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思维与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性思维与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性思维与方法

创新性思维与方法范文1

关键词:创造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法;创新知识与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1-0121-02

创造,是提出新观点、新发明,形成新事物的过程。创新,是创造新事物的过程。创造与创新能力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国家之间的竞争评价指标之一就是创造能力的强弱。如何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摆在社会、学校的一道难题。从创造活动的过程出发,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构成要素,继而形成一定的创造能力,是一种可行的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是人类在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与改造过程中产生与发展的。创造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度发展的人类思维形式。创造性思维作为思维的高级形式,不仅具有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特点,而且具有表现为思维发展的突变性、跨越性的自身特有的思维突变,亦即不是在现有概念、知识基础上的循序渐进的逻辑推理,而是依靠灵感、直觉或顿悟的非逻辑形式。创造性思维往往超越惯常的思维模式与方法,给人以“特立独行”的印象,但是在遇到原有理论知识体系、在传统思维模式下所不能解决的难题,创造性思维就显示出了它的威力。此时,也就是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下所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恰当运用创造性思维可以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结果。

应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具体问题的表现因人而异,但是作为人脑的高级思维形式,产生于人类认识与改造客观实践的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有效运用这种思维的能力,即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超出常理、超越已有的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个性心理特征。因此,创造思维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通过一定途径加以培养的。

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知识与技能等三方面的内容进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与技能在创新活动中表现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三要素,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创造思维能力。

二、创造思维能力构成及其关系

创新,一般是指创造新的事物。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法、创新知识与技能是创造过程的三要素,三者有机结合,引发、促进创新的产生与发展。在创新活动过程中,这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地发挥作用。

(一)创新意识

意识,在哲学意义上,指的是精神。在思维学中,意识是人脑认识活动的保持和认识结果的保存状态,是一种思维状态。创新意识,指的是在创造过程中指向创新结果的思维状态。正如匠人所依赖的手感、音乐家所依赖的乐感、球类运动员所依赖的球感、翻译家所依赖的语感一样,创新意识是在大量的客观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是从事各种具体实践活动的经验积累,是主客观互动的产物。创新意识,在某种程度上是创新欲望、创新思维模式或方法、观察及分析问题能力的集合,是上述几种心理活动的综合,是对创新活动过程、创新思维状态的整体把握与思考。有时,创新意识直接表现为直觉、灵感、顿悟等。

在创造活动过程中,创新意识起着导向性作用,是创新的关键。创新意识唤醒创新者的创新欲望,形成创新动机,开始创新活动。在创新过程中,创新意识不断激发、鼓舞创新者去探求、思考,运用不同的观点、角度观察与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途径以及思路,直至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将问题解决,从而产生新发现、新发明。

(二)创新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或者说是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思维模式,是创新活动过程中表现为不同于传统思维模式的思维方式、思维方法。例如,辐射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等等。

创新思维方法在创新活动中起着工具性作用。通过不同的思维模式选择与运用,创新者寻找可行的问题解决思路、评价与检验可行方案,最后完成创造活动,实现突破。从方法论的角度,创新思维方法本身就是对传统思维模式的变革,所以,创新思维方法就是一种创新。但是,与创新意识相比,创新思维方法只是具有工具性作用,只是一种思维工具,在创造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体现在创新具体方向、方式的选择,不是创新意识贯穿于创造活动全过程的导向性作用,而且,创新意识还有启动创造活动、激发灵感的产生等作用。

(三)创新知识与技能

创新知识与技能指的是创新者在创新活动过程中所使用的知识和技能。它在创新活动中产生着基础性作用。创新者运用一定领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往往又是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在创新过程中是一种基础性作用。

创造思维能力三要素的关系可见下图。

创新意识处于创造思维能力的顶端,是最为重要的导向维,贯穿于创造活动全程,是创造活动的方向性选择;创新思维方法是工具维,在具体的创造活动中,选择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解决问题思路;创新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基础维,观察、分析、解决问题都需要某一领域或多个领域的知识与相应技能。

或者,以三维坐标的形式表达为如下的关系:创新知识与技能和创新思维是基础性能力,创新意识是高级能力。

在这个三维坐标系中,创新意识是关键维,没有创新意识,创造活动无法开展。创新思维方法、创新知识与技能是基本维。

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法、创新知识与技能在创造过程中的作用

英国心理学家沃勒斯在《思考的行为》中提出了创造活动的“四阶段模型”。 创新思维过程分为:第一阶段,准备期——明确问题状态。在这个阶段主要的活动是发现问题、搜集资料、从前人的经验中获取知识和启示。第二阶段,酝酿或潜伏期——初步进行研究。运用传统的知识和方法对问题提出各种试探性方案。第三阶段,明朗期——问题得到解决。在这个阶段往往需要摆脱既有的知识和思维方法,突破常理、一般性方法,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求得突破。第四阶段,验证期——检验所有结论。

在这创新四阶段中,我们可以发现创新意识的作用轨迹:准备期是创新的起始阶段,是创新的出发点,创新意识带领着创新者从普通思维状态进入创新思维状态。这是一个转折点,创新者从惯常的、工作的一般状态进入创新状态,进入一个高度紧张的思维状态,即创新思维活动状态。第二阶段,创新意识指引着创新者进入研究或发现过程后的初步思维活动。第三阶段,是创新活动的最为关键、最为艰难的时期,在创新意识的作用下,创新者不断思考、观察、发现、提出解决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选择适用方案,摒弃不可行方案。一般地,当灵感或顿悟出现时,问题得到解决。这一反复寻找可行方案的过程,是创新意识在发挥导向性作用。

最后阶段,创新意识的作用仍然继续,只是没有在第三阶段中明显、强烈。在验证期,创新意识结束创新行为,旧的创新行为消退,创新者回到正常的行为状态,或者,问题解决方案导致产生新的创新行为,或者进入新一轮的创新活动周期。综上所述,创新意识引发创新活动,指引着创新结果的产生,在创新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创新思维方法所产生的作用是工具性作用。在创新中期,在酝酿或潜伏期和明朗期创新思维通过变换、选择不同的思维方法、思维模式指引着创新方向及选择。酝酿或潜伏期是对问题进行初步研究,选择问题解决的初步方案,明朗期需要运用不同的创新思维方法,寻找恰当的突破口。综合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方案,在创新意识的带领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后方案。

创新知识与技能所发挥的作用是基础性作用。在创新初期,创新知识与技能是运用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明确问题,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接下来的阶段里,创新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对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寻找可行方案;然后,某一领域、多个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经过艰苦的探索与思考,选择、评价可行方案,最后确定解决方案并进行验证。

四、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法、创新知识与技能三者作为创造过程的创新三要素,是创造能力、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内容与途径。

(一)创新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在创新的过程中,对创新问题的认知、分析问题、提出可行方案的思路及方法需要有知识与技能的储备,这是基础性环节、必要环节。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获得,通过生产实践、社会实践获得。另外,创造性思维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往往是多学科的知识,文理兼融并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并用。因此,应该坚持“通才”培养,培养拥有复合型知识与技能的人才。

(二)创新思维方法的培养

创新思维方法可以通过学习创造学、创新思维课程,同时加以必要的实践。培养创新者多方面的兴趣,增广其见识,培养多角度、多层次、不同方式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三)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在创造活动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是创新的关键,但是,它的形成也最为复杂。创新意识与道德、意志、思维方法有关,来源于实践活动,它是一种素质,是一种纵观全局的能力,是创新知识与技能、创新思维方法的有机结合,又高于二者,是一种能力素养。所以,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培养是建立在崇高的道德情操基础上,建立在坚强的意志上。同时,培养创新精神,鼓励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形成创新意识。在以社会利益为先的前提下,创新才有源头,才有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田 运.思维辞典[K].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2] [英]保罗·特罗特(Paul Trott),创新管理与新产品开发[M].吴 东,严 琳,译.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2.

创新性思维与方法范文2

关键词:数学;创新性思维;特点

21世纪中国要快速腾飞,就必须实现核心科技的突破,核心科技的突破在于创新型人才,而创新性思维是创新型人才所必备的最基本素质。中学阶段是我们积累基础知识最重要的阶段,为我们以后学习更深的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若在这一阶段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对我们将来能否成为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数学是中学的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它一贯被称为思维的“体操”,它在我们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创新性思维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创新性思维就是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在可能吸收古今中外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多个层次、多种结构去思考问题,尽可能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新规律、新理论、新观点,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种思维方式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评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二、创新性思维的认识

中学生最主要任务之一是学习书本知识,故其学习的过程总体上是再现前人或今人的思维过程和思考的结果,若从独特性角度看,严格意义上讲它不属于创新性思维。

那是不是学生就没有创新性思维呢?不是的。例如,在数学教学时一位学生总是老师讲什么,他就记什么,模仿什么,那我们可基本认为这位学生属再现性思维。若一个学生遇到问题,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教材学习、自己查阅网上相关资料和课外读物,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发现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最佳方案。尽管这位学生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和所得的结论未能超越前人,但与同年龄段一般学生相比,他的思路和发现具有一定的新颖、独特性,故我们认为这个学生的思维具有创新性。

在中学阶段,我们应着力于培养这种相对意义上的创新性思维。若学生具备初步创新性的品质,通过高中和大学的继续学习和培养,以后参加工作必然会有意无意用创新性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从而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所发现、发明和创新。

三、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为他们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前提;鼓励他们学习各种课内外知识,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创新性思维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他们大胆质疑,不“人云亦云”,不盲从老师和书本,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对问题进行最优化探索,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最终目的。

1.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这是创新性思维的前提

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新性思维的形成与否。

2.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创新性思维的基石

学生不仅应掌握好数学中的概念、公式、定理,更应掌握好数学常用的基本方法:(1)逻辑类方法:综合法、分析法(包括逆证法)、反证法、归纳法、分类讨论法等;(2)一般方法:消元法、建模法、降次法、图像法、代入法、比较法、向量法、放缩法、数学归纳法等;(3)特殊方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加减消元法、换元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拆项补项法(含有添加辅助元素实现化归的数学思想)、平行移动法、翻折法等。这些方法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特别重要,不可小瞧。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为创新性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厚积薄发”吧。

3.注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是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利器

发散思维是指在思考过程中,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尽可能地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规则和范畴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式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结果。

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去联想相关概念和概念间的联系、猜想解决问题的方向和结论,让学生讲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在学习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去举一反三,让学生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从而达到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从而达到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4.注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是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重点

批判性思维主要是指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直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敢于提出异议与不同的看法,尽可能多地向自己提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种问题。

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把重点放在思维过程的探索上。如,在学生解完题后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此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技能和方法,它们的合理性如何,效果如何?解题过程中哪个地方走了弯路,是怎样克服的?哪个地方最易发生错误,原因何在,我是怎样解决的?目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有无改进措施等。

5.探索最优化,这是创新性思维的最终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最佳思维过程,有无最新方法,有无创新性方法,问题多解时有无最佳结果。并对此进行认真的分析和验证。在分析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仍不是最佳思维、最新结果,就再思考、再探索,直到发现审题和解题的最佳思维过程、最佳最新的解题方法、创新性方法、多解中的最佳结果。

参考文献:

创新性思维与方法范文3

关键词:设计素描创新思维教学改革

一、创新思维方法与设计素描课程定位之间的联系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创、具有鲜明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的方法多样,包括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诸多方法。其中,形态分析法、解构重构法、5W1H法、头脑风暴法、联想法、灵感启示法、逆向思维法、形象思维法、大胆设想法(打破常规)等,是在艺术设计专业开展设计实践时的常用方法。在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环节的科学设计,以创新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设计素描或以其他名称开设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素描课程,是多数高校设计专业新生入学后接触到的首门专业课。在其高考前的美术基础学习阶段,素描基础注重的是造型、空间表现和对美的感知与表达能力。大学阶段,设计素描是从专业基础课程向专业方向课程学习转进的起点,这就使这门课程在设计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中具有敲门砖的作用。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基于创新型思维训练的创新能力培养在设计素描课程中如何开展,自然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点。

二、科学设置设计素描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

要安排好创新思维训练的任务,在课程能力目标上做出科学的设计,既要考虑教育对象的能力现状,让学生接受起来不困难,又要达到衔接专业课程的目的,使教学有效果。

1.造型能力

具备基础的造型能力无论对于何种艺术类专业都是必备的能力要求,设计素描同样承载了这样的能力培养责任。

2.发现美继而表现美的能力

审美能力是艺术设计创意表达的前提,设计创新的达成首先应该建构在对于美的感受、认知、把握、表达基础之上。

3.认识和分析对象的能力

在设计素描中,画面表达需从具象造型表现转变为理性的分析和基于专业目的性的表现,强调主观性与目的性。

4.创新思维应用能力

在设计素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从个性表达的自发,向创新思维训练和养成自觉转变,通过设置教学内容,让其实践各种创意表达形式,体会创新从思维到表达的过程。

三、能力培养目标达成与创新思维训练的结合方式

1.造型与构图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此阶段的教学重在衔接高中阶段的美术学习,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构图意识、画面表现力,课时量可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合理调整。贯穿的创新思维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打破常规法、灵感启示法等。教学方式主要为教师案例分析各种类型的构图形式和表现技法,由学生自己选择表现内容,尝试不同的构图形式,小画幅多构图练习。教学中对学生的作业采取教师讲评和学生自评、互评结合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

2.形态结构分析

此阶段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从全因素的素描表现,转变为具有侧重点的素描表达,形式有结构素描、简化概括、点线面归纳、黑白灰概括等。贯穿的创新思维方法包括形态分析法、头脑风暴法、解构法、逆向思维法等。教学内容安排学生选择自然物或人造物,对其造型、局部、表层肌理、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可对对象进行诸如切、割、烫、烧、压、揉、撕、浸等的形态改造,记录、分析改造后的对象特征,为后期创意表现与设计表达阶段教学服务。

3.创意表现

此阶段的教学要求学生借助形态结构分析阶段获取的形态内容,自主选择并结合构图与形式美法则进行创意画面表现。贯穿的创新思维方法包括联想法、重构法、灵感启示法、形象思维法等。由教师讲解创意表达的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对形态结构分析获取的形态内容和记录,运用创意思维方法进行再现。在此过程中贯穿造型、构图、审美、形态等设计素描要素,以获得具有个性化的画面内容,达到初步的创新意识引导和创意思维训练目的。

4.结合专业方向的基础设计表达练习

当素描作为具体设计的创意思维过程和前期设计表达形式时,即为人们常说的设计草图。此阶段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专业,合理选择基础的设计内容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创意练习,如平面类专业选择海报设计、环境设计专业选择景观小品设计等。贯穿的创意思维方法包括5W1H法、分析综合法、联想法、大胆设想法等。通过前述三个阶段的练习,结合学生在造型、构图、审美、形态分析、创意表现过程中实践的方式和画面呈现的内容,引导学生将前期学习和练习的方法,通过素描语言,结合设计要求,应用于设计实践,运用创新思维形成创造性设计草图,完成设计素描服务于设计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和对课程节奏与内容的把握非常关键。教师应明晰各个阶段的能力培养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对应的创新思维方法,科学设置环节,合理分配授课、练习和讲评的时间。特别是在讲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讲评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问题的发起者和解决者,教师转变为引导者和咨客,而非裁量者,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发生、发展。

创新性思维与方法范文4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创新性思维 教学方式

近几年随着人们社会观念的改变和眼界的拓宽,教育界随之兴起创新教育方式的浪潮,并且这股浪潮被大多数人们所推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

教师在高中语文教育改革中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和对待学生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一些必要的调整,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实践都在不断改进中发展。正是因为受到教师改变自身教学方法的影响,某些学生对教师的做法意见多,在实际教学效果中不论是教学方案的实际施行还是学生的课堂表现似乎都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这和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初衷有很大的出入。那么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呢?教师经过不断思考,终于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实际授课中,无论使用哪种创新式的教学方法,最终都只是教师自己明白了自己所使用的创新式教学方法的精髓,而学生却不了解,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对高中语文如何创新的深层思维并没有传达给学生。但是事实上教师要实现创新教学方式的目标,就必须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相应的引导。因为学生的思维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创新及最终的教学效率是有最直接影响的,学生思维的培养这个环节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忽视。在学生所有的思维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其中最重要的,学生的几乎所有思维的进步都与创新性思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日后工作中,教师要更注意这一点,在实际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而且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就会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教师应该在教学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尽量使学生的学习和培养创新型思维挂钩,这样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是有非常大帮助的。

一、高中语文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现状分析

1.在高中语文这样一门包含内容非常杂的学科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困惑,教师在面对学生时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程度的不解。因为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这样一门开放性较强的学科的时候,经常会误解教学内容的内涵,不能及时正确地了解课文内容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导致学生在长期学习中思维方式不能得到科学的引导,在对待学习的时候一直都是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僵化思考,没有独特的见解,更不能产生新奇的想法,这一切都是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足引起的,学生被长期养成的思维习惯束缚,学习思维和教师倡导的创新性教学的课堂不能形成很好的搭配及融合,这是学生的一大问题。

2.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与其说是学生的思维习惯导致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困难,不如说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向。学生没有创新思维的习惯并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原因,与教师也有很密切的关联。

在教学过程当中,部分教师只是意识到自己应该运用创新性教学方式授课,但没有意识到学生能不能够理解自己的创新性教学方式或者学生能不能适应及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注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导致师生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道路上前进得很困难,教学现状及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能否成功很令人担忧。

二、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益处探讨

1.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可以说是近几年以来在教育界很流行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不断流行和改革与其对教学过程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在高中语文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教学方式是现时代对高中语文教学帮助最大的一种教学方式,因为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的时候可以产生独特的想法和很有创新性的见解,这样学生既可以学习到课本内容的真谛,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对课本内容其他方面的见识,可谓一举两得,学生在学比以往更多知识的时候,就会对高中语文表现出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增强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这样可以提高综合教学质量,让教师和学生之间除了学习内容之外还有更大的交流空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密切,总的来说对高中语文教学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三、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方式研究与分析

1.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从教师自身来说,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及学生对创新性思维习惯的养成这两个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在培养创新性思维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而进行科学正确的引导,并帮助其解决。

2.从学生的角度说,学生不能对教师的帮助产生依赖感,而是应该学会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并且依靠经验培养创新性思维习惯。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身努力非常重要,学生要在学习中随时运用创新性思维进行思考,在不断实践中逐渐养成稳定的创新性思维,帮助教师完美完成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教学方式的任务,一起推动高中语文课堂的构建。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也希望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推动高中语文课堂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创新性思维与方法范文5

关键词:硬件创新;设计思维与方法;设计应用

全球化的大趋势和“创客运动”的浪潮冲击下,实体经济愈来愈追求专业与全面。跨领域的深入合作,为提升产品质量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硬件设计开发也不例外,不同的学科专业技术为硬件创新带来了各异的变化。在硬件产品设计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设计目标、不同的开发者和不同的学科领域背景,一套通用的设计思维方法能够节省设计过程的开销,加快迭代速度,对硬件创新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和经济融会在设计中,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新产品。[1]

1 设计思维方法概述

1.1 设计思维方法的起源

设计思维是以人为中心的进行创新探索的方法论系统,透过从人的需求出发,为各种议题寻求创新解决方案,并创造更多的可能性。[2]

设计思维成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69年赫尔伯特・西蒙的《艺术的科学》一书,以及之后的少数著作,它们都有在一定程度上阐述设计思维的方法。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斯坦福大学的普拉特纳设计学院“D.School”首先开设了设计思维的课程,系统地总结了设计思维的方法和步骤,使其成为了一套完整的体系。[3]

1.2 设计思维的具体方法和基本属性

第一,设计思维与传统产品创作思维的区别。传统的产品创作思维着重于解决当前的问题。这种思维方法首先在创作开始阶段就定义好问题,然后通过分析这个问题所有属性来得出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将之实现为产品。因此传统的产品创作思维也被称为分析式思维。设计思维是以最大程度优化产品为目标驱动,通过不断地提出可靠的创新解决方案来达成目的一套标准思维方式。该方式在结合现状和未来的各种可能性的基础上,寻求大量创造性的优化方案,为产品的改进提供了可选思路并决定了最终方向。设计思维方法的主要过程可以总结为:移情、定义、设想、原型、测试、迭代。

第二,设计思维的独特属性。一是视觉化。Robert McKim在《Experiences in Visual Thinking》一书中讲述了视觉化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4]我们常用的思考方式是文字思考,属于左脑活动。视觉化的展示可以使设计师们使用右脑做设计和解决问题,激发更多的潜能,并可以使用户更真实地进入场景,做出真实的反馈。设计者将产品应用可视化,不断将其在真实场景、真实用户中测试并改善,反复迭代,使新的问题、新的功能不断地被挖掘出来。产品原型在反复的制作、可视化、检验、完善设计原型的过程中,一步步得到优化。二是三不五要。设计思维方法在设想步骤中要求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方案越多思维越跳跃越好。设想的过程遵循三不五要的原则,即不打断,不否定,不离题;要画图,要疯狂,要更多,要记录,要延续他人想法。这个原则能够让每个人把脑里每一瞬间的想法都记录下来,并在最后被用于综合考量。在量变的情况下,许多跳跃的想法往往就带来了产品的创新,稳健的想法往往指明了一条清晰的道路,最终引起产品的质变。

2 设计思维引导下的硬件创新转变

设计思维在硬件创新中的优势与必要性:

第一,传统硬件行业的举步维艰。近些年来,硬件产品创新成为了热门的话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形成了跨文化的国际化消费市场。在快速变换的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市场对传统的工具性需求趋于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日益增长的自我体验的精神性需求。生活需求的多样变化,远远地超过了传统硬件模式的革新速度。而传统硬件企业却大多都在守着老本,重复地“炒冷饭”,“挤牙膏”,真正创新的产品仍旧寥寥无几。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产品异军突起,传统的硬件行业因此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如今许多传统硬件企业的举步维艰,主要原因就是固守着老旧的开发经营模式,以产品为中心来开发升级,忽视了产品背后用户的需求和变化。同时,缺乏测试与反馈的渠道,不能够快速地获取用户的想法。从步骤上来看,传统的调研-设计-开发-上市这个流程只是解决了调研中用户描述体现的问题,并不一定能够满足用户的真正需求。因此,产品设计方法的循规蹈矩,必将会失去对市场格局变化的掌控,最终就会因为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而被残忍淘汰。

第二,创客运动的催化剂。克里斯在《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中认为,“创客运动”是“长尾理论”在实体世界的一种延续。[5]然而,如今开源设计、3D打印、产品众筹等的出现,降低了开发生产成本,以至于每个人都能成为创造者,隐藏在其背后的,可能是无数创新的变化。对于大多数创客说,缘起是技术出身,自己缺乏正确的设计理论,便会纯粹地习惯从技术角度出发,用智能的技术充当用户的需求。这种创新方式容易被“智能化”所框定,创作的结果往往成为各种传感器的集合,只是满足了自己臆想的需求,陷入了硬件创新的局限。设计思维的运用,可以充当创客运动的催化剂,为创造者的设计过程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使创客们的各种灵光一现,转换为真正适应用户需求的创新产品。因此,设计思维研究也能促进利用设计思维处理不同问题的群体之间产生更多的协同和互利。[6]

3 结语

Tim Brown在《Change by design》中写道:设计思维是战略层面的,它将“设计”拉出设计工作室,并释放出设计思维的颠覆性和改变游戏规则的潜能。[7]设计思维基于用户本质需求的实践性、本能式的思维,突破了传统设计方法的限制,其自由随机式的想法碰撞进入了结构性思考所无法赋予的新境地。设计思维让设计团队站在更广阔的视野上思考问题,更明白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它为硬件创新提供了多样化的创意过程,使得硬件创新在开发过程中紧扣主题,灵活迭代,贴紧用户需求,紧跟时代变化。运用设计思维的硬件创新必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彦.产品创新设计理论及方法[M]. 2012.

[2] 尹碧菊,李彦,熊艳,李翔龙.设计思维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06):1165-1176.

[3] Brown T . Design thinking[J]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8,86(6):84.

[4] McKim R H . Experiences in visual thinking[J] . 1972.

[5] 安德森克里斯.创客:新工业革命[J].新华月报,2014(010):26-28.

创新性思维与方法范文6

一、辩证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缺乏辩证思维的民族不能称作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力的训练与培养,有其重要而突出的意义。要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力,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学习与培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其次,让学生多做一些有利于辩证思维力训练的各学科不同类型的试题,提升辩证思维力。再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让他们用孤立的观点、静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在失败中让其深刻体验辩证思想的价值、辩证思维力的价值。

二、逆向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

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

思维。

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可见,逆向思维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作用很大。如何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力呢?首先,提高学生对逆向思维的认识。其次,让学生多做有利于逆向思维发展的试题,在试题设问上,打破常规,从问题的相反面问。再次,因果关系训练法,联系生活实际,列举案例,告知结果,让学生分析导致结果的原因。

三、批判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人们面对做什么或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性决定的一系列思考技能和策略。批判性思维无论是对繁杂信息的把握还是创新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面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方面作用巨大。

如何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力呢?我个人认为,首先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学习《批判性思维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在生活与学习中面对做什么或相信什么时,树立并采取批判的态度和观念。其次,加强批判性思维试题训练,改善和提高学生的日常思维素质,养成思考的习惯。再次,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多看、多思、多学、多写、多交流。同时,学会用“否定中有肯定,肯定中有否定”的辩证思想看待人和事。

四、创新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有与无、高与低、超与凡、显与隐,将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前途。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个人认为可通过创新思维力训练方法来解决。

(一)明确什么是创新思维,提高对创新思维的认识

创新思维是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能够打破常规,积极向上,寻求获得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这就告诫我们,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要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式,打破常规,运用独特的方式方法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还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和不断进取的心态,否则就不能“思人之所未思”,去创新地解决问题,而且在创新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更需创新者以大无畏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去敏锐观察,发挥想象,标新立异,把一个人的全部积极的心理品质都调动起来。

(二)打破条条框框,破除创新枷锁

创新思维的培养并非易事,往往要受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或

者自身思维模式的束缚,致使创新思维的发展受到约束,所以,我们要重点破除从众型思维、权威性思维、经验型思维、书本型思维、自我中心型思维等,打破僵化的惯性思维,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科学素养,注重质疑思维、求异思维、独创思维、超前思维的培养。

(三)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1.加强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

初步掌握创新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精细性、敏感性和知觉性的特征,它的思维方法有许多,包括发散性思维、质疑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横向思维等。在训练中,不仅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还要深切领会这些科学的

思维方法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无比奇妙的作用,并能自

觉地把这些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各种活动

中去。

2.加强基本创新思维的训练

这是在掌握创新思维方法的同时必须掌握的基本规范和技能,基本思维程序是“观察—联想—思考—筛选—设计”。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是创新思维的起点,通过观察,触发联想,提出问题,然后经过广泛深入的思考,设想出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科学的筛选,选出较好的设想,再进行周密的设计。

3.加强系统综合能力的训练

创新性思维并非游离于其他思维形式而存在,它包括了各种

思维形式。创新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该训练就是要使学生把学到的各种思维方法、技能融会贯通,系统把握,综合运用。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辩证地而不是教条地,灵活地而不是机械地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开展联系实际进行创新思维的实践活动

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是成功的关键。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即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世界上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如有一道奥林匹克(OM)语言即兴题,要求说出尽量多的虚假的东西,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普通的,如假发、假酒、假话,有创新性的,如假肢、假新闻等。这样围绕某个事物横向或纵向地展开联想,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为创新性思维打好扎实的基础。

五、逻辑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其形式有形式逻辑、数理逻辑、辩证逻辑,其方法有演绎推理法、归纳推理法、实验法、比较研究法、证伪法等,其思维过程有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等。逻辑思维及其能力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有其重要的意义。通过什么样的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力呢?我认为可通过如下方法来提高。

(一)刻苦学习逻辑学

原因:(1)学习逻辑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具有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水平有很大差异。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越强,对知识的理解越透,掌握得越牢固,运用就越灵活。因此,学习逻辑学可以使人们由自发地上升为自觉地运用逻辑形式进行思维活动,这对防止和纠正错误具有很重要的

意义。(2)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获取新知识。学习逻辑学,可以帮助人们根据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实知识,经过正确

的推理,推出新知识,这是认识世界所不可缺少的逻辑环节,是获取正确知识的必要条件。(3)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表达思想。思维是表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思维合乎逻辑,表达才能清楚正确和鲜明生动。“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4)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综合分析大量材料,处理众多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学习逻辑学的根本意义,是训练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自觉地运用逻辑知识,提高学习和工作的质量。

(二)多做题、多看书、多思考、多实践

多做题即多做一些逻辑学试题、逻辑思维训练题、数学试题

等。通过做各种各样的试题或测试题,让学生运用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从而训练学生高超的思维技巧,让头脑越来越灵活。

多看书,即多看一些侦探小说之类的书,如《福尔摩斯全集》。通过看侦探类小说,让学生明白作者从案件结果出发,分析导致

案件结果的原因及案件过程,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多思考,即在做题、看书的过程中要多思考,带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思考。

多实践,即多参加逻辑思维训练。如多参加直接推理训练、三段论训练、思维规律训练(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归纳推理训练、类比推理训练、论证训练以及演讲比赛、辩论赛训

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