问题。
建筑施工单位流动性较大,这给施工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建筑施工单位管理部门,应该明确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及职业素质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构建一支具有专业施工水平、职业素质、施工能力的团队,成为建筑管理企业的核心问题。
2、完善机电安装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需要具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监督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管理能力,结合本建筑工程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规划符合本企业实施的管理计划。因为多数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即使发现机电设备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也不能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提出解决方法或与管理部门沟通,久而久之,相关机电设备出现老化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尽量降低成本,发挥自身管理能力,不断更新安全管理制度。
机电设备的管理及维护,需要定期进行验收,每次的使用都要详细的进行记录,做到有据可依。安排指定的工作人员实施机电设备的维护工作,一旦发现机电设备超过使用期限,或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应该进行维修或报废处理,避免施工人员误使误用。规划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实施工程安全责任制,加强监督管理的实施,提高机电施工现场的防范措施,通过安全施工责任制,将安全隐患问题层层瓦解。机电安装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能够有效完善管理体系,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与职业素质的培养。
3、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性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为了满足建筑行业的设备需求,机电安装工程中的技术更新加快脚步,新设备与技术的投入,成为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新设备的安装过程中,必须聘请专业的机电安装人员,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因为操作失误导致安全隐患问题的存在,机电设备安装完成后,施工人员应反复调试设备,确保设备能够在施工过程中,正常投入使用,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问题,应该及时联系专业的机电设备安装人员,防治设备的错误使用,造成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
总结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企业内部之间的竞争与日俱增,为了满足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企业内部必须具备完善的管理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工程建筑企业的社会地位。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企业内部的管理,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具有高危性,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安全问题,因此,机电安装工程成为建筑施工的关键问题。建筑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将会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情况还会出现人员伤亡,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凯旋.建筑施工项目风险来源及风险控制要点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8)
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范文4
关键词:安全 施工现场 管理 培训教育
1 概述
民用建筑安全管理是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通过对生产要素过程控制,使生产要素的不安全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达到减少一般事故,杜绝伤亡事故的目的。从近几年民用建筑业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看,虽然没有出现大起大落,但事故苗头随处可见,浙江奉化一栋使用了仅20年的居民楼发生坍塌事故。这次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住房安全问题的关注,在工程质量良莠不齐的背景下,一些城市的楼房尤其是老旧楼房的安全性令人担忧。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为50-100年,而当前这些房屋却20年、30年不到就“夭折”,为何房屋的寿命会“缩水”这么多!房屋的耐久性是整个房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有大量专家也长期致力于房屋耐久性研究,并且建议进一步提高房屋的合理使用寿命的下限。然而,现实是,即使50年这一使命寿命要求都还达不到。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说过,中国房屋的实际平均使用寿命不到30年。房屋的寿命会“缩水”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的原因需要从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全寿命期去查找。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核心的问题,是现在没有一个法律法规能够从建筑物全寿命期去统筹规范管理和落实各方在质量安全上的具体责任。
2 民用建筑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2.1 政府法律和监管 ①缺乏适合市场经济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随着我国工程建设投资体制的变化,对建筑生产方式的要求也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市场要求,这说明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出现了问题,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安全管理体制向适应市场经济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转变。②法律法规多而不全,执行力不够。我国有关民用建筑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虽然有很多,但是并不健全和完善,再加上政府的监管效率低、执行力不够等问题,导致民用建筑的安全管理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③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滞后,管理出现真空。过去企业属于行业行政管理的范畴,然而现阶段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等的影响,企业渐渐成为了市场中独立的行为主体,再加上有关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滞后,导致民用建筑安全管理出现真空。④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与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分开。现阶段我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与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实际上处于分开的状态,并没有真正实现行业管理。如此一来,建筑安全管理的标准和模式很容易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可能出现同一个环节有多人负责,但是有的环节无人负责的情况。
2.2 企业安全管理 ①建筑单位安全管理问题。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单位存在把建筑工程的勘查、设计、监理等的某个环节承包给个体承包商的现象,虽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程进度的压力,但是由于这些个体承包商的资质和能力得不到保证,难免出现包工头为了追求最大利润,缩减工程项目必要成本的现象,很容易导致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②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等单位主要的安全问题。勘察和设计单位没有严格的依照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实施,导致勘察和设计的结果差强人意,不能满足施工单位的建设需求;工程监理单位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既没有在施工前对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进行仔细的审查,也没有在施工过程中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理,并且当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的采取必要措施。③施工单位的安全问题。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施工单位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它作为建筑安全活动的主体和核心,对保证建筑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3 建筑安全管理主要方法
3.1 安全管理 在建筑施工中,人员安全比工程安全更加重要。一旦出现人员伤亡,不仅影响工程进度,还严重的影响到其他施工人员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所以必须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安装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配发必要的安全设备,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针对不同的施工环境配备相应的必备品。此外,也需要注意对周围非工程人员的保护。
3.2 培训工作 现阶段很多施工单位只注重产值,不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对施工人员加强安全知识培训,不仅能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也能够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工作效率。
3.3 管理制度的执行 公司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各行各业普通存在的一个现象。很多的施工单位也是如此,规章制度几乎成为了一种摆设,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所以,必须坚决执行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做到赏罚分明。
4 我国民用建筑安全管理改进措施
4.1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①应该严格的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施工安全生产,并配备专门的人员做好施工安全检查工作;②严格的依照相关标准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③为保证施工安全,应该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④为了保证机械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应该对其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检修,使其一直保持在符合安全标准的状态当中;⑤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对于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周围可能造成损害的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应该采取专项防护措施来保证其安全生产;⑥应该及时的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同时作业人员应该严格的依照相关规范标准使用这些个人防护用品。
4.2 安全文明管理改善措施 ①安全文明施工技术(作业)体系。施工生产的安全文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安全文明施工场所;二是安全文明施工工艺和技术。同时施工生产的安全文明行为是指进行安全文明作业和操作。创建安全文明施工技术(作业)体系不仅是管理性很强的工作,而且也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②施工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措施。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文明施工作为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及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安全生产并不是只需要保证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需要对施工现场负责,应该保证施工井然有序的进行。
4.3 安全监督管理改善措施 ①预防职能。在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都应该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一旦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者危险,分析其产生原因,并及时的采取防治措施,尽量把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②补救职能。对于已经出现的安全事故应该采取及时补救的措施,补救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督促企业完善安全管理体制;二是采用技术的手段及时消灭安全隐患,并弥补因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③评价职能。安全监督管理通过发挥评价职能,可以及时的了解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并对这些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有助于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进而达到保证施工安全的目的。④教育职能。通过发挥安全监督管理的教育职能,能够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使其自觉的完成自身职责,保证施工安全生产。⑤信息职能。研究生产系统中的安全信息,及时向政府和企业的决策部门提供,加强控制与反馈,实行动态管理,以提高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水平。
5 结束语
尽管我国政府对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已经日益重视。甚至是前所未有开始重视,但是依旧存在不少客观的因素和主观的因素,使得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立法工作、监管工作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笔者坚信,思想上的重视,加上行动上的不断进步、努力,未来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会取得更多的创新和更多人性化管理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苏永强,徐晓兵.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教育的标准化[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田元福.建筑安全控制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3]叶贵.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成本核算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4]朱轩.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安全性分析与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范文5
一、当前高校化学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向学生传递各项专业知识,对学生操作技能进行培育的重要场所。近些年随着我国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发展,高校更加重视对人才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行培育,从化学实验室中对各项知识进行探究。从当前高校化学实验室基本操作现状来看仍旧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在化学实验室中开展各类实验需要各种实验药品、仪器设备等,比如剧毒药品、有机试剂、酸碱试剂、化学药品等,仪器设备有高压钢瓶、干燥箱等,对其此类药品和设备如果不能进行安全操作将会导致人员伤亡问题的发生。有的化学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特殊性的化学反应,比如在回流、萃取、蒸馏中需要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通电加热或是明火加热等,此类化学反应对环境条件具有相应要求,对于此类实验条件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会导致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1]。
当前部分高校化学实验室中缺乏必要的消防设备,有的高校由于受到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在院校化学室中尚未配置消防栓、灭火器等基本设施。化学实验实验台不能阻燃、线路老化问题严重等,都是当前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部分师生安全意识薄弱。相关教育管理部门未能结合化学实验室管理要求对师生展开安全知识教育以及安全技能培训,相关人员缺乏工作重要性认识,有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结束之后直接将实验中应用的重铬酸洗液、强酸强碱等具有腐蚀性的溶液倒入下水道中。所以,当前需要结合实验要求开展实验室管理工作,明确管理内容,促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2]。
二、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践措施探析
(一)建立健全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当前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拟订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需要在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上,对我国相关安全管理法规以及各项政策进行分析,从高校自身实际发展现状出发,拟定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其中主要有自检自查制度,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能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目前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覆盖内容较多,主要有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守则、安全检车制度、化学品及危险品管理方法、器械领取记录、实验室用电安全管理等。在对化学实验室各类设备器械以及药品进行应用之前,教师需要让学生全面掌握设备仪器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最后,在最新的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中,需要明确标注实验人员基本岗位职责,完善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在实验教学以及日常管理中严格执行各项制度,确保制度能够严格执行,提高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质量。
(二)对化学试剂及药品展开安全管理
目前高校化学实验室中应用的各类化学药品自身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与毒性,此类药品在不同环境下具有易燃易爆等性质,所以当前在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做好化学实验室试剂药品管理。??化学实验中需要应用的化学药品进行全过程管理,从药品购置、应用、废弃回收等环节加强管理。化学药品在购置过程中需要对药品应用有效期、库存、具体应用方面拟订完善的使用计划。根据化学药品不同的性质需要进行分类保管,对药品应用进行记录,明确掌握药品使用与存放等基本情况。对于诸多易制毒化学品,需要根据对应的管理条例执行。组织专业人员对药品进行采购,到符合安全要求的药品供应单位进行购买,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在日常实验教学过程中,如果实验活动涉及各类危险药品,教师需要对学生操作行为进行指导,控制药品应用量,避免产生较大危害性。等到实验活动全面结束之后可以将剩余药品有效回收,然后进行保存。将废弃药品产生的具体定量申请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处理,能够避免废弃药品对自然环境产生较大危害[3]。
(三)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管理
在高校化学实验中需要应用各类实验仪器设备,当前仪器设备安全管理需要体现在不同方面。首先是各类实验仪器安装及使用环节,需要明确各项责任,确保应用程序的规范性。其次是设备的正确应用,需要根据设备标准化操作流程开展。最后,需要结合设备仪器基本应用现状定期对设备开展检修维护工作,确保仪器设备能够稳定运行。在高校开展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需要为学生讲述各类仪器设备基本应用性能,对设备合理应用。在实验活动开展之前,需要组织学生参与到设备仪器以及实验操作培训活动中,掌握各个仪器设备安全操作流程,避免出现实验室安全事故,强化学生安全实验意识,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整合各项问题,及时排除故障,确保实验安全工作能够稳定开展。在化学实验中需要应用到各类玻璃仪器,玻璃仪器材质易碎,在实验中需要加强安全管理,防止玻璃仪器破碎导致液体溅出产生各类实验事故。
(四)化学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
高校化学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是重要内容,管理人员需要从合理配置消防设备出发,强化实验人员消防认识。在化学实验室中消防器材是必要的基础设备,根据化学实验室实际建设情况需要对消防器材合理布局,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消防器材配置数量与质量定期进行检查,及时更换消防器材。实验室管理人员及指导人员自身需要具备良好的防火常识,定期组织师生开展消防应急演练活动,提高事故应急疏散能力以及灭火抢险常识。在实验室日常防火安全管理中对电源、火源加强管理,定期对各类设备进行检查,控制火灾问题等。
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范文6
关键词:食品检测;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近年来,国内实验室安全事故屡屡见诸报端,2021年有多起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被公开报道,造成惨痛的生命财产损失[1]。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技术支撑的检验检测机构发展迅速,但实验室整体普遍存在散、乱、弱、小等问题[2],实验人员的安全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在基层县域范围内的检验检测机构,面临资金投入小、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必须合理规划实验室建设,进而促进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结合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主要从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安全管理、试剂药品安全管理、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等方面,阐述影响实验人员安全风险因素的种类和来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便找出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安全运行模式,以期为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使用与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1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1.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
伴随国家深入实施的“放、管、服”改革与第三方检测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新成立许多食品检测机构,为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食品安全国家战略”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众多因素导致很多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制度建设不健全、不落实,进而引发一系列实验室安全问题。相较于发达国家,国内很多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起步稍晚,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很多实验室建立相应的安全环保管理制度,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实验室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有效性、可操作性、充分性不够完善,安全制度的执行落实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出现制度和执行“两张皮”现象[3],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归结如下。1.1.1安全意识淡薄部分检测机构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或制度脱离实际,导致质量手册中的安全预防措施成为摆设,方案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未能有效落实。安全培训不定期、不系统、不规范,机构未发生过或仅发生较小安全事故,这些都会造成实验人员思想上的麻痹大意。1.1.2资金投入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检测机构“重业务轻安全”,没有做好安全方面的资金预算,本着只要能应付各类督导检查、能省则省的心态,安全管理上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或没有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1.1.3专业人才缺乏食品检测机构涉及的危险源有很多,如机械、电气、化学品等,尤其是种类繁多的化学品,如酸类、碱类、易燃易爆易制毒类等,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规范操作,但多种因素导致许多基层检验检测机构的资金投入小,专业人才相对匮乏,部分实验室工作人员跨专业工作,专业知识储备不够,人员流动性大,不能很好地将制度措施执行到位。
1.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策建议
综合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概况,随着国家、省市对检测机构监管力度的加大,各机构实验室一般均能建立一套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但如何有效真正地落实落地,是需要集众人智慧来解决的问题。针对此项问题,初步提出几点建议。1.2.1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应完善健全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可以试行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引入到实验室安全日常监管[4],结合实际制定具有很好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范围,同时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做到人人担当,人人有责。1.2.2注重安全培训,强化制度落实严格做好实验室人员安全培训,防止流于形式,监管机构可以做好顶层设计,结合信息化、网络化,建立网上安全教育培训系统平台,在共性问题上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安全教育考核,同时实验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特别是做新的实验前要分析安全风险,提前考虑好可能危险及做好应急预案,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1.2.3保障经费预算,做好安全检查机构要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经费预算,切实将防护资金投入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同时充分利用好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等形式,定期做好实验室安全情况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2仪器设备安全管理
2.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仪器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基层的小型食品检测机构一般也配置部分高端精密仪器,比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由于检验检测项目相对固定,大型仪器的操作管理及清洁维护一般由各自实验室专门人员负责,按照使用前编制的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及时更新仪器设备标识,便于结果追溯。然而,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在仪器设备安全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5]:一是部分高端精密设备缺乏专业人才操作,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参差不齐,检验结果准确度不高,能力验证不能顺利通过;二是基层机构存在较多陈旧的仪器设备,如老式火焰原子分光光度计、高温电炉等,或因资金投入不足,不能及时将仪器设备更新换代,若使用不当,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三是压缩气瓶作为实验室常用设备,管理不规范,日常使用操作未按操作规程进行,碰撞摔倒或者高温等都会发生危险,特别是瓶嘴处,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安全隐患。
2.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仪器设备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实验室存在的各类仪器设备,可以区分为大型仪器设备、小型仪器设备及压缩钢瓶,分别进行安全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大型高端精密仪器设备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自然较高,仪器建档验收后,一般需要专职管理人员及时进行清洁维护。一是要配备好必要配件,出现故障后第一时间与仪器设备厂家沟通维修,为了安全及结果可靠,不可带病作业;二是要配备不间断(UPS)电源,防止突然停电对仪器设备造成危害;三是要及时排除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比如易燃气体的泄露可能引起爆炸、操作不当烧毁仪器配件等,尽可能将风险降至零。(2)小型仪器设备也需要规范操作,专职人员做好定期检查与日常维护,特别是陈旧的设备,注意是否存在线路老化,检验检测功能是否正常,能否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并及时标识。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及时对仪器设备更新换代,以满足检验检测安全与结果准确的需要。(3)压缩气体属一级危险品,一般建立专门气瓶室对压缩钢瓶进行统一管理,采用集中供气管道装置配置所需气体到各个实验室,钢瓶必须固定,以免摔倒发生危险,更换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同时避免高温日晒,保证使用安全。
3试剂药品安全管理
3.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试剂药品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机制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检验检测机构紧跟时代步伐,安全管理体系逐渐完善,试剂药品采购、管理与使用总体比较规范,但由于部分检测机构使用的化学品种类较多,采购人员对化学试剂药品知识匮乏,对供应商经营资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把关不严现象时有发生。试剂药品采购后,部分检测机构不能很好地分类存储,严格管理,尤其是易燃易爆易制毒类化学试剂,虽然机构可能制定“五双”管理制度,但执行落实过程中存在“打折”现象,比如没有执行双人领取,存在安全风险,同时由于监管不到位,试剂药品处理办法大多流于形式。试剂药品使用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到位或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进而引发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并对应急预案不了解或不熟悉,导致自身受到伤害。
3.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试剂药品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综合上述试剂药品安全管理概况,针对实验室所用药品种类多、涉及面广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3.2.1采取统一采购,源头把关质量试剂药品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样品的检验检测结果,检测机构通过公开招标,采购前严格审查供应商相关资质等材料,特别是易制爆、易制毒等相关试剂药品的采购资质,做好公安系统备案,从源头确保试剂药品的质量。3.2.2存储合理安全,领取使用规范采购后的试剂药品要做好相关验收工作,并根据不同性质,将危险化学品统一管理,做好分类储存管理,设置通风、防晒、灭火等安全设施,做好安全保卫措施,以防药品丢失,试剂库负责人建立试剂入库与出库登记薄,易制爆、易制毒药品严格执行“五双”管理制度[6],按照使用量规范领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系统做好追踪记录工作,使用时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实验室留存试剂药品满足一般需求即可。3.2.3备好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实验室根据各自对试剂药品的需求,做好常用试剂药品的管理计划,每个化学品均有化学物质安全信息表,将应急处置方案整理归档并装订入册,特别是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要时常对实验人员培训,并定期组织演练,比如防止出现发现火灾不会使用灭火器的现象。
4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
4.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4年国家出台GB/T31190—2014《实验室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规范》[7],标准较详细,明确废弃化学品定义、废弃化学品分类注意事项及收集储存要求。2017年国家出台GB/T34696—2017《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指南》[8],标准明确废弃化学品分类要求、收集要求、包装要求、标签要求、贮存要求和收集管理要求,但很多基层检测机构没有完全按照此标准进行化学品废弃物处理,一般是分类集中收集后,在废液间(可能只是隔离出的房间)分类集中贮存,定期转运到有处理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报环保部门与危险废物处理部门备案,形成基本的闭环管理模式,但一方面部分食品检测实验室规划初期没有设置危废贮存场所或以租赁形式进行工作,仅仅隔离出一个小房间用于贮存,各项硬件设施都达不到规范要求[9]。另一方面很多机构对实验过程中废弃物产生数量、去向缺乏有效监控,造成有些实验室废弃物未经收集或处理就作为一般废弃物直接进入生活垃圾[10],没有突出实验人员在实验室废弃物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4.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针对检测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4.2.1健全危废处置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政策宣贯实验室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一套包括产生、转移、贮存、转运等在内的危废处置制度,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及操作流程,及时有效记录危废台帐。食品检测实验室各个工序与仪器都可产生危废,实验人员应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标准,牢固树立对危废的安全处置意识,不可将有毒残物随意丢入垃圾桶或倒入下水道,突出实验人员在废物治理中的主体作用。4.2.2逐步完善硬件配置,不断规范危废处置2001年国家出台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11],标准详细明确贮存容器、设计选址、运行管理、安全防护等要求,新建实验室在设计初期应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对危废贮存场所进行布置,同时按照“三同时”原则验收使用。旧的实验室应积极整改,做好预算,逐步完善硬件配置,做好应急预案,规范危废处置。4.2.3培养危废处置专业化人才,夯实危废处置安全基础基层食品检测机构面临人才匮乏的困难,可采用服务外包方式,多措并举,如聘请专业化危废处置单位的工作专员对实验人员进行系统持续培训等,培养出机构自身的专业化人才,夯实危废处置的安全基础。
5结语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