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美术专业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少儿美术专业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少儿美术专业知识

少儿美术专业知识范文1

[关键词]少儿美育徒手造型标新立异

儿童与生俱来就热爱艺术,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就开始了涂鸦和歌舞,儿童画是以涂画的形式反映孩子对客观世界形象的原始记录,它有自己的心理、生理特点,是由小骨骼、小肌肉的发展水平和思维的具体形象所决定的。人的童稚时期,虽尚未充分了解构成这个世界的理性知识,但是却能把现实所见和各种想象,包括怪诞的想法组合在一起,突破绘画程式的限制,以最朴素、最真实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著名画家马蒂斯曾说,学习像儿童那样自然绘画已经花费了我毕生的精力。少儿美育工作者如何让孩子们学会回归,从大量技能技巧的灌输和成人化的教学方式里脱颖而出,既学习到更多的美术专业知识,又能够不拘一格地大胆表现呢?

1趣: 唤醒和鼓舞

教学最好的方法不在于急着传授技能技巧,而在于唤醒和鼓舞,并通过一定的条件激发他们的个性和创作热情,是为“趣”。

1.1 游戏

孩子如果能够常常看见美好的艺术作品,或者常常与大自然接触,他就会被一种美妙的感受触动,而激发起画画的动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必须采用一些教学手段,激发起每个孩子玩耍的念头,使他们在参加美术活动时把美术活动看成游戏,教师用游戏来贯穿课堂,用游戏的口吻启发想象,让孩子在听听、看看、想想、做做、玩玩中得到启蒙和发展。比如,在《鸭妈妈的蛋》一课中,我先用音乐调动气氛,然后戴着鸭妈妈的头饰引入新课,告诉学生:鸭妈妈最近又生了许多蛋,孙悟空见了高兴极了,说声:“变”!把鸭妈妈的蛋全变成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他们是什么呢?请小朋友想一想,并把他们画出来,好吗?接着让学生代替孙悟空变戏法,启发学生在画好的若干个“蛋”(椭圆形)上添画出各种各样的物体。有趣的游戏激起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想到的都表现出来,画出了熊猫、小人头、兔子、向日葵……作业结束时,我让鸭妈妈再出来找自己的蛋,孩子们天真地说:“鸭妈妈,你再也找不到你的蛋孩子啦!”

1.2 体验

在教学中,还可以尝试通过画声音、画味道、画手感,将听觉、味觉、触觉变换成形象的视觉。如:学生将欢快的音乐节奏用小鹿奔跑、小动物开联欢会等画面来表示,将忧郁的音乐节奏用蓝色、灰色的色块与线条来表达;用强烈的对比色表示醋的刺鼻酸味,用尖锐的折线表示辣椒的刺激辛麻感觉;把手触到的圆梳想象成小刺猬,把摸到的棉花演化成一个睡在云端的小朋友……画感觉发展了儿童的感官感受能力和凭借主观愿望来创作的原创能力。

1.3 自然

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让孩子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教师要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和束缚,让孩子到更广阔的天地,在玩中画,画中玩。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创造尽可能大的活动环境。如:沙地画、水枪喷水画,颜料吹画,磨拓物体纹理、印小手小脚、泥塑、写生等等,让他们在与大自然充分的接触中了解自然材料的自然属性,体会生活的情趣,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孩子的主动性和个性潜能,创造意识才可以得到培养和发展。

2实:学到真功夫

在造型、构图、色彩等专业技能技巧的传授中,应该尊重孩子们的认知发展及其客观感受,不作硬性要求,讲究“自然即美,纯真即美”的原则,鼓励孩子们突破已有的基础,大胆挑战自己,慢慢的,扎实地理解、观察事物的真实结构和细节,画出眼中真实的物体和人,不要陷入符号化的简笔画教学中,实事求是,实打实地画些线描、写生,提高徒手造型能力。此为“实”。

2.1 造型

根据多年对儿童绘画发展规律的观察,我发现幼儿绘画基本上是由偶然、不稳定到逐渐经常、稳定,幼儿一般能画出与某些实物相似的形象,但他们常常是在涂着涂着的时候,才突然想起它像别的东西,于是想起画这个新的东西,而且,他们所画形象的含义不稳定,常常随添加的线条变成别的物体,还经常受别人的影响,长大一些后,他们造型的稳定性增加,能画出要求的原主题;画面由简略、不完整到比较全面、完整;由粗糙、稚拙到比较正确、灵活。即使到了中年级,一般也只有少数儿童能将物体,特别是人物的动作姿态表现得比较生动。

2.2 构图

幼儿绘画从排列方式上说,由零乱式向并列式发展;刚开始,他们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画在哪里就画在哪里,结果画面构图非常零乱。渐渐有了上、下的意识后,构图才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左右、前后关系上来说,各形象间互不遮挡,他们总是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代替视觉,画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关于该事物的认识,而不是物体在当时情况下所处的状态。如幼儿画“荡秋千”,会把一前一后两个正在荡秋千的小朋友重叠地画在秋千上,一点儿也不考虑二者是属于前后关系,另外从大小关系上说,经常不注意各形象间的大小比例。

2.3 色彩

幼儿涂色时,往往从不涂色,到小面积涂色,再到大面积涂色,而且从任意涂色发展到顺着轮廓涂色。不同年龄期的幼儿绘画特点不同,其在绘画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所以,单纯地让孩子模仿范例而在脑海中形成对物象的认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只会扼杀儿童的天性,教师要了解儿童的这些特点与表现,有的放矢地控制教学难度,针对每个孩子的心智成熟程度,设定相对适宜的课题,一边小心维护儿童的作画兴趣,一边给一个跳起来能够得着的高度,让孩子从定式的框架里走出来,学到真功夫,学会用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富有个性和情趣的美术作品来。

3放:创造意识与大胆实践

少儿美术专业知识范文2

关键词:中学生美术兴趣培养

兴趣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果学生对某门课毫无兴趣,而强迫其学习的话,最后不但教学效果很差,而且会使学生更加厌烦这门课。所以,培养学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当代中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远不如小学生,尤其是接受普通美术教育的中学生,他们对待美术课并不是很热情,这也是许多学校搞不好美术教育的重要原因。

美术作为空间艺术,它主要是通过色彩和形体等视觉因素来传递给人,所以具有直观性,这比起数理化、语言文字等理性、抽象的学科更容易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并且我们所生存的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美术,小到日常用品,大到建筑,美术都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个社会人不可能也不应该对美术一点兴趣都没有。那么为什么许多中学生对美术提不起兴趣呢?我们又该怎样去改变这一状况,培养中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们应该找出中学生对美术缺乏兴趣的原因,在这里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种:

1.社会原因

社会原因是最根本的原因,这主要表现在整个社会对美术及其教育的重视程度上。最近几年,尽管美术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中学美术教育在广大地区仍然处于一种副科之副科的地位,甚至是可有可无的状态,并未实现其真正意义上的普及。

美术应该是一种全民都应具备的素质,而不应只属于少数人。我们应该认识到,如果美术教育的这种副科地位得不到改变的话,就永远无法受到真正的重视,从而实现全民性的美术教育普及。尽管美术教育有时以课外活动小组的形式出现,但是这与普通美术教育的全民性是不相符的,只能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受到美术教育。

美术作为非中考、高考科目,给非美术专业的中学生造成了“美术不重要”的思想,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他们又怎么会对美术这一副科提起兴趣呢?

这种社会原因是受经济影响的美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经济支持。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但比起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也同样反应在美术教育的发展上。美术同样会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美国每年为了棉布艺术性的设计花掉大量的美金,日本仅动漫艺术的市场就达到4万亿日元。可见美术对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投资在美术教育上是绝对能够实现其价值的。而现实是作为所谓“素质教育”的美术学科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2.学校的原因

学校往往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个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主要是校方和教师。

对于校方来说,通常以“升学率”为重,美术课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退居二线了,所以美术课在课时安排、教学设施及工具、教师待遇等方面远不如其他学科。这些前提条件都没有搞好,很难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高质量美术教育。就算学生对美术很感兴趣,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又怎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呢?

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美术教师的自身素质及其授课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兴趣是极其重要的。有些教师的授课方式或内容极为枯燥,连成年人都无法忍受,更不用说青少年了,这无疑使本来就对美术提不起兴趣的学生更加厌烦,从而致使一节美术课变成学生“放松和娱乐”的时间,而不是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时间。

3.学生自身的原因

有些中学生对美术缺乏兴趣是受其自身能力的影响,他们往往是那些被称为在美术方面毫无“天赋”的学生。这也是由于多年来我国美术教育中注重技法培养所造成的后果。他们的努力总是在这种大环境中不被承认,收获很小,所以就形成了挫败心理,自然就不会有太大兴趣。其实,普通美术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它是对人的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将每个学生培养成美术专家。

另外,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已从少儿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进入了抽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加上各方面的影响,他们的注意力也更多地停留在理性思维较强的学科。再加上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动机并不明确,所以学习热情就不那么高,而学习困难则相应比较大,这些困难反过来又会降低学习兴趣,挫败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各种困难而放弃或忽略对青少年美术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美术是人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因此应当及早地,至少在少年时期就开始加以培养,而不是当作一种可以随意处置的游戏一般的东西来对待。所以对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首先要将美术教育重视起来,在教学工作各个环节上都要做到位。

1.课时安排

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具备美术方面的知识,但是美术课在普通中学的地位处于严重失调的状态。美术课程在中学的安排一般是一周一节,这已经很少了,而有些学校的美术课根本就是形同虚设,只作为其他科目的补习课出现。这就要求课时量的增加,而不应作为可有可无的科目给其他课让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系统地、全面地学习美术,这也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美术兴趣的培养。

2.教学设施及工具

除了课程安排,学校的硬件设施也应提高,让学生在美术课上摆脱枯燥的学习环境。学校应配备专门的美术教室,教室里的布置应活泼自由,符合美术课的学习特点。

教具的运用也是必要的,一块黑板、几支粉笔,是无法使美术的特点得以发挥的。应适当引入高科技,美术主要靠视觉传达给人,所以多媒体是必不可少的。如美术欣赏课,可运用幻灯片或放映美术记录短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要忘记精彩的讲解。

3.室外美术课

美术课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认识和发现存在于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美术形式。这在一些比较落后的乡村学校更为适用,这些学校的教学设施及工具比不上发达地区的学校,所以应更充分地运用校外的美术资源。比如,在当地自然风光较优美的地方进行户外写生,或者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学习民间美术等等。

在欣赏课上,如果有条件应带学生去博物馆或参观艺术展览。在引导学生走进文化遗产和美术作品时,不要将我们固有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和意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讨论,避免积极性地压制,这直接影响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4.教师的重要作用

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起着直接的、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学生主要靠教师的授课来学习美术,这是一个关键因素。下面是笔者关于教师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建议:

首先,要有活跃的课堂气氛,美术课根据其自身特点来说,本来就是一个自由度较广的学科,它没有过于严格的评判标准和范围准则,这也给了美术教师个人以更多的发挥空间。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放宽评价的标准,从各个方面入手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其次,技法在普通美术教育中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美术教育认识到美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以及运用美术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运用到其他学科还可以促进其发展,这可以从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中得以体现。还有就是通过美术活动抒发自己的情感,陶冶情操,使学生成为品格高尚、全面发展的人。

再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偏爱和弱点。美术是强调个性化原则的,它不像科学那样追求绝对性和一元性。对于进行普通美术教育的中学生来说,应尊重和提倡他们在美术课上表现出来的个性和差异,同时也不能强迫他们学习美术的某一种类。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允许他们的兴趣转移,广泛地涉猎各美术领域。

最后,美术作为一门用途非常广泛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或多或少地有一定联系,并且美术自身的弹性很强,教师可以尝试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在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中学习美术知识。从多个面学习美术,使美术变得更立体,使学生真正摆脱“美术无用”的错误思想,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但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其他学科只是起辅助作用,要以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主,不要喧宾夺主,这是非常重要的。

少儿美术专业知识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 自身素质 角色转变 教学方法 多媒体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到来打破了传统的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给美术教学注入了全新的理念和活力。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角色顿时要变了。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因此我认为教师在自身素质、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方法等几方面做出必要的调整。

一、美术教师进入新课程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我认为新课程改革再怎么改,再怎么“新”,也不能脱离了教师这一最基本的要素。如果教师没有具备一个教师的素质,怎么能进入课程,又怎么能去实施新课程呢?又怎么能发挥新课程所带来的优势呢?因此作为课程改革中的美术教师基本素质面临新课程的挑战。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比较习惯于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如我小时候美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让你一味的去临摹。但在如今的新课程下能行吗?这不是误人子第吗?所以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2.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胜任自如。美术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些要求促使我们美术教师要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3.掌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方式。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利的保障。与新课程同行的美术教师将拥有和展现教学的青春活力。

二、美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大家一直都在谈:教师不再是一个主导者,是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既要做“严师”又要做“人师”。可往往在课堂中难以人为,于是苦思冥想,最后不了了之。那究竟怎么转换呢?

1.教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表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主观上重视教学的结果,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将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经常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

2.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素质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这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或学生在每个方面平均发展,而是要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依据,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思想:“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我们的美术课程中,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然后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三、改变教学方法

一个方法得体,会让人终身受用,一个方法的失败会让人遗憾一辈子。新课程的实施不得不改变一些已有的教学方法,不是说这些方法不好,只不过适应不了这个前进的社会。于是把原先的一些较好的教学方法保留下来,但必须补充新鲜的“血液”。

1、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的世纪,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必须紧跟时代节奏。鉴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的局限性,教学手段需要更新,现代媒体教学融入课堂已成为必然。一方面,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时代在发展,需要有“发展的眼光”。运用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示方法反映美术教学过程,多媒体教育已越发显得重要。它通过利用现代媒体的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优越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教育中,运用课件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前运用计算机把课件做好,上课时只须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电脑展示的画面色彩丰富,有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2、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3、由传统美术技能教学,倾向美术技能与审美教学的和谐统一。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智、能结合。怎样结合呢?A,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传统的美术教育对此还重视的不够。B,要引起学生的重视。美术课虽非主科,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的眼光,良好的行为,对生活的热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甚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都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

4、用热情、肯定的语言评价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