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便血护理诊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便血护理诊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便血护理诊断

新生儿便血护理诊断范文1

[关键词]新生儿出血症;临床特征;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a)-159-01

新生儿出血症(hemorrhag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又称新生儿自然出血症,新生儿低凝血酶原血症,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导致体内某些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活力下降而引起的自限性出血性疾病。过去此病相当多见,自各地对新生儿出生后常规注射VitK、后,此病发生较少。2000年1月-2007年1月我们收治12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患儿中,女8例(66.7%),男4例(33.3%);均为足月顺产儿,无窒息史及产伤史,母孕期无用药史。人院日龄24~72h 10例(83.3%),10d 1例(8.3%),35d 1例(8.3%)。农村10例(83.3%),城镇2例(16.7%)。

1.2 临床表现

12例中突然出现消化道出血者8例(66.7%),呕吐新鲜血及便血,出血量30~100ml,无其他特殊异常。脐部残端渗血3例(25%),1例35d发病者以腹泻住院,入院3d出现注射部位出血,继之出现贫血及抽搐,反应较好,体温、呼吸、心率均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新生儿反射正常。实验室检查:RBC 2.86×1012/L,Hb85.0g/L;PT16.2s,Am 42.6s,BT、Ph正常。头颅CT提示:脑出血。

2 结果

12例患儿入院后均给予保暖,加强护理。及时禁食,洗胃。给予静脉点滴VitK、立止血等止血药物治疗,24h内所有患儿出血停止。仅1例脑出血患儿给予特殊护理,吸氧,应用抗惊厥药物,对症处理,抽搐停止,出血灶逐渐吸收而停药。12例患儿均临床治愈。3,6个月各随访复查一次,体检、实验室检查、脑CT检查均正常。

3 讨论

新生儿便血护理诊断范文2

[关键词]超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2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2(c)-0111-03

Value of abdominal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DONG Jin-ying

Department of Ultrasonography,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rao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Shangrao 33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bdominal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Methods 60 cases of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Bell-NEC classification criteria,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suspected group and the confirmed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Abdominal X-ray and abdominal ultrasonography were performed in two groups,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Results In the suspected group,the detection rate of the intestinal wall pneumatosis and portal venous gas with abdominal ultrasound examin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with abdominal X-ray,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Ultrasound;Neonate;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Diagnostic value

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1]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引起了社会性的关注。目前,临床上主要根据症状体征以及腹部X检查做出诊断,但NEC在早期的临床症状体征[2]及检查结果中均不具有特异性,往往耽误疾病的发现和治疗。近年来随着研究的开展,腹部超声检查在诊断NEC方面的应用价值和优势被逐渐发现[3],通过综合性评估早期诊断NEC,有利于该病的治疗[4]。为了实现指导临床应用的目的,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NEC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行腹部X线以及腹部超声检查,统计其结果,分析临床上应用腹部B超检查诊断NEC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NEC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参考文献以及修正的Bell-NEC分级标准[5],分为疑似期组和确诊期组,各30例。疑似期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为24 h~5 d,平均(1.44±0.21)d;体重为2.3~3.1 kg,平均为(2.71±0.46)kg。确诊期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为22 h~6 d,平均(1.87±0.51)d;体重为2.5~3.2 kg,平均为(2.89±0.62)kg。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便血、腹部膨胀、呕吐等,所有患者行腹部X线及腹部超声辅助检查,且检查时间间隔

1.2研究方法

对所有患儿行常规治疗如禁食、胃肠道减压、抗感染等和对症治疗。分别应用我院现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迈瑞DC-8)与多功能直接数字化X射线成像系统(上海医疗器械厂XG-500)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以多切面对患儿腹部行扫描检查,实时监控肠壁回声,判断肠壁的厚度以及肠管的外在形状。检测患儿门静脉、肠腔以及腹腔观察是否有异常,如积液、扩张等。在患儿腹部行纵向、横向扫描检查,以免积气假象情况出现,对探头加压,对积气的来源进行判断,明确其位置是在管壁中还是管腔中。均采用阴性、阳性表示X线检查与超声检查结果,阳性提示肠壁积气,阴性提示肠壁增厚、积气、门静脉积气均为出现[6]。

1.2.1 X线检查标准 积气在肠壁黏膜下显示为透亮的小泡状阴影,在浆膜下显示为透亮的半环状、环状、条状阴影,在门静脉显示为自肝门向肝内走形的枯枝状透亮阴影[7]。

1.2.2超声检查标准 体回声出现在肠壁黏膜下,线状或短条状回声出现在浆膜下,点状或颗粒状高回声环绕出现在肠壁周围,则提示为肠壁积气;若气泡样、串珠样高回声出现在门静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则提示为门静脉积气[8]。

1.3观察指标

观察腹部X线及腹部超声检查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 NEC疑似组患儿腹部X线平片与超声检查结果的比较

疑似组患儿腹部B超检查对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的检出率高于腹部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另外,行腹部超声检查时出现肠道蠕动减慢12例(40.00%),肠道蠕动消失5例(16.67%),腹腔积液8例(26.67%)。

2.2 NEC确诊组患儿腹部X线与超声检查结果的比较

确诊组患儿腹部B超检查对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的检出率高于腹部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此外,行腹部超声检查时出现肠道蠕动减慢16例(53.33%),肠道蠕动消失9例(30.00%),腹腔积液6例(20.00%)。

3 讨论

NEC作为新生儿特有的重症胃肠道疾病[9],具有进展快和病死率高的特点。研究报道,低体重NEC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可达15%和22%,甚至早产儿在体重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开展和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14],超声探头分辨率和精确程度在不断提高,其在小儿胃肠道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提供的图像具有动态性和实时性,使放射线的暴露大大减少;②超声波对气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早期用于诊断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意义重大;③通过超声波的应用,对间接征象的检出率大大提高,能够及时发现肠管动力低下、肠壁水肿等,在临床上起到重要的预警作用[15]。

本研究结果显示,疑似组患儿腹部B超检查对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的检出率较腹部X线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行腹部超声检查时出现肠道蠕动减慢12例,肠道蠕动消失5例,腹腔积液8例。确诊组患儿行腹部B超检查对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的检出率较腹部X线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行腹部超声检查时出现肠道蠕动减慢16例,肠道蠕动消失9例,腹腔积液6例。

综上所述,应用腹部B超检查诊断NEC较腹部X线有更优的效果,对发现肠壁积气和门静脉积气有更高的检出率,随着研究的开展,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悦,高红霞,易彬,等.腹部B超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4,29(6):398-402.

[2]邓尚国.超声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6):68-72.

[3]杨磊,徐巍,李永伟,等.腹部超声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6, 18(2):108-112.

[4]张钰杭.超声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6):758-762.

[5]褚洪光,王鹏.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2016,21(1):79-83.

[6]唐毅,计晓娟,杨春江,等.超声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13):1347-1351.

[7]李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理诊断与治疗[J].中国医药科学,2015,5(9):201-205.

[8]曾振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7):152-156.

[9]朱峰.超声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5):53-57.

[10]张连军.腹部X线和彩超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4,22(8):81-85.

[11]刘晓英,刘芳,侯会池,等.先天性肠道畸形误诊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4):35-39.

[12]孙华阳.腹部超声应用于幼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诊断的有效性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6,29(5):934-938.

[13]梅红,张蓉,宫少青,等.腹部超声诊断小儿结肠炎的准确性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J].结直肠外科,2016, 22(1):31-35.

新生儿便血护理诊断范文3

[关键词] 胃肠功能障碍;新生儿;临床治疗;红霉素;金双歧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b)-0086-02

胃肠功能障碍是新生儿在围生期较为常见的危重疾病,此类疾病通常会导致新生儿出现败血症以及窒息的情况,它也是导致新生儿出现各类脏器功能障碍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1]。对于此类患儿,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以此来提高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儿的预后情况,提高其生存质量[2]。为分析讨论胃肠功能障碍新生儿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情况,现对该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所收治的87例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7例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出生后均经过相应的检查被确诊为胃肠功能障碍。在该研究的所有患儿中,有35例女孩,52例男孩,其胎龄为37~42周,平均胎龄为40.5周。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1.2 方法

对照组的43例患者采用红霉素来进行治疗,观察组的44例患者采用金双歧联合红霉素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复况、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率、相关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治疗效果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3 mg/(kg・d)红霉素来进行泵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半片金双歧管饲,给药3次/d。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儿在经过相应的治疗后,未出现腹胀、呕吐等症状;有效:患儿在经过相应的治疗后,未出现呕吐的情况,其腹胀程度减轻,肠鸣音也恢复正常;无效:患儿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其临床体征以及临床症状未出现任何改变,患儿还出现了病情加重或死亡的情况。总有效率为=(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来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该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后的复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在对胃肠功能障碍的新生儿进行临床诊断时,尚无任何一项指标可以对患儿的此类病症作出明确的诊断,在对此类患儿进行临床诊断时,通常需要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来对其进行诊断[3]。当新生儿出现肠鸣音消失或减弱、呕吐、腹胀、呕吐液体表现为咖啡色等体征或症状时,就应该考虑患者存在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在胃肠道功能障碍早期,其临床症状不具备典型性,部分患儿仅会出现1~2种临床症状,因此,容易导致患儿出现误诊以及漏诊的情况[4]。因此,在对新生儿进行临床诊断时,一定要对患儿的病情进展进行严密的观察,以便于在患儿发病早期就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来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

有学者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窒息是导致新生儿出现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5]。由于患儿在窒息时容易出现缺氧以及缺血的情况,其肠系膜就会因此而受到严重的损伤,甚至累及肾、脑、心等多个器官,使其肠粘膜出现缺血性改变,最终使得患儿出现便血、呕吐、肠鸣音消失或减弱、腹胀等情况。

红霉素作为一种业界公认的理想促胃肠动力药物,此类药物的有效成分就是胃动素激动剂,药物在进入患儿的胃部后,会与胃粘膜上的胃动素受体相结合,以此来达到促进胃肠蠕动的目的[6]。红霉素对胃肠蠕动的促进作用与药物剂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小剂量的此类药物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不过剂量适宜的红霉素可以对患儿的胃潴留、腹胀以及呕吐等临床症状进行有效地缓解。

金双歧是由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以及长双歧杆菌所制成的活菌落制剂,长双歧杆菌是其主要成分,其繁殖速度相对较快,产酸能力也相对较强,且对各类环境的适应性较高。将这3种菌株联合使用,可以使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的抗感染能力。

该研究的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后的复况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对胃肠功能障碍的新生儿进行临床治疗时,金双歧联合红霉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红霉素治疗效果,其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因此,在对胃肠功能障碍新生儿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以对金双歧联合红霉素的治疗的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 孙茜.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34例临床治疗体会[J].山东医药,2011,51(23):69-70.

[2] 何秋颖.低出生体重新生儿与胃肠功能障碍53例临床分析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9.

[3] 刘会青.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2,32(5):84-85.

[4] 王菊萍.危重症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0):912-913.

[5] 李伟生,苏格,陈晓玲,等.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60例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6):877.

新生儿便血护理诊断范文4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长、病情重、迁延难愈、反复发作[1]。MG发病率低,妊娠合并MG则更是罕见,发生率约为0.023%~0.073%[2]。由于妊娠合并MG及治疗的复杂性影响孕产妇及其胎婴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将2008年4月妊娠合并MG1例的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患者34岁,因停经37+2周,自觉双下肢乏力1月余,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怀孕后无明显早孕反应,停经4个多月自感胎动至今。患者5年前因呼吸困难、四肢瘫软就诊于神经内科确诊为MG,胸片及胸部CT无异常。长期口服溴吡斯的明治疗,之后3年约半年发病1次,均住院治疗后缓解,近两年未再发病,患者自行停药已两年。孕期无明显不适,未行产前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患者11年前于外院行会阴侧切术平产一子,2个多月时因便血治疗无效死亡;2年前孕6+月因MG发病,于外院行引产术1次。1月前自觉双下肢走路时费力,休息后缓解。入院查体:T 36 ℃,P 78次/min,R 18次/min,BP 118/80 mmHg 。神志清楚,精神状态佳,心肺未闻及异常,腹膨隆,肝脾肋下未扪及。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双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Ⅲ级。产科情况:宫高35 cm,腹围100 cm;枕左前位,估计胎儿体重3 500 g,胎心140次/min,未扪及宫缩,骨盆测量无异常。肛查:头位,高浮,宫颈管未完全消退,宫口可容1指尖,胎膜未破。人院诊断:(1)G3P2,孕37+2周,LOA;(2)妊娠合并MG。入院后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持续心电监护,测BP、P、R、SpO2。查:RBC 3.5×1012/L ,Hb 115.00 g/L ,PLT 97.0 G/L。B超提示:宫内单活胎、LOA位,羊水池最大垂直深度33 mm,透声可,胎盘前壁,成熟度Ⅱ级。胎儿无应激试验(NST)反应型,母儿状况尚好。因患者已孕37+2周,胎儿条件已基本成熟,为避免因继续妊娠加重孕妇各个脏器的负担,且子宫增大,膈肌抬高,影响到肺功能,使肺通气不足,当呼吸肌无力时,危险性更为增加,建议终止妊娠。因患者为经产妇且无剖宫产手术指针,拟于在严密监护下静滴缩宫素计划分娩。但孕妇及家属拒绝经阴道分娩,要求手术终止妊娠。于入院后第3天在低平面持续性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手术过程顺利,娩出一活男婴,Apgar评分1 mim时9分,5 min时10分,体重3 700 g,羊水清亮。新生儿转新生儿科监护。术中出血约100 ml。术后产妇转入ICU严密监护,予抗炎、止血、促宫缩,维持循环及内环境稳定等治疗,观察生命征。监护24 h后,各项生命征平稳,不吸氧情况下SpO2>95%,转入普通病房。转入、转出时查体,心肺无异常,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级。产妇产后肌力无下降,子宫复旧良好。新生儿人工喂养,未出现一过性肌无力,母子按期出院。

2 讨论

MG是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慢性疾病,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从而影响神经冲动传递。研究认为,MG是自身免疫性疾病[2]。MG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多于男性,且好发于二三十岁育龄期妇女[4]。由于患者体内存在抗乙酰胆碱抗体,在任何应激状态下(妊娠期、分娩时、手术及麻醉等)均可出现MG危象,导致呼吸受累,呼吸衰竭死亡。故MG患者一般不宜妊娠,重症者在内科治疗的同时,应考虑终止妊娠;轻症者可继续妊娠,但应加强产前监护及早期治疗。

2.1 产前定期产检,加强监护 妊娠可引起母体免疫系统发生很大变化。31%MG患者妊娠后病情无明显变化,28%病情缓解,另41%左右病情可加重,甚至引起MG危象发生,危及生命。文献报道,孕产妇死亡率约为4%左右[2],而妊娠对MG的影响目前尚无一致意见[5],但MG患者妊娠后流产、早产、围产儿死亡率均增加[2]。MG孕妇抗AchR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中,致胎动减少。因此,孕期加强产前检查十分必要,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情,孕32周以后,每周做NST及B超并进行生物物理评分,以监护胎儿。

2.2 MG对于分娩的影响 由于MG是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性疾病,神经肌肉接头冲动传递发生障碍,从而导致肌无力。体内抗乙酰胆碱抗体主要累及横纹肌,一般平滑肌不受累。分娩过程中,因子宫平滑肌不依靠乙酰胆碱机制,故子宫收缩不受影响,第一产程不受影响。而腹壁肌肉和肛提肌为横纹肌,可影响腹压的使用及胎先露部的内旋转,从而影响第二产程,使第二产程延长。往往须行产钳助产。该产妇虽为经产妇,但肌无力分期较晚,患者及家属要求手术终止妊娠,为降低风险宜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2.3 剖宫产麻醉方式及药物的选择 MG不是剖宫产的绝对禁忌症,在剖宫产时,要注意麻醉方式及麻药的选择。一般不主张全身麻醉方式,因全身麻醉药物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甚至窒息。但如MG患者有延髓和呼吸累及时,行全身麻醉方式较安全,易于调节通气、给氧及排出分泌物。术中禁用肌松药,如有必要时可应用正常剂量的1/5~1/10,但应严密监测。MG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应用肼屈嗪控制血压升高是安全和有效的。此外,β肾上腺素能药物,如利托君以及普萘洛尔等也应避免使用[2]。抗生素中,链霉素、新霉素、黏菌霉素类属禁忌用药,庆大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剖宫产术后应转入ICU加强监护,防止MG危象的发生。本例剖宫产应用局部麻醉,但为防止麻醉平面过高引起呼吸肌受累或麻痹,采用低平面持续性硬膜外麻醉,手术顺利, 全程未用肌松药。

2.4 MG对于新生儿的影响 抗乙酰胆碱抗体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因此,约12%~19%[2]的MG母亲的新生儿有吸吮困难、哭声无力、肢体瘫痪,特别是呼吸功能不全的典型症状,如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及肺不张等,即新生儿重症肌无力(NMG)的症状。MG多于生后24 h内出现症状,也可迟至72 h出现[2],持续数日至数周,症状逐步改善直至完全消失[6]。故新生儿属高危儿,生后需转新生儿科加强护理,注意观察吸吮、哭声、呼吸、心率及四肢活动,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5 产后哺乳 MG产妇抗AchRIgG抗体可通过母乳传递,这些抗体可促使新生儿发生肌无力。而抗胆碱酯酶药物也能进入乳汁而使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发生胃肠道紊乱[2]。但对缓解期的产妇,抗AchR抗体滴度低,未服用危及婴儿药物的产妇可以哺乳。高抗体滴度,服用大剂量抗胆碱酯酶药物,或症状较重的产妇则不宜哺乳。

MG具有病程长、病情重、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需要长期服药治疗。该患者自确诊MG后,3年内频繁发病,近两年未再发病,未经医师允许自行停药并受孕,且产前未行任何检查,是十分危险的。因此,规范化健康教育,能提高MG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护的能力,建立较好的从医行为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医护人员对病患健康宣教、指导,亦是治疗MG患者的一项重要措施,只有加强医患沟通,在医护人员、病患等共同努力配合下,建立长期随访和沟通渠道,才能达到预防疾病复发、促进康复、提高预后及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90-2492.

[2]庄依亮.现代产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75-277.

[3]汤晓芙.神经系统临床电生理学(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17-321.

[4]康亚秋译.妊娠期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程和治疗[J].医学信息,2000(13):187-188.

新生儿便血护理诊断范文5

[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小儿急腹症的临床表现、不同年龄的发病特点及诊断治疗,以期引起临床医师对小儿急腹症的重视。方法:分析我院138例以急腹症为主要表现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临床表现、检验、影像等辅助检查及术后病理诊断确诊,总结不同年龄的发病特点、发病率及诊治方法。结果:小儿急腹症随年龄不同而好发疾病不同,新生儿以先天性畸形所致急腹症多见,如胎粪性腹膜炎、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等;婴幼儿则常见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套叠等;随年龄增长,逐渐与成人急腹症类似,以阑尾炎、急性腹膜炎、绞窄性疝、肠梗阻和腹部创伤常见。其中,手术治疗101例,保守治疗37例,136例治愈出院。结论:根据患儿年龄、临床表现,结合各种辅助检查等对小儿急腹症可作出诊断,并尽快确定治疗方案。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部分疾病采用非手术疗法亦取得良好效果。合并腹膜炎等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小儿急腹症泛指需要紧急处理的各类腹部疾病,基本病理改变包括炎症、梗阻、穿孔和出血,依原因分为不需外科手术的内科性和需外科治疗的外科性两大类。儿童急腹症随年龄不同而好发疾病不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于误诊。本文收集我院2003~2008年诊治的小儿急腹症病例138例并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38例,男性73例,女性65例,年龄0~12岁。本组病例全部经手术及治疗预后所证实。就诊时间均在48 h之内,其中24 h内就诊136例。临床表现:138例均有腹痛,婴幼儿表现为剧烈哭闹,发热108例,恶心、呕吐121例,呕血16例,便血56例,便秘、腹泻47例,腹膜刺激征阳性93例,腹部扪及包块79例,腹股沟包块18例。

1.2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均常规行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其中,血红蛋白降低35例,白细胞升高98 例。138例均行B超检查, 120例有阳性发现,13例B超检查见阑尾区囊性包块;X线检查可见腹部液平面18例;13例有膈下游离气体;98例行CT检查,90例有阳性征象。

2 治疗措施与效果

小儿急腹症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部分疾病采用非手术疗法亦取得良好效果,合并腹膜炎等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根据患儿病史、体温、脉搏、呼吸等全身状况,及时纠正休克、高热、脱水、酸中毒,必要时吸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围术期准备,视腹膜刺激征严重程度及腹部穿刺阳性结果决定是否行剖腹探查术。本组手术治疗101例,保守治疗37例。本组2例(1.5%)因术后并发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余136例(98.5%)均治愈。术式包括:胃肠穿孔修补术、部分肠切除吻合术、肠旋转不良和肠套叠复位术及血肿清除术等。腹股沟嵌顿疝经镇静解痉、手法还纳不能缓解或反复嵌顿行腹股沟疝修补术6 例;肠套叠经空气或温热9 g/L 盐水灌肠不能缓解者行手术治疗15例。平均住院日为10.5 d,症状消失,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5年,小儿生长发育正常。

3 讨论

小儿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病情急、重,必须在短时间作出正确诊断并紧急处理,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小儿一般不会主动诉说病情,也不能正确描述症状,只能根据家长陈述病史、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影像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诊断。鉴别诊断较为复杂[1]。儿童时期处于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还有更加明显的年龄差异。本组急腹症的病因以急性阑尾炎居首位,其中以化脓性为最多。小儿患阑尾炎的症状多不明显,常因哭闹及检查不合作影响诊断。肠套叠次之,本组病例中影像表现提示肠梗阻9例;急性阑尾炎51例;肠旋转不良2例;肠套叠37例;胎粪性腹膜炎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消化道穿孔(气腹) 15例;嵌顿性腹股沟疝12例;先天性巨结肠3例;腹部创伤7例。据报道急性阑尾炎多发生在3岁以后, 7~15岁占86%。肠套叠发生于2岁以下, 5~11个月居多,占90%。肠扭转则多在9岁以下,消化道胃肠穿孔在3~15岁多见,腹股沟嵌顿疝多在4岁以下, 1~3岁占80%[2]。本组病例发病率与之大致相符。

小儿急腹症特点:本组患者入院后能立即确诊者仅101例(73%)。分析其原因:①症状、体征不典型;不能真实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本组约有1/5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②病史叙述常不确切。③病理变化重,疾病发生发展时间快;发病后如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病情可急转直下,迅速恶化。④病因较复杂,需要进行鉴别的疾病多。由于小儿与成人在各系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故发生急腹症所表现的症状和体征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3]。小儿急腹症的检查中X线透视及摄片是小儿急腹症最常用、最简便、安全而有效的检查方法。新生儿腹腔容积小,腹壁薄,当发生胃穿孔时,X线立位腹透和摄片均可见有横贯全腹的巨大液气面;当并发腹膜炎发生腹壁水肿时,前腹壁有发红透亮的体征;肠旋转不良,其系膜压迫十二指肠引起肠梗阻时,立位腹透会发现特殊的“双气泡”征。新生儿急腹症的诊断离不开X线、B超及CT等必要的影像检查,其独有的影像学特点为早期、正确地作出诊断提供了依据,本组138例病例中,每例影像检查均有一种或多种阳性影像表现,因此除一些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如血、尿、粪常规及血生化检查对诊断急腹症有很大帮助外,腹部影像检查如X线、B超及CT等则是非常必要的[4]。

小儿的防御和免疫功能都很差,手术的创伤又会增加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一旦发生感染时极易并发败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因此,笔者认为手术时应尽量选择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的术式,如:对胃肠穿孔,尽量作修补术而不做胃大部切除或肠段切除术。无论哪一种手术都要认真进行术中监护,术后最好送入NICU监护24~72 h,尤其对要求禁食时间较长的小儿,要实施好全胃肠外静脉高价营养,每日补充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乳、葡萄糖、氯化钠及多种维生素,保证足够的热量,保持正氮平衡,同时,还要选择广谱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小儿术后多要求仰卧位,护理应注意勤翻身,及时更换纤细洁净的尿布,这些对促进小儿的早日康复都十分重要。本组除2例患儿因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因此,把握手术时机、及时剖腹探查很重要。只要有手术指征,无绝对禁忌证,均应及早手术[5]。

[参考文献]

[1]夏慧敏,徐涛.儿童常见急腹症的鉴别诊断[J].中国临床医生,2003,31(7):10-11.

[2]骆效黎.不同年龄段儿童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11):839-840.

[3]杨铁成.17例新生儿急腹症的影像特点与手术治疗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1996,5(1):34-35.

新生儿便血护理诊断范文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2岁,入院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并失血性贫血”。患者因“头昏,乏力、腹痛、解黑便两天”入院,查体:T 36.8℃,P 88次/分,R 20次/分,BP 90/60mmHg。神志清楚,面色苍白,精神差,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晰,HR 88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剑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急诊血常规:红细胞计数:280万/mm3,血红蛋白82g/L,白红胞5×109/L,血小板:200×109/L,心电图未见异常。治疗计划:常规止血,对症、支持、预防感染治疗。①0.9%NS100毫升+奥美拉唑40毫克静滴。②5%GS250毫升+氨甲环酸1克+酚磺乙胺3000毫克静滴;③5%GS500毫升+Vitc2g+VitB6200mg+10%氯化钾13毫升静滴;④复方氨基酸250ml静滴;⑤乳酸钠林格氏液500毫升+10%氯化钾7毫升静滴;⑥5%GS250毫升+氨苄西林钠6g静滴。嘱患者卧床休息,禁食、禁饮水。患者入院第四天时,出现体温升高,持续在38.5℃至39.2℃之间,患者出现咳嗽,咯白色粘稠痰,胸闷,医嘱停用氨苄西林组,改5%GS250ml+头孢哌酮钠3g静滴,5%CS150ml+克林霉素0.6g静滴,肌注退热剂和物理降温,患者仍出现反反复复发热一周,体温仍持续在38℃至39℃之间,经X摄片提示:双肺肺部感染。在未获得细菌培养结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情况下,试验性联合使用5%GS150ml+头孢匹胺3g,每日2次,5%GS150ml+左氧氟沙星0.4g;每日2次,替硝唑0.8g,每日一次,结合扶正支持,纠正与调节各种营养素平衡,患者出血停止,改禁食为温凉流质,患者咳嗽消失,体温正常,大便潜血试验连续三次化验为阴性,于住院的第26天治愈出院。

2 感染原因分析

2.1 患者个体因素

2.1.1患者因腹痛进食少,加之贫血体质衰弱,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诱发感染。

2.1.2年老体弱,吸烟史42年,卧床后呼吸运动功能减弱,清理呼吸道困难,分泌物沉积。

2.2 环境因素

2.2.1在患者多,床位紧的综合科室,没有条件按病种收住,常常是几种病收住同一病房,该患者的邻床就是一位肺部感染的患者。这就是造成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

2.2.2由于患者年龄大,担心受凉感冒,没有足够的通风,也是造成呼吸道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2.3 药物因素

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由于基层医院没有先进的快速的细菌培养、药敏试验,仅凭经验和试验性地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治疗,往往显得盲目,不科学。

3 护理

3.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面色,腹部情况,有无呕血、便血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和交班。

3.2 饮食护理是出血病人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血时应严格禁食,出血停止后24-48小时后酌情给予温凉清淡流质,病人无饱胀不适后再逐渐加量,宜选用米汤、豆浆等碱性食物,以中和胃酸、收敛黏膜,有助于止血。

3.3 把患者搬进清洁、舒适、温度、湿度适宜的二人病房,不再收住其它病种的病人;做好空气消毒,定时通风,但防止患者受凉。

3.4 咳嗽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情况,痰液粘稠时行超声雾化吸入,遵医嘱按时给患者服下止咳祛痰药。

3.5 高热护理

认真观察热型、发热时间规律,高热行物理降温,使体温控制在38℃以下,降温后及时更换衣服,床单,定时进行口腔护理。

3.6 重视患者心理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要重视心理方面的需求,对病人不冷不硬,不顶不推,护理细心,回答问题耐心,接受意见虚心,病人有怨气,要反复解释,直到病人接受,把病情以恰当的方式告知患者及家属,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