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管理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慢性病管理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慢性病管理概念

慢性病管理概念范文1

关键词:慢性病;预防;治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081-02

在当代社会,慢性病由于患病时间较长,又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管理理念被提出,并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和使用。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的健康理念应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系统依托,构建现代的健康管理模式。达到更好地预防和管理慢性病的效果,减少慢性病对患者生理上损害和心理上的残毒,真正地帮助人类建立一个健康而又和谐的社会环境。

1 我国现代健康模式的改变

健康管理,即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过程。我国的现代健康模式主要包括健康信息管理、健康与慢性病危险性评价和健康计划三部分组成。具体就是它以个人或人群为服务对象,通过收集一些与健康相关的信息(年龄、体重、生活方式等),对慢性病进行危险性评价,提出以控制危险因素为目标的措施,最终达到减少慢性疾病发生及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

在我国,健康管理的兴起相对于美国等国家而言起步较晚。其概念与内涵在国内外并没有达到一致。尽管如此,并没有影响人们对健康管理实践的追求和探索。由于学术理论研究和实践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使得相关产业和行业运行多停留在健康体检和健康中介服务层面。诸多情况下,体检中心只是截取了体检中的某几个环节,以致于很难体现健康管理的真正价值。更多的人将健康管理与体检看做是一样的,甚至有的人没有形成定期体检的健康意识,以致于形成“生病就医”的健康模式。在尚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重视或不了解,这是导致很多慢性疾病逐渐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科学技术手段的增强,我国健康模式逐渐走进丰富与完善阶段。

目前,我国在相关健康政策的指导下,正在积极构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建立健康信息档案和多功能电子健康信息库。健康档案,能够全面地记录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体检结果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等内容。多功能电子健康信息库的建立,能够将居民每一次体检、门诊或住院信息输入到信息库中,形成动态的健康信息。

2 慢性病的流行情况与变化趋势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卫生报告中明确指出:慢性病无论在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是疾病的主要负担。在我国,慢性病是导致城乡居民死亡的前四位死因。据资料显示:2001年城市地区恶性肿瘤135.59/10万,脑血管病111.01/10万,心脏病95.77/10万,呼吸系统疾病72.64/10万;城乡地区依次为105.36/10万、112。60/10万、77.72/10万、133.42/10万。按照上述的死亡率计算,估计我国每年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数500万左右(只包括上述四种慢性病)。

近些年来,我国慢性病除了具有一般慢性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流行特征以外,逐渐趋于年轻化。主要体现在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等疾病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对1972-1996年间的资料分析后,得出最近5年小于40岁发生脑出血的人是前5年的6.3倍。这几年,年轻化趋势更加明显。

3 我国慢性病的防治策略

3.1 转变健康管理观念,重视健康管理:健康管理不是简单地使用保健品,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体检活动,而是一种了解个人或群体健康信息,分析病症特点和规律,减少慢性病发病率或控制疾病进展的一种管理模式。它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尽量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目的在于使病人以及健康人更好地拥有健康、促进健康,有效地降低医疗支出。

3.2 建立完善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当前,建立完善的区域信息平台已是我国重要的卫生安全政策。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健康信息库,有效地将健康管理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信息平台衔接在一起,实现了健康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也建立了动态的居民健康信息库。它的建立,有利于将居民每一次体检情况或慢性病的治疗情况,实时地输入到个人的健康信息库中。以免形成“死”信息,有利于形成疾病预防系统。依据不断增加的健康信息内容,总结与分析居民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健康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病症,及时治理。

3.3 控制相关影响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曾明确指出环境污染、不合理的膳食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引发慢性病的主要原因。例如,高能量与高脂肪的膳食与肥胖、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这些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如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仍然会持续增高。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健康教育手段逐渐改变人们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除此之外,慢性病的流行特点也决定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预防与控制慢性疾病的最佳手段。我国慢性疾病已经逐渐趋于年轻化,倘若能够通过合理的健康教育方式,使他们改变大吃大喝、吸烟等生活习惯,一定程度上可以逐渐控制年轻化趋势。

4 结束语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慢性病已经成为困扰各国人们的主要疾病之一。为了能够有效地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控制慢性疾病的进展,必须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必须转变健康管理观念,以新的角度去了解健康管理,提高对它的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构筑个人健康档案和电子健康信息库;严格控制致使慢性疾病引发的源头。

参考文献

[1] 庄立辉,刘明亮,郭继志,等. 慢性病防治现状分析[J]. 卫生软科学, 2009,(01)

[2] 邹萃. “知己健康”:慢性病社区管理新模式[J]. 中国社会保障, 2009,(06)

慢性病管理概念范文2

关键词 不同经济层次 社区 慢性病防治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55

资料与方法

三个社区共计1072例慢病患者,平均年龄67±18岁,平均病程12±10年。把三个社区的慢病患者按照其所辖社区分为三组,分别为:高收入社区慢病患者(A组)270例、中等收入社区慢病患者(B组)384例、低收入社区慢病患者(C组)418例。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卫生人力结构和配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对A、B、C组患者于2007年6月~2008年12月(共18个月)通过社区门诊定期就医随访、健康教育、体格检查(包括定期为患者进行血压监测、血糖血脂和心电图等生化功能检查等)等方式,进行就医依从率、疾病控制达标率和死亡率的对照性研究,其中就医依从率包括门诊定期就医随访率、健康教育参与率、慢病用药方案依从率3个指标,疾病控制达标率包括血压生化指标控制率和慢病复发率两个指标。

统计学处理:用SPSS计算机软件进行ANOVA分析,组间率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法进行比较。

结 果

三组患者在社区慢病防治管理效果的比较:三组患者在门诊定期就医随访率、健康教育参与率和慢病用药方案依从率三个方面进行两两组间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疾病控制达标率从血压生化指标控制和慢病复发率进行组间比较,两个考核指标均显示A、B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A、B组对照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与C组对照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健康老龄化”的概念逐渐被提出,并作为21世纪卫生保健的目标[1]。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高预期寿命值,是健康老龄化目标的核心内容[2,3]。这项工作需要联合发挥社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的五大功能,它既是社区工作的重点,又是工作的难点[4]。

经济条件的不均衡影响社区慢性病防治管理工作,造成工作难易程度各异,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本社区居民具体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心理承受能力等各方面因素,有针对性地对本社区摸索出个体化的慢病防治管理方案,使这项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做到实处,真正使老年慢性病患者从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刘杰.健康教育对改变心血管病患者不良生活行为的效果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4,20(6):547.

2 程颖莲.社区慢性病防治的全科医疗服务及成效.中国全科医学,2004,9:35-37.

慢性病管理概念范文3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抽取2011年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免费体检的人群中年龄60岁以上居民1173人,性别不限,神志正常,语言表达清楚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53人,年龄61-92岁,女性720名,年龄61-95岁。

        1.2调查内容  采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09年版健康档案中健康检查表,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质指数、腰臀比等指标。询问现有症状及现存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住院史。慢性病史有病历记载诊断明确为有效,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通过测量血压、空腹血糖为筛查方法。

        1.3调查方法  由本中心的社区医师护士询问病史,查看病历记录,并在健康检查表上作好记录。血压测量:采用标有2mmhg刻度的汞柱式血压器,测量右上臂坐位血压3次,取其平均值。高血压诊断标准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版,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近2周内服用降压药,血压<140/90 mmhg,原确诊高血压者直接记入高血压患者数。体质指数25-29kg/m2超重,≥30 kg/m2为肥胖。男性腰围/臀围≥0.9,女性≥0.85为腹型肥胖。空腹血糖测量,空腹至少8小时,抽静脉血测定血浆葡萄糖,初次诊断糖尿病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7mmol/l,且经另日复查仍>7mmol/l。原确诊为糖尿病直接记入糖尿病患者数。

        2  结果

        2.1慢性病情况  对1173名60岁以上老人目前所患的慢性病进行调查,大多数老年人(90.7%)患有慢性病,所患的慢性病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消化性溃疡、慢性前列腺炎等15种。排在前5位的有高血压548例(46.71%)其中初次发现高血压98例,占高血压病例数的17.88%,冠心病196例(16.7%),糖尿病154例(13.13%)其中新发现糖尿病48例,占糖尿病例数的31.16%,骨质疏松症106例(9%),同时存在2种以上慢性病246例(20.9%)。

        2.2饮食习惯  饮食偏咸115例(9.8%),有糖尿病者按规范糖尿病饮食仅35人。

        2.3用药依从性  见下表。

        表 

         

       3  讨论

        老年人多受慢性病的困扰,参加健康体检60岁以上老年人中90.7%患有慢性病,其中20.9%患有2种以上慢性病。饮食偏咸虽然仅有9.8%,但必须引起社区医生的注意。因为中国人食盐的摄入普遍高,承认自己饮食偏咸每日摄入量已大大超过平均水平。很多人认为自已饮食不算咸,实际食盐摄入量都超过6克/日。我国居民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平均为10.7克[3]。老年糖尿病患者对饮食疗法概念模糊,大多数人知道少吃一点,不知道怎么去操作。不少老年人又走另一个极端,什么都不敢吃,吃素菜,易导致蛋白质营养不良。慢性病服药依从性不容乐观,间断服药和不服药合计比率占44.32%。不坚持治疗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危害更大,可增加严重并发症的危险。服药依从性主要与自我保健意识,是否有社会医疗保险有关。针对上述之老年健康问题,我们认为,当前老年人的保健任务为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骨质疏松的预防,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提高慢性病服药依从性。基础性工作包括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慢性病防治工作,增加自我保健意识,推进健康老龄化[2],合理使用社会医疗保险资源,降低治疗成本有利于提高服药依从性。开展居家养老,使医疗服务廉价方便可及,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每周运动3-5次,每次20-60分钟,有利于调节血压水平,改善不良胰岛素抵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可选择步行、慢跑、骑车、爬山、球类、健身操等有氧代谢运动。不吸烟,限制饮酒,有高血压、糖尿病最好戒酒;合理膳食,适当限制钠盐及脂肪的摄入。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用天平称出6克盐实物作为宣教用品,更让居民了解6克食盐的量。增加蔬菜及水果的摄入;保持正常的体重;心理平衡。每年进行健康体检,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将高血压、糖尿病运用社区适宜技术进行管理。高血压病人应明确降压目标,将血压逐渐降至140/90mmhg以下,有合并糖尿病、肾脏损害等应降至120/70mmhg以下。通过慢性病管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糖尿病病人,应根据体重、活动情况制订书面的饮食疗法参考方案。根据病情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督促病人监测血糖,识别低血糖反应及紧急处理措施,随身携带应急联系卡,注明是糖尿病病人,在用的药物,低血糖昏迷时联系的亲人等事项。冠心病患者如没有禁忌应服用阿司匹林、辛伐他汀,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控制好血压、血糖,定期检查心电图。骨质疏松症应注意防止摔倒,减少骨折的发生,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妇女绝经期后如无禁忌可在专科医师指导下作性激素补充疗法,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可选用降钙素。

参 考 文 献

[1]乔轶娟.我国人均寿命影响因素计量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70(6):112.

慢性病管理概念范文4

1.1社区护士糖尿病管理现状。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1.60%,约1.39亿人[6],预计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人数将达到3.7亿人,占全球糖尿病人数的1/3[78]。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社区护士作为一线管理人员在糖尿病病人的管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糖尿病知识水平、护理实践水平及健康教育能力直接决定着社区糖尿病病人管理的效果[9]。周彩霞等[10]对广州市荔湾区1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表明,社区护士糖尿病相关知识水平整体较差,其中掌握较差的为糖尿病治疗药物和运动注意事项,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社区护士对糖尿病相关培训需求较高,培训需求排名前3位的3项内容是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和饮食计划、规律运动和运动处方、胰岛素治疗及注射技术。赵芳等[11]对参加中华护理学会社区糖尿病培训项目的7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社区护士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其中得分较低的是低血糖相关知识、饮食控制及角色定位,80%社区护士认为针对性的规范化培训是非常必要的。1.2社区护士高血压管理现状。高血压是目前导致全球疾病负担加重的主要因素[12]。预计在2025年全球高血压病人数将达到15亿人[13]。高血压病程长,且大部分病人无须住院治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于高血压综合防治管理的第一线[14]。社区护士作为基层卫生工作中的中坚力量,应在高血压综合防治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有研究表明,社区护士在高血压综合防治中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15]。董婷等[16]对2279例高血压病病人调查表明,高血压病人对社区护士健康教育满意度较低,社区护士需加强高血压专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王惠珍等[17]研究结果表明,社区护士对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存在盲目性,且健康教育技巧掌握不足,很多社区护士只停留在一般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传上,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来小彬等[18]研究发现,不同层次的社区护士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一样,低学历、低职称、在社区工作不足4年以及未在内科工作过的社区护士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欠佳。

2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培训模式

2.1分层教育模式。分层培训就是对护士实行分阶段和分层次培训,即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学历及职称分为不同层次,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在职教育[19]。周春美等[20]探讨城市和乡镇不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将社区护士分为低年资护士、高年资护师、护士长3层,再将每个层次的社区护士按照来源分为市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和乡镇卫生服务站护士两层,进行分层培训,结果显示培训后社区护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能力明显提高。贾力品等[21]将邯郸市社区护士按照工作年限的不同分为3层:低年资护士、中年资护士、高年资护士,然后根据各层次社区护士制订针对性培训计划,分层培训提高了社区护士的整体素质、工作满意度和病人满意度。提示对社区护士进行分层培训,可提高社区护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能力,从而提升社区护士的整体素质。2.2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case-basedstudy,CBS)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临床案例为素材,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案例中归纳出一般原则,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22]。陈婕等[23]运用案例教学法对社区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前后对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培训后社区护士糖尿病基础知识、专科护理知识、态度及行为评分均高于培训前。2.3PBL教学模式。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学生为中心、小组为范围、临床问题为起点,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强调从问题着手应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24]。英国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培训以PBL教学法为主,提高社区护士的慢性病管理能力[25]。刘秋鸣等[26]探讨PBL教学法在社区护士2型糖尿病延续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将社区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采用PBL教学法进行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培训,结果显示干预组社区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2型糖尿病延续护理理论及操作成绩、社区护士核心能力均高于对照组。2.4递进式教学模式。递进式教学模式平均培训时间为16周,包括基本操作规程训练(2周)、理论知识学习(2周)、模块化训练(6周)、岗前培训(6周)[27]。杨春琴等[28]探讨社区护士递进式糖尿病知识培训的效果,培训分为3个阶段(12周)递进式进行,结果表明递进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社区护士糖尿病综合防治知识与实践技能。2.5集成共享模式。集成共享管理模式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和方法,即集成社会优质信息资源和优质师资力量,架构社区护士培训一级网络和二级网络,以点带面、全面覆盖,对社区护士进行慢性病管理培训,解决社区护士培训少、培训单一及培训无法延续等问题。万霞等[29]将社区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采用集成共享模式进行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结果表明干预组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技能知识得分、社区糖尿病病人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集成共享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社区护士慢性病理论知识及技能知识。2.6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共同学习为基本形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系统地利用不同教学因素之间的互动,将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指标,指导学生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30]。邓旺佳等[31]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社区高血压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将16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采取小组合作模式培训,培训结果显示社区护士护理操作技能明显提高。刘晓芳等[32]探讨合作学习模式培训对社区护士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合作学习可提高社区护士学习兴趣及健康教育能力,健康教育后居民的常用健康评价指标、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评分得到了提高,对社区健康教育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上述研究表明,对社区护士进行合作学习培训,可以提高社区护士的慢性病管理能力,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优质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

3小结

慢性病管理概念范文5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ehavior of chronic patients' choices of model reference points. Anchor psychological, social factors and economic factors are the factors influnencing a patient's behavior. This paper applies the prospect theory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to analyze the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Established a model obtained by calculating the conditions of patients to achieve maximum utility.

关键词: 就医行为;行为经济;前景理论;参照点

Key words: Medical Treatment Choice;behavioral economics;prospect theory;reference points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182-02

0引言

行为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对“人是否理性”这一假设的认识。行为经济学主要从实证出发,从人自身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出发,揭示影响选择行为的非理性心理因素。行为经济学认为是动机影响了决策,从而最终决定了选择的行为。行为决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在最大预期价值理论基础上建立的主观期望效用模型(Edwards,1954),强调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人们的决策行为,重在描述和理解人们是如何决策的,或者说研究人们如何选择行为。

自1947年约翰・冯・诺依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提出期望效用假设可以由一系列偏好公理推导出之后,期望效用理论就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然而期望效用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人的实际选择行为可能会违反独立性公理。主观期望效用理论属于结构化的理性模型,这一模型只注重最后决策结果,而不考虑决策过程,行为决策理论随后的发展重点是研究过程化的行为模型,特别是分析决策过程中的动机因素,从而更真实地揭示有限理性人的行为选择规律。在行为决策理论发展过程中,产生过很多理论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风险决策的前景理论(Tversky,Kahneman,1979)。[2]

前景理论提出,个体在进行决策时依据的不是以某个既存的心理中立基点(即参照点)为基准,把决策结果理解为实际损益量与心理参照点的偏离方向和程度。参照点潜在决定了个体将某特定结果编码为收益或损失,进而影响其随后的决策过程。人们的就医参照点有多个,呈现多重参照点特征,并依照独立模式影响着人们的决策选择。[3]

1相关概念的界定

慢性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是指以生活方式、环境危险因素为主引起的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慢性牙病(龋齿、牙周病)骨质疏松症、神经精神病、慢性肝肾疾病、慢性骨关节病、良性前列腺肥大和先天异常等疾病的总称。[4]本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慢性病是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是指以生活方式、环境危险因素为主引起的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5]

就医行为:指人们在有病感或者产生某种症状时,寻求医疗帮助的社会行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和行为。[6]是指人们在感到身体不适或出现某种疾病症状时而采取的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包括患者对就医时机的选择、就医机构的选择、医护人员的选择、药物的选择和就医目标的选择等。[5][7]

2两个重要的函数

前景理论主要包括两个重要的函数,价值函数和概率函数。价值函数v(x)主要用于衡量盈利或亏损对人的主观满足的影响。在参照点以上,价值函数和标准的期望效用函数一样是凹函数;在参照点,斜率发生改变,价值函数可视为无限下凹;在参照点以下,价值函数是凸函数。显示了价值对两种方向上的变化的敏感性逐步降低。决策权重函数π(p)是反映某一前景发生的心理概率的函数。决策权重函数π(p)以某一前景发生的客观概率p为自变量,是发生概率p的增函数,且在0、1处间断。

3慢性病患者行为模型参照点的选择

3.1 锚定心理行为学家认为人们倾向于将一件事,无论它是否真的与决策有关,把它看作自己做决定的一个参照依据前景理论将可能的结果与参照点比较,并将这样一种心理定义为“锚定心理”。慢性病患者会将诊疗之后的可能的结果和自己健康时的身体状况进行比较,锚定心理在不同环境下的具体应用将直接影响到参照点的选择。

3.2 社会因素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并不被动地面对世界中的种种事物,相反,他们把自己的知觉、思想和信念组织成简单的、有意义的形式。[8]不管情境显得多么随意和杂乱,人们都会把某种概念应用于它,把某种意义赋予它,这必然影响着我们在所有情境尤其是社会情境中行为方式。因此,作为社会的个体,人们在选择参照点这一决策方面也会受到社会中其他个体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互动应当作为参照点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消费者选择医院时有时是由个人决策,有时是由家庭决策,有时是组织决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时甚至是由其它相关人员决定(例如发生车祸等意外情况下,可能由肇事者或者警方决定前往就诊的医院)。

3.3 经济因素前景理论认为,人们现有的财产状况直接影响参照点的选择。面临相同的前景,现有财产状况较好的人会选择较高的参照点,相对收益带来的满足要小于现有财产状况较差的人,当然相对损失带来的痛苦也会小于现有财产状况较差的人。除了患者本身的收入,慢性病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所需的支出,即医疗价格,医疗保险制度等都会对患者就医行为选择的经济性产生重要影响。

4模型的建立

4.1 模型假设①慢性病患者是有限理性的,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但是对患病后是否选择治疗的前景未知;②患者的未来产生的健康效用可以货币化;③患者的收入大于医疗费用支出;④患者治疗和不治疗导致获得和损失的效用是一样的。

4.2 参数变量①患者的收入为R,R>0;患者通过支付的医疗费用为F,0<F<R,从而实现效用最大化;②患者面临的医疗报销比率为t,t∈(0,1),t为常数;则患者实际支付的金额为(1-t)F,令f=(1-t)F,所以f<F;③患者在完全健康时的效用为H,H>0;④预期所获得的健康效用贴现后为h,h>0。

用U1代表患者就医后的效用:U1=R-f+h;发生的概率为p;

用U2代表患者不就医时的效用:U2=R-h;发生的概率1-p;

以患者健康时的效用为参照点,参照点为R+H。

则患者就医后的相对效用为:C1=h-f-H

患者不就医的相对效用为:C2=-(H+h)

4.3 模型分析前景理论的效用函数模型为:

当x≥0≥y或者x≤0≤y时,

V(x,p;y,q)=π(p)v(x)+π(q)v(y) (1)

当p+q=1,x>y>0或者x<y<0时,

V(x,p;y,q)=v(y)+π(p)[v(x)-v(y)](2)

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为:

V(x)=xβ(x?叟0)-λ(-x)β(x?燮0)0?燮β?燮1,λ>1

由于C2=-(H+h),所以,C2

因此存在下列可能情况:

①若C2<C1<0,使用效用函数模型(2):

V(x)=-λ(f+H-h)β+π(1-p)[-λ(H+h)β+λ(f+H-h)β]

根据经济学对效用最大化的研究方法,对V(x)求变量f的一阶导数,当且仅当该一阶导数为0时,达到效用最大。即满足:

β[1-π(1-p)] (f+H-h)β-1=-π(1-p)(H+h)β

效用达到最大。

②若C2≤0≤C1,使用效用函数模型(1):

V(x)=π(1-p)[-λ(H+h)β]+π(p)(h-f-H)β

同理,根据经济学对效用最大化的研究方法,对V(x)求变量f的一阶导数,当且仅当该一阶导数为0时,达到效用最大。即满足:

π(1-p)[-λ(H+h)β]=βπ(p)(h-f-H)β-1

效用达到最大。

③C1<C2<0,使用效用函数模型(2):

V(x)=-λ(H+h)β+π(p)[-λ(f+H-h)β+λ(H+h)β]

同理,对V(x)求变量f的一阶导数,当且仅当该一阶导数为0时,达到效用最大。即满足:

βπ(p)(f+H-h)β-1=[1-π(p)] (H+h)β

效用达到最大。

5影响患者就医选择的因素分析

根据前景理论的基本观点,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使得慢性病患者的就医行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选择过程中,会受到经济情况和对疾病治愈的预期等各多个参照点的影响,其中,由于疾病会危害到人的生命,因此,人们对疾病痊愈程度的预期,即h的大小是人们进行就医决策的重要的参照点,也就是患者首先考虑的问题,但是相对于其他急性病而言,慢性病由于病程长,预后差,因此,可能相对而言,医疗价格即f也对其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前景理论中的价值函数曲线显示,价值不论对亏损还是盈利变化的敏感性程度都是逐步降低的,而且亏损曲线的斜率要大于盈利曲线的斜率,这说明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同,一定量的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所以,在选择去不去医院就医的过程中,既然对疾病痊愈的预期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点,患者对不去就医所带来的损失比就医带来的收益更敏感,由于不去就医带来的痛苦明显大于就医带来的收益。因此医院应该保证良好的医疗服务质量,良好的服务质量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治愈的预期,从而促进患者选择就医。

根据前景理论,消费者面对不确定情况作预期的时候,经常是把小样本中的概率分布当作总体的概率分布,夸大样本的代表性。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总体建设仍相对滞后,“看病难,看病贵”一直都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因此,要制定合理的医疗价格。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医疗价格对于患者的就医行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患者就医选择行为的另一个重要的参照点。合理的医疗价格也可以促进患者的合理就医。同时,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价格的大小受到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医疗价格,同时,医疗保险制度通过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可以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并便于管理,以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控制医疗服务成本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科林F凯莫勒等编,贺京同等译.行为经济学新进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7.

[2]郭琪.公众节能行为的经济分析及政策引导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2007,7.

[3]高其法,吴成.患者集中大医院就医的行为经济学分析.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J],2007,28(7):46-48.

[4]张安玉.慢性病的流行形势和防治对策.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J],2005,13(1):1-3.

[5]郭文芹,武亚男,姚兆余.农村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J],2010,24(1):65-67.

[6]张娜,程跃刚.苏北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分析.江苏卫生保健[J],2007,9(2):23-25.

慢性病管理概念范文6

不管是毕业后的规范化培训还是基层医生的岗位培训,我国近几年的全科医学教育都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临床教学不能体现全科医学的思想和原则。其后果是全科医学的学员在接受《全科医学概论》教学时,学的是全科医学的系统理论,而在学习《社区常见健康问题》时,尤其是学习社区慢性病防治等知识时,授课教师基本上是按照专科模式进行讲解,使学员很难把握全科医疗的临床特点。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承担临床教学的师资基本上是专科医师[1,2],缺乏系统的全科医学知识培训或者没有真正吃透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知识。根据全科医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现对以下几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1 从宏观上把握全科医学基本原则

让学员从宏观上明确全科医学基本原则的真正内涵是学员能否把全科医学基本思想运用到医疗实践中的关键。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是在《全科医学概论》中介绍的,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当引导学员以更宽广的视野,从更全的背景上去认识人的健康与健康问题。例如,在讲授以家庭为单位照顾这一基本原则时,首先要让学员以家庭为背景了解人的健康问题,即明确家庭的存在对人的健康所具有的双向作用:正向作用主要是指家庭所拥有的各种有助于维护家庭健康的资源。在家庭或家庭成员发生健康问题时,这些资源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反向作用是指家庭的存在也可以导致某些疾病的遗传和在家庭内的传播等不利于家庭成员健康的因素。同时,还需要明确家庭健康问题与家庭成员健康问题的不同概念,前者主要是指针对整个家庭的健康问题,即家庭生活压力事件和家庭危机,后者指的是个人的健康问题。以家庭为单位健康照顾的目的就在于通过适当的医疗干预,控制各种不良的家庭因素,促进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而具体的家庭生活周期维护、家庭结构与功能评估、家庭危机干预都是围绕上述目的进行的医疗活动。从更大的范围上讲,还应当让学员明确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健康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在考虑家庭健康问题时,需要把社会因素与家庭因素联系起来。

以家庭为单位照顾是全科医学的专业特征。从宏观上认识家庭与健康的关系,有助于学员掌握以家庭为单位照顾的具体方法和临床技能。

同样,在讲述以社区为范围照顾这一基本原则时,也需要让学员从宏观上认识社区与社区居民健康的关系,如社区的环境、人群特征[3]。这对于学员掌握如何根据社区特点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卫生服务是至关重要的。

2 运用参照性方法,准确领会全科医学基本原则

不少学员在学习以病人为中心这一基本原则时,把握不住其真正的内涵。其实,以病人为中心的照顾,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和可操作的临床技术。比如,在采集病史时要采取开放式的问诊,要移情于病人;在考虑病人的健康问题时,既要关注病人的疾病,也要关注病人的整体状况,尤其是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病人的生活环境;在实施对病人的干预前,要让病人参与,使医疗活动成为医患互动的过程。掌握这些要领的最直接方法是找到与之相应的学习参照点。通常,学员对以疾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比较清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提示学员:理解病人为中心应当与以疾病为中心对照起来,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以疾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认识健康问题比较局限,而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模式则比较全面。让学员明白,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既要了解疾病,也要了解病人,而了解病人可以为病人健康问题的正确判断提供更多的信息,也可以为处理病人的健康问题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在全科医学教学中,诸如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系统整体论与还原论等都可以运用参照性学习方法,使学员更容易掌握这些概念的特征。

转贴于

3 把全科医学基本原则渗透到医疗过程的各环节

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是全科医学中最基本的原则。虽然学员们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把它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却心中无数[4]。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具体健康问题时,进行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健康问题评估和处理计划制订都应当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面去分析。要分析健康问题产生和发展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有哪些,以哪种因素为主;在评估病人的健康问题时,既要从生理学去考虑,也要从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去分析;为病人制定处理计划时,既要采用生物学手段,也要考虑心理调适和对社会不良因素的干预。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员对病人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评估和处理的全过程有一个基本程序。

以预防为导向也是全科医学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的核心内容是临床医师如何做预防[5]。这就要求教师分别把三级预防的实施对象和预防方法结合具体疾病讲清楚,比如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就应当把糖尿病危险因素的评估与干预、糖尿病筛检、糖尿病预后评价与干预的方法及实施对象讲清楚,使学员对三级预防有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有利于把三级预防应用到医疗实践中。

4 把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其在医疗活动中发挥导向作用

社区导向的基层医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其实质内容是社区卫生与临床医疗的结合。通过这概念的学习,要让学员明确基层医疗不能照搬综合性医院的医疗模式,而要充分考虑社区的特点(如地域、人群的特征)和社区卫生的特征(如社区卫生规划、社区诊断、社区卫生评价等),即基层医疗既要遵循临床医疗的基本规律,又要引入诸多的社区卫生元素。学员在明确概念后,才能全面掌握基层医疗中的基本程序,如社区流行病学调查、社区主要健康问题筛检、社区特殊人群保健、慢性病的社区管理、残疾病人的社区康复等[6]。

连续性照顾也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广的概念。掌握这个概念,应当让学员明确连续性照顾的三个最基本内涵:生命周期的连续性照顾、疾病过程的连续性照顾和健康照顾责任的连续性。在医疗活动中,有两项服务是最具有连续性特征的,一是以预防为导向的周期性健康检查,二是慢性病的病情流程管理。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周期性健康检查对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健康监控的设计思路和慢性病病情流程表的设计方法结合实际案例,把连续性照顾讲深讲透。其实,慢性病病情流程管理有其基本模式,一是科学设计观察指标,包括疾病危险因素、主要临床表现、密切相关的检查项目和主要治疗方法(药物及非药物);二是连续性记录的方式及不同指标观察周期设计;三是阶段性病情小结及治疗效果评价。按照这个基本模式去讲述不同慢性病的连续性照顾,有利于学员掌握和运用慢性病病情流程管理的方法。同时,必须让学员通过具体的周期性健康检查方案和慢性病病情流程表的设计,深刻领会连续性照顾的重要意义,学会如何选择和利用工具实施连续性照顾。

要在全科医学临床教学中更好地引入全科医学概论中的基本原则,必须抓住三个关键环节:①临床教师必须吃透全科医学概论中的内容,准确把握其真正内涵;②要把理论性概念具体化,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③要让学员在基层医疗实践中深刻领会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7]。

参考文献

1 迟宓宓.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建议[J]. 中国全科医学, 2003, 5(6):383-384.

2 梁惠琦. 《全科医学概论》实践性教学的探讨[J]. 华夏医学,2008, 4(21):736-737.

3 王敏, 王家骥. 广州医学院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 中国全科医学, 2005, 9(8):702-703.

4 赵洁, 单炯. 上海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实习基地教学开展现状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08, 2A(11):203-205.

5 梁万年. 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全科医学. 2004, 11(7):769-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