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范文1

一、M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以及问题

(一)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到2013年为止,M小学有教师职工50余人,学生500人左右。学校共有两栋教学楼,一栋办公楼,一个饭堂,一个图书馆。其中学校还有标准课室、多媒体课室、实验室、舞蹈音乐室等共40间课室。后勤部门是学校的固定资产主管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由教务处具体分管实验室,音乐舞蹈教室、多媒体教室等设备;安排德育处具体分管各个教室教学设备;后勤处具体分管房屋、建筑物、土地植物、家具等固定资产,及全校固定资产的维护工作;图书馆具体分管全校图书、影像资料类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技术处负责分管计算机教室、计算机维护工作等。

(二)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私自出租固定资产

在2012年8月,固定资产管理的某负责人与某婚庆公司签订了一年的租赁合同,把两台电脑及一台投影仪作为设备出租出去以赚取收益。在这一年的租赁期内,这些设备的使用权归某婚庆公司,赚取的收益约2800元。某教师把场地及体育器材出租给商业公司举办体育赛事。此次出租的租金归这个教师个人所得,而归还的器材有的毁损了,由学校承担。2012年暑假及寒假期间,学校领导把篮球场地出租给外来的工程建设队伍搭建帐篷作为临时宿舍。由此可见,M小学的确存在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的现象。

2.固定资产公物私用

M小学在新学期购置了一批新的电脑,使用部门将过多的空闲电脑放在办公室的角落里,但财务部门的一位职工将其中的一台电脑私自带回家给自己使用。2013年6月,学校一位班主任在没有经过学校同意的情况下,把教师用椅从仓库搬回了宿舍,一直私自占有使用。学校有10多个教师长期占用学校的土地种植蔬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余活动和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如上所述,M小学确实存在固定资产公物私用的现象。

3.固定资产毁损严重

从2011年开始,学校固定资产毁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包括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学生课桌椅及体育用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毁损。自然与科学教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周某盲目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电子设备毁坏,学生无法正常上课,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进行。某个固定资产管理人在管理学校固定资产时,少了三台风扇,五张学生桌子。某教师擅自拆开、改装电脑室的两台电脑,而拆装后这两台都电脑陷入故障,无法使用。因为几个同学打闹玩耍不慎损坏了两张凳子,三张学生课桌;上体育课的时候,两个同学故意损坏一组单杠,至今这几个学生都没有对这些损失进行负责和赔偿。综上所述,M小学确切存在固定资产毁损严重的现象。

二、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违规追求经济利益

M小学为了填补超支的招待费用,违规出租固定资产。学校领导为了填补资金缺口,所以把电子设备出租给婚纱公司赚取金钱。M小学为了多发奖金给教师职工,违规出租固定资产。M小学领导为了鼓励教师认真工作,私自把学校的固定资产出租给外来的工程建设队伍,收取租金作为教师奖金。可以看出,正是因为M小学违规追求经济利益,所以导致其固定资产私自出租。

2.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未严格执行

M学习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未严格执行。学校的一位老师申请领取办公桌的时候,借条并没有主管签字,管理人员擅自给该老师出借了办公桌,以致该老师领用的办公桌长期不归还。前述问题中,同类例子也比较多。正是因为M小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未严格执行,所以其固定资产公物私用的现象也不足为怪了。

3.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无考核

学校某领导,将电脑、办公桌椅私自赠送给私交较好的学校,管理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管理人员甚至私自处理已损坏的资产,既不登记在簿,也不向主管校长报告。学校一直没有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业绩考核,不管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怎样,工资待遇也一样。M小学没有固定资产使用人,损坏无考核。学校的自然科学教师在使用实验室的时候管理人员没有跟教师说明实验室的使用规则和方法,导致教师盲目使用并损坏电子设备。管理人员轻易让教师随意改装学校电脑实验室电脑,导致电脑无法使用。管理人员没有按管理要求对学生损坏固定资产进行追责处理。

三、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基本思路

解决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本文认为,可利用绩效管理的方法来解决该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基本思路是,首先,编制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目标;接着,分解责任目标任务;然后,分别进行期中控制、期末考核。

(二)M小学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

1.M小学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方法

M小学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方法,是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先编制出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目标,再把目标分解到各责任人。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各个责任人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督,期末考核。把对部门的奖惩与固定资产管理绩效关联起来,以达到解决固定资产私自出租、毁损等问题的目的。

2.M小学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步骤

第一,确定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结合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情况,编制解决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责任目标。第二,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分解。制定目标后,把目标分解到管理责任人。第三,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期中控制。把期中的控制效果与期初分解的预期目标进行对比。第四,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期末考核。把期末的管理效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并对没有完成目标的责任人进行处罚,奖励管理效果明显变好的责任人。

3.M小学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实例

针对以上讨论的问题,本文探讨运用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方法来解决,现通过实例进行说明。第一,确定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针对M小学固定资产私自出租、固定资产公物私用、固定资产毁损严重等问题,运用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方法进行管理。首先编制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经研究,初拟2015年春季学期M小学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为,学校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的发生率为零、固定资产公物私用发生率为零,固定资产损毁发生率不超过2%。第二,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分解。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确定后,接着就要将其分解到管理的责任人。M小学的校长为固定资产主管,统领全校的固定资产工作,后勤部门、财务部门是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管理部门。根据管理要求,经协商确定,固定资产主管(校长)对固定资产具体管理负5%的责任,并承担连带责任;后勤部门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负85%的责任;财务部门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负10%的责任。固定资产管理,主要由后勤部门具体实施。学校定期对责任人进行考核。第三,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期中控制。M小学2015年春季学期实施责任制的管理方法管理固定资产。为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目标,后勤部门把固定资产管理任务具体分给每个分管部门。2015年5月份初,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中期考核,具体考核情况如下。第一,对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的考核。学校按责任部门对固定资产出租情况和固定资产资金筹集使用情况的检查,发现固定资产的资金情况正常,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现象没有发生,达到预期目标。第二,对固定资产公物私用的考核。学校按责任部门考核检查固定资产的借用情况,发现固定资产账物卡相符率低于95%,是由于学校的某教师把办公室的办公桌拿回家使用,固定资产公物私用现象仍有少数存在,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根据责任制的管理办法,对后勤部门责任人进行处罚,扣除其奖金200元。第三,对固定资产毁损情况的考核。学校按责任部门考核检查固定资产的毁损情况。经过对固定资产的完好率和损毁率的检查和对固定资产盘点,发现固定资产完好率达到95%,是由于管理人员由于管理疏忽,少了2张桌子,固定资产毁损现象依然存在,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根据责任制的管理办法,要对管理的责任部门进行处罚,扣除其奖金200元。从中期检查的情况看,M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总的情况是有好转的,虽然还存在少数的问题,但较之以前,之前常见的问题明显减少,但距离固定资产责任制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第四步,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期末考核。2015年7月,春季学期结束,经过上半学期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控制,固定资产管理有了新的变化。学校对固定资产进行考核,固定资产考核情况如下。第一,对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的考核。学校按责任部门对固定资产出租情况进行期末考核,在对固定资产出租情况和固定资产资金筹集使用情况的检查,发现固定资产私自出租在上半学期以后依然保持情况正常,M小学的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现象没有发生,达到预期目标。对管理的责任部门进行奖励,奖励其工资的2%。第二,对固定资产公物私用的考核。学校按责任部门考核检查固定资产的借用情况,发现固定资产公物私用现象在上半学期的控制以后,下半学期固定资产账物卡相符率达到100%,M小学的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现象没有发生,达到预期目标。对管理的责任部门进行奖励,奖励其工资的1%。第三,对固定资产毁损情况的考核。学校按责任部门考核检查固定资产的毁损情况,固定资产毁损在上半学期的控制以后,下半学期固定资产完好率达到98%。是由于一台电脑因为下雨天打雷烧坏了电路,一批学生桌椅因为运输途中的颠簸损坏了一张凳子,但是在固定资产毁损合理的范围内,也达到了预期目标。对管理的责任部门进行奖励,奖励工资的1%。可见,通过运用责任制管理的方法,M小学的固定资产的私自出租、公物私用及毁损严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四、结语

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思路;创新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2016年作为新一轮规划期的开局之年,正所谓“起跑决定后程”,规划的制定和新思路的展开意义重大。作为高校管理主体,教育部制定的《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在“核心目标”中明确强调:要建成覆盖全国各教育阶段的学生、教师、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数据库并实现数据“伴随式”收集、分层次开放共享。这就给高校的资产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深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摸清家底,保证国有资产数据的准确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部分高校存在财务数据和资产数据不一致、家底不清的现象,必须进行繁琐的人工核查,且仍存在人为的不确定性因素。而进一步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实现相关数据信息的对接联动,有利于节约人力成本,提高数据准确性,实现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开放性。同时,在系统中完成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过程监控,无论在哪个环节出问题,可及时查找责任人,明确管理责任主体,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2.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行为,促进科学化管理

通过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科学、规范地进行固定资产全方位管理。运用信息化的逻辑约束,来取代以往人工约束时可能产生的不规范或松懈。如:系统自动核对资产入库、变动、处置等过程中录入的信息,未按规定填写即无法进入下一步流程;系统启动年度单位资产清查模块时,若某单位未按规定完成清查工作,则发出预警,特殊情况下可限制其进行下一年度的入库工作等。

3.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将逐步减少纸质文档的填报,减少教职工往返于各归口管理部门的次数,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教职工对管理部门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在实现节能降耗的同时,也能提高工作效率,便捷资产管理。

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根据本校工作实际及日常与其他高校的考察交流情况来看,目前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大致存在以下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功能不够完善

目前高校大部分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入库、变动、处置以及部分统计功能,不具备网上资产清查、标签和卡片的直接打印、完全对接教育部、财政部等各类报表需求的统计功能等。且业务办理依然需依赖纸质单据的填报,人员需往返于各相关管理部门,信息化不够深入彻底。

2.部分信息模块未能实现与学校其他相关系统的对接

信息孤岛导致了固定资产基础数据手工维护工作量大、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如:资产管理系统中的人员、存放地点、使用单位等需手工维护,无法通过人事系统或房产系统自动提取信息;财务人员需登录资产管理系统中填写报账信息,而无法通过财务系统记账后联动至资产数据库等。

3.未建立起高水平的资产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

目前大多高校已建立了资产管理队伍,也开始思索如何制定考评奖惩机制,以提高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但在新时期信息化高标准下,还需建立一批结构更为合理的高水平信息化队伍。各高校的资产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在任命方面没有严格标准;部分资产管理员缺乏信息化管理思维和信息化操作能力;管理软件操作不熟练,交由研究生或委托他人操作;管理人员更迭时,工作交接模糊,未及时进行系统操作指导或学习。以上现象均导致了信息化、精细化、准确化的资产管理要求难以落实。

4.资产信息化管理意识和觉悟还有待提高

部分教职工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意识稍显薄弱,将自己系统登录密码交由他人登记操作,报账后不会主动登录系统查看,做不到对自己名下资产心中有数。一旦涉及资产清查或调转单位等需核对自己资产清单时,对系统内显示在自己名下资产不承认、不记得,个别人员甚至会产生对资产管理系统的不信任感,这就给管理部门深入开展资产信息化带来了诸多不便。

三、关于加强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1.完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宣传

在“十二五”期间,很多高校都已完成了各自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操作规程》等,也开始进一步思考相应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绩效考评办法》等。但随着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应完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办法》,做到信息化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权责分明。办法中应明确固定资产信息化主体及职责、信息安全管理要求、信息化人员建设等,根据实际管理需要进行细化。如:在信息化网络安全要求方面,可明确提出教职工在登录资产系统时,不得设置弱口令,不得将账号转借他人使用等,若违反规定,相应后果由本人承担。明确系统数据的权威性,提高教职工的资产信息化意识。

2.根据各高校实际,合理升级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将先进的技术与科学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各高校需根据自身实际,重视软件开发或升级换代,着重软件的实用性、易操作性和一定的前瞻性,充分适应新时期背景下的资产信息化高要求。如:固定资产入库后从系统内打印出带条形码的资产标签及卡片;操作中涉及的合同等附件均实现电子版扫描上传,推进全过程网上审核;具有固定资产管理相对应的手机终端,通过APP可移动实时查询名下资产和相关业务进度,扫描设备条形码、自查资产等功能。

3.打破信息孤岛,搭建一站式高校管理服务平台

在现行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资产管理数据库基础上,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和方法,继续完善信息化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与财务系统、人事系统的无缝对接,搭建一站式的高校管理服务平台,避免重复搭建,优化资源配置。

4.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

合理配置资产管理人才,完善选任机制,建立一批结构合理、专业水平和信息化水平高的稳定队伍。如:适当提高资产管理员薪资待遇,建立合理的选聘、考核机制;针对部分老一批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厚但不适应信息化的人员,加大信息化宣传力度,合理引导其主动接受软件操作方式;针对部分新一批的熟悉信息化操作,但缺乏实际管理经验的人员,加强资产业务知识培训,合理引导其主动与前辈们加强沟通,互助交流提高。

四、结束语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是新时期背景下的大势所趋,认清深化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的必要性,总结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新想法、新对策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各高校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加强高校间的交流学习,同时放眼未来,合理规划“十三五”期间的信息化步伐,利用网络全面动态的管理高校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更好地为学校行政、教学、科研、后勤等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文相.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研究.实验室科学,2014,17(5).

2.黄小敬.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学术论坛,2012,35(5).

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新会计制度

近年来,由于国家各级政府加强了对高校的投入力度,高校也在不断的扩大招生规模。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的固定资产需求急速增加。学费的增长及政府的投入使得这几年来高校资金相对比较充裕,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近年来各个高校的固定资产规模扩大了不少。国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日益重视。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购建缺乏科学的规划论证

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始大学扩招。很快大学的宿舍,教室,实验室都不够了。许多省市都在郊区建立了大学城用于大学的扩建,现如今几乎所有的公办普通高校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校区。至2012年4月,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至此高校停止了本科生的扩招。

据2015年《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称去年大学的录取率为74.3%,毛入学率为40%,已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然而近年来高考人数却成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1050万,2009年1020万,2012年915万,今年略有提升也只940万人。研究生虽未停止扩招但从2014年起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也在持续下降。众所周知,人口的低出生率,大学毕业生的低就业率等原因,高考人数还会继续下降。目前有些三本院校已出现招生人数不足的现象。随着招生规模的相对稳定甚至下降高等院校规模已出现拐点。今年国家实施高校学科“双一流”工程,高校自身也存在着重新洗牌。对于这一趋势,应引起各个高校的关注。对于基础建设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否则基础设施在建成以后极有可能出现使用率低下甚至闲置。

现今高校的基础建设不仅缺乏前瞻性甚至缺乏整体规划。最典型的就是教师公寓。学校的新校区大多建在郊区。学校周围配套设施跟不上。在未解决配套设施的情况下,很多学校又将教师公寓建在新校区。建成以后,因为社区配套设施跟不上,居住新公寓的教师面临买菜难,孩子上学难,就医难等一系统问题,不得不重新在外租房,致使新建公寓闲置多年。再者就是实验室。因对使用者的需求考虑不足,教学楼建成以后,实验室临到使用时发现问题重重,实验室所需的特殊环境要求得不到满足,不得不大规模改造甚至重建。新校区土地面积不够合并校区困难,学校不得不开设班车,教师尤其是公共课教师上课几个校区来回跑。林林总总这些问题也造成基础建设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的严重浪费。

(二)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现象严峻

高校中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也是相当严重的。造成高校中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监管,二是制度引诱。由于科研经费的管理为项目制。如何使用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有着极大的权限。财务部门大多只是对合法性,合规性进行控制,而不便对其合理性进行管理和引导。在我国科研经费大多数是各级政府拨付,虽然结题时会有结题审计,但对于合理高效使用科技经费方面是无法用审计来监管的,而学校方面又对此动力不足。项目负责人出于各种原因对固定资产重复购置,而此种行为就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

而另一方面,科研经费管理的某些不合理性也是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重要原因。科研经费申请时由项目负责人提出预算。由于项目负责人大多并不精通财务,编制一份合理的预算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再则高校评价体系使得高校重视科研项目的申请,轻视经费使用。一个学校基金项目的申请数甚至直接会影响到学校排名。是否能申请到国家基金影响到一名教师是否能评上高级职称,能否申请到高级别的国家基金直接能决定一名教授在学校的学术地位。现今国家发放科研经费可谓政出多门,国家基金委,教育部,各省教育厅,国有企业等等。这就使得科研经费出现多头申请的情况。到了结题时,经费用不完又害怕结题时经费结余过多而被收回甚至问责,出现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的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固定资产使用率低

固定资产使用率低下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购买固定资产的经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家各级政府拨付给高校的经费。这类经费主要用于购买教学设备和实验室建设。高校使用这类经费购买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一般是由院系上报预算,学校财务部门统一预算审核后将经费下拨给院系,由院系在预算范围内提请购买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购入后也多由院系使用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使得固定资产购买后各个院系资源独享,对固定资产的共享缺乏动力。

加之学校没有一个部门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节。固定资产在院系之间缺乏共享,闲置设备缺乏调剂,使用率当然也会很低。另一种经费来源是教师的科研经M,一些用于科研活动的固定资产往往是教师的科研经费购买。主要用于教师个人的科研活动。对这类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通常由教师个人在经费预算范围内自行购买自行使用自行管理,因为没有相应的制度进行引导和鼓励,教师们在报废前几乎将其视为私有物品,基本没有共享的情况,使用率也同样很低

(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

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相对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院系相互之间信息共享程度不高。财务部门只管核算,设备管理部门只管购置和发放,院系的使用情况不清查就不清楚。在新会计制度以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的情况会逐步纠正。但管理手段不跟上,账面价值失真依然会存在。《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房屋建筑物按当年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总值的2%(50年折旧期)计提。设备按专用设备按8年.一般设备按5年,其他设备均按10年计提折旧。但具体到各种院校各种设备,情况又将会复杂的多,如果一概而论同样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新会计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带来的机遇

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于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制度对固定资产部分做出了较大的修订。固定资产部分的修订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对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和类别进行了重新的规定,将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提升至1000元并将固定资产主要分为六大类,同时指出在忽略固定资产残值的条件下,对固定资产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其次提出将基建账与高校“大账”平行登记,并定期将基建账信息并入学校的“大账”中去;因建筑工程而产生的利息,归属于建设期间发生的,归入在建工程成本项目中。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固定资产管理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会计信息更真实,更全面。对学校更好的管理固定资产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依据。基建账与高校“大账”并账之后更利于学校利用预算管理和控制基建工程。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后会相对比较真实的反应固定资产的现在价值,为固定资产建立共享平台和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

三、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制定固定资产中长期管理规划

在国家实施高校学科“双一流”工程之际,对于基建工程方面学校应尽快组织一个专家组对学校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发展进行一次总体的,全面的评估,认真的制订一份中长期的规划,对学校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基建项目做一份中长期的预算。这份预算应该是一份科学的详实的细致的预算。学校每年的年度预算中基建方面的预算将以此为基础进行微调。基建项目应严格执行中长期预算,不在预算中的基建项目,原则上不应新建。进行过一次总体的,全面的评估学校管理层就会对学校的总体情况,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有一份中长期的预算,学校的基础建设就会减少很多的盲目性。基建工程中的种种问题大多数都是源于预算问题。预算不合理,预算制定时过于粗糙,执行不规范,造成预算流于形式。严把预算关,才能使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得更好。合并校区也是势在必行的,校区合并以后一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开支,二来也方便了师生的科研教学活动,方便了学校的管理。校区合并工作仅凭学校一已之力是很难做到的,还需多方争取国家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在合并校区中土地置换,建设生活配套设施等等工作都离不开相关政府部门的帮助。

(二)防止使用科研经费对固定资产重复购置

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使固定资产在账面上反应了相对真实的价值,这一点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供了很大便利,使管理人员仅从账面上就能对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参与对固定资产购买的合理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要扼制固定资产人为重复购置现象还应建立一套既人性化又监督到位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对于科研经费的发放于政府层面应统一由一个专门部门负责。在学校层面,财务人员应全面参与到科研经费管理中去。在科研经费申请之初,帮助教师和科研人员进行合理的经费预算。国家科研经费发放部门也应有专门部门进行经费预算合理性审核,做到合理发放,从源头上防止科研经费的浪费现象,防止固定资产的人为重置。在学校层面应利用执行新会计制度的时机,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大清查,摸清学校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折旧制度,为今后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打下基础。在今后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学校应利用好预算和审批权限,对固定资产采购的合理性进行管理,避免固定资产的不合理采购。对科研经费结余应制定好相关政策,做好引导工作,引导科研人员在今后的科研活动中合理使用,细水长流,万不可一收了事。

(三)建立固定资产共享平台

在整个学校层面建立一个固定资产共享平台,使固定资产能做到最大限度的使用,使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达到最大化,这是高校目前固定资产管理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一个固定资产共享平台能使学校各个院系,各个部门互通有无。教师们也可以在这个共享平台中互通有无,以节省科研经费。当然仅仅建立一个共享平台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在制度上鼓励和完善共享机制,能让各个院系,部门甚至教师能在共享机制中实现共赢。只有制度相对完善了,共享平台才能真正的有效的运行起来。固定资产的共享不仅是校内各个院系和部门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也要与社会共享。例如,班车,学生宿舍,校医院,校内宾馆,食堂等等,都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对社会开放服务的。

(四)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现今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依然比较落后,各个管理部门信息共享不足。高校应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建立本校固定资产的数据库。建立信息化管理以后,各个部门能够比较清晰的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固定资产的使用人,责任人。这样就会大大减少固定资产大清查所需次数和范围,大大减少大清查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使固定资产的很多管理常规化。例如固定资产的报废。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以后,固定资产到了报废年限,设备管理部门因与财务部门共享了相关信息,不需要查账就能在信息平台上看到,能够及时到固定资产使用人处查看固定资产是否需要报废,如不需要报废的及时评估新的使用年限,需要报废的能及时进行报废处理。财务部门得到设备管理的信息就能够及时处理相关固定资产账务。建立固定资产的数据库也是为固定资产的共享提供管理上的依据和保障,使得学校不会因为固定资产共享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会计制度颁布已两年了,但很多学校执行得并不好,折旧未提,基建账并账不及时,学校执行新会计制度已迫在眉睫。在完成固定资产大清查以后,尽快进行学校固定资产现状的评估,建立起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学校固定资产实现价值最大化,才能帮助学校教学,科研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周青.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思考[J].行政事务资产与财务,2016(01).

[2]李雪玲.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会计核算问题的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4).

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范文4

一、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一)办学经费不足 目前,各高校走内涵发展之路,进入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需要在教学质量工程、高水平实验室建设、国家级重点学科、高层次人才引进等上水平的方面竞争,这些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以各地方高校目前的生均拨款标准(如某所有3万普通本专科生的高校,年正常事业费1亿元,生均拨款3000多元),现行学费收入(平均学费标准4500元,且有一定比例学生欠费),与人员经费所占比重大(属刚性支出,不同学校所占比例不同,一般为40%-60%,更有高者超60%)及上水平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来说,经费是严重不足,需要多方式筹措资金。

(二)经费科学预算有待加强 目前学校预算主要是在分析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考虑预算年度收支增减因素,结合学校年度工作重点进行编制,缺乏有力的量化预算标准,虽省财政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对公用经费支出有相关标准,但高校不同于省直部门,无法完全按财政相关标准来执行;而高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对预算的编制也没有出台量化的预算标准,高校缺乏统一的指导标准。

(三)预算执行过程控制有待加强 我国高校目前财务管理更多地仍是以会计核算为主导,在具体工作中重点停留在传统的记账、报账、算账等核算方面,过于强调服务职能,弱化了管理职能。年初预算编制完成,预算文件下达之后,具体经费都归口相应二级部门进行使用,在此过程中,财务部门更多地是负责事后的核算,审核票据的合规性,从票据看支出是否符合预算经费的使用范围,但对资金运作是否合理,无从知晓,就需要加强执行过程的控制。

(四)固定资产管理不够 目前,多数学校为方便师生教学、科研和动手实践,将各类实验室划分到二级院(系)使用、管理,但不利于实现全校实验设备资源共享,从而造成相同实验设备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部分实验设备闲置浪费。另外,引进人才、专业课程建设等专项购置的相应设备由具体使用者保管、使用,大多数使用者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深入了解,资产毁损、流失等情况无法及时通知资产管理部门,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五)科研经费管理规范意识有待加强 目前学校更多强调的是财政拨款补助、非税收入等财政性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各级部门对此检查、督查、审计等较多,规范了此类经费的管理,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稍弱,项目负责人更多地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的”,开支由自己说了算,自由度较大;有的科研项目在申报立项时有经费预算,但经费到账后,使用完全没有执行预算;项目完成后应有结题报告,要报送资金使用效果报告,因各种原因,在执行时与规范要求有差距。

二、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完善措施

(一)财政性经费收入管理精细化 高校发展所需经费不足,需要加强包括财政经费补助、非税收入等在内的收入管理。学生学费、住宿费作为高校的主要非税收入,收缴应严格按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高校应采用“一卡通”,将学生缴费与就餐、借书、上机、考试等结合起来,一旦学生不缴费,在校就无法参加相关学习生活活动,避免了学生恶意欠费。未开通“一卡通”业务的高校,可采取学年初由财务部门统一收缴或银行批量代扣,平时由学生直接到附近银行缴纳的办法,为学生提供好的服务,让其及时缴款。高校应将学费收缴率纳入各教学院系和相关部门的年终工作考核,达不到年初设定的收缴率,将相应扣除单位责任人的奖酬金,使相关单位督促学生缴费。同时,各高校要积极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让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贷款缴纳学费,从而保障了学校的收费收入。对于财政拨款补助,高校应积极申报教学质量工程、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等财政专项,争取最大限度获批资金。

(二)预算编制、执行精细化 首先,做好预算编制前的准备工作。要分析目前学校状况,核实学生数、教师数、固定资产、人员信息等各项基础数据,分析上年预算执行情况,正确领会财政部门对部门预算的编制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应科学制定量化的经费支出预算标准,指导高校预算编制。其次,应该改变传统的“基础+增长”的编制方法,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同时,要求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预算编制,职能部门在各自业务范围内确定预算项目的排序及拟安排的资金额度,有助于调动各部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合理分配资金。再次,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来开展各项业务活动,提高预算的严肃性。要求各二级单位按下达的预算指标,分工作事项申报用款计划,待计划批复后,用款单位方可用款。最后,高校应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将各部门预算申报的准确性、及时性、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年度考核挂钩,实现预算事后监督管理的精细化。

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020-02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现状

1.什么是高校后勤固定资产及固定资产的用途。所谓的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就目前而言,高校后勤依然使用传统的相关标准界定高校后勤固定资产,只是进一步将价值界定为500元。高校的固定资产是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生产、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项事业计划顺利进行的必要物质基础,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和质量的重要条件。管好、用好高校的固定资产,可以节约事业经费,增强办学能力,提高科研教学工作水平,也是推进高校建设和改革,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保证。

2.高校后勤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高校后勤在行政上隶属于学校,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后勤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可无偿使用,改革开放之后,高校固定资产逐步采用校院二级管理制度。设备处为固定资产管理的归口单位,代表学校行使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具体负责采购、调拨、处理、清查统计以及管理监督;学院、实验室等为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保管、维护,确保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虽然高校后勤有半企性质,但其主要责任仍是服务教学与科研。因此,高校后勤固定资产主要由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又以非经营性为主,大多数高校后勤对非经营性资产经营较多。

二、高校后勤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

1.固定资产产权不明晰。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后勤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可无偿使用,但高校后勤集团在与学校剥离之后,资产的产权至今无法明确。高校后勤的固定资产前期大多由国家投资,之后归后勤集团拥有,然而高校与后勤集团又没有严格按照流程交接工作,致使固定资产没有明确的自。高校后勤固定资产种类繁多、用途广泛,但是又缺乏监管的部门,而财务也只负责采用报表的方式登记账目,无法清查,这就使得大批的固定资产难以折旧,最终造成资源浪费和闲置。

2.固定资产使用率较低无法做到资源共享。高校为进行科研、教学会购置大量固定资产,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缺少统一领导,也没有一个真正发挥作用的综合协调部门,重购轻管导致固定资产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不同的课题组重复购买相同或类似的设备、仪器,以致大量资产闲置浪费。各个部门往往只关注自己部门的“小而全”,每个办公室都要购置传真机、打印机和复印机等设备,但这些设备又得不到充分利用,使用率低下。

一方面,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缺乏监管,较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损坏、废弃、失窃,并且助长了不爱惜固定资产的不良风气,造成浪费。另一方面,某些部门人力有限、课题有限,致使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经常或长期闲置,然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或无形磨损等因素,则使之被淘汰或放坏,故固定资产在有效使用期内不能充分利用并发挥应有效益,从而造成了资产的浪费。而各个经营实体一旦拥有固定资产便形成了终身制,很难做到资源共享。

3.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有着不同标准。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的目的在于为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提供保障,但高校后勤的固定资产折旧往往有着不同的标准,造成折旧的困难。后勤的固定资产来源一般比较复杂,这便形成了一个难以忽视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高校后勤固定资产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部分,但高校后勤通常只对经营性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而忽视对非经营性固定资产折旧。一些学校对成立后勤集团以后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成立集团时由学校直接拨付的固定资产不进行折旧。学校投入的房屋、大型车辆以及学校拨付的大量过期或无法使用的固定资产,如何用统一标准进行折旧处理,才能达到保值、增值且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很大问题。

三、造成高校后勤固定资产管理落后的原因

1.管理方法落后。高校合并完成后,固定资产的数量急剧上升,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以及固定资产的形式和结构已经改变,但固定资产管理的方式在高等教育机构没有改变。每个分校区合并前使用的管理模式依旧沿用,管理相对落后。现在,公共高等教育包括两个部分资金来源,国家投资和拨款以及计划性收费,购买固定资产所用的方法为报批预算制,固定资产的购买和使用没有任何成本,也不用使用单位和个人承担任何经济责任,仅仅需要做一个报告,批准也并不是很难。所以在人们心中很难形成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固定资产的管理在高等教育机构忽略了很长一段时间,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根深蒂固。

2.不够标准的会计核算和缺乏成本效益概念。根据有关规定,学校当年的事业收入为支付学校购置固定资产费用的主要渠道,并一次性计入事业支出。由此便造成了固定资产折旧的困难,许多学校甚至直接不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而每年的固定资产折旧成本也不会计入成本核算,便造成了成本会计费用核算的严重失真。这种会计核算方法是违反会计的配比原则和真实性原则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学校通常通过“修购基金”补偿固定资产价值。“修购基金”则来源于学校的事业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计提时直接列支出,同时增加专项资金,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总数额一般不会发生变化,这样购置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和固定资产的更新维护基金便同时包含在了净资产之中。这在会计计算方法中属于重复计算,导致了净资产会计信息失真。除此之外,由于教育成本核算项目当中并不包含固定资产折旧,使得成本效益原则在高校政策管理理念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假设各高校再分为多个校区,每个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都存在会计核算重复,成本效益不匹配的缺陷将会被进一步放大。

3.固定资产管理缺乏监督。因历史遗留问题而导致的高校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和经营性固定资产的共存现状,决定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经常会掺杂行政性管理并忽视市场性管理,这虽然主要是由于非经营性的固定资产和经营性的固定资产界限不明朗造成的,但也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有重要关系。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在没有进行充分论证分析的情况下就被转为经营性固定资产,经营性固定资产有时也会被突然转为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缺乏监督使得这类转换难以遏制。

四、改善高校后勤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

1.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分类处理。在处理固定资产折旧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固定资产在使用时的特殊性和高校后勤固定资产构成的复杂性,以便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从而达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提高经济效率。分配给学校的房屋、汽车和其他大型固定资产,由于其数量巨大,可算作学校提供的非生产性经营服务,不需要固定资产折旧,但必须建立一个负责备案检查的账簿,在进行相应的维护和改造时进行记录。

2.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为固定资产建立物流信息管理数据库,由专人负责对固定资产实施网络化管理,将管理与监督的责任具体到个人。通过网络管理,避免重复购买,达到资源合理分配,实现资源共享。如果有固定资产的使用已超过使用年限,需及时报废并对报废手续进行处理。如果报废不及时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损失,必须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最后还要使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入校园网,每个实体部门都要联网并统一在网络对账,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化。

3.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分配资源的角色,改善会计审核方法,准确核算固定资产的价值,是实现科学管理固定资产的基础。同时,财务应当肩负起监督的指责,管理与监督同时进行,给予财务部门更大的权利,在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缺乏相关固定资产入账处理的时候,不允许对该固定资产进行报账。可以考虑在原财务部门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替换和更新原有的固定资产时都由专门人员负责。

4.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优化用人制度。由以“物”为核心转变为以“人”为核心,主要做好对人员的管理,达到对后勤固定资产管理合理化的效果。不但要加强人才培养的意识,更要切实培养出一部分人才,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管理意识,增强管理手段,完善管理工作。打造一支管理意识高、主业技术硬、管理手段灵活的团队。实行责任到人,出现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对一些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技术缺乏、管理手段落后的人员及时进行调整,确保管理团队的实力能应付出现的各种问题。除了对管理团队进行改革培训外,还需要对广大教职工进行管理。通过举办各类活动,确保广大教职工对后勤固定资产的正确认识,提升教职工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奖惩制度,激发教职工管、爱、护固定资产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咸宁学院.咸宁学院后勤集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Z].

[2]杨海蓉.高级财务会计[J].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9).

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范文6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我县是川北名县,位于四川省北部,总面积3204平方千米。总人口近70万人。全县辖23个镇、34个乡。地处低山区,其中剑门山区以“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享誉国内外;教育历史沿革期长,2010年春我县有公办学校91所,在校中小学生91740人,在编教职工5283人。

“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装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又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要实现剑门山区教育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及节约发展,借助全县基础教育国有资产动态临管平台建设以加快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以真实可靠的数字说话、以真实可靠的数字做预算作决策定装备,已成为新时期全县教育主管部门的共识。

随着全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占有、使用的教育资产及装备规模迅速增加,构成日趋复杂,全县到2006年底教育资产总体规模已达已60个亿。特别是 “十五”期间剑门山区县先后实施了中小学布局调整、“振兴教育装备行动计划”和“农村小学提升”、“校校通”等工程。“十一五”全县所有中小学又将按新颁布的《剑阁县中小学办学条件》和“五室”(五室指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技能创造室、卫生和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创建合格学校等等,由此带来教育装备及教育资产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经过近5年的实践变革和创新,全县教育系统已经建成一个覆盖所有幼儿园、中小学、行政机关及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装备及教育资产动态临管平台(以下简称动态监管平台)。这个平台的建成,预示着全县装备管理已迈向数字化、科学化、节约化的轨道,预示着全县装备管理信息化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1 实现的主要应用

全县动态监管平台()安装部署在县教育局信息中心服务器上,县教育局相关股室、县直属学校、各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及基层学校只需通过互联网浏览器并下载一个客户端应用程序,用互联网宽带接入方式接入“中心”,获得相关应用和共享信息资源,借助互联网,县信息中心和基层单位可实现实时交换数据。 通过动态监管平台上级部门、各级主管部门可漫游基层学校实时查看各基层单位的装备数据、实验(专用)室标准化建设与使用管理等情况;通过网络平台对装备预算、配备计划、采购业务、设备处置等工作可进行网上作业;通过网络平台对基层单位及基层主管部门及时给予指导。

通过网络平台全县对教育资产采用统一的管理原则、规范的管理流程、统一且可动态扩充的编码体系并统一采用条形码进行标识,实现了固定资产生命期和使用状态的全程跟踪。标识后的教育资产在进行盘点或巡检时方便、快速、准确,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保证了帐实相符及账帐相符。

动态监管平台,以快讯、专题、论坛、电子邮件、经验交流、政策法规及管理细则等形式,提供思想与理论的指导,提供方法与技术、法规的支撑,构成了一条联通全县教育系统的装备基础信息链和内容丰富、查询便捷的资料库。从而为实现了教育装备的均衡发展、节约发展和科学装备提供了高速通道。

2 主要做法

2.1 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充分调研

从2001年开始,全县在全省教育系统率先推广了“中小学校产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教育装备及教育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信息化。但由于系统软件皆为单机版,所需数据必须要通过学校向各区(县)、县教育主管部门逐级上报、汇总,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拿不到真实、时点的数据,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改变这种格局,2003年,全县专门成立了由计财、装备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加强对全县教育装备及教育资产管理工作的研究,工作组深入公兴、白龙、开封等12个区教育督导办,与计财科、电教站、基建计财股等股室的负责同志进行了多次座谈、论证,搜集相关建议,提出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全县教育装备基础数据库及教育资产监管信息大平台,并对教育资产从预算、审批、采购到配备及日常管理实行网络化动态监管的构想。经过几年来的反复实践,目前,一套集现代教育装备及教育资产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环节的优化控制、管理流程的优化重组及技术创新于一体的基于互联网的动态监管平台在全县得到全面推广应用。实现了县、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该网络平台能有效、实时监管辖区内的教育资产、分级管理、科学装备;通过实时数据分析,网上的申报、处置、审批等,实现装备信息及教育资产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有效监控;全县教育装备及教育资产管理实现了由粗放走向精细,由传统走向现代,由信息孤岛走向资源共享。

2.2 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双管齐下,责任到人

2006年县教育局根据财政部第36号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讨论稿细则。2007年,剑门山区县装备处以全面推行西部待遇工程项目(四川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提升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设备使用、技术服务等管理水平。

(1)制订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全县要求各类学校必须制订有关《远教项目资产管理办法》,并提交给部门检查。在这些办法中,明确了本单位各下属学校的资产管理职责和资产管辖范围,为资产清查、登记和今后落实管理责任打下了基础。

(2)明确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对固定资产中数量和流动性较大的仪器设备,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制订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从计划、购置、保管、使用、调整、处置等各环节明确了规范流程和管理责任,并落实到每个相关人员。

(3)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为保证工作落到实处,便于组织、发动、协调指导,建立起“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全县专门设立了教育资产管理协会,各学校也都相继成立了教育装备资产监管领导小组,要求各基层单位必须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资产管理领导小组,为确保教育资产的账物相符,在日常管理中,按职能分工、角色定位、责任到人,通过对教育装备资产各个环节的细化控制,实现科学管理。

(4)统一规范资产清查、登记程序。各学校制订了《教育装备项目登记》,成立了登记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了教学资产建账小组,明确了实验室、图书馆、各功能用房等场所的资产建账责任人,制订了工作计划和具体时间安排;各校建账工作完成之后,学校还组织抽查,对积极开展资产登记工作,认真完成任务,账实相符合格率高、符合要求的单位,给予奖励。对于建账中失职,或管理混乱,物、账相符率不合格,工作不符合要求,造成国有资产损坏流失的,视情节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严肃处理。

2.3 制订切实可行的检查标准和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