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环境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环境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环境的概念

艺术环境的概念范文1

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迅速腾飞,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的同时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文化艺术大融合,人们的物质和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生产力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这无疑给人们带来了非常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与此时发展而来的是设计材料的过度使用、不当使用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随着倡导的低碳生活以及推行可持续发展政策理念在不同领域的开展与实施,设计师们对原来的设计思想和行为进行不断反思,绿色设计的理念在艺术设计的历史潮流中应运而生,并逐渐在设计领域受到推崇,并愈发深入人心,越来越成为当机环境艺术设计过程当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主题理念。以此同时,绿色设计在通过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进入民众的生活,为民众带来更绿色更环保更健康的生活体验。

关键词:

绿色设计理念;环境艺术设计;设计运用;艺术修养;循环再利用

随着当代艺术设计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学科规模不断扩张,人们在各个领域取得长足进步,这一方面给艺术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迎接发展机遇的同时,人们面临更多新的问题与启示,绿色设计概念也随着环境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应运而生。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提出

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末兴起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也称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环境意识设计。在漫长设计史中,环境艺术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他们的职责和作用。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基本原则

1、艺术设计过程中的再思考再认识原则当今设计界的各个领域为了获取巨大成果的同时不惜破坏地球上的生态环境,牺牲地球上有限的资源为代价,最终导致了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破坏,审计师们只有更新观念,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设计进行“再认识”,“再思考”,才能重新找回准确的设计切入点,真正的认清设计的方向。

2、设计材料的循环利用原则人们对精神文化追求提高的同时,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导致空间环境在其使用寿命周期范围内的反复装修,重新设计,这对于室内环境来说,意味着其使用寿命周期的缩短,材料资源的浪费,能源的消耗等等,而废物利用则是解决该问题的最佳办法。“环保”“再生”等概念也逐渐成为当今绿色设计理念的一个理念分支,使废弃的材料经过设计师的创意表现,重获新生。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重要性

1、设计观念的与时俱进充分理解设计发展与商业发展的关系。如今的商品因时展的需要,商品性质和商品形态更趋向于低碳、环保,商品设计更注重以人为本,强调人性化设计理念,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设计与新技术、新材料的有机结合,同时设计要注意考量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以人为本,并结合绿色设计理念,根据消以可持续发展为设计主旨。

2、突出自然、绿色、环保等概念在设计中的主体性,把绿色概念与设计理念进一步相结合并在实践中推陈出新创造力对设计师来说就是设计的生命力,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绝对性因素,可见,设计的本质就是艺术创造的过程。在设计和过程中,加大对原始自然及绿色材料的保护及运用,就地取材,降低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更加充分地利用设计材料。

3、降低环境负荷,提高设计原材料、设计资源的环保性、提高利用率人们在室内设计中不断地提升对材料的关注,对居住环境品质的要求,因此表现出对材料环保性的需求,特别是集成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这为室内设计中集成材料运用的环保性设计提供了广大的市场空间。

四、环境艺术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实践性

1、突出设计者在绿色设计理念应用实践中的主体性将绿色设计理念应用到环境艺术中去,就是要处理好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这项活动的主体,不断提高设计师自身艺术底蕴、艺术修养以及专业能力。扎实美学基础、社会经验积累、激发创意思维、提升综合能力、掌握时代技术、绿色设计等理念对于设计师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提高设计的健康性与和谐性在绿色设计理念的实践过程当中,有两点问题需要尤为注意:第一点是实现与自然环境的艺术性融合,降低污染;第二点是处理好人工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环境采光、温度、空气等系统可以高效运作。

3、尽可能的应用绿色材料绿色材料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节省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绿色材料在功能上也更为杰出,并能够在回收处理的问题上体现出传统材料无法达到的环保属性,最大限度满足了绿色设计理念的核心需求。

4、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应当考虑到能源的利用率问题,尽可能以最低的能源消耗,满足人对环境的功能需求。要降低能源消耗,主要可以从温度控制、光线采集、水资源利用以及隔音等方面来实现。门窗在现代环境建筑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之大,它对温度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绿色设计的理念,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人们越来越关注艺术设计这个新兴学科的未来发展之路。如何让这个“新兴学科”持久、健康地发展下去,成为艺术设计研究的重要命题。

五、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设计作为一种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等,是一种概念设计。因此在环境空间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环境空间设计的各个阶段,从概念方案到装饰施工等方面,尽可能第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对能源的消耗降到最小,使得最终的空间设计更符合低碳环保的要求。总而言之,绿色设计的主要思想是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要慎重考虑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能源的消耗,并将降低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能源的消耗作为环境艺术空间设计的中心主旨。

参考文献

[1]刘方笑.论环境艺术中绿色环境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8,(04):187-188.

艺术环境的概念范文2

环境艺术设计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形式,它追求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及对审美需求的满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和谐性、整体性和特色性的艺术美,注重个体在整体中的核心地位,将环境因素作为艺术设计的重要条件,追求艺术设计和周围环境的和谐,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设计出不同效果的艺术作品。现代环境艺术的基本特征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用性的艺术形式,在其具备服务的同时,还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人文性,以通过作品体现人的根本利益。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和设计材料的多样化,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现代艺术设计应该体现整体性的特点,具备科学、合理、统一的设计理念。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问题是近几年艺术界讨论的热点,是对以往设计过程概念化、公式化、生搬硬套的反思。个性化设计需要设计者通过多年的设计实践,积累和总结设计经验,以此在设计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设计特色和设计风格。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是设计者在设计构思过程中对整体和局部的把握。个性化设计中带有设计者强烈的主观色彩,这种带有艺术色彩的设计能够激起人们的思想意识,给人们以文化和艺术的启迪。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为打破程序化、概念化的问题,人们开始探索已有个性化设计的创新点,重新认识个性化设计的作用和内涵。

(一)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受到风格化的制约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对室内设计的个性化创造不是个人浪漫主义的体现,而是设计者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也是设计者追求新颖、独特,摆脱平庸的表现。设计师在众多设计构思中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也是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合理利用设计空间的必要艺术手段,这种艺术方式来自设计者的勇敢探索,不同于一般的平庸设计。

(二)室内设计的个性化能提升空间使用功能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艺术设计涉及的领域和内容也越来越广泛,要想在艺术设计中体现独到之处,更应该在设计中注重提升环境质量。在艺术设计中融入环境理念是环境设计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室内设计中的空间使用功能和业主的个人爱好和阅历有一定的关系,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该根据业主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进行室内设计。

(三)个性化设计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强调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和谐统一,是现代社会实现绿色环境和生态艺术设计的必要途径。环境艺术设计包括艺术构思、设计和装饰等多个环节,因此对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艺术品都应该认真斟酌,并加以润色处理,以达到个性化特征和外界环境的融合统一。

三、结语

艺术环境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幽玄;建筑东方美学;自然美;艺术美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Japanese aesthetics concept of Yugen might not be feasible in providing a practical or operational guide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practice. But the concept itself as a description of a tendency in oriental aesthetics provides an explanation to the indispen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ure and the object being designed that can be usually found in art creations with oriental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author’s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ental aesthetics concept of Yugen as expressed in projects the author worked i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ortu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usage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s concepts as it evolves and being used in many fields,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of such aesthetics concepts in the creation of architecture designs.

Keywords:yugen;oriental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natural beauty;artistic beauty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7-0088-02

1 前言

幽玄,作为日本两个最基本的传统美学概念(另一个是“物哀”),从传统文化的歌论,能乐,延伸至各个文化领域,甚至日常生活当中,是日本审美取向的核心概念,而基于幽玄产生的背景的根源的辨析,可以认为它在某种范畴内,也代表了东方,特别是中国的审美意识取向。

从广义的幽玄美学理论层面来说,幽玄是纯粹的日本文化,来源于日本的歌道,但是“幽玄”二字,最早却是由中国传入的,并且“幽玄”在文论和美学领域的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日本和中国都是近似的,并且从其表现形式和倾向来说,都是东方的,表达的对美的感受也是近似的。因此,本文借用幽玄的概念,从表现形式与形成根源中,分析其美学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探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中的东方美学意识,“地形.型构”这一设计手法的提出,也是在这一审美意识的潜移默化影响下的产物。

2 入“幽玄”之境——地形.形构与东方美学

选择“幽玄”这一概念来对地形.形构的建筑设计手法进行阐述,基于两个原因,首先,“幽玄”表达出来的美,能充分表达该手法创作出来的空间意味。

本文不打算从文论及文化研究的深层次去辨析幽玄的概念,只是概括的提取出幽玄表现出来的情境在建筑设计领域的表达。首先要了解幽玄所表达的意境,幽玄,是“‘优美,幽雅,含蓄,委婉,间接,朦胧,幽深,幽暗,神秘,冷寂,空灵,深远,余情面影,超现实等审美趣味的高度概括。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幽玄’标示一种暗含的,包蕴的,内聚的,收拢的,沉潜的状态。’”“‘幽玄’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日本式建筑不喜欢取明亮的间接光线,特别是茶室窗户本来就小,而且还要有帏帘遮挡,以便在间接的弱光和微暗中显出美感。”幽玄表达一种深沉的,隐性的,诱惑的静美之感。在建筑的表现上,可以展现禅的空间韵味,以东方传统的美学感受为基础,可以导出诱人的魅力。这很难说是一种具体的设计手法,只是一种属于东方的,对美的情结。

第二个原因,从幽玄产生的背景来说,可以说和歌是幽玄概念的载体。而和歌的特点是,抒情与述景紧密结合,在描写自然风物当中将浓厚的感情渗透在其中。这是将“自然感的要素”和“艺术感的要素”统一起来。这对关注人文风土环境的建筑设计来说,是从对环境的深层感受方面就一脉相承的。

“在东洋特别是日本,由于气象风土上的原因,以所谓“自然美”即自然物为对象的审美体验,无论是在其广度还是在其深度上,早就有了显著的发展。其结果,这种自然美的体验,对人们本身而言已经转换为一种艺术体验了,由此而体现出了一种催生审美价值意识的倾向。与此同时,东洋独特的世界观,使得这种感情的倾向更加朝着思想方面深化和发展。”因着这样的体验,在设计中寻找建筑本体与环境的关系,甚或由环境推导建筑的形体构成,已然是东方美学中精神上,思想上的追逐,而非单纯的手法上的选择。

图1-株洲博物馆总平面图

“在美本身的问题范围内而言,可以说,在东洋,那无论从思想上还是感情上,都不可能将所谓艺术美和自然美,像西洋美学那样在‘形式美’和‘内容美’相关联的意义上加以区分;也就是说,在东洋的美意识里,在两者密不可分的意义上,自然美与所谓艺术美的意味是相同的。同样的,在所谓自然美当中,也有着艺术美的东西。而且,这两者不仅在密不可分的意义上结合在一起,在审美的意义上,可以认为两者是直接的由‘自同性’而殊途同归的。”在建筑美学表达的范畴,这一观念表现为“自然美”亦即“建筑美”,由地形的自然美为基础,构建出建筑本身的美,是最能体现东方审美哲学的整体性的方式,同时也表达出东方艺术创作的本源根据。

图2-株洲博物馆透视图

3 建筑设计实例——株洲博物馆概念方案设计

下面选取魏春雨教授的株洲博物馆方案设计案例,分析其创作的灵感与设计手法,能从中窥见“幽玄”这一东洋美学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同时也说明了传统美学意识在诸多领域的繁衍中的偶然与必然。

3.1项目概况

株洲市文化园的规划始于上世纪80年代并于90年代初形成雏形,园内现有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三馆。文化园位于人民中路以北,红港路以东,纺织路西侧,总用地面积49196.5m2。它是株洲文化历史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株洲市内重要的群众文化场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计划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搬迁至他处,岛上只保留博物馆,并将岛上“三馆”馆舍整合,筹建株洲博物院。

3.2设计概念:“大溪”环流

取源湘水之“洲”,隐喻“洲”之始义,柔和消解建筑自身体量,建筑与环境共生于岛中。以不规则折线动态生成于场地,环境模拟湘水冲刷之肌理,贯穿场地始终,质朴硬朗而富有生命力。颠覆建筑于地面传统明显界定关系,使其互为依附,北构西折,蜿蜒屈曲,丰富其内部展示空间。

在这样一座岛上,建筑群被限定在特定的情境里,而在这样的情境里,建筑师主动的让建筑体量湮灭,周边环境的覆盖之下,蕴藏了空间委婉的表白。水在陆地之上并不存在,却成为形构的动因,成为了线索,建筑群的构成,流线的组织,一切都来源于自然要素的介入。自然之美的驻留,形成了艺术之美。两种元素高度统一时,建筑与环境的相融显得理所当然和顺理成章。建筑与环境的界限在相融中模糊并消失,那空间的幽玄便被清晰的阐释出来,建筑出入口的含蓄和间接,展示空间的幽暗和深远,建筑形体的朦胧和空灵。所有这些空间或形态特质都符合博物馆的功能需要,这种浑然天成便是地形形构这一手法的本源,也是目标。

4 结语

幽玄作为日本的传统美学概念,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可能不具备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性方式,但是作为东方美学倾向的表述,它解释了东方艺术创作中的自然与创作对象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建筑设计的表象上,地形.形构这一手法的提出和实践,都表明它是来源于我们传统的美学感受和认知的。本文并非要为这一设计手法“寻根”,而是理清了这一美学原则和其发展根源,在设计实践中更能把握好自然与艺术之间的因果关系,指导我们在建筑设计中追求自然与艺术的统一的美。

参考文献:

[1](日)能势朝次,(日)大西克礼.日本幽玄[M].吉林出版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艺术环境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也在不断的进步,如果设计师要设计好一个空间,需要对环境艺术的设计理念进行透彻的认识以及它的表现意境。一个最为主要设计理念,则是要让设计更具有个性化,不仅是想法要有个性,在空间设计上也要有个性。

1 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和表现意境

1.1 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中,阿伦•卡普罗被称为环境艺术的创立者,而《最后的审判》被称为对环境艺术又重要作用的代表性作品。现在人们通常讲到环境艺术的时候一般会想到西方的街道艺术,大部分的人们认为环境艺术是指那些环境绘画和环境雕塑等类型的艺术造型。事实上这种想法太过于浅显,因为人类的生活环境是没有达到所谓的环境艺术的质量的,环境艺术的定义是有很多的层次的意义的。如今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成为了一门新兴的学科,而且也是一门系统工程。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从我们人类生活的环境的宏观到微观的设计层次,也是对对我们的生活方式的一种协调性的设计,并且能够对我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设计,这种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回归我们生活的环境的各个系统工程。

1.2 环境艺术的表现意境

对于环境艺术,一般它所展示出来的层次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首先我们可以分析环境艺术所表达的意境。第一,人类现在所居住的环境有很多的因素构成,们的生活环境更具有生活情趣和空间感也能更具有活力性,这种空间环境主要由人与环境综合构成。第二,人类生活的大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这种自然的环境总是向人类传达着一些自然的信息,这种自然环境主要由阳光,空气,水和大河,山川组成。第三,人类对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审视主要与人们的素质和生活经验和审美观点,以及对环境的判断都有很大的关系。总之,环境艺术的设计如果可以在这三个表现层次上进行统一,那么设计出来的艺术作品就可以在人们的心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及给人们的生理提供感官上的享受。

2注重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个性化

最近几年,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中总是出现这样的现象,即使设计者缺乏自己的个性设计,总是存在对前人优秀的设计过程的照抄现象,除此之外设计过程也体现给人一种概念化,公式化的硬设计,缺乏自身创造的灵活性。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设计的个性化,如何才能使环境艺术的设计更具个性化,除了与设计者的设计经验和个人的设计特点和设计风格有关以外,还与设计师对整体设计构思中整体与局部的把握。总之,带有个性色彩的环境艺术设计往往可以让人们从中释放自己的思想和摆脱传统的束缚,并且也能形成对某种文化和艺术的启发。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中,我们需要将概念化和公式化的设计进行打破,重新认识个性化设计的真正意义,如何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入手。一是,在所设计的室内和室外的人造空间内可以将大自然的的构成因素进行引入;二是将以往的那种直线水平的造型设计进行转变,将城市设计和室内设计中的整体环境和局部环境用优美的曲线和其他个性艺术造型来进行环境空间设计的内容丰富。

2.1环境艺术设计的风格制约着个性化的设计

所谓个性化的环境艺术的设计绝不仅仅是浪漫主义的自我表现,个性化的设计主要是与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关,这些能力可以帮助设计是到达更高的艺术境界,个性化的设计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空间进行合理的且最大程度的使用,这种设计方案的产生需要设计师进行不断地探索。除此之外,个性化的设计需要展现的是对自然知识的一种进行合理的想象和组合。比如,设计使在对城市和居住空间进行设计的时候,太过注重城市的规划性以及如何改善居住空间等城市的设计理念,而对人类的对环境的心理和生理的因素的考虑不够。城市中的每个居民的在对城市空间的审视时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如果设计师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考虑,那么他所设计的环境会让人们更愉悦。也能让他的设计更具有个性,能得到更多的展示。一个设计师的风格,就是它的设计个性的展现,总之一个设计师的设计会由于经济,物质,习惯等等的作用而变得有所不同,但是它的整个倾向却不变,这就形成了在共性之下存在个性。

2.2个性化的设计提升空间的使用

环境艺术设计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进步,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很广泛,不仅对艺术上有要求,对技术也有很大的要求,只有从这两方面进行考虑才能提高环境设计的质量,环境设计应该满足不同户主的要求,在空间使用功能上需要根据户主的爱好,工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考虑,对空间进行合理且有创意的规划。比如,对于一个从事多年大学教育的教授,又习惯摆弄花花草草,那么可以可以在他的家里设计几个空间合理的书架以及在他的阳台和房间等地方设计可以容纳许多花草的平台。这些通过对业主的了解对空间进行尽可能的提升。

3结语

总的来说,设计者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不能缺乏个性化,个性化对一个房子和城市的文化都有很大的展示作用。环境艺术设计体现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文化,习惯等等。

参考文献:

[1]胡议丹,胡佳.浅谈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J].现代情报,2004(03):221-222.

艺术环境的概念范文5

[摘要]本文笔者对我国景观设计当前现状与未来发展做了整体概括,通过对未来景观设计中要坚持的设计原则的阐发,提出景观设计要遵循以下设计发展方向:功能发展方向、大众审美发展方向、景观艺术设计的独创与时空发展方向等。

[关键词]设计环境艺术景观发展方向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家居环境、生活环境品位的提升,使得全国各地都兴起了景观设计的热潮。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下,如何在设计规划上提出新的,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协调诸多矛盾的规划观念,是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的景观设计战略思想。

二、当前我国环境艺术的设计现状

在各种景观规划设计招投标竞赛中,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许多投标设计成果的设计说明中,都在玄乎其神地试图说明他们的设计概念是如何寓意深刻,而又极具艺术性、科学性、功能性、经济性、社会性等等,无一不竭尽宣扬之能事,大肆鼓吹。但在他们的设计作品中,我们却发现设计概念与设计成果之间似乎并没有多大的联系,或者说,即使有联系也可能仅仅是牵强附会。他们的设计概念成为包装设计中“皇帝的新衣”。“有概念、没手法”已成为景观设计界的一种普遍公害,西方的一些景观设计形式被盲目地移植到中华大地,“欧陆风”吹遍了大江南北,“白宫”加“故宫”的景观设计,让人啼笑皆非。从南到北,照搬模仿,少有个性鲜明,耐人寻味、境界高远意味深长的作品。更令人发指的是,自目抄袭和模仿的形式化设计几乎司空见惯,这些设计打着种种时髦的风格标牌而无视起码的对场所和功能的关怀,也亵渎了专业设计师对艺术追求的渴望。现代景观设计正面临着被似是而非,大肆泛滥的空头理论扼杀的危险。对现代景观形式语言进行创新,已迫在眉睫。而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和探索的滞后,已成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呈现可怕的“千城一面”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真正既能从宏观上进行探索性研究,又能在微观上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已不多见,理论不幸沦落为各种学术演讲的噱头和身份的标签。设计师热衷于提出唬人的概念,而不脚踏实地研究一些问题也是当今浮躁社会的一种普遍问题。他们的概念往往是通俗而不深刻,当它们深刻的时候,却又不通俗。他们的景观设计概念脱离了知觉,成为抽象的空气而不是用能感知的形象来表达。

三、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瓶颈

1.利益至上的毒害

在买方市场、经济压力的双重作用下,景观设计师对形式的探究趋向于一种更“经济”和“便捷”的拿来主义,普遍缺少对景观设计语言的深层探究。20世纪末的我国现代景观设计,附庸了许多含有“现代主义”色彩的理念逻辑,从而以某种更为“成熟”和“平面化”的消解深度的姿态,投入到商业大潮的经济建设之中。因此批判与整合的能力明显地衰退,景观设计出现了“失语”的现象,景观设计语言也变成了一种“病毒式的泛滥”。在新的景观理论创新的潮流中,理论研究出现了“概念大膨胀”,微观而具体的概念物化的形式似乎已成为普遍解决了的问题。路易斯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的现代设计教条框架中,形式的研究成为功能探究后顺便提及的“小儿科”。形式语言的研究往往停留在一种表面化的“深层”模式上,从而未能同景观概念加以很好的粘接。

2.艺术教育的错位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的我国设计艺术教育,更多的还是一种知识化的素质教育和“审美娱情式”的人生修养教育,这使我们在对艺术的认识上首先就将其置于一个纯艺术的位置。景观艺术的教育成为景观设计课程中的效果图表现技术训练,或者干脆就成为阳春白雪似的高雅德行。在这种知识结构的支配下,景观设计与艺术的关系看似很近,实则相去甚远。艺术在景观设计中成为各理性逻辑之后的形式美化,和以各种雕塑小品、壁画的形式成为标榜景观设计师艺术素养的点缀。似乎艺术创作思维和艺术并不能直接给我们多少更为有利的构思逻辑。这种理解下的艺术,也只是停留在扩大了外延的“传统纯艺术”,艺术的功能只是审美娱乐。而本身就是一个思想宝库的现代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被浪费和误读了,艺术的功能存在被弱化和表面化的现象。

四、我国景观设计的发展与方向

新的文化模式即将到来,然而在这种新的文化模式中,我国未来的景观设计,将是如何一番面貌——这一问题等待着当代的景观设计者们去解答。

1.功能发展方向

景观设计的目的首先是为大众服务的,功能发展方向占首位,它不只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物体由它的性质决定的,如果它的形象很适合于它的工作,它的本质就能被人看的清楚明确。一件东西必须在各个方面都同它的目的性相配合,就是说,在实际上能完成它的功能,是可用的,可信赖的,甚至可以说是便宜的。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看,评价景观设计的优劣,不单单在于环境好看与否,更重要的是其是否首先解决了功能的问题,是否形成了适宜的场所感,使用上是否方便舒适,与周围环境是否和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否合理等。景观规划的使用功能存在于各类景观设施自身,它直接向人提供便利、安全、保护、信息等服务。它是景观设计外在的、首先为人感知的因素,因此也是第一功能。有时我们往往过于偏重景观形式的新异怪诞、色彩的眩目夸张和某些象征意义含混的符号构成,而忽略了其技术含量和对功能的合理阐释;人们容易把某种充满了人文主义关怀甚至不无浪漫、理想主义的设计理念寄托在形式之上,而忽略了功能的完美和景观对人的良好服务才是美的真正源头。事实上,形式也只有和功能密切结合,才具有理性的根基。城市景观的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美学价值,也只有在功能与形式的相互协调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2.艺术审美发展方向

景观设计的艺术审美发展方向不仅是人类的一种心理需求,而且现代设计在其发展过程中,从没有停止过对审美性的追求,因此将审美原则作为景观设计的原则之一是有重要意义的。大众是城市景观设计的决策者,人民大众的审美观念将直接投射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不同时一代、民族、地域的人,不同社会地位、年龄的人,不同的知识结构、文化修养的人,在审美情趣上都会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但是,不管这些审美习惯在感觉上多么不同,在它们的深层总有一种相同的东西,因为,人们的审美习惯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总是时代文化思潮的一部分,总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特征。因此,新的文化艺术模式的形成,必然带来大众审美观念的转型与革新,既将体现为以下三类趋势作为新世纪景观审美的基本类型模式:

(1)村落田园审美观:童雯闲适、麦香稻花、田园风光、桑麻之乐是农业文明时代典型的景观特色,这类景观特色并不会随着农业文明的结束而结束,而是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自然景观结晶永远留在人类的记忆当中。

(2)极简主义审美观:工业文明的标志则是机器美学的兴起,一切事物在工业文明时代变的那么富有规律,简洁,经济功能的原则是一切人类创造物变得简洁而富有想象空间。

(3)景观生态审美观:景观生态审美则是整体综合的审美观念,它不以单纯的视觉形式为审美原则,也不以生活生态为主要内容,而是这些诸多要素的集合,其核心内容是生物物种的生境和谐概念,在此基础之上,考虑一定意义上的人性空间,但绝不仅仅是完全以人为本的景观空间,而是宜人生态生境与人性空间的交融、整合。

3.独创发展方向

独创性是艺术的生命,是设计的内涵。在景观设计中独创性主要表现在尊重民族文化,体现历史文脉,传达场地精神三个方面。中国园林最伟大的特征就在与她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精髓,体现了民族美学思想与民族性格。中国园林又分为北方园林、南方园林与岭南园林三个派系,她们都分别表现了当地文化特色与地域特征。这就是中国园林能够自成体系的重要原因,我们中国现代景观设计要继承这种文化精神,在现代文化艺术的根基下追寻新的创造力。

艺术环境的概念范文6

在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伴随着社会与艺术领域的重新审视,生活品质的再提升问题已经直面在艺术家的面前:如何从理论的角度对生活环境提出新的规划,从问题的范畴发起艺术家的有效行动、观念的整合、社会的实践、公众的沟通?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环境艺术学会应运而生(图1)。

环境艺术学会2008年年会的主要议程包括会员作品展、研讨会与成果发表会,各大学学生现场制作发表会,会员交流活动等。今年年会的主题是“环境・交叉的时间”,与正在举行的横滨三年展的主题相呼应,时间上与三年展同步,研讨会与三年展并行,地点也与三年展的主会场相接(图2―6),带有参与的姿态,对横滨这个复杂的城市进行的重新认识,这些活动是对横滨所代表的都市类型进行的研讨与解读。

“时间”这一主题的确立,旨在强调“交叉、互动”。当代,人与人的行为差异和距离渐渐缩短,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日益同步,互联网的蔓延使“交叉、互动”这一名词更具意义。个体的封闭已经不再现实,共同的空间构筑,交流场所的形成,独特文化的尊重等,既是公共艺术的课题也是公共艺术的本质(图7)。“时间”的概念,抽象地涵盖了“记忆、经验、希望”等人的认知体验与行为,更多形而上的描述,三元次的概念想象(摘自策划人木户修教授论文)(图8)(图9)。纳入横滨三年展展的两项展览,在媒体的宣传和东京艺术大学的后援之下,虽然只是短短数日的展示,却取得了广泛瞩目的效果(图10)。一项是正式会员的作品或方案、成果的展示和发表;另一项是由十所艺术院校雕塑系或设计系学生现场制作的环境艺术方案展。

自从环境艺术学会成立时起,每年都要举办会员之间的提名展(图11)。考虑到由于会员的专业不仅有雕塑,还涉及到很多艺术门类和相关的技术工程领域,所以,不能以简单的展览的形式边行,而应采用多种手段和更加自由的平台。为会员之间,会员与公众之间的对语与交流提供特定的场所(图12)。会员可以提供作品、照片、影像、论文等,以主体的类型阐述个人的认知。关键一点是,我们的理念如何与公众交流,注重反馈观众意见,是区别于其他展览的新型展览形式(整理自平户贵儿先生的介绍)。

参加本年度教学交流部分的学校分别有东京艺术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多摩美术大学、女子美术大学和东海大学等lO所艺术院校的雕塑和空间艺术专业的研究生各自组成团队,以“共同的时间”为主题,涉及“浸食、连接、记忆,生命、物语、共有、循环、沉积、梦想、阴影”十个概念,立体的展示了环境艺术的多重性与复杂性课题(图13)。各学院在共同的制作过程中,不但表现了自身环境艺术教学的理念与特色,而且由于相互交流与互动,更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完成度。比如说,东京艺术大学的作品(图14),表现“连接”的概念,以环形的造型表现无穷尽的想象,通透的空间更多地与环境产生联系,并进入环境的角色(图15)。武藏野美术大学和都留文科大学的作品更多地采用光、电和多媒体的技术含量类型,表现空间环境与生活空间的记忆与共有,延续了技术表现和人性体验的并行感(图16)。还有女子美术大学的作品,从女性特有的角度、以T恤衫为元素,非常态的表现了特定空间下物质的循环和再生的命运交响(图17)(整理自渡边五大先生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