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的感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素质的感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素质的感受

心理素质的感受范文1

那么,学生数学心理素质有那些方面呢?

学生数学心理素质包括知、情、意等方面。知即为认知,认知的核心是思维。情即情感,它包括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动机、兴趣、态度及对数学美感的感受。意即意志,它是促进数学学习的动力,是取得数学成绩的重要保证。

怎样在高一、高二年级对形式进行高考数学心理素质的培养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提前接触高考题

1、在讲授新课时,可适当选择一些高考的容易题,讲解之前说明它是哪年高考的第几题。学生通过教师对例题的解答,感知高考题,消除对高考题的神秘感并形成条件反射。

2、在章节考试试卷中选用某些高考题,使学生体会在考场上接触高考题的感受,讲评试卷时特别强调高考题的背景、内涵、解法。让学生知道答题的失败和成功之处。

3、在黑板报上开窗口,对应每周所学的知识,介绍历年的高考题,,每次2~4道,一周一次,学生每天在教室里感受高考题,另一方面,学生边学新知识边用新知识解高考题,他们更能体会到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和成功的,更加坚定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念。

二、模拟大型考试仿真高考

1、时间上,把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安排成与高考时间相同(即上午9:00——11:00)顺序也相同(即第二天早上考数学)。调整好学生考试的生物钟,经过两年近十场大型考试,学生基本能适应这种时间,并能把竞技状态调整到最佳。

2、从试卷用纸、试卷编排、试题类型上仿真高考试卷,使学生把每次考试当作高考练兵。

3、从考场座位编排上实行单人单桌,并编写考号。答题时,要求在指定位置写上考号、姓名,使学生养成答卷的良好习惯,对违规的学生仿照高考扣分,以使塔吸取教训。

3、条件好的条件下,可采用答题卡,接近标准化考试。

4、做出详细评分标准,让学生参照评分标准互相判卷1—2次,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解题的每一步对得分的影响,培养学生每分必争,能得分不失分的品质。

三、培养坚强意志,树立冲击难题信心

高考中较难题的解答,是拉开考生成绩的关键因素,因此,难题的冲击是学生突破自我的重要途径,可采取兴趣小组讨论,有奖征答、无奖征答、专题讲座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解题过程,还可以肢解解题过程,在组与组之间接力解题。对于只能解出一部分的同学要肯定成绩,及时鼓励,并和学生进一步探索,引导其朝成功迈进,一定要克服学生怕麻烦不做下去的缺点。解题成功后,要与学生共同分享快乐。

健全的人格、遇事不乱、处变不惊、败而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关键在于日常要做好家庭教育的慢功,慢慢培育孩子的心理素质,而不是高考临时抱抱佛脚就能取胜的。

应该说,考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家长为主体的家庭教育不可或缺,这也需要平日里重视“以人格教育为主、以日常沟通和榜样影响为主要实现方式”的家庭教育。家长如果只注重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平常不注意与孩子沟通,不积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只等到高考关键时刻,才对孩子心理上的稳定百般呵护,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无形中也许对孩子产生一种压力,效果未必好。

同时,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更是不可或缺。应该说,素质教育的概念即包括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但“惟分”是举的倾向,仍然导致我们忽视了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健康人格的关注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而家长、学校、社会各方形成的合力,通过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辛勤浇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商,养成健康的人格和遇事不慌的心理素质,不仅有利于孩子在高考中正常发挥,更有利于他们在整个人生中获得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

因为,从宏观上看,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梯而已。走过这一步,也仅仅是个开始,今后人生中将面临的比高考要难的考试还有许多。也因此,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战场,今后路还长,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如影随形地陪伴孩子们走过一生。所以,要一以贯之,在高考后也要十分重视孩子们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素质的感受范文2

摘 要: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个体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应围绕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任务和幼儿的活动展开。

关键词:幼儿;心理素质;心理健康

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应该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幼儿园、家庭该如何开展教育,才能有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增进其心理健康呢?

北京师范大学的刘馨将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任务总结为三点:(1)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尤其是人际关系的和谐。(2)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其积极、健康、稳定的情绪,开朗的性格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3)预防、控制和矫治各种心理病态以及不良适应行为。

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应围绕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任务和幼儿的活动展开:

一、寓心理素质培养于日常生活中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这样评价孩子的成长环境: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钟爱人生。幼儿园、家庭应注重精神环境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影响,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平等地对待幼儿,既不溺爱也不冤枉幼儿。尽可能给予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特点和长处的机会,称赞幼儿点滴的进步,欣赏他们通过自己努力取得的小小成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感受和发表自己的意见,接纳幼儿的不同特点和发展的不同速度,力争使他们感受到轻松和愉快,这样做既有利于幼儿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又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情绪,形成积极开朗的性格。

教师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都力争建立平等、友爱、互助的良好人际关系,幼儿在和谐的氛围中生活、学习、模仿,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也有利于从以自我中心中走出来,走向群体,学会与别人合作,学会与同伴交往,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这些对人格的发展十分重要。

要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忌越俎代庖。在教育要求上,家庭应与幼儿园保持一致,这对于良好心理习惯的巩固和形成很有好处。

二、寓心理素质培养于学习活动中

学科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渠道,各种教材内容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人格的要求,既有德育、智育、美育等因素也有心理教育因素。幼儿期也接受学科教学,因此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应在组织幼儿学习教材中心理教育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组织的活动,内化为幼儿的行为。教师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使各类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感受到成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幼儿不仅会对学习充满信心和希望,由于正迁移,在生活中也能得到良好的适应,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系列良好的性格特征,诸如勇敢、顽强、不畏困难、不断进取、乐观向上等。

三、寓心理素质培养于游戏中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对周围现实态度的一种表现,是他们生活经验的反映,同时又是他们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还是培养同伴之间友好交往能力的极好形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幼儿在生活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客^条件的限制和束缚,这种心理需求与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及能力不足的矛盾是幼儿心理的主要矛盾,而许多游戏为解决这种矛盾提供了有效途径。幼儿在游戏中往往是自由和自主的,可以尽情想象并在想象中如愿以偿地满足自己参加成人活动的愿望,游戏使生活在成人主宰社会中的幼儿找到了心理平衡点,紧张情绪得以松弛,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教师要充分利用游戏的这一特点多多地组织开展游戏。

在游戏中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个幼儿的行为表现,并及时给予评价,同时引导幼儿关心伙伴的言行,帮助幼儿学会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通过组织开展游戏帮助幼儿懂得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引导他们以积极和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与他人相处,这有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

心理素质的感受范文3

1掌握专科学生心理特点

1.1易变性 专科学生由于年龄的渐长,知识的增长,开始对周围事物产生一定的感受、思维和态度;但这种看法和态度可随外因的作用和影响随时产生变化,又是一个学生原有的态度可因一些小事或别人的一句话而发生反转,这是专科生心理不稳定和不成熟的原因。

1.2易感性 易感性是专科生生心理的又一显著特点。专科学生由于生理心理都处于渐熟期,状态不稳定,加之求新、求异、求刺激的心理倾向;再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性,是专科学生对周围实物的好恶、取舍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1.3可塑造性 专科学生心理的易变性和易感性决定了专科学生心理的可塑性有人形象的把专科学生心理比作一块和好的胶泥适当加以外力的作用和影响,可以塑成任何一种造型。

1.4 朦胧状态专科学生由于知识量少知识而窄,社会生活阅历浅,缺乏实际经验,特别是生活中经受的挫折遇到的困难和打击少等原因。是的他们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和存在的事物在认识上和感受上都只能局限于事物的浅层和表象;对于事物深层和本质性的东西看的不透,对许多事物的心理感受还是似懂非懂,若明若暗,有感受有情感,但又讲不出,说不明吃不准。

1.5感彩重 由于缺乏知识、经验理智的判断,对事物所持的态度多半取决于自己的感官感受,不问真想,人云亦云。学生中班组间群体对立情绪等多属于这种因素所致。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

健全的人格心理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学校、社会、和家庭应该紧紧围绕培养专科学生健全人格这一目标,抓住专科学生心理易感易变和可塑的特点,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2.1营造健康心理成长的环境家庭应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有意进行家庭劳动的训练,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不溺爱孩子,重精神鼓励。学校应对专科学生进行集体主义集体荣誉感的教育,教育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乐于助人互助互爱、严于律己、宽容待人,遇事冷静的良好品格。社会应重视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纠正各种毒害专科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现象,使专科学生无论是在家庭的生活环境还是在学校的生活环境还是社会的交际环境都能受到正面的教育熏陶,形成良性循环。

2.2抓好专科学生的育成教育专家们指出青少年的育成教育与青少年的知识教育就想马车上的两个轮子,如不同时发挥作用,马车无论如何也不能正常前进。学校应把学生于成教育放在各种教育之首,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利用专科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遵纪手法、积极向上扬善疾恶、助人为乐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教育,培养学生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良好品德。

2.3 辅助引导专科学生进行人格的训练

(1)培养谦虚谨慎、涵养克制的品质,凡是三思而后行,不冲动蛮干。(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对生活充满乐趣,能顺利适应社会变化的环境。(3)培养自己敢于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进取精神。(4)培养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性格,技能战胜挫折和逆境又能经受成功的考验(5)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6)培养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7)培养勤劳简朴、勤奋学习、勇于实践、探求真理、开拓进取的品质(8)培养良好的个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苦乐观、有崇高的理想情操和精神生活。

心理素质的感受范文4

关键词:教育过程;心理素质;素质教育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五育应以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中介,促进全面素质的发展。皮亚杰指出:“教育构成关系中的两个因素,一方面是社会的理智与道德的价值,一方面是成长中的个人,这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构成一个通过心理活动这一中介而发生的动态过程。”这说明,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认知活动过程表现出敏锐的感知、集中的注意、清晰的记忆、较好的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在生活、学习、活动中具有愉快美好的情感特征,适宜兴奋的情绪性、自学性、果断性的意志特征,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人际交往中以人为善,理解他人,关心别人;有充分的自信心和谦虚诚实的作风,成功时不骄傲,受挫折时有足够的心理随能力;能适应环境,根据环境和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因此,我们说,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是人的素质的灵魂,是全面素质发展的心理内在机制和动力。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者全面素质的保证。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是贯穿学校素质教育的一根主线。

二、全方位、多渠道是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取得实效的基本途径

1.建立和完善心理素质教育机制

建立心理素质教育机制并非一定要设立专门的心理教育机构,有条件学校可开设心理咨询、心理门诊,举办心理知识讲座,但关键在于把心理素质教育融进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校长、教师应深刻认识心理素质在素质的地位。整体上,心理素质教育,一方面,要有相应的目标、内容、手段;另一方面,要与德智体美劳各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既体现心理素质教育的独立地位,又体现心理素质教育在各育中的中介作用。心理素质教育机制要面向全体学生,把以心理发展为目的群体教育与以防治心理缺陷为目的的个别教育相结合。

2.把心理素质教育融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这一主渠道的积极影响。只有把心理素质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尤其是渗透于各科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同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合作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发送自我监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合理归因,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这样才能使心理素质教育收到实效。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心理咨询室里完成的,而是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活动的为载体,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于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之中。并适当地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问题的有关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之中,使健康的心理得到成熟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养成教育是外因与内化的统一。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使知、情、意、行诸要素有机地形成合力。学校应以心理健康的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心理监护为保障,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3.建立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优化校园心理环境

心理素质的感受范文5

关键词:对台广播 新闻主播心理素质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是专门从事对台广播的综合性电台。近年来,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的影响不断扩大,节目由原来的一套发展到新闻、闽南话和文艺、音乐等四个频率,节目由22个扩至115个,播出时间由每天24小时增加到98小时,电波覆盖台湾全岛和东南沿海大部分地区,德国、法国、丹麦、澳大利亚、瑞典、俄罗斯、加拿大甚至南极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能收听到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的广播。

丰富的节目内容,更长的直播时间,对新闻主播的各项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现阶段,对于对台广播播音主持业务的探究更多是从播音学角度进行,较少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

对台广播新闻播音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因素,特别是对台广播心理学意义上的特点,要求播音员具备与其他播音主持既联系又独立的心理素质。

一、心理素质的一般概念

心理学家彭聃龄认为“心理素质是相对于生理素质而言的,主要包括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三个方面”。在物质社会极大发展的今天,心理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

对台广播的新闻主播是一个特殊的岗位,它对心理素质的要求具有独特的内涵,尤其是现在对台新闻基本都采用直播的形式,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对台新闻主播。

二、 对台新闻广播的新变化

1.由专心播音到一心多用

现在的有声媒体中,越来越多的主持人身兼两职,甚至身兼数职,特别是在广播电台当中,这一现象尤其明显。在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的节目中,《666新闻快报》、《时事透视镜》、《体坛长短播》等新闻直播节目的编辑、播音、导播都是由一个人完成的。这就要求主持人不但要能编辑、能采访,还要在播好节目的同时,兼顾接热线电话、控制话筒音量、操作调音台播出片花和广告等,真正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心多用。

2.从有稿播音到适度发挥

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赋予了新闻直播节目主持人更多的自主性和话语权。对新闻直播节目的要求也从过去强调的“一字不错”到现在要求“串联、发挥”,即要把一条条新闻进行有机串联,在一些热点新闻之后甚至还要进行简短的评论。对台广播所报道的大多是些台海新闻或者海峡两岸交流交往方面的新闻,这种新闻的串联和评论要求更是严格。新闻主播不但要对稿件的内容很熟悉,还要对新闻背景有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的对台方针政策烂熟于胸,这样才能言之有度、言之有物,既不出大方向上的错误,又兼顾可听性,不落“假大空”的俗套。

3.从时间充裕到即时直播

现在的新闻直播节目要求主播对稿件要很熟悉,但是由于现在新闻的时效性要求比过去更强,所以新闻主播的备稿时间由过去的充分备稿到现在几乎没有时间备稿。以笔者所在的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为例,早间一小时的新闻直播节目《666新闻特快》的备稿时间大多不超过半小时;午间一小时的《666直通两岸》备稿时间不超过15分钟,而五分钟的《666新闻快报》基本是没有准备时间的。一旦有突发事件的话,常常是主持人已经进入直播间等候,而稿件还在紧张的编辑中。甚至直播开始了,还有一条条的新闻送进来。备稿时间严重不足,这与对主持人的较高的话语要求形成很大的矛盾。

4.从传统语汇到新词陷阱

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闻热词更换速度很快,新词不断涌现。以前,一些新闻热词比如国外的人名、地名只要记熟了少数几个,基本上就可以满足直播的需要了。现在热词和新词不仅多,而且更新频率快,有些词刚刚知道是什么意思,在嘴边说顺了、读溜了,很快就用不上了。还有,现在的灾难新闻所占比重有所上升,而一些灾难所发生的地点大多是在平时不太熟悉的地方,地名很生僻,甚至有的地名是多音字。这就必须去查资料,使本来就不多的备稿时间更加紧张。

此外,在对台新闻广播中,很多用词来源于台湾流行语。比如之前台湾常用的“奥步”是指烂招、贱招;“背书”是指为某人或者某事担保;甚至还有意思相反的词语,比如“窝心”在大陆指的是很憋气,而在台湾是指很温暖、很感动的意思;“感冒”在大陆是指感兴趣,而在台湾则是指不感兴趣,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果不能及时了解准确含义,势必影响表达,甚至造成相反的表达。

当前,还有不少网络用语和时尚词汇也正式“进军”新闻节目,如果平时在这方面关注少的话,根本不知道某些词的意思,还要专门查询,那就更费时费事了。比如“神马”、“浮云”、“伤不起”、“犀利”,等等。

三、对台新闻主播的心理素质

播音主持的心理素质是指与这一职业密切相关的各项心理素质,是主持人做好工作的心理基础。新形势下对台新闻广播主播需要具备心理素质主要有:

心理素质的感受范文6

(一)自信与意志

就音乐表演的现状来看,很多音乐表演者虽然在台下无数次练习,但是上台表演之后仍然缺乏信心,也缺乏能够实现自我情绪管理和行为控制的意志力,最终导致表演效果不够理想,让长久以来的练习毁于一旦。事实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音乐表演者在走上舞台的一刻,由于紧张怯场而导致的思维涣散、分析记忆能力降低,都是较为正常的表现,而要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表演者,就必须拥有坚强果断的意志,培养自己的自信心,一镇定自若的精神状态面对舞台,才能有效控制和管理情绪行为,让表演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意识与想象

音乐表演的最终呈现形式是通过声音及音乐的传达,以及扮演对象之间的模仿、象征及对比关系来实现的。换言之音乐表演者的个人想象能力越丰富,就会呈现出更加强力的表演欲和表演意识,其角色表现和情感表达也会愈发鲜明。而从音乐欣赏的角度来说,其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对于音乐当中的情感传达感受越深,观众通过其表演当中所能感受到的情感与境界也会更加鲜明,更加接近于艺术的本质,而能够实现与观众情感上共鸣的表演恰恰就是成功的表演。

(三)情感与认知

音乐本身是一种传递情感的艺术,而音乐表演在传递情感的同时,更是一种具有创造性意义的活动。一切有关于音乐的“职业”,诸如歌唱家、演奏家等,其不仅要表达和传递作曲、作词者凝结在音乐创作中的情感和意境,还要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审美的二次创造,而观众所欣赏到的音乐作品就是这些表演者二次创造的结果。鉴于此,音乐表演者在进行音乐表演的筹备和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对表演关节进行周密和理性的设计,还需要表演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以此来打动观众,使观众通过表演感受到美、感受到情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有关人生、有关艺术的思想情绪。与此同时,完备的情感表达也需要一定的知识构成作为基础,这其中包括音乐基础理论、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音乐表达技巧和技巧应用法则等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出于心理学构成的要素,音乐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等方面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只有完备的基础才能有助于表演者对于音乐当中思想感情的理解,才有助于其将音乐置于其诞生的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当中去感知、表达和在创作,实现表演过程中的情感升华。

二、音乐表演者临场心理素质的培养

首先,培养表演者自觉记忆的良好心态。从概念的角度来说,音乐记忆指的是观众通过对声音这种较为抽象的无形体进行感知的体验过程。针对那些转瞬即逝、变化细致的音乐,如果不加以自觉记忆进行辅佐,那么有关音乐的学习效果和音乐表演的最终呈现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在表演学习的过程中,表演者要认真整理表演思路,严谨把握每一个细节,争取做到对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情绪转折点都能铭记于心,这样在实际表演的过程中,其临场心理素质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其次,树立起表演者强烈的表扬欲望。音乐表演者要想在表演过程中呈现出完美的效果,就需要在临场心理素质培养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其表演欲望,唤起其有关于表演的热情,而这主要是通过音乐表演教学和教育工作所展开的。前辈以及优秀教师的示范,极易引起表演者学习以及模仿的兴趣,而当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状态进行自我暗示、投入到表演过程中时,其心理素质以及心理状态也会得到稳定性的构建,使其的表演更有底气、更有自信也更有张力。第三,通过有效手段加强表演者的实践练习。稳定的心理素质需要以优秀的表演技巧来作为基础,而有关音乐表演技能和技巧的形成,则需要日积月累和长久的反复练习。而且这种练习不能是机械式、盲目的,而是应该有步骤、有原则的进行,比如在时间的安排和选择上,就要将学习者的时间有效划分为基础学习时间、表达理解时间和表演时间时间。唯有充分把握每一个环节,并注重对于每一个细节的学习和体验,才能让表演者不断树立信心,提升其临场心理素质;同时这样的安排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表演者自身与音乐之间的违和感,实现表演内容与情感的完美融合,实现心理状态的和谐,使观众能够更加真切的感知音乐的情感、内容和思想。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