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习指导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学习指导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学习指导计划

生物学习指导计划范文1

1制定合理的带教计划,重点明确

实习学生在本院实习分子生物学的时间为4周。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带教老师应首先制定合理的带教计划,便于学生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掌握实习内容。在制定带教计划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学科的大纲要求,还应结合历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制定最合理、最贴近实际的带教计划。由于本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较多,而学生实习时间较短,实习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带教计划中将带教内容分为4个类别,即熟练掌握、基本掌握、熟悉和了解。例如,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分区制度、工作流程、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等纳入实习生应熟练掌握的内容。有侧重点的带教可以让实习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牢固掌握常用检测项目的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临床意义等,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由点到面地进行分子生物学检验知识的学习。

2注重岗前教育,树立整体意识

为引导实习学生转变角色,保证实习质量,岗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对设备、环境和操作人员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实习学生进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前,应首先对其进行岗前教育,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基本情况、分区制度及相关工作流程等。并且要求学生实习前仔细阅读实验室管理文件和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着重学习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各区的工作制度、各项目检测操作规范、质量控制、生物安全防护及标本接收、处理和保存等内容,使学生对实验室工作有初步的认识。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带教老师应首先引导实习学生按照区域流向制度依次参观各实验分区,系统地向其介绍各检验项目的检测原理及临床意义。然后,根据带教计划的侧重点,选择常用检测项目,结合项目介绍主要相关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程序、日常保养及记录登记,让实习生树立整体意识,对实验室的工作有全面的了解。

3加强操作训练,培养质量控制理念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速度较快,学生在校园内依靠有限的教学设备和较少的实验课时难以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因此,实习学生在进入临床实验室后,对很多仪器设备较为陌生,操作过程中难免存在不规范之处。再加上分子生物学检验对实验操作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使其不断进步。首先,带教老师必须从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出发,边操作示范边讲解相关知识,重点强调操作要点和关键步骤,指出注意事项并说明原因。然后让学生实际操作,带教老师在旁给予指导,并当场纠正操作中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记忆深刻。通过操作示范和指导,带领学生逐步完成规定的实验操作项目。此外,带教老师应尽量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加强对学生的监督,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项目的检测操作步骤和操作规范,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准确的检验结果是检验医学的生命。检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会对患者诊治产生影响,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分子生物学检验是繁杂有序且细致的工作,从标本接收、标本前处理、DNA提取、扩增分析到报告发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得有误。因此,带教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的质量控制理念。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需要根据岗前教育的内容,对各个操作环节的影响因素进行细致分析,并向学生讲解相应的质控措施,重点说明标本质量判断标准、实验操作规范、仪器设备校准、质控参数设定、结果处理、报告审核与签发等内容。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带教老师应做到“放手不放眼”,对学生严格要求、持续关注,一方面保证检验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4科学考核,严把实习质量

在学生实习期满时,应按照要求对其进行考核。本实验室对实习生分子生物学检验的考核内容包括如下两方面。(1)基本操作考核:实习生需独自完成规定标本的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带教老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流程、操作规范程度、检测结果准确性进行打分。(2)理论考试:内容涉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实验室分区、标本采集及保存、质量控制、常用检验项目的简要操作流程或项目检测的临床意义、污染预防措施等。通过考核,带教老师能了解实习学生对实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实习学生掌握不佳的知识点再加以指导,为保证实习质量把好关。

5引导学习前沿知识,培养科研思维

由于教材更新一般都滞后于学科的发展,因此为了弥补分子生物学教材和临床实践应用脱节的缺陷,带教老师还应尽量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相关前沿知识,提倡学生广泛搜集、阅读文献和专业书籍,使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学科进展。当然,这对带教老师也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为学生做好表率。此外,学生实习期间还需完成毕业论文,对于承担毕业课题指导任务的带教老师而言,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如果条件允许,带教老师可以让学生参与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使其能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通过搜集、整理文献巩固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新的研究进展;通过实验设计熟悉和掌握多种实验方法;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科研写作水平。科研和教学相辅相成,既丰富了分子生物学带教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和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6小结

生物学习指导计划范文2

关键词:高中 生物 课外探究活动

一、高中生物学课外探究活动的选题原则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活动开始。”在生物课外探究活动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灵活安排活动。探究活动的选题直接关系到探究活动的进行。

(一)基于教材适当加深

生物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开展,须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以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为根本,所选课题不宜偏难,否则学生“蹦起来都够不着”,三蹦两蹦,积极性没了,兴趣丢了,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应使学生蹦起来就够得着,不蹦吃不到,这样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目的。

(二)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

所选活动的课题要有一定知识容量,使学生通过认真、细致、耐心地研究,能掌握相应技术,懂得一定的原理,对学生在知识广度与深度上都有所增强。探究活动的内容关注学生的兴趣,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选择具体的,可操作化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和观察。鼓励学生探究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学习了植物的向光性,可让学生设计培育一株“S”形茎的牵牛花;学习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让学生利用花盆或小块菜地设计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实验。

(三)选题应宜小不宜大

鉴于当前高中学生学习任务十分繁重,专业知识有限,题目的难易要适中。选题既要使学生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又要做到“量力而行”。一般以学生用所学知识或收集资料后,既能探索未知的学习内容,又便于实验验证的知识为宜。

(四)园地、因时、因人制宜

生物学课外探究活动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需要以及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内容,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二、高中生物学课外探究活动的组织

(一)成立课外探究活动小组

课外探究活动小组一般由3至6人组成,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内独立活动的机会多,教师指导的机会多,学生自己挑选自己想做的题材的自由度也大,且可以互相合作、比较,有利于各种课题的选择和能力的培养。

(二)确定内容,制定计划。

根据生物学课程内容、教学及生产科研的需要,学生的兴趣和基础,以及开展活动的条件等,由全组教师共同确定活动内容,讨论、制订活动计划。计划应明确活动内容及其目的要求,具体拟出活动计划表,包括活动时间、内容、地点、准备工作及负责人等项目。计划应向每个小组成员公布。

(三)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

课外探究活动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感到自己是课外探究活动的主人。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但也不要放任自流,教师在活动中仅起指导作用。即协助学生制定活动计划,讲授有关理论知识,解决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检查活动情况和效果,表扬和鼓励学生。

(四)进行归纳总结,写出体会、报告,并进行交流

活动结束,及时指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组织学生广泛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锻炼他们的归纳、总结、写作能力。

(五)形成完整的督查机制,保证活动的长期性

生物学课外探究活动,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督查机制,形成合适的评价体系以确保活动的长期发展,教师及时对好的活动小组表扬、奖励,对做的不好的小组指出改进的方面,以求不断完善,充分调动探究的积极性。

三、高中生物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实施

我们结合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建议和学校现有资源,组织和实施了“制作真核细胞模型”、“制作泡菜”、“校园植物调查”等课外活动。以下以“制作真核细胞模型”为例来阐述整个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

(一)准备活动

按自愿组合的方式2人或3人一个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本小组制作模型的,大小,确定使用的各种材料。讨论设计方案、制作流程和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二)活动的实施

按照制定的实施流程,各个小组利用周末时间,动手完成模型的制作。

(三)检查完善

按照设计方案对制作出的细胞模型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后,进一步对模型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成果展示与交流

教师组织各小组将制作好的模型在展览室进行展示和交流。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对本小组的作品进行讲解。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将作品对全校师生开放展览,通过投票评选出各类奖项。

(五)进行综合性评价

为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鼓励学生们的创新合作与动手能力,我们在学校报告厅对获奖同学进行隆重表彰,并邀请学校领导给学生们颁奖。收到良好的效果。

生物学习指导计划范文3

生物实验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一定的材料、药品、仪器设备,按照指定的条件去进行的生物实践活动。生物学实验可以向学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见,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我近年来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实际做法:

一、做好实验室物资管理

生物实验室是开展生物学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全心全意投入到实验室管理中。平时主要做好建帐、保养、维修等各项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高效作用,为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提供最佳服务。

1.生物教师要做好仪器设备的验收及计划采购工作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需用哪些仪器,哪些药品,生物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好规划;对新采购回来的仪器要认真核对数量,查看仪器说明书,检查仪器附件是否齐全,整机有无损坏等。然后贴标签,注明仪器编号、名称、规格、数量等。

2.生物教师要做好仪器设备的登记建帐工作

实验室要要做到账目清楚,查点方便,必须建立好“三本帐”即:总帐、明细帐、低值易耗品帐。做到帐、卡、物相符。

3.生物教师要做好仪器设备的陈列和摆放工作

仪器设备的陈列和摆放,应按科学分类、整齐美观、陈列有序、取用方便的原则来摆放。

4.生物教师要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工作

平时做好清洁除尘工作,模型及腊制标本要在柜内放樟脑,防止害虫侵蚀,浸制标本要注意封口的严密性,并及时添加防腐剂。实验完毕收回的仪器要及时保养,如:有的要擦油,有的要清洁干燥,有的要将部件复位等等。

二、实验室制度管理

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提高实验开出率,实验教师和任课教师制定本学期的实验计划,各年级的实验课,课外活动的计划。如实验课的开展必须以各备课组为单位,保证同年级同一个实验能在连续的时间内完成。

三、实验课的准备工作

生物教师要按照实验要求提前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药品,并对准备好的实验要事先做过,特别一些细节问题,只有通过教师亲自操作才能掌握,做到心中有数。

四、实验课教学有效性的管理

1.建立实验小组,定组定位定仪器,上好实验课

教师在上实验课前把全班学生编成若干实验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上课时,各组对号入座,学生做实验时,教师要巡堂指导,处理有关问题。实验完毕由小组长分工,按要求清洗整理好仪器,经实验教师验收后方可离去。

2.课前布置预习

通过预习,使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器材药品、实验步骤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七年级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节,让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特别是注意事项要事先了解。如:取送方法要正确,镜头的保护,如何正确使用粗、细准焦螺旋等等,防止上课时盲目操作,甚至损坏显微镜。

3.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上实验课时,学生经常会对实验桌上的仪器充满好奇,乱动乱操作,既分散听课注意力,影响上课效果,又容易造成仪器的无端损坏。因此要告知学生仪器摆放规范,不能混淆溶液,胶头滴管不能混用,实验完毕应妥善处理废液等等。

4.做好实验前的演示

实验前的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把握实验流程,提高学生实验完成率。如教师规范演示操作一遍,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这样能更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有的实验比较难观察,教师就要利用多媒体来演示,如“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实验,用投影播放效果就比较清晰,学生比较容易观察。有的实验操作比较难,我就把多年实践的经验提醒学生,大大提高了实验成功率,如“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是初中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实验,也是第一次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本实验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进行生物实验的积极性,而学生在这个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撕取的表皮太大,带有叶肉,会发生卷曲 ,制成的临时装片有气泡,影响实验的观察效果。我就强调学生注意:⑴用小刀在洋葱鳞片叶上划出边长为0.5cm的小方格,再用镊子小心撕下表皮。⑵在载玻片上滴两滴清水,再用吸水纸吸取多余水分。⑶将撕取的表皮的外表面向下放于水中,这样表皮展平又容易完全浸在水中,而不产生气泡。这样做出的装片比较成功。

5.做好实验过程的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巡堂帮助指导,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演示纠正,实验完毕,指导学生做好实验结果的讨论,分享成功喜悦,或找出实验失败原因等等,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五、开放实验室,搞好课外活动

1.每天第八节课后向学生开放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的目的是让那些实验失败的学生重做课堂实验,或让有些对生物学感兴趣的学生自行设计开拓性的实验。

2.指导学生自制教具

如自制细胞结构模型、DNA结构模型、关节模型等等。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为学校节省购买模型的开支。如有些学生自己带些鱼、虾、蟹等小动物来,我就利用课外时间指导他们制作了一批动物标本,平时既可提供给其他同学参观学习,又可以参加标本制作比赛。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得到了大大提高。

生物学习指导计划范文4

【关键词】学习习惯生物学习高效

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是一种潜意识表现的行为。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提出的高效课堂,就是教师的教学不但要有效,学生的学习更要有效。学生的学习的有效才是教学的根本目标,怎样才能实现学习的有效呢,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效的途径。有人会说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就是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嘛,不过我在这说的学习习惯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不同学科时,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养成不同的学习习惯。

高中生物学科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提到文科很多人就认为那就是死记硬背,只要把书上的内容背到就行了啥。高中生物虽然有着文科的一面,在知识上有需要记忆内容,但作为理科学科有很多知识不仅仅是靠背到记到就行了的,还需要对其有更深的理解能灵活的运用。所以下面我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应当养成什么样的习惯提出几点看法,供同行参考,以提出更好的建议。

一、阅读教材的习惯。不论是在新课学习还是一轮复习、二轮复习甚至三轮复习都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出处,领会知识的呈现形式,建立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新课学习可在学案中设置自主学习一栏,将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定义和结论性语句留出关键字词的空白,让学生通过预习阅读教材完善,还可在课堂学习中以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复习课不论是一轮还是二轮以知识梳理或知识细化回顾形式在课后或利用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对知识进行梳理或回顾。注意设置一些空白或问题时,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能完成并能准确作答,让学生体会阅读教材带来的成功体验,这才能不断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热情。特别是在讲评习题时,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到该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就是解决此题的钥匙,那更能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激情。要让阅读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生物的一习惯,不要让学生认为阅读教材是一种枯燥烦味的事,这是学习高效的前提。

二、思考学习的习惯。我经常在课堂提的一句话就是“没有思考的学习那是无效的学习”。只有思考才能加深对一些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对知识进行整合,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对相关的知识、概念建立联系,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利用逻辑关系形成知识体系,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对知识的易错点、易混点作出辨析,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加强知识的记忆等。这就需要教师不论是在进行概念教学、还是知识总结甚至习题讲评时少包办多提问,通过设置一些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总结,引导学生去发现。学生在思考学习中知识得到了完善,概念得到了辨析,记忆得到了加强,体会到了收获体会到了成功,离学习的高效还有多远吗?

三、作好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得好“好记心不如烂笔头”,养成作笔记的习惯对有效的学习而言那是必需的。作笔记不仅是新课学习才需要做的,任何一个学习阶段,任何一个学习内容都需要做。作笔记不一定需要专门的笔记本,笔记可记在书上、便条上等。作笔记关键是记什么、怎么记。我的要求是记教材教参上没有的,记对学生而言是新的,记对学生而言有用的;记知识掌握的漏点,记知识的易错点、易混点,记知识间的联系点,记错题记好题不记难题怪题等。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不论是在课堂的学习,还是课后的自主学习及同学间的讨论学习,甚至在做题评题中,学生都能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记下后回头看看收获之大不言而喻的。

四、规范答题的习惯。有学生常感叹:“听得懂课做不来题呀!”为啥存在着这样的感叹。我认为就是没有形成生物学科的思维,没有对生物学科的习题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有不少学生认为生物知识很死只要背到了记到了做题就没有问题了。其实背到记到那只是学习生物做基本的一环,生物知识不只是靠背还需要的是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用才能解题。生物学科的习题形式上看只有两大题型:选择题和简答题。但从题目的构成的形式上来看就要分概念理解类、图表信息类、信息给予类、计算类和实验类等,不同的类型题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所以我要求学生要养成这样的答题习惯:首先明确该题类型确定解题方法,如是选择题的图表类里的曲线图题,先了解曲线的基本信息,再结合选项的说法去分析图,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去分析曲线图从而减少对曲线分析的时间准确度高。其次要认真审题,这是能否准确作答的关键。审什么?审答题方向、审条件、审关键字、审关键信息、审考查内容等。最后注意答题的规范性。答题的不规范是造成学生过失性丢分的主要的一个因素,所以对学生一开始学习生物就要对学生的书写规范、专用名词的描述规范及对重要概念的表达规范等作严格的要求。学习是否有效最后就要从学生做题的效果来评价,所以养成良好答题的习惯是学习高效的保障。

五、反思总结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反思总结是不可少的,是让学习的有效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升华。特别是在定时检测后通过反思找出过失及时纠正,再总结分析成绩、不足、经验教训。为养成这一习惯我准备一张SK试卷分析表,让学生在每次的定时检测后对试题对自己的解题作分析。先是对选择题每题每选项考查的知识点作分析,再对错题作错因分析;而对简答题也要对此题考查的知识方面和涉及的知识点作全面分析,还对自己所做错的地方作错因分析。特别强调错因分析不仅是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点的错误理解上,还从解答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如审题不严、时间划分不合理、解题粗心等方面作分析。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找到纠错措施,避免再犯。通过几次分析,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后,就可以不用分析表了,而让学生自己在试卷上作分析从而养成一种习惯。在不断的反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的总结中找出不足积累经验,少走了学习过程中的弯路,提高了学习过程中的高效。

六、计划学习的习惯。做任何事都要有计划,有计划才能事半功倍 ,有计划才能临危不乱,才能有条不紊。学习同样需要有计划。计划安排自主学习的时间,自主学习的科目,自主学习的内容,做到学习不乱,心中有数。有些学生在时间安排不当,缺乏小计划,自我学习东一榔头西一锤,漫天撒网,没有阶段性学习(复习)目标。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走,哪科教师逼得紧我就先学多学。自主安排是常感觉没有事做或感觉做不完的事,无所适从,不知道看那科好从哪看好?紧跟着老师走是“大锅饭”,自己的小计划是“小灶菜”,“大锅饭”要吃饱,“小灶菜”要喂好。制订一份科学的计划是走向成功的保证。不论是开学之初,还是临近期末;不论是新课的学习,还是复习,养成计划的习惯。计划每天的学习内容,计划每周的学习任务,计划每月的学习目标,计划每年的奋斗目标。。。。。。。。而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因它具有文科性质的一面所以可指导学生计划,利用早上起床后或晚上睡觉前可看生物的知识点内容,可记一些概念、规律性的内容,还可计划利用周末时间做一套生物试题,在应用中加强知识点理解记忆。

七、良好记忆的习惯。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知识的仓库,是思维的伴侣,是创造的前提,所以学习中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配以适宜的记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高中生物学科概念多更需要记忆,所以掌握生物学科特有的记忆方法,形成良好的记忆习惯就更有必要了。如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又如在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还可利用衍射法的方式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记忆。就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生物学习指导计划范文5

关键词;高中生物 信息化教学

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正猛烈地冲击着高中各学科尤其是高中生物学的教学。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而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实现,学生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人们向往已久的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在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基础上的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将会发展出一种有可能适应新世纪教育需求的全新教学模式。因此,需要加强对信息化时代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科学研究,探索出适应学生身心特征与时代特征的教学模式。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有时也采用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但这些教学软件都是在上述思想下编制出来的,因此目前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技术仅仅是作为演示工具,即教师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有时也利用幻灯片或其它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来说明讲解生物的结构或生理过程,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生理过程等。当前的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把难以解释的问题,现象通过多媒体这种辅助手段让学生一目了然,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潜能的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但多媒体技术只是在课堂上用来展示生物学现象,缺乏其真实性,使人难以信服,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忽略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容易造成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不足。

一、生物学教学新模式的初探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校里,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整个活动,才能培养他们具备较好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以适应21世纪新时代的要求。I未来教育就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可以自主地学习,探究式的学习。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了"包件"的概念,这个概念是来自“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被培训的教师通过学习,学会设计一套单元教学计划,包括:单元教学计划,学生作品范例,教师支持材料,学生作品评价量规等,构成一个可以带回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的产品的“包件”,此时教师被培训的重点已经从设计,开发课件转移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我们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根据Internet未来教育,将多媒体网络技术手段与传统的生物学教学的精华相结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初步探索了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生物学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观念,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极大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整个教学对资源是开放的,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知识时可以获得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尝试

我根据上述这种教学模式设计单元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下面简单地阐述这种实践程序:在这个单元计划中,要求学生利用自己高中所学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生物学现象,以达到复习高中生物知识的目的。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课题任务,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或将研究成果用网站的形式在网上,与感兴趣的“同行”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一课时)

分组讨论,三四个同学为一组,讨论有关生物圈,生物圈Ⅱ号模拟实验,生物圈的稳态,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要求每组分别能找出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最少两个,并构思解释这些分析这些问题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即确定出本组这次活动具体研究的方向和小课题。在这一阶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并且能够让他们把高中的生物学知识综合起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第二阶段:(一课时)

搜集素材(教科书上所介绍的应用例子,自己掌握的知识,上网查找网站资料等),对上述素材进行整理归类。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

第三阶段:(一课时)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生作品范例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或学生设计制作自己的Web网站,简洁科学地阐述研究过程及成果。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创造性地制作自己的作品。

生物学习指导计划范文6

关键词:高中生物 学法指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活教学,提高质量,目前已成为生物学教师探索的问题。而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生物学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利用生物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一、教材阅读指导

阅读教材是自学的基础,是高中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它还有助于突破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阅读时让学生做到眼、口、脑、手并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阅读中对于概念、规律等结论性内容用笔勾勾划划;对于说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修饰语或限制词可加上着重号;对于文中晦涩的文字可反复吟读,理解其意;对于不能理解的内容要加上问号。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教者要求学生阅读后能提出问题并能抓纲挈领地归纳大意,形成知识结构。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需要教师充分体现在指导系统中的主体作用,而且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在学生中的主体作用。现代教育强调把人作为发展中心,因此我们应积极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善于质疑,勤思好问,注重反馈,学会反思,提高思维质量,为终身教育自主学习打好基础。疑问是思维的契机,思维总是从解决某个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开始,让学生养成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的习惯。问题是思考的开始,又是思考的结果,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学习。我们一方面教给学生质疑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如从对面发现问题,在反思考中发现问题,在探索因果中发现问题,在归类判断中发现问题,通过类比、比较发现问题,从实际中发现问题等等,同时对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好问题的学生进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并创造让这一部分学生发问的机会,并善于抓住他们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进行充分肯定,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我们注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局面,通过质疑不断把思维引向深入。

三、指导学生应用联系法学习相关知识

生物体是一个互为联系的统一体,生物体各结构之间,结构与功能间、结构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从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四个水平寻找结构间的联系,体会结构与功能、结构与环境的统一性。如人体的呼吸、消化、循环、泌尿、内分泌和神经系统之间以新陈代谢为纽带而相互联系。此外还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生物学现象,做到学以致用。如在移栽树木时为什么要剪掉一部分叶片?一次施肥过多为什么要烧苗?为什么用嫁接、扦插等方法能保留果树的优良性状?无子番茄是怎么来的?

四、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生物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即不仅要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已有知识,而且要学会动手动脑收集、加工知识,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和生产知识。所以在实验课上要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适当的时候教师予以指正即可。

五、学会总结

总结的主要方式是整合归纳,所谓整合归纳是使教学的知识点由零散回到完整必不可少的过程,是将个别的、具体的结论通过总结纳入到知识体系的框架中,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规律化,也是培养学生概述能力、综合能力、归纳能力的一种方法。由于前面的教学过程把书本的知识划分为许多小的单位,如果不进行整合和归纳,就会使学生缺少完整的知识结构,缺少对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的理解,使所学的知识犹如“一盘散沙”难于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就是整合归纳的过程,整合归纳可以采用复述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编知识表格或知识图解,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归纳、自我总结,把知识内容再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例如在“光合作用――光反应”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光反应过程的同时,给画了一个光反应的知识图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针对学生描述过程的不足,以图解为线索、补充、纠正与归纳,并与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和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等问题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体系。

六、学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