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计算机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计算机教学反思

大学计算机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合作学习 大学计算机教学 模式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 based on the Problems in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Teaching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teaching should be an open teaching system, teachers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put it in a timely manner to reflect in the usual teaching, computer as a tool, its teaching from in-class extended to extra-curricular, extend to the outside, from the campus to strengthen cross penetration with other disciplines, to use computer skillfully various disciplines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innovativ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urrent university computer teaching, study based on the problem of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university computer teaching.

Key words: Cooperative learning; University computer teaching; Model

引言

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练习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一种问题取向的教学思路,基于问题式学习与杜威的“做中学”原则以及后来的发现式学习等思想密切相连,同时,它也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找到了更扎实的理论依据,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1]。比如,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起钩来;使学习者投入到问题中;设计真实性任务;鼓励自主探究;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高级思维;鼓励学习者相互之间对问题的讨论,以及鼓励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等。

1.基于问题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

基于问题的学习首先是向学生呈现一个在其生活的真实世界中可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所选择的问题都是为了说明学校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围绕着问题而不是学科来组织教学内容。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在指导自己的学习方面承担相当大的责任并具有很大的自。学生多是以合作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学生必须通过一件作品或表演来证明自己的学习。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明显不能当作专家角色来看待。教师的角色就是向学生提出挑战,指导学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学习小组中,学生们所研究的基于问题的学习项目均置于一定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有很多在最近发展区内学习的机会[2]。

在课堂情境中,学生要努力解决复杂的真实世界中的问题。问题本身应该提供足够的信息以指导调查研究和以学生为导向的探究。学生也要努力解决一些开放式问题,并期望他们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可以获得自我指导、推理、问题解决和合作方面的经验。教师被称为学习的辅导者,帮助学生理解他们自己的想法,指导他们如何寻求新的信息[3]。在决定如何解决问题之前,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并获得信息。学徒制学习、合作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是建构主义哲学所倡导的三种学习方法。学校管理者要理解这些学习方法并考虑如何把它们运用到课程中,这是十分重要的。其他与建构主义有关的学习方法有:主题教学、真实性教学和差异性教学。

2.当前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教学中,许多老师还是采用其他学科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特别是相当多的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以师为中心”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习以为常,认为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所采用的方法是教师讲解,学生接受,把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建立在教师的单向授课上,使得中学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如何才能利用计算机优势,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的目的,这是我们计算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4]。

2.1课程设置不合理

对于新入学的大学生而言,由于计算机专业基础相对比较差,对计算机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在课程安排和设置上显示出不适应,作为学生除了要完成课堂内的学习内容外,更主要地需要课程的实践训练,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和意识。单单只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言传身教是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习到有用的知识的,学生要积极地在有限的课程设置的情况下,多加强课外的学习,才能有效保障学习的时效性和实用性[5]。

2.2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应试教学的影响下,采取以教师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枯燥无味,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6]。

2.3互动式教学缺乏

由于教师教学水平和素质因素,使得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较少,在课堂上很难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地面对自己的计算机学习和接受能力。在参与课堂活动时显示出不够积极地态度[7]。

2.4以实习为主在普通机房进行授课的教学模式

这也是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有些知识和技能不能光靠辅导教师灌输和讲解讲义的内容就可以的,而必须得靠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知识的获取。只有多上机多动手实践,才能破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才能激发学生对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所以要有足够的上机时间。目前这种模式有两类,一类是实习、辅导。这种形式一般不讲新的内容,而是提前布置好上机作业和练习,独立实习,由教师巡回进行个别辅导。发现问题时,需及时解决的,可在机房统一说明。但由于机时有限,有些个别问题无法一一解释、辅导,有些问题需留在下一次课堂讲授中分析、总结,间隔时间久了,学生容易淡忘;另一类是边讲边实习,这要求有充裕的上机时间。在机房边讲边练,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较直观,而且学生直接动手参与,较易掌握。但由于学生操作快慢存在明显差异,较难控制教学进度,无法协调学生的步调。

3.基于问题的合作学习模式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为了保证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能够正常和顺利地开展,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基本上参照了基于问题式学习的理论依据,将整个过程设置为如下几个环节:

3.1组织小组

在作为一个小组探索问题之前,学生们要互相认识,为合作学习建立基本的规则,创设舒适的气氛,形成毫无偏见的氛围。在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布置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以外,还提出了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任务。小组一般两人为宜,两名同学都来自于同一个班级,关系融洽,这为他们协作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2开始一个新问题

用少量的信息提供给学生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尽量与其在现实世界中的情况相接近,能够吸引学生。像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布置的PPT大作业《中国之旅》就属于这类问题。老师的问题很简单,就是要通过演示文稿软件制作一个能够引起人们旅游向往和冲动的文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讨论确定主题,又需要两人分工协作,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达成共同的理解。通过网络获取资料的过程中,同学们还需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使其以最佳的方式呈现。当由于某些知识的缺乏严重地阻碍了问题的解决时,学生们应该分头去探索他们所确定的学习要点,并通过各种方式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必要时可以争取任课教师的帮助。

3.3后续行动

小组成员再次集合,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基于他们新学习的东西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的假设。在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们要评价自己的信息以及他人的信息,了解这些信息是怎样得来的、来源是否可靠等,这是促成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3.4活动汇报

各小组利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来报告自己的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比如,数学分析、图表、口头报告、戏剧表演等。基于问题式学习所强调的不只是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要让他们理解问题背后的关系和机制。大学计算机基础演示文稿的制作以及演讲展示环节就是使学生们在汇报过程中将自己的学习思路再次理清,同时,通过教师和同学们的提问或点评得到更多的收获以及对知识更深入的理解。

3.5问题后的反思

为了提炼他们所学到的东西,学生们要有意识地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考虑这个问题与以前所遇到的问题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这可以帮助他们概括和理解新知识的应用情境。而且在学生们评价自己以及他人的表现时,他们同时也在对自主学习和合作性问题解决进行反思,这对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如在校内组织网页制作比赛,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在网络上交流。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8]。加强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够积极地让学生真正地进入计算机学习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扎实地推行乐学模式,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将自己疑点与同学进行探究。学生要积极地加入到课堂中,教师也要采取非常有效地方法让学生喜欢计算机教学。作为计算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高效学习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结论

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力,都有属于自己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而这种潜能完全具有被开发成现实的可能性。教师要努力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让他们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制作。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独创性和变通性,使他们具有更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更强的好奇心和进取心,更好的创新求异思维品质。在大学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互促关系,而不同于固定的师生关系,这既可促进学习者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也可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 奎晓燕,杜华坤,刘卫国.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6:339-341.

[2] 韩秋枫,孔波,李祁. 大学计算机课程引入基于计算思维的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思考[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S1:186-190.

[3] 张丹,王建华,崔光佐. 面向思维培养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3:3043-3045.

[4] 黄琳娜,刘春立,唐丽芳. 基于云服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协作学习方案设计与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3,36:160-162.

[5] 郑阳梅. 高职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与反思[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340-344.

[6] 王云. 探讨“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应用[J]. 科技视界,2014,04:258-260.

大学计算机教学反思范文2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is a course designed for freshmen in university, aiming at cultivating their interest in computer as well as making it a tool for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and, therefore, paving the way for computer-related work in their futur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we need tailor the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议

Key words: The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teaching;sugestion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182-01

0引言

信息社会的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逐步改进。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讲授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的发展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更新。下面针对我院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特点,以及教师在多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从建校以来,就十分重视计算机教学中师资队伍的建设,无论从学校领导,还是二级学院领导都特别关心软、硬件师资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师不断自学或进修,深入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及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相关领域的先进知识,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还要鼓励中青年教师结合专业学习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

2围绕就业实用性技术,确定教学目标

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思考我们这门课程学习之后,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所起的作用来确定教学目标。不要盲目的为了教学而教学,忽视了现实操作性。也就是说,企业需要你用这门技术干些什么,你就重点教些什么,以案例驱动为教学方法,教师还要多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状况。

3使学生真正了解学习课程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现阶段,计算机基础教育进入了深化、提高和改革的新阶段,知识领域从计算机技术拓宽到更宽的信息技术领域。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更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更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全方位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在本科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已开始围绕素质教育、专业应用能力、创造能力进行课程安排和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性意识,让他们知道学习这门课程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从内心想把这门课程学好,这一点不仅表现在课上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更重要一点是,围绕着我们所讲的知识点,课下去拓展知识和自学相关知识,做到知识的全面展开,横向和纵向都要深入。

4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高效进行教学

课堂时间短短一个多小时,却是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的黄金时间,其他课余时间除了一些同学问题外,大部分同学是很少跟任课教师进行交流的。我们如何在课上让同学们学到相应的知识,或者受到很好的启迪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关键合理的安排课上时间,课上内容分为上节内容回顾、新内容讲解、师生互动讨论、作业安排、下节课程安排等环节,还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细分,但要做到内容整体新颖、创新,时间安排合理、得当。课上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自身的言行、举止、着装等都要规范。只有整体合一、面面俱到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5教学内容要跟近信息社会的发展

教学的内容不要太陈旧,经常更新,即使使用我们自己编写的教材,对于那些新的计算机知识,也要适当给同学们渗透,以增加课程的新鲜感和时代感,千万不要脱离信息社会的进步发展。当然,这一改革也要围绕教学的基本主线来展开,基本知识不能动摇,前沿知识还要适时渗透。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接受新鲜信息。可以通过上网、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电视、广播等渠道获取信息。教师要优先于学生阅读大量资料,掌握更多的新技术,以适应教学的要求。

6加强实验环节,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

实验环节要占用我们教学过程的大部分时间,以实践为主,从而带动理论知识的理解是教学的一个改变性的关键环节。这样才能是学习的内容深入理解。校外实训基地要充分利用起来,可以模拟计算机基础课程所涉及的真实环境或近似的工作环境,用此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经过这样的实训之后,可以大大的提高学习兴趣和知识的熟练度。教师通过学校或二级学院的介绍和该公司进行课程设置工作,可以请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来学校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点与公司相关职位衔接的工作报告。这样一来,增加同学们对该门课程的实用价值的可信度。还可以选派优秀学生代表在公司进行访问和短期实习学习,树立好榜样,在其他同学之中必定产生强烈的反响,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7因材施教,注重不同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一点,首先要建立在对学生平等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接受程度,不同的兴趣爱好,采取不同的引导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学习好的同学可以忽略简单问题,节省时间来完成综合性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基础差一点儿的同学提供消化知识的时间,帮助他们理解。但教师就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而且要在课下分析每位学生的特点,所以要提倡奉献精神。当然,还要尊重同学们的爱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朝着自己喜爱的方向发展。

8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在学校和家中都能学到相关的知识。我们学院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结构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包括:课本和实验知识教学文本查询和帮助系统、最新教学新闻平台、网上提交作业、网上考核、网上答疑等模块功能。使学生无论在任何地方,只要有网络都能学到相关知识。平台建设成之后,还要注意信息的及时更新,运用多媒体应用在网络上,网页设计要新颖、时尚,吸引同学们的学习欲望,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以上是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特点,提出的一些教学见解,以便更好地搞好本门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耿明芹.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的现状和反思.中国科技信息,2006.3(111).

大学计算机教学反思范文3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等学校开设已有30多年历史,在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已经成为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大学生在信息时代解决工作、学习、专业和生活等信息化技术问题,成为高等学校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性教育内容。因此,深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其核心是进行教育理念更新、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最终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的整体素养。2010年7月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九所“985工程”建设大学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上,各方面专家对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深入讨论,核心问题是如何在信息化时代真正提高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会议形成一系列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业界共识,并发表“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

该声明达成四个方面共识:一是大家一致认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二是大家旗帜鲜明地确定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三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机制建设,真正确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础地位;四是开展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理论、体系和内容的学术研究。近年来,全国高等学校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围绕这些共识,从计算思维研究方面积极推动有关计算思维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研究,并逐步波及理工农医学科、工程领域和社会经济等多个研究领域。,2013年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专家齐聚深圳,就进一步推动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研究,并在此会议后发表计算机教学改革宣言。旨在运用计算思维的概念、方法和理念,产生新理论、成果和技术,提升创新型国家经济、科学和文化的等国家软实力。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正确认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大学教育的重要地位,需要把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并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素养教育水平。在重大教育理念转型期,高等学校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构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新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

二、计算思维对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素养的基本要求

一般认为,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素养是大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及其实践,在计算思维和计算机理论、技术方面获得稳定的技术理论、计算思维、操作能力、技术方法、技术评价和技术反思的综合素养,能够解决信息时代各种计算机科学与专业应用方面的诸多问题,这些技术能力和素质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理解现代信息技术世界的必备素质。

(一)大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思维方法随着大数据分析平台、高速移动通讯、普适云计算和全球化物联网等新事物不断涌现,世界许多领域正在发生一系列颠覆性的技术突破,以计算思维驱动的计算机技术正在参与和改变当今世界的商业盈利模式、经济增长形态和文化传播方式,在许多领域中人们对于计算思维及其计算机技术参与变革诸多事物的重新认知,可谓日新月异的世界、瞠目结舌的结果。庞大的网上购物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消费方式,传统的商业盈利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面临最严重的挑战与转型。人们开始摒弃了依赖经验和直觉的传统决策习惯,将日益依赖于大数据及其分析而做出的极其缜密的优化方案。汇集庞大数据资源的互联网正在数字化改造科学界、经济界和各国政府管理、运营和协作。随着世界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计算思维及其计算机技术应用将无处不在、无事不及和无人不用,计算思维能力和计算机技术素养成为人们认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之一。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要教给大学生科学知识,更要教给他们科学思维方法,掌握解决社会、政治和经济等问题的有效武器,并因此而受益终身。一个国家及其国民没经过计算思维的系统培养,将在信息化世界激烈竞争中败下阵来,导致国家处于落后地位、国民个人无竞争力而言。在一定意义上,高等学校计算思维教育已经不仅是大学生个人能力、素质提升的简单问题,而要上升到影响国家战略安全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国事。因为信息时代只有善于计算思维的青年才是在未来世界占有优势地位,他们才能胜任国家繁荣富强、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国大学生才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坚定的理想信仰、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充实的知识能力,才能兑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所以,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通识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思维水平和认知高度。生长在21世纪的大学生若不具备计算思维和计算机技术素养,将在数字化环境下失去从业竞争优势。计算机逐步成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必需工具,数字化逐步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手段,计算思维必成为一个现代公民必须掌握的基本思维模式。

(二)大学生必须学会计算思维方式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系统学习,教师使计算思维成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础思维能力,成为所有大学生处理许多数字化问题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当前社会活动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计算思维和计算机技术的背景下,大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究竟怎样获得计算思维、学习那些知识和怎么学习这些知识,成为大学生接受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与学过程中,大学生最重要是运用计算思维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能够用计算机教师解决的可行形式,并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计算机具体技术技巧,这也是大学强化计算思维培养所强调的重点内容。计算思维的科学价值和深刻内涵,正在被当今社会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进一步发现、验证和确立。大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比起学会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某个技术,难度要大得很多,相对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某个技术而言,显然运用计算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和根本,大学生接受计算机课程的计算思维培养已经不仅是学会应用计算机,而是掌握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学生从事任何专业、任何工作都是终身受有益的。

计算思维的培养可以造就大学生具有良好思维习惯、扎实知识修养和锐意创新的专业人才。因此,大学生在必须跟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需要,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创新进取,这是信息时代赋予我国大学生接受建设思维培养、完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学习重任。但在传统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大学生如何建立计算思维的习得方式、教师如何构建计算思维教学模式都是没有先例可效仿,也是相当困难的。这是因为,比起技能学习和能力学习,计算思维的教学、能力的获得更需要探索、创新。因此,大学生需要具有学习新知的勇气、自我挑战精神来探索和习得计算思维能力。目前,许多大学生不能深刻理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对课程的一般认识还基本停留在计算机理论学习、操作技能培养的浅显层面。狭义的计算机技能培养观念深深地根植于他们的基本认知中,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否未能深刻反映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性质,不能理解计算思维已经广泛渗透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严酷现实。这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需要抓住教育部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大好机遇,开展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切入点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这项改革将会更好地实现专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未来社会大学生对于计算思维、计算机及其技术的理解和应用的整体水平。大学生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使得从理论层面理解计算思维的意义、理念、内涵、功能和表达形式,从系统层面科学规划大学计算机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从操作层面认识计算思维是多元化思维能力之一,从实践层面获得不同层次思维能力的创新思考、研究与探索。

三、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素养教育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纵观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尽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高等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院校课程的人才培养、教学目标定位不准,不能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定位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不能结合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往往教学内容陈旧、学时数量太多或教学质量太差,无法满足社会对专业学学生的基本需要。尤其专业针对性不强、定位不够明确,导致教学内容、知识体系严重偏离专业应用的实际,导致毕业生虽然计算机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计算机应用工具和方法不熟、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缺乏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扎实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教师课堂传授理论知识,课后学生上机练习,虽然也反复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特别是在实践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过多强调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而忽视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因此,计算思维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尤其对教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深刻认识计算思维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尽管大家有目共睹高等学校大学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及其成果,计算思维培养已经成为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目前依旧需要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理论性、制度性和技术性难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仍面临严峻的挑战。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计算思维素质很低,表现为大学生能够很好掌握计算机技术,但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具体问题水平很低,他们不擅长用科学思维而擅长用传统技术来解决现实问题,缺乏创新动力不足、原创成果不多,缺乏引领技术发展潮流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认识到以培养计算思维意识、理念和方法为目标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大势所趋,加快大学生的建设思维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大学生计算思维意识和计算机应用的素养与水平。

(二)围绕计算思维开展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最大挑战,如何构建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教学体系,涉及教学内容组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法改革以及实践教学建设等基本内容,是课程改革最重要、最基本和最关键的部分,同时也是最复杂的教育任务。如何落实计算思维培养内容、目标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还缺乏足够的教学实践、明确的教学规范和充足的教学资源,还需要围绕计算思维开展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配套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计算思维的内容表达,清晰阐述计算思维的特征和方法,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讲授,使得学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计算思维认识、运用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大学计算机教学反思范文4

摘要:本文介绍了“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教学

>> 北京大学移动课堂设计与实现 北京大学教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北京大学引领式网络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北京大学计算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陆平与北京大学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北京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北京大学讲座资源调查与分析 《新青年》与北京大学 耶鲁大学与北京大学的大学章程文本比较分析 戴尔与北京大学合作,领跑数据中心建设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急诊医技楼方案设计 北京大学课程评估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当代北京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结构研究 北京大学残疾人事业教学和培训基地成立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体系改革 关于北京大学“十六字”教学方针的反思 北京大学信息化建设与IT治理的实践与探索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科热点与交叉合作模式 邵飘萍与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与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教学平台相当完善,细化到知识点的课程导航;实践平台十分先进,采用ACM/ICPC (ACM程序竞赛)在线提交评测系统/ JudgeOnline(POJ),该系统由北京大学李文新教授主持开发,有2200多道覆盖各知识领域的在线评测经典算法实习题,本课程还采用该系统进行算法能力测试。本课程还设计了数十道数据结构综合大项目实习题。

强化课程的实践环节,以学生为本、分层设计的培养方案,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的收获。课程组得到了学院教学督导组的高度评价,得到同事们的认可,受到北大学生的广泛好评。国内有南开大学、兰州大学等30多所名校采用本课程组的教材,课程网站、课程视频等网络教学资源被很多高校和IT网站链接。

在校内,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副教务长李晓明教授认为“张铭所主持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和相应的实习课是北大信息学院学生公认的精品课程”。

在国内,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2006年国家精品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主持人廖明宏教授认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处于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得到了许多来自世界著名大学的认可和高度赞赏:ACM Fellow(院士)、美国卡内基・梅隆(CMU)大学张晖教授认为“课程建设得非常完善而先进。毫不逊色于美国的CMU、Berkeley等一流大学的相应课程,甚至在深度、广度上扩展得更多。”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生徐颖表示:“我自豪地发现,北大的本科教育,特别是张老师的数据与算法结构课,完全可以媲美美国最好的计算机系的相应课程。”

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广泛好评,2008年被评选为“北京市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小组成员将再接再厉,多与国内外同行交流,更多地与IT企业界合作,保持课程理论和技术的先进性,进一步扩大课程的影响力和受益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CC2005. The Overview Report of Computing Curricula 2005[EB/OL].

[3] /portal/cms_docs_ieeecs/ieeecs/education/cc2001/CC2005-March06Final.pdf

大学计算机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自主学习;校本实验教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8-0149-02

1问题的提出

1.1高职院校教育对象分析

高职学生的主体是“三校生”以及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学生。这些学生一般思想比较活跃,活动能力也比较强,但在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学习动力上比较欠缺,鲜有刻苦钻研精神。他们对所学的专业并没有太多了解,因此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同时,他们还对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容纳有一种怀疑,直接导致了学习自信心的不足。

1.2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所面临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材建设滞后。大多教材在本科教材的基础进行了加减法,理论偏多,缺乏可操作性、实用性和应用性,不适合“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高职高专教育模式。

2) 教学方法陈旧。大多数高职院校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大多是用于理论讲授,应试教育思想依然严重。

3) 教学效果不佳。大多数学院的安排都是教师讲解一次课 (2课时),几天后,学生才有一次上机实验课,而且,在实验教学中,缺少一本真正具有高职特色的、能激发学生上机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探究性的实验教程。

4) 师资力量薄弱。 “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实践水平并不能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

2计算机校本实验教程的构建

2.1计算机校本实验教程的构建思路

通过对计算机学科教学现状和培养对象的分析,我们认识到,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得进行教学改革。

(1) 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实践环节。

(2) 实验内容的建设着眼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适当的难度。

1) 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实验教程内容:如用Windows XP代替Windows 98,用Office 2003取代Office 2000,在阅读资料中介绍更前沿的技术和在计算机发展中代表性人物的创业生涯,让学生觉得有新意,激发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启迪。

2) 不拘一格,打破传统教材编排顺序:如将最基本的“Windows XP基本操作”提到最前面,将体现全书重点之一的“信息处理”放到第二部分,而将学生感到最乏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放到最后面。

3) 精心设计,保证教程的可操作性:实验内容的建设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适当的难度。

(3) 实验内容覆盖学科教学的各个主要环节,内容完整全面,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计算机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

比如为了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我们在介绍理论知识后,紧接着就是“实验目的”、“实验准备”、“实验过程与步骤”和“实验总结”,实现理论教程与实验教程一体化,便于学生总结、思考和练习。

(4) 实验内容形式多样,使实验产生适当的节奏感

实验内容形式多样,可以是实验、论文、课程设计等,在实验内容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计和实验文档的组织等诸方面要作精心的考虑和安排,使实验产生适当的节奏感。

2.2计算机校本实验教程的构建

根据以上理念和教材构建思路,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实验项目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计和实验文档的组织等诸方面都做了精心的考虑和安排,尝试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编写了主要用于实验也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程》通过一系列来自于实际工作中的实验练习,把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概念、理论知识与技术融入到实验实践当中,从而加深对该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全部实验练习包含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各个方面,包括可供选择的14个实验和1个实验总结。本教程的具体框架如图1所示。

每个实验中都包含背景知识介绍、所需的工具及准备工作和实验步骤指导等,每个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实验总结,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教材中所介绍概念的理解以及掌握相关主流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等。教师通过实验总结,了解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全部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回顾所有实验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概括、评价和总结,以巩固通过实验所了解和掌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知识和技术。师生通过“实验总结”和“教师评价”部分,交流对学科知识、实验内容的理解与体会。

每个单元的具体模式如图2所示。

我们在计算机实验教程中,着眼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设计了课堂教学流程,见图3。

3结束语

我们构建着眼学生自主学习的计算机实验教程,在教学中采用“先做后说、边做边说”的方法,把根据学科理论知识精心设计的实验实践环节与学科理论教学相融合,以抓计算机实验实践教学来促进计算机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较好地解决了他们学习计算机课程的认知困难,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我们将在今后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修正实验教程,以期真正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高[2007] 1号文件.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2] 高思. 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N]. 中国教育报,2007-1-26(3).

[3] 周苏,王文等. 大学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A]. 首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 (西安,2005) 论文集[C].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194-198.

[4] 周苏. “质量工程”的实践之路[J]. 计算机教育,2007,(7):.74~78,81.

[5] 许. 关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建设的若干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5,(2).

大学计算机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开放教育 导师制

导师制是近年来高等学校正在研究的一种教育制度,这种教育制度力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制度,具有自主学习为主、面授辅导为辅、考教分离的特点,目前在加强教学管理、督促学员学习方面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将导师制的做法引进到开放教育教学中,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和借鉴,可以填补教育教学管理上的空白。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我校计算机专业的招生人数较少而且学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在这些班级中开始了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尝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符合导师制的自主学习的要求

“任务驱动”教学法,其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它非常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员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本领。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更新很快,要求学员又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师制”教学模式是“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的“双主”创新教学模式,指导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将学员的自主学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多种媒体、多种资源、多种教学方法作为手段,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员和导师可以不用面对面的交流,甚至可以在时间上不具备同一性也可以完成学习任务。

所以,任务驱动法应用于以导师制为主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适合强调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的开放教育教学,符合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

二、“任务驱动法”在《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中的实现

《数据库应用技术》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的一门专业课程。以SQL Server数据库为操作环境,讲解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关系数据库、数据库设计开发以及数据保护等内容,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课程。这类课程特别适合“任务驱动法”+“导师制”进行教学。具体有以下四点要求:

1.提出明确而适度的任务

目标任务的明确对于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导师制课程的学员在开学初都会安排集中与导师见面的时间,导师通常说明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学员的学习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教学资源。《数据库应用技术》这门课程在第一次与学员交流时,导师就应提出这门课程的目标任务:能够运用工具独立设计开发小型的应用系统。

由于成人学员的学历水平、工作性质,以及学习的方法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为了能够充分地调动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常这个任务的具体选题,是由导师给出相应的参考,然后由导师和学员共同讨论得出;或学员根据自身需求结合工作的需要自主提出,这样可以使任务更符合每个学员的个性和兴趣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对于得到的选题,导师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根据任务的需求,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就是把按照逻辑呈现的知识转化为学员待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结论通常是开放性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有进行探究学习的空间。同时必须结合学员的差异性有不同的实现的目标等级。

2.合理分解任务

软件的开发步骤,遵循着“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原则。任务的完成可以这样进行:将一个大的任务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再将子任务往下分,直到每个子任务可操作或执行为止。尽量不让学员对任务产生太大的畏难情绪。

实际上,在计算机教学中,每一章是一个大任务,每一小节是一个子任务,每一小节中又包含几个二级子任务。这个特点在《数据库应用技术》的教学中尤为鲜明,整个应用系统是一个大任务,整个任务又可以分为表、查询、窗体、报表、维护等子任务,在几个子任务中又分别有若干个二级子任务。随着任务分析的深入细致,使整个章节不断完整,结构不断清晰。这实际上是将教学的内容拆解为一个个的“任务”,逐步地展示细化,布置给学员了。然后综合每人不同阶段的“任务”成果,制作出一个完整数据库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给出一些相应的实例以供参考,让学员产生感性认识,有一个鲜明的对照,知道这些功能或任务是通过认真的实践研究是能够达到的,可以完成的。这样可以逐步消除对完成任务的畏惧感,树立信心,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3.定期检查任务的实现

由于成人开放教育学员的自身素质不高,缺乏一定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学习能力,导师制的教学模式,又使得学员和老师很难见面,加上计算机教学以及软件开发的承接性,定期的检查任务的实现,就非常的有必要,每个子任务的实现是整个任务实现的基础。

4.适时进行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指学员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做出点评,并帮助学员作归纳与总结,能够培养学员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在学员每次上交的作业任务收到时,教师需要通过对作品进行展示、分析、评点,及时对学员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一来可以进一步改进完善整个的系统的实现,二来可以刺激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让学员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进步。

三、任务驱动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中,难免忽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特别是《数据库应用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将任务分解到了具体的实践之中,对于数据库基本理论的教学难免有所忽略。为了克服此弱点,首先,任务的提出时系统讲解数据库理论,任务设计注意从整体上统筹设计,使任务与任务之间、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实践的操作不完全脱离理论的支撑。其次,在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学习之后,导师有必要引导学员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以形成知识的系统性,也要加强一些基本形成考核的作业的布置与检查。这样,在任务的实现过程中才能不断加深对旧知识的巩固和理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