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243-01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计算机普及率非常高,普及速度也非常快,中学生对计算机的接触与运用也日渐频繁,操作技术自然也日益娴熟,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无形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对中学计算机教师来讲,带来一种尴尬局面,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非常熟练,自然也就在计算机课堂上不怎么用心学习,甚至不重视这门课程,面对这种状况,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就成了当前计算机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望同仁指正。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自发探索计算机科学,培养计算机素质,打好计算机理论基础,达到能数量运用计算机技术乃至将来成为杰出计算机专家的目的。中学生由于其年纪特点,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因此,我们在中学计算机教育中要注重激发他们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计算机能力,尤其是实践和创新能力。我们老师则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既要有认知目标,更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

二、发挥学生主动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课堂教育中,可以让学生进入主题角色,主动去发现、去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就要求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由,赋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选择的内容是自由的,选择的方法是自由的。创建多项交流环境,学生可以问老师,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让学生感到老师只是他们学习的助手和疑问解答师,能学到多少知识,全靠学生自己。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在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感受到“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含义;二是学生讲、教师听,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调整修订;三是学生在承担“压力”的同时,更加激发学习的动力,为自己所“教”的部分博览群书,学懂弄通;四是通过“合作”教学,使师生共同成长进步,教师也将从单一的教转变为多元化角色: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学生全面发展的灵魂工程师。这样,每堂课下来,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状况,根基自己的选择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设计好课外作业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教学;背景情况;教学方法;验证

【中图分类号】G712

1.引言:作为现阶段我国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言,计算机教育已成为很多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为相关部门、企业、学校以及广大师生所重视,。在近几年的招聘中,用人单位也常以计算机操作作为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的发展,一方面社会对学生计算机掌握能力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很多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以及相关教学模式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出现了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面对这些情况,本文主要对学校公共计算机课程相关的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与研究。

2.公共计算机课程授课不足之处分析

首先就授课内容而言,目前大多数教师在讲授计算机课程时,只是针对课本上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以及语句格式等进行简单的讲解,没能做到以课本知识为起点,对课本上核心知识进行扩展和补充,并不能做到让学生在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对与本课程相关的其它相关知识、学术动态以及前沿课题等进行了解。更别谈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了。其次,教师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例的选取方面,目前大部分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在对计算机课程进行讲解时不能按照传统讲述方法简单地先进行理论和基本概念的讲解,然后再对例题应用和实验操作进行讲解就了事。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往往先对一个实例进行介绍性的讲解,然后再根据实例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但是就目前来说,大部分教师在对实例进行选取时,并没有对所选实例的典型性、广泛性和适用性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导致所选的实例往往和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其现实意义并没有体现出来,使学生对课程内容难以理解,难以和现实生活相联系。最后就教学方法而言,近年来,很多学校的公共计算机课程大多采取的都是大班授课的方式,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屏幕多媒体教学的模式被普遍采用,这种方式虽然对计算机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考虑到多数学生在入学前并没有接触过这种教学方法,对整个的教学模式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期;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将授课内容做成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演示时,整个教学内容中的信息量大、速度太快,致使学生无法做到边听课边做笔记,整个教学活动并不能留给学生的较深的印象,致使所学知识容易遗忘;也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没有适合的相关配套教材或者得不到充足的上机实习和教师指导的机会的话,整个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到了学生自己上机操作的时侯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3.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思路和方法探讨

3.1 实施分层次教育改革考试方法

鉴于对广大入学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现象的考虑,首先建议学校在新生入学时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水平方面的考试,将有一定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学生与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分班教学。对于那些基较差的同学,授课教师要从基础讲起,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慢慢使学生的能力提上来,切不可操之过急;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省去基础知识的讲解直接从应用实践开始讲起,整个教学活动主要以上机操作的方式来完成。另一方面,建议学校将计算机的考核方式改成上机考试与笔试相结合,二者并重的考核方法。这样,不但对学生的真实水平的发挥又很大的帮助,而且也有利于鼓励学生多上机,更多的注重对课外知识的学习。

3.2 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考虑到文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目的,因此整个课程内容的知识和技巧应有所偏重。而计算机的应用技巧是无法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来获得的。因此,对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应进行彻底的改变,老师在上课时在传授课程相关基本概念以及常操作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对平时生活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培养。

3.3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所谓对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并不是指对各类信息技术最新发展的盲目追赶,而是对那些已经在社会经济各层面有广泛应用的,或者很有潜力的以及那些即将在社会各层面中即将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型的信息技术的追寻。只有通过这种途径,才能使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的发展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领域。

4.公共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实践

首先,授课教师应对本节课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相关重点语句格式等进行综合性的介绍,使学生对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大概地了解。在了解的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基础知识或语句格式,通过引入相关的典型实例,在对实例进行分析和讲解之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对那些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错错误的语句格式以及特殊字符等要着重讲解。其次,就学生而言,所有学生应参与到共同分析教师机上学生代码的活动中来,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整个操作中的错误之处;就教师来说,教师要对学生没有找到的错误进行补充,并进行总结。最后,通过学生自由讨论的方式对所操作实例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把课堂中所学的实例扩充到生活的不同领域中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知识的应用面。

5.小结

对于广大学生来说,计算机已和外语一样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工具,他们将与传统的手工方式告别,和落后的思维方式、工作习惯告别,成为既熟悉自己专业、又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形人才。在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乃至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熟练地应用计算机,这就要求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自学能力为目的。

参考文献

[1]柳永念.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24)

[2]沈春根.计算机专业课程也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5)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范文3

论文摘 要: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其中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理论条文,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中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但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采用分层次教学、实践结合理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计算机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发挥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传统的授课方式时间长,学生的能动性和兴趣较差,在教学经验和实践方面可以探索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 

 

我国的中职教育是以培养综合性和实践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课程设置计算机教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性较强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现代科研、教育、生产和生活等各个领域,人们越来越重视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教育。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经济领域的各个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生产经营活动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学的人才培训向着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适应性快的方向发展。 

1.中职计算机课程制订特色教学计划,职业计算机专业教学要以经济的发展需要为目标,以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整体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案。 

2.在计算机的教学设备上采用先进的现代教具,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网络等进行直观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的环境,可实现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新的发展趋势 

根据中职计算机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总目标进行分解,把教学任务具体落实到实处,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计算机教学新的发展趋势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1.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计算机课程的技术性特点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以flash教学中制作动画的效果为例,可以告诉学生使用哪些方法能制作出这种效果,哪种方法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创新力,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才能得以启动运行,学生才能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作为中职计算机老师,首先就应该调动学生学习的创新性,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其明确他们的专业任务,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 

2.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性操作。注重计算机教学的操作性可以把计算机教学变成一种探究性活动,增强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能力,完成确定探究内容、解决问题、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出问题时,要注重引导和组织学生,体现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自身,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不同的反应。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归纳和总结,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找出自己理解不够深刻、掌握不够熟练的知识点,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达到了使学生举一反三、拓展知识的目的。 

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我国计算机中职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切实推进教学改革,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这样才能培养出技术型和技能型的实用人才。在职业教育中计算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必须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为国家、为社会不断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力.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12).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范文4

【摘要】 当前计算机教学是改革的重要方面。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教法、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积极开

>>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改革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探索 浅谈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浅谈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和实验创新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浅谈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改革 试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探讨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探讨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探究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初探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深层探索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探微 Prezi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激励手段

为体现教学做三合一,主要是在全系乃至全校开展“编辑排版比赛”,本人已经主持了1次,参与了1次,样张实在、内容和形式结合得好,实际比赛学生兴趣比较大但优秀率偏低(与个别教师照本宣科和部分学生平时缺课多、学校实训条件有待改善――如机房电脑有时遇到病毒崩溃瘫痪有关)。

结语:其实学生最怕的就是老师光说不练的纸上谈兵,老师最怕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和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懒惰、骄傲等)。若在此改革基础上开展教学,再加以实训报告的撰写和评比,加以相关部门和同仁的配合,同仁间教学研究上加以交流改进,相信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7-0000-02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前景与特点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发展与普及,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专业在校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普通高校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重点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和抽象性较强,需要逻辑思维及立体构图,需要很强的数据结构基础和数学基础,所以学生学起来比较费劲;课程教学中集中了大量的概念,专业术语,专业知识较其它课程要多很多,学习任务重,在向学生教学中,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应用的关系,要让学生除了着重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注重培养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所学的教学内容都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也为将来就业打基础。

二、讲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当中存在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集中上课讲授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方式;教学的内容以课本为主和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演示为附,尽可能的减少讲解概念,对于以概念来讲解网络专业概念的、专业术语与生僻的词语:这些理论概念都不好消化理解,增大了授课和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造成了疑难问题越积越多时,他们就会因为失去学习积极性而出现不学和厌学的情感,有的同学即使学习了,听课了,也会学了后面的知识忘了前面的网络知识;与此同时由于讲授网络的同时学生并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学习多媒体课件中的演示,而教学进度也特别快一带而过,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网络课堂教学的效果、听课的效果。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网络基础课会出现大量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案例内容,对于课堂教学的改进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方法:

(一)利用实例来讲解网络基础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中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SI)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学生普遍反映很抽象,包括任课教师也很难理解明了,分析透彻,让学生理解;所以这部分内容的可以采用比喻的方法:把网络七层结构比喻在快递公司投递管理体系,我们要去快递公司寄快件,过程如下:要把打包好的包裹包上在信签上写明收包裹人的地址和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并付费,后送入投递服务部。快递公司工作人员将包裹发往同一地点的包裹箱车或更大的包装袋分捡好分好类。已经装袋分检的包裹被运送到火车站物流、飞机场等体货物运输部门,封装大包等待运输。之后就是运送快件到达目的地的快递公司进得分检,并在分派给下属子公司,并由快递员进行派送至收包裹人,收包裹人收到包裹,签收后就可以了,这样就完成了传送任务。对比讲解七层模型从最底层到高层的功能:使学生对层次的概念有个形象的认识,整个过程的参与者邮包裹人、快递公司、运输、快递员和收包裹的快递公司、运输包裹的交通工具等构成了七层结构的快递公司管理体制,从而和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SI)七层体系进行对应比较;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SI)七层体系结构中数据的封装和投递有相似之处,要快递包裹就必须要把包裹送到快递公司,并且必须要写上收包裹人地址,并且对包裹的封装有明确的大小要求,地址明确,并且在发包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封装的过程。在收包裹时则表现为打开包裹的过程;包裹在寄包裹人与收包裹人层面表现形式为一件物体;在快递公司表现形式为目的地为相同地点的装袋的状态;在运输部门表现为打成大包分检状态,数据(包裹)在不同层次,表现形态也不尽相同,而在同一层,表现的形态是一样的,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协议数据单元的概念。数据的传送在人们的面前就是看到与否,相当于包裹的运送与接收。在快递公司七层体系结构中,寄包裹/收件人这一层为该体系的上层,运输层为该体系的下层,可以看出寄包裹人/收件人使用的是快递公司的服务,快递公司使用的是运输部门的服务。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SI)七层模型层层之间关系的服务与被服务。学生对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SI)七层模型体系结构便有大致形象的理解。

(二)理论与实际相互关联

在讲授信息的传输介质时,教师可以把室内(楼内)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知识介绍一下,讲解水晶头的掐法、线序、百兆/千兆的不同做法等,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讲授常用的传输介质计算机网络数据可以通过光纤传输、双绞线传输、微波传输、激光传输等方式,可以根据传送的距离成本以及速度来决定传送网络数据方式;在讲述计算机中网络协议时TCP/IP协议、计算机网络(UDP)两个协议时,需要介绍两个协议的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的不同,根据它们的原理特性的不同、也决定了它们的应用范围,如文件传输等需要可靠传输的网络应用,在传输层一般选择计算机网络的TCP/IP协议,而IP地址就是计算机在网络通行的身份是网络通行的许可证,而像视频的传送一般则选择UDP协议,还有些网络应用是需要两个协议都是用的,比如说远程网络摄像监控系统,监控的实时画面的传输就要选择UDP协议,而监控的画面需要保存起来以备后续查看,对画面的质量要求比平时高传送时就可以选择TCP/IP协议;教师对于理论课程的讲解,学生的学习,不只要掌握知识点的原理,更要理解与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在实践中是如何运用,因此在理论讲解的同时,也介绍一下实际运用的知识,对于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教师讲述计算机的物理地址(MAC地址),除了介绍了计算机的物理地址(MAC地址)的定义为计算机的硬件地址,可以延伸介绍下计算机的物理地址(MAC地址)过滤在上网管理时的应用,例如:使用无线路由器时经常会碰到被其他人盗链的情况,这时使用计算机的物理地址(MAC地址)过滤,仅允许某一个或者某些计算机的物理地址(MAC地址)访问,就可以解决问题,现在很多商业网站就是利用MAC地址来控制访问的,只要你绑定MAC地址后就会被保护,即使被盗用帐号,在别的机器也用不了。

(三)Internet网络在网络教学的应用

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搞好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校园网络是学校教与学的纽带,学生可以从校园网上得到更多的知识信息,也能及时地自己的信息,并实现网上时时交流、时时讨论。这样不仅使学生自主地学习,而大大丰富和充实课余生活。教师的备课可从校园网中获得更多教学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方便地,有选择地比较教学信息资源,然后通过校园网向学生进行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交流与开发,才能实现信息化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网的性能:WinSchool、youku等视频网站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多媒体教学网。但是普遍缺乏在这些多媒体教学网上运行的课件,尤其能与学生计算机课本配套的课件就更少。所以有条件的教师或高校应该多录制一些优秀教师的网络课堂,并把视频传到网络共享上,只有这样,大家共同做一件事,才能让网络基础课程的学习资源丰富起来,让学生在网络社会的今天,一边浏览一边学习的生动的网络知识,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对媒体教学网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远程教学网发展网络基础课程教学: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师、课室、多媒体等)难以满足需要,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网络的依赖也日益彰显。让广大的学生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提高自己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利用各普通高校网络基础课程学科代头人通过远程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让学生接触到最先进的网络与计算机技术。

三、总结

在备课时设计教学案例时,更要体现代网络信息发展的特点:不断改革和不断创新,跟着网络的脚步,不断的更新教学才能取得更高更好的效果。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要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教材形式的改变,更是教师学校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向信息化的改进,通过对实例中所有应用案例的讲述、分析、操作与实践,让学生在学习、研究与实践中发现的体会到网络学习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伟民章.教学设计基础[M].电子工业出版社

[2]唐卫清.信息网络技术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0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创新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已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基础知识已成为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适用于初学者的计算机课程,在我国中职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我国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技能的培养。因此,中职院校和社会各界应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分析探讨,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促进中职教育事业良好发展,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整体水平和素质差。中职院校生源大多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初中生。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接受良好的计算机教育,整体文化水平和素质较差。这些学生进入中职后,自制力较差,缺乏足够的毅力,学习纪律性不强;只擅长“玩电脑”,对专业的计算机知识了解甚少;学生成绩差,自信心不足,破罐子破摔等。这些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降,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式陈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部分学校由于盲目扩招导致学校硬件设施不足,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口头讲解教学,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死板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沉闷乏味,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观念落后,考核体制死板。受长期应试教育的渐染,部分中职院校教学观念落后,仍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唯一标准,忽视计算机学习的实践性。另外,部分中职学生辨别不出“玩电脑”和计算机学习的异同,简单的把计算机当成娱乐工具,忽视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目标不明确。很多学生进入中职院校后,不了解自己学习的目的,只是单调的接受知识的灌输。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理解计算机应用在日后择业就业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计算机学习只是学校教学的一个硬性任务,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十分被动。这种“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的状况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十分不利。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方法

(一)创新教学观念。教学中“教”是手段,“学”目的。在教学中应转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观念,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学生学习,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学习状况为评核教学质量的标准,真正将素质教育贯彻到实际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优化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新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知识渊博、性格活泼、平易近人、与学生和平相处的教师最易受到学生的欢迎。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少,学生提问少,课堂教学生涩,课堂效率自然得不到提高。新型的教学形式应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和厌恶感,教师和学生和平共处,共同努力,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问,针对学生疑惑做出详细解答,并随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创新教学目标。学校教学应对计算机教学目标进行创新,不再一味地将计算机课程作为应试科目。现在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电脑,计算机技能是学生就业所必需的一项专业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引导,课堂教学中贯穿计算机技能在现代社会发展和就业中的广泛应用,深化学生对计算机的重视程度。教学目标的创新能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率,以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最终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四)创新教学方式。首先,教学方式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可将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计算机应用相结合,使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教师可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学习情况,模拟工作岗位,制定课堂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计算机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助交流,丰富教学情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创新考核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考核标准应科学合理。教师应全方位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制定考核标准,旨在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培养学生的全方面良好能力和素质。考核模式可采用上机操作考试,与书面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学生平时表现情况相结合的方式。另外,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标准也应符合整体教育目标,不能单一的以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判断教师的教学成果。最后,可在各班级、各教师间推广教学竞争意识,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积极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我国中职院校开展的计算机基础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然而,我国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禁锢着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的详细阐述,并提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方法,希望能为中职计算机教学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文芳.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探索[J]. 考试周刊. 2012(44):1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