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创作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创作方法范文1
空间设计是一门从平面延伸现实的三维空间学问,是一项复杂而又微妙的技巧性设计活动,它既需要左脑的理性思维,又要右脑的感性直觉。对于许多人来讲,它是一门经过学习和实践之后才能掌握的神秘能力。对于空间设计,技术上的可行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时具有良好的美学价值也非常重要。
关键词:
设计思维;创作方法;空间定位;会所设计
1概述
设计思维是感知、知觉、记忆、体验、意念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综合体现,是对定义不清的问题进行调查,获取多种资讯,分析各种因素,并设定解决方案与处理过程。形式空间设计的设计者应该独特地诠释空间,并以符合人们审美心理的结构,以新颖的创意思维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的价值观。本文主要以会所内部的空间设计为例,通过对其三度空间属性的理解,及平面设计中的空间感知特性认识,同时注重结合空间之间的关联和人们的实际需求,来做设计定位及准备,对艺术创作的思维和方法进行探讨。
2设计前期准备
在具体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吸收”是设计工作活动的前期工作。随着科技发展和客户性质的不断变化,设计师应该积极探寻社会中深层次的变化,否则会有过时之嫌。以会所空间设计活动为例,设计师首先应该了解“会所空间”。关于这里的“空”和“间”字,老子在《道德经》一文中很好地详释了空间的概念:“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空间的相对性,可形成正空间和负空间两部分,根据实际空间功能需求,求得“正”与“负”。会所空间设计前期工作时,设计师首先要收集全面信息并加以条理化,掌握设计问题,明确相关的信息。具体的如考察会所周围的环境,了解当地民俗民风,明确会所的形象与定位、交通流线、气候、光照、地形等,以及会所的内部空间面积和建筑外立面科学数据的测量等工作。前期工作中,与客户沟通交流,了解甲方意愿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者在这一过程中对会所形象进行定位,对会所等级作初级分析。根据会所的功能属性,密切联系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和审美需求,合理地引导和梳理会所形象。在设计活动中,设计师不像工匠那样参与实际制作,应根据空间的感知度、认知度和环境因素行为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借助某种媒介把设计者的想法传递给实际操作人员。
3空间的设计定位
在会所空间设计活动中,主要明确会所的形象定位,以此作为设计师从前期调查到理性整理研究、分析甲方的具体要求以及方案意图、综合本土文化和地理气候等客观因素的依据。并且根据空间功能需求绘出草图,提出感性设计概念。首先,空间设计要求以人为本,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带有强烈的功能性和目的性。其中主要包括外在方面的需求和内在方面的需求,同时满足科学的可行性。每个设计师在设计会所时,需要根据提供的经济要求和功能环境氛围,来做出合理的会所定位,考虑设计一个什么样的空间会所。其次,设计师根据会所经营方式,了解会所的各空间功能要素如客房、大堂、储藏室、厨房、配电房等。会所的功能布局是设计规划中的重点,一个好功能布局必能带来很多的方便,如提高工作效率、畅通人流等。会所的规划要符合会所的经营和管理,适应会所的管理理念。再者,客人的需求和期待心理。客人对会所的印象、感受以及猎奇心理是其光临会所的重要因素。购买者的消费欲求应该是设计者首要考虑的因素。渴望会所的温馨、安全、惊喜、独特、高品位是消费者的普遍心理。除了上述三个因素,设计者还要根据物流、客流、服务流、车流、消防、垃圾、货运等考虑总体规划。设计师对会所的定位,需要结合设计方案的灵感和设计脉络,然后对其进行整理,通过总结、抽象从而进行整体过滤,找出设计方案的内在联系、设计类型的定位,并设定解决方案与处理方式,最终形成整体的设计概念。
4设计方法
设计与思维不可脱离,设计概念的提出依赖于设计师的思维模式。空间设计的思维领域是四维空间,需要设计师理解空间结构以及深刻而又清晰地进行表达。设计方法是设计师表现和表达思维模式的媒介。空间感作为空间设计的重要特点,在会所空间设计可以扩展到会所公共空间、客房区域、餐饮区、后勤服务区、休闲区等区域,这些空间经人进行包围分隔,形成固定有限而又相互联系的围合空间。会所空间设计的方式主要包括设立、覆盖、围合、凸起、下沉、抬高、悬架、质地变化等。应在三维思维的模式下设计会所的各个区域,如围合的私密空间、开放的公共空间、半开放的半私密空间等不同形式功能的会所空间,从而适应不同的服务人群,提高会所的整体服务工作。内在涵义和外显形式两方面的特性通常是空间塑造的表现形式和会所空间组织的表达方式。其中,外显方式主要是运用形式美感表达。例如,适度、均衡、节奏、对称、和谐、韵律等通过一系列的外在形式,能够表现出会所应该具有的美感。约翰•波特曼曾说:“如果我能把感官上的因素融会到设计中去,我将具备那种左右人们如何对环境产生反应的天赋能力,这样,我们就能创造出一种人们所直接感觉到的和谐环境。”由此可见,要创造出空间意境,研究人们的心理感知是非常必要的。会所空间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与环境空间进行交流。不同的会所类型,应该考虑到不同的心理需求感受。例如,度假会所的舒适、快乐、宁静,赌场会所的活跃、宏大等不同的空间气氛。会所的设计主要有直觉设计法、草图设计法、模型设计法三种。直觉设计这种方式不仅适用于空间设计,同样也适于其他的艺术类型。空间设计师应该具备一定空间的比例概念,这种涂鸦式的方法用于瞬间的灵感的激发快速记录。这主要用于会所最前期的初步方案构想。草图设计方法跟涂鸦有很大区别,草图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基础,并结合理性的思维进行。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用一个概念——缩尺,用缩尺将空间的大小根据性质来设计并且概括渐渐形成二维图稿,这种方式一般用于空间会所设计中的前期方案。模型设计法是最直观的三维空间表现方式,可以给甲方一个直观的空间感受,主要用于后期的效果表现。综上所述,空间设计既需要科学的分析法,又需要艺术方法的综合和直观。在会所设计中,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是支撑整个设计的着力点。
5结语
从会所空间设计中我们不难看到,空间氛围的营造离不开人类的活动,氛围的弥漫离不开设计的思维。设计的方法和思维模式是空间设计的表现形式,也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空间设计方法日趋丰富和多样化,设计师应该具备独立的思维和有创意的设计。充分认识、运用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思维是我们设计旅途中的必经之路。
作者:周玲玉 李正 单位: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秦东.室内环境设计艺术论[J].装饰,2005(06).
[3]诸葛凯.图案设计原理[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68.
艺术创作方法范文2
一、对“教科书”的观看
在潘诺夫斯基所总结的如何利用图像学严谨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提出了三个步骤,这是对于我们后人研究方法的一个总结,但我觉得在对于反推当时作为它者的观众的理解情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前图像志描述。是运用实际经验对作品的自然主题进行解释,他指出其中还需要利用风格史对解释进行矫正。自然主题被称为艺术母题的世界,是对当时的视觉经验的再现,对一件作品的这一层面的把握是当时的人可以具有的。
2.图像志分析。是运用原典知识对作品的程式主题进行分析,即分析构成图像和寓意的世界,在这一阶段需要类型史的矫正。文艺复兴之前是中世纪的基督教统治时期,这一时期是完全的宗教统治,使真正的古典传统几乎消失殆尽,所以经过这100年的发展,人们对于基督教原典的了解应该十分熟练,但是对于真正异教题材的了解应该并不多,尽管将基督教神学和新柏拉图主义融合的新柏拉图主义在这一时期十分盛行,但这种影响也主要作用于人文主义圈,普通大众对此并不太了解,我想就此可以认为所谓的将“古典主题和古典母题重新合二为一的文艺复兴的艺术作品”只是在人文主义圈流传。
3.图像学解释。是利用综合直觉对作品的内在意义进行解释,也就是了解作品的象征价值,需要文化象征史的矫正。后者无论是对于当时的人,甚至是学者还是对于现在的我们都是需要去特别的学习的。综合直觉我觉得可以理解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悟性”,所悟之事是时代特征,是根本原理,潘诺夫斯基认为,艺术中所为人捕捉的根本原理的展现并不是艺术家刻意去表现的,他可能并不知觉,对这部分的把握应该就不是当时的观者所能把握的。那么也就是说,当时的人在欣赏一件作品时只能达到图像志分析的阶段,也就是通过掌握艺术母题的结构关系从而掌握艺术作品的寓意。结合图像学方法和当时基督教传统的背景以及新柏拉图主义思想的流行,在当时艺术作品的内容应该要比具体表现的形式重要。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的一个特征是忠于原典,无论是基督教中的人物还是异教的人物形象,其数量是固定的,其“拟人形象”都配有象征其身份的“属像”,由于艺术母题的有限,而要表达的思想无止境,亦或是不断变化,这就需要当时的人对潘诺夫斯基在上述第二个阶段中所提及对于研究者的要求——对“类型史”把握,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也就是了解特定的主题和概念在不同时期被对象和事件所表现的方式。
二、作为“教科书”的创作
文艺复兴的名字是来自于对“古典古代的再生”,这种对于“古典”的关注,并不能理解为此前的中世纪艺术就完全摒弃古典艺术,只是在中世纪艺术中,古典母题与古典主题相分离,一种是将异教形象替换成基督教中的人物,另一种是古典原型中的纯粹的构图。而在文艺复兴时期二者又重新结合起来,二者相分离的原因在于代表古希腊的再现传统和代表中世纪基督教的原典传统之间的差异,更是异教传统和基督教传统的不容,所以说要想实现真正的艺术复兴,调和基督教神学和异教神学是关键。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学说的发展就适应了这一时期想要在基督教的统治下复兴古典艺术的需要,即以菲奇诺为代表的新柏拉图主义者实现了将“基督教神学与伟大的异教哲学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在实现柏拉图主义的同时,还实现与基督教的完美和谐。文艺复兴时期对于原典的研究过程中,为适应基督教的统治,出现了将古典诸神道德化解释的趋势,这一表现同样适用于艺术。艺术家为基督教创作的作品的目的无疑是为了教化群众,所以更能体现出中世纪到文艺复兴转变的作品是异教题材绘画。贡布里希在对文艺复兴的研究中,主张“重构方案”,就是将当时订购人的委托方案最大限度的恢复。在他的文章《波提切利的深化作品——对他圈子里的新柏拉图学派象征体系的研究》中,他对这位被称为“艺术中异教主题创始人”的波提切利的圈子,实质上是他的赞助人洛伦佐•迪•皮耶尔弗朗切斯科的新柏拉图学派圈子的研究。文章中他从赞助人和新柏拉图主义以及原典的角度分析了波提切利的异教作品中的具有道德化意义的“象征意义”,但对此我更关注的是他通过几封交往的信件而重构出的委托情形,即是,《春》这幅作品实质是菲奇诺为了让洛伦佐•迪•皮耶尔弗朗切斯科能够铭记道德训诫的手段,菲奇诺注重视觉力量,这画面中的维纳斯代表着他要提醒小洛伦佐的“人性”的美德,他希望小洛伦佐能过通过被维纳斯这位美丽的宁芙迷住的同时获得她所代表的“人性”的美德。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教科书”式的典型的绘画作品,这一时期的艺术,无论是否是异教,其表达都要向基督教的传统去“屈服”,于是就出现了这种艺术普遍道德化的倾向。
三、结语
贡布里希在文章中说,新柏拉图主义“向世俗艺术打开了迄今为止一直为宗教所独占的感情领域”。但是他虽开启了世俗艺术,但我认为这并没有真正的走向“世俗”,甚至是更加远离,也许这就是之后西方艺术普遍追求精英性的“根源”,当然,这只是我各人的猜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经过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对于基督教的了解,可以使人们基本了解宗教题材作品的内容,但是对于对传统中断的异教题材的了解甚微的公众来说,这一题材绘画就难以理解,加之新柏拉图主义等哲学信息的介入,使作品只有“精英圈子”的人得以理解。文艺复兴的艺术几乎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无论是基督教艺术去表现教义,还是异教题材去表现哲学,它们的内容都具有道德化倾向,观看的重点在于对作品意义的体悟,这就要求观者要受过一定的教育,对于每一个信息的了解,就像是需要带着“字典”看艺术品;另一方面这样的作品都是带有教育意义的,目的是让观者受到相应表达的教育甚至是成为这一“拟人像”所代表的象征意义的人。
参考文献:
[1][英]贡布里希著.杨思梁,范景中译.《象征的图像》.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12.
艺术创作方法范文3
关键词:蜂窝状折叠式;非金属叶片;装置;制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TU111 文献标识码:A
为了避免居住环境受到外界过多的干扰,使居室生活或是办公地点等其他场所的隐私得到保护,越来越多的人在装修室内的时候都会选择给透明的玻璃窗安装更为美观简洁,冬暖夏凉可自由调整的百叶窗帘,然而现在普遍使用的百叶窗帘还有很多缺点,遮挡功能不足,装饰功能较弱,较难清洗等。例如传统的非金属叶片大多是木片和竹片,虽然更加环保自然,但还是存在潮湿易弯折,而且叶片厚重,单层式窗帘布隔光隔热效果差等。为解决现有技术制作价格高,装饰美感较差,使用轻便性,横向抗弯曲特性较差等缺陷,蜂窝状折叠式窗帘布及其应运而生。
1.蜂窝状折叠式窗帘布的简介
蜂窝状折叠式窗帘布,即是将条状片材带布料折曲为长度方向的长筒状的条形材,同时在其上涂设有热熔性胶黏剂线条,制作时将条形材裁切成一段一段后,加热让条形材段依次胶粘固紧连接为一叠,再切齐端头和钻穿绳孔而成为一块可以使用的窗帘布,当这叠长筒状布料的窗帘布折叠方向张开时,从侧面看类似纵向排列的蜂窝的结构,这种蜂窝状折叠式窗帘布的隔光隔热效果要比单层式窗帘布有很大提高。
2.蜂窝状折叠式窗帘布的特点
建立了自然的生活方式,以照顾天然环境和能源,使日常生活更加舒适,其外观简洁时尚,并且相较于木质或竹制叶片更加轻便,轻松设置。蜂窝状结构使窗帘中的空气存储于中空层,建立了很厚的静止空气层,彻底隔绝了窗两侧的热传导,能保证最大的能量效率,具有无与伦比的保温隔热功能,冬暖夏凉,夏天时,外面的热量不易进入室内,冬天时室内的温度也不易扩散到外面,也能有效提高空调的工作效率节省空调能耗,节省加热冷却以及保持房间在一个舒适恒定的温度,同时,蜂窝内部的空气层又起到了很好的降噪作用。蜂窝的两侧壁用两层不同的面料,对光线进行两次过滤和漫射,使得进入房间的光线精致而柔和,使房间内获得更加温馨舒适的氛围。帘布可为无纺布、梭织布、针织布、轻编布等材质,表面平整,均具有防静电、防霉、防水、不易积灰、霉变、易清洁,经过特殊处理后更加具有防紫外线,抗菌抗静电,防水防油污等特性,另面料褶印经热压永久定型,不易变形恒久耐用。
3.蜂窝状折叠式窗帘布更为广泛的应用
早在六七百年前,我国就有直条的直棂窗和横条的卧棂窗,人们运用它来通风和交换新鲜空气。宋明代的砖塔上就运用了许多棂窗的式样,可以说那就是百叶窗的前身。百叶窗最原始的功能就是通风换气,经过年代的更有遮阳保温,节能环保,遮挡视线,简洁美观等作用,现代百叶窗可以自由调整角度,根据叶片本身的长度变化,设置密度,有效抵挡紫外线和强光照射和多余热量进入室内,根据风向变化导入新风,调节室内温度,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百叶窗的透光率,换气率,抗气候变化等具体技术指标均有科学的计算方法,确保其功能要求。现代百叶窗种类繁多,不但室内应用广泛,室外应用上也发展出多种材质及功能配件。塑料百叶色彩丰富,金属百叶性能稳定品质高贵,木质百叶色泽自然风格怡人,玻璃百叶晶莹剔透时尚靓丽…而蜂窝状折叠式的百叶窗经过多方面的改良,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首先它的材料选自天然布料甚至纸质,更加环保,适应环境是装修之首选,之后从外观上来说,相对于其他种类的百叶窗它更加简洁时尚,可以应用于茶馆咖啡屋等具有些情调的环境;相对于其他百叶窗的结构而言,蜂窝状百叶窗几乎没有缝隙,更好地保护了隐私,可以应用于办公区或是其他需要保护隐私不想被他人打扰的场所;蜂窝状折叠式窗帘布更加的轻便,在装修运输过程中更为方便;独特的蜂窝结构,可以在蜂窝内形成静止的空气层,可以起到更好的保温降噪作用,更利于居室内使用;此种窗帘布的可用无纺布,梭织布等布料做面料,易于清洁,也可经防水防油污的处理,不同于木质竹制也变遇水遇潮易变形,卫生间浴室厨房等地也可使用。蜂窝状折叠式窗帘布不仅仅可以作为窗帘使用,也可做天棚帘或者推拉门帘等……它的出现可谓更加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解决一些头痛的难题,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4.制作装置
4.1 一种改进的蜂窝状折叠式窗帘布的制作装置
为了克服现有同类生产蜂窝状折叠式窗帘布的专用设备存在设备庞大,结构复杂,占用作业场地大,造价高,难以推广应用的缺陷,制作装置由设置于机架上的滑轨,滑车总成,夹带器,升降式压叠槽和驱动机构成,滑车总成滑动配合在滑轨上,夹带器为左右两个,分别设置于滑车总成左右滑动止点位置处,升降压式叠槽位于滑车总成下侧,滑车总成上设有折型带储带轮、导向轮、压轮、切带器和喷胶器。
4.2 条形材成制作装置
解决了现有装置的设备结构不完善,自动化程度低,条形材整齐规格程度差,质量稳定性不好,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缺陷。由于蜂窝状折叠式窗帘布的条形材成型制作装置是采用两个以上的成型模具组成的成型机构、由成型模具通过缝隙将运送中的片材带的两侧部导致弯曲再将弯曲部导致折叠,然后由电热定型机构对两侧部折叠起来的片材带加热定型成为条形材,同时在条形材运行中涂上纵向的热熔胶线条,所以机器的结构完善、自动化程度高,制作出来的条形材整齐、规格程度高、质量稳定性好,可以提高蜂窝状折叠式窗帘布的美观性,而且生产效率较高,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4.3 钻穿绳孔装置
解决了现有设备难以实现所有条型材一叠一次性快速且准确钻出穿绳孔的缺陷,本装置可以将折成一叠的一幅蜂窝状折叠式窗帘布放在台面板上,由第二个压紧器分别将其两边待钻孔部位压紧,并可对照台面板前侧的刻度尺,将待钻孔部位进行准确定位,然后由钻孔机械手对折成一叠的蜂窝状折叠式窗帘布上的所有条形材进行一次性快速钻出一处穿绳孔;钻孔机械手保证了钻孔的质量并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由气缸来控制压杆的上下移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且易于将对成叠条形材的压力控制在合适程度。
4.4 切齐端头装置,解决难以实现的将所有条型材都一次性快速切齐端头的缺陷,本装置可以将折成一叠的蜂窝状折叠式窗帘布放在机架台面上,由夹紧器将其夹紧在限位板上,由电机通过变速器和驱动机构驱动平移式切刀做出连续切割动作,成叠切齐蜂窝状折叠式窗帘布的端头,所以一幅蜂窝状折叠式窗帘布的所有条形材可以一次性快速切齐端头。
5.制作方法
(1)提供一预型体;(2)沿着一输送路径传送该预型体;(3)于该输送路径的一第一处理点,将至少一条粘胶线涂上该预型体,将涂有粘胶线的该预型体输送经过一切割器;(4)停止涂上粘胶线以形成无粘胶的横向区;(5)移动该横向区与该切割器对准,并沿着该横向区切割该预型体,形成一帘片;(6)传送涂有粘胶的该帘片至一第二处理点,将已涂有粘胶的该帘片与其他帘片相黏合形成蜂窝状结构。在黏结该帘片时粘胶不需经过额外的冷却或加热滚轮进行干燥或固化等程序,使得制作更有效率,并可减低甚至消除在切割器上留有残胶的问题。
结语
早在六七百年前,我国就有直条的直棂窗和横条的卧棂窗,人们运用它来通风和交换新鲜空气,宋,明两代的砖塔上就运用了许多棂窗的式样,可以说那就是百叶窗的前身。而现今顺应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百叶窗的种类和其具有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多,不再是简单的遮光通风的作用,这种蜂窝状折叠式窗帘布的出现也是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解决了人们使用普通百叶窗是遇到的一些比较头疼的问题,也丰富了生活情调,提高了生活质量。今后越来越多的人会在装修时选用此种蜂窝状折叠式窗帘布,而它的诸多优点也会在越来越多的投入使用中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陈利丽,杨小波,徐璀,等.涤纶牛津布硬挺整理[J].印染,2008(2):24-27.
[2]陈鸥翔,何庆权,顾超英.窗帘面料的设计与生产工艺[J].上海纺织科技,2006(8):33-35.
[3]陈友波.PVA浆料的退除工艺[J].印染,2006(3):13-15.
艺术创作方法范文4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栏目化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121-01
艺术作品创作是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大众较为喜闻乐见的,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艺术创作与创新,不能固步自封。不同的艺术有各自创作方法,不但要充分尊重它的创作规律,而且还要发挥其艺术创作的特性。而视听艺术中的影视作品创作同样要遵循其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这样就能更好地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从而满足受众的精神文化的需求;这里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也同样要遵循这一创作规律。
一、讲好纪录片的故事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英国纪录片教父约翰格里尔逊的主题先行脚本式的纪录片创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纪录片创作对真实记录的要求。纪录片强调故事的真实性,排斥故事片通过虚构来完成主题的表达,让生活中的故事更具戏剧性。而纪录片首先故事必须是生活中真实呈现,排斥编导主观意念虚构故事发生的时间与空间关系。因为真实的生活的发展轨迹不是由纪录片导演所控制的,详尽的剧本只能排斥真实的生活逻辑,使纪录片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大部分故事片和纪录片中,人是构成故事的中心和主体,人的命运最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和共鸣,在故事片中编导常常虚构情节,制造出必要的人物冲突,在片子中安排跌宕起伏的情节,来吸引观众。而纪录片创作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对生活素材的摄取,并且要善于捕获真实生活中的细节片段,同时还要具备在真实纷乱的素材的基础上讲好故事的能力。(图1)
早期的《百姓故事》(图2)定位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以平视的角度记录百姓的生存状态,从而以小见大来见证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大部分选题都是从小事着手取材,在现实生活真实故事中发现发掘生活本真,创作上更多是对人的关注,实现了节目与最大多数观众思想感情上的沟通,达到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二、纪录片栏目化生存策略
目前我国从事电视纪录片拍摄的单位一般为各级电视台、独立制片人和少数影视公司,除了极少量纪录片是由独立制片人、影视公司市场化运作外,大部分纪录片拍摄制作是由电视台自身的预算资金完成创作的,其选题也非常狭窄,主要是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宣传任务以及电视台自身宣传的需要;而纪录片创作的市场化运作大大弱化,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都是可有可无的状态,没有能体现其市场产品的属性,阻碍纪录片在市场自由环境下的成长壮大。然而纪录片栏目化常态化,同样是推动纪录片发展有效途径,并且也是推动市场化进程中关键。也为纪录片频道化有益的尝试。在纪录片栏目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栏目化的纪录片在保持纪录片特点的同时,必须要遵循它自身的法则。就是在电视纪录片栏目化过程中引入现代工业化大生产方式的过程。实际上栏目化的纪录片的制作过程本身就体现出工业生产的某些特征,它不但包含了市场因素而且还包含了效益因素以及效率因素。(图3)
纪录片栏目化完全靠栏目自身进行生产,纪录片的长周期使栏目有心无力;而电视栏目特定的格式要求制约了纪录片的艺术创作的空间。纪录片栏目体制创新是其出路所在。可以建立充分开放式创作平台,利用社会力量进行创作,引进国外优秀纪录片节目,探索打造一批纪录片的品牌栏目,借助各种媒介平台,经营出优秀名牌栏目创造更好的经济收益,使纪录片栏目健康成长。(图4)同时打造娱乐性强的纪录片,学会讲故事,变精英姿态为平民亲民姿态进行创作,研究市场、分析受众,找准定位、及时调整栏目发展思路是目前栏目纪录片出路之所在。但是,我国栏目化的电视纪录片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栏目的定位和耗费巨大人力、财力、物力,经历较长制作周期之后,经过三级审查制度审查后能否播出。所以西方的纪录片重在纪录和批评现实,而中国纪录片则重在纪录生活的原生态,从而大大地制约着我国栏目纪录片的创作。
三、创新纪录片创作方式
创新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纪录片创作如果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同样需要不断创新创作方式。在纪录片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通过一代代纪录片人不懈努力,创作方法呈现多元化,并且继续向前发展。在这个过程里同样也在学习借鉴其它艺术门类好的经验,不断丰富充实纪录片创作理念,以增强纪录片的可看性。其作品也逐步为不同阶层的受众所接受,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良好局面。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主要是相对于目前整体状况而言,并不是对单一优秀作品的抹杀。实际上,在中国电视人群体中,更具理想功底、成熟心智、沉稳心态的,当属纪录片人。他们不仅有着良好的悟性,更因为他们具备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图5图 6)在艺术创作方法上不论什么艺术类型,其创作方法上虽然手段技法不同,但是它们共同遵循的规律性的创作方法是不变的。通过结合自己艺术创作方法的体会,深刻认识到纪录片的创作同样也必须经过从生活体验,到艺术构想,再到具体的技法操作和实施,从而获取一部大众都愿意接受的优秀纪录片作品,使创作者获取精神和物质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拉毕格著.何苏六等译.纪录片创作完成手册.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2]谢晓晶著.90年代中国纪录片导演创作研究.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3]王列主编.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艺术创作方法范文5
1、怎样理解绘画创作的含义 绘画创作就是人们通过对自己身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把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与评价以及自己的一些情感体验,通过形象的塑造和画面的形式语言表现出来。它是采用绘画的形式来传达情感和对生活的认识的一种方式。
2、生活与创作的关系 生活与创作的关系就像母亲与婴儿一样,不可分割,它需要汲取母亲的乳汁才能生长不然将失去生命。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创作是生活的升华。当人类开始进化,艺术创作就相应出现,生活中如果没有艺术创作将会毫无生机,而创作脱离了生活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养的根基,而显得苍白无力。
3、绘画创作的特性 绘画创作有别于其他艺术种类的创作方法,它有其自身的特性。它是视觉的、瞬间的艺术。符号性、形象性是它最显著的特点。它不同于文学,很难像文学作品那样,用文字来描绘、分析社会的变迁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很难像文学作品那样去刻画人物丰富多变的内心世界。
(来源:文章屋网 )
艺术创作方法范文6
2015年9月25日至10月26日,“多维度――2015峨眉当代艺术年度展”在峨眉当代美术馆举行。
展览以“多维度”为主题,邀请了中外艺术家们齐聚四川峨眉山下,以视觉、观念、媒介多方面艺术表达来呈现对现代生活的思考,多国艺术家彼此文化身份具有差异性,正因为这样的差异性使艺术创作更具多元化。学术主持王林认为,“多维度”的所谓“维”,即艺术家的创作方法,所谓“度”,则是对创作方法的精准把握。出发点相异或相同、相分或相合,皆因创作方法有别,艺术呈现出来的面貌完全不同。这正是当代艺术的魅力所在,把人置于多元思维与多维度表达的开放性之中,召唤着身心自我解放的自由。
本次参展的中外艺术家展出了油画、雕塑、水墨、装置、影像等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可以较为全面的观看到不同时期的中国当代艺术面貌,同时也能看到中外艺术家同处于一个空间下的多维展现。策展人傅榆翔表示,呈现是创作主体的一种表达趋向,它所对应的是客体的“观看”,表达随着空问的变换而不断延伸,而在不同空问的“观看”由于存在于不同的文化、社会场域之中,因此会产生多向度的观照可能。何多苓是“伤痕美术”和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杂花写生》系列作品把西方的写实主义画法与中国传统写意绘画相融合,继承了中西方的古典韵味,呈现出具有东方文化内涵的绘画艺术作品。师进滇在本次展览中有《北京吉普3/4》、《浮尘》、《自行车》多件作品,均采用不锈钢丝纯手工编织创作的装置雕塑,艺术家通过对物品的“解构”和“重构”,把具体物品抽象成轻盈般的空壳,表现出师进滇对物品具有独到的精神理解。
素有“西南佛国”美誉的峨眉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其悠久深厚的佛教文化历史以及秀甲天下的自然景观,给予了当地市民特有的文人气息。然而,对于当代艺术来说,多元化趋势的发展尤为重要,此次当代艺术展览的介入给峨眉山这座城市注入的鲜活的文化氛围,当地市民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通过观看不同艺术家的作品,能够拓宽视野的各个领域,对于世界的认知或许有新的思考和启迪。
“多维度――2015峨眉当代艺术年度展”与峨眉山市此时正承办第二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同时举办,既展现出了峨眉山的城市开放性与包容性,也通过此次艺术盛宴向当地普通老百姓提供接触国际性当代艺术展的机会,促进艺术更加广泛性的交流与互动,同时也增强了峨眉山市的城市文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