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工作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农村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的问题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基层;农业信息工作;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6)03-0082-03

近年来,基层农业信息工作内容和领域不断拓展,形式和载体不断创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很有必要认真研究基层农业信息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新对策,不断推进基层农业信息工作健康发展。

1 基层农业信息及其现状

1.1 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基层农业部门领导对农业信息工作重视不够,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没有把信息工作作为服务“三农”发展的一项基本工作职能列上重要议程,存在轻管理、轻使用、轻服务的现象;有的基层农业部门没有把农业信息工作纳入工作目标,农业信息工作任务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缺少专职信息工作人员,长期打不开局面;有的基层农业信息员对信息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仅满足于完成任务,没有工作的积极性。所有这些,反映出一些基层农业部门领导及信息员,对农业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信息服务意识不强,严重阻碍了农业信息服务作用的发挥。

1.2 信息工作机制不健全

信息管理制度是信息工作规范运行的重要条件,制度不完善严重影响信息工作的正常开展。首先,由于受用人管理体制的限制,基层农业部门人才断档、人员老龄化的问题突出,制约了信息工作人才的梯队建设,影响了信息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考核奖惩机制不完善。表现为:没有把信息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与报酬直接挂钩,有功不赏、无为不罚,“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以致信息报送的主动性不强,应付现象普遍;再次,一些基层农业部门领导对信息工作认识不足,使信息审签制度落实存在盲区。最后,基层岗位轮换频繁,导致基层农业信息工作人员相对经常变动,特别是部分年龄较大的信息员,随着精力、体力的减弱,不愿再从事繁重的信息工作,主动提出换岗的其他科室,影响了农业信息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3 信息质量有待提高

1.3.1 信息新闻变“旧闻” 一些基层农业部门没有设置专职的信息员,信息员多为身兼多职,其他工作繁忙时无暇顾及信息工作,或因思想认识不到位,信息工作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地位,一些好题材信息没能及时编发,延误了时机,使不少信息失去时效性,新闻变成了“旧闻”。

1.3.2 综合提炼的信息少 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的基层农业信息只停留在本单位“召开了什么会议”、“布置了什么工作”、“组织了什么活动”、“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进展到什么程度”等陈述层面,缺乏“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会产生怎样的效果”等分析判断、预测类信息,对信息的归纳和提炼工作薄弱或缺失,对贯彻落实上级重要会议精神和反映上级重大政策举措出台后落实情况的跟踪反馈、建议以及从上报的总结性材料中综合提炼的信息也较少。

1.3.3 报喜不报忧的信息多 主要表现为的信息多为“报喜表功”,忽略“报忧思过”。有“家丑不外扬”或担心直言惹麻烦、怕捅漏子的思想,出现了“喜讯”的信息频传,而“忧讯”的信息足不出户的现象。

2 相应建议

2.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基层农业部门要针对当前信息工作中存在的认识不到位、渠道欠畅通、考核缺力度、信息质量不高,尤其是信息工作的日常运作机制不够完善,使信息工作既难以成为领导的“千里眼”、“顺风耳”,难以发挥“智囊团”作用等问题,强化对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新时代农业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基层农业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业信息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切实把农业信息作为农业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加以重视。一是加强对信息工作的领导,把信息工作列入日程,与农业各项工作同时部署、落实、检查、考核;二是加强信息工作重要性教育。通过教育使信息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农业信息工作的重要性,要以此工作为荣,坚定农业信息工作信念,增强工作责任感,消除畏难情绪,努力做好工作。

2.2 加强信息工作制度建设

信息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调动整个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要有统一目标和思想意识。因此,建立健全“领导分管、专人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调动信息部门工作人员报送信息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基层农业信息工作服务水平。

2.2.1 建立信息工作汇报制度 农业信息工作要强化信息服务,要建立健全报告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管理,全面、准确地按月、季度、年度等定期汇报信息工作进展情况,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报务,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2.2.2 落实信息工作责任制度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将信息工作列入目标管理,统一管理、考核、奖惩;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个人,使信息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信息员每月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信息报送工作任务,并把搜集到的信息素材进行综合提炼,并及时。

2.2.3 认真执行领导审签制度 基层农业部门信息工作分管领导要认真执行信息的审签制度,把好信息初审关、筛选关、编辑(写)关、审批关,确保信息的规范性、时效性、真实性,适用性,确保单位的信息质量,促进基层农业信息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2.2.4 建立信息工作激励制度 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是推动信息宣传工作的重要手段。基层农业部门可根据工作实际,将考核结果与年终评先树优、业务能级管理、职务晋升等挂钩。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成绩,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调动广大信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建立高素质的信息员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农业信息员队伍是做好信息工作的关键所在。应通过规范统一的信息员选拔,把年富力强、素质高、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工作人员选拔到信息工作岗位上来,并加强信息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建立一支以基层农业专职信息人员为主,以农业部门各股(站)兼职信息员为辅的思维敏捷、综合素质高的基层农业信息员队伍。

2.4 切实提高信息编发质量

基层农业信息员的首要任务是为上级领导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因此,必须提高信息采集编发质量。

2.4.1 提升岗位能力素质 信息的特点是短而精,三言两语,直截了当,把事情说明白。要做到把一个活动、一份收集来的素材、一份总结材料用纪实的文体,朴实的语言,短小的篇幅,明白的语意,严谨的结构进行写作,精炼到以最少的文字准确地传递最大的信息量,就要求信息工作者要有信息分析、写作的真“功夫”。农业信息工作涉及面广,知识性、政策性、时效性都很强,这要求基层农业信息工作者既要懂农业,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分析、归纳和写作能力,而要具备这种能力必须勤学多练,加强自身学习,善于思考分析问题,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基层信息工作人员要从读、背、记、思、问、辩、抄、写、改等九个方面进行自我“充电”;其次,从大众喜爱读物、新闻宣传、学习文学写作技巧等多方面吸取“养分”,随时随地注意收集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物的语言,书报杂志中的语言,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语言,以及传统的一些带有哲理性的格言、名句,才能撰写出有特色、有深度、有活力、有价值的信息;再次,单位要采取以老带新,定期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最后,上级农业信息部门应分期举办培训班,培训基层农业信息工作人员计算机技术、数据统计分析、信息上报发送、信息制度等信息工作基本技能和知识。

2.4.2 编发有价值的信息 信息价值在于时效性。因此,信息编发要关注时效,要做到及时,信息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编发处理,就会失去它的价值。农业信息也不例外,如果农业信息成为“马后炮”,会对农业生产起不到有效的作用,甚至会产生误导作用。比如农情灾害、农产品销售等信息,应有极强的时效性,迅速作出反应,做到及时完成,确保信息的及时编发,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有价值的信息,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围绕重大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领导关心的问题、各单位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重要工作、重大改革措施的进展情况,农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等捕捉有价值的信息,第一时间进行编发。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农技推广;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131-1

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如何节约土地、节约劳动力、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等,主要在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而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村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于基层农技推广。

1 存在的问题

1.1 推广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随着农业形势的变化与发展,基层农技队伍人员结构老化、知识技能弱化、整体素质下降,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快速发展的现代农业、农民群众新的需求相矛盾。近年来产业发展变化快、农民需求变化大,而基层农技人员因经费紧张、生存困难,接受培训少、知识更新难,在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条件艰苦,缺乏激励、缺乏编制、经费、安全保障,农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从事农技推广,人员难以流动更新、技术推广后继无人等因素有关。据有关部门调查,推广队伍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只占60%,乡级推广站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3.7%。

1.2 推广对象文化素质偏低

目前,年轻有知识的农民大都外出务工,家中仅剩老弱病残,农技推广的服务对象小农意识依然较强。他们文化素质欠缺,致使农业新技术推广困难。不少农户市场信息闭塞,缺乏科学发展观念,种植结构调整随大流,使得应用科技难以普及。

1.3 推广经费投入少,推广方法及配套服务不到位

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而我国不足0.2%,人均经费更少。而且真正用于农技推广项目的投资还不到农技推广经费总数的20%,特别是基层推广部门的事业经费严重缺乏。

基层推广虽然要求服务到田间地头,但由于服务对象较广,经费缺乏等原因,导致农技人员无法全部做到手把手服务,仅能服务极少数,很难服务到位。

1.4 推广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农技推广活动是带任务、带指标进行的,带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考核指标就是完成上级任务的情况,这样的评价体系,不能约束推广人员充分履行责任,不利于积极调动其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建议

2.1 提高农技人员自身素质

农技人员作为农技推广的实施者,面对农民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农业综合服务站组建后,工作内容从原来单一品种的技术推广增加到多品种的技术推广,为此,农技人员服务技能不能只停留在某一专业上,需要向全面复合型发展,否则就不能满足农民需求,得不到农民满意。提高农技人员的素质,就要严格把好农技人员准入关,建立农技人员准入制度,引入农技人员竞聘机制,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只有农技人员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吸收先进的适用的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才能在农技推广服务中游刃有余。

2.2 培养典型,树立样板,利用典型带动周边农户

做好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最直接办法还是采用示范的方式。只有让农民看到,才会激发农民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典型,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用事实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抓好典型,扩大推广。

2.3 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升农民素质

集中技术力量,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深入田边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正确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同时,可根据农时季节的特点,利用现代通讯设施(如手机短信等方式),输送农业科技知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服务的能力。另外,完善农技信息网,以满足对农业技术的需求。

2.4 优化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农技推广体系

优化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的关键所在。同时,农技推广部门也要更新推广模式,遵循“立足推广搞服务、搞好服务促推广”的原则,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充分发挥推广工作的优势,通过采用“企业+基地+农技人员”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方式,铲平了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坎”,激活了科技能量,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3 结束语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持续性工作,深化农技推广不但可以解决基本生存问题,而且还可以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差距,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2011,07:145.

[2] 王化热.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379-383.

[3] 李玉萍,温春生,宋启道,等.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J].热带农业科学,2011,31(1):35-41.

[4] 刘国学.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的研究[J].吉林农业,2012,03:130.

[5] 梁伟红,李玉萍,宋启道,等.福建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J].热带农业科学,2011,31(1):49-54.

[6] 王荣华,苏存录,单海波.西吉县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服务于现代农业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1(4):366-367.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3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农机职业技能开发,是改善农业人才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现代农业实用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对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保障农机安全生产,提高农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提高对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认识,我局首先认真组织学习《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安徽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对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定期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大家对做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还到乡镇宣传,通过广播、电视、印刷宣传单、标语等有效宣传形式,让农民感受到我们的工作是为农民利益着想。在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中,我们尤其向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及农机销售、农机修理工、农机经纪人等宣传推行农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依据,宣传培训、鉴定的目的、意义和证书作用,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到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增加就业机会和增加经济收入,使他们从思想上认可转为行动上积极参与,营造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浓厚氛围。

2、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统筹协调

2009年初,我局就把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纳入局重要议事日程和考核目标。首先强化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领导,成立颍州区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指导协调和组织推动;进一步整合农机管理部门、技术服务机构、农机培训学校和相关企业等方面资源,发挥多方面的优势,形成加快推进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强大合力。其次加强该项工作的目标管理,把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纳入全年农机化目标管理,主要领导亲自抓,局各科室、各站所,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目标任务,全局上下,齐抓共管,不求形式,注重效果,抓出实效。三是强化工作调度,真正把该工作落到实处,平时加强检查、督促,每个月进行一次工作调度,工作实绩张榜公布,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指标考核,年终进行一次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评比。

3、抓好“五个结合”,扎实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一是职业技能鉴定与农机安全监理检查结合。在农机监理站开设农机职业技能培训报名服务窗口,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发给“驾驶证”、“执业资格证”,机手们认为“一训”得“两证”很合算,既给机手带来真正实惠,又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打开了突破口。二是职业技能鉴定与农机市场质量监督和维修网点的审验结合。与工商、质检部门配合,要求各维修网点的维修人员至少有一名维修人员具备执业资格,并和工商部门配合,不具备资格的不办理《维修技术资格证》和《营业执照》。三是职业技能鉴定与购机补贴结合。依托政策,强化培训手段,凡是享受购机补贴的机手,都要经过培训,考核合格通过职业技能鉴定,为机具的长效管理创造条件。四是职业技能鉴定与跨区作业结合。享受“四个”优先,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机手优先办理跨区作业证,优先发给作业信息资料,优先领取“优先加油卡”,优先参加县局组织的跨区作业队伍。五是职业技能鉴定与社会办学和劳务输出结合。我们及时与市职业中专等单位加强联络,根据他们的培训工种类型,符合农机鉴定工种的协助他们搞好职业技能鉴定,联络外出务工信息,不仅为拓宽职业技能鉴定新领域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同时也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乡镇对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认识不足。没有把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一项战略措施来认识,没有从保护农民的利益出发。个别领导甚至还认为职业技能鉴定是劳动部门的事情和农机一点关系也没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

(二)农机从业人员认识不够。据调查农机从业人员对职业技能鉴定观念淡薄,不了解,认为有证无证都一样,对于办理职业资格证书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

(三)缺乏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由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范围作出了调整,许多工种已不再属于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范围,大大缩小了我们的办证空间,而倾向农机职业鉴定工作的配套政策缺乏,加上资金不足主动开展业务工作的机会很少,基本属于被动等人上门。

(四)办证时间太长,农民工有怨言。由于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证办下来有时长达半年甚至一年,农民为此情绪不满,甚至要求退证。

三、建议和措施

1、健全体系,提高效率。

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对象分散在广大农村,因此要始终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一是扶持农机校发展,充分发挥农机校在农机行业职能鉴定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要把农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加大基地投入。应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基地建设投入,完善试验鉴定设备,健全鉴定体系,提高职业技能鉴定效率。

2、加大宣传,提高效率。

一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常年对有关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宣传。二是利用“3.15”打假等活动,到现场发传单进行宣传。三是在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地区召开现场会、演示会等,以点带面,发挥典型带动作用。通过广泛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提高人们的认知度。

3、加强内部协调,做好五个“结合”

(1)与农机安全生产和农机安全村、安全镇的创建相结合;要充分利用到田间、地头、场院进行安全检查的时机,为驾驶员讲解职业技能鉴定的意义和作用,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办理职业资格证书对他们自己有好处,从而变为他们的自觉行动,主动办理拖拉机驾驶员职业资格证书;在农机安全村、安全镇创建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农机监理的杠杆作用,动员安全村、安全镇尽可能多的办理农机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

(2)与农机修配管理和3.15农机市场整顿相结合;要充分利用“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的核发和每年一次的“3.15”活动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那些已开业而没有办理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后办理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农机修理工、电焊工、气焊工、农机营销员等职业工种。

(3)与农机培训相结合:农机培训是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综合技术水平的重要措施,在为驾驶员办理拖拉机驾驶证的同时,办理拖拉机驾驶员职业资格证书是提高驾驶员综合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4)与“三夏、三秋”农机跨区作业相结合。在“三夏、三秋”跨区作业发放跨区作业证之际,积极动员跨区作业人员办理联合收获机驾驶员和拖拉机驾驶员职业资格证书。

(5)与农机补贴相结合。在农机补贴过程中,凡是适合办职业资格证书的购机户,我们就积极动员其办理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

在以上五个“结合”的实施过程中,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对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工种,采取强制措施,必须经过相应培训,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二是对那些没有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工种,通过宣传发动,动员其办理职业资格证书。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4

摘要:新农村建设要靠高素质的农民,职业院校是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承担者。笔者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和文献研究的方法,试图分析职业院校在农牧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当前,培训内容、地点、时间、教学模式不当,教师数量少且实践教学水平有待于提高,培训不能明显和经济效益挂钩,培训工作也缺乏持续性,跟踪服务不够。需要职业院校利用自身有利条件,调整办学思路与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关键词:职业;院校;农牧民;职业教育;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农业正从传统的农业转变为特色经济为主的质量效益型农业、高效设施农业,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农牧民能种养也能销售经营,但我国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素质低下。近年来,我国对农业的政策倾斜力度越来越大,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农民职业教育培训项目,教学点从城市办到了乡镇、苏木和嘎查,农民职业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各级科技部门、职业学校承担起了这个工作。

笔者所在的乌兰察布职业学院近年来承担着各种农村牧区的教育培训工作,教学点办在乡镇,老师们经常下乡讲课,农牧民学习越来越方便了,而且不收学费,但学习人员却是以政府官员、基层科技人员为主,一些地区报名人数不少,但农牧民出勤率也不稳定,以农牧民中专班为例,到位率最低时只有10%。这不禁引起笔者的思考:就近学习,不需要花学费就能学知识、拿学历,这样好的事,农牧民为什么不去参加学习或者阻挠呢?我们的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呢?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确立了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察右后旗锡勒乡两处调研地。调查对象120人,有两类人群,分别是参加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农民和没有参加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农民,此次调查回收到有效问卷106份。参加过培训的农牧民样本是察右后旗锡勒乡中专班的40名学员及察右中旗中专班的50名学员,其中男83人,女7人。没有参加过教育培训的农民30人,调查中笔者还对相关人群进行了访谈。

通过研究,当前职业院校在农牧民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培训内容、地点、时间的原因

农牧民对于培训内容的要求是多样的,既有传统种养技术,又有随时展而不断产生的新专业、新内容。而这些专业往往因师资缺乏、地点分散等原因无法组织教学,只好和其他大类专业合在一起,就达不到农民的需求。有的内容不适合农牧民,如对农牧民进行计算机培训,对于青年人还不错,可对于中老年人就不适合了。

在培训地点的选择上,教学组织方和农牧民是有矛盾的,教学组织总是希望能到比较方便的地点,而农牧民总是希望能到就近学习,这就需要教学点下移,虽然老师辛苦一些,但方便了农牧民。

有的培训时间不符合他们的生产、生活规律,比如中专班的教学时间安排也走过弯路,2008级学员的组织中,为了便于记住学习时间,采取每月定期学习四天,农忙期这四天学习时间是不好保证的,所以就出现了出勤率很低的情况。

二、教学模式的原因

事实上,农民教育培训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有照搬全日制学校教学之嫌,基本参照普通学生的方案,而现在很多职业教学计划也是大学教学计划的简缩版,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弱项,教学方法也大多是课堂教学,田间课堂还远没有全面实现[1]。问卷调查60人,71%的人希望进行不脱产的培训,有37%的人愿意接受的培训的方式是现场示范和授课,不愿主动出去拜师求。

三、教师数量少,实践教学水平差异大。

授课教师往往身兼数职,加之乌兰察布市地域广阔,尤其是既能讲课又懂实践、能帮扶农牧民生产致富的老师更少,难以满足广大农牧民学习的需要。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对农业新技术熟悉,并能够很好的与农民沟通,能抓住农牧民的学习重点与兴趣,农牧民争相邀请到自家指导。但是这样的教师中不是很多。

四、不能明显体现经济效益。如今是市场经济时代,农牧民也要考虑培训是否能给自己带来经济上的增收,而不是负担。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如果离开农民的切身需求空谈,不能使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农民是不会老老实实坐在那里听课的。

五、培训工作缺乏持续性,对农民产中、后的跟踪服务还不够,致使农民无法得到全程优质的教育服务。培训工作一般是集中几天就完了,农牧民有什么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结合调研,笔者建议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内容、时间、地点方面

除传统的粮食种植、畜牧养殖,部分农民(大多是新生代农民)还渴望学习果树栽培、缝纫、汽驾、机修、烹饪等专业。农民对投资少、见效快、易掌握的实用技术比较看重,如家政服务、餐饮、建筑、制造等行业的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2]。传统种养殖的教学地点要多在当地进行,并组织人员外出观摩交流。新兴的技术学习一定要外出参观。老师熟悉农业生产和农业新技术,清楚他们在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并能在政策、生产安排、销售、农产品深加工等多方面予以指导。

二、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要符合农民的特点,以实践教学为主,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农牧专业的学员希望老师最好能到自家的大棚、牛圈羊圈、地头现场指导;而有的专业如饭店管理、汽修、美发就希望能到城市学习,希望能模拟工作情境或直接到工作岗位上体验。农民希望讲课的另外希望老师讲课要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深入浅出,少用科技术语,多用农民能理解的语言。

三、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产学结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院要坚持产学结合,从制度上要求教师必须到生产一线锻炼、提高,培养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兼职、挂职;组建一批常年在乡镇巡回讲课辅导的教师;对双师型教师要大力提高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作者单位: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问题;措施

【Abstract】The basic way out that the agriculture develops lies in active propuls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in agriculture ,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changes into real productivity of rural area but , key depend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extended.

【Key words】Agricultural technique; Be extended; Problem; Measure

【中图分类号】F365.9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1-0092-01

一、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可见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由干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技推广工作喜忧参半,有的早已被事实证明成效显著的新技术,如旱育秧及机械化插秧等,但推广多年覆盖面仍然不够理想。可以说,普遍存在农技推广难的现象。

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乡镇站编制被挤占、挪用,农技人员经常被抽调搞各种“中心工作”,乡镇机构改革后,井入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行政管理权下放到乡镇,工作由乡镇统一安排,且多站在一起办公,上面又没有相对应的单位,业务工作形成了多头指挥、多头管理,工作随意调整性大,而且主要是做乡里的一些多而杂的工作。如部分乡镇在农事季节任意抽调农业服务中心的人员去抓征收税费、计划生育等工作,加之农技推广经费的不落实,农业生产现状的低格局,使其根本无法安心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致使部分人员对本职业务工作丧失责任心,失去了进取心。由于农业服务体系经过改革后,农业服务中心的大部分职能都由乡镇管理,农业局只有职称评定的这唯一权利,不能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实在在的管理。多种业务活动相对受到较大削弱,不能很好地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一些农技人员由于受“工作”的限制,不能很好地经营自己的服务网络。不能很好地运用现有的资源,壮大自己的服务网络和经济实力,从而很好的服务干农业。

二是资金短缺,工作手段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技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但实际上,农技推广经费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经费严重短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无站无址,更谈不上技术设备。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也使一些新的综合配套技术无法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大量的试验、示范不能正常开展,整体工作长期置于弱势的低谷中,使农技推广人员有心无力,有能无力,严重制约了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三是基础设施不全。信息和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生产力,由于农技推广经费不足,部分地区农技推广设施设备严重滞后,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无法配备。只有尽快配置现代化的设备,打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将农业服务的触角真正延伸到村户,变“一张嘴、两条腿”为“三电合一”的现代推广模式,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缺技术、少信息、盼服务的难题。

首先是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农技推广工作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生活清贫,过去多年培养起来的农业技术人员有些离开了工作岗位,使从事农技推广的专业人员逐年减少,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不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使农技推广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其次是农民群众的素质亟待提高,农民群众是农业推广的受体和基础,农民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学习和应用科技的能力。近几年,由于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能力差,农技人员下乡组织培训班都存在一定难度,农技推广处于尴尬的境地。

三、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措施

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实际,我们认为必须从农业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技推广普及工作抓出成效,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做出贡献。为此,我们建议:

首先,要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与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教农业体系结合起来,致力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尽快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形象,促使人们自觉地加大农技推广工作的力度,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其次,要加强宣传舆论导向,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一再次,要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提高农民采纳推广部门建议和技术措施的积极性。

由于大多数农民是现实主义者,不愿花资金去应用自己尚不完全了解的新技术,所以,每一项新技术推广的初期,农民大都抱观望态度。为此,农技推广部门要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工作,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区、镇、村、组都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

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例如:基层农技培训可以通过三级网络(区、镇、村)、3个层次(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多种形式(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广播电视讲座。函授及充分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等),实施“绿色证书”培训项目。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对那些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贵州 乡镇 农业技术推广 问题 对策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在“三农”工作中的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还存在一些的突出问题,给我国的“三农”工作带来了严重制约。

一、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1.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是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众所周知,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中,存在着进程缓慢,区域之间、专业站所之间差异比较大,而且大部分地区不同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隶属的上级直管机关也不尽相同,甚至有极少数直接隶属当地乡镇政府管理。此外,有的农业推广机构所为几个乡镇共同设置一个中心站所,而有的专业站所则依然为一个乡镇设置一个;有的则为3、4个站所合并而成等等。由此可见,农业推广组织机构没有统一的模式,就其原因是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所导致的。

2.推广手段单一推广手段不够多样,是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现在,农业技术推广大多都是比较被动地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指令,然后再写一个农业技术推广操作规章以及流程,再借助乡镇的行政力量,由农业技术干部遵照执行,并进行试验、示范与推广,严格程序和要求农民照章行事。这样,使得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很少进行现场的具体指导。这样,必然使得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比较单一,推广体系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

3.经费投入不足经费投入不足,是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根本问题。通常情况下,县、乡两级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来源不足,并且比较复杂,其来源有自收自支、上级财政拨款和同级财政拨款等。县、区级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则主要为职工工资,很大部分乡镇的农业技术经费缺乏,人员工资收入不够稳定,他们的工资则主要为经营农业生产资料获得盈利来保证。可见,不少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一般都只能通过经营来求得生存和发展。这一现象,对于搞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极为不利,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此外,政府部门下拔的经费严重不足,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自我创收能力比较弱。

二、做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对策

1.明确职责,强化管理明确职责,强化管理,是做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措施。对此,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划分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职能,严格实行分类管理、科学指导。一般而言,其职能主要包括农业技术推广、示范、重大动物植物疫病预防、贯彻实施农业标准、农业资源、农业投入、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信息服务以及教育培训等方面。对于承担公众性职能的,需要切实增强其服务功能,并对技术人员实行竞聘上岗,由财政保障其工作经费。而对于那些开展营利活动的,则需要进一步强化自我发展能力,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使其逐步融入市场。

2.加强建设,提升素质加强建设,提升素质,是做好乡镇农业推广工作的重要措施。要认真对乡镇从事农技推广与服务的人员进行全面清理,并进行分类与登记,对严重缺岗的适当给予补充。而对不在岗的技术人员,限期到岗,超期不到岗的及时进行转岗处理。加强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实行竞聘上岗,确保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少于80%。要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涉农专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部门工作,不断充实和加强乡镇农业技术队伍,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解决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后继乏人的问题。

3.改进方式,提高效能改进方式,提高效能,是做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措施之一。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部门要结合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结合当前市场发展的动态,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的具体要求,不断提高农业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着力创新服务模式,大力改进工作方式,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尽量做到让农民群众满意。转变服务理念,要从过去那种依靠行政干预逐步向依靠科技示范和营利方式转变;明确服务目标,要从追求产品数量的增加逐步向提高其质量、效益转变;改进服务形式,要敢于和善于从单一服务型逐步向综合服务型转变;扩展服务内容,要从以产前服务逐步向产中、产后服务转变,从传统种植逐步向农、林、牧、渔、加工等全方位服务转变。

4.加大投入,强化服务加大投入,强化服务,是做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关键措施。各级财政部门要把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人头经费、福利待遇不低于当地同级公务员水平的要求,保证按时足额到位。此外,各级政府要在财政预算以内,安排和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达到逐年上升的目标。要通过财政拨款、支农资金等形式和渠道,并保证一定的比例,全面筹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

三、结论

总之,做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仅有利于全面推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而且也有利于逐步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必须针对当前广大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其原因,并结合实际探讨有效的对策措施,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宝玲,金忠梅,翟玉柱,等.浅论农业技术推广[J].河北农业科学,2008(10):38-39.

[2]张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安徽农业科学,2004(05):124-125.

[3]罗斯.浅谈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J].四川农业科技,2008(0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