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效课堂的界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效课堂的界定范文1
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界定。例如陈旭远教授就指出教学有效性就是指的在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利用各种方式以及手段,通过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来蝴蝶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同时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并能够满足社会以及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所组织开展的活动。余温森教授对于课堂有效性的看法是,从专业角度来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的利用课堂教学来让学生获得发展。而对于发展,指的就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协调发展。结合学者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界定,笔者认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雄性指的就是利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学业上获得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让学生在认知上能够从不懂到懂、才能够少知到多知;在情感之上,能够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提升途径
(一)打造良好的科学教学情境,改善学习氛围
小学生活泼好动,作为科学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打造出具有同情的教学情境,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改善他们的学习氛围,尽可能地满足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作为科学教师还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将教材之中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对科学学科的独特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例如在对《食物中的营养》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出因为挑食所产生的病态的一胖一瘦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其中那个较瘦的小朋友说道“我讨厌吃鱼和肉,只对零食和牛奶感兴趣,但是我发现最近老记不住东西,真烦人。”另外一个小朋友说“我讨厌吃米饭和蔬菜,只有巧克力最好吃,但是现在胖多了,跑两步就要累趴下了,哎,好烦人。”这样的对话和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很接近,也是很多学生的切身感受,很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快速地进入到教学情境之中,认识到挑食会导致营养不良。接着再进入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善,注重挖掘教材内容
新课改对素质教育有着较高的要求,小学科学教师需要积极的改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去发现丰富的教学素材,对小学生的求知欲进行激发,让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还需要注重从生活出发,鼓励小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浮力》的内容是,可以带领小学生去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以及小船在水面上漂浮的情况,并让他们用手指去轻轻地按压小船,让他们去进行感受?并分别感受将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以及小船按下去是否有不同的感觉?在实践之中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帮助他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可以多采用启发式的提问,让学生去思考在生活之中在什么地方能够感受到水的浮力,进而帮助他们讲思维发散开来,不断地引导他们思维向着深层次去发展。同时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尽可能地不去使用超出小学生理解范围的术语,并注重知识的递进性,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
(三)注重提问,为有效课堂打下基础
良好的提问对于增强课堂教学地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提问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在科学课堂之上,良好的提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要尽可能的准确,不能够用那些高深莫测的词语,表达一定要清楚;问题必须要具体,也就是具有较为明确的指向性。例如在教学《磁铁的力量》的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研究磁铁的吸铁性质,让学生准备多种材料,例如钉子、大头针、纸片、橡皮差等,然后提问“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引导学生去动手实验,接着让他们去讨论“能够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这样他们就能够对磁铁能吸铁的性质进行归纳。通过这样的教学来逐步地引导他们去思考、理解,更好地促进他们发展,改善课堂教学效率。
高效课堂的界定范文2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广东实行3+文综已经有两年多了,从前两届高三备考政治教学的情况看,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短,要想在10个月内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成绩,实现多数学生的大学梦,是我们高三政治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现实状况,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三政治课堂高效教学模式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二、模式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教学模式的界定
高三政治课高效课堂教学是指针对高三备考学生的特点,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要从效率和效益两个层面理解、评估。效率就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受益程度,效益就是学生所受教育教学影响的深度,高效课堂应是教学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它的最优化最重要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所有的教学行动都要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最佳效果。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并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
三、六步课模的构建流程
(一)基本流程
知识回顾命题探讨考点精讲跟踪训练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二)具体流程
1.基础知识回顾
从近两年的广东高考文综政治卷的命题特点看,政治试卷注重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基础得分直接决定考生的高考成败,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基础知识训练,明确要求学生必须过好基础知识关。它的具有要求有,形式:选择题专练;内容:以近期复习的内容为主,突出基础知识的训练;题量:5~6道选择题;完成形式:课上限时5分钟内完成。
2.高考命题探讨
高考命题探讨是高三备考政治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包括高考考纲解读、高考真题归纳及高考命题预测三个部分。
高考考纲解读是在老师指引下让学生明确本课内容高考考什么、怎样考,从而使本节课的课堂复习做到有的放矢。
高考真题是本课复习知识在高考中的具体呈现。讲解高考真题,可以通过多媒体或学案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近三年来广东卷及全国各地卷,然后分别从考查内容、命题形式、命题分值、评分标准、命题意图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
高考命题预测是建立在高考考纲、说明以及往年高考题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对即将进行的高考有积极指导意义的见解。
3.高考考点精讲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完全正确的,但并不能由此弱化、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重难点知识的突破、知识间内在的联系、知识结构的构建、知识规律性的认识均离不开教师的点拨。作为教师,要创设情境材料,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做到生生互动,并选择适当时机,点拨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夯实考纲中规定的考点知识,并适时提升教材所蕴含的“三维”目标。
当然在教师讲解过程中要把握量和度,侧重分析教材的重难点、可考点、联系点、变化点、采分点以及做题的方法、思路、技巧甚至规律,同时,还要注意课堂的紧凑性,不考的不讲,自学能懂的不讲,以达到节约点拨时间,真正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4.考点跟踪训练
课堂跟踪训练题贯穿于考点的讲解环节,做到讲练结合。训练题的设计针对性强,突出分层和限时。在教师的评讲环节中,要突出引导学生进行规范作答,点评高考的评分标准,同时也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解题方法、技巧和步骤的归纳。
5.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在较短时间内对本节所授政治课内容进行的一个简短的系统性、概括性、延伸性的总结。
6.布置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是为了巩固本课内容而布置的课后练习,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信息,为下次课的纠和补提供依据。
四、六步课模的实践感触
(一)六步课模践行的要求
1.教师要转变观念
教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高考备考的真正落实者,老师是学生备考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高考服务”是高三政治教学的基本行为准则。
2.教师要做实“考本研究”
具体要求是:一要研究学生。这要求教师一切从高三学生的实际出发,突出学生知识的查缺补漏、综合能力及应试技能的有效提高。在课堂教学中,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需求,切实做到90%的学生能接受当堂90%的教学内容。二要研究备课。教师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课堂,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这要求教师以集体备课作为平台,认真研究教学。三要研究高考动向。高考试题的命制一直在向课改的要求靠拢,因此,教师在备考时必须重视考点知识的迁移,把握考试素材的时代性以及与学生生活背景的关联性。
3.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模式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不可以生搬硬套每一个环节,不可以让教学模式牵着自己的鼻子走。面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更要合理安排各个环节,注意因材施教和教学的实效性。
(二)六步课模初见成效
1.发挥了高考的引领功能,提高了备考针对性
高考怎么考,我们教师就怎么设计课堂教学模式;高考考什么,我们就按照这种模式去教什么,并把所教内容落实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2.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功能,提高了备考质量
我们实施的高三政治课高效课堂模式,变学生被动听为学生主动学。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老师依据考纲、考情、学情,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主动学习,并教以学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特别是基础知识回顾、考点精讲、跟踪训练等环节,学生的参与功能特别明显。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教师的教学设想与学生的落实反馈真正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备考质量。
3.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功能,提高了备考实效性
高三备考政治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高考考纲、高考命题进行探讨,对考点知识的点拨,对重难点的突破,对考点的有效训练,对解题技巧的点拨、答题失误的诊疗、方法的引领、步骤的规范及高考命题人的思路解析都有精心的设计。同时,通过这种高效模式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课堂上教师的讲、练、评和学生的练、议、提的实效性。
高效课堂的界定范文3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细节;不拘小节
常有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又有人坦言:“细节决定成败”。这两句话乍一看互相矛盾,其实不然。
“细节”是构成事物的基础和要素,会对全局有重要影响,不容忽视。俗话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无论做什么,细节都决定着成败!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每增加一厘米的倾斜,都可能导致古塔的倾覆,1%的疏忽,可能会导致100%的失败。有时候,一步错误的判断,一个细小的环节的疏忽,将铸成大错,功亏一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
引申到教学中,“细节”和“小节”的关系需要正确处理好,这对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工作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情境创设、问题设置、教学方式等课堂细节,但在每个细节的落实上,我们要善于洞察方向、把握大局,不将精力和时间过度的投放在非原则的琐事之上,不拘于小节。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达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接下来就如何在落实课堂教学的细节上“不拘小节”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在教学目标上,关注英语课堂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
赞诃夫说过这么一句话:“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传授越多,您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伴随知识的获得,我们的学生是否变得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和爱心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课堂教学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是衡量教学是否高效的一个重要标准。现实教学中,课堂教学效率不够高的重要原因,与教学目标的不落实,不能把三维目标融会贯通,过细地关注知识目标的实现,自然就淡化了能力目标的实现,更不用说情感目标了。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架构高效课堂,关键在于对目标的宏观把握和落实。第一,要明确目标界定。三维目标在每一个教学内容中,都有其不同的界定,应准确把握。第二,要科学细化目标。在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要求较为笼统,应结合教材将其科学细化。细化教学目标的目的在于使教学更难具针对性,提高实效性。第三,要合理整合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中的各个目标即使一个独立部分,但相互之间又有着内在联系。因此在对目标的把握和落实上更应该不拘小节,要合理整合三维目标,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渗透于实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全过程,从而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架构起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在教学功能上,注重挖掘英语课的德育功能和人文因素
译林版英语新教材更注重英语学科的德育功能和人文素养功能。然而现实的课堂中,往往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教师事先在情境设置和问题设计上下了苦功夫,很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在这方面做细做足,严重淡化了学科的德育和人文功能。鉴于此,呼吁广大英语教师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不拘小节,重视挖掘学科和教材的德育和人文素材。一是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保护濒危动物),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通过对英美文化的学习和欣赏(如中英学校生活的异同),培养学生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三是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如学习DIY),点燃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之余对生命和生活的热情。
三、在情境创设上,关注社会热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
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习需要一种场景,需要一种情境。好的场景、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有效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必过多纠缠于繁枝细节,而是应该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多关注社会热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多创设开放性的情境,让学生有充分展示个性的舞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唤起学生探究欲望。
四、在问题设置上,注重发散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鲍波尔说: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个问。”因此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设置问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培养。问题不在于多,不在于细,而在于精。
例如在学习8A unit4 Reading时,Andrew夸张的表现以及造成的麻烦令学生捧腹不已,问题设置为:What do you think of Andrew?紧跟着设问:If you were Andrew,what would you do to finish a DIY job?联系到生活中,What should we do before we want to do something?或者What are the good qualities to do something well?通过这些问题,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从他人的失败体验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学生会从态度,方法等多方面来剖析Andrew,从而形成自己的感悟。这样从不同角度多途径去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宽度,促进了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五、在教学模式上,关注自主探究学习,提升学习的内涵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氛围中学习、探究知识”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要使学生深入探究知识,对于教师而言,必须非常关注良好教学氛围的创设,为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铺设探究的台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着‘火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上注重的应该是如何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的“火药”的导火索,而不仅仅是完成对课本内容的消化。寨桥中学钱文栋老师的视频课里,在讲解The trip was a little boring时,创造性地使用了Further thinking,what can we do during the boring trip?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这个问题不仅贴合学生的实际,吸引学生的兴趣,也丰富了课本的趣味性。一味地寻求对课本的分析和理解,这必然会妨碍孩子们的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真正的教育。
对于教者而言,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细节范畴。也许你不经意的一句话,会留给你的学生一辈子的印象;也许你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会让全班的很多学生模仿。注重细节和不拘小节,两者互不冲突。注重细节是做好事情的基础,是一种追求完美的精神。而不拘小节则是从大局出发,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故而舍弃小节,心无旁骛,用全部的精力专心致志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才能打造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陈孝彬,高洪源主编,《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陶行知著,《教育的真谛》长江文艺出版社
[3]朱永新著,《中国教育观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沈茂德著,《教育,真的不能简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效课堂的界定范文4
(一)课题的界定
课堂:教室在用来进行教学活动时叫课堂,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
有效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实效,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有效教学定义的界定和描述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第一种是描述性定义,它把有效教学描述为“产生有效学习的教学”。以美国默塞尔为代表,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出发;第二种是流程性定义,这种定义把教学有效性分解成一个由背景变量、过程变量和产出变量构成的流程。这两种有效教学的定义都把评价有效教学的标准从教师中心的视角转向了学生中心的视角,都是以学生在教学中的获益作为教学有效与否的评价标准的。
2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有效教学的理解也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说,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把握。这种理解不仅注重学习的结果,也注重学习的过程;第二种观点从学生有效学习与发展的角度规定教学的有效性。把“教学有效性”规定为:A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惟一标准。B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学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C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核心。这一观点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教学是否有效的惟一标准,它对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给予了重视。
(三)研究目的
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践研究的目的是让教师在课堂上教得轻松、自信,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乐学、会学、善学,学得有效、高效、长效。
1 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前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育人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教师专业化发展意识不强,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另一部分教师照搬照抄教学案例,不管工作实际,不研究学生特征,满足于完成教学内容的呈现,忽视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实施本课题,主要是探索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教学策略,改变课堂教学的平庸、教条等不良面貌。
2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是课堂教学效益不高。就其原因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只求量不求质的重复训练,片面将学生的能力培养等同于知识性传授,忽视师生活动的合理设计等,从而使课堂教学低效乃至无效。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通过校本研究,使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形成有效教学的基础策略,养成实践+反思的工作作风,从模仿教学走向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二、研究主要内容
(一)当前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
1、以我县“读-思-练”课堂教学主体导学模式和我校《以课为本探索农村小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为抓手,研究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状况。2、研究问题的普遍性程度:是少数教师存在的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般性问题还是严重的问题?3、研究问题的归因: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弄清基本原因,作出科学诊断。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
1 学校管理对策:学校领导及课题组成员,应该如何加强相关管理才能切实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教师教学对策:处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要一边教学,一边研究,一边培训。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对策,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形成反馈机制。
(三)有效备课的研究。以学校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为单位,实施分组备课、集体备课、校园网络探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研究互促。
(四)有效教学实现过程的研究。通过审视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的内在成因,根据我校的新课改方案提出的“课堂预习导学、课堂合作探究、课后练习巩固”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有效教学直接相关的某些因素。
三、研究的主要思路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科学方法综合运用,达到最佳研究成果。
1 前期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研究法、理念学习法等,从多方位、多角度搜集资料,分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准突破口。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积极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高效的小学有效课堂教学;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其个体开展纵深地研究,以寻求高效的教学方法。3,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法,评价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形成研究报告。
(二)研究的主要措施
积极开展小学课堂有效性教学实践与研究,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达到课堂教学合作、动感、高效。
1 成立“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组,由教科室全面负责本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2,课题组下设教研细、年级组,结合各年段和各学科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把理论学习、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3,课题组按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办法对各教研细和年级组进行跟踪研究、指导与服务。4,把课题研究与新课改、校本教研结合起来,下设子课题。把课题中的子课题纳入校本教研专题,做到有计划地开展研究。
高效课堂的界定范文5
摘要:高效课堂是时代的需要,是课程发展的需要。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每一节课,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它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它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真正实现了教育的教学相长。
关键词:高效课堂;创设情;发展学生;教学相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专门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这是时展的需要,是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构建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的含义
所谓高效课堂,其一就是一定要使每一位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可做。在新课程条件下,我们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是时髦的理念,而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需。其二,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具体的一节课中学生能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的境界。其三,高效的课堂应该让孩子们过得心情舒畅,有良好的安全学习心理环境。高效的课堂即学生学习的高效。
高效课堂的灵魂为:“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相信学生是具备“师德”的基本表现;解放学生是教育的根本使命;利用学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头;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
二、高效课堂的界定
第一,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它针对的主体是学生群体。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每一节课,使每个学生个体都有所发展,课堂教学的目标才能算实现。
第二,“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与人们常说的有效教学相比,更强调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
第三,高效课堂活动目标的设置关系着活动的效果。一般来说,目标越具体,活动的兴趣就越浓厚,适合的活动目标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成功的经验能使学生建立信心,提高兴趣。当然学习目标的设置应稍高于已有的学习水平,使他们产生适当的内部紧张感,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标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必要时可以伸出援助之手,让学生借助外力实现自我价值。设计恰当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智慧和特长,使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试验课上展示出他的魅力,表达能力好的同学可以在语文课的辩论中一展特长。教师的任务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教师的价值引导、智慧启迪和思维点拨是不可缺少的,否则教学的实效性会受到质疑。
高效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一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高效课堂的主导是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一是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三、高效课堂的创设与探究过程
高效课堂的创设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情境。《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强调了“情境”的作用,第一学段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第二学段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知识”。其探究学习过程分以下几步:
第一步,学案自学,找出学习困惑;教师“一查”自学进度效果。
第二步,围绕困惑对学、群学。
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展示”学习成果,谓之“小展示”;教师“二查”展示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第四步,教师根据小展示暴露出来的近共性问题,组织全班“大展示”。
第五步,学生归位,整理学案、整理纠错本;教师利用对子“三查”对子测评。
四、高效课堂的课堂评价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五、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高效课堂的界定范文6
“高效课堂”这一词语现在是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然而,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谁也没有定论,但由此应运而生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笔者学习了许多课改先进学校的教学模式后发现,这些百花齐放的课改模式的核心就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直观感受就是教室里热闹起来了,小黑板多了,老师说的少了。这样的课堂效率究竟有多高呢?请随笔者一起去看看一些课改示范名校的课堂吧。
片段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上课铃声响后,教室里乱哄哄的,几分钟后一位男老师提了块小黑板走进教室,说:“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请一位同学把今天的学习目标读一下。”教室里依然闹哄哄的,老师居然也没有进行组织教学。“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第66页。”在热热闹闹自学5分钟后,小组同学开始自己出题,自己解答。在这一环节中,一组的6位学生有的在写,有的在画画,还有的在和别的小组说笑。在小组汇报时,我们很难看清学生歪歪斜斜的板书,再加上闹哄哄的教学环境,更无法听清学生和老师的讲解。更有甚者,在别的小组汇报时,两个调皮的男孩子拿着水瓶背着老师嬉戏打闹。一堂课下来,我们听课老师直摇头。课后我问了本节课一直表现不错的一个女同学:“你觉得分数应用题中什么时候该写单位?什么时候不写单位呢?”她的回答是:“题目中有单位就写单位,没有单位就不写单位。”这样的回答不禁让我深思:如果题目中既有表示具体数量的分数,又有表示分率的分数,写单位时是不是该抓阄呢?这样的课堂真的是高效课堂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阅了他们的作业。
题目是:小明15分钟走了1千米,每分钟走几分之几千米?
学生的解答是■千米,从上图可以看到,老师用红笔改为1÷15=■(千米)。
从这一份份作业中反映的问题让我更加疑惑:书中两道简单应用题,全班竟找不到一份全对的,从课堂作业上的书写可以想象他们平时的学习是什么状况,这难道是高效吗?
片段二:口算乘法
师:你认识哪些交通工具?你知道它们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吗?
学生自学课本P45后回答。
师:自学课本P46例题,试完成下面各题:
18×4, 180×4, 18×40, 180×40。
学生自学后上台展示,全班几十个孩子蜂拥而上,里三层、外三层地将黑板围得水泄不通,将自己的想法写在属于自己那组的小黑板上,座位上则空无一人。先上去的同学写完了好不容易钻出来,最外面一层的同学则在外边等得干着急,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在等待中溜走。先写完的同学上位后无所事事,玩手指的、讲话的、胡乱涂画的……教室里真是热闹极了。
在小组展示后,老师指出了易错题180×40,让学生讲解方法。老师指着小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板书中的一条说:“0先不看,计算后将两个零补充在后面。”这就算是总结了方法。
最后的测评提升环节有这样一道题:飞机绕赤道飞行一周大约需要50小时,请计算出赤道大约长多少千米?
学生的算式是12×400,50×7,80×50,50×800。没有一位学生联想到课前老师的情境导入中提到的各交通工具的速度这一条件。整堂课40分钟共做了8个口算题。这样的课堂高效吗?在这样“动”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维真的动起来了吗?
片段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这是一堂获省一等奖的优质课片段。老师以这个热点话题激趣导入:要办这样一张平行四边形的海报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看看书上是用什么办法解决的。学生自学后,试着用书上的方法剪,拼。之后,学生精彩的汇报把这堂课推向了。
听完这节课我就在想,难道这节课的学习目的只是单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面对一个新图形或一个新问题时,我们该采用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解决?让学生领悟到转化的思想不也很重要吗?
再者,面对一个新的问题,学生难道就没有自己的想法吗?如果有,那么这样的一颗种子将会因为你过早的自学课本和及早的操作汇报而抹杀掉。如果学生连这样的想法都没有,那就更是一种悲哀,这样的学生永远不会走出前人的影子。而正是这样的课,我们只看到学生热热闹闹的操作汇报,学生获得的也只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而已,当再次面对这样的问题时,还得由别人牵着鼻子走。等到没有了课本指导,没有了老师指点,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遇到新问题,我们的学生该怎么办?要知道,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式是会伴随我们一生的。
回头看看这些高效课堂的案例,大都是以自学为主。有老师戏说:“现在的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自己搞,老师不能讲,讲了就是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学生实在搞不明白的就翻书,查资料!”殊不知,这种不注重教学内容特点的先学后教的模式,仅仅是通过教材把知识硬塞给学生,学生学到的基本上是浅层次的、孤立的、认知水平较低的知识。更有的学校为了打造高效课堂的样板校,规定课改的班级可以不参加年终的成绩考核。试想,如果连考核都不敢参加,这样的课堂改革其高效之处又体现在哪里呢?难道学生能力的拓展与成绩的提高是两者必取其一的吗?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在种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时,我们是否应该保持一份冷静,想想面对这些,我们的老师是不是准备好了?老师们是不是真正具有了良好的教学素养?如果一个老师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意识都没有,怎么会有高效课堂?一个老师连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汇报交流的策略都没有时,怎么会有高效课堂?一个教师没有真正领悟数学的特性,又怎会有高效课堂?当这一切都没来得及准备或者根本就没有准备好时,学生的自主学习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是一种虚假的、表面化的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