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农牧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农牧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 草原工作;现状;对策;宁夏固原
中图分类号 S8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298-01
固原市围绕“两禁一防”草原管理重点工作,以草业服务团为载体,以科技服务为核心,以促进草原生态和草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近年来,固原市草原站重点围绕人工种草、禁牧封育、草原监理、草原防火等中心工作开展业务督导和技术服务,取得了较好成效。
1 草原工作现状
1.1 人工种草
截至2015年上半年,固原市更新(补播)多年生牧草1.24万hm2,同比增长26.9%;种植一年生牧草2.45万hm2,同比减少52.9%(主要原因是一年生禾草产量低,农户改种产量高的青贮玉米和地膜玉米)。由于上半年有效降雨及时,牧草产量预计增产8%以上,为舍饲养畜提供饲草保障。
1.2 禁牧封育
禁牧封育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市草原站按照“政策不变、口子不松、力度不减”的要求,及时下发文件传达禁牧封育相关精神;坚持每月不少于2次的禁牧督查,每次督查不少于30个乡镇,并做好督查记录;及时受理偷牧举报电话,对举报情况进行核实,并及时对偷牧乡镇主管领导进行约谈,要求做出整改。
1.3 草原防火
每年年初召开全市森林草原防火会议,开展系统内草原防火应急队伍模拟演练和技能培训,提高草原防火应急指挥系统组织协调能力和草原火灾扑救分队的反应能力;将固原市四县一区列入农业部“宁夏环六盘山重点草原防火区建设项目”,各建设1个县级草原防火物资站并配套相关防火物资,完善该市草原防火基础设施、装备水平和应急能力[1]。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全市未发生大的草原火灾。
1.4 科技服务
成立固原市草业服务团,开展技术服务,调研牧草存在的问题和制约瓶颈;组建固原市六盘山草业协会机械收割作业公司,并举办苜蓿机械化收割现场会,解决机械化收割问题,提高收割效率。
1.5 铁路护路
固原市草原站是铁路护路联防成员单位,将铁路护路巡查与“两禁一防”工作结合起来,对防护重点路段进行围栏管护,确保道路及人畜安全。
2 草原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偷牧现象依然存在
牧草返青后,个别乡村仍有偷牧现象,导致禁牧反弹,偷牧频发。牧草返青期间的偷牧放牧,直接影响草原植被的恢复,导致草原的草皮退化,草种植被脱落。
2.2 人工草地种植机械化率低,管理粗放
农民在人工草地种植、田间除杂、病虫害防治、施肥、收割等方面都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特别是在盛花期现喂现割,影响了品质。
2.3 饲草季节性供给不平衡
人工草地多为现喂现割方式,存在区域之间、季节之间、丰欠年之间饲草供给不平衡。
2.4 禁牧管理体制不畅
近年来,该市各县(区)禁牧工作的牵头单位为县(区)林业局或市农牧局,禁牧工作管理体制不畅。
3 对草原工作的建议
3.1 加大人工种草力度
随着退耕还林草工作的深入开展,固原市大面积的坡耕地都退出了粮食种植的范围,种植了树木和饲草。实践证明,退耕还林几年来,固原市的“山青了、水绿了”,气候渐渐适合人类居住。退耕还林草给环境带来好处之余,林草地还为农户的养殖业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大面积种植的杏树和桃树经济效益看好。建议各级领导重视退耕还林地的后续补充,加大投入投资力度,补栽树种和一年生或多年生牧草,确保林草效益最大化[2]。
3.2 继续抓好封山禁牧工作
经过科学研究,制定适合本地放牧的时间,在草原返青期,坚决杜绝放牧行为的发生。在禁牧期内,市、县、乡、村均要组成禁牧专业队,配备车辆、望远镜、高音喇叭等设备,深入辖区,不定时、不定点的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草原生长健康,防止草原退化、草皮老化。通过发放传单、发送手机信息、召开会议等多种途径,让农户明白封山禁牧对保持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通过知识的传播和适当的处罚,保障草原生态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草业服务团与草业协会的协作,指导草业协会成员单位和种草户做好苜蓿机械化收割、贮存和销售工作,提高该市草产品质量和声誉,提高“六盘山”品牌知名度[3]。
3.3 加大草原病虫害防治和草种更新
按照区草原站安排和要求,开展草原生态、草地生产力及病虫害监测工作。增加资金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对现有的草原进行合理的检测,防治草原病虫害,防止草原退化,保持草原生态健康持续发展。经过科学合理的试验示范,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草种,对部分老化退化草场进行草苗的补种,保持草原健康发展。
3.4 做好防火期草原防火工作
现阶段固原市草原防火的任务极重,因为大多数草原都是林草间作,草原火灾对林地的损坏极为严重,全市各级政府都要组成专业的草原防火队,制定严格的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并每年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加大防火物资的投入力度,实行专人专管;制定详实的草原防火工作机制,明确各级防火机构的职责,确保一旦发生草原火灾,防火队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保障草原安全。
3.5 发挥草业协会的积极作用
进一步发挥固原市成立的草业协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在每年紫花苜蓿成熟之时,组织大规模的跨区机械化牧草收获工作,在牧草养分最高的时候收割、腌制、贮存,以缓解牧草季节性短缺的不足[4]。
4 参考文献
[1] 杨振海.当前我国草原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J].草地学报,2011(6):5-9.
[2] 张智山.2007年全国草原工作主要进展[J].草业科学,2008(7):5-7.
乡镇农牧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2
一、畜牧业重点工作有序进行
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 “统筹发展、因地制宜、适度规模”的发展原则,计划以____县百万头只畜禽养殖基地为发展主体,以乡镇场为单位建设5个养殖园区,引导养殖户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年,我县编制了____县百万头只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启动了茫丁乡20万头只养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加快了建设步伐,现已建成达牧、忠民等20个规模养殖场,每户暖圈建设面积1000余平米。同时,通过项目捆绑,八家户“塔布斯”优质肉羊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项目于3月11日完成了招投标工作,新建300平方米暖圈4个,目前已全部建成;托里乡黑头萨福克肉羊繁育养殖专业合作社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项目已建暖圈2座,草料棚和饲料房各1座。今年,我县计划启动实施大河沿子镇肉牛肉羊养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规模化养殖场项目和养殖园区建设,引导养殖户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实现了我县规模化养殖工作新突破。
饲草料种植工作稳步推进。目前,我县现有人工草料地面积36.64万亩,现已开发34.64万亩,分布在16个牧业村队的定居点,已全部承包到牧户手中并颁发草原使用证。2013年,我县计划种植饲草料2.8万亩(苜蓿0.8万亩、玉米2万亩),其中:大河沿子镇6800亩、托里乡6800亩、八家户农场6800亩、茫丁乡6400亩、托托乡1200亩。现已种植饲草料18994亩,其中:苜蓿13091亩、玉米5713亩、甘草170亩、苏丹草20亩。
品种改良工作扎实开展。2013年,我县黄牛冷配改良任务5000头,其中:大河沿子镇1900头、托里乡1000头、八家户600头、茫丁乡1300头、托托乡200头。截止目前,开设冷配点20座、冷配技术员25人,完成冷配母牛2374头,完成计划的47.48%,消耗冻精5657支,消耗液氮331升。
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有序进行。我县于2013年2月28日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了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动员会议,全面布置防疫工作,制定了《____县2013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计划》,实行整村推进,分步完成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乡镇场兽医站直接与村队领导签订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书。上半年计划集中免疫牲畜36.62万头只,家禽21.88万羽,现已免疫牲畜口蹄疫37.45万头只;禽流感灭活针剂疫苗免疫14.22万羽、新城疫—禽流感二联苗免疫19.4万羽、鸡新城疫22万羽;免疫猪蓝耳病0.97万头,猪瘟1万头;后期补免牲畜A型口蹄疫9.7万头只。为了确保县域内牲畜免疫工作全覆盖,我县先后制定和完善了重大动物疫病各类应急预案及应急预案操作执行方案,县财政拨付15万元对储备库物资进行更新和补充,组建了30人的应急分队,各乡镇场也及时制定了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全面深入的检验检疫工作,同时加强了兵地、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实施联防联控,实现了信息共享、齐抓共管,为落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和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退牧还草项目和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项目扎实推进。年退牧还草项目总投资1740万元,全部为国债资金,建设内容为建设饲草料地2.32万亩,其中新建饲草料地0.36万亩,改建饲草料地1.96万亩(修建防渗渠23.4公里)和60万亩草地围栏休牧。该工程于年8月22日进行了公开招标,分7个标段。年9月初各标段陆续开工建设。目前,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今年5月8日,我县组织发改委、纪检、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进行了自验。
2013年,我县计划实施草原禁牧371.15万亩,涉及牧户1280户;计划实施草畜平衡525.02万亩,涉及牧户891户;计划发放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牧户1777户,牧草良种补贴19.935万元,续建固定管护站3座。目前,草畜平衡牧户信息录入和上图工作也已全部完成。草畜平衡工作按照自治区相关要求,对实施草畜平衡区域的草场核准了载畜量、超载牲畜数和2013年减畜数和放牧牲畜数。今年3月,向525.02万亩草畜平衡区内的牧民发放了草畜平衡告知书,并在牧民牲畜转场后,不定期入户清点牲畜数,对超载的放牧户进行宣传引导,在不减少收入的前提下,将超载区域的牲畜调剂到不超载区域、租赁外县市草场放牧及转移到农区养殖大户集中育肥,解决了超载牲畜的安置问题。对提前转场,违法使用他人草场等违反草畜平衡制度的牧户进行处罚,确保了草畜平衡工作有序开展。
㈥ 定居兴牧工程稳步实施。2013年,自治州下达我县定居兴牧任务220户,其中:大河沿子镇70户、托里乡50户、八家户60户、茫丁乡40户。4月14日,定居兴牧实施方案通过了自治区评审,目前已收取牧民自筹款477万元,开工建设住房165户,其中:大河沿子镇5月13日完成招投标工作,已开工建设住房40户(放线10户、下地基18户、砌墙3户、主体完工7户、封顶2户),自筹资金已到位210万元;托里乡6月4日完成招投标工作,50户住房建设均已完成放线工作,自筹资金已到位100万元;八家户5月12日开工建设,已放线12户,打基础38户,自筹资金已到位87万元;茫丁乡5月23日完成招投标工作,放线工作已完成,开挖基础2 5户,自筹资金已到位80万元。
二、畜牧业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牲畜安全越冬度春,接羔育幼工作顺利完成。去冬今春,全县牧区共贮备草91714吨、料6953.7吨,畜均备草418.5公斤、料31.7公斤。截至4月28日,16个牧业村队18.25万头只牲畜已安全越冬度春。全县22.26万头只生产母畜产仔畜22.79万头只,成活22.52万头只,成活率99.82%,接羔育幼工作顺利完成。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继续加大产地检疫工作力度,规范了23个报检点工作,加强了活畜市场和屠宰场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严抓查证验物工作。上半年,完成动物产地检疫 25973头(只、羽);完成屠宰检疫畜禽胴体6.1万头只,无害化处理病害畜产品474.8公斤;二是狠抓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与乡(镇、场)畜牧兽医站和托托地州际公路检查站的执法人员签订了《卫生监督执法绩效考核责任书》,确定了办理执法案件任务;三是加强托托地州际公路检查站工作力度,严格执法。目前共监督检查车辆5692辆,查验畜禽83.45万头只,查验动物产品1.29万吨,查处违法案件12起;四是加强兽药饲料日常监督和管理。积极协同州动物卫生监督所开展了6次专项检测,自行开展不定期监督检查8次,重点对17家兽药饲料店饲料安全抽样检测完成31批次、兽药残留抽样检测8批次;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抽样监测20批次,养殖环节“瘦肉精”现场快速检测52批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在兽药经营市场专项检查中,清缴劣质兽药30个品种,收回过期生物制品3.1万毫升,全部进行了销毁处理。
加大草原监理力度,认真做好草原防火工作。不断加强草原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破坏草原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组织县、乡两级草原监理员联合开展破坏草原案件现场查处,对乱采、乱挖草原野生药用植物者以严厉打击。春季防火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不定期对进入草原火险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减少火灾隐患。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思路
当前,我县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较低,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养殖仍以分散经营为主,标准化规模养殖程度低,经济效益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不高,牛羊肉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较为突出,已经影响到群众的生活水平。为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不断提升牧民生产生活水平,下半年,我县畜牧工作将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乡镇农牧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3
一、成绩与经验
1、较好地祢补目前基层牧区无金融机构问题
自1997年农村信用社从农行脱钩后,鄂温克旗人民银行在“清、整、规”时将基层牧区严重资不低债的6家信用社撤并,相继农业银行也于1999年前后,将基层牧区营业所撤消。因此,基层牧区出现大面积的金融服务盲区,造成一是在自然灾害严重的年份和季节,牧民因无钱购买饲草料,牲畜大面积的死亡;二是牧区长期得不到资金投入和支持,而有限的牧民储蓄又被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吸收,并根据上级行的要求形成上存资金,然后回灌大中城市和地方企业。牧区牧民生产经营无法得到资金支持,一度使牧区经济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我旗各级政府、人民银行、信用社急牧民之所急,多次例会研究,结合总行《小额联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先后制定出了基本符合牧区特色的“鄂温克旗农村信用社小额联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同时决定以现有的各社为中心,辐射全旗六个苏木三个镇。截止2003年12月未累计向鄂温克旗东苏木、西苏木、孟根苏木、辉河苏木、伊敏苏木、巴彦托海镇、巴彦塔拉乡发放了小额联保贷款4448户,占牧民总户数的81%,累计投放小额联保信用贷款7400多万元。可以说在人民银行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的支持下,鄂温克旗农村信用社已成为我旗农村牧区经济的有力支撑,牧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通过几年实践证明:由于地方政府、人民银行、信用社三方共同努力,保证了支农再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因此说,在基层牧区继续推广小额贷款可以较好解决牧区金融服务盲区问题。
2、间接的提高了牧民的金融意识,牧民诚信观念明显增强
过去,农牧民贷款难,手续繁琐,所以有钱也不愿还,造成信用社贷款收回难,致使不良贷款比例上升,支牧积极性不高。鄂温克旗农牧户联保信用贷款办法的实施,使农牧民发展种养业、生活消费所需的资金缺口,能及时在信用社得到解决,消除了农牧民还款容易贷款难的疑虑。同时,在不断的收回发放中,有效地提高了农牧民还款的积极性和信用观念。从几年调查中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真正的牧民是最淳朴的,贷款到期后,就想方设法归还,以维护其信誉。同时贷款联保小组成员间相互监督各成员间的贷款使用和催收,相互承担连带保证责任。鄂温克旗制定的“管理办法”还规定小组成员间不得顶替贷款,对违反联保协议的成员,在责令其还清欠款或代为清偿后可以将其清理出联保小组,对无特殊情况连续三年偿还记录不良的贷户,吊销其贷款信用证,开除联保小组。经过采取一系列制约措施和严格把关,不但涌现出大批信用户,而且还涌现出不少信用嘎查。鄂温克旗2001、2002、2003年分别向基层牧区投放小额联保贷款1227、2621、3554万元,再贷款5300万。三年再贷款回收率达100%,在近几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下,牧民年偿还贷款率仍然达90%以上。
3、有效分散了贷款风险,提高了信用社自身效益
几年的实践证明,再贷款为信用社在牧区找到了一条符合当前牧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新路子,使其提高了自身效益,为信用社生存发展巩固了基础。可以肯定,在牧区发放推行小额联保信用贷款,其风险度要低于农区。如在同样受灾的年份,农区可能会全面绝产颗粒无收,造成信用社收贷无望,但牧区不同,在受灾严重年份,牧民可根据冬储饲草情况,适当增加出栏率,减少风险,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归还贷款。我们认为此因素也是这几年呼伦贝尔连续受灾的情况下牧区小额贷款回收好于农区的主要原因。同时我们还认为加大在牧区推广小额联保信用贷款可进一步分散贷款风险。农牧户小额联保贷款面向千家万户,额小、面宽、风险分散,可有效地提高贷款质量和效益。三年信用社发放的小额联保信用贷款平均不良率5%左右;收息率达到98%,2003年利息收入占其总利息收入的50%以上。
4、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抗自然灾害能力增强
由于小额贷款在牧区推广和发放,有力的推动了全旗畜牧业经济发展,使得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牧户的奶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已在鄂温克旗基本形成,广大牧民的思想观念、生产经营方式有了较大转变,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通过“立草为业”,确立了草业在畜牧业中的重要地位,在牧区大力推广舍饲、半舍饲饲养、人工种草、粮草混播、牧草青贮以及家庭配套草库伦和饲料基地建设等先进生产经营方式,三年来草原建设总面积累计212万亩,其中草库伦建设面积达60.6万亩,人工草地面积累计达37.8万亩,改良退化草场86.6万亩,饲草料种植面积达27万亩;牧民棚圈已达5300座,很好的抵御了几年来的严重白灾,牲畜死亡率明显下降,从而有效地支撑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5、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加快了牧区达小康步伐
通过三年来鄂温克支农支牧再贷款的注入和小额联保信用贷款的使用和发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在呼伦贝尔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鄂温克牧区经济仍得到了长足发展:一是人民银行形象和信用社信誉进一步提高,地方党政对人民银行和信用社的重要性和作用有了重新认识,出现了地方党政和农牧民群众关心信用社经营、支持信用社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快了牧区达小康步伐。地方党政实施了“乳、肉、草”战略和信用社逐年加大支牧投入,畜牧经济有了长足发展,2001年前,鄂温克牲畜总头数基本徘徊在48万头只左右,自从向牧区发放小额联保信用贷款后,由2001年的50万头只发展到2003年的70万头只,纯增20万头只;三年牲畜出栏分别为33万、38万、45万头只,直接增加牧区经济收入9280多万;三年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为增长8.1%。可以说信用社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农牧民群众贴近了,使农牧民群众认识到农村信用社才是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产、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后盾,同时,也有力地打击了农村牧区高利贷的蔓延,占领和巩固了农牧区信用阵地,为农牧民致富奔小康架起了一座金桥,替政府为农牧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同时农村信用社在各级党政和嘎查的大力支持下,累计收回50年代“双呆”陈欠贷款110笔15万元。为今后做好支牧工作、探索新的支牧路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6、规范了信用社经营行为,转变了信用社服务理念
从前信用社总将眼光盯在大企业和城镇,没有很好的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发展方向。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彻底的改变了他们的经营理念,并结合几年取得的经验,积极了采取了“三依靠、三结合的原则”:即依靠农牧户的互守信用;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依靠人民银行再贷款的支撑。三结合是:信用社调查摸底与农牧户自愿联保相结合;资金需求和农牧户实际经营相结合;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信用社自身建设相结合。几年来,鄂温克旗农村信用社在推行农牧户联保贷款工作中,坚持从农牧民的利益和需求出发,改善信贷服务,简化贷款手续,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并不断完善农牧户贷款联保办法,充分发挥了信用社的支农作用,收到了显著效果;在内控制度执行方面,使信用社更加严格贷款纪律,明确贷款责任。不发放不符合贷款对象和条件的贷款,廉洁办贷,不吃、拿、卡、要,实行贷款公开和“三包”制度。推行向社会承诺和挂牌服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存在的问题
1、小额联保信用贷款“三查”制度执行难。
一是由于贷款额小面广户多,尤其是基层牧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而且牧民居住分散,给贷款“三查”造成一定难度。鄂温克旗信用社截止2003年12月未累计共向五个苏木一乡一镇发放了小额联保贷款4448户,而信用社全部都集中在城镇,距基层牧区苏木相距较远,信贷员如果严格的按贷款“三查”制度进行认真的逐户查验,是根本不可能的;二是信贷人员数量少,工作量大,而且业务水平和人员素质相对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三查制度的落实。
2、信用社资金规模小,很难满足牧业生产资金需求
从我们几年总结的经验表明:一是牧区牧业资金需求在同等条件下要大于农区。农区一般中等的农户在春耕、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秋收等环节一般资金需求量在(2000-10000)元就完全可以满足一个生产周期,但纯牧区不同,牧区一般中等牧户在接羔保育、牲畜防疫、打储草、购买饲草料等环节一般资金需求量在2到3万元才能满足一个生产周期。二是信用社基础薄弱,底子薄,历史包袱沉重,与商业银行相比竞争能力弱,有限的资金无法对牧区经济继续增加再投入。如:鄂温克旗现有储蓄存款9、5亿,信用社只占0、45亿,占比为4、7%,而且2003年储蓄存款只增370万。在这种占比和增速的情况下,信用社无力扩大对牧区的再投入,如果人民银行抽回再贷款,将会直接影响到牧区经济和信用社生存与发展。
3、再贷款期限与牧业生产周期不吻合,影响了牧区经济发展。一是农区贷款需求基本是年初发放年尾收,可是,牧区贷款需求不同农区,牧区贷款需求有其随意性,其贷款需求规律一般是在一季度接羔保育、三季度打储草季节,同时对扩大再生产所需棚圈建设、网围栏等基础设施贷款、购买基础牲畜贷款有其不确定性。因此完全按年初发放年尾收的规律掌握,与牧区生产规律脱节,这样就造成牧民当年购买的基础牧畜在未能产生效益的基础上,为能按期偿还贷款,维持其信誉,不得不出卖基础母畜归还贷款,如果不出卖基础母畜,就要借高利贷还款,这种恶性循环会严重制约牧民基础产业的巩固。
二是牧区扩大再生产所需基础设施贷款、购买基础牲畜贷款额度大、时间长。如:购100头基础母羊,所需资金一般在(3-4)万元;购10头改良基础母牛,所需资金一般在(8-10)万元,因此牧区用于再贷款发放的支牧贷款,在额度和期限上都不适应牧业经济发展。
3、牧业靠天养畜,粗放经营的方式仍然没有彻底改变
鄂温克全旗人口大约14万,全旗草场总面积129万公顷,可利用草场面积119万公顷;储草量为46亿公斤,理论载畜量140万头只,而由于草资源分布不均衡,加之干旱和草原沙化严重等原因,实际载畜量仅为70万头只,占理论载畜量的50%。由于这些年靠天养畜,粗放经营的方式仍然没有彻底改变,造成草场载畜量超负荷,虽然目前正在不断向科学饲养,示范化、专业化、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但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仍很缓慢,尤其是高产奶牛业的发展。目前还没有完全根据自然、经济等条件,调整畜牧业生产布局和结构,逐步向畜牧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和商品经济转化。
三、建议
1、结合牧区生产周期和资金需求规律合理确定贷款投放季节。
信用社要逐步改变年初集中放贷年末集中收贷的做法,结合牧区生产周期和牧业资金需求规律按季节合理投放资金。牧区的资金季节需求旺季主要体现在1、2、3月(一季度)和7、8、9月(二季度)。因1、2、3月这个季节面临春节、子女上学、接羔保育、抗灾保畜高峰,在这段时期应投放一定数量小额贷款。7、8、9月份是牧区打贮草旺季,牧民需购打草设备、油料、生产费用,因此,7、8、9月是牧区贷款需求集中期,属牧区共性规律。在此期间可以发放一些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支持牧区生产经营活动。6月是牧区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期,此季节,部分牧民要为建网围栏、建棚圈、草场改良作准备,因此需投放一些大额的基础建设资金,但不具有普遍性。9、10、11、12月是牧区大量牲畜出栏季节,因资金回笼大需求小,此季节是信用社收贷最佳时期。
2、上级行应根据牧区生产周期适当增加牧区再贷款可周转使用规模。使支农再贷款真正在牧区得以完善推广。
支农再贷款期限短,与畜牧业生产周期不协调,特别是在经济脆弱和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金融机构撤并、服务面减少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的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问题不能得到信贷的及时支持,特别是支农再贷款执行中可跨年度使用规模有限,限制了资金使用中的持续效益,群众反映较大。因此建议上级行在合法治理的大框架下,应根据牧区生产周期适当增加牧区再贷款可周转使用规模,使支农再贷款真正在牧区得以完善推广。
3、信用社、乡镇苏木、嘎查多方联动,使小额贷款“三查”得以有效落实。
由于点多、户多、线长、人员不够,超过信用社的承受能力,所以资产等级确认是否准确已成为问题。因此信用社在对老户做资产等级评定时,一定要坚持由三方(苏木达、嘎查长、信贷人员)组成评定小组,主要以当地政府当年牧业年度牲畜统计数据为准,再由当地政府和嘎查达掌握的资料了解一些基础设施、家庭人员及收入情况,然后信贷人员要对一部分贷户进行抽查核实,确定无误后重新确定等级标准,如发现当地政府和嘎查达有意提供虚假信息,可削减对当地的投入;对从新组建的联保小组成员一定要做到逐户审查调查才能确定等级标准。联社要经常对各社及营业部主任和信贷员执行贷款“三查”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信贷员和各社主任是否严格的执行了贷款“三查”制度,信用社主任有无人为的扩大贷款基数和提高等级标准,严禁人情贷款的蔓延,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和社会风气。
4、调整信贷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乡镇农牧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4
一是生猪产业以八眉猪保种场和八眉猪原种育繁场为龙头、效益为中心,注重八眉猪保种、开发和利用推广工作。截止2012年底,两场共存栏八眉猪原种母猪895头,年向社会提供八眉猪二元母猪8220头;全县存栏二元母猪4.02万头,三元商品仔猪生产达64万头。进一步加大八眉猪品牌推介力度,在威远、西宁等地区共建立35处八眉猪肉定点销售点,实现了八眉猪肉的挂牌经营和专柜销售,为八眉猪肉的优质优价营销奠定了基础;二是充分利用高原气候冷凉的特点,以互助县鑫源獭兔养殖合作社和互助兴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建成獭兔养殖场4个,全县獭兔养殖规模达到13万只;三是在互助北山原生态畜禽养殖合作社和松多乡葱花土鸡养殖合作社的带动下,实行“机械孵化、生态放养、科学管理、统一经营”的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葱花土鸡生态养殖,并成功注册了“葱花土鸡”商标和获得了无公害产品认证,2012年全县葱花土鸡饲养量达到3万只,出栏2万只;四是白牦牛、野猪等珍稀动物养殖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存栏分别达到6800头和500头;五是“三品一标”认定工作扎实推进。2011年,“互媚”商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成功注册,“互助八眉猪”、“互助八眉猪肉”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授予“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准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另外,互助八眉猪、白牦牛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已通过农业部部级审核验收,宏伟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青海省供港澳出牛育肥基地。
2互助县畜牧业发展存在的“八个问题”
2.1畜牧业资金投入不足一是规模养殖业投入不足。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互助县养殖业贴息贷款资金需求量达到3亿元,但目前互助县财力有限,年落实贴息贷款仅6000万元,约占需求量的六分之一,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养殖户的信贷需求;二是科技推广投入不足。县、乡畜牧兽医站交通、通讯、科研和办公设备落后,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缺乏必要的科技推广经费;三是动物疫病防检工作投入不足。动物疫病检测设备简陋,检验手段落后,动物疫病监控网络未全面形成。
2.2土地审批严重制约了规模场建设,成为阻碍养殖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专业化经营、商品化生产、规模化发展这是我县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和蓝图,在南门峡镇、林川乡、东和乡、东沟乡等脑山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歉收、粮食作物品质差、广种薄收是这些地区长久以来难以克服的大问题。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向城市的不断转移,弃耕地、撂荒地逐年增加,同时随着养殖业的逐步兴旺,舍饲圈养、农田种草、联户联合从事养殖业的方式开始逐步繁盛,然而由于这些地区田几乎全部被划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无非耕地。农户想扩大规模,建养殖场的希望总被土地的审批难所阻挡,成为阻碍养殖业发展的“瓶颈”,极大地限制了农户牛羊规模养殖场的建立,形成了农业发展不上去,养殖业不能发展的尴尬境地。
2.3技术指导不得力,农牧民的养殖技术水平不高在此次调研中,广大的养殖农户、养殖场均存在养殖技术不高的问题,对畜禽防疫、家畜常见病防治、畜种改良、饲草加工、营养搭配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虽然这几年来畜牧局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入户、科技下乡、发放科普读物等工作,但从调研的情况看,推广科技的工作还是不得力。
2.4饲草料总量不足,饲草加工业发展滞后因每年投入草场改良资金有限,围栏封育、轮封轮牧、草场补播、毒杂草灭治等工作难以开展,虽然草原奖补机制工作中开展了牧草良种补贴和草原生态补助奖励,但每年30~45hm2的牧草良种补贴远不能满足互助县日益发展的养殖需要,22.5元/hm2的草场补助落实到农户不到百元,解决不了牛羊养殖规模场、獭兔养殖场的饲草不足的现实问题,草场分布不均衡、草原承载家畜地区间不钧衡,致使南门峡镇、林川乡、东和乡、丹麻乡等放牧家畜较多地区草场退化现象仍在继续,草地生态恶化,可利用牧草产量减少,单位面积产草量不高。另外互助县饲草加工利用技术和生产相对滞后,县域内缺乏大型的饲料加工企业,饲料生产还不能满足规模养殖场的需求。
2.5科学饲养水平有待提高随着现代畜牧业的不断推进,全县规模养殖业发展较快。但是,除了少数大型的养殖企业外,大部分规模养殖场仍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凭经验养畜,科学养畜水平不高,管理跟不上。
2.6资金周转难,贷款扶持的高风险使其扶持的力量弱化互助县畜牧业的最大困难是投入不足,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推广困难,科技成果转化慢,畜
牧业发展后劲不足。为扶持全县的养殖业发展,每年县财政都要为养殖农户提供5000多万元的扶持养殖业贴息贷款,以解决养殖户和规模场资金周转困难和资金不足的问题,处在发展期的农户、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基本上都存在起步资金短缺、周转资金匮乏等问题。然而处在放贷部门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因担心无力偿还而采用由行政或事业单位职工担保的方式进行贷款,使得部分养殖农户因无人担保而放弃贴息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生产力的提高,弱化了政府贴息资金扶持的力度。
2.7畜牧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县域内缺乏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加销一条龙、牧工贸相结合的畜牧业生产产业链衔接不紧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规模养殖总量低,技术装备落后,影响了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
2.8畜牧业市场体系不健全畜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发育不全、运行不活,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联系不紧密,生产、销售的盲目性大,畜禽及其产品卖难现象普遍存在,畜产品加工业滞后,缺乏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尤其牛羊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在我县处于空白,畜产品附加值提高缓慢,影响了畜牧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3促进互助县畜牧业发展的“十个建议”
3.1千方百计增加畜牧业投入采取多方融资的办法,解决畜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一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涉农会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信贷支持,不断完善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保证政府贴息金每年400万元以上,并根据养殖业发展需求适当增加贴息资金,争取更多的银行贷款,鼓励和支持适度规模养殖户发展畜牧生产;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外来资金和企业,借助外力,助推我县畜牧业;三要按照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要求,吸引工商资本和其他民问资本投入畜牧业,形成多元化投资,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有力的投融资平台。
3.2政策扶持,项目帮扶,全力推进规模养殖业发展规模化养殖已是今后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一方面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最大的优惠和政策宽松,减免费用、简化办事程序、重新规划土地使用方式、适当放宽土地审批,在政策的执行上给予扶持;另一方面,要积极通过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引导原有的规模养殖户,通过扩建和改造等办法,扩大养殖规模,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同时鼓励经济能人、企业老板,投入资金,建设规模大、标准高的养殖场,开展畜禽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
3.3切实抓好养殖基地建设目前养殖业正值由传统养殖向规模化养殖转型的过渡期,全县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程度还不高,家庭散养户却迅速减少。因此,一方面要积极发展规模养殖业,加大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建设力度;另一方面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养殖基地村,作为规模养殖业的有益补充,发挥规模户在畜牧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建立一批生猪、獭兔、奶牛、葱花土鸡、肉牛肉羊养殖示范基地村,带动全县畜牧业发展。
3.4发展壮大畜牧业龙头企业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在龙头。一方面要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引导和扶持杨光公司、八眉猪育繁场和保种场等现有养殖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扶持和金融支持等方式,引进和培育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以及饲草料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同时积极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良性产销模式,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有效组织形式,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充分调动群众的养殖积极性,带动养殖基地发展,做大做强全县畜牧业。
3.5全面建立养殖风险基金养殖业生产周期长、利润小、风险高,尤其是养猪业市场波动大,当畜产品市场价格跌入低谷时,大部分规模养殖场迫使缩减规模或停产。互助县是全省生猪养殖大县,每年享受国家生猪调出大县资金奖励,建议政府年积累一定资金,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当生猪价格跌破平衡点(猪粮比5.5:1)时,立即启动风险基金资助,帮助规模养猪场渡过难关,提高养猪场(户)的养殖积极性,有效防御市场风险,稳定生猪生产。
3.6积极落实补贴和保险政策能繁母畜是稳定畜牧业生产的基础,也是扩大生产、提高牲畜出栏量的基础。近年来我县实际母畜数普遍下降,因此,要根据能繁母畜实际数量,积极落实国家能繁母畜补贴政策。同时加强与保险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落实畜牧业保险政策,对能繁母猪、奶牛全部纳入保险范畴,做到“应保就保”,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稳定畜牧业生产。3.7扶持成立1~3个大型的饲草料生产、加工基地虽然我县的牧草产业化已初具雏形,每年种植当年生燕麦饲草130hm2,多年生苜蓿饲草4.5hm2,套复种胡萝卜等饲料15hm2,饲用甜菜7.5hm2,年产饲草总量在7万t左右,但是由于没有大型的收割、烘干和加工设备,真正的草粉草颗粒产品没有形成。大面积的饲草靠镰刀收割、在道路上晾晒、人工打捆等落后的作业方式,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不高。建议在地处脑山地区的南门峡、林川、东沟等乡镇建立1~3个大型的饲草加工基地,具备年加工10万t左右能力,一方面解决县内外规模养殖场饲草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山区撂荒地、弃耕地、退耕还草地的闲置问题。
3.8加大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牢固树立“品牌是力量,品牌是效益”的理念,利用八眉猪、葱花土鸡、白牦牛等珍贵资源,以及它们在地域认证、无公害产品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强化监管,提高优势畜产品品质,充分挖掘优质畜产品,提升互助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9稳中求胜,预防快速发展而形成泡沫产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最要不得的就是“一拥而上”,市场经济下的自主调控和农户的盲目跟风,及容易导致产品的短期过剩或不足。互助县的畜牧业也要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随着近年来养殖业扶持资金和项目的投放,农户联合和招商引资的畜牧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依托项目扶持资金各乡镇已建成和在建的占地0.02hm2以上、投入资金100万元以上的规模场都在3~8个,实际投入使用和养殖状况与建设规模相吻合的不多,有空架子现象,一方面是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繁育母畜存栏量少,贩运育肥难度大。在建的养殖规模场要预防和警惕养殖业风险,防止因过快增长而导致泡沫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