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逻辑思维如何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孩子的逻辑思维如何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孩子的逻辑思维如何培养

孩子的逻辑思维如何培养范文1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创造力 培养方式

名人米尔曾说:“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财富,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强盛,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乃至政府的关注。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作为幼儿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项,越来越受到学者和教育家们的重视。本文从创造力定义阐述的角度出发,探讨幼教老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如何通过一系列方式方法的采用,达到培养孩子创造力、挖掘孩子潜能的目的。

一、创造力相关概念阐述

心理学界关于创造力较一致的定义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创造力通常包含发散性思维的几种基本能力:一是敏锐力,即对问题的敏感度;二是流畅力,思索许多可能的构想和回答;三是变通力。以一种不同的新方法看一个问题;四是独创力,指反应的独特性,想出别人想不来的观念、独特新颖的能力;五是精进力,在原来的构想或基本观念上再加上新观念,增加有趣的细节和组成概念群的能力。

二、幼儿教育中孩子创造力培养的几种方式方法

1.辨别法增加认知能力

幼儿在生理期处于大脑发育的认知阶段,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处于认知、辨别的阶段。通过开发孩子的辨别能力,帮助孩子认识和发现事物的不足,寻找孩子认知体系中各种遗漏的环节,探索知识中的未知部分,最终完善孩子的认知体系,提高孩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辨认能力。例如,在幼儿教学过程中,以补拼图的形式,引导孩子发现拼图中缺少的图案,对应地补充,以锻炼辨别能力。

2.归类、类比发散逻辑思维

归类、类比能力是人类逻辑思维能力中重要的一项能力,因此,对幼儿归类、类比能力的培养训练,不仅是孩童创造力培养的其中一项,而且是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一项。通过寻找相似的事物和发现事物中的相似之处,引导儿童将某一事物比喻成另一类事物,借此启发儿童的发散性思维,为孩子创造力的充分施展提供滋长的沃土。在日常幼儿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绘画、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的联想和比喻。比如让孩子画出所有自己见过的圆形的东西,让孩子找出自己和小伙伴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等。采用这些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孩子的归类、类比能力。

3.组织和重组增加立体思维

组织和重组能力是指在结构打乱的情况下,让孩子将结构复原或者改造重新创造出一种新的结构的能力。在日常幼儿教育中,美术课、手工课、积木游戏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孩子的这种能力。以手工课为例,让孩子将剪好的手工纸按照一定的指引拼接成相应的图案;在积木游戏中,将积木组装成可能的造型。教师可通过适当的引导或者提示,发挥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创造重组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锻炼其组织和重组能力,增强孩子的位置感、立体感和知觉能力。

4.视像表达激发想象和情感

所谓视像能力,顾名思义,即视觉和影像能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孩子通过视觉和影像,表达具体的意思、思想和情感,激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对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有很大的激发作用。例如让孩子通过画出“我的家”,表达自己对家的热爱,孩子画出自己家的房子,爸爸、妈妈,乃至蓝天、白云、家门前的小草等,让孩子讲解自己美丽的家,以此激发孩子对家的情感和表达,训练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力及表达能力。

5.情境困境激发发散思维

情境思维是立体空间思维的重要部分,会带动孩子各种情绪的发生。在日常幼儿教育过程和孩子生活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情境假设和创建,为孩子提供各种或困扰,或有趣,或开心,或具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儿童在突然陷入的情境模式下自主思考并对情境自发加以应对,从而最终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和发散思维。比如孩子一起床发现桌上有好吃的,但是自己的身高够不着,这时候孩子会怎么办呢?有的孩子马上转头找老师、找家长,有的孩子会自己找东西垫着够。又如问孩子:“遇到危险了怎么办啊?”答:“找警察叔叔。”问:“找不到呢?”答:“我跑!”问:“被抓住了呢?”答:“我大哭大闹。”……这些都是对其应变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孩子的逻辑思维如何培养范文2

【关键词】幼儿 数学 逻辑思维 启蒙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28-02

数学本身是一门创造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习数学就是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的联系过程,而幼儿阶段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未激发,三到四岁是幼儿从直接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五到六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对幼儿进行数学启蒙对于幼儿的逻辑思维潜能的挖掘有着重要意义。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幼儿对数的概念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幼儿识别大小、多少、形状、颜色等,这些学习对于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作用。而幼儿学习数学不在于简单的数数和计算,而是在数学活动中获取一种思维方式,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方法。总之,抓住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首先,幼儿教师要更新数学教学观念。教师应明确幼儿的数学活动是一种准备性的学习,是让幼儿初步建立数概念、形成逻辑思维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时期正是人认知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幼儿数学思维异常活跃,教师通过一定手段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等。同时,幼儿时期的数学教育与小学数学有本质的区别,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观念,转变重视逻辑思维能力、重计算,轻视创新、实践的教学倾向,而应该在幼儿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重视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从小形成具有发散性和创造性的逻辑思维。例如,明明数积木,教师给了明明三块积木,说道:"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些积木,好不好?来1-2-3",明明很认真的跟着老师一起数"1-2-3","那我们一共有几块积木呢?"明明茫然地看着老师,摇了摇头。老师随之说"我们刚才不是数过了吗?现在你自己来数一数"!"1-2-3","一共有几块积木"?"不知道"这一教学案例就说明教师对幼儿的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数数,而是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数学教学观念必须更新。

其次,在游戏教学中培养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游戏也是幼儿阶段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不断是幼儿语言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对幼儿进行知识的引导,而数学教学也是如此。由于幼儿所处的阶段好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就要利用幼儿的这些特点来创新教学方式,在游戏中进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感知量的多少、方位、时间和空间等。如果教师只是采用说教式来让学生练习数学题,一方面幼儿会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另一方面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也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将游戏与教学相联系,游戏中蕴含数学逻辑,数学逻辑促成游戏的进行,从而实现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看谁最快能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桌子的长短,看桌子有几个铅笔长,文具盒有几个橡皮宽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游戏确蕴藏着深奥的数学逻辑,幼儿在游戏中使用不同的工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也是数学的奥妙所在。

最后,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幼儿期的孩子对生活充满好奇、兴趣、探求欲,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尝试,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索也是儿童的显著特点,同时,数学也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因此,教师就需要根据幼儿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将生活情境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幼儿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通过模拟再现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幼儿重新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充分展现自我,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来实现潜移默化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更加真实、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并形成幼儿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对幼儿进行了基础的大小、多少、形状、颜色等认知的培养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生活购物活动,"大家一起去购物"中,教师扮演收银员,两个幼儿扮演爸爸妈妈,一个幼儿扮演宝宝丁丁,全家一起去超市购物,丁丁去超市拿了很多东西,有香蕉、橘子、橡皮、铅笔、牛奶、饼干等等,然后去结账,其他幼儿一起观察,最后,教师向幼儿提问,丁丁都买了什么?哪些是圆形的?哪些是长方形的?你最喜欢那个颜色?哪些是水果?哪些是文具?等等类似这样的问题,通过购买的东西让幼儿对事物进行感知,并通过自身的认知能力对事物进行分类,这就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家长在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要重视幼儿抽象思维的培养,不要局限于简单的数学计算;同样,家长通过生活中常做的亲子游戏来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数学概念和知识的引导,为孩子日后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孩子的逻辑思维如何培养范文3

[关键词]幼儿 美术教育 学科结合 教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1-0091-01

经过科学研究,幼儿6岁之前的教育一般能占到整个教育过程的三分之二。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认为从出生到学前的这个时期不仅是身体发展的快速期,也是幼儿智力发展的黄金期,故被称为是教育的最佳时期。美术在这个时期对开发幼儿的智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孩子手、眼、脑综合能力的关键,主要训练幼儿的注意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能力,并且提升幼儿的独立性和操作性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合了其他课程,充分利用了游戏的特点与形式,将孩子的兴趣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借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开启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塑造孩子们乐观的性格,培养他们的艺术才能,学会独立创作与合作的精神。如何在教学中避免传统课堂教学沉闷,提高美术课堂的趣味性,笔者结合教学实例总结出美术与其他学科结合教学的几个特点供大家探讨:

一、结合语文课语言抒情的特点

2~4岁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爱说话、听讲故事等,这个年龄段对世界是未知而好奇的,不停地爱问“为什么”,模仿能力也很强,学大人说话,跟着电视边跳边唱。这个时候,可以生动抒情地描述一个物品或者故事,让孩子对物品和事物有个初步的概念认识,学会辨认图形的形状,了解色彩的色相。根据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多方面了解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学会用语言和绘画来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与眼中的世界。

例如:在学习绘画前,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一个准备绘画的场景,以供学生在脑海里产生丰富的想象;然后再指引他们用规律性的绘画方式方法画出经过他们大脑加工的图像与场景;最后,让他们大胆地讲出自己绘画的想法与画面的故事构成,并予以鼓励与支持。一方面提高了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另一面也是更重要的――锻炼他们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二、结合音乐课丰富表现的特点

在美术课堂上,让孩子感受音乐韵律的美感,并将这一感受体现到绘画上,需要孩子们的手、眼、耳朵、嘴并用。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益于良好性格的培养,懂得欣赏美,感受美,启发审美意识,能够在绘画作品中产生节奏、韵味的变化,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点、线、面的运用和表达。

俗语说:心灵手巧。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左右手指神经末梢经常规律运动,有利于大脑左右半球的协调发展。幼儿的手精细动作的发展与脑部功能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因此,美术课结合音乐提供幼儿丰富的动手动脑动心的环境,把美好的东西能够协调串联起来,这个是至关重要的。

三、结合自然课细致观察的特点

幼儿是在认识并熟悉周围环境中,试探并能分出物品温暖、寒冷、苦甜,区分善良和粗暴的初级阶段,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分类分层步步深入,让他们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

例如:春天是万物复苏之际,自然界的这种变化引起幼儿充满好奇的目光,这时老师要抓住这一宝贵时机,引导他们如何观察,如何思考,如何把观察的事物在绘画中选择及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

四、结合数学课理性分析的特点

5~6岁则对数的概念有初步认识,有记忆力了,这时的重点是逻辑思维发展。绘画的过程中,时常运用到观察事物,要先分析它的比例、大小、数量,让孩子了解数学的逻辑关系,且利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图画能使孩子在游戏中完成这些活动,在线条与形体方面体现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动手绘画之前,调动幼儿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自己观察然后告诉老师图画中有什么形状、有几个这样的形状、它们当中哪个大哪个小。老师引导小朋友们在绘画的时候也要注意形状、大小的区别,反复对已知的数字与逻辑分类进行复习演练,加深印象。幼儿对于刚学到的数字非常敏感,在他们所能认知的范围观察后动手绘画,重复这个过程,之后逐渐增加难度,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在愉悦的环境中增强了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

孩子的逻辑思维如何培养范文4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学;语言能力

孩子在幼儿时期的学习速度和学习能力是最强的,若能利用好这段时期,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将帮助孩子在智力、思维和语言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语言教育是其中最关键、最基础的。但是现在的许多幼儿园在语言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问题

1.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的认识不足

大多数家长和老师虽然对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十分重视,但对教学的真正含义认识却不足。幼儿园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单单是培养他们会说话的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在理解和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若是仅把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当做教育的目标,那么幼儿园教育就会显得微不足道,甚至没有必要了。

2.语言教学教材不适用

虽然现在有些幼儿园对孩子语言教育的认识加强了,但教学内容却始终没变,许多幼儿园的教材都是从教师如何教的层面上入手编排的,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的真正需要,部分教材空有华丽的封面和插图,却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而那些供学生学习的内容虽然押韵好记,却不好理解,很多孩子虽然记得住教材的内容,可以应付老师的检查,但对内容的真正内涵却不甚了解,不利于孩子理解力的培养。

3.幼儿园教师能力不足,教学方式单一

许多幼儿园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有所欠缺,许多老师没有足够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经验,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上的素质不高,甚至将幼儿园教育单纯地理解为陪着孩子玩,教育方式也只是游

戏,利用游戏引起孩子的注意,但游戏后孩子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远远达不到需要。此外,许多老师对孩子语言掌握能力的检测方式单一,通常是通过一次考试进行衡量,所得到的也只是表面的成绩,而看不到孩子实际的学习能力和掌握情况。

二、寻找更佳方法,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质量

幼儿园肩负着开发孩子智力,培养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的重担,肩负着家长的重托,责任重大,幼儿园及其老师应该正确对待,认真调整教学方式,使幼儿园语言教学更能适应孩子的实际情况。

1.提高教师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的认识,增强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师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掌舵者,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模仿者,

对孩子影响重大。对于幼儿园内来说,要聘请合格的、有相应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同时加强在职教员的继续培训,不断适应不同阶段孩子的教学要求。对于教师自身来说,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创新教学形式。对于幼儿的教学,不能仅靠游戏形式吸引孩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也不能仅靠书本上那些孩子难以理解的儿歌,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对于孩子掌握能力的监测,要通过日常的观察,在学习中真正了解他们的掌握水平和学习能力,以便对孩子有针对性的培养。

2.改变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方式

这需要教师认真分析、认识幼儿园语言教学的目的,不要专注于让孩子背诵儿歌、诗词,记住词语的解释,而是要注意让孩子掌握日常交流的能力。教师可以试着解放孩子的教学环境,不要将孩子禁锢在狭小的教室空间里,可以带他们走出去,在广阔的操场或游戏场所让孩子放下包袱,自由玩耍,在玩的过程中,产生交流。如此方式下养成的说话习惯比在教室里老师强制学生进行交流会更让孩子接受,孩子会将交流看作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而不会将其当作任务,产生心理阴影。同时,在孩子进行自主交流或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并教育孩子学会倾听,对于出错的地方,教师不要急于打断、改正,要等孩子慢慢说完,循序渐进地引导,使孩子自己或相互发现错误,加深对错误的理解,避免

再犯。

3.要注意对孩子读写能力的训练

对孩子读写兴趣的培养,可以通过绘画、音乐等形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将他们逐渐向书籍上引导,进而对书籍产生兴趣,对于他们培养说话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以及眼界的开阔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教育关系重大。现代社会对人的语言能力要求严格,这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础。而语言能力,包括说话、交流、阅读及写作等,都是在幼儿园时期打下的基础。因此,良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未来影响重大,幼儿园老师肩负如此重担,需要自觉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对孩子和家长,乃至祖国的未来做好交代。

参考文献:

[1]赵雅兰.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新思路[J].教学研究,2009-03.

孩子的逻辑思维如何培养范文5

关键词: 学生;国际象棋;智力开发

国际象棋作为一门生动、直观的国际语言,兼具体育、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特质,通过国际象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丰富想象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作为思维科学,通过对弈,可以学到生活的规则,诸如条理性、系统性等,从而增强应有的纪律性、忍耐性、判断力。楚河汉界边,红黑两方开展激烈搏杀,既游戏又竞争,寓动脑于兴趣之中,极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从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德,逻辑思维及创造思维,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此外,它是一种交流活动,增进了人与人的友谊,是开发儿童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正因如此,它在学生智力开发中的积极因素也显而易见。

调查显示:学棋的学生一般学习成绩都较好,不仅数学成绩好,而且语文读写成绩也好。“只因一着错,满盘皆是输”的教训,使他们解题思路宽,计算步骤清楚有序,准确性也大大提高。在语言阅读中更是分段敏捷,段落文意的概括和提炼得心应手,作文也能够思路顺畅,左右逢源。由此可见,中国象棋在学生智力开发中有着极为明显的积极作用。如何把这个积极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我想,这将是以后研究的重中之重。

一、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洞察力

由于小学生“兴奋强于抑制”和“好奇性强”等特点,决定了注意力的不易集中。小小棋盘能演出有声有色的“战局”。孩子们觉得很好玩,自己俨然成了指挥作战的“将军”,“连环马”、“过河卒”、“空心炮”、“顺炮”、“列炮”……不分胜负绝不罢休。时间就在对局中一分一秒地过去,半小时不觉长,二刻钟也挺得住。这种承受能力的延长,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小孩由原先好奇好动,变成慢慢静下心来、专注起来,思想不再“开小差”。经过不断的对局磨练,自然就收住了自己的性子,集中了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力也随之增强。而象棋的红黑双方变化无穷,弃子攻杀、先手得子、运子做杀与防御……均须落子以后静观其变,洞察对手设下的陷阱与圈套,以便将计就计或乘虚而入。孩子们通过不断的探索,锻炼了对事物的洞察力,这对他们学会认识复杂的世界是很有好处的。

二、发展学生思维,扩展学生想像

思维作为人类一种特有的精神活动,包括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唷⑼评淼日个认识过程。思维有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之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右脑与左脑分工产生的,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思维发展是由形象思维渐入逻辑思维的。若对儿童有意给以逻辑思维的训练,不仅能增强其思考问题的条理性和发展思路的连惯性,对形象思维也有促进作用。中国象棋对局,实际上是对小学生进行的一种现实数学课,靠的就是逻辑思维。下棋有兑子吃亏与便宜的计算、全局和局部的计算、先手和后手的计算以及更为复杂的杀棋等。一盘棋,几乎每下一步都需冷静思考,慎思选择,郑重应对。中国象棋中经常遇到最有效的有关杀棋的计算,就是考验学生的行棋计算能力。同时,中国象棋的计算是无声的独白与回答,它比口头和书面的计算难度更大。让他们在不间断的对局中反复演算,便会逐渐掌握计算的技巧。随着棋艺的长进,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开发。

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具有强大的创造力。自幼对孩子给以想象力的训练,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就中国象棋而言,虽然只有红黑两方,看似简单,其实奥妙无穷,玄机百变。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盘,却“千变万化,不见同局”。一子下去,往往弈者胸中已有全局,中间或暗藏杀机,或暗渡陈仓,或困兽犹斗,或妙手回春……,真所谓变幻莫测,妙趣横生。这一切,都需丰富的想象力。

三、增强学生记忆,陶冶学生情操

随着“国际象棋”的深入学习,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了一定的熏陶。“落棋无悔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规则,体现了良好的棋风和棋德。我们在培养学生从小爱动脑筋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让学生明白树立必胜的信念,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重要性。

少儿记忆力比成人强,这自然不错,但记忆力也是训练出来的。中国象棋的术语词汇丰富,如:“屏风马”、“恐龙炮”、“马”等等;进、退、平等口诀和格言,加上经典棋谱,要全部记住背熟实属不易。由于中国象棋术语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使他们并不感到枯燥。日积月累,词汇不断增加,记忆力便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得到增强。我们中国象棋班学生张钦涵,在赵老师的悉心培育下,记忆能力迅速提高。他不仅中国象棋术语背诵如流,全局观念较强,而且学习成绩优秀。

四、国际象棋能发展学生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国际象棋”活动能培养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能培养学生快速处理信息、敏捷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比赛时,每个人的每一步棋都有时间限制。这就要求棋手快速处理信息,并作出决定。而每一盘棋都是不同的,每着棋都是新的,“战术”千变万化的,棋手必须对每着棋的信息进行处理,随机应变调整战术。如我校的武基东同学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就是显得动作缓慢,反应也总是慢半拍,常常令家长和老师头疼。但自从其参与“国际象棋”班学习后,其在和对手下棋的过程中,多次亲身体验了瞬息万变、落后甚至落败的“瞬间”,使他明白了动作缓慢就会落后甚至落败的道理。学习之后,他的思维明显活跃了,动作也加快了。

五、能促进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形成健全的人格

少年儿童国际象棋的训练,一方面使儿童掌握人类这一古老的智慧游戏,提高其基本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另一方面,通过训练使受训练的儿童能更好地认知自己的能力,调节并控制情绪的变化,促进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从而帮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生动、直观的国际语言―“国际象棋”,以其兼具体育、艺术、科学等数方面特质非常适合成为学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潜能的抓手。因为“国际象棋”是一项“ 寓教于乐 ”的特殊教育手段。棋弈运动能使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5种构成智力的基本因素处在良好的统一体中,在智力各因素的组合作用下产生具有创造性的聪明和才智。下棋,更可以使孩子在体验成功与失败中学习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习认识自我、认识成功与失败,培养良好的纪律性和自我控制意识。

参考文献

[1]徐家亮《小学生国际象棋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孩子的逻辑思维如何培养范文6

有的说:“我们现在的数学学习是使得其中5%的人取得所谓的成功——上大学,而95%的人成为失败者。数学已成为枯燥乏味的代名词,数学不过是那些数学演算纸上的智力游戏……”“现行中小学数学课程处于一种现代数学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的数学课程仍然停留在20世纪初期的数学观念上,就是把数学等同于计算、推理、证明的状况。”

在200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佑寿指出:“制约我们获诺贝奖的关键因素在于我们缺乏创新精神,而这种创新精神的缺乏是由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所决定的。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指标就是升学率。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学校的一切工作重心都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无论学生还是老师,对考试成绩的追求已达一种疯狂的境地,死记硬背成了夺取高分的法宝。我们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这个距离不是那么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概括的。但如果我们不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如果我们不改变传统文化对我们的负面影响,……我想,这个差距还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得以缩短的。”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反思数学教育的价值,不得不再一次思考如何才能让数学返朴归真。

二、追溯数学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数学的诞生发端于生存的需求。数学是抽象出的关于秩序与模式的学科,又是对世界与生活的理性思考。

而随着数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却逐渐将它演变成为少数人的智力游戏,成为检验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我们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追求的,却仅仅是解题方法的总结和数学知识技能的简单积聚。学生在逻辑思维枷锁的约束下,机械的套用僵硬的公式,肢解着逻辑的各个链结,对问题的整合意识极其淡薄,缺乏自我对数学的理解方式,在解决新的问题面前一筹莫展,逐渐丧失了自主、自我的思考能力。长此以往,数学教育教给学生的便是用绝对的热情与精力关注繁杂的公式,陷入试题的海洋,并乐此不疲;而很少教师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从那些枯燥的内容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生活的观察与认识,以及对理性精神的认同、强化与提升。数学教育不但没有起到明智的作用,反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将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但不能因为数学学得不好,就说明逻辑思维能力差,进而表明智商低。数学是抽象出的符号体系,是相对于感性的另一种理性的表达式。学生缺乏的只是对抽象的符号体系的理解,而不是逻辑思维能力本身。因此数学教育的关键是让抽象的符号体系向生活实践复归,这正是数学教育的价值所在。

三、关于什么叫有用,什么叫无用,很好地把握,不容易。比如可用来买菜、算账就是有用吗?或者更高级一点,可以用来计算利息?看懂股市行情就是有用吗?再高级一点,能够用来解决某个实际问题就是有用吗?都是,但又都不完全是。我认为,任何数学知识都是有用的:而且数学知识的作用是动态的,即它要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变化。“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这样,把数学区分为“好数学”与“坏数学”是没有意义的。

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非常独特的任务,学生的逻辑推理技能、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数学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逻辑推理训练始终是最重要的,这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不但没有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的判断和选择能力至关重要,而这种能力的基础就是逻辑推理能力。没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作为基础,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将成为空中楼阁,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只能是尝试错误式的,其质量和效率都是无法保证的。没有系统的逻辑推理训练,数学的思维方式就不可能建立起来,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意义等也无法体验和领悟。

因此,数学的有用或无用,不能仅仅看它是否能够在现实中得到直接应用,还应当看到它在提高学生素质上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是可以通过适当的训练而学会的,但是智力的开发是有时机的,在相应的发展阶段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学生的智力就会失去发展机会。

四、教科书的内容要和“有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个“有用”不仅包括对培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有用、还包括对形式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用、对孩子未来的生活和做事做人有用。

新理念的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可以从他们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探索新知识。但凡熟悉的事物总让人感到亲切,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更易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从容不迫地探索新知。

但我们的教科书传统上却多是板着面孔,看上去离孩子的生活较远。其实数学的严谨性未必一定要通过板着面孔体现。孩子用的教科书一定要贴近孩子的生活,让他们感到亲切。这样才能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