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范文1
压力管道如同工业的动脉, 遍布于诸多产业部门, 是输送各类介质的特种承压设备。随着当前经济建设的发展, 在役压力管道的数量逐年增加, 而其运行时间的不断累积, 使设计、制造、安装及运行管理中的问题逐渐产生和暴露, 导致事故的发生。1997 年在纬二路135# ~158# 管架上发现一支管弯头处有煤气泄漏, 检查发现管壁上已腐蚀穿孔并形成多处孔洞。于是, 采取了紧急检修措施, 先堵孔再焊接贴补, 但仍造成停车。同年一期蒸汽管道由于制造上遗留了大量的未焊透缺陷, 以致发生严重泄漏, 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自1998 年开始, 化肥厂就对在用工业压力管道的使用状况开展调查, 通过检验较全面地摸清了压力管道的安全状况, 从各个环节分析管道的潜在失效原因, 找出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和共性问题, 提出失效预防的对策。压力管道的检验对于防止压力管道的破坏事故, 保证长周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压力管道的使用现状
1. 使用现状
化肥厂的压力管道量大面广, 输送介质各不相同。由于国家1996 年才将压力管道列入正式监察范围, 因此化肥厂大部分压力管道是按一般性工业管道进行设计、制造、安装的, 其管道中对接焊缝存在大量的未焊透等缺陷。但到目前为止, 还未发生因焊接缺陷导致的事故。
2.管理现状
化肥厂对压力管道的管理工作起步较早, 自原劳动部1996 年颁布了《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以后, 就对压缩、合成工段的管道进行普查, 基本明确了管道的类型、使用参数和使用状况。然后根据管道的使用情况和特点, 制定了标准,规定日常巡检的重点部位和周期, 建立压力管道管理制度,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自1997 年开始, 结合检修的机会对部分压力较高、使用状况不好的管道进行全面检验。但因为国家没有相关的检验标准, 因此对在用压力管道检验时采用石化部《工业管道维护检修规程》和原化工部《化工企业压力管道检验规程》。对检验中发现的超标缺陷通过返修消除, 对不具备检修条件的管线通过安全评定的方法确定其安全状况和剩余使用寿命。
3.存在问题
由于1996 年国家原劳动部才将压力管道列入监察范围, 因此化肥厂压力管道是按一般性工业管道进行设计、制造、安装和验收的, 从而导致有关这些管道的数据资料比较缺乏。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统一的压力管道设计标准。
(2) 管道量大面广, 管道图纸缺乏或不完整, 数据不齐全, 造成检验工作量巨大。
(3) 管道安装质量较差。由于1999 年以前国家尚未实行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发放制度, 因此1999 年前安装的所有管道未作为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和安装施工, 再加上对压力管道竣工验收管理不严等原因, 导致了现今在用压力管道焊缝中存在大量超标缺陷。
(4) 管道的检验、检测与缺陷处理缺乏有效的根据。至2002 年为止, 我国仍没有较为完整的压力管道检验标准。因此对检测出的超标缺陷的处理缺乏有效的依据。
二、 压力管道的检验
1. 宏观检查
检查管道及其法兰、接头、焊缝、阀门填料等泄漏情况; 检查管道的振动情况, 活动支架位移情况和导向性能, 固定支架是否牢固可靠、可调支架调整是否合适, 管与管、管与相邻物件之间有无摩擦及异常受力状况; 检查保温层、防腐层完好情况; 检查法兰有无偏口、紧固件是否齐全、有无松动等异常现象; 检查附件完好情况, 阀门操作是否灵活、安全附件是否灵敏可靠、外观质量及是否在有效调校期内。
2. 壁厚测定
主要在管道易受介质冲刷、腐蚀的部位及可能积液的部位, 重点是在弯头及三通部位进行; 测厚中如发现异常值时, 则须在该点前后左右增测, 如仍有异常, 则须进一步扩大测量范围, 找出异常厚度区域, 同时适当扩大对该管道的全部弯头、三通及直管部位测定的比例。宏观检查和壁厚测定是压力管道检验最常用的方法, 是进一步选用其他检验手段的基础。
3. 无损检测
对宏观检查发现裂纹及可疑部进行表面探伤检查; 对所检管道的焊缝要求进行不少于5%的射线探伤或超声波探伤抽查; 无损探伤方法执行JB4730- 94 标准。
4. 理化检验
对某些高温状态下运行的碳钢、合金钢、不锈钢管道进行内表面表层及不同深度层的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查。
(1)材质不明时确定材质;
(2)确定材质是否发生变化时, 如脱碳等;
(3)使用寿命接近或超过设计寿命的管道;
(4)检验后需补焊或焊补修理, 验证其材质, 以便选择焊接材料和确定焊接工艺时。取样一般采用刮削法。取样部位视情况而定, 若是确定或验证材质, 则在管道外表面取; 若是确定材质是否发生变化, 则在管道内表面取。
5. 压力试验
(1)经全面检验的管道一般应进行压力试验, 试验前应经强度校核合格。
(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进行压力试验:
a.焊接改造的;
b.使用条件变更的;
c.停用两年以上重新投用的;
d.检验员指定的。压力试验的温度水平、压力水平和评定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
(3)不能进行压力试验的管道检验,除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验项目外, 还应进行以下检验项目:
a.对所有焊接接头和角焊缝( 包括附件上的焊接接头和角焊缝) 进行MT 或PT。
b.对焊接接头100%RT 或100% UT。
c.进行泄漏性试验。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油料化验室;安全;管理;五防
油料化验室主要负责油库、加油站等储油、供油单位油料质量管理和油料化验分析工作,平时接触油料多,动用仪器多,用火用电比较频繁。化验室安全稳定的运行对保障用油单位油料安全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做好化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应重点做好“五防”。
1 防火灾和爆炸
油料化验室平时检测油料比较多,仪器设备动用频繁,其中部分实验需要用到蒸发性很强的试剂,防火和防爆始终是安全管理的重点。
1.1 易燃易爆品要集中管理
油料化验室应设立单独的油样室和试剂室,以便于集中管理易燃易爆品。易燃易爆品存放时应按性质分类存放,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存放环境应避光并保持通风、干燥;存放油品和试剂的容器应有标签,每个标签应标注其名称、危害属性、禁忌、制造商或供应商、有效期等;要求低温存储的油品及试剂,应存放在冰箱中;对人体危害程度比较大的试剂,如硫酸、丙酮、甲苯等最好单独放入铁皮柜中,并由专人保管;化验室内的废油和废液,应装入专用回收罐中及时收走并处理。
1.2 要有完善的消防设施
油料化验室应设有消防系统及消防器材,消防器材要有专人管理,外人一律不准随意挪用,不得以任何借口堵塞消防通道。消防器材一定要固定放置在明显的地方,不得任意移动;消防器材如灭火器等要定期检测,并按规定更换药液;使用前须检查喷嘴是否畅通,如有阻塞,应用铁丝疏通后再使用,以免造成爆炸;使用后应及时检查,并更换损坏的零件。
2 防触电
人体通过50Hz的交流电1mA就有感觉;10mA以上会使肌肉收缩;25mA以上则感觉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100mA以上则可能使心脏的心室产生颤动,以致无法救活。油料化验室用电仪器比较多,使用时须注意触电的危险。
2.1 化验室内的专业人员必须掌握本室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2.2 操作电器时,手必须干燥,因为手潮湿时电阻显著变小,易于引起触电。
2.3 一切电源部分都应配备绝缘装置,电开关应有绝缘匣,电线接头必须包以绝缘胶布或套胶管。所有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应接上地线。
2.4 已损坏的接头或绝缘不好的电线应及时更换,更不能直接用手触摸绝缘不好的通电电器。
2.5 修理或安装电器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
2.6 不能用试电笔去试高压电。
2.7 使用高压电源应有专门的防护措施。
3 防中毒
油料化验室接触的油料和化学试剂,很多是对人体有毒的,它们对人体的毒害途径和程度各不相同。中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入或皮肤接触到有毒物质引起的,因此要避免中毒,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使用产生有毒气体的试剂时都应该在通风橱内进行。如无通风设备可以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或室外操作,尽量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在化验室内扩散,必要时戴口罩或防护面罩及防护眼镜。
3.2 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有毒药品,称量和加料时应该使用工具,有药品粘在皮肤上时应立即洗净。
3.3 如果有毒物质溅入口中,要立即吐出,再用大量水冲洗口腔。如已吞下,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以解毒剂,并送医院治疗。
3.4 当水银仪器破损时,洒出的水银应尽量消除干净,然后在残迹处撒上硫磺粉使之完全消除。
3.5 用嗅觉检查试剂时,只能用手扇送少量气体,轻轻闻嗅。
3.6 剧毒试剂应存放在塞严的瓶内,标上标签,由专人严加保管。
3.7 不要用化验室内的器皿作饮食工具,离开化验室后立即洗手。
3.8 试验后的废液或试剂不能倒入下水道内,应集中收集后予以无毒化处理。
4 防灼伤
灼伤是指皮肤或眼睛接触到强酸、强碱或腐蚀性物质受伤,以及被高温烫伤。化验室内要穿工作服,接触上述物质时要戴防护手套、眼镜,小心操作。
4.1 取用强酸、强碱、强腐蚀性试剂时,操作应小心并戴上胶皮手套、眼镜;开瓶时,瓶口不准对人;取用易挥发的试剂时要在通风橱内进行。
4.2 酸、碱灼伤,都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若为酸灼伤再用1%碳酸氢钠溶液洗涤;若为碱灼伤,则用1%-2%硼酸溶液洗涤,最后都要用水洗净。
4.3 稀释浓硫酸时,必须在厚壁烧杯等广口、耐热容器内进行,必须缓缓将浓硫酸加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得将水加入浓硫酸中。
4.4 当浓硫酸倾撒在室内时,应先用碱与其中和,再用水冲洗或先用泥土吸收,扫除后再用水冲洗。
4.5 溶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发热物质时,必须置于耐热容器内进行。
4.6 废酸、废碱必须倒在专门的废液桶内,废液桶应放在安全的地方。
5 防静电
油料化验室静电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危及大型精密仪器的安全,主要是现代仪器中的高灵敏、高性能的元件对静电放电敏感,造成器件损坏;二是静电火花易于引起油蒸气燃烧爆炸,造成危险。所以化验室要做好静电防护工作。
5.1 进入化验室人员要穿好防静电工作服,严禁携带手机。
5.2 在油样室或试剂室等爆炸危险场所严禁穿脱衣服,不得梳头、拍打衣服。
5.3 大型精密仪器要有防静电接地措施。
5.4 严禁将易产生静电的易燃易爆液体用塑料容器装贮。
5.5 化验室内,特别是油样室和试剂室要经常通风,使爆炸性气体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
参考文献
[1]谢清.浅析危化品从业单位安全管理与可持续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8).
[2]张贵强戴毅茹王坚.基于蓝牙定位技术的危化品监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5,(1).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学习目标导向 绩效证明导向 绩效回避导向 心理安全 知识共享意愿
[分类号]F270
1 引 言
在探讨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中,员工的成就目标导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视角。成就目标理论认为不同的员工具有不同的目标导向,不同的目标导向对员工的认知、情感以及员工关系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可能导致不同的知识共享意愿。Dweck指出追求不同的成就目标会导致员工形成截然不同的,用以处理和构建与别人信息交换的认知框架。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不同的目标导向对知识共享意愿不同的影响以及心理安全的中介作用,以丰富知识共享的理论研究。
2 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
2.1 目标导向与知识共享
成就目标理论最初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范畴。近年来,一些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的学者利用该理论探讨个体在特殊情景下追求成就的意愿以及目标导向对个体的认知、情感、任务参与和任务绩效行为的影响等。成就目标导向的维度结构存在多种观点,本文主要采用VandeWalle提出的学习目标导向、绩效证明导向和绩效回避导向三维结构作为研究基础。
学习目标导向是个体希望通过学习、获得新技能和掌控任务以发展胜任力的一种意愿。此类员工采用任务掌握、技能获得为标准,通过对比自己前后绩效的改善情况来评价自己的进步和成功而并不关心别人对其能力的感知,是一种自我参考式的成就目标导向。绩效证明导向是个体非常在意自身能力给他人的印象,寻求积极的绩效评价并希望超越别人以展现自己高能力的一种意愿。此类员工将自己的绩效与别人对比以评价他们的成功来显示自己出众的能力,是一种他人参考式的成就目标导向。绩效回避导向是个体一种回避显示低能力和负面绩效评价的意愿。与绩效证明导向一样,绩效回避导向的员工也非常在意自身能力给别人的印象,并利用比较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业绩,力图回避或不显示自己的低能力。
研究表明学习目标导向的员工相信自己成功和发展的实现需要与别人协作,从而愿意与同事合作且不考虑其身份地位,并且能形成更加适应性的同事关系和高质量的组织成员交换关系,而高绩效回避导向的员工在社会交往中很少去调整自己的行为,很少与同事合作;还有研究表明学习目标导向的员工能形成高质量的领导成员关系,进而愿意积极展现组织公民行为,而绩效目标导向的员工正好相反;Butler&Shibazt指出学习目标导向的教师能促使学生感知高水平的教学支持和低水平的教学抑制,而绩效回避导向的教师与学生感知的指导实践负相关;LePine指出由于高学习目标导向能促使团队成员更加合作,分享解决问题的信息,从而使团队在困难目标情形下依然表现出积极的适应性,而绩效证明导向的员工不愿分享必要的学习和适当的发展性策略则导致相反的结果;Poortvliet等人的研究指出由于是他人参考式导向且追求超越别人以证明自己的能力,绩效证明导向的员工表现出较少开放式的信息交换行为;Karabe-nick研究表明绩效回避导向的员工认为寻求帮助是在暗示自己的低能力,并认为与别人共享知识可能会导致自己在分享弱点和困难,进而存在被别人利用缺点和嘲笑的风险,从而不愿寻求必要的帮助;也担心自己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会犯错误和显得能力低,进而贬低自己帮助别人的倾向。综上提出如下假设:
Hla:学习目标导向对知识共享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Hlb:绩效证明导向对知识共享意愿具有负向影响;
Hle:绩效回避导向对知识共享意愿具有负向影响。
2.2 目标导向与心理安全
心理安全是Edmonson1999年首次在团队学习中引入的概念,指团队成员认为团队中的人际冒险是安全的共同信念。这种信念包括容忍错误、寻求帮助、互相鼓励和提出不同观点等,建立在成员间彼此信任、相互尊重和相互关心基础之上。研究表明由于每一个体都会因个人信念的不同而对同一环境形成不同的心理氛围感知,心理安全可以在个体层面操作。而事实上,最初的心理安全就是一个描述个体可以充分展示自我而不担心对自身形象、地位等产生负面影响的一种感知的个体层面概念。本研究将心理安全视为个体层面变量。
研究表明在学习目标导向的氛围中,个体将感知明显的努力改善技能、与别人合作以学习技能,强化个体贡献的氛围特征,并不担心负面的绩效评价。由于学习目标导向的员工追求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关注自我发展,各种学习行为出于内部动机,具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意识,在工作中将同事视为盟友并与之形成积极的互惠、彼此信任的亲密朋友关系。所以,学习目标导向的员工在工作中敢于提出新想法、新观点,并不担心自己的失误会很尴尬,会暴露出缺点而遭到同事的嘲笑、打击或报复,且相信同事不会妒忌和排挤自己的学习行为,也不担心自己的学习行为会影响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形象和名誉。对于绩效证明导向的员工,研究表明其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容易放弃,对出现的失误缺乏自我调节;将同事视为竞争对手,担心同事会超过自己从而影响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由于处处与别人比较以显示自己,绩效证明导向的员工担心自己的强势行为可能会遭到打击和报复,从而感知消极的心理安全。研究表明绩效回避导向的员工缺乏自我效能感,在同事关系的认知上比较消极,将同事视为一种威胁。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中不愿把自己的新想法、新观点说出来,害怕得不到承认从而遭到同事的嘲笑和斥责;也不敢将自己的错误告诉给同事,担心别人会利用这些打击和报复自己,影响自己在组织中的形象和地位,从而缺乏心理安全感,这一点在非常注重“面子”的中国可能表现得更加明显。综上提出如下假设:
H2a:学习目标导向对心理安全具有正向影响;
H2b:绩效证明导向对心理安全具有负向影响;
H2c:绩效回避导向对心理安全具有负向影响。
2.3 心理安全与知识共享
以往研究指出心理安全是组织(团队)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当组织(团队)心理安全程度高时,成员在行动时减少了对人际风险的关注,进而会提出新想法、新思路,彼此之间会积极交流和讨论。在组织中,当员工从事某一行为时会评估与这一行为相联系的人际风险,而评估结果将影响个体采取这一行为的意愿。
在心理安全与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中,有研究表明由于员工担心自己贡献的知识会被同事视为不充分或不科学进而会抑制自己的知识共享行为;也有研究发现心理安全与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积极相关;Bo-
genfieder&Nooteboomt研究认为,由于知识共享行为存在导致员工丧失竞争优势或暴露自己弱点的潜在风险,只有在合适的条件下员工才愿意和能够通过交换、共享去学习并创造知识,而这个合适条件便是心理安全;Zellmer-Bruhn&Gibsontg]则研究指出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下,以团队为基础的知识共享和组织学习更可能成功。
学习目标导向的员工将同事视为盟友,可以放心大胆地提出各种新想法且不担心会遭受质疑,从而愿意与同事讨论、交流和分享各种知识和信息;而绩效证明导向的员工将同事视为竞争对手,认为与同事的信息交换行为对自己是一种反生产行为,害怕同事从自己交换的信息中获益并超越自己,从而威胁到自己在公司中的职位安全,从而不愿与同事交换有价值的信息;由于不相信别人会原谅自己的失误,担心自己提供的知识会出错,会败坏自己的名声,绩效回避导向的员工不愿主动向同事贡献知识;在吸收知识时,害怕言行会暴露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担心别人会利用这些缺点来打击和嘲笑自己,也表现出较低的知识共享意愿。综上提出如下假设:
H3:心理安全与知识共享意愿具有正相关关系;
H4a:心理安全在学习目标导向与知识共享意愿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
H4b:心理安全在绩效证明导向与知识共享意愿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
H4e:心理安全在绩效回避导向与知识共享意愿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
通过以上关于成就目标导向、个体心理安全和知识共享意愿相关知识的回顾以及三者之间关系的分析与假设,构建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图1目标导向、心理安全与知识共享意愿关系分析模型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样本
本项研究共发放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280份。回收133份(纸质71份,电子62份),剔除无效问卷9份,共得到有效问卷124份,有效率为93.2%。样本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3.2 研究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为了保证各变量测量工具的信效度,本研究尽量采用国内外现有量表,再根据研究目的加以适当的修改,编制研究问卷。对于国外的量表均采用翻译――回译程序的办法,不断修改和完善,直至达成比较理想且通俗易懂的中文量表。问卷采用里克特5分量表,其中1代表“非常不同意”,3代表“不确定”,5代表“非常同意”。
成就目标导向的测量采用的是由VandeWalle开发的三维结构量表。该量表共有12个测量条目,其中有4个题项测量学习目标导向,a系数为0.88;4个题项测量绩效证明导向,a系数为0.82;4个题项测量绩效回避导向,a系数为0.88。心理安全的测量采用的是Edmondson开发的量表。该量表由5个条目组成,a系数为0.82。由于本研究将心理安全视为个体的一种心理感知,所以对原始问卷进行了一定的修改。知识共享意愿的测量采用的是Lint开发的量表。该量表包括4个题项,主要测量个体对知识共享的态度,a系数为0.85。
控制变量。本研究的控制变量主要是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所在单位性质和工作年限。
4 研究结果
4.1 样本的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l6.O分析KMO值、Bartlett球性检验值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进一步分析发现,除了绩效证明导向的第3个条目(载荷为0.406)不能很好聚合需要删除外,其余各量表均满足分析要求。其中成就目标导向量表包括三个因素,累计解释65.745%,心理安全和知识共享意愿量表分别只含有一个因素,解释量为48.082%,76.446%。量表的Cronbach’s。均大于O.7(具体见表2中对角线括号内的a值),量表信度较好,能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4.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学习目标导向与心理安全、知识共享意愿都显著正相关;绩效证明导向与心理安全、知识共享意愿正相关,但不显著;绩效回避导向与心理安全、知识共享意愿显著负相关;心理安全与知识共享意愿显著正相关。
4.3 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目标导向与知识共享意愿的因果关系,需要进行回归分析。同时,为了检验心理安全的中介效应,按照中介效应检验的条件和步骤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具体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表4所示:
表3的回归结果表明,学习目标导向与心理安全、知识共享意愿的回归系数非常显著(p
通过对绩效证明导向与心理安全、知识共享意愿的回归分析发现,绩效证明导向与心理安全、知识共享意愿均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这和假设完全相反,假设Hlb、H2b均没有得到验证。因此,后面的中介效应检验就没有任何意义,假设H4b没得到验证。
表4的回归结果表明,绩效回避导向与心理安全、知识共享意愿的回归系数非常显著(P
综上分析,本研究的假设H1a、H1c、H2a、H2c、H3、H4a、H4c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而假设Hlb、H2b和H4c却没有得到验证。
5 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构建分析模型,检验成就目标导向与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关系和心理安全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学习目标导向的员工将感知积极的心理安全氛围,认为工作环境是安全的,同事是值得信赖的,从而表现出积极的知识共享意愿;而绩效回避导向的员工害怕自己犯错,认为同事会嘲笑自己、排挤自己,从而表现出消极的心理安全和知识共享意愿。同时,心理安全确实与知识共享意愿积极正相关,说明只有当员工感知高度的心理安全时,才愿意与同事交流、共享各种知识。然而,本研究关于绩效证明导向的结论却与假设完全相反,导致这种分析结果的出现可能有4个原因:①同一员工可能既是学习目标导向又是绩效证明导向,即爱学习又爱表现,这将导致绩效证明导向与心理安全感、知识共享意愿受学习目标导向一定程度的影响;②虽然绩效证明导向的员工在内心不
愿别人共享知识,但为了以后更好地超越别人,其会战略性放弃现阶段利益,与同事形成良好的信任关系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知识共享意愿;③虽然绩效证明导向的员工也可能由于组织氛围的影响倾向于感知一定程度的心理安全,或根本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认知;④如同前文分析,绩效证明导向的员工喜欢横向对比以显示自己的能力,这有可能导致其采用印象管理策略,与同事分享某些知识以炫耀自己,从而满足自己对比的求胜欲望。
5.2 理论意义和管理启示
以往关于知识共享的研究更多关注人际信任、社会网络和动机等影响因素,而忽略了对个体特质(比如成就目标导向)的研究,也没有过多地关注心理安全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验证两个重要问题:不同的成就目标导向将表现出不同的知识共享意愿、成就目标导向能通过心理安全进而影响知识共享意愿,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为何不同的员工在组织或团队中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安全和知识共享意愿,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知识共享的理论研究。
本文关于成就目标导向、心理安全和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关系的研究结论将对企业实践产生一些重要的管理启示,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鉴于不同成就目标导向的员工表现出不同的知识共享意愿,管理者在招聘员工和构建团队时应该进行一系列的人格特质测试,仔细辨别候选者的成就目标导向类型,尽量挑选那些学习目标导向的员工,从而能促进员工知识共享和构建学习型组织。
第二,由于绩效回避导向的员工具有消极的心理安全感和知识共享意愿,管理者应该通过各种管理措施,比如培训、沟通、积极的绩效反馈和公开的赞誉等,进一步提升其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及对同事关系的认知,从而提高其心理安全感和知识共享意愿。
第三,鉴于心理安全对知识共享意愿的积极影响,管理者应该加强团队或组织心理安全氛围的建立。除了挑选学习目标导向的员工,管理者还应提供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情感;同时,还应加强支持性、彼此信任的人际关系和灵活的群体规范的建立。
5.3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范文4
学生安全员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全面开放实验室,已成为当今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随着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更加的凸出。在对实验室安全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开放实验室在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影响实验室安全方面的因素很多:实验项目较多且较分散;进入实验室的学生人数较为分散,时间不集中;安全、环保意识薄弱;管理体系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理念滞后等。这些存在的问题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师生的安全预防意识,构建一个能适应开放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成为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路
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要求实验室的各项管理要与之相适应:实验内容上要面向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开放的时间上,尽量满足同学的合理要求。
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同样也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可以把学生纳入到管理体系当中,由原来的被管理者转变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中的管理者,发挥学生安全员在管理时间、特殊身份、模范带头等方面的作用,把实验室安全管理当中的一些细小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当中。
二、构建学生安全员参与的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针对学生安全员的特点和特殊身份,需分别从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安全教育体系、监督检查保障体系等各方面与之协调配合。
1.建立适应学生安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把学生安全员引入到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当中,制度是保证。在对已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整理的基础上,修定改进,建立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对学生安全员的管理员身份、管理权限、管理职责等相关的内容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规范确立。
2.对学生安全员进行技术培训,做好安全保障措施。对学生安全员进行培训分为两方面:一方面,针对实验设备及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应急处理能力培训;另一方面,进行安全员自身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培训。
3.扩大安全教育宣传,为学生安全员顺利开展工作铺平道路。加大教育宣传工作,使学生和教师能够了解此项制度,配合安全员开展工作;同时也自觉规范自己在实验室里的行为,对安全问题时刻予以警惕。
4.落实监督检查保障措施,使安全工作真正抓到实处。建立实验室管理员与学生安全员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管理机制,使二者在实验室管理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建立对机制的监督检查体系,避免出现对安全责任问题相互推诿,进而产生麻痹大意的现象。
整套安全管理体系在运行之初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对其不断完善改进,最后以制度形式予以确立,在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当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学生安全员参与的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在建设中需注意的问题
1.重视学生安全员的考察聘用。学生安全员作为本安全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其作用至关重要。在选择学生安全员时,注重学生责任心的考察。挑选有责任心的学生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后,和学生签订聘用书。
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热情,保持长期认真负责,可采用勤工俭学的形式,对学生安全员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助,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安全员队伍的稳定,也可以保证整个安全体系的长期有效运转。
2.明确学生安全员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不能过度依赖。学生安全员虽然在安全管理体系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只能看成是整个完备安全体系的一个有益补充。学生安全员由于经验、精力、责任心等方面原因,难免出现工作不到位的情况,毕竟他们不是安全体系的责任承担者,过度的依赖安全员,把大部或全部安全保障任务都落实给他们,一旦发生问题,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四、构建学生安全员参与的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1.有助于填补实验室管理员的管理真空。开放实验室要求在开放的时间上,尽量满足同学的合理要求。在正常工作日白天全天开放,晚间及节假日实行预约开放,特殊情况下24小时开放,使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实验项目。这其中有一些时间段管理员是无法一直陪同的,学生安全员相对于管理员时间更灵活,对实验室的安全可以做到有效的监督,减少安全隐患。
2.由于特殊的身份优势,学生安全员和同学之间更易沟通,和正式管理员相比,对某些安全问题的处理可能效果更好。学生安全员和同学之间相对熟悉,安全员对自己同学的一句提醒,一句嘱托,实验学生更易接受且印象深刻。由于实验室管理员和学生之间的年龄和身份的差异,老师的一句真诚提醒可能被学生误读为唠叨或命令,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无形中增加了实验室安全隐患。
3.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的意识,提高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氛围。学生安全员是经过培训聘任后上岗的,有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安全员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会产生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了其他同学的自我约束意识,加强了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氛围。
构建高效实用的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已成为每个高校的重要任务。把学生安全员引入到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能充分发挥学生安全员的特殊优势,把实验室安全管理当中的一些细小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产生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何炎明,戚康标,王宏斌.王金发实验室全开放模式下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5):213-216.
[2]段雪娟,吴克刚,柴向华.浅谈开放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广州化工,2012,40(4):127-128.
[3]马锦琦.开放式实验室安全问题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2008,(4):154-155.
[4]高顶,徐桂云,张爽.以人为本,创建和谐型开放式高校实验室[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l2):125-127.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范文5
摘 要: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是个经验积累、不断改进的过程,实验室对已识别的危险源及其安全管理方式,随着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的不断运行,要进行定期评价,总结分析,并进行更新,以求更加合理,控制方式更具有可操作性。本文阐述了在建材检测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必要的工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建材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
1 加强建材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的
加强建材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具有巨大的作用与意义,不仅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对周边地区的危害也随之降低,而且能够使实验室达到标准,建立安全的工作环境。建材实验室的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下面我们就来具体阐述下这些危害,以使工作人员更加明确安全管理的目的与必要性。建材危害主要集中在有些建材物质有些本身易燃易爆或者是有刺激性(油漆涂料、建筑玻璃、建材化工原料等),遇到某些物质会发生爆炸或者是火灾,另外一些建材中的一些物质还是造成慢性中毒积聚的载体,会产生一些致癌的物质等等。物理危害主要是一些烫伤、机械伤害、噪音或者是采光异常等等。关于建材实验室,已经有明文规定:实验室里的工作人员、机器设备以及设施环境、检测方法等要严格遵守规定,明确了建材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方面,这些都说明了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将安全隐患及时找出,并将其及时排除,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2 建材实验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
2.1 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淡薄。常常在实验课程前,教师都会对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是经常是流于形式,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未真正重视。此外,当发生事故后,有些教师缺乏必要的救护知识,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便手足无措,不能使事故消灭或控制到最小程度。
2.2 烧伤
在进行化学分析实验时,皮肤的烧伤,常常是由于接触具有腐蚀性或刺激性的药品,火焰、电流等而引起的。各种烧伤的主要危险性是身体组织损伤。
2.3 样品接收、搬运,可能存在搬运方式的不合理使样品跌落或倾倒而造成的伤害;由样品形状(如尖角、毛刺等)可能造成的伤害。
2.4 中毒
由于某种物质侵入人体而引起局部刺激或整个机体功能障碍的疾病都称为中毒。例如试验中常见的毒气体是硫酸烟,盐酸蒸汽,硝酸或氮的氧化物,硫化氢等。
2.5 渗漏水灾
有些学院的实验室分布安排不够合理,一些精密仪器或化学药品实验室安放位置靠近窗户,一时疏忽忘关窗户就会造成雨水飘散,上一层实验室忘记关闭水龙头,就会造成屋顶渗漏,损坏下层实验室仪器的现象发生。
2.6 试验操作
拉伸过程试样夹持不牢、试样异常断裂引起试样坠落可能造成的伤害;试样放置不稳或设备配重没拿稳坠落可能造成的伤害;冲击后试样飞出、冲击摆锤摆动可能造成的伤害;低温冲击用的冷却剂可能造成的伤害;试验前安装样品不慎、试验后样品飞出可能造成的伤害;抗弯试验时试样发生脆断,造成样品飞出可能造成的伤害;杭压时,加载速度太快或样品为脆性材料引起样品脆裂飞出可能造成的伤害。设备卸荷复位、卸下(移开)样品时可能存在机械伤害等。
2.7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事故分仪器伤人和设备损坏。引发事故的原因是缺乏保护装置和设备老化、超负荷、超载使用造成的。特种设备的使用不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或防护措施不当就会引起事故。
2.8 火灾及爆炸
实验室失火的原因,主要是对加热设备和电器设备使用不当或对易燃物的保管和使用不当。常用的易燃液体有乙醚、 酒精、丙酮、笨等。这些液体容易气化, 蒸汽遇到火焰就可燃烧。
2.9 其它因素
外来人员的现场参观、或客户的现场目击试验可能存在外来人员对风险来源不了解可能带来的触电或机械伤害等。
3 建材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3.1 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是进行各专业实验教科研的重要场所,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点内容,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安全管理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例如: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实验室意外事故具体处理办法,压力容器安全使用管理办法,放射性防护管理制度,实验室“三废”处置管理办法,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管理制度以及实验室定期安全排查制度等。
3.2 保持实验室内部环境
试验室要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和良好的秩序,试验室内不准吸烟、不准乱放杂物、不准堵塞安全通道、不准私拉乱接电线、不准违反操作规程、不准将消防器材挪做它用、不准违规存放易燃易爆药品、物品。
3.3 加强安全知识培训
实验室负责人应加强本室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学习,安全防护教育放在首位,从理论知识培训学习到试验演示性操作,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实验时根据试验的情况和性质进行必要的防护。根据试验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佩戴必要的防护工具,在进行有可能碰、 刺激或烧伤眼睛的工作时,必须穿好实验服,戴好橡胶手套,防护面具,防毒面具等。
3.4 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管理
为了实现建材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化,提高效率,消除隐患,在工作上,应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建材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手段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技术将实验室中设备、仪器、药品、资料等各种涉及安全的资源进行信息化处理的辅手段。在该系统内,建立实验室明细账,按总账及仪器编号顺序一物一页记账,详细登记仪器的品名、规格、产地、来源、数量和金额等。
3.5 安全有序、科学合理、整齐美观地存放试剂药品
管理人员应按以下三个要求贮存种类繁多的化学试剂药品:一是按贵重品、腐蚀品、易挥发品、易爆品、易燃品、剧、麻醉品等方面属性,严格区别化学试剂药品的性质。二是先按固体、液体试剂药品分类,后按有机物、无机物、危险品、低温贮存品等方面属性再次分类,分别按类按序整齐排列,造册登记。三是主动地根据各自性质采取差异性措施,科学、合理地把各类化学试剂药品存放在由耐腐蚀、避光、防尘材料制成的贮存柜。贮存柜应摆放在远离明火且消防器材、设施完备的安全位置。首先,使用具有密封塞或加盖后蜡封的容器保存易受潮、易挥发、易氧化、易变质、易失水风化和易吸收二氧化碳的试剂。其次,避光保存见光易氧化、分解、变色的试剂。再次,在远离火源、阴凉通风的位置分别专柜单独存放腐蚀品、易燃品、剧、爆炸品等,同时,对于这类药品中的危险品,应内存于保险柜,双锁管理,建立一览表和领用登记册,严格控制取用量,并回收和保管好剩余部分;在低温干燥的位置保存高活性试剂。值得注意的是,不得把灭火、防护方法与化学性质相互抵触的化学危险物品存放在同一柜或储存室内。
结束语: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性,不是偶然和难以预料的,往往由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造成。我们对安全问题绝不能存侥幸心理,应针对建材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深入探究事故隐患,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安全事故防范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如何做好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J]. 李吉海. 化工管理. 2014(24)
[2]化学实验室火灾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J]. 蒋军.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3(03)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范文6
一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分析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由于人为疏忽、设备老化、安全教育宣传不到位、管理缺陷等原因,从而发生的安全事故,使人触目惊心。因此,各高校应根据本校自身的教学、科研需求及特点,探索与本校相适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
二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高校化学实验室承载了教学及科研任务,是高校化学类专业课程进行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实验室的建设和安全管理工作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工作。教育部针对实验室安全工作,分别出台了《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的意见》(教备[1992]44号)等文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也于2013年出台了《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的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对实验室管理和安全工作做出一系列有章可循的规定。但随着我国高校化学类实验室发展规模的扩大,各类新型实验技术、实验仪器设备、药品试剂的不断涌现,实验室安全问题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仅仅依靠国家颁布的各种管理办法文件很难满足各个高校化学实验室的个性化需求。所存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各类问题中,有以下几个共性的问题: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但在法律、法规或各种规章制度上仅依靠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1]等文件,很难有针对性的实现对各大高校的化学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提出的文件要求也是总体指导性精神,很难落实到工作实处[2]。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分散
各大高校均有自己的办学特点及管理机构设置特点,不同学校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方式不同,有些由设备管理处与教务处共同管理,有些则分散到保卫处、设备处及科研处共同管理,部分高校将安全管理划归到综合治理委员会或发展规划处等部门共同管理。由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涉及水电、房屋、消防、设备、保安等多个方面,而这些方面分属不同职能部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问题,多个职能部门协调沟通、共同工作的情况下,很难迅速有效解决问题[3]。
(三)安全教育重视度不足
许多高校在教学科研过程开展前,未进行安全教育工作的宣传和系统讲授。虽然在实验室中悬挂有本实验室的安全须知,但并未在开课之前进行系统实验安全知识的讲解,也未针对实验安全方面开设专门的课程供教师和学生进行专门学习,安全教育往往是走过场,不能达到实验室安全教育本应达到的效果。
(四)实验室安全专项经费投入不到位
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自身综合排名,往往出现“重科研、轻安全”的情况,因此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教学、科研设备的购置等,但对于安全方面的专项经费则投入有限。有些实验室由一般教室改造,水电布局、防火防盗等设计存在安全隐患,如烟雾报警器、喷淋、排风系统不足或根本无法配备,同时有毒有害、具腐蚀性或易燃易爆试剂的放置间防盗系统不足,使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
三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针对以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各个高校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验室安全体系构
(一)制度建设
在任何工作开展前,制度的形成和建设都是核心工作,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更是如此。建立符合高校自身发展需求的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考虑两个问题:①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各高校在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所指定的制度,需要考虑具备普遍的指导意义。同时针对化学类实验自身的特点,以及各个化学实验的不同内容,该制度还应具备特殊性和可操作性。针对不同实验提出不同的实验要求以及事故预案,每一流程均有指导性的操作意见,使制度落到实处;②制度针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处理流程。一旦发生事故,除了进行紧急处理及善后工作,还需在制度中明确应急处理上报流程,使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流程清
(二)管理体制建设
制度建立是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但体系建立和完善才能将制度落实。高校化学类实验室管理一般由学校管理层、教务处、设备处等各系分层管理。其中各系管理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核心。化学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各层领导下,由实验室主任及化学类实验室负责人主要执行安全管理工作,检查安全隐患,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同时责任落实到人,将“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到实处,授课教师同样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从而达到将安全管理工作层层负责,提高实验室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
(三)安全教育建设
针对学生,在大学第一个学期开设普适的实验安全教育课程,使每个学生均构建基础的实验安全意识。同时在开设的所有化学类课程开始前,均应根据本门课程实验的特点和危险性,提供专门的实验安全课程内容学习,使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实验特点,提升学生安全操作意识。针对教师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开设安全管理教育类课程以及风险应急处理等课程或专业培训,使授课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从业务上熟练掌握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及应急处理方法。
(四)硬件设施建设
化学类实验往往需要进行加热、各种化学试剂反应等,有许多试剂具有腐蚀性或有挥发性,因此化学类实验室必须配备通风橱、洗眼器、烟雾探测器、喷淋设备、消防设备等安全设施,用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同时,化学类实验的废弃物有许多直接废弃会污染环境或侵蚀管道,因此还需配备废液、废弃物回收设备,用以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结语
高校化学类实验室是高校化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而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保障。近年来的安全事故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化学类实验室的管理漏洞,表明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不能有一丝松懈和马虎。通过制度构建、体制构建、安全教育、硬件设施贾强等方面的不断推进,努力提高化学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从而保障化学实验课程及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将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28号[Z].2009-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