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教育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心理教育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心理教育课程

儿童心理教育课程范文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小学生所处的校内外学习生活环境以及影响其成长发育的各种因素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对小学生具有直接作用和重要影响的小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都需要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在此背景下,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以及《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作出整体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适应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资的新要求,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1],同时,《考试大纲》《考试标准》对教师资格考试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目前高科技充斥的信息社会环境里,青少年多动症、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发病率增高,小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多,如:逆反心理强、以自我为中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厌学、学习过度焦虑、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人际关系不和谐、嫉妒心理等。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涉及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体等方面的因素。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虽然与家庭教育的过失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脱不了干系,但是学校教育的失误对其心理问题的出现负有主要责任。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略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教师自身心理素质不过硬,行为失范,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等都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在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心理学类课程处于核心地位,在完成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小教专业心理学类课程改革,探索出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及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新途径,使心理学的学习实现多元性的目标,既为小学职前教师的培养提供知识,同时又能满足大学生个人成长需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实践成功的人生。这对于提升课程的实际价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有很大好处。

    二、小教专业心理学类课程现存问题的剖析

(一)教学过程脱离学生的学习需求

过去心理学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概念、原理进行理论性的阐述多,而操作性阐述得少;对儿童心理现象进行描述的知识多,而进行解释、诊断和控制的操作性知识少;要求学生对概念、原理进行阐述多,而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训练少,由此学生普遍感到心理学类课程抽象、难懂,概念成堆,理论性太强,学完后在实践中很难用得上,造成心理学类课程学时无趣,学后无用的现状™。随着社会发展,学生的压力也在增大,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学生不仅要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更迫切需要学会处理好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解决心理困惑。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教师水平差异的影响,教师往往局限于教材涉猎的内容,而忽略了学生在发展中迫切学习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

课程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过分拘泥于学科体系内容的完整而忽视了教学对象的需要,不能适应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主要定位于基础知识的教学,然而学生只学习这些基础知识,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会用于自身心理素质的成长和提高,往往会觉得心理学课程类的学习内容很“虚”,不知道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如何去用。另外,传统的心理学教学往往被定位为一种知识教育,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相关技能的培养,没有与学生的自身成长、将来所从事的工作、职业活动相联系,与学生实际的心理需求错位;这实际上也妨碍了心理学类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教学方法单调、机械

许多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沉闷。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讲课中偏重于对概念、规律等理论的解释,缺乏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互动,忽视了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发挥。原本在学习之前对心理学类课程抱有强烈兴趣和渴求的学生,在听了老师如此照本宣科的讲授后很失望,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对学习的兴趣荡然无存。这种教学方式造成的结果必然是学生上课听,下课记,考试背,学习目的不明确,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致使学生旷课、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无法从心理学类课程的学习中获益,更不会主动将心理学知识与教学实际相联系,不会解决自身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以及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此外,有些教师也在尝试使用其他的教学方法,但在实践过程中大多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提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没有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三、小教专业心理学类课程改革思考

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的“教育理念、教育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实践”四大领域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要求,要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应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此外,依据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考试标准》对教师资格考试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在课程中不断更新与补充内容。

(一)课程目标定位的多兀性

小教专业心理学类课程属于教师教育课程,必须要突出教师教育的特色。它不仅承担着培养小学职前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重任,而且对于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意义重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了小学职前教师心理学类课程的目标,具体目标是使未来小学教师了解儿童发展的主要理论和儿童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熟悉小学生年龄特征和个体发展的差异性;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方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熟悉小学生建构知识、获得技能的过程;了解小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了解小学生的交往特点,理解同伴交往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具有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学会诊断和解决小学生常见学习问题和行为问题,具有教育学生的知识与能力[3]。由此,把心理学类课程教学目标调整为两方面:一是为学生提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二是为学生自身的现实心理生活提供指导,使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前一个目标针对师范生未来做教师的规格要求,后一个目标则针对提高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要求。为此,将原来的以普通心理学为主线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调整为以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为主纲的教学内容体系,并加强了课外实践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也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卫生和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优化教学内容,拓展行知空间

在以往的小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心理学类课程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小学生心理辅导、儿童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心理测评与学生心理档案建设、儿童行为塑造与矫正。其中前三门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后四门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课程设置建议模块要求,将小学教育专业心理学类课程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设置为三大块,即儿童发展、小学生认知与学习、小学生心理辅导。在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研究上,不过于拘泥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是以未来的教育对象——小学儿童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为主线的内容体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要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和学习;在知识的教学中与小学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进行解决小学生发展与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必过分强调深奥的概念和理论,将复杂的概念原理直观化和简单化。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材,才能充分体现小学教育专业职前培训的特色,才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三)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21世纪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强调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未来教育和教学中存在的儿童心理问题的能力。在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手段优势的基础上,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手段的更新。

通过小组讨论、随堂实验法、体验式教学等形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增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这使得教学氛围轻松、和谐,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学习,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人际沟通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研究,既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又使心理学类课程成为对师范生有吸引力、实用且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课前讲练、学生讲课的形式,引导大学生们有意识地去关注最新的学科知识,善于关注生活中及小学生的心理现象,运用课堂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对遇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理性思考;学生在讲练过程中能够提早熟悉教学环节,增强教育者的责任意识。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全面推进多媒体教学,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拓宽教学的时限;利用每学期一次的教育见习,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去观察、思考小学教育,实现大学与小学互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髙度整合。

(四)加强评估,确保教学效果

儿童心理教育课程范文2

[关键词]:聋生心里健康教育

由于听力受损,语言发展存在缺陷,接受外来信息受很大限制,使聋生无法与正常人,甚至自己的父母、姐妹、兄弟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中,造成他们心理发展存在不足,如:嫉妒他人,与周围的人敌对,多疑、偏激、自卑、易怒等。《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明确指出:培养聋生具有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里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可见聋生的心理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作为聋教育工作者要把对聋生的心里健康教育放在重中之重,以帮助聋生调整好心理,使之心理健康发展。

一、尊重聋生、塑造良好人格

培养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人的性格、气质一般比较稳定,不容易改变,但自卑感可以通过正确的认识行为有意识注意而得到改善。形成自卑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学交往中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因此要改变自卑,须从人事改变入手,引导聋生善于发现字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我班有一名学生,学习成绩差,同学们都嘲笑他,但绘画很好很有灵感,我就鼓励他让他参加了绘画组,作品屡次获奖,他得到了同学们的羡慕,并且逐渐恢复了自信。

二、多开展活动,在活动中亲身体会

“多开展活动”能很好地提高聋生心里素质。有心理学专家指出:心里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通过创设一定的心里情景,开展极富有启发意义的活动,来促成体内的认知冲突,唤醒聋哑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一些心里感悟,增强他们的心里感受,从而达到真正地影响他们心里健康的目的。对于聋生个体来说活动是他们最喜欢的,对其心里体验来说,无论什么样的讲说都无法代替各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

经常和聋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如:“自信的小动物”、“学习张海迪”、“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等。在每一次活动中我都积极为聋生创造了一个让他们有思考、体会和表达的空间。同学们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我鼓励每一个聋生都大胆地表演,大胆地说,连平时不爱说话的聋生都参加了表演。通过这些活动让聋生了解别人,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这些活动,使聋生胡获得心理体验,受到触动和鼓舞。

三、学习语言,解决问题

先天耳聋和后天耳聋的人中有音乐家贝多芬,发明家爱迪生,宇宙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教育家海伦凯勒等知名人物。在我国也有很多聋人专家、学者、劳动模范、聋人大学生等。使他们的心里发展得到很大地提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了很好的教育和掌握了语言。

四、协调一致,环境熏陶

儿童心理教育课程范文3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格教育;教育策略

教育制度的改革更加注重对学生们心智,道德水平和人格的教育,所以说现在幼儿的心理和人格教育也开始被人们注意到。3-5岁的儿童就像是一张白纸,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此时的他们处于人生起步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时刻。幼儿心理和人格健康与否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及其深刻的影响。孤僻症、心理承受能力差、玻璃心、缺乏创新意思、自制能力差、自立能力差……这些在长大之后才会发现的问题其实在幼儿时期就埋下了种子。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是对一个人的未来很重要的。”所以一系列的问题就凸显出了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幼儿时期是孩子们心智和人格成熟的重要时期,此时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孩子们今后成长的方向。然而如今大部分幼儿教育机构对心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说通过社会调查显示现如今大多数幼儿园比较重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知识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孩子们心理道德教育,因此出现了大部分儿童缺乏创新能力、缺乏自立能力的现象。

1.2幼儿园多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缺乏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体系。《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要安排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现状却不容乐观。大多数幼儿园并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即使是开设了也只是出现在课程表上而没有真正实行下去。心理教师培训费用较为高昂,心理教师花费较高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1.3在幼儿园中多存在个别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全体的教育。不管是在我们求学的阶段还是我们所看到的现象,都是老师把能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叫进办公室进行心理疏导,却很少发现老师对全班进行心理疏导,这就又是一个问题。忽略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疏忽,也是个普遍现象。新时期的幼儿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对孩子们心理的健康教育,为孩子们提供更加完美的成长环境。

1.4仅仅在课堂中强调心理健康,道德高尚也是无用的。仅仅在课堂中进行说教教育也是徒劳的,带领孩子们.走进社会,走到马路上更能让孩子们体会到道德和人格的重要性。比如走到马路上扶老奶奶过马路、劝阻闯红灯的行人……这些既能让孩子们在其中感受到快乐,更能让孩子接受知识。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上述为如今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会在未来继续出现甚至会有一定的发展,下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些问题:

2.1转变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从课程安排上下手,应该平衡知识课程和心理健康课程的课时,让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识课程教育同时进行。作为孩子们的引导者的老师也应该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一切要以孩子的健康发展为主,重视儿童平常生活、情绪控制、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2.2营造出利于儿童心理积极健康成长的环境使孩子们能够免受外界的影响。给儿童提供一个积极,和谐民主的氛围,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对孩子们的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从校园布局开始,把校园布置的赏心悦目,保持积极健康的状态,让孩子们保持开朗的心情,在这个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校园中布置校长互动教师,在这里可以跟校长互动,在做游戏的同时可以给孩子们灌输一些道德知识,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格。

2.3定时举办活动,邀请社会模范为孩子们上课。在校园中多举办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更好的了解到心理知识,多对外交流可以培养孩子们的交流能力,使孩子们更加开朗大方,使孩子们生活更加积极向上。例如:定期举行社会道德模范走进校园与孩子们一起上课,模范们与孩子们一起玩耍,可以把故事将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更多了解到社会。

2.4建立信息交流网,幼儿园要协调学校,家庭的关系。孩子们在学校接受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父母也要积极配合学校,建立一定的信息网,学校积极与父母们交流,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动态,,重视社会因素对孩子们的影响。例如:设立家长开放日,家长定期来的学校接受培训,了解相应的心理教育知识,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来给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总结

总之,孩子们的成长是头等大事,没有比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更加重要的事情了。孩子们的教育策略与方式要不断进步发展,不能停留在一个地方,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验证才能得出更加完美的教育方式,教育策略。只有用更加完美的策略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才能使我们的青少年健康成长,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使我们的国家更加有希望。

参考文献:

[1]王立伟,郭秀红.开展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策略与方法[J].学前教育研究,2001,04:58-59.

[2]许婕.论音乐教育中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5.

[3]李宁,王君茹,袁晓琳.试论开展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1,15:152+107.

[4]曹凤华.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探索[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10.

[5]袁文斌.当代中国榜样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儿童心理教育课程范文4

关键词:顶岗实习;小学音乐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11-0220-03

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从2007年开始,师范生在三年一期实行顶岗实习,三年来,由最开始的三个专业,一个小学,到现在的12个师范专科专业,14所乡镇小学,这一举措得到顶岗实习学校的大力支持,积极推进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师范生培养和基础教育需求的有效对接。2009年12月1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与临湘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书,为临湘市一、二、三完全小学和实验学校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实习基地”牌。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各专业学生到临湘开展科研、考察、实习提供便利条件.今年有96名师范生在临湘市第一、二、三完全小学和实验学校开展顶岗实习。这一工作还在不断深入和展开。音乐系近三年来都派有学生下到省内各城镇、乡村小学进行为期半年的教育实习工作。为了给实习学校、老师、实习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院领导多次带领学院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走访承担顶岗实习任务的学校,与实习学校的老师和实习生进行座谈,交流看法、交换意见。笔者于每年的11月随学院一行前往顶岗实习基地进行教学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各实习学校从领导重视、教学设施、教学场地、教学基础等参差不齐,实习生心理素质,适应能力、专业技能、教学组织能力均存在差异,如何使高师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做到真正的无缝对接,有待研究。

一、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1.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的不适应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有限,在音乐教育上更是微乎其微,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在各小学音乐教学中已是普遍现象。经过三年的高师音乐教育和学院专门组织的顶岗实习培训,顶岗实习的学生对自己走上讲台都是充满了信心,对将要前往的实习学校充满了憧憬,但当他们来到实习学校、走上讲台后才发现,事情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真正到了讲台上才知道当老师的滋味,真正做老师了才发现问题来了。”一是没有足够的教学场地,班级学生人数过多,最少的60人,最多的104人不等,实习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都是带“小蜜蜂”上课,从头到尾以说为主。二是没有音乐教室,音乐课只能在上文化课教室里进行。三是没有教学工具,如:钢琴等,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四是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教学设备极其贫乏,教学效果严重受到影响。五是没有专任音乐教师,实习学校的音乐教师绝大部分是非音乐专业的老师兼任,专业水平低,综合操作技能差,因此小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在这种“五无”,的教学条件下,音乐课如同虚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使实习生尽其所能、使尽浑身解数,学不能用,也难以收到预想的教学效果。音乐课没有真正发挥音乐的作用,与《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这不难理解孩子们爱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面对如此多的学生,如此的教学条件不适应,

2.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不适应

在现有的高师音乐教育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过分强调自己的“专项”,一味重视自己的“一专”,而忽视其他专业技能课的学习,对其他方面的知识关注较少,“偏科”现象严重,多数学生有“一专”而无“多能”。一所普通的小学不可能同时安排器乐、声乐、舞蹈三位教师同教一门音乐课,它需要的是一个多面手,是一个一专多能的实用型人才。另外,大学教师在授课和考试评价过程中也存在对所谓“副修”专业技能要求偏低的倾向,这也加重了学生只重“一专”忽略“多能”情况的出现。造成了师范生在知识学习上的无目标性和无针对性,技能上的盲目性和脱节性。顶岗实习,是“顶”下所有的教学与工作,每个实习生除了上一门专业课,还要上一门非专业的课程,同时,要担任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工作。许多实习生对合唱队的组织、排练与指挥,对舞蹈编创尤其是对为歌曲伴舞的创编,以及军乐队的组织与训练,小学生的心理辅导等方面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实用知识相对欠缺,为实际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诸多不便,尽管在顶岗实习前有一周的见习时间,但由于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没有系统的安排师范生接触小学教育教学的机会,对小学教学工作了解不够全面,必然造成在实习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学到用时方恨少。面对课堂教学,教学技能与教学方法不适应。

3.生活条件、工作压力的不适应

顶岗实习的学校,大部分是乡镇一级的小学,学校条件比较艰苦。住房比较拥挤,没有专门的洗浴间,这是普遍现象。大部分学校的空地上(学生的活动场所)是三合泥的土地,下雨一脚泥,天晴一身灰,学校周边就是田地,实习生在这里有一种被封闭的感觉,心理上有落差。实习学校的领导对前来实习的学生表现出关怀和重视,尽可能地为实习生改善条件,提供方便,仍无法与城市大学校园相比,尽管有些实习生也来自农村,但在他们的心目中,自己未来工作的学校一定是美好的,理想与现实有差距,在大学期间,他们的任务就是学习,比较单一,每天按课表上课,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大部分时间是和自己班上的同学、自己的专业老师在一起,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来到实习学校一切都是陌生的,实习小组也是综合编队,每个专业的学生都有,在熟悉环境、了解同学的同时,要独立完成诸多的教学任务,要学会与实习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相处,学会与实习同学相处,学会处理教学和学生中间出现的各种问题。每个实习生一周二十多节课,有些实习生非专业的课比专业课还要多一些,每天备课、批改作业,还有些担任了班主任、大队辅导员、要组织各类课外活动的训练与排练等等,还要安排时间找学生谈话、家访,工作量大,几乎占用了实习生所有的时间。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繁重的工作压力不适应。

二、本科小学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在小学音乐教学条件差,教学资源、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适应基础教育的教学状况,较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发挥准教师的作用,笔者认为要加强以下三方面的认识:

1.要树立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

教师属于专业性技术职务,因此,作为一名未来的人

民教师应该具备敬业精神和较高的师德素养。敬业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细心大胆,不拘泥于固定形式,敢于开拓创新,善于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审美环境。①要增强对学生的爱心和为专业献身的精神,勇于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乡镇学生与城市学生的相同点就是他们都热爱音乐艺术,所不同的是乡镇学生受到的音乐教育比城市学生更少些,因此,他们对音乐有更浓的好奇心,实习生应充分利用自身所学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以及接触外界新生事物较多的优势,去丰富农村学生的视野,给学生讲述书外的世界,为纯朴而封闭的心灵打开一扇通往外界的窗口;实习生追求上进的精神面貌、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较高的文化和道德修养,都将从近距离为农村学生提供最为现实的榜样,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实习生还可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现身说法,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走出自卑、自闭、焦虑等心里阴影,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引导他们从好奇心开始,一步步走进音乐的殿堂。教师职业是艰苦的,承受的压力是沉重的,我们必须有战胜压力的坚强意志;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我们必须学会处理希望与失望;教师的职业是复杂的,它一身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因此必须要有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2.要调整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学与用相结合

目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着教学结构不合理、在课程设置上、教材教法上较多地模仿专业音乐院校的办学模式,在教学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落后于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出现了小学音乐教育与高师音乐教育脱节的现象。随着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与小学对音乐教师的要求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学非所用”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的突出问题。为了强调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在实践能力上要加强对小学音乐教育新动向的了解与沟通。针对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调整教学内容。一是在“钢琴即兴伴奏”课中要增加“儿童歌曲弹唱”的内容,歌曲弹唱是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功,在音乐课堂中运用最多的一项技能,也是上好音乐课的基础。二是在“合唱指挥”与“舞蹈编导”课中,要加重儿童合唱歌曲的排练和儿童舞蹈编排的分量,让学生在提高自身音乐技能的同时,学会如何训练和指挥儿童合唱,如何为儿童编排舞蹈。三是要开设儿童心理学课程,了解儿童心理,能解决简单的儿童心理问题。四是在开始上教学法的同时,要把教学法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门课都应安排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试讲,教师进行点评,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不但“会学”更重要的是“会教”。高师音乐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最终目的是上讲台当老师,因此,本科的小学音乐教育应突出师范性,根据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与需求,探索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变单一的音乐技能培养为技能和能力的综合性培养。

3.要具备综合素质,提高应对能力

儿童心理教育课程范文5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 心理健康教育 分析原因 制定措施 完善反馈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加大,心理健康受到威胁。据报道:专家称中国有4000万青少年儿童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约20%的青少年儿童有抑郁倾向。因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疏导。需要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更应如此。

一、分析原因

1.高中生的心理现状分析。经调查,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是较富裕还是略贫穷的家庭,高中生较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攀比、虚荣等心理问题,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与交友等。可见,我们应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动向,不能只是忙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让政治教学课堂成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是每位政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以基本观点为指导的公民教育课程,是提高学生认识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综合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的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3.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在高中政治课本中,穿插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素材。特别是在必修课程《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章节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教材分别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政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的调节,心理障碍的排除,从而保障心理健康,实现“1+1>2”的整体效应。

二、制定措施

1.努力挖掘教材中心理教育的重要资源。高中政治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直接或间接地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关。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如在《哲学常识》“意识的能动作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提到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课堂上,我介绍相关心理常识:不良情绪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习和工作。在持续的消极情绪反应作用下,首先受到影响的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抑制大脑皮层高级心智活动,破坏大脑皮层兴奋性与抑制的平衡,使得正常的判断力下降,甚至使人的大脑功能严重失调。介绍常见的抑郁症、神经衰弱等生理、心理疾病。通过相关知识的介绍,学生体会到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的重要性。

2.注重言传身教,凭借个人魅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感染和打动学生,给每个学生以宽松、尊重、支持、鼓励的发展空间,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保持学生健康愉悦的心境,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这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传授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首先,感染法。良好形象感染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够感染学生,用激昂、奋进的语调和具有幽默感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生机勃勃的课堂,拉近师生距离,以化解学生心中焦虑、自卑、孤僻等不良情绪,增强了教育教学效果。

其次,合作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提问、分组讨论、辩论、点拨等不同形式,给同学们提供均等的回答机会。以愉悦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回答问题中,使学生充分认识自身价值,正确评估自己和他人,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提高情感目标、心理素质目标的达成度。

再次,自信法。目前不少高中生或多或少地存在自卑心强、自信心差、个性张扬、无所禁忌等各种心理问题。在政治教学中,我们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课堂表现,认真倾听学生的各种意见与要求,先不管对与错,都充分肯定并给予赞赏。让学生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发现自我价值,在愉悦的氛围中张扬个性,从而消除自卑心理,提升自信心。

三、完善反馈

儿童心理教育课程范文6

关键词:健康 心理健康 游戏活动 心理辅导

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它对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947年医学专家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中是这样定的: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位。我们知道,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精神分析学派十分强调早期经验对个体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如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等都对这一问题作过深入研究。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能促进儿童健康个性的形成及社会交往的正常发展。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1]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一组数据:

我国小学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的这一比例分别是14.2%和2.9%;高中生分别是14.8%和2.5%。考虑到我国中小学生巨大基数,这一心理异常比例是触目惊心的。

国家有关部门对北京市小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在过去10年间,小学生中的行为问题从8.34%增加到10.9%,儿童青少年的行为问题有明显增加趋势。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一项关于青少年犯罪的调查也表明,1997年至2000年,由于心理畸变引起的“激情犯罪”显著增多。[2]

当前对郑州92中学2730名学生总体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存在学习焦虑的学生占41.5%,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占33.1%,有孤独倾向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13.5%,有自责倾向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9.25%,有过敏倾向的学生占2.81%,由于焦虑而引起生理反应的占8.75%,有恐怖倾向者占1.25%,有冲动倾向者占10.25%。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警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更不容忽视。孩子长期的心理缺陷,必将导致心理的扭曲,最终妨碍健康人格的形成,这种危害的潜伏是一种真正的隐患。从根本上说,这些数据和悲剧,是传统的教育过于重视智力开展,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和疏导所致;这些数据和悲剧,如一声声警钟敲响在我们心中,它呼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要漠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幼儿园的重要位置。

那么,教师如何做到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教师应为幼儿构建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此,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中,不仅应重视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而且更应重视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人们常说,用真心去换取幼儿的信任。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创造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多站在幼儿的角度,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给予他们充分表现自我的情感氛围,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的主动行为,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自身能力。善于抓住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相信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创造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群体生活,为幼儿创设相互接纳、信任、尊重的集体生活,帮助他们形成积极、主动、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教师应为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游戏活动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可以给孩子快乐、经验、知识、常识、思想和健康。”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游戏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游戏和活动是幼儿学习交往的最好机会,游戏是合群性养成、独立性培养的极好手段。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合群的愉悦、合群的力量。在游戏中,教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其中;在游戏中,教师要注意满足幼儿的需要,使幼儿感到自我价值的鼓励性语言并注意运用眼神、笑容、身体等肢体语言肯定幼儿的积极行为。如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有意进行引导,促进幼儿交往,让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使幼儿这一个体得到充分展现,认真观察,带动不善于表达、不愿交往的幼儿积极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让孩子们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积极表现,以良好的心态和情绪与他人交往,在儿童世界里,学会处理和解决一些问题,客服胆怯、害羞的心理,学会自主、谦让和协作。[3]

三、教师应重视做好个别幼儿的心理辅导工作

赏识教育家周弘老师说过:“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独立的个体,在每个幼儿身上的表征都不一样,对任何一种表征的幼儿我们都不能忽视。《纲要》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努力使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们应根据每位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幼儿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扰,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促进每位幼儿健康的发展。特别对于一些有心理缺陷、心理障碍,行为怪异的问题幼儿,更要进行跟踪研究,制定出针对性的系列方案,采取积极的方法,进行矫正性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个性倾向,恢复其健康的心理。

最后,教师应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构建心理教育课程。

心理教育是一个全方位和长期的熏陶、教育和训练过程,教师在自觉加强自身人格修养和水平的同时,应以班级或小组形式开展专门性的心理教育培养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如开展大班心育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付出爱,感受到被爱的幸福和付出爱的快乐,让幼儿从“感知父母的爱――为父母的爱而感动――学会付出爱而快乐”中体会到收获爱和付出爱同样快乐。

一个人的健康心理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从小培养。因此我们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重视对其心理能力的培养,关注孩子的心理,关注孩子的成长,帮助孩子排除艰难险阻,化解心头疑虑,从而让孩子阴暗的心理充满阳光,潮湿的心灵不再发霉,让每一个孩子都带着健康的心态去奋斗拼搏,携着美好的情感去享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态去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 周宏,《赏识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