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风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管理风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管理风险

实验室管理风险范文1

关键词:高职高专;实验室安全;风险

一、引言

提到高职高专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可能觉得这个话题离大家很遥远。一般人认为,高职高专开展的实验大都只是从事验证性的操作,安全系数很高,觉得一般实验室用的危险化学药品不多,不会发生什么危险,殊不知就是这种想当然的思想,在不重视安全的思想指导下,行动肯定会落差,管理就会松懈,往往就是这样人为可控的疏忽,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如2015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一实验室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事故造成一名实验人员死亡。2016年9月21日,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一实验室发生爆炸,两名学生受重伤等惨重的教训。因此在新形势下,高职高专作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孵化地,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技能的基本场所,是学生在校期间理论学习完成以后,需要到实验室进行验证性实验,实验室的安全,关系到每个学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稳定和谐。因此,实验室的安全必须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必须建立可靠、科学、操作性强的管理体系,把影响到实验室安全的风险因素,降低到尽可能低的程度。

二、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实验室安全是避免危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因为管理高层对实验室安全的认识不足,导致学院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不高,重视程度不高就会造成不会采取相应的控制手段不强硬,从而导致控制不足。一缺乏控制,就会因为一个直接或者偶然原因造成一定的事故,事故的发生就会带来系列的后果(难或者损失)。[1]各种各样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究其原因,不外乎由以下原因引起的:意识的不足或缺乏,就会管理的缺失,导致控制不足,某一个直接或者偶然原因的出现,如忘记关水电,导致起火或者漏水事件的发生,造成一定的事故,从而导致灾难或者损失发生。[2]事故虽由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设备及不安全环境所引起,而两者乃是由不良管理所引起,根本上是管理不善、不重视安全、无安全政策及决心。

三、高职高专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认知

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必须加强宣传和教育培训,让教师和学生们必须了解到:第一,什么是危险化学品、剧、监控化学品、易制、民用爆炸物品?什么是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对现行《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的3800余种危险化学品进行了筛选,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是指列入《名录》的危险化学品以及在温度20℃和标准大气压101.3kPa条件下属于以下类别的危险化学品:①易燃气体类别1(爆炸下限≤13%或爆炸极限范围≥12%的气体);②易燃液体类别1(闭杯闪点<23℃并初沸点≤35℃的液体);③自燃液体类别1(与空气接触不到5分钟便燃烧的液体);④自燃固体类别1(与空气接触不到5分钟便燃烧的固体);⑤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类别1(在环境温度下与水剧烈反应所产生的气体通常显示自燃的倾向,或释放易燃气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每公斤物质在任何1分钟内释放10升的任何物质或混合物);⑥三光气等光气类化学品。第二,化学品的生命周期包括:生产、使用、储存、经营、运输、废弃六个环节。安全事故包括:火灾、爆炸、中毒等。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进行作业,以避免化学事故的发生。第三,高校实验室特点。高校实验场所以化学性灾害为主,主要有以下特点:①用量少;②种类多;③人员更替频繁,新进人员为数众多;④新研发,未知风险很高。风险点主要表现:①化学物质未明确分类、标示及存放;②未提供物质安全资料表;③化学物质存放场所未符合安全规定;④化学物质未在适当地点操作;⑤化学废液之分类、标示、存放地点不适当;⑥局部排气系统欠佳,使用维护不当。

四、高职高专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

实验室管理风险范文2

风险管理实践教学创新型人才一、引言

实践教学是教师鼓励和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借助于一定的技术手段去验证理论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在验证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理论,从而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在高等教育中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大学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承担和进行“大学科、大平台”的综合性实验,严重地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现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多从教师视角出发,并未基于学生视角对实践教学进行划分。本文立足于学生习得角度,以实践教学对学生知识、行为、素质的改变程度为划分依据,构建更加合理的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二、创新人才培养对金融风险管理教学的新要求

1.实践教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创新人才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含实验、实践、课程设计、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拓展,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行为能力的重要环节。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更加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其主动建构科学的知识体系,强调知识、情、意、能的高级复合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高等学校办学功能的逐步拓展,现有的实验教学体系难以满足素质教育以及创新教育的要求,整合现有实验教学资源,构建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当前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2.风险管理实践教学是金融学微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金融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微观金融的蓬勃发展,金融学专业中的金融风险管理是微观金融领域的重要内容,涉及到投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等众多学科与课程。风险管理是金融类大学生高年级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在综合运用前期多门专业课的基础上系统学习新的内容,使学生专业知识体系得到完善和深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同时,金融风险管理实践教学是适应金融风险管理学科性质的要求,是适应新的就业方式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培养金融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金融风险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1.构建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金融风险管理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以实验室实验研究为载体,构建以金融风险管理实验室为平台,包含证券投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衍生产品风险管理、保险与理财风险管理、国际资本市场风险管理、公司金融风险管理六大模块的“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优化金融风险管理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证券投资风险管理包括:系统风险(宏观经济风险、购买力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社会与政治风险六类)与非系统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性风险四类)管理。

(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包括:信贷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管理。

(3)衍生产品风险管理包括: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的管理。

(4)保险与理财风险管理包括:内部风险(产品设计定价风险、核保风险、责任准备金风险、再保风险、资产负债配置风险等)与外部风险(保险业监理风险、经济风险)的管理。

(5)国际资本市场风险管理包括:外汇风险、国际投资风险、国际结算风险、国际贸易风险管理。

(6)公司金融风险管理包括:公司投资风险、融资风险、股利政策风险、公司治理风险管理。

2.建立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金融风险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将智能Agent技术引入实践教学管理,开发基于Agent技术的智能化开放式实践教学及管理系统。将开放式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与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和具体实验相结合,实现实践教学网络化智能管理,形成从学生提出实验申请到学生完成实验、成绩的一整套网络管理的先进运作模式,全面实现实验课程与实践项目的查询、申请、审批、授权、实验、考核等实践环节的开放式管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合作精神。

通过构建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掌握金融风险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和创新创造的能力,培养金融风险管理创新型人才。

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金融风险管理实践教学实施途径与保障措施

首先,运用心理契约理论建立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体系,对金融风险管理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其次,从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实验实训平台、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设计金融风险管理实践教学实施的路径与保障措施。第三,强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良性互动,将公司金融的实验研究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将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丰富实践教学的内涵。

四、结束语

本文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视角分析实践教学,将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涵。通过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平台+模块”的金融风险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了实践教学实施的路径与保障措施,为金融风险管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陈红,陈玉蓉,李娜.江苏省高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调查对比分析[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2009,2(5).

[2]邓亚妮.促进金融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发展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2,(12).

[3]王周伟.应用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的课程实验教学标准探索与实践[J].金融教育研究,2012,25(5).

实验室管理风险范文3

关键词:工程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X820.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工程项目投资多,给建筑工程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风险。

目前,大部分工程的风险管理普遍偏高,超出预算。而项目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于风险管理的风险评估不够准确,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并且对工程的经济效益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成了重中之重。

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含义

“工程风险管理”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工程的建风险管理格。从广义的角度讲,它指的是建设一项工程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所需费用的总和,这些费用都是一次性的,这个广义的角度是从投资者一方出发的,即为某项建筑工程花费的全部费用的总和。从狭义的角度讲,工程风险管理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其核心内容是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竣工决算等等。工程风险管理的任务:根据图纸、定额以及清单规范,计算出工程中所包含的直接费(所有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所消耗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费等等)、间接费、规费及税金等等。

工程风险管理风险的特点

项目在实施的各个阶段或各个方面都有着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而这些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往往都是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工程风险管理的因素,实践过程中,工程风险管理风险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第一,工程风险管理风险在整个项目的实施周期内都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管理能动性、全程性。工程项目实施是一种社会生产活动,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都会给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带来风险,而这一风险因素是普遍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的,并且其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和愿望存在。虽然我们无法完全消除事前的各种风险,但我们可以对其实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与管理,从而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所以说,风险具有管理的能动性。第二,工程风险管理风险根据具体的工程项目有质和量上的可变性,所以它决定了工程风险管理风险分析与管理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此外,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风险还存在偶然性、多层性、被动型和复杂性等特点。

影响工程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因素

(1)人为因素。建筑工程项目作为最终为人民服务的社会生产活动,其主要的决策和实施者是人,所以人为因素的影响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建筑行业总承包方会对工程进行分包,在分包过程中施工的前期经费由承包方垫付,然而这一过程往往存在很多来自承包方内部的问题,如:转包环节中承包方内部管理人员对工程的理解不够。在风险管理审核过程中存在一定误差;工程风险管理管理方面存在对项目施工资金管理监管不到位情况,在风险管理监督人员缺乏资金监管,导致部分资金往外流失。所以说,由于每个人的学识、背景和认知不同,个人的意志也会就不同,这些差异都是直接影响项目活动程序和内容,甚至是方案的实施,使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出现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因素。

(2)技术因素。国民经济的第三大产业就是建筑行业,其能否健康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政策的发展速度。工程技术分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工程风险管理在项目施工前应该对项目进行评估,在评估中技术检测措施不到位,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抬高工程风险管理的风险。另外,部分建设企业中有一小部分的工作人员,因各种原因不能很熟练的平衡经济和技术的关系,或者是对技术不负责导致发生技术事故,再或者由于技术经验的匮乏,不能选择最优的技术方案,对信息不对称的难以把握,这些都是在工程风险管理过程中会出现的影响因素

(3)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建筑项目施工过程属于室外作业,在其施工过程中的不可抗力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是不可预见的。例如:暴雨、飓风、洪水、地震、泥石流等不可抗力,更深层还可以包括火灾、战争、禁令这些不可抗力都会导致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提高,造成不可预知的风险,成为影响风险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5、工程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5.1、设计阶段的工程风险管理控制与管理

建筑工程离开不方案设计,为有效降低建筑工程风险管理,降低工程项目成本,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设计方案竞争机制,选取最优的设计方案。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设计领域包括了勘察、规划、设计、施工、材料、供应等,有的项目是高达上亿的投资,因此在方案的选择中要明确设计预算,确定整体预算控制经济指标、技术指标,并适当提升经济指标在方案中的权重。在择优选择中,运用当前最新的设计取费标准,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在最优设计方案的选取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次方案的通过并付诸实施,尽量避免在方案确定之后再次选取其他方案,从而拖延工期,增加工程风险管理以及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此外,设计方案在优化过程中,一定要明确一个前提,即最低风险管理的方案不一定就是最优的方案,而是“价廉物美”既有新工艺又不扩大预算。

5.2、招标阶段的工程风险管理控制与管理

①科学合理地编制标底。编制标底时要做到实事求是、符合实际,要与市场的实际变化相同,确保标底编制质量,达到合理风险管理的下限。建设单位如果单位没有条件,就应请有资格的单位代编,最好是自行编制。②确定适合的发包方式根据工程的规模、性质、特点等,业主可以确定合适的发包方式来控制工程风险管理。不管选择哪种发包方式,都应该进行招标,引进竞争机制,确保各施工单位在保证最低的企业利润的情况下,给出最优惠的价格。③制定严密的招标文件。

5.2、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计划

建筑工程在整个风险管理中,首先要找到可能导致工程风险管理中发生风险的触发器,这种指的是风险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指示器,可以在风险出现之前通知决策者或者是管理者。其次,还可以制定预防计划、缓解计划、应急计划,这三种方法是建筑工程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计划中最基本的方法,在风险发生之时可以降低风险的概率、缓解风险带来的后果,能够对发生的风险做出应急响应。

5.3、建立工程风险管理的宏观产业调控机制

建立工程风险管理的宏观调控机制,可以有效的减少环境因素变动引起的风险。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行业预测的途径,关于宏观环境的变化和行业发展的信息,建筑工程项目可根据这些行业预报信息识别和分析是否是因为通货膨胀因素引起的工程风险管理风险,从而可有效的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预测,把风险尽量消灭在萌芽状态。

5.4、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

风险管理人员应该熟悉建筑工程之中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和施工图以及标准图集,同时具有一定的施工技术知识,做到精益求精,有条不紊,并且精确地制定出一个标准具体的预算。建筑图纸上的细节问题设计人员比较容易忽视或者省略说明,在造价之时就应该注意。建筑工程在造价中涉及到的项目比较多,风险管理人员只有通过认真总结,仔细的分析,才能得出它们的规律,并且应用当前的规律来计算工程量,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素质。

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工作的展开具有非常明显的专业性、政策性和技巧性特征。这就要求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在工程各个时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的积累有关的实践经验以及技巧,摸索出具有降低建筑工程项目针风险的方法,为以后处理类似的风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实验室管理风险范文4

关键词:装饰工程;施工安全;安全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U655文献标识码: A

一、装饰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特点

1、客观和普遍存在

在项目进行的整个过程中,随时随地都有风险的存在,虽然明知风险的爆发会导致损失,但人的主观意愿并不能控制风险的发生,改变不了风险客观存的事实。到现人们通过对风险产生和存在的“土壤“不断努力研究,也只可能改变其发生的时间和环境,降低它产生的可能性,尽量降低‘已所导致的损失,做不到完全除去风险。

2、发生的不确定

单一风险因素活动或多种风险共同作用都会随机的产生风险事件。虽然有些风险事件的产生看似是偶然的、毫无规律的的,但通过系统性地研究分析风险事故资料和信息,发现风险事件的产生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发现吸引了人们对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研究,使得风险分析方法不断改善和风险管理理论日新月异。

3、可变性

这是因为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随着施工对象和活动的变化也会使风险产生质和量方面的改变。虽然预防了一些风险的发生,并且及时的处理了己发生的风险,但这样不能杜绝风险的发生,还是有源源不断的新风险随着项目的进展而出现。

4、多样性和层次性

因为装饰工程作业涉及的工种多、作业环境复杂、工序繁琐,所以装饰工程施工阶段会存在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其表现形式、导致的后果也各不相同。由于不同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加上外部因素的作用更使得风险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导致安全风险管理难度加大,这是装饰工程施工中安全风险的主要特征。

二、装饰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产生的来源

1、人的不规范行为

人的不规范行为主要有:作业人员违反作业规范、生产制度、施工方案等技术措施,自身缺乏防护意识和对安全生产的忽视,导致的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害;生产指挥人员和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因为指挥失误和操作疏忽,对现场作业人员造成伤害和财产损失,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对施工技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或管理制度制订不合理、有缺陷,导致施工事故的发生。

2、物的不安全状态

在装饰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要使用各种机械、工具来提高施工工水平和作业效率,如果作业人员在使用前忘记对这些机具进行检查和维护,一旦这些设备存在缺陷,在使用过程中则会存在安全隐患或直接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如脚手架插销松动可能会导致高处坠落,还有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如果存在质量问题,也容易导致火灾、中毒等安全事故。

3、环境的不适应状态

装饰工程施工包括室内和室外作业,其中雨水天气会降低作业人员的能见度,机具的操作容易滑动;多风天气会增加作业人员和机具的不稳定性;低温和高温天气都会增加作业人员的劳动消耗,容易产生工作疏忽;还有不可抗的自然灾害的发生,像地震、泥石流等。

三、装饰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管理应对措施

1、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1)施工项目部的安全管理机构建立

施工项目部作为项目生产活动管理中对现场的核心管理机构,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带头人的安全管理小组,施工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和班组长都应积极配合项目经理全面狠抓现在安全工作,必要时还应划分专门人员负责现场安全工作。安全小组还应制定全天轮班制度,每班中应包含安全管理技术人员,不仅保证出现问题时有人能管、有人能问,安全问题随时出现都能及时解决,还要能有效预测当天作业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风险事件。重视日常检查和现场巡查,对于发现的安全问题要及时上报给项目经理,在第一时间研究解决,体现安全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2)班组安全管理建立

班组是进行施工生产活动的最小组织构成,对施工安全的管理就不能忽视对每个班组作业活动的安全进行管理。每个班组都应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负责人,加强班组岗位检查并进行安全记录。

(3)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针对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安全事故的施工步骤、施工部位和施工方法,要进行定期和及时的安全检查,有效识别施工过程中隐藏的安全风险、审核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程度和执行效用,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安全检查的内容可以参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并结合具体施工方法和工艺标准来编制。安全检查的一般过程为:巡查一提出整改要求一复查一销项或处罚并限期整改。

2、安全教育

进行安全教育的对象是施工现场全体人,它是一项持久的管理工作,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都应重视。安全教育的目地一是加强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学习,二是使作业人员了解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风险事件的类型和特征,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三是树立全员安全意识,遵守规范作业。

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全体人员进行关于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学习,分析安全事故的危害严重性,在思想上转变观念,从根本上重视安全;对管理人员和技术工种人员进行与本职相关的安全技术规范、工艺标准等技术性方案和措施的学习。

3、劳动防护

在作业设备种类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劳动防护物品的使用对于改善作业条件的意义就显得至关重要,而且劳动防护物品也是保证职业健康的重要手段。劳动防护物品的种类主要有防尘、防毒、防坠落、防高温、防辐射等,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应该是能有效减少职业伤害和满足使用标准的,在使用中还要注意对这些防护用品的检修、养护。

4、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作为施工活动进行的场所,隐藏着许多潜在的安全风险,需要对场地进行围挡和实行封闭式的管理方式,加强门卫对进出入人员的证件检查,以免外来人员不了解施工环境进入现场,这样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对施工进场的材料、机械的堆放要划分详细、合理的平面布置,使材料按种类、规格码放并挂牌标准,以免现场杂乱无章,施工时到处找材料,特别是对易燃烧、易爆炸物品要划分单独隔离的区域堆放。

为了防止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现在要做到:一是保证消防设施齐全、消防通道畅通,逃生路线和器材存放地点合理;二是对于有可能产生火灾、爆炸的明火和电气设备在进行作业前,应清除场地,加强对现场材料的隔离防护,严格审查特征作业人员的上岗证和用火证。

5、安全生产制度管理

对于施工项目来说,应建立标准化、系统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安全标准以及施工具体情况来制定,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理可据,保证管理工作的明确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安全生产奖惩考核制度,确定安全生产责任和职责

(2)安全投入资金保障制度,保证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教育等资金到位

(3)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确定不同级别管理人员的培训标准

(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确定各检查方式的执行周期和检查对象的标准

(5)事故应急制度,建立事故应急小组,制定事故应急方案和组织管理流程。

6、安全技术管理

施工活动中需要加强安全管理的对象不仅包括塔吊、施工电梯、脚手架等机械设备的安拆装及操作活动,还包含根据性质划分的施工活动内容,比如基础工程、装饰工程、高处作业、特种作业等,因为这些对象的生产活动中含有大量的风险因素,极易产生安全风险事件。目前,国家建设部门和建筑行业都对以上对象的施工活动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技术操作、使用规范和生产作业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对这些对象的管理都是依据安全技术规范为主,像外用电梯可以根据《建筑施工外用电梯管理暂行规定》。

结束语

装饰工程很好的完善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同时还对建筑物进行了美化,在现代生活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对公共场所进行装饰时,不仅要注意其美观性,还应该充分注意其安全性,只有规范、标准的管理才能充分的保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实验室管理风险范文5

摘 要 本文通过依次介绍审计风险管理的概念及研究背景、分析审计风险出现的原因,最终提出了一系列审计风险管理的措施并最终得到: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并建立一套有效的审计风险管理体系加以预防,就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从而促进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良性发展这一结论。

关键词 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风险管理

一、审计风险管理概念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国审计准则中《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认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而审计风险管理则是指针对来自政府、经济和审计业务本身的种种风险,通过识别、衡量风险,选择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手段,从而避免诸风险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健全和发展,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也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参与主体的关注。因此,由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也就成为人们投资的主要依赖对象,加之会计舞弊现象的频频出现,这些都使得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面临前所未有的审计风险压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找到当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相应的对策来提高审计质量,增强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

二、审计风险出现的原因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之所以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审计风险压力,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外在原因

1.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性

会计师事务所所从事的审计活动要在法律的制约下进行,并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审计活动。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不太完善,加之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生活中随时都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而法律法规却不能随时的予以更新。另外,我国法律与会计法规之间也有相互冲突的地方,这些因素使得我国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面临着“无法可依”或“标准不一”的问题,这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2.现代审计内容的复杂性

现代审计所涉及到的内容较传统财务审计而言,审计内容更为全面复杂。审计报告包含的信息除了传统的财务信息之外还包含财务预测信息及企业经营的其他相关信息,而这些信息较传统的财务信息而言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可能引发较大的审计风险。

3.公众的过高期望

社会公众对审计报告的高度依赖和期望,无形之中增加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中的各种参与主体都更加重视企业的财务信息,对事务所审计后的财务报告有很大程度的依赖,也即对事务所的审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对事务所的期望值大大增强,这种对审计报告逐渐增大的敏感性最终提高了审计风险。

(二)内在原因

1.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尚有不足

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较发达国家而言尚处初期,很多事务所缺乏对审计人员的必要培训,还处于“老辈带新人”的模式之下,缺乏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从而造成审计人员应对客观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弱,最终增加了审计风险。

2.审计质量控制准则落实不到位

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质量控制准则不以为然,这加大了审计风险的可能性。此外,虽然有一些事务所实施了相关的质量控制制度,但是力度不够,其措施仍停留在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审核上,而对从审计业务承接到审计报告出具的全过程并未进行有效地监管,从而最终造成隐性审计风险的增加。

三、审计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

基于上述的原因,绝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意识到了审计风险的增加,因此许多注册会计师对自己没有把握的会计信息往往以“保留意见”的方式予以回避,但是这种看似谨慎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规避审计风险,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美国审计史上的“共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案例。此案中,虽然注册会计师针对自己没有把握的资产增值问题以“保留意见”的方式予以回避,但最终仍被判罚,这就就警示我们要重视和防范审计风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审计风险的管理呢?在笔者看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从宏观角度来看

1.设立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委员会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着两大问题,其一是“多头管理现象”严重,这种权责不清极容易出现监管空白;其二是行业监管力度不够,权威性较差。基于这两大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管办法,设立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委员会。该机构要高度独立,既要高度独立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又要高度独立于政府部门,把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而最大程度上对审计风险进行管理。

2.会计师事务所采用“有限责任合伙制”的企业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以有限责任制和合伙制形式存在,这两种组织形式对会计师事务所这个特殊的服务机构都有较为明显的弊端。为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参照国际注册会计师行业普遍采用的“有限责任合伙制”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提高了注册会计师的违规成本,同时还避免了其他合伙人由于某一合伙人的舞弊而被迫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悲惨结局。可以说,这种企业组织形式是集“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制”之大成。

3.继续倡导并开展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工作

在我国财政部号召的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背景下,很多事务所都开始进行合并改制,出现了很多有规模有实力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较之前的小型事务所而言,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其承担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因此,笔者认为应该继续倡导并开展会计师事务所的“做大做强”,通过一系列的整合和合并来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管理能力。

(二) 从微观角度(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自身角度)来看

1.会计师事务所要推广运用风险审计的方法

风险审计是以风险评估分析为基础,依据量化的风险水平决定实质性测试的程度和范围,以获取充分而适当的审计证据,查明会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的一种审计方法模式 。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1983年的第47号审计准则公告《审计业务中的审计风险和重要性》中提到了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 ,基于审计风险公式中涉及的三个因素,我们可以把风险审计的基本程序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评估其固有风险IR,确定重点审计领域,拟定初步的审计方案。

(2)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测试、评估其控制风险CR。

(3)确定期望审计风险和可以接受的检查风险DR,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制定审计计划。

(4)抽样审查会计资料,收集各种审计证据,并确定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5)综合评估审计风险AR,并与期望审计风险进行比较,最后提出审计意见并最终出具审计报告。

2.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并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

由于我国审计业务较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尚属起步阶段,因此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这也是导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加大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基于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也就成了当务之急。另外,注册会计师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并要将这一意识贯穿在整个审计业务当中,丝毫不能有所放松,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审计风险。

3.利用投保转移风险

随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不断增加,为了尽量减轻其承受风险的压力,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选择投保,通过购买保险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转移风险从而降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在西方国家,投保责任保险是会计师事务所一项极为重要的保护措施,我国《注册会计师法》也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规定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执业保险。

四、结语

虽然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审计风险压力,但是正如上文所言,审计风险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我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它,并建立一套有效的审计风险管理体系加以预防,就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最终促进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 周立媛.对审计风险管理的探讨.冶金财会.2009.

实验室管理风险范文6

【关键词】财务管理 理论 实践 风险管理

一、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

(一)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轻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财务管理是一科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需要通过实践经验来丰富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但从我国的教育情况来看,学校的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轻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差,所学知识无法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应用。

(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理论知识滞后于实际的财务管理

企业的财务管理根据企业结构的不同、企业经营项目的不同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是无法全部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材上去体现。并且,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快速的变革中,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情况也会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变革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但这种适应时展所做出的调整是无法及时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材中全部反映出来的,这是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来进行掌握和分析的。所以说,因为学校内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理论知识滞后于实际的企业财务管理,导致学生在走出校门进行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时,仍会与实际的财务管理应用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财务管理校内实践教学,教师的实践教学滞后于实际的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有实践课,其实践课可分为校内实践课和校外实践课。而校内实践课多由学校内的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手段、情境式教学手段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来开展实践教学。这些实践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实践操作,但仍缺乏财务管理的真实感和实际工作的紧张感和压迫感,所以使学生无法透过心理产生真正的实践经验。此外,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一般都是从学校毕业就进入到学校的教学当中。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但缺乏财务管理专业的真实实践经验。与学生一样,教师所获得的“实践经验”是没有亲身经历,是无法透过心理产生实践感悟的,所以其实践经验更侧重于展现理论的理想性一面,而非实践性。这就造成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其实践经验几乎都是“纸上谈兵”。

(四)财务管理校外实践教学,学生无法看到实际财务管理的本质

校外实践教学无非就是实习和社会实践,其特点都是具有短暂的时效性。虽然与校内实践课相比,能够真正地身处于实际的财务管理当中,但因为时间短以及其企业员工身份的非正式性,是不可能实现真正接触实际财务管理的本质的。当然,不可能要求刚走出校门的财务管理毕业生就必须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技能并马上投入到实际的财务管理当中。但是,学校在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中,不能够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际财务管理操作技能,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仍是财务管理专业不能视而不见的问题。

二、企业财务风险

所谓财务管理也就是财务风险的控制管理,只有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并有序地进行经济的各种活动,才真正能够实现其财务管理的实质作用。财务风险可以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其中客观风险是指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金融危机、自然灾害以及国家政策法规等。这些因素都不是依靠企业自身就能够将风险给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的,它存在着不确定性。而财务真正的风险应该是主观风险,它包括投资风险、决策风险、债务风险、纳税风险以及生产风险等等。它都是可以通过人为进行控制和制造的。所以要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时,主要是针对主观的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此外,对于客观风险可以通过规范化、健全化财务管理机制、内部管理机制以及加强企业建筑结构等方式来进行一定的避免。

三、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举措

企业在进行财务的风险管理时,首先需要以财务管理理论作为管理制定的基础。尽管财务管理理论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但同时仍能够反映财务风险的普遍性。依据财务风险理论的普遍性原则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框架设计,通过实践经验与实际的摸索来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内容的丰富。并将其财务风险管理记录下来,作为新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来丰富和充盈财务管理理论。此外,学校在财务管理实践课的教学中应该多聘请具有实际实践经验的财务管理专业人员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获得真正的实践经验积累,并产生心理深层次的领悟。再次,学校应该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从学生刚开始进行财务管理专业学习的同时就进行实际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但可以延长学生实践的时间,也可以使学生长时间沉浸在真正的实际财务管理的环境中,使得所学的财务管理理论能够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冯会晶.浅谈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J].活力,2012(15).

[2]裴勋.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风险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