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1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6.009
随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正式颁布,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正式由实验阶段进入到了全面实施阶段。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并对不同学习水平的每个学习方面都设置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要求。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求,还分别添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这加强了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对体育教师的指导性。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工作中,要准确分析体育教学内容的新特点,选用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1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新特点
1.1 构建了基于大课程观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
在传统的体育课程编排中,通常以运动项目为主线来构建体育教学内容体系。这种做法便于体育教师围绕运动项目来设计体育教学,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样容易导致体育教师把运动项目作为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进而片面地把体育教学演化为运动项目的教与学。
新课程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重新构建了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拓宽了课程学习的范围,将体育课程的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这一变革意味着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由单一的教材观转向大课程观的嬗变,全面渗透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内容的整体性,有助于促进“三维健康”目标的整体达成。
1.2 进一步平衡了体育教学内容的指导性和灵活性
新世纪课程改革伊始,一线教师普遍感到比较迷惘的是不知道如何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因为《课程标准》(实验稿)仅仅列出了内容标准,这给体育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也使得习惯了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进行教学的一线教师有些无所适从。为了改变这一现象,适当加强课程标准的指导性,《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各学习方面提出了相对明确的内容要求,使得体育教师选用教学内容时有例可循。
例如,随着初中阶段学生的生长发育、体能的增强和体育学习经验的增加,他们逐渐具备了学习一些运动项目技术及运用技术的能力,针对这一情况,《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基本掌握并运用运动技术”学习目标下编制了兼有指导性与灵活性的教学内容要求(参见表1)。
1.3 更加需要发挥体育教师的实践智慧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不再仅仅是体育教材的简单执行者,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更加需要发挥体育教师的实践智慧。例如,《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运动技能包括六大类,即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游泳或冰雪类、武术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六大类中,每一大类包括若干运动项目,每一运动项目中又包括多种运动技能,因此,尽管新的课程标准在每一大类运动中都例举了许多的项目,但这是“例举”,不是要求“必学”,主要目的是供学校和体育教师参考,学校和体育教师完全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每一大类运动中的项目进行选择,选择后的某一项目中应该教什么技能,怎样教技能,完全由学校和体育教师决定。[2]]由此可见,《课程标准》(2011年版)虽然是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但需要体育教师在准确分析本校具体课程情境和学生主体需要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选用体育教学内容。
2 选用初中体育教学内容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1 处理好学校特色凝炼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不同学校体育教学的特色凝炼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事实上,体育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校具有特色地选用和持之以恒地凝炼,正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例如,在深圳市龙岗区某九年一贯制学校,游泳、乒乓球、跆拳道是其校本教材,凡是这所学校初中毕业的学生,基本都掌握了这三项运动技能。也就是说,游泳、乒乓球和跆拳道是这所学校的特色项目。在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为初中生的体育兴趣比较广泛,体育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体育项目,真正体现体育教学服务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中,理应处理好学校体育特色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2.2 处理好竞技运动项目与传统体育项目的关系
以奥运会竞赛项目为代表的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这表明了它们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流行、最受欢迎的运动方式,因而不少国家都以奥运会项目为基础来构建本国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这也是传统体育课程深受竞技运动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学生毕竟不是运动员,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动机和目的与运动员存在很大的差异。[3]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中,一方面要精选深受初中生喜爱的竞技运动项目,对它们进行教材化改造,使之适合初中生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重视武术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因为这是传承中华体育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是《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分别独立作为运动技能学习两大类别的出发点。
2.3 处理好学生身心健康与中考体育成绩的关系
“健康第一”是新世纪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以来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汇,其内在意蕴是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切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体育新课程积极倡导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维健康观”,无疑是一种进步。然而,在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协调发展的同时,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始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仍然是体育教学所要关注的焦点。[4]事实上,初中体育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任务是体育中考,为了扭转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趋势,全国各地普遍把体育纳入到中考的范围。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提高中考体育成绩自然是初中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绩效评定和职务晋升。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与提高中考体育成绩并不是一种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它要求体育教师要恰到好处地选用体育教学内容。
3 结束语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明确了“以目标引领内容”的教学思想,这在为体育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提供了可能的同时,也使得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成为一种必然要求。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必须遵循《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如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的思想,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适合教学实际条件及重视健康教育。与此同时,初中体育教师还应在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内容的运动实践性、健身性、娱乐性、可替代性和非阶梯性等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新特点,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选用体育教学内容,进而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5-37.
[2]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说明与分析(二)[J].中国学校体育,2012(05):14-17.
初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2
关键词:初中体育;运动;负荷;高峰期;安排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10-01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程的性质是要“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体育教师根据《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根据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合理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高峰期。预防运动损伤,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一、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高峰期
运动负荷是指身体练习所给予人体的生理、心理负荷。合理的运动负荷主要通过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量及心理过程来评定,也是教师在体育课中教与学的双边关系的一个重要评价。
对于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运动负荷的安排,国外较普遍的做法是把运动负荷最高峰安排在一堂课的前半节,在一节课的后半段要使学生的运动负荷量逐渐下降,到一堂体育课结束的时候心率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有利于学生有充沛的精力迎接下面文化课的学习。
而目前在国内许多学校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安排学生的体育活动的时候,基本上是在体育准备活动后学生就出现了运动负荷第一高峰,而学生感受到运动负荷的最高峰一般出现在后半节课。对体育课中学生的生理、心理负荷安排不当,忽视了对运动负荷最高峰的合理安排,以致学生在体育课下课后10分钟内心率还是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造成的后果就是会影响到学生在下一节文化课上,静不下心来进入学习状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很不利。而且影响到了文化课的正常学习,所以要合理安排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运动负荷量,就要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率都在120次/分以上,就已经基本符合体育运动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这个时候安排运动负荷最高峰,可以使学生心理生理等方面都能适应,在后半节课再安排一个运动负荷小高峰,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在心率逐渐下降时再做3―5分钟整理活动,学生下课时基本能够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有目的地把运动负荷最高峰安排在教学基本部分的前半段。
这里应该引起教师注意的是,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运动负荷最高峰出现后,可能有一部分学生在生理心理上有些疲劳和力不从心的感觉,这时必须安排一些巩固教材内容或趣味性的体育娱乐性活动,让学生自己调节生理心理上疲乏和厌倦感。例如,在教学初三《体育与健康》教材中,“耐力跑和实心球”这节课,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的准备活动部分,为学生安排进行间徒手操一套,集体慢跑2分钟;在体育教学的基本部分,教师可以讲授耐力跑的动作要领和要求后,可安排男学生进行男子1500米跑在7分钟完成,可安排女学生进行女子1000米跑在6分钟完成。跑完后大部分学生的心率达到了180次/分左右,再让全班学生花2分钟的时间集体绕操场走一圈。接下来可以让学生巩固投掷实心球的体育教学内容,并且安排学生进行象征性地实心球投掷达标赛,男学生的衡量标准是以7米为铜牌,9米为金牌,女学生的衡量标准是5米为铜牌,7米为金牌。在体育教学的整个活动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情绪都很高,教师再在下课前安排全体学生再做一些体育整理活动,让绝大部分的心率都能恢复到上课时的水平。
对运动负荷不大的课,例如投掷、垫上运动等,可在课的前半部分安排一些素质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增强。
二、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预防学生身体损伤
初中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素质的发展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非常需要体育运动来锻炼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但运动量也要适时适量,适应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能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因为遇到考试,例如在期末考试前和体育中考后就任意删减体育课时,更不能在体育课中出现运动负荷过大,而损伤学生稚嫩的身心发展,初中体育课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培养专业运动员,而是通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来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修养身心,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所以我们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了解常见的损伤发性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体育锻炼对增强学生体质,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初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3
关键字: 初中体育;新课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223-01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与差异性发展的关系,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长期以来,体操、田径、篮球、足球,武术、排球??都是一人包揽,体育教师勉为其难,敷衍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了。再者,我国农村学校多,办学条件差,场地、器材缺乏,体育师资力量薄弱。因此,要全面完成《大纲》要求,使学生达到应有的技能、技术是很难办到的。
1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的新特点
1.1体现健康第一。
体育新课标反映出来的最大特点是课程理念更新,"健康第一"思想深入人心,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初中体育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已经不再过分追求加大运动量,不再局限于健身,不再偏重于运动技术的传授。一种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促进所有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已经有了初步体现,初中体育教师已经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投放到关注全体学生的健康。
1.2突出学生的主体低位。
初中体育教师对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一点,认识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具体表现在初中体育教师思考问题时的立足点已经发生了变化,例如在许多初中体育教师的教案中都清楚地分列出了"学生活动"这一栏,表明了中学体育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不再像过去那样,用传统的技术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增加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合作学习的机会也在增加,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 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
1.3课程设计有创新。
初中体育教师们都力求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述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和对教学的认识,从教师在"课的设计"使用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与过去有着明显的变化,初中体育老师从学生兴趣需要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出生动活泼的教案,这表明了教师对各种教学活动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最能表现自己独特构思的个性化教案,而这些构思与设计又是与课的教学目标直接联系的,这也说明了初中体育教师已经走出了传统教学一些陈旧观念的束缚。
2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体育课堂教学不重视。
当今学校教学虽在向素质教育转轨,虽已经实行新课标,但很大程度上仍是以原有的应试教育为主,很多学校只追求升学率,为了其他学科或者活动有更多的时间,就随意占用体育教学时间,缩短体育课时,更有甚者,将体育课用作劳动、开会等,体育课的实践时间被剥夺,体育课长期处于如此被轻视的地位。
2.2体育方面投入资金不足,场地器材严重缺乏当前,很多学校体育课面临的问题,就是场地不足,资金短缺。体育教学所需的器材以及场地每年都要进行维修,学校对这块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还有一些学校购买了体育器材,但是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缺乏专门的保管人员,也造成了学校在体育器材上的匮乏。
2.3学生个体差异性未被重视。
在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学实践中,初中体育教师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虽然都是依据基本理念来精心设计授课内容,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刀切的想象依旧存在,统一讲授授课内容,让学生统一接受课堂知识,体育教师未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对于未进行选项教学的学校来讲,在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被调动。
3提高初中教学效果的策略
3.1认清体育课的角色。
体育课不被看重是正常的,几十门课业总得有个轻重排序,但体育课若遭受歧视,那就属于社会的一大时弊。体育课虽是小三门之一门,但它在现代教育过程中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贬低它、扭曲它、挤占它甚至打压它的种种言行,当然都该受到严肃批评。即便排在全校课程系列的末尾,也并不丢脸,把握不住自己的立身之本,才是最可羞愧也最为无救的败北。
3.2转变体育老师的思想观念。
初中体育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把素质教育贯穿到课堂中去。体育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做法,把体育教学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与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为中心。同时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切忌"分数第一"的短期行为。另外,体育教学中面对的学生个体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实现健身、健心、适应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体现出健康三维观。
3.3学校要加大体育投入。
学校方面要更新办学指导思想,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学校的指导思想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改变以往只顾追求升学率的片面做法。同时,要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购买必备的体育教学器材,并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所购置的器材进行管理。学校、社会和家庭要互相沟通,相互配合,加深对体育教学的认识,确保实现预期的。
参考文献
[1] 吕忠荣.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面临的困惑与对策[J]. 基础教育研究,2011(2)
[2]高松山,林森. 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分析[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 (2)
初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4
关键词: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现状;解决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身体健康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而学生更是社会的未来,尤其是初中生,初中生在面临高考升学压力下,往往只关注文化课的学习,从而忽略了对身体的锻炼,将体育课视为可有可无,这样一种错误的理念只会让学生更加忽视身体锻炼的重要,所以,如何改变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现状,已经成为了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一、篮球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篮球教学是现代体育教学的一大重点,但是现在的篮球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诸如,篮球教学观念以及篮球教学模式上存在众多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观念上,我们发现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健康教学的教育观念,但是初中体育篮球教师并未从传统观念中挣脱出来,教学模式及观念仍然停留在篮球技能教学中,并未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忽视了学生的主导作用。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篮球成绩而忽略了对自身篮球技能的完善与发展,并未真正做到“健康至上”的理念。再如,从教学模式上,我们发现初中体育教师大多毕业于体育教育专业,他们接受的教育仅仅是专业的技能教育,在单纯的技能教育中,教师潜移默化的思想便是“讲述―演示―训练”,这便让体育教学明显的程序化,让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造成学生思维单纯,想法狭隘,观念顽固,这样的教育是古板无趣的,同时教师也在固有教学模式下失去了创新能力,一味地按照旧有经验进行教育教学,这样只会逐渐地让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信心。
二、解决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身体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而学生更是社会的未来,尤其是初中生,初中生在面临高考升学压力下,往往只关注文化课的学习,从而忽略了对身体的锻炼,将体育课视为可有可无,这样一种错误的理念,只会让学生更加忽视身体锻炼的重要。
以人为本,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所以,在日常的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应努力发挥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学习热情,从根本上将体育课转型为素质教育课程,并且在教学中逐渐偏向于对学生有益的事项的教育,同时重视学生个体上的差异,激发学生自身发展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对篮球教学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兴趣与健康并存的体育教学模式。最后,应该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篮球锻炼的根本原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主动吸收。并且还应遵循新课标要求,加强篮球基础建设,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学习的现状。
例如,在进行初中篮球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来设计学生的教学内容,如,身高且弹跳能力强的学生,就可以建议其选修篮球课程,但是对于某类自身能力不太强,并且弹跳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应当从基础入手,更好地帮助学生打好篮球学习的基础,同时更好地提升初中篮球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进行初中体育篮球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以及困难,尤其是初中生自身的能力不强,并且不能够接受教师教授的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积极地参与篮球体育活动,从而更好地增强体魄,提升初中体育篮球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5
摘 要 初中体育教学,跟其他的学科教学一样,都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初中体育以锻炼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培养人才为教学目的。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们的体育能力和体育意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审图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更加强调重视学生们的感情体验和满足学生们的实际需要。接下来,本文将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浅析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关键词 初中体育 体育教学 情感教育
一、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感情和关系
体育老师是体育课堂的组织者和教育者,他必须要有稳定的、良好的情感品质,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喜欢这个老师,喜欢这个老师所教学的科目。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意思。积极的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一种教学的行为艺术。老师要不断的加强对于这门艺术的修养,从而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体育课堂的生动性、活泼型和有效性。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这样的关系可以促成老师和学生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共振,更容易的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在最佳的信息交流的过程中,积极的发挥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因此,体育老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详细的策划和布置,全面的设计好器材和场地,这样学生们才有可能喜欢体育课。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要积极的进行角色的转变,摒弃传统的教师角色和信箱,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对学生们的错误应该及时的加以纠正和指导,不要嘲讽学生。与此同时,老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发扬民主的作风,坚持民主的原则,在平等交流和对话的过程中,达到与学生的心灵共舞。体育老师应该努力成为学生们敬畏、崇拜的对象,只有积极的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生生关系,才会积极的引导学生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
二、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热爱体育运动的情感
课堂教学的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质量。现阶段的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旺盛时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职与,无论是国内外的还是课堂内外的大事小事甚至是世界的、未来的宇宙的奥秘他们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的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体验和情感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热爱运动、爱好体育的情感。
体育教学是老师运用身体和语言向学生们传授一系列的知识、技能和技术的全过程,这就是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单调、沉闷。造成了学生们爱好体育活动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严格要求,一定要紧抓“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在尊重和发挥学生们学习主体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教育的身渗透,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爱好体育运动的感情。比如说,可以阐述体育竞赛可以为祖国争光、为国家赢取光荣,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进一步增强人们的体魄等等,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对于体育课程的美好情感。通过真实的体育课堂以及老师的示范以及学生们的刻苦练习,进一步培养他们准中事实、严肃认真的态度。另外,现阶段的初中生还有这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是说对于知识的渴求。老师们应该充分的抓住学生们的这个心理特点,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使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平时的学习和锻炼中去。老师们不仅要对学生们的联系进行严格的要求,还要为学生们的体育训练和体育活动积极的营造一个轻松、预料的学习气氛。还可以运用体育竞技的相关挂图和记录以及故事等等,去刺激学生们的大脑,让学生们产生兴奋的性感体验,激发学生们积极学习的快乐情绪。让学生们在欢快的气氛中,能够产生相当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进一步关注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和身心健康
体育教学的最根本的培养目标育人。所以在初中体育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促进学生们身心健康发展和促进学生们个性的发挥有效的融为一体,运用体育教学的形式,在全面的促进学生们圣体健康发育的基础上,重视活动技巧和接那个的传授,激发学生们对于体育锻炼的感情和积极性,从而可以获得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同等重要的事情。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是急需解决和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说:学生们能否战胜自备和胆怯,如何积极的进行体育教学和练习,如何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如何不断的挑战自己并且战胜自己,如何坚持不懈的长期进行体育锻炼以及运用体育手段来控制自己的感情体验。总而言之,老师应该通过不断的体育运动和锻炼,来培养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情感。情感教学不仅是体育课程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全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在体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感情教育是学校对体育教学的改革,也是泉水体育观念更新和升级的需要。这需要一线的体育老师,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和改革。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情感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开始出发,通过三个大的方面: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感情和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热爱体育运动的情感;进一步关注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和身心健康,简单分析了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在将来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一定要注意结和学生和学科的特点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
参考文献:
[1] 李兆佳.丰富初中体育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0).
初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6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对社会有一定的社会适应性,并具备较强的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有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采用合作学习法
体育活动有很大一部分是集体活动,需要学生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而合作不仅仅是一种运动形式,还可以是一种学习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凸显。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教学法指的是将全班学生根据体育水平、体质特征、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分层若干学习小组,通过互助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合作教学法有两点优势:第一,合作合作可以让学生在良好的合作氛围中不断合作和探究,在认知、情感、技能方面实现进步。第二,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集体的学习模式中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心,充分发挥自我长处,有效弥补自身不足,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篮球技术的时候,单独让学生进行个别传球和抛球很难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篮球比赛或者抛接球小游戏,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与其他学生配合起来,在优势和不足中进行互补,也提高了学生的篮球技能,因而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采用科学探究法
体育运动是一项专业性的运动,不是靠着较强的体力就可以实施的,因此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就要在体育教学中引入科学探究法,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方式,提高运动的有效性。探究教学法指的是成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和独立的探索和探究活动,有效地感知和理解体育理论知识,增强体育运动的情感体验,有效解决体育运动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一个具体的环境和氛围引导学生去自我发现和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学习羽毛球运动的时候,教师不应该对羽毛球运动的知识和技巧进行讲解,而是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二人为一组边实践边探究,边交流边总结,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会有效理解如何发球、如何掌握球发射的高度、如何掌握球发射的力度、在多大范围内可以接到球、如何有效接住低球、贴地球等等。当然,如果小组内部的两个人还是无法解决,教师可以发挥全班学生的力量进行探究,并积极参与到探究额的活动中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强化了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感知,促进学生有效解决问题,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顾虑,从而更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羽毛球运动中去。
三、采用创新运动法
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更加注重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培养,而体育意识的培养是建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兴趣,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上的,而采用创新运动法正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初中学生对新鲜时尚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体育教学中将时尚有趣的运动吸纳进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而且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锻炼能力。时尚新鲜的运动如瑜伽、街舞、跑酷,体育游戏如你追我赶、两人三腿、运篮球过曲线等,这些运动和游戏对于学生的某一些身体机锻炼具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形式活泼、内容新颖,可以成为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例如,为了锻炼学生长跑毅力,教师可以将传统的绕操场跑圈圈改成跑酷运动,在规定时间翻阅障碍,抵达目的地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具有紧迫感,更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中来,不仅锻炼了学生长跑的毅力,还能锻炼学生较强的生存能力,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提高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引进跑酷这种时尚的运动方式的时候,应该充分注意运动的强度性和安全系数,在障碍物高度、时间限制上要处理得当,否则将会适得其反,影响课堂有效性的发挥。
四、采用积极激励法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而且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实践证明,充分利用有效的激励法能够促进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运动潜能发挥,最终良好的实现运动效果。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态度非常生硬,对学生进行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如果达不到要求就再要求学生继续运动直到达到要求为止,当学生表现优秀之后没有半点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害怕体育教师和体育课,这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的提高的。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体育教师要改变“严师”的形象,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积极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相信自己,热爱运动,让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提高。例如,在学生进行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很好”、“非常好”、“再来一次”、“坚持一下”、“相信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进步了”等等积极词语激励学生。但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采用积极激励法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评价要准确、及时且有针对性。评价哪一方面、哪一位同学要具体,而且要及时,以促进学生明确自己的运动技能掌握情况有利改进,不能等到表现过后很久再评价,否则很难达到效果。第二,评价要真实且有激励性。例如,刚才你运动节奏把握得很好,如果能够在练习的同时注意向上伸臂投球的话效果会更好等等。第三,评价要分层次进行,对于体育能力较高的学生应该往更高的目的上进行鼓励,对于体质本来就差的学生,应该注重学生前期和后期比较,不能一味地将学生与其他学生作比较。
当然,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还有很多方法和策略,笔者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教师们多多探索、多多总结,共同促进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得以凸显。
参考文献:
[1]曹科.浅谈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0(22)
[2]邵建生.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中学教学参考.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