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和目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和目的范文1
【关键词】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扶持;社会参与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责任感
据调查,我国现有残疾人约8500万人,就业年龄段内 (男16-59岁,女16-54岁)约3200万人,其中城镇约800万人,农村约2400万人。他们中大多数人职业技能水平低,在国家总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残疾人就业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着更大差距。只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让残疾人享有教育培训的机会,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全面提高残疾人的整体素质,增强残疾人参与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如何才能做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各级政府和残疾人技能培训工作者必须承担的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家扶持、市场推动”的要求,将主要任务指标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民生工程及部门规划;将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纳入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加强监督考核和绩效评估。残疾人技能培训工作者要以扎实的工作作风、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抓实抓好培训工作,为早日实现残疾人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可行性
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以职业培训带动残疾人就业,必须发挥各级政府的职能作用,科学规划、严格按照残疾人职业培训体系进行实施,并有相应的机制政策加以扶持、予以保障。只要残疾人职业培训形成一个体系,有一个良好的机制保障,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一定可以蓬勃发展起来,残疾人摆脱经济困境的现状就能得到改善。各级残联作为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加大残疾人培训工作力度。要统筹使用职业技能培训经费,提高效率和效益,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面落实职业培训费、书本费、职业技能鉴定费、住宿费全免和生活费补贴的政策。要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各地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显著成果。让更多的社会人士、残疾人及亲属知晓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社会各界都来关注、支持、参与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营造舆论氛围。
3.双向选择,有的放矢,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
残疾人职业培训是指对有一定的就业条件而未就业,需转换职业和已就业需要提高技术水平的残疾人所进行的职业技能训练。它包括就业前培训、岗前训练、转岗训练和在职训练等。而市场是把双刃剑,调节着各种技能岗位需求量。要做好职业技能培训,首先要了解市场对各种技能岗位的需求;同时对残疾人工作意愿进行摸底调查,弄清他们对职业技能的需求情况。这种调查工作量大,时间跨度大,必须依托各级残联职能部门、所在社区和服务部门建档统一管理。对本地具备接受培训条件的残疾人定期调查统计,动态管理,跟踪掌握各类残疾人对培训的不同需求状况,制定技能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人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找到更能发挥其优势特长的市场要求岗位,进行有目的培训。并切实解决因配套经费少而应付培训、随意培训等问题。这样有的放矢,开设培训班,技能培训有更好的效果,更能增加残疾人的岗位竞争力,达到双赢。
4.精心组织,优质高效,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竞争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对残疾人培训也要高标准、高水平,杜绝出现走过场,流于形式,只求完成数量不求培训质量,只顾培训过程不管培训效果等问题;避免培训年年抓,但残疾人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现就业的形势不容乐观、流于形式的情况。由于残疾学员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接受力不强,必须聘请优质老师,通过各种讲解方法让学员接纳吸收,融会贯通,富有成效。组织学员参加各类残疾人技能比武和技能大赛,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生活上互帮互助,技术上精益求精。对通过培训达到一定技能水平的残疾人,要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统一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考评,合格者颁发技能等级证书。要把“培训一人,真正掌握技能一人,考核办证一人,实现就业一人”这“四个一”作为衡量集中培训和强化训练的检验标准。
5.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多样性
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和目的范文2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训;技能促进就业;再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是惠及广大群众的民生工程。
一、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
(1)劳动力职业素质技能直接与收系。据调查,通辽市开鲁县有农业人口37.6万人,农村劳动力在29万人左右,农村劳动力转移约10余万人左右,其中县内转移3.5万人,县外转移6.5万人,年实现转移收入5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务工人员收入成为县域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手段,劳动力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收入,提高劳动力职业素养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2)劳动力职业素质技能素质提高有利于促进就业再就业。目前,单纯的简单体力劳动和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只有经过合理和科学的培训,就业人员和用工者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而“定向”、“定单”式培训,使培训与就业相结合,使培训更有目的性、方向性。
(3)职业技能培训本身能够带动相关培训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群团组织、技工院校、职业学校的作用,及时培训项目、培训机构、教学师资、培训设备等方面的信息,既为农村劳动力和农民工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又为职业培训学校提供了资源,开拓了培训业务,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二、职业技能培训中存在问题
(1)培训意识有待加强。许多初高中未升学毕业生忙于及早工作挣钱不参加学习,进城务工人员忙于工作不愿挤时间学习。有的对培训工作的有关政策不了解,对培训的意义不认识,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另外,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舍得投入培训经费,不为职工提供学习的条件,仅以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式,缺乏创新和适应新技术能力,缺乏“复合型人才”。
(2)政策制约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在政策上缺乏有效地制约和激励手段,企业普遍没有落实高技能人才补贴。职工参加技能培训的意愿不强。另外,由于缺乏对学员的制约措施,培训机构的培训过程不符合文件要求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例如:学时达不到教学计划的要求的现象存在。
(3)培训质量有待提高。一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难以吸引劳动者参与。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是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实践工作能力,适应工作岗位。他们希望能够接受到对提升自己技能水平有切实效果的培训,而不愿接受低效的培训。二是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师生互动。培训教师容易忽略学员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能力,不能周全的考虑学员的知识水平、生活习俗、接受能力的差异,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学员培训往往进行学,不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三、开展好职业技能培训的途径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提高广大求职者对实施培训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参与培训的主动性,有效促进各类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做好宣传工作,营造氛围。强化企业培训责任。企业要制定职工培训教育计划,完善企业开展培训的政府激励机制,重点加强岗前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
(2)确保培训资金投入到位。一是各级政府要按规定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培训资金,合理确定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切实做到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二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多方筹措”培训投入机制,拓宽培训资金来源渠道,要制定激励政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民间机构和个人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村,兴办农民职业教育。要积极鼓励县内外的企业、学校、科研单位和农民合作组织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企业的培训投资与利润增长呈正比关系,逐步扩大在多元投入机制中的份额;发动企业及其他力量,筹资参与职业培训,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投资体系。同时,企业还应通过提高待遇、提供相关服务等措施减少人员流动,以降低培训投资风险。
(3)提高培训质量。注重培训实绩,狠抓培训质量。一是确定培训工种。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推出培训工种,开展“定单式培训”和“定向培训”,向企业和用人单位输送高素质人员。例如,科尔沁区2013年加大了家政服务专业的培训,开设了3期培训班,200多人取得家政服务业职业资格证书。二是翻新培训形式。尽可能开展滚动式培训教学、现场教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使教学计划得到更好的实施。三是培训内容以社会需要和学员使用为标准,真正让学员学以致用,不浪费国家优惠政策。四是狠抓培训过程管理。制订培训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实行培训报名签到制度,在培训场地张贴学员守则,公布收费标准和监督电话,确保“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不断加强对培训机构在培训中的考勤督查,实行开班审批制度和培训过程巡视制度,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培训机构及时处理和整改。
在培训对象上,专门针对农民工培训方面,更要突出培训重点,要紧紧围绕加快转移抓培训,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创新培训方式。突出以被征地农民和农村男50岁、女40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为重点。在培训内容上要以专业技能、农业实用技术、创业经商实务等为重点,在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要增加政策法规、劳动纪律、安全生产知识、文明礼仪常识等培训内容,提高农民的生存意识、道德水平和文化层次。积极创新培训载体。
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和目的范文3
关键词 农民工 职业培训 经济发展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工职业培训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012年,国发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人才市场结构,着力培育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务合作,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支持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贵州专门人才培训工程。因此,加强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尤为重要。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对加强农民工的专业技能、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促进作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大部分行业都需要相关专业技能的劳动者。为了快速提升沿河县经济发展,近年来,沿河县县委县政府、县就业局、县中小企业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现象,通过对农民工宣传并帮助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转变就业方式、创新体制机制、满足市场需求,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沿河县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现状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农民工。农民工一词最早出现在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通讯》中,是社会学家张玉林教授所提出的,之后被广泛使用,它是从农民、乡下人、流动人口、民工、新农民不断演变发展而成。在学术界有以下几种说法:一种认为农民工就是流动民工;另一种认为农民工不仅包括外出务工的流动人口,而且包括在农村就地从事有偿的非农活动的农村人口;另一种观点认为农民工是指农民出身的人。而本文研究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具有农村户籍、农民身份,以非农收入作为经济来源,受雇于他人的劳动者。
(2)职业培训。职业培训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职业培训是指对准备就业和已经就业的劳动者,为开发其职业技能的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训练。狭义的职业培训是指对已就业或重新就业的劳动者,按照不同的职业岗位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专业实际操作的训练。本文研究的职业培训主要是指狭义的职业培训。
(二)沿河县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现状
本次调查总共120人,其中男性61人,约占样本总量的51%,女性59人,约占样本总量的49%。
第一,从的年龄构成的角度来看,本次调查对象覆盖面广,具体情况如表1:
第二,从接受的教育文化程度来看,从农民工接受文化程度来看,所占的比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如图1所示:
在本次调查的农民工职业培训中总计120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0人,占本次调查总量的17%。从图1得知,农民接受工文化程度偏低,文化程度集中在小学、初中、高中,高学历文凭所占比例甚少。
第三,从培训机构和培训内容的角度来看,从表2得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以中小企业培训为主,政府和学校参与为辅,这表明政府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不足。
三、沿河县农民工职业培训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监督不到位
政府对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足,监督不到位,是农民工职业培训问题的一大障碍。2013年以来,沿河县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政策受到了很多返乡农民工的关注。他们渴望学到相应的职业技能,但是当地政府过于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忽略了在农民工当中的角色定位。一是在进行职业培训的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特别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部门对培训机构引导力度不明显,规范管理不完善,导致培训对流失人员很多。二是政府在对农民工职业培训资金投资力度不足,从表2中可知。此外,培训的大量资金在审批监管方面不规范,部分企业利用管理政策的疏忽漏洞做弄虚作假的培训人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二)培训机构管理缺乏规范化
从调查中得知,多数农民工认为培训机构可信度不高。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内容深奥难以理解,课程设置呆板,缺乏针对性。有部分培训者认为培训的知识太过于理论化,农民工文化水平偏低,对培训知识难以理解。另一部分认为,课堂面对面的授课培训太枯燥无味,没有吸引力。在培训监督管理方面,市场管理混乱,管理力度不足,当前有些培训机构还存在很多漏洞,没有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与培训。此外,培训机构没有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和部署,严重影响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执行。
四、对策建议
(一)政府加强资金支持力度与政策支持
沿河县经济发展持续稳定的前进,一是加大政府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资金力度,合理利用资金,让资金用在刀架子上。让农民工摆脱对金钱的困惑,从而减轻经济和生活上的负担。二是加大宣传政策力度。政府对职业培训要有宏观的指导性,加大政府职能。另外,利用大学生村官下乡宣传职业培训对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让更多的农民工明确培训项目,了解培训内容,让更多的农民工参与到培训中来,提升培训意识。大力推动职业发展和职业技能的关联性。
(二)建立培训管理机制体系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培训管理机制体系。一是根据企业的用工情况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组织开展岗前培训、一对一培训和上岗就业无缝对接。根据农民工自身意愿情况,分类开展短期培训、中期培训、长期培训,大力加强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着力提供农民工创业就业能力,强化企业的责任感。二是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管理要具体化、规范化、系统化,用人单位要结合岗位需求和工作需要,加大监管力度。组织管理机制体系,建立一个完善的职业培训系统。大力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良好的政策咨询和管理平台。
(杨光祥单位为铜仁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敖洪洲单位为华润怡宝饮料成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沿河县就业局.沿河县设立返乡农民工服务站[EB/OL] . http://222.85.128.69/gztr /360570544677978112/20130129/225138 6. html2013-01-29/2014-12-05.
[2] 孟迪云,徐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 (29):171-172.
[3] 杨海芬,赵瑞琴,赵增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约束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0(8):36-37.
[4] 黄锟,楚瑞.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特征与对策[J].辽宁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10(4):51-53.
[5] 杨晶,邵林玉.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需求自述偏好与现实选择的一致性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4):61-66.
[6] 李然.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2(6):61-62.
[7] 何智伟,刘媛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及对策[J].南昌高专学报,2011 (3):81-82.
[8] 陈翠玉.论当前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意义与对策[J].前沿,2010(17):122-124.
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和目的范文4
【关键词】 职业技能 培训 鉴定
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是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上级组织的极大重视。开展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是推进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十一五”期间,围绕实现“两个率先”,湖北省农机化事业将加快发展步伐,对农机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农机主管部门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履行职能的要求。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农机管理部门的职能。《农业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国家发展职业教育。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统一规定,开展农业行业的职业分类、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管理农业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农机化促进法》也对加强农机科技教育和人员培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十五”期间,在各级农机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本建立了保障鉴定工作运行的行政管理体系和业务技术体系。
2.建设高素质农机化人才队伍的要求。加强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是促进农民就业,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指出:“要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各类职业学校、化技术学校以及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随着湖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机装备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正在向大中型、高性能、复式作业的方向发展。高性能的农业机械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农机手,农机化高新技术可以引进,但技能型的实用人才只能靠自己培训。目前着重强调:切实抓好农机行政管理队伍、农机专业人才队伍、农机机手及技工队伍三支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各层次人员适应本职岗位的能力。当前要突出抓好机手和技工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各层次人员适应本职岗位的能力。
3.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和农民增收的要求。目前从事农业机械驾驶操作、维修等从业人员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不多,其中取得高级以上证书的就更少。其中大部分仅上岗前受过短期培训,未系统接受过农机基础知识、维护任务、故障排除等方面专业培训,且90%以上是初、高中毕业生,甚至小学文化,专业素质较低,农机运用水平和作业效益不高,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加强这类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成为适合岗位要求的合格的从业人员,是农机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处理好各方关系,实现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持续协调发展
1.处理好与农机化各项业务工作的关系。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服从于农机化事业,同样也服务于农机化各项业务工作。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与农机管理、推广、监理等业务工作之间,应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作用在于通过提高人员素质,促进农机跨区作业、新机具推广、农机安全生产等各项农机化目标任务的完成。
2.处理好培训与鉴定的关系。培训和鉴定是职业技能开发的两大支柱,两者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培训是前提和基础,鉴定是手段和成果。一方面通过培训为鉴定提供较高素质的鉴定对家;另一方面通过鉴定来为培训引领方向、检验和提高培训质量。“十一五”期间,必须重点加强县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建设,使其成为农机行业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机化技术培训的重要基地。
3.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着眼点是鉴定质量,要实现鉴定数量、鉴定质量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湖北省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仍处于起步(欠发达)阶段,制度规章及培训鉴定设施有待规范完善,有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争取一定发展速度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加强培训鉴定的质量管理,让农民切实体会到通过培训鉴定学到知识和本领,给其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让社会更了解这项工作的意义。通过长期扎实的工作,使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逐步步入“申请者自愿,持证者有用,社会认同”的良性发展轨道。
三、以致力于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宗旨,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发展质量
1.加强宣传,争取投入,扩大社会影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十一五”期间,国家用于农民培训的资金将逐年增长。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机构,担负着农机化技术培训和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的重要任务,应积极向财政、劳动等有关部门宣传和协调,争取相关专项经费的支持;在有关农机化专项工程、计划和项目中,应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项目实施和积极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鉴定,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逐步形成稳定长效的经费投入机制。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和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认知度。突出宣传职业资格证书在跨区作业等工作中给机手带来实惠的典型事例,宣传和鼓励机手积极参加各级农机部门组织的技能竞赛活动,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和形成学知识、学技能的良好氛围。
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和目的范文5
关键词:武汉“8+1城市圈”;孝感市;农民工转型
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6-0087-03
一、农民工转型问题的背景分析
(一)农民工和农民工转型的概念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转轨时期出现的特有名词。农民工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指那些户口仍在农村,但已完全脱离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以在城镇各类所有制企业打工、经商以及从事其他服务行业为生的一类人群。他们在农村甚至还保留着承包耕地,但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非农业收入。简单说来,农民工就是指身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业户口的工人。
“农民工转型”概念的提出源于社会现实新情况的启发,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新提法。农民工转型,是指农民工经由某些特定的条件和机制其身份、职业和地位发生改变的状态和过程。如何提高农民工素质,使其由廉价的劳动力变为更高层次的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是实现农民工转型的题中之义。
(二)农民工转型的背景分析
1.社会背景。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以及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挑战,实现农民工转型才能适应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要求。目前农民转型缓慢,一个很普遍的原因,是技术专长的劳动力过少,而简单劳动力又过剩。前几年东南沿海出现民工荒,主要是技能工人的缺乏,提高农民工素质,使其成为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
2.区域背景――武汉“8+1城市圈”。首先,武汉“8+1城市圈”的区位优势。武汉城市圈,又称“8+1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八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该圈域占全省33%的土地和51.6%的人口,城市密集度较高,经济基础较好,环境及自然条件优越,是湖北省乃至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圈域。湖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1武汉城市圈示意图
其次,孝感市的区位优势。孝感,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是全国区位优势最显著的中等城市,位于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是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孝感区位优越,交通发达,距武汉仅60公里,是离武汉最近的中等城市。京广、汉渝两条铁路纵贯全境,107、316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在市区交汇而过,汉江等24条江河直通长江。孝感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仅32公里,随着武汉七条出城高速路的完工,武汉至孝感的距离也将大大缩短,孝感将成为武汉最亲密的卫星城市。孝感自然资源丰富,产业特色鲜明,是湖北汽车工业走廊、武汉专业物流向西北两条轴线辐射、武汉产业外迁及外商投资开发的节点城市,可以说,孝感在承接武汉辐射、推动城市圈建设中独具魅力。
3.孝感市农民工现状。孝感市农村劳动力依然以本地从业为主,从事第一产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人数的37.04%。2009年,孝感市农村外出从业人员规模达到115.69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4.68万人,增长4.2%。
从文化程度上看,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外出农民工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有所提高。2009年,在孝感市外出农民工从业人员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有15.52万人,比上年减少1.08万人,下降6.5%;初中文化程度有75.6万人,比上年增加了2.4万人,增长32.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有24.57万人,比上年增加3.36万人,增长15.8%。
表1 2009年孝感外出农民工文化程度分析
资料来源:2009年孝感市年鉴。
从年龄结构看,以青壮年为主,外出农民工打工年龄有所提升。2009年,孝感市外出农民工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21~49岁年龄段,其中:20岁以下农村外出劳动力为20.7万人,比上年减少0.91万人,下降4.2%;21~49岁的农村外出劳动力为78.59万人,比上年增加4.19万人,增长5.6%;50岁以上农村外出劳动力为16.33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人,增长9.4%。
表2 2009年孝感外出农民工年龄层次分析
资料来源:2009年孝感市年鉴。
从外出农民工就业的分布情况看,建筑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比较大。2009年,农民工外出从事第一产业人员仅为5.03万人,增长15.4%;从事第二产业人员为68.47万人,增长1.4%;从事第三产业人员为42.19万人,增长7.9%。
二、农民工转型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根本原因――农民工素质低下
1.学历较低,文化素养不高。孝感市外出农民工整体素质偏低。在外出农民工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21.2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5.35%,具有多门专业技术特长的外出农民工基本没有。劳动力素质低下,制约了外出农民工自身的发展领域,是制约外出劳动力转移数量和转移层次的重要因素。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涌现,低素质的外出农民工就业难度必将越来越大。
2.缺乏劳动技能,缺失培训教育。必要的培训是农民工进行城市工作生活所必要的。许多农民工在打工前往往没有机会接受培训。据调查,从接受职业技术培训情况来看,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多数农民工的培训都是“边干边学”形式进行的,接受政府和学校组织的培训的农民工比例较小。缺乏必要的培训预备增加了农民工的跨行业流动和农民向城市流动的难度。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和有关调查显示,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其科技文化素质呈明显的正相关。中国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严重制约着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影响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调查发现,43.4%的农民工认为自己在打工过程中没有一门过硬的技术是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直接原因――大批农民工返乡待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中国部分企业开始出现生产减停和裁员问题。大批农民工返乡待业。至今,城市企业对农民工的用工数量仍呈下降趋势,对农民工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农民工的就业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农民工返乡就业形势严峻。因此要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就业、创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就业技能,特别是培训高级技工人员,以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三、实现农民工转型的意义
(一)对农民工自身意义
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技能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实现农民工转型,有利于提高农民工各方面素质,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有利于提高整个农民工群体的素质水平,提高农民工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增加农民工收入,进而提高其生活水平,对农民工自身有着重要意义。
(二)对孝感地区及8+1城市圈的意义
实现农民工转型,对孝感区域经济发展、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随着农民工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农民工外出打工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相应增加,会辐射当地经济;另一方面,农民工若是返乡就业,高素质、精技术,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企业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其次,实现农民工转型,扩大农民工就业,提高农民工收入,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题中之义。实现农民工转型,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实现孝感地区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8+1城市圈”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四、实现农民工转型的对策――大力发展培训教育
(一)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分工负责。把农民工培训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地方政府分级管理,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建立相互配合、有序进行的工作机制。二是整合资源,提高效益。根据企业和农民工的实际培训需要,整合培训资源,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农民工培训资金。三是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加大政府培训投入,增强培训能力,加强规范引导。发挥市场机制在资金筹措、培训机构建设、生源组织、过程监管、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行业、企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加强农民工培训。四是突出重点,讲求实效。重点发挥企业和院校产学结合的作用,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升培训质量,使经过培训的农民工都能掌握一项实用技能,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
(二)主要目标
按照培养合格技能型劳动者的要求,逐步建立统一的农民工培训项目和资金筹措管理体制,使培训总量、培训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相适应。到2015年,力争使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工都得到一次以上的技能培训,掌握一项适应就业需要的实用技能。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主要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思想素质较高,身体健康,有转移工培训教育愿望的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各地区根据本地劳动力资源积极组织参加培训,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向广大农民宣传鼓励农民参加转移培训学习。
(四)培训形式
1.引导性培训。引导性培训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开展的一种公益性培训。主要是对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政策法规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就业岗位选择、基本权益保护等方面法规知识的培训,增强其守法和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引导性培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通过印发资料、咨询服务,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使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民都能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外出务工的一些基本知识。另一种是通过集中办班系统地开展培训,一般是在乡镇或具备条件的村进行集中培训,培训时间为一周。
2.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是在引导性的基础上,以适应岗位技能要求为目的,以职业技能为主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是加工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岗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主要是在各级政府引导和支持下,由企业、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行业部门开展。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尤其是一些具有特色的民办培训机构,开展有关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以订单、定点和定向培训为主,培训时间为1~3个月,具体培训时间长短可按照工种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安排。孝感市应着力于纺织业、造纸业、加工制造业等特色产业,培养专门性人才,提高农民工的专业技术素质,能够让农民工直接为企业所用,节约从业熟悉时间,最大程度发挥农民工专业能力。
(五)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培训资源。要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技工学校和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的优势,采取定向培训,优先安排返乡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创业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的适应岗位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自主创业能力。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要积极参与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创业培训工作,提供实训场地、技术指导、岗前辅导。建设一支有水平、有能力、热心农民工培训的企业师资队伍。各企业都要抽调有理论知识、有实践经验、有传授能力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到农民工培训师资队伍中来;各级党政领导也要成为农民工培训的讲课人员,宣传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品牌。农民工培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授课能力,实现“教学相长”。
2.专业设计合理化。搞好用工市场需求调查,准确把握用工市场的需求及其变化趋势,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及需求数量,确定项目和培训人数,并按照需求数量的多少,有的放矢地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按照“农民欢迎、适用易学、市场需要”的原则,设定培训专业,增强农民就业竞争力,以实现“我们要农民培训什么”到“农民工要我们培训什么”的转变。孝感市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应以纺织、服装、造纸、食品加工、来料加工等主要专业,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3.办学形式多样化。对农民工的培训应当根据农民工的工作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总的原则是要紧密结合现场实际需要,要达到“有用则学、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培训的成果一点一点积累,真正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素质,促进现场管理。在教学手段上应采取传统的教学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光盘,有利于农民工在业余时间自学。
4.办学对象层次化。开展农民工培训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层次,采取“因人施教”办法。一是对于室外施工作业队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知识文化水平稍高的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高中级职业技能知识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二是对于知识文化水平中等的大多数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密切结合本工种要求,有一定技术难度的、中初级职业技能知识和规范化管理操作方面的系统培训,使农民工由纯体力型向体力技能型转变。三是对于少数知识文化水平偏低,从事低技术含量工种工作的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难度不大、要求较低的操作规程、安全规程等方面培训。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江立华.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民工转型:一个新议题[J].社会科学研究,2009,(6).
[3]农业部.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规划(2003―2010年)[R],2003-03.
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和目的范文6
关键词:机加工;职业技能培训;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69-03
在长期的职业技能培训教学及管理工作中,笔者注意到有些培训效果不尽人意,分析后发现,主要是培训中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师大多采用“理论照书念,操作按书干”的灌输式注入方法教学,学员被动接受,难于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训效果很理想。职业技能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两部分,笔者及团队根据其培训特点,在培训方法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如对于理论培训,运用头脑风暴法、启发诱导法、问题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对于操作技能培训,采用四阶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口诀教学法及经验公式法等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下面以机加工常用工种,如钳工、车工、焊工为例就职业技能培训教学方法有关问题加以探讨。
一、理论培训教学方法研究
要提高理论培训质量,必须改变教师照本宣科,学员“坐、听、记、背”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可采用头脑风暴法、启发诱导法、问题驱动法等方法。
1.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就是以小组会议的方式,教师引导学员就某一问题展开思考和联想,进而提出各种设想和方案,以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由于采用集体讨论,某一个人的“想法”可能会引发或激发其他人的联想,进而又会引起更多人的联想,这样与会者相互启发,就很容易提出许多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措施,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就是这个道理。培训中理论性较强的部分就宜用此法,如焊工培训中的“焊接缺陷产生的原因”分析,车工中的“降低车削面粗糙度的方法”等。
2.启发诱导法。启发诱导法,就是教师以生产实例或生活常识来启发诱导,以调动学员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如在焊工培训中讲授“焊接变形防止措施”内容时,可以以焊工操作及考试试件必须制作反变形为例作启发进行讲授与说明。又如在钳工及车工培训中在讲授“硬质合金刀具”时,可用生活中家里做馒头的过程来启发诱导讲解。我们知道,硬质合金是由碳化钨粉末用钴作粘结剂,经高压成形再高温烧结而成,并且粘结剂的量对刀具的切削性能有影响。这就好比面粉加水做馒头的过程,面粉相当于碳化钨,水相当于粘结剂钴,做成生馒头相当于高压成形,生馒头蒸熟相当于高温烧结,和面时加水的多少影响馒头的软硬相当于粘结剂钴含量多少对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通过这一形象贴切的生活常识来启发诱导,学生很快地就掌握了硬质合金刀具粉末冶金的过程及不同牌号刀具切削性能不同的原因。
3.问题驱动法。所谓问题驱动法,就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学员分组按“问题”根据教材或资料学习相关知识,教学中学员与学员、教师与学员可以互相讨论,教师主要起答疑和总结作用。这种培训方式的关键就是教师要预先确定好“问题”,“问题”不仅要做到难度适当,而且要覆盖相关知识面,最好还是生产中的常见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如钳工培训中可把划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工艺各归纳为一个“问题”模块;又如对于焊工培训,我们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的内容,整合成二十三个“问题”模块,每个“问题”模块中包括与此相关的内容及要求。教师答疑和总结时,应通俗、直观,少公式推导,少罗列名词术语,尽量结合实际例子作启发说明。
二、操作技能培训教学方法研究
操作技能培训是职业技能培训最重要的一环,实践证明培训效果较好的方法有四阶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口诀教学法及经验公式法等。这些方法特别适合于操作技能培训的教学。
1.四阶段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是将培训教学过程分为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和总结评价四个阶段来进行的教学法。讲解就是讲解本操作技能相关的工艺知识,包括工艺方法确定、工艺参数选择、工艺步骤、规范的操作动作等。讲解时可通过说明所学内容的意义而引入新课,也可通过回忆前面学过的与本课题相关的技能和工艺引入新课题。讲解要做到准确、生动、内容具体、重点突出。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讲解时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幻灯、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等。讲解时要特别指出的是,要增强安全意识,注意防止事故的发生(如触电等),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操作示范就是以身示范,告诉学员正确的动作要领、操作姿势和合理的操作方法,供学生学习或模仿。示范时,教师可先将整个操作过程演示一遍,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分解动作边示范边解释,即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应注意哪些?示范操作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由局部动作到整个操作的过程。模仿与练习,就是学员通过模仿练习对教师的示范操作要领自我领会与消化,直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此阶段教师巡回指导,进行释疑解惑。巡回指导采取个别指导与集中指导相结合原则,即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集中指导。此时教师要做到五勤,即腿勤、眼勤、脑勤、嘴勤和手勤。总结评价是四阶段教学法的最后一步。即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归纳总结,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与不足,以便下次做到更好。评价可采用学员自评、学员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方法。如钳工培训“锯削操作”时,教师以常见的“锯木头”为例引入教学内容,讲解锯削工具、锯条选用方法、工件如何装夹及锯削操作要领等基本知识。然后将锯削操作过程示范一遍或几遍、重点讲解起锯角、锯削压力及速度等参数,接下来学员模仿锯削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最后教师与学员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指出缺点并加以改进。
2.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就是学员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达到学会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适合于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教学。如可把每项操作技能作为一个项目,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学员自己完成该项目来学会参数选择及掌握技能要领。如在钳工技能培训中,加工“四方体镶嵌块”时,就把“加工四方体镶嵌块”作为一个项目,学员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咨讯(根据项目任务收集信息)、决策与计划(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实施计划)、检查评估(检查完成情况及评价)步骤完成四方体锉配训练。学生通过完成这一项目,学会或提高了划线、下料、锉削等方法技能,掌握了平锉刀、扁锉刀、三角锉刀、塞尺、划针等工具的使用的知识与技能。
3.口诀教学法。口诀教学法,就是教师把一些难理解、难掌握要领的操作技能用简练的语言编成口诀或顺口溜来进行培训教学的方法。焊工培训中,焊条电弧焊的基本操作技能“引弧、运条、焊缝的起头、收尾熄弧、连接接头”的操作要领就可归纳成口诀:“引弧两方法,直击或划擦;运条不能急,送进、摆动、慢前移;起头引弧弧稍长,收尾熄弧填满膛;焊缝接头匀连接,头尾相接常多些”;又如焊工的安全操作规程就归纳成顺口溜:“一嗅二看三检测,易燃易爆要专设;环境潮湿易漏电,加垫绝缘为常见;衣裤鞋套加面罩,辐射灼热伤不到;经常检查除隐患,人人都要来负责。”实践证明,该法实用易记、通俗易懂,使用起来事半功倍。
4.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就是在操作技能培训中使用一些经验公式来选择工艺参数的教学法。我们在焊工技能培训中,发现很多人不会正确选用焊接参数,特别是初次培训考证人员。分析发现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相关专业资料给出的范围太大不好选;二是学员操作技能经验不足。后来我们在培训中,采用了一些经验公式,如铸铁攻螺纹底孔直径d=D-(1.05~1.10)P(D螺纹大径,P螺距),焊条电弧焊焊接电流经验公式I=(35~55)d(d焊条直径)等,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实践证明,采用经验公式法培训学员,接受能力快得多,培训效果要好得多。
三、培训教学中需注意的两个问题
1.理论培训要纠正轻理论倾向。在理论培训中,必须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学员有轻理论倾向,认为操作技能是“练”成的,如车工是“车”成的,焊工是“焊”成的等,不是靠学理论“学”成的,因此理论培训第一课就要解决这个问题,纠正这种错误观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没有正确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况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手工操作逐渐被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设备所取代,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仅靠手上那点操作技艺,是很难满足现代企业生产要求的。试想一个不懂六点定位原则、不知如何运用设计基准和加工基准来保证尺寸加工精度的钳工,来进行钳工加工是不可想象的。
2.技能培训要注意感觉技能培养。感觉技能是指与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有关的技能,简单地说就是操作中的感觉能力,如汽车修理工能凭听觉判断发动机工作是否正常,钳工时凭手感就知道一次锉削的锉削量。所以在钳工、焊工、普通车工等以手工操作为主要技能的工种培训时,特别要注意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不仅要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而且更要培养出一定手感,因为感觉是否正确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加工工件的质量和速度。这就要求学员手脑并用反复训练,最后自然会水到渠成。
四、结论
1.理论培训教学中,必须改变教师照书念,学员“坐、听、记、背”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实践证明,教学中采用头脑风暴法、启发诱导法、问题驱动法等方法,能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理论培训必须要纠正轻理论倾向。
2.操作技能培训是职业技能培训最重要的一环,实践证明:较好的培训方法有四阶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口诀教学法及经验公式法等。此外,技能培训还要注意感觉技能的培养。
3.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应用、研究各种培训教学方法,并灵活应用,才是提高培训效果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邱葭菲,文建平,张迎春.焊接专业教学法[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2.
[2]邱葭菲,蔡郴英.焊工培训与考试的研究及实践[J].电焊机,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