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

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范文1

关键词:创新;经济发展;原动力

在论及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或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时,人们往往从某一个方面的创新论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其实,经济社会的发展是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各种创新共同推动的,即各种创新的合力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一、观念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观念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在我国经济发展靠前的地区主要是更新了发展观念,而落后地区主要是发展观念陈旧,正因为如此,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现在提出转变发展观念,跨越式发展。比如湖北武汉在八十年代中期还排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第三位,除了北京、上海就是武汉!而现在呢?据瞧这网:2011年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1上海 2深圳 3北京 4广州5苏州 6青岛 7宁波 8无锡9杭州 10大连 11南京 12佛山 13重庆14成都 15天津 16澳门 17武汉 18厦门。而且我们知道这还是近几年武汉加快了发展之后所处的位置。虽然去年武汉的GDP排到城市的第十位,但城市建设应该占据了太大的比重。

再比如湖北襄阳,也正是因为观念的落后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错过了大好的发展机会。当时,航天066基地(中国三江集团)看上襄阳交通便利、城市基础设施好,与襄阳市沟通,准备整体从宜昌远安搬到襄阳,而襄阳市领导提出了种种苛刻条件,最终这个拥有近2万人在岗职工的大企业被湖北孝感请了过去。这在襄阳发展备忘录里有记载。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时二汽也打算整体从十堰迁到襄阳,被当时的有关领导拒绝了,拒绝的理由非常搞笑――占地太多且公路边的农田是用来参观的。好在最终留了个二汽的尾巴――小轿车生产基地。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观念的落后导致了湖北武汉、襄阳在全国的落后,观念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太重要了。

二、制度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冲突都必须用制度协调来解决。市场不可能自动引导某个人或集团进入市场或退出市场,究竟谁是某一机会的卖者或买者的选择并不完全取决于市场。公有制或国有制也不能解决公众之间的种种冲突。社会总是需要制定一系列规则来协调人们的关系。

所谓制度,是指确保建立构成一个社会或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的各种规则,它不仅造就了引导和确定经济活动的激励系统,而且决定了社会福利与收入分配的基础。诺思(Douglass C.North)给出的定义是: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林毅夫则将制度区分为两种: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制度安排是指管束约定行动模式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它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正式的制度安排有:家庭、企业、工会、医院、大学、政府、货币、期货市场等;而价值、意识形态和习惯就是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的例子。经济学家在使用“制度”这一术语时,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制度安排。

把生产关系定义与制度含义作一比较,就可以把制度作为生产关系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可把经济增长视为生产力发展水平。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定制度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但在某些历史时期或特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巨大的反作用,促进生产力发展或阻碍生产力发展。因此,经济增长必须考虑制度因素的作用。人们通常认为,经济增长是由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带来的,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而只是把它作为研究经济增长的已知的、既定的前提或外生的变量。然而,制度创新却能在物质生产要素不变尤其是技术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制度因素客观上制约着经济增长,这是不可忽视的。因此,研究经济增长不可能撇开制度因素。 经济制度创新既能改变经济中使用的资源效率,又能改变收入分配,因而可以塑造出新的激励和动力机制,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稳定如何是衡量经济制度效绩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是一个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一个由于周期性的不稳定而不能在各个时点上发挥其潜力的经济制度,不能期望它在整个时期中会实现其潜在的经济增长率。而任何一个时点上潜在产出的损失都是永远无法弥补的,这种浪费的代价很明显,例如失业、通货膨胀等。由此可见,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制度因素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保证和维持宏观经济运行的顺畅,对于经济的稳定增长非常重要。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如果没有各项制度的调整,政策的改变,即制度的创新,那是不可想象的。当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要在很多制度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比如教育制度、劳动与就业制度、养老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制度创新。

三、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与科技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早已被中外经济发展史证明。一个国家如果在科学技术上很先进,那么经济上必然很发达,一个国家如果科学技术很落后,那么经济一定也很落后。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科技高速化的今天,科技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和直接。

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指针,在科技创新上,重点作好以下三点:

一、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相结合。以自主创新为主,引进创新为辅。因为自己不创新,引进别人的创新,就会受到别人的技术制约。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不同部门共引进九条啤酒自动化生产线,重复引进。不仅如此,后来才知道是欧洲六七十年代淘汰的技术,这个例子说明自主创新是多么重要。当然,在我国改革开放初中期,由于自主创新的能力有限,主要靠引进创新。比如海尔集团,1984年,销售收入348万元;1996年发展到616亿元,提高了1770倍。海尔集团为什么发展如此之快,就是靠技术创新,特别是先进技术引进。如果没有德国利渤海尔公司几十年前输出技术,海尔公司技术不可能达到如此高度。在引进创新的基础上,消化、吸收技术创新,从而创造出海尔神话。现在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有很大提高,有大量的技术创新出口创汇。比如奇瑞汽车,90%以上的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整车技术出口东南亚许多国家。

二、技术创新应注重社会效益。据2014年8月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今日说法报道:关于暑假安全教育特别节目――家用电器与儿童安全问题。报道了四个案例:其一,一岁半小男孩手放入高速运转的果蔬料理杯中,后被消防官兵锔开杯体取出,幸亏是朔制刀片,否则手指就断了;其二,五岁小男孩脖子卡入幼儿园大门中,不能进出;其三, 六岁小女孩玩捉迷藏躲在大石头的空心中被卡住出不来;其四,两岁小男孩从方桌上跳进双缸洗衣机的脱水缸中,无法出来。上述案例中孩子都是由消防队员解救,少则花费十几分钟,多则一个多小时。笔者在思考,面对经常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案例,我们的消防队员还在使用传统的解救工具,既费时又费力。我们的技术创新部门或企业为什么不能生产出包含技术创新的专用解救工具?针对案例一,能不能生产出当异物进入杯体,刀片停止转动?人的生命、健康应该是第一位的。说道底,这是一个观念问题。显然,技术创新也要注重社会效益。

三、大力培养科学技术人才。无论是科技创新本身,还是科技创新的推广、使用,都需要大批的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没有这些科技人才,很难实现科技创新。这些人才从那里来?除工作岗位上培养外,要得到大批科技人才,那就是通过学校或专门的培训机构来批量的培养。根据市场的需求,企业的需要,社会的发展,有针对性的培养科技人才。不断更新教育思想理念,改革教育体制,变换教学内容,改进教育方法,迅速的培养一大批科技创新应用型人才。

除上述三个方面外,科技创新还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科技创新成果的商品化、科技创新的市场化、国际化创新目标、科技创新的观念转变、科技创新的产、学、研相结合等等。

总之,在论及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或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时,人们往往局限于从某一个方面的创新来论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其实,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包括了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等在内的各种创新共同推动的,即各种创新的“合力”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C・诺斯著 刘守英译《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效益》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4.9

[2]刘世锦,经济体制效率分析导论[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

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范文2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产学研;地位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8-0044-02

0 引言

科技创新是指开创并且运用全新的知识技术、全新的工艺,应用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研发全新产品与服务的过程。而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高校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体现在产学研中。产学研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而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科技创新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整个模式的发展。因此,目前高校要加大这种合作模式中的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改进做出贡献。笔者综合高校具体情况进行思考,围绕产学研合作过程,高校如何发挥科技创新功用的议题展开,从科技创新视。

1高校参与产学研的模式

现阶段,我国产学研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种的发展模式:

第一,有些高校自主创办了科技产业,在高校内部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并产生了一些优秀的科研成果,通过自主创办高科技企业,提升了学校的经济效益;

第二,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模式,高校投入技术,由企业负责资金和实物的支持,在合作中组建公司。通过这种方式,运用了高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促进了双方的发展;

第三,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发挥各自所拥有的资源优势,为技术人员和学生开展研究提供场所和平台。通过这种方式,提升高校科研水平的同时也为科研院所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 高校科技创新在产学研中的重要地位

综合上面所论述的高校参与产学研的三个模式来说,无论哪一个模式都需要高校积极发挥其科技创新的作用,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科技创新作用。

2.1 在“产”中的重要地位

“产”主要体现在企业在与高校进行合作过程中科技创新的作用。企业对科技创新都比较重视,因为企业在应用全新的知识与技术进行其的管理与产品的研发。在市场经济当中,企业为了增加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效率,不断地寻找能够应用于企业发展的科学与技术,这就需要高校有效的配合与科技创新的支持。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构成,而高校则是技术创新的引领者。高校能够利用其自身所具备的资源,发挥其学科综合性强大、具有创造力与前瞻力的专业人才的优势,不断引领科技创新的先进成果,并且通过与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科技创新研发的商品化与产业化,使得企业赢得市场的价值与份额,进而在日益具有竞争压力的市场环境下脱颖而出。

就国外先进国家的发展历程来讲,很多能够推动经济腾飞的科技创新皆发源于高校。许多知名的科技创新企业都或多或少地与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我国的实际来说,也存在大同小异的情况。全新的知识与技术大多来自于高校,并且高校在推进企业技术研发与破除社会重大技术障碍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 在“学”中的重要地位

“学”主要体现在高校人才的培养上面。高校的人才培养功能是其主要功能之一,通过自身所具有的学科优势与教学资源,它能够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各类科技创新专业人才。高校在教学与管理过程当中,相当重视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养成。高校能够打破学科界限为引导,不断把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为解决社会上出现的具体问题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另外高校的教学管理也能够从个体、封闭、分割方式向流动、开放、协同的方式转化,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挥创造更大的可行性空间与自由度,让其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与社会的现实需要具体展开自己的创新与研发学习与工作。

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与研究氛围,提供齐全的教学设备,培训过硬的教师队伍,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锻炼。可以说,学生在高校当中最容易也是最有效地养成自身的创新思维,不固守成规,敢于突破,勇于创新。

2.3 在“研”中的重要地位

“研”主要体现在高校与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协同合作。由于高校与科研机构在科技研发上面都有共同的点,两者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互补,尤其是高校发挥其协同创新的作用。科研院所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能够敏锐地发觉市场的商机,具备较强的市场意识。另外,通过在市场上的交易与流通,科研院所的很多科研成果能够很快地被商业化、市场化,实现科技创新的市场价值。另外,鉴于科研机构的科技研发在我国发展不是很发达,科技创新的力度不够,因此,高校可以发挥其所具有的科技研发优势,积极与相关的科研机构展开合作与交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研发联系与沟通,不断展开优秀的人才与资源交流与互助。这不仅能够弥补科研院所所欠缺的智力困境,也能够增强二者的优势协调度,让科研院所与高校的科技研发能力与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与体现。为此,科研机构可以与高校经常性地展开科技创新研讨会,不断借鉴高校科技创新的先进模式与方法,也可以到高校进行学习与培训,通过与高校的密切交流与合作,来弥补科研机构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与欠缺,为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与有效进行做出支持与准备。

3 结论

相关的经验表明,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在产学研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尤其是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高校的科技创新作用与地位日益凸显。在合作的过程中,要提高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尤其要始终把握高校科技创新在整个模式推进与改进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展旭.浅析产学研科技创新界面障碍破题的关键[J].中国科技奖励,2007,10:60-63.

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范文3

从中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来看,不少的科学家和学者不仅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里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音乐艺术面方面的修养也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爱因斯坦被称之为20世纪的科学巨匠,在物理学上取得的成就犹如一颗颗璀烂的明珠,照亮着现代物理学前进的道路。爱因斯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坚贞地探索科学的真理外,他对艺术,尤其是音乐艺术十分偏爱,他既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又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音乐这个充满艺术幻想的精灵常常不知不觉的融入到他的脑海中,与他的科学创造不断撞碰出火花,这种充满幻想与神秘的火花最终摧生出举世闻名的相对论说学体系。从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爱因斯坦对古典音乐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而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古典音乐对人的创新潜能的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充分开启人的想象思维能力,爱因斯坦从他的音乐学习与欣赏中深深地感到了这一作用,因而,他十分重视从音乐的学习中去发展自己的想象力,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与发展,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从爱因斯坦的论述和他所取得的成就中可以看出,音乐是他进行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手段,是他的科学创新取得辉煌成就的动力和源泉。爱因斯坦对音乐的学习与运用是有选择性的,他在学习中对不同风格的音乐家及作品都有十分内行而精辟的分析评价,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出他所需要学习和欣赏的音乐。他非常喜爱巴赫、莫扎特、海顿和舒伯特的音乐,这些音乐不仅使他联想到耸入云霄的哥特式教堂的结构形状,而且还联想到数学结构的严密逻辑,在他与朋友的交谈中说:“舒伯特是我最喜欢的音乐家之一,他非常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旋律创造性很大,但由于缺少某种结构而使我感到不安”,“舒曼的作品对我有吸引力,这些作品风格独特,感情丰富”,“门德学松有相当的天赋,但他的思想深度不够”,“勃拉姆斯的浪漫曲和乐曲很有意义,结构也好,但他的大部分作品在我看来缺少内在的说服力”。从上述爱因斯坦的评述中可以看出,不少音乐作品的思想已深深地扎根在他的心灵深处,并对他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与他的科学研究相互作用,使他步入了世界科学技术创新的最高点。我国著名科学家、导弹之父钱学森从小受过良好的家庭艺术教育,后来又受到了音乐家妻子的艺术熏陶,因而他具有很好的艺术修养,从他的谈话中可以看出,音乐常常会渗入到他的严密的科学思维之中,激发出丰富的联想,这种联想帮助他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推动着他的科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关于音乐对他创新思维的激发作用,从他平时多次与人交流中可以看出,他曾深情地说道:“44年中蒋英(妻子)给我介绍了许多内容丰富的音乐艺术,正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这种认识使我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是因为我受到了这些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更宽一些,活一些”。而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音乐对人的创造能力的激发作用曾有过深刻的评述,他说道:“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从上面著名科学家、作家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创新能力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而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一种潜能,这种潜能需要一种外力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这个外力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过程,其中音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从“三个能力”的培养上,谈音乐对科技创新能力的激发作用

从创新能力的内含中我们知道,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我们的创新就是一句空话。但是,在创新活动中,如果仅仅依赖专业知识,而没有创新的综合素质能力,我们的创新活动就不能有大的突破,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大量有关创新能力培养资料的分析研究及国外影响较大的几种音乐教育体系来看,音乐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激发作用,主要体现在想象力、记忆力和意志力的激发作用上,日本的铃木教学法、美国的《综合音乐感》课程、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虽然都具有各自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但总的看来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通过音乐这把钥匙最大程度地开启人类的智慧,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其中心思想概括起来是突出对人想象力、记忆力和意志力的挖掘与培养。首先,谈谈音乐的抽象性、模糊性和可塑性。这些特性让音乐具有无穷的魅力、无际的遐想空间,它为人的情感体验、形象思维方面提供了其它学科所不能取代的广阔想象空间,给人们在幻想与现实、意识与无意识、清醒与梦幻中架起一道彩虹,使人的想象得到升华与释放,实现在现实世界中不能满足的愿望,促进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用什么风格音乐来促进人的想象力发展上,每个人根据各自的性格和爱好会作出不同的选择,爱因斯坦倾向于古典的音乐,他这一观点得到加拿大物理学家格哈德•赫兹堡的赞同。其次,谈谈音乐对人的记记力的促进作用,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它对人的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强硬的灌输,而是通过生动的内容、优美的旋律、鲜明的音乐形象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这些跳跃、欢快、优美的音乐不断转送到人的大脑中,使人心情舒畅,轻松愉快,精神振奋,让人们从烦恼和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尽情释放工作上的疲劳和压力,使人的思维变得十分活跃敏捷、精力更加集中,从而促进人的记忆力的提高,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少伟大的科学家和普通的科研工作者都有较深的体会。正是音乐所具有的这一特殊功能,人类才有了丰富音乐题材的产生和运用,不少歌曲和器乐曲我们听上几遍就能熟唱,甚至能背唱,如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歌曲的形式来唱上几遍就能背唱,这正是充分运用了音乐对人的大脑记忆功能的促进作用。最后,谈谈音乐对人的意志力的激发作用。心理学告诉我们,意志是人为达到一定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科技创新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科研性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科研人员将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我们的研究人员就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人的意志、情绪和情感有密切的联系,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从音乐的本质上看,它既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又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因为它的旋律中包括着丰富的情感倾向,如《义勇军进行曲》在创作中运用大调的主和弦作为全曲的动机并加以发展,其旋律以同音反复和三度、四度跳进为主要特征,如在歌词三个“起来”中连续运用四度和三度的向上跳进,使旋律产生出巨大的号召力。这种号召力曾经鼓舞着千千万万的抗日英雄浴血奋战,为国捐躯,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取得的伟大胜利。解放后,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至今仍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为祖国的繁荣而拼搏,在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今天,我国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科技创新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我们要通过积极健康、摧人奋进的音乐作品去培养我们广大科研人员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爱国主义信念、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为国增光、献身科学的坚强意志,激励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勇攀高峰,为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科技创新的进步作出贡献,努力使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上一个台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三、结语

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范文4

在市场经济中,中介贸易是成本最少、风险最小、获利最丰的产业,商品经济越活跃,中介贸易越兴旺,中介组织越发达。改革开放以来,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指导下,我国科技界先后掀起了三次热浪,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一是技术市场热。此热始于80年代中期,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走向。其中的理论突破在于:技术成果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以在市场上交换;二是信息热。以1993年提出信息高速公路为标志。在这股热潮中,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得到了极为迅速的推广和运用。社会信息化、信息社会化的步伐加快,有效的推动了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热是技术市场热的继续;三是知识经济热。它是技术市场热的继续和深化。社会中介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在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等各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对社会中介的发展战略和战术问题研究的不多。

一、社会中介机构的信用是在承担风险的实践中取得的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中介机构大多是从政府机构、大专院校或科研院所中分枝出来的。正因为如此,中介机构与其母体在知识结构、企业文化、素质能力方面雷同。这种线性的同构性使之往往只能是其母体机能的延伸,难以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诚然,经过市场磨练,已培育出少量有着综合知识机构和现代企业文化及人力资源的社会中介机构,它能够与科学家、企业家、投资者互补。这种互补已经使这些社会中介机构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对于今天呼之欲出的知识经济的需要来说,仅是互补还远远不够。它对社会中介机构的要求是能够起协同作用,即能与科技界、企业界、金融界产生非线性的反馈作用,从而使科技成果的转化发生质的飞跃。这无疑对社会中介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用一种实践的观念来突破传统的中介服务模式,即中介方和委托方处于一种“互补性”的结构状态,中介方提供信息收钱,委托方出钱买信息,这种方式在西方也许很有成效,但我国的企业正处于转轨期,企业自身市场营销、战略组织能力一般比较薄弱,即使是很好的“点子”、“很到位”的信息,有时也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发挥作用,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而无法实现。对企业来说,与其说要找人出点子,不如说要找人来操作,帮助他们实现“发明价值”转为“市场价值”的惊险跳跃。从理论上讲就是要形成一种“99+1=100”的协同结构,使之由于中介机构的参与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据此,当前更适合中国国情的中介新概念是“中介方根据所掌握的知识、信息和经验,根据委托方的要求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案,并与技术提供方扭合在一起,参与过程性操作,在取得增益后共同分享。”这是一种强调实践的中介概念。系统论的观点认为构成系统的要素与结构不同时,也可获得相同的功能,当中介公司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联由“协同式”取代“互补式”,在结构上虽有所变化,却能够达到与国际标准的中介异曲同工之效能。

二、社会中介机构发挥重要作用的灵魂是信用

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学层次问题和走向知识经济的迫切需要。而科技创新是以知识产权为前提,产权交易为纽带,以产业化为目标,以高科技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社会需求、国家安全需求为最终目的。在一个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成产业化的高科技产品过程中,社会中介机构扮演了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是科技与应用、生产与消费的服务纽带。社会中介机构对促进多学科的交融、渗透,形成更高更多的知识产权起着重要作用。社会中介机构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其核心是中介信用。良好的中介服务信用是改善科技创新环境的关键。在西方国家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中介服务信用成进程会变得缓慢而无序。为科技成果与产业化之间的纽带。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社会中介机构的贡献,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会变得缓慢而无序。

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范文5

【关键词】科技创新 管理保障模式 三三模式

大学生科技创新是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点和特色的项目。建立科学的、符合大学生发展实际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保障模式,对推进科技创新的开展和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具有保障和推动作用。

科学的管理保障模式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很宽泛,并且正在不断丰富和扩展的范畴。就其一般意义而言,主要是指大学生所从事的与本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有关联的科学研究活动及科技推广应用活动。其一般形式主要有科技立项申报与发明创造、社会调查与研究、科技作品展示、科技竞赛、科研讲座、科技论坛、科技参观、科普宣传、发表学术论文、科技开发、科技咨询和服务等。①

构建科学的管理保障模式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一是营建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刘献君教授在他的专著《人类之治》一书中提出了“泡菜理论”: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汁的味道;同样,学校育人氛围与环境决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这个理论应用在科技创新氛围营造上同样适合。有了良好的氛围,学生会受到科技创新的熏陶,引发科研创新兴趣,进而参与科技创新工作。二是规范科技创新工作。通过建设科学的管理保障模式,形成“机制建设为引导,制度建设为保障,规范流程为重点”的体系,使得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更加规范。三是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②为此,我们倡导大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建构了科学的管理保障模式,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定位应重点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对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一是为学生进行科研活动打下基础。

构建科技创新管理保障模式的探索

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及长远发展,笔者所在学院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保障模式来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三三模式”:即完善三项服务的管理体系,构建三个平台的保障体系。

管理体系:构建三个平台。第一平台――专业训练平台:包括改良专业教学、强化专业教育、深化专业知识等。通过推进课程改革,改良教学平台,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培养,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扩大知识面,强化专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学院在建筑学、城市规划两专业的建筑、规划设计主干课程实行导师组负责制,依据导师组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结果,将学生纵向分至各导师组、二至五年级混合后共同教学。每个导师组由不同年级的同学组成,师资、教室、所属学生基本固定。导师制拉近师生之间、各年级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激发专业教学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明确教师、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应负责任,为学生专业学习的成效提供责任保障。

第二平台――实践拓展平台:社会实践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与延伸,是让学生自觉奉献社会、服务社会、深入实践的良好途径,对于提高同学的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该平台突出“真题实做重实战”,在日常教学和毕业设计中,重视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倡导真题实做,把参与实战当作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的毕业设计80%为实际项目,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学生参与完成了120余项规划和建筑设计项目。

第三平台――能力提升平台。为同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支持,努力使科技创新行为转变为科技创新能力。分三个层次打造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一是以氛围营造和常规技能训练为基础面向全院学生建立科技创新的“基础团队”;二是通过科技社团的组建、实验室的开放和教师科研助理的招聘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正规团队”;三是通过精心选拔并配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进行专门培训的以备战竞赛项目的“精英团队”。三者之间既互相联系又各有侧重,每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阶段性的实际情况在三者之间取舍流动。

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专业训练巩固了学科知识,为实践拓展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拓展,运用所学知识,深化专业学习,提高综合协调处理能力,反过来推动专业训练的开展,增强学习知识的主动性。

保障体系:做好三项服务。第一是机制保障。形成“机制建设为引导,制度建设为保障,规范流程为重点”的体系,使得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更加规范。学院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由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党总支副书记担任组长,团总支书记、教研室主任、辅导员为成员。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阵地作用,学院重点建设了建筑科技创新协会、手绘画协会、摄影协会、学生会学术部等团体,成为开展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学院制定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励条例》,为学生提供各类科技创新的条件和机会,对于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相关竞赛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对获奖者给予奖励。自2006年开始,每年召开一次大学生科技创新表彰大会,表彰过去一个学年里在科技创新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累计发放科技创新奖金5万余元。

第二是活动载体。丰富多彩的活动推进科技创新。科普活动方面,结合课堂教学和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各种讲座、报告、研讨、展览、演示、咨询和参观等多种形式,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相应学术活动,经常性地开展“筑之韵”系列讲座、学术沙龙、学生论坛,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加相关学科的知识。每年出版一期学术性刊物《海巢》,由学生担任主编、编辑,目前已出版4期,成为学生开展学术活动的一个良好平台。学科竞赛方面:每年举办一届创新设计节,业已形成了模型大赛、快题设计竞赛、手绘画大赛等传统竞赛项目,组织开展多样的课外科技活动,吸引众多学子参与。积极组织参加“挑战杯”及各类建筑设计竞赛,鼓励同学积极组队参赛,学院积极创造条件、提供经费支持,团总支协调组织、聘请指导教师,同学们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已经形成。

第三是个。重点支持建筑科技创新协会等科技社团组织和各类学生科技小组的科技活动,向学生提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项目资助,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发展。学院建立了指导教师团队,供学生选择,提供指导服务;支持同学建立科研创新团队,学院提供研发经费,开放实验室,创造科研条件;依托学校科技创新基金,在已有科研团队的基础上申报科技创新项目,争取学校的基金支持,推进重点项目的开展。

管理保障模式收到良好成效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在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奖。近三年来,累计在省部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127项,国家级奖项58项,省级奖69项。近四年,学生在全国高校大学生建筑设计优秀作业观摩与评选活动中获奖27份,获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2008年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获奖8份,获竞赛教师组织奖一等奖,设计内容为都江堰市抗震纪念馆,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关心国家、勇担社会责任的精神。几年前,由8名大学生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用细致严密的设计征服了评委和甲方,把一个青岛市政府投资10亿元准备进行国际招标的“城阳蔬菜批发市场”项目“领回”学校,《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以“八个大学生与十个亿项目”为题进行了多次报道,这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充分肯定。

提升了学生综合竞争力。通过对在校生和毕业生调查发现: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不仅不会耽误正常的学习时间,还会对专业课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有所帮助,有益于大学生的成长。参赛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既丰富了知识储备,又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高了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也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动手能力强、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学生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近年来,来建筑学院招聘毕业生的岗位数与毕业生数近3:1。多途径、多层次地积极开展各种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培养和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达到以有形的活动培养无形的精神的目的,培养了创新精神,增强了动手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竞争力,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目的。

当然,科学的管理保障模式必须建立在符合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改革教育方式,才能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注入活力,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成才服务。(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注释

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范文6

【关键词】 高校学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一、现实解读: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育何以必要

1、现代社会的发展呼唤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对一个国家、民族是多么的重要,而对企业和个人亦是如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企业创新能力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无不依赖于它永续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而这些又依赖于企业拥有一大批具备较强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当下经济发展形势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员工。这些无不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承担着为企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输送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教学中无论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还是其他专业的学生都应重视创新能力培养。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当下的特点催促加快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笔者亲历的教学可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一般都拥有较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将来就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然而,他们在实践中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时习惯有例可循,缺乏挑战精神和创新能力。须不知他们将来在企业中很可能充当人力资源管理人士、推动变革者、业务伙伴者、领导者等多重角色,这些都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变革能力、人力资源各模块操作能力等等,而这些都离不开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提升,因为创新能力是其它能力发展的“源头活水”――不断创新是一个人快速成长、成才前提,是一个人获取技能、生成素养的基本条件。所以针对当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欠缺的弊病,加强他们创新能力的培育是当务之急。

二、实践探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基本路径

(一)更新观念革新方法,培育学生课堂上的创新意识

目前,大部分高校仍然秉持着“重沿袭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方法仍然是单向灌输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导致学生学习热情缺乏,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学生创新能力培育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革新方法,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和“重视创新意识培育”的教育观,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重视互动交流式教学,让老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贴心朋友,教师在教学活动只充当引导者、顾问的角色,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实践的主体、创新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唯有此,才能让大学生充分发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充分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来,变被动的学习者为主动的接受者和积极的吸纳者,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挑战师道尊严,在学习中不断强化自己的创新意识。

(二)改革实验教学中的流弊,完善实验教学建设

众所周知,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融合的重要环节,它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实验室模拟办公环境下对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反复演练有利于大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超越理论的“窠臼”,延伸到实际技能的掌握,以满足企业和各类组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需要。而目前许多高校仍未建立专门的人力资源实验室,从而使得该专业大多数学生直至毕业都对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和人事测评软件十分陌生;而且现在拥有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的大学很少开设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多开设一些验证性实验,须不知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更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加快高校硬件设施建设,建立专门的人力资源实验室,而且要加大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两类实验的力度,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训练,自身创新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提升。

(三)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创新水平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这样一门创新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来说,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是对于组织设计、薪酬设计、绩效评估方法的重新审视方面都需要创新思维的能力和分析方法,所以,立足于学生的创新理念,探讨开发科技创新活动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因此,我国高校要加强科技创新的相关场所和设备建设,为大学生进行科学创新活动提供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要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扶持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具有重大前景价值科技创新活动品牌,吸引更多热爱科研、喜欢创新的同学参与进来。要建立大学生申报、立项、经费、指导、评审、验收、转化等制度为科技创新活动“保驾护航”,使他们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技能水平。

(四)多方通力合作,积极探索多种社会实践模式

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加强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的衔接与合作,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开辟“绿色通道”。如产学研结合实践模式,目前我国不少高校已经初步形成了“学习――科研――就业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地方经济合作模式”等等。然而也存在不少问题,譬如虽然高校拥有较多的科研成果,然而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技成果和国外的大学相比仍然很少,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这样的年轻学科,产学研结合的成功的案例就更少了,为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科研成果需要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的过程,这样就容易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造成一定的麻烦,所以企业在选择和高校合作时就会有更多的顾虑。因此这就更需要高校加强和企业沟通,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才能保证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总之,我国高校要善于与各方社会力量加强合作,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实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