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黄疸重要的护理诊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黄疸重要的护理诊断范文1
[关键词] 风险管理;黄疸;蓝光照射;新生儿;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124-03
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是新生儿黄疸最常用治疗手段之一,由于新生儿皮肤组织娇嫩和好动等因素,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明显增加,导致新生儿家属不满,甚至引起医疗纠纷。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操作规程,降低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护理投诉和护理事故,我院于2011年7月开始成立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系统收集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各种风险信息,根据收集的资料制订规避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7月我院768例接受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新生儿有典型的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②新生儿有典型的病理性黄疸的体征;③新生儿经过两名副主任以上医师均诊断为病理性黄疸;④新生儿血清胆红素为(240~589) μmol/L;⑤新生儿符合蓝光照射指征;⑥新生儿均为早产儿;⑦新生儿家属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新生儿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新生儿有蓝光照射禁忌证;③新生儿经过两名副主任以上医师评估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共302例,根据有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分为常规护理组(142例)和护理干预组(160例),两组新生儿在性别构成、日龄、体重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1.2 方法
成立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系统收集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各种风险信息,找出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分析主客观因素,根据收集的资料制订规避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组织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学习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并学习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黄疸蓝光照射治疗过程风险意识和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护理质量。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3 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常见风险种类与控制手段
1.3.1 呕吐窒息 常见原因:①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②蓝光照射过程中喂养方法不当。控制手段:①加强巡视,观察新生儿意识、瞳孔、体温、心率、呼吸、前囟门张力、肌张力、尿量和皮肤颜色等情况,一旦出现呼吸、面色青紫等分泌物梗阻征象,及时处理;②使新生儿的头偏向一侧或者侧卧,头胸抬高15°~20°改善新生儿肺循环和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1.3.2 眼罩脱落 常见原因:①新生儿眼罩固定不牢固;②新生儿躁动哭闹、乱动;③新生儿在蓝光箱内头部汗多,易滑脱,导致意外拔除。控制手段:①加强对躁动哭闹新生儿的巡视,避免新生儿手乱动;②牢靠固定眼罩,利用宽薄棉弹力带制成固定全棉不透光的黑色眼罩,完全遮盖眼睛,避免眼罩脱落。
1.3.3 反复穿刺 常见原因:①护理人员穿刺水平不一;②新生儿哭闹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③新生儿血管充盈度差。控制手段:①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静脉穿刺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术水平,做到静、慎、准和快;②对新生儿进行静脉穿刺前先与新生儿多接触,减少新生儿烦躁不安和哭闹现象。
1.3.4 针头脱落 常见原因:①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不牢固;②新生儿躁动哭闹;③新生儿家属护理未到位,新生儿自己拔除;④新生儿头部汗多,不易固定,导致意外拔除。控制手段:①加强对躁动哭闹新生儿的巡视,避免新生儿手乱动;②牢靠固定头皮静脉输液针头,必要时用弹力网状绷带固定。
1.3.5 皮肤损伤 常见原因:①身体突出部位保护未到位;②新生儿躁动哭闹导致保护措施脱落;③新生儿长时间保持同一。控制手段:①戴上柔棉手套和足套,以新生儿手指或者脚趾伸屈不受限为宜,手套以罩至腕关节为宜,而足套长度则以罩住踝关节为宜;②定时变换,仰卧位、左侧卧位及右侧卧位交替使用,尽量不要俯卧位,减少双膝关节与光疗箱玻璃硬板摩擦导致擦伤。
1.4 护理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
1.4.1 基础护理合格率[1] 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新生儿进行测评。
1.4.2 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2] 由新生儿家属在出院时对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来评价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该调查表总分100分,≥90分为满意,否则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日龄、体重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构成、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计数资料以绝对值及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护理干预组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护理干预组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
3 讨论
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病情重和黄疸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同时,新生儿还常常伴有贫血、呕吐、拒绝哺乳和大便颜色浅等临床表现,部分新生儿甚至出现“核黄疸”,预后差,给新生儿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3,4]。迄今为止,蓝光照射治疗是病理性黄疸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能够促进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然后经胆汁和尿液排泄到新生儿体外达到缓解新生儿症状的目的[5,6]。但是,由于蓝光照射给新生儿带来诸多改变,新生儿易出现哭闹、躁动等,明显增加了潜在的护理风险。因此,探寻减少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院领导于2011年7月开始成立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系统收集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各种风险信息,根据收集的资料制订规避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发现:护理干预组新生儿的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减少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人员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钟慕贤,黎俊红. 完善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优质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2,18(21):115-116.
[2] 周晓舟,曾继红,赖志凤.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与分析[J]. 华西医学,2012,27(3):424-426.
[3] 郝英,王小莹,李梅,等. 新生儿黄疸对婴幼儿发育商的影响[J]. 社区医学杂志,2011,9(14):27-28.
[4] 许秀形.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合并护理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166-167.
[5] 毛英,钟丹妮. 新生儿黄疸治疗现状与进展[J]. 医学综述,2011,17(5):723-726.
[6] 郭丽军.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治疗[J]. 当代医学,2011,17(26):58-59.
新生儿黄疸重要的护理诊断范文2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护理
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使患儿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治疗主要是光照疗法。正确的护理,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2]。今就我科对新生儿血清胆红素>432 umol/L的临床病例,采用蓝光持续双面光疗照射45例的护理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新生儿科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住院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共45例,所有病儿血清总胆红素均>432 umol/L,其中男26例,女19例,足月儿42例,早产儿3 例。生后发病时间最早15 h,最迟17 d,
1.2 治疗 入院后,经常规体检,处理后,即放入蓝光箱,我们采用持续双面光疗的方法,定时监测血清胆红素,当血清总胆红素降至342 umol/L时,改为间歇光疗。
1.3 方法
1.3.1 仪器 使用EKS-02A型双面蓝光治疗仪(上海合力医疗器械厂产),波长为425~475 nm蓝光,光管与新生儿体表距离35~50 cm,光明强度为2152.0-4949.6LX。
1.3.2 环境准备 保持室温为22℃~24℃,湿度为50%~60%,空气新鲜,避免过堂风。
1.3.3 患儿准备 剪短指甲,处理皮肤、脐部,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带好眼罩,防止损伤视网膜,全身(只包小尿布),男性患儿保护阴囊。患儿进入蓝光温箱后注意记录入箱时间。
1.3.4 照射温度与时间 保持温箱温度为30℃~33℃,采用持续双面光疗。当血清总胆红素降至342 umol/L时,改为间歇光疗,每次8 h,1次/d,共照射18~30 h,平均为26 h。
1.3.5 观察项目 ①精神状态:好、一般、差;②吃奶情况:好、可、差;③体温:38.5℃;④心率:140次/min;⑤呼吸:40次/min;⑥黄疸程度;I度黄疸限于面、颈部,巩膜轻度黄染;II度黄疸遍及躯干及大腿;III度黄疸全身皮肤黄染,包括手心、足心和分泌物;⑦大便颜色;暗灰黄色、黄色、黄绿色;⑧皮疹。
2 结果
共治愈患儿43例,胆红素降至正常时间为4.3 d。1例因肺出血死亡,1例自动出院,未予治疗,1月半后并发胆红素脑病。光疗期间出现发热1例,皮疹2例,青铜症1例,均予暂停光疗后好转。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进入光疗温箱后,患儿取平卧头侧位,均给与人工喂养,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治疗和护理尽量集中进行,做好箱前交接班,特别是箱温要交接清楚,看清温度,24 h记录一次箱温,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每2~4 h记录一次体温,使体温保持在36~37℃为宜,根据体温调节箱温。如光疗时体温上升超过38.5℃时,要暂停光疗,经处理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光疗。随时记录母乳量、呕吐量、尿量、大便次数及大便的颜色。
3.2 预防感染 新生儿抵抗力低下,易受细菌感染,故新生儿蓝光治疗中预防感染是十分重要的。护理人员在接触新生儿之前要洗手,有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者尽量不要接触新生儿,若接触则需要戴口罩。要注意做好新生儿臀部、脐部护理,防止皮肤破损细菌侵入引起感染。
3.2 特殊护理
3.2.1 患儿应裸位于床中央,以获最佳光照位置。如患儿因烦躁移动,护士巡回时应予以纠正。
3.2.2 保持玻璃床板透明度,如被患儿呕吐、泪水、出汗,大小便等污染后,应及时清理,以免影响疗效。
3.2.3 全部使用双面蓝光照射,一般每2 h更换一次,可以昂卧、侧卧、俯卧交替更换。俯卧照射是应有专人巡视,以免口鼻受压而影响呼吸。
3.2.4 严密观察病情,光疗前后及期间要监测血清胆红素变化,以判断疗效。光疗过程中要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及生命体征;注意黄疸的部位、程度及其变化;大小便的颜色与性状;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有无呼吸暂停、烦躁、嗜睡、发热、腹胀、呕吐惊厥等;注意吸吮能力、哭声变化,如有异常须及时与医师联系,以便检查原因,及时处理。
4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病,治疗主要包括光照疗法、换血疗法、药物治疗等,光照疗法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在临床使用广泛,熟练地掌握光疗的操作方法、目的和注意事项,准确估计和处理患儿在光疗中出现的护理问题,是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条件[3-5]。笔者认为只要护理措施得当,密切注意光疗时出现的异常情况,观察呼吸、心率,适当补充水分,注意保护眼,生殖器等及吃奶情况。可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孔德凤,马莉,主编.实用新生儿护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 李凤英.新生儿黄疸诊断治疗中的分歧争议,中国使用儿科杂志.
[3] 王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诊疗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新生儿黄疸重要的护理诊断范文3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胆红素;总胆汁酸;测定
[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5-0117-03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的一种常见症状,既可是生理现象,又可是多种疾病的主要表现[1]。新生儿黄疸因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其病情程度也不一样,严重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或造成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我院110例新生儿黄疸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同期9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来探讨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小儿科收治的110例新生儿黄疸,根据临床诊断将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生理性黄疸组(n=41)与病理性黄疸组(n=69)两组。其中男68例(生理性黄疸组26例,病理性黄疸组42例);女42例(生理性黄疸组15例,病理性黄疸组27例)。出生时间1~30 d;足月新生儿84例,早产儿23例,过期产儿3例。黄疸原因:围产因素36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23例,母乳性黄疸19例,感染18例,新生儿溶血症7例,头皮血肿5例,胆道闭锁2例。再选取同时间段生产的足月、无黄疸、无肺炎、无腹泻、无窒息及常规肝功能正常的新生儿90例(其中男58例,女32例)为对照组。三组新生儿的性别、出生日龄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实验方法
1.2.1样本采集 空腹抽静脉血3 mL,及时分离血清后进行测定。
1.2.2 检测方法 仪器采用罗氏P-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清总胆汁酸(TBA)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试剂由上海申能公司提供。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采用重氮试剂法检测,试剂由罗氏公司提供;其中非结合胆红素(IBIL)=TBIL-DBIL。同时予以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及碱性磷酸酶(ALP)的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行方差分析,有意义后再行两两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A水平与其肝功能各指标的相关系数,其中r0表示呈正相关[2]。
2 结果
2.1 三组TBA、IBIL、TBIL比较
生理性黄疸组、病理性黄疸组IBIL、TBI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生理性黄疸组的IBIL、TBI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6.845,47.162,P < 0.01);而生理性黄疸组的TB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4,P > 0.05)。病理性黄疸组的TBA、IBIL、TBI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8.931,74.897,73.466,P < 0.01)。
2.2 病理性黄疸组TBA水平与其肝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
本文通过对病理性黄疸组TBA水平与其肝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病理性黄疸组TBA水平与DBIL、ALT 、AST、ALP及GGT各项肝功能指标有直线相关关系,r>0呈正相关。
3 讨论
本文中生理性黄疸组与病理性黄疸组的IBIL水平分别为(126.07±22.84) μmol/L、(201.08±23.76) μ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35±2.48),经比较P < 0.01。生理性黄疸组与病理性黄疸组的TBIL水平分别为(161.76±28.48) μmol/L、(253.94±30.17) μ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46±3.52),经比较P < 0.01。上述结果说明生理性黄疸组与病理性新生儿黄疸中的IBIL水平、TBIL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可能与黄疸儿对免疫功能有显著抑制作用和胎儿在宫内的低氧环境,使得红细胞受到刺激生成过多等因素有关[1]。正常人的胆红素大多来自循环中衰老红细胞破坏而释放的血红蛋白,少数来自肝脏与骨髓。新生儿黄疸是因胎儿在宫内的低氧环境,使红细胞受到刺激生成过多,而此类红细胞大多不成熟、易受损,使新生儿的胆红素早期来源较成人多。胆红素是血红素的代谢产物,可分为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两者之和则为总胆红素[2]。马琳等[3]表示黄疸对早产儿免疫功能有显著抑制作用,与无黄疸早产儿比较,黄疸早产儿CD4+、CD4+/CD8+下降,Fas基因表达量增加,产生细胞因子IFN-γ减少,T淋巴细胞功能低下,且随胆红素浓度的增加变化越显著。张亚男[4]认为血清胆红素测定采取胆红素氧化酶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可帮助了解有无黄疸及黄疸程度;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及尿中胆红素、胆素原、胆素等,可鉴别不同类型的黄疸。刘秋玲[5]比较不同严重程度和不同病因患儿的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白蛋白、总胆红素以及β2微球蛋白水平,结果显示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高,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白蛋白、总胆红素以及β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 < 0.05),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患儿的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白蛋白、总胆红素以及β2微球蛋白水平依次明显升高(P < 0.05)。
本组中生理性黄疸组的TB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t=1.764,P > 0.05;病理性黄疸组的TB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t = 18.931,P < 0.01,与当前国内外研究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证明了血清TBA检测是一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较为灵敏的肝实质损伤的指标[6],对新生儿予以血清TBA检测可利于临床对病理性黄疸的检验[7]。新生儿黄疸的形成除了与胆红素产生增多、肝细胞摄取并结合胆红素的能力较弱等因素有关外,近年来研究表明胆红素的升高和胆汁淤积密切相关,表现在TBA的变化上[8]。TBA 是胆汁的重要成分,是胆固醇在肝中降解的代谢产物,有利于脂质在肠道的消化吸收[9]。TBA的代谢主要为合成、跨膜转运及肝肠循环。在TBA 的生理与代谢中肝脏占着重要的地位。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血清TBA水平是一种能同时反映肝实质损伤、肝脏合成与代谢及肝脏分泌状态的血清学指标,且作为反映肝脏功能变化的灵敏指标已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中[10]。何军等[11]通过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198例各类黄疸患儿血清TBA水平。结果生理性黄疸患儿的TB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病理性黄疸患儿的TB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的TBA有很高的异常率,分别为87.5%和90.4%。研究表明,当常规肝功能指标改变不明显时,血清TBA检测是一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较为灵敏的肝实质损伤的指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其TBA的变化,有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胆汁瘀积。贺海燕[12]通过将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组18例,病理性黄疸组80例,其中病理性黄疸组又分为缺血性组18例、感染性组25例、母乳性黄疸组18例、溶血性黄疸组7例、肝炎综合征组12例,测定各组血清胆汁酸浓度及相应部分统一标本的总胆红素,生理性黄疸胆酸浓度正常值为(12.28±5.41)μmol/L,结果显示在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中,各组总胆汁酸均高于生理性黄疸组,有显著差异。虽然胆汁酸增高在肝炎综合征组有辅助诊断意义,但在其他病理性黄疸中缺乏鉴别诊断参考价值,母孕期胆汁酸增高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否有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本文通过对病理性黄疸组TBA水平与其肝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病理性黄疸组TBA水平与DBIL、ALT、AST、ALP及GGT各项肝功能指标有直线相关关系,说明TBA在新生儿黄疸测定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可反映胆汁淤积及肝细胞损伤的程度。毕竞等[13]研究表明TBA、ALT、AST、AST/ALT可作为诊断ICP可靠而实用的指标,TBIL、DBIL、ALP、ALP、γ-GT、LDH、TC、TG等指标可作为诊断ICP的有效补充手段,而TP、ALB、A/G、CK、CK-MB对ICP的诊断意义不大。在各项常规肝功能指标中, AST 、ALT虽能反映肝细胞损伤情况,但胆汁淤积时AST 、ALT仅轻度升高[14]。GGT、ALP作为评价肝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其中GGT为胆道梗阻及占位性肝病的常用指标,但其在儿童肝胆疾病的活性增加却不如成人明显[15-18]。ALP则可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组织中,其在肝外胆道梗阻时,可明显升高。
综上, TBA 定量分析是肝功能检测的一种灵敏方法, 与其他常规肝功能检测指标相比, 具有较高的器官特异性。杨友新等[16]表明TBA、TBIL及IBIL在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及疗效观察中颇有临床意义,尤其是总胆汁酸对肝实质损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更优于肝功能其他相关项目的检测。范广来等[17]测定发现当常规肝功能指标改变不明显时,血清TBA检测是一项新生儿黄疸患儿较为灵敏的肝实质损伤的指标;新生儿高胆红素患儿TBA升高,可能存在胆汁淤积,应给予适当的利胆治疗。总之,胆红素是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一种重要指标,而总胆汁酸除了可反映肝细胞损伤外,还能反映胆汁淤积程度[7,19-20]。故在对新生儿黄疸予以胆红素检测的同时予以总胆汁酸检测,可利于临床对黄疸类型、黄疸程度、胆汁淤积程度及肝细胞损伤等情况的判断[8],从而利于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治及预后,确保新生儿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志萍,许建勋,闫志武,等. 新生儿黄疸期胆红素及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应用[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3):321-322.
[2] 陆再英,谢毅,钟南山,等. 内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25.
[3] 马琳,江莲. 胆红素对早产儿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287-2291
[4] 张亚男. 血清胆红素测定与黄疸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2012,31(16):190.
[5] 刘秋玲. 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检测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12, 34:4528-4529.
[6] 陈雪梅,胡永忠.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健康月刊,2011,7(11):86-88.
[7] 彭春桃. 新生儿黄疸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J]. 北方药学,2011,8(10):36.
[8] 曹秋敏.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新生儿黄疸期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3):168.
[9] 骆,高发平,詹小静,等. 新生儿黄疸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状况分析[J]. 吉林医学,2012,33(1):48-49.
[10] 陆庆军. 新生儿黄疸总胆汁酸和胆红素变化分析及临床意义[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30):79-80.
[11] 何军,唐恩波.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刊,2009,36(9):92.
[12] 贺海燕. 血清胆汁酸浓度测定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意义之探讨[J]. 黑龙江医药,2008,21(5):41-43.
[13] 毕竞,丁汉梅. 生化指标检测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146-148.
[14] 洪敏. 血清总胆汁酸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医学综述,2012,18(19):3306-3307.
[15] 刘婉文,梁永锋,刘映志,等. 胆红素与总胆汁酸联合测定在新生儿黄疸期的临床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0):30.
[16] 杨友新,谭少明,覃成,等. 新生儿黄疸总胆汁酸和胆红素变化分析及临床意义[J]. 海南医学,2011,22(7):117-118.
[17] 范广来,魏红,仲跻霞,等. 血清总胆汁酸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118.
[18] 姜小华. 新生儿黄疸与胆红素脑病的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0):131-132.
[19] 刘义. 新生儿黄疸的胆红素与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相关性研究[J]. 广西医学,2002,24(1):70.
新生儿黄疸重要的护理诊断范文4
【关键词】动静脉换血;重度Rh溶血症;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662【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098-02
新生儿溶血症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该病发生于胎儿和早期新生儿,是最常见的一种新生溶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贫血、水肿、肝脾大和出生后迅速出现的黄疸。目前已发现人类有26个血型系统,400多个血型。虽然有多个系统可发生新生儿溶血症,但是以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最常见,其次为Rh血型不合。其它血型系统不合引起的较少见[1]。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半小时,因“面色发绀半小时”入院。患儿系G4P4孕38+5周(父母年龄均30岁,体健,其母曾流产1次,死胎2次,无特殊物质接触史),于我院妇产科自然娩出,生后既哭,面色发绀,羊水粪染(Ⅲ度),Apgar评分1分钟7分,5分钟8分,入院前半小时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发绀,伴气促,无咳嗽,吐沫及呼吸困难,无发热及尖叫,妇产科予以吸痰,吸氧5分钟后面色稍好转,急转入院,门诊以“新生儿溶血病”收入院,入院 PE:T 不升,P 128次/分,R 42次/分,WT:3500g,成熟儿貌,发育良好,神清,神萎,反应差,哭声无力,面色微黄,面部黄染,前囟平软2×2cm,张力不高,双眼无凝视,双侧巩膜黄染,鼻唇沟及口周发绀,呼吸规则,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音,心(-),律齐,心音有力,腹平软,肝脾肋下未扪及,肠鸣音3次/分,四肢末端皮肤凉,脐窝见血性分泌物,四肢活动度欠佳,肌张力减弱,原始反射减弱。辅查:总胆红素176.1umol/L,母亲血型:O型血 Rh(-),患儿为B型血,Rh(+)。患儿入院后,皮肤黄染呈进行性加重,面部、躯干、四肢及手足心均黄染,呼吸、心率增快,气促明显,三凹征(+),肝脾进行性增大,无水肿表现,即予血气分析,血Rt,电解质,肝肾功等相关辅查。总胆红素迅速增至276.1umol/L,血气分析示:PH 7.292,PaCO2 48.5mmhg,PO2 50.9 mmhg,BE -3.6mmol/L。进一步做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均阳性。血Rt示:Hb 80g/L,PLT 68×109/L,RBC 1.23×1012/L,WBC 74.5×109/L,肝肾功无异常,电解质无异常,考虑合并心力衰竭,中度贫血,呼吸性酸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补充诊断为“Rh溶血并ABO溶血症”。即予西地兰纠正心力衰竭,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青霉素、头孢噻肟钠抗感染,20%甘露醇脱水减轻脑水肿,鲁米那降低氧耗,行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2次(第一次换血后总胆红素降至260 umol/L,于第二天复查总胆红素273.6 umol/L,予行第二次换血术,术后总胆红素明显降低至176.1 umol/L),丹参、盐酸多巴胺及甲磺酸酚妥拉明改善循环,血浆,人血免疫球蛋白及人血白蛋白对症支持治疗,碱化、水化尿液,并蓝光光疗退黄,脑活素营养脑细胞,现患儿无发热抽搐及尖叫,无呕吐及腹胀腹泻,奶量,二便尚可。PE:T 37℃ ,P 138次/分,R 39次/分,反应尚可,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前囟平软,唇周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无音,心腹无异常,肝脾未扪及,四肢肌张力及原始反射稍减弱。查血Rt示:Hb 121g/L,PLT 328×109/L,RBC 4.45×1012/L,WBC 13.4×109/L,总胆:119.7umol/L,患儿临床治疗13天治愈出院。
2 治疗
采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是治疗此病的关键[2]。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具有实用、易行、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换血可较快达到消除血中游离胆红素、抗体、致敏红细胞的效果。将患儿置于远红外线保暖床上,取仰卧位,用床边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率和经皮测血氧饱和度,并观察呼吸、体温、皮肤颜色等。备齐换血用物(如留置针数个,三通活塞管数个,无菌手套2~5双,20ml注射器5~10个,肝素氯化钠等渗盐水100ml,即生理盐水100ml加肝素3~4mg[3]),开放外周静脉二条,一条作输血用,一条作临时补液用,另一条外周动脉作抽血用。一般常选取桡动脉作为穿刺点,必要时也可选取肱动脉。动脉穿刺的成功常常为换血成功的第一步,穿刺采用留置针头,动脉端外接动脉测压管后再接三通管,三通管其它二端中的一端接肝素氯化钠等盐水,另一端作抽血用,一般用20ml空针即可。输入血液可在恒温水箱水浴至37℃左右,并在整个换血过程中保持30℃左右,以减少对患儿的寒冷刺激。换血量为150~180ml/kg,多采用O型红细胞悬液,在由于该患儿溶血特别严重,与O型红细胞悬液的交叉配血中主次反应均有凝集反应,后来不得不在血站及化验室专家的见意下改配O型洗涤红细胞,以减少溶血反应,但此仅是主反应无凝集,而次反应无凝集,由于患儿病情及时间紧迫,予立即行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换血速度为240ml/h,由输血泵控制,静脉输入,同步动脉抽血,速度控制在4ml/min,参照输入量调整,出入量差不大于20ml。第抽血20ml,可用少许肝素等渗氯化钠液冲洗三通管。每置换100ml可于另一条静脉推注5%GS1ml+10%葡萄糖酸钙1ml,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并且每抽血20ml应适时记录心率,呼吸,经皮测血氧饱和度及血压。在换血前后还应在同一动脉抽血作血培养、测电解质、肝及肾功能,做血常规及血气等标本的辅助检查。在换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黄疸程度,以及有无神经系统症状(核黄疸),注意四肢末端的温度及循环状态都非常重要。并且由于该患儿输注的O型洗涤红细胞次反应有凝集,所以在输血完毕后还应密切观察输血后的反应。由于患儿溶血程度重,与其母的孕产史有关(其母曾流产1次,死胎2次),在观察黄疸的消退情况不理想后立即遵医嘱行第二次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术,之后,患儿的黄疸有了较明显的消退。在整个换血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保持进行平衡至关重要。在后期康复期对患儿进行新生儿抚触及音乐疗法以促进患儿脑神经的发育。
3 护理
3.1 护理问题。
3.1.1 生命休征该变:溶血所致;
3.1.2 有循环衰竭的危险:与并发心力衰竭相关;
3.1.3 潜在并发症:核黄疸,由红细胞大量破坏而致血液中游离胆红素明显升高,透过血脑屏障,引起中枢神经细胞的中毒性病变所致。3.1.4 有感染的危险:与羊水粪染(Ⅲ度)及溶血所致组织器官代谢发生紊乱,引起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
3.1.5 家属焦虑:与家属缺乏相关知识及此患儿属于珍贵儿有关。
3.2护理措施。
3.2.1 积极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防止病情变化,严格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黄疸程度情况,有无反应低下,肌张力低下及尖叫,抽搐,双眼凝视等神经系统症状。
3.2.2 注意输液速度,避免加重患儿心脏负荷,减少患儿哭吵,适时遵医嘱给予鲁米那镇静。
3.2.3 于换血后积极退黄治疗,预防核黄疸。将患儿于双面照蓝光箱内进行蓝光治疗,光照疗法也能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使黄疸减轻,遵医嘱静脉输入人血免疫球蛋白及人血白蛋白与胆红素相结合,而减少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
3.2.4 预防继发性感染,采取保护性隔离制度,治疗护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颈项,腋窝,腹股沟以及臀部的皮肤护理,加强口腔和脐部护理。在换血术后,拔掉动脉留置针,用无菌纱布加压压迫止血,注意观察桡动脉处有无出血及肢端循环情况,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3.2.5 向家属作好病情解释工作,告知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换血治疗的目的、意义以及疾病的预后,使家属了解治疗及护理情况取得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家长的忧虑。
4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危害在于其神经毒性,可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特别是高未结合胆红素脂溶性高,在血脑屏障功能减弱或血中游离胆红素过高或有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的因素存在时易进入脑内,尤其以基底核处最易受损,重者可早期死亡,存活者多并发神经系统后遗症,故在新生儿期进行干预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换血指征时须立即进行换血疗法,在换血的过程中,应密切根据患儿生命体征来调整换血速度,放血过快可引起脑室出血,采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法,使抽血和输血同步进行,出入量差控制在20ml以内,尽量减少血压波动和血液动力学紊乱,从而消除因此而产生的肠坏死,脑出血和心脏骤停等并发症,特别是已有心力衰竭的患儿。ABO血型不合引起者病情轻,进展慢,Rh血型不合引起者病情重,且进展快,重症者因红细胞破坏过多,迅速出现黄疸、贫血、水肿、肝脾大,严重者可导致死胎、流产或早产,ABO溶血病第一胎发病率为40~50%,而Rh溶血病第一胎发病率为1%[4],是由于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较多发生在妊娠末期或临产时,故第一胎的发病率很低,但该患儿因其母曾流产1次,死胎2次(具体不详),在该患儿母亲再次怀孕Rh血型不合的胎儿时,既使进入母体的胎儿红细胞量很少,亦能很快发发生迟发免疫反应,且产生的抗体为IgG活性强,能通过胎盘与胎儿的红细胞结合,使红细胞破坏,从而导致溶血。换血疗法的目的是去除抗体和已致敏的红细胞、减轻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纠正贫血和水肿、防止心力衰竭,且该患儿溶血的速度较快及程度较重,患儿在换血之前已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心力衰竭,这也给患儿换血增加了一定的危险性,在Rh溶血病血型选择应用ABO血型相同或O型血,Rh阴性的肝素化血,但由于实际临床用血中Rh阴性血源难觅较缺乏,故仍可用Rh阳性血换血[5],虽然用Rh阳性血液换血时,换入的血液可被RhIgG破坏而影响效果,但Rh阳性血至少也能换出相当量的胆红素及抗体、同时它因消耗游离的Rh抗体能使溶血过程较快结束。由于患儿溶血程度较重,使得患儿进行交叉配血时难度大,故不得不采用洗涤红细胞液,但由于次反应仍有凝集反应,在些换血过程就更应该提高警惕,注意输血不良反应,我们选择用Rh阳性无抗D(IgG)的O型洗涤红细胞血液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最后,我们通过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成功抢救该例重症Rh溶血患儿,在换血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此外,在后期的康复中在疾病允许的情况下及早的对患儿进行新生儿抚触及音乐疗法等干预以促进患儿脑神经的发育[6],减少后遗症,在出院指导时教会家属学会抚触等干预方法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吴晓翠,陈新.新生儿黄疸.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5
[2] 姜春,张冠南,涂国芳,包奕凤.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例的护理体会.现代临床医学,2005(3):54~55
[3] 吴敏.儿科护理常规.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6~67
[4]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科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0.527
[5]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科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0.677
新生儿黄疸重要的护理诊断范文5
【关键词】 新生儿硬肿症; 蓝光治疗; 临床疗效
doi:10.14033/ki.cfmr.2017.1.0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1-0121-03
新生儿硬肿症又叫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多见于早产儿[1],是一种受寒冷刺激或因多种疾病引起的临床症候群[2],其主要特征为皮肤硬肿及低体温,还伴有反应能力低下、哭声低弱、拒乳及四肢、全身冰冷等表现[3],患儿常由于肝功能的不完善,引起黄疸的出现。蓝光治疗是新生儿黄疸的一种主要治疗手段[4],在临床中观察到其对合并出现的新生儿硬肿症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次临床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硬肿症新生儿患者34例,进行蓝光治疗的效果相关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4年1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硬肿症新生儿患者34例,全部患儿经问诊、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全部确诊为新生儿硬肿症。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0.5~11 d,平均(3.5±1.2)d,胎龄33~38 周,平均(34.9±2.2)周,其中硬肿症轻度患儿25例(73.5%),硬肿症中度患儿5例(14.7%),硬肿症重度患儿4例(11.8%)。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0.6~10.5 d,平均
(3.6±1.1)d,胎龄33~38 周,平均(36.1±2.3)周。对照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0.5~11 d,平均(3.3±1.8)d,胎龄34~37 周,平均(33.8±2.7)周。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所有患者均经过血气分析、DIC筛选试验、血糖等检查诊断为新生儿硬肿症,且有相应的心电图改变[5];(2)临床主要表现为早期有哭声低弱、哺乳差的情况,并且反应低下,病情出现加重时,体温降低,呈现出对称性的皮肤硬肿,严重时出现肢体僵硬,影响正常活动;(3)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时出现休克、DIC、心衰、肾衰等情况。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硬肿症患儿应用常规的暖箱保温复温,供给适当的液体及热量,在必要时可给予白蛋白及血浆输注,纠正其酸中毒,使患儿微循环得到改善,对原发病进行控制,合理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使用氧气吸入纠正缺氧,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抗惊厥、利尿、等对症治疗。观察组硬肿症患儿在采用对照组常规疗法的同时,加以使用蓝光照射对其进行治疗,1次/d,首次照射连续进行24 h,之后每次减少4 h,直至每次8 h,连续治疗1周。照射过程中需要注意,患儿腋下温度应保持在36.5 ℃~37 ℃,注意每隔4 h给患儿翻1次身,及时给患儿喂水,保证充足的液体量。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新生儿,恢复正常体温所用的时间,硬肿实现完全消失所用的时间,以及哺乳反应好转所用的时间。并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显效,患者经过5 d治疗,硬肿显著消退,恢复正常体温,进奶及反应状态明显好转,其他症状明显减少,实验室检查分析结果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经过5~7 d治疗,硬肿实现消退,体温达到正常范围,进奶和反应状态也有所改善,其他Y状出现减少,实验室检查分析结果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经过治疗7 d后,硬肿才开始消退,或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出现病情加重[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例数/总例数× 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两组临床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16/17),对照组为82.4%(14/17);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经过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消失时间,包括恢复正常体温所用的时间,硬肿实现完全消失所用的时间,以及哺乳反应好转所用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硬肿症是多发于新生儿群体中的常见疾病,尤其在早产儿中最为常见,该病是引起硬肿症出现死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7]。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新生儿体内毛细血管存在微循环障碍,血管通透能力增大,血液粘滞程度增加,以及其体内出现异常脂代谢和生成氧自由基有关,寒冷、感染、窒息缺氧、早产、体重低等因素常导致该病发生[8]。硬肿症硬肿症常有体温下降明显、皮肤出现硬肿的特征性临床表现,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出现变硬、水肿,触之如橡皮一般,呈现出暗红色或是青紫色[9]。该病如未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还会导致患儿出现微循环障碍、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继发性肺出血以及急性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危及患儿生命[10]。患儿常由于肝功能的不完善,引起黄疸的出现。蓝光治疗是新生儿黄疸的一种主要治疗手段[4],在临床中观察到其对合并出现的新生儿硬肿症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对本次临床研究中获取到的观察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发现,加用蓝光照射治疗的观察组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基础上采取加用蓝光照射的方式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硬肿症的症状,缩短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提高治愈率,作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金水,黄仲玲.兰光治疗对新生儿细胞因子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3,3(27):70-71.
[2]李莉.兰光治疗和兰光毯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31(5):85.
[3]王玲玲,张宁,刘红,等.新生儿硬肿症危险因素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2002,17(6):247-249.
[4]王宏.早产儿硬肿症的分析与康复[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3):3343-3344.
[5]曲云霞,薛辛东,张家骧,等.正常及硬肿症新生儿的能量代谢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儿科杂志,1999,50(3):155.
[6]李自平,陈永平.新生儿硬肿症43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1):1225.
[7]庄婵芝,谢泽娟,张少燕,等.影响新生儿硬肿症预后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198-200.
[8]许萍,梅灏,罗应琴,等.新生儿硬肿症132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7):1306-1307.
[9]秦雪.90例患硬肿症新生儿的病因与治疗措施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2):98-99.
新生儿黄疸重要的护理诊断范文6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97-01
新生儿期是指小儿出生离开母体,至出生后28天?这段期间小儿离开母体到自然环境生活,生理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抵抗力弱?为了使其能适应新的环境,必须做到科学护理,消除种种不利因素,帮助小儿踏上漫漫人生旅途的第一步,促进其健康成长,预防疾病?
1 病室环境
新生儿的卧室尽量的少进人,最好是谢绝或者减少探视,最重要的是不要让病人进入新生儿的卧室?而卧室内则需要保持空气的新鲜,在室内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定时开窗换气,如果需要接触和护理时需要认真洗手,让新生儿的皮肤保持清洁,大便过后要用软布进行清洗臀部,经常给宝宝洗澡,特别要注意腋窝,肘窝,大腿皱褶处及大腿根部的清洁和干燥,并要擦干后涂以爽身粉?室内尽量不要放置鲜花,防止新生儿过敏?
2 衣着
新生儿的衣着应根据其本身的特点和生长发育的需要来选择,以柔软?清洁?肥大?易于穿脱为宜?包被不应过多过厚,要选择对新生儿皮肤无刺激性的,如棉布?棉针织品?棉薄绒布?式样简单?胸腹宽松?衣袖裤腿肥大?使新生儿四肢活动灵活,便于换洗?
3 注意脐带护理
脐部是细菌侵入新生儿肌体的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因此平时需要保持脐部的清洁卫生?在脐带脱落之前,每天要用消毒棉签蘸75%的酒精进行擦拭,不要使用各种粉剂,然后再用消毒干纱布覆盖,再用防过敏胶膏将其粘好?在日常生活当要也要时刻注意脐带的情况,不要让大小便弄湿脐带及其覆盖的纱布而引起感染?如果脐部不小心被尿湿,需要马上进行消毒和更换敷料?脐带一般在一个星期左右就会脱落,在它脱落之后就不需要再用纱布覆盖了,但是仍然需要让脐部保持清洁和干燥?
4保持体温
由于新生儿刚刚出母体,因此对外界的温度还不能完全适应,过冷或者过热都有可能让新生儿患病?所以新生儿的居室温度最好保持在22-24度之间,早产儿的居室温度要保持在24-26度之间,昼夜之间的温度差不要太大,除了要保持居室内的温度适宜之外,还需要注意衣被的增减,时刻关注室温和衣被是不是适宜,最好的观察指标就是新生儿的体温,如果能让新生儿的腋下温度保持在36-37度之间则是理想状态?如果新生儿出现了面红耳赤,体温也超过37.5度的话,就说明室温稍高或者是过度保暖了,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及时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除了环境温度以外,新生儿的居室还需要优质适宜的湿度,春季和冬季居室里一般都很干燥,所以我们应该经常用温布来擦地面,在暖气上放上水盆或者火炉上放打开盖的开水壶来保持居室的湿度?如果有空气加湿器,则效果会更理想?
5 母乳喂养
产妇在生产4-8小时后即可给新生儿喂奶,提早哺乳不仅有益于新生儿的营养健康,同时能促进母亲乳汁的分泌,刚开始母乳不足时可用糖水来补充,一般应在吃完母乳后再喂糖水,而不要轻易使用牛乳或糖水来代替母乳,宣传并鼓励用母乳喂养新生儿,出生后七天内的初乳,初乳中含有多种抗体(母乳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磷,维生素,内分泌激素及免疫抗体等),
千万不要丢弃?新生儿喂养可以定时,产后30分钟即可喂奶;也可不定时,那就是新生儿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喂乳,这样更符合新生儿的生理需求,在确定无母乳情况下可以用婴儿奶粉喂养?
6 正确处理好特殊生理现象
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儿出生后数天内,阴道偶有粉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肿大,红斑,色素斑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现象过几天后都会自然消失,不必经过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上述现象仍不消失或有其他不良症状反映,则应去专科医院检查?
7 情感交流
每天沐浴后,护士要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按摩,应指导父母与婴儿说话?抚摸?摇?抱,以增进母子感情交流,母亲在哺乳时可以用温柔的语言在注视中与宝宝亲切地交流,每次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洗澡时,妈妈都要抓紧时机与宝宝谈话,“宝宝洗澡了”?“宝宝乖,我们开始吃奶了”,以此给宝宝创造一个丰富的投入感情的语言环境?所以说,新生儿行为感情的发育需要大家共同来关怀和诱导,学会用爱心和耐心来与宝宝进行情感交流,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和行为锻炼,培育出聪明和健康的宝贝?
8 严格用药
各种药物进入机体以后,一般都需要经过肝脏解毒,并通过肾脏排泄?新生儿的肝肾功能均不佳,用药极基困难,因此注意绝对不能自行用药,新生儿生病时必须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按规定的剂量及疗程应用药物,否则极易造成不良后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要想国富民强,我们就更需要注重生命的质量,以往的产科学是以母亲为中心的,他们着重的是母体的生理,病理上的变化,而对新生儿,胎儿的研究有着很明显的差距,因此那个时候新生儿,胎儿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的速度往往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几年以来,产科的理论体系在不变的转变,母婴统一的管理理论体系,在全体产科医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大大地降低了早期新生儿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由此我们可以相信,在今后的产科儿科医生护理人员以及全天下父母的共同努力下,胎儿婴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定会极速下降,人口素质问题也会一步一步提高,让我们为了宝宝健康的人生一起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母婴用室病房中新生儿护理体会】文章编号1973-7555(2006)04-63-02马连梅王艳 (中国分类事情)R248.4.
[2] 【新生儿护理体会】,2011年21期.王文琴.
[3]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6年27期.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