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政服务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政服务概述范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jodyfu”为你整理了这篇某镇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促进公益性岗位这项民生工程的实施,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柏垫镇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下发的《安徽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做好就业困难人员摸底、创业培训、岗位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全面摸底,挖掘就业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调查登记,核实认定,摸清就业困难人员数量,全面了解就业困难人员家庭情况、培训愿望、职业技能、就业要求,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就业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逐步实现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动态管理,进一步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广泛动员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基层非营利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或相关企业设立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二、积极搭建平台,促进双向需求。多渠道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双向选择平台。今年以来,我们联合村、社区共举办各类招聘会2场。2场招聘会共联系了60余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服装加工、机械制造、市场营销、保洁绿化、家政服务、企业管理等500余个就业岗位,现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的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等达300余人。
三、开展创业培训,提升求职者职业技能。为帮助创业人员增强创业信心,提升创业能力,减少创业风险,柏垫镇人社所积极组织开展创业人员技能培训。截止11月底,组织开展叉车培训合格人员74人、电工电焊培训合格人员21人、西式面点培训94人、中式面点培训37人、通过皖嫂家政服务员培训并领取证书39人。
家政服务概述范文2
[关键词]老年社会工作 社区养老 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015-01
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我国,传统的养老体制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老龄化人群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高效并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现阶段,我国的社区养老在逐步展开并完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体现在城市的社区养老工作领域中。但是在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如此类问题,如服务专业性不足,专业性人才缺少,服务理念单一等问题。为此,笔者结合当下我国老年社会工作在社区养老中开展的情况,浅析老年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养老中的作用。
一、 我国社区养老含义
我国社区养老是以家庭模式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是利用现有社区资源开展的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一种照顾老年人的方式。其特点表现在:让老人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填补因各种因素造成的家人无法达到照顾老人的问题。
二、 社区养老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从组织形式上看,行政管理色彩浓厚。我国的社区养老照顾主要由政府提倡并出台鼓励政策,具体实施由民政部门负责,不同区的街道办事处、地区居委会在管理、服务方面形成了一套便于其操作的特有的系统和管理方法,虽然便于管理操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就存在程序化明显的缺点,行政色彩浓厚。
从社区养老资金来源上看,社区养老资金不足。政府投资是我国社区养老资金来源的主力,大型的社区服务项目、服务组织、社区服务设施均靠政府出资筹建,只有少部分来自于民间团体。从总体上讲,我国老年社区养老工作仍处于发展建设阶段,需要政府投资的部分多,但由于资金的短缺,这就决定了政府只能“抓大放小”重视基础建设,对于细分的领域无法满足,如社区养老环境、社区医疗护理设施、社区文娱设施等方面的需要。
从社区养老具体服务上看,专业化的项目需要开展。社区养老主要是利用社区内的现有资源和老人家庭中现有的设施,由社区组织、志愿者或家政服务人员来提供照顾和帮助,实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但是大多开展的服务都处在最基本的服务阶段,内容单一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体现社工专业能力的服务应该开展,如医疗社会工作、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等服务。
三、老年社会工作在社区养老中的作用
在以往的社区养老工作中,基层工作者按照国家政策例行公事,偏重于从行政角度出发,这样的结果就是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并解决服务案主的实际问题。由于缺乏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无法从社工角度预测服务案主的感受,平等对待、感同身受、尊重案主等方面在服务中往往难以体现,进而易使被服务的案主产生负面情绪,排斥或不愿意接受社区基层工作者提供的照顾和帮助等。但是,社会工作者由于受过专门的培训,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的帮助。根据实践反馈,我国老年社会工作在社区养老中主要发挥以下作用:
(一)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
现阶段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主要是提供家政服务、困难救济以及临时照顾。专业化服务,如医疗护理、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等,由于基层工作人员素质的限制,无法展开。而作为社会工作者,则能够深入社区,以更加亲民的形象获得老人群体的支持,运用老年社会工作原理和社工方法开展专业服务,从服务对象的现实需求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使社区养老的优势落到实处,切实地让社区老年人感受到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取得老人信任的同时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二)定期组织培训,运用专业理论引导社区服务人员
社会工作者都是经过专业学习培训,取得社会工作资格证的专业人士。社会工作者搞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应扮演教育培训的角色,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从而帮助他们运用专业理论帮助案主,提供专业服务,提升案主自我完善能力和信心,提高服务质量。
(三)促进相关社会政策完善
由于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还不够完善,社会工作者可以在熟悉国家相关法规的基础上,运用老年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案主需求,努力发现社会工作中老年群体的实际需要,积极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促进相关政策完善,使社区养老能够有法可循,保证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陈永生.对我国社区养老的可行性分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
家政服务概述范文3
[关键词]区域经济;婚庆服务专业;甘肃
1甘肃婚庆服务行业发展概况
婚庆市场作为正在成长中的朝阳产业,孕育着巨大的商机。全面放开二胎计划,中国正进入新的婚育高峰。调查显示平均每对新婚夫妇结婚花费大约12万元人民币(不含房子和汽车)。显而易见,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离不开婚庆市场。甘肃省“十三五”期间促进婚庆服务、家政服务、健康养老等生活业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2009年甘肃婚庆协会成立后,对本地婚庆市场也进行了梳理、规范及整合,在2011年也进行了初次的业内评比,甘肃省婚庆市场的细分化也在逐步明朗的建设中,各婚庆服务公司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着占领市场的尝试。
目前,以婚庆服务、婚纱摄影、婚礼用品、婚庆产品为代表的婚庆产业链逐渐形成,新婚人群逐步发展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婚庆消费由单纯的餐饮推广到婚庆服务、婚礼用车、婚纱摄影、婚庆用品、婚礼服饰、珠宝首饰、家用电器、室内装饰、蜜月旅游、房地产、汽车等经济领域中诸多行业的诸多方面,同时,消费者对婚庆行业的需求和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朝着一站式的方向发展。
2兰州市婚庆服务行业概况
2.1婚庆市场的发展趋势
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其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口结构的变化,人们不再局限于以往传统的婚庆观念,婚庆服务形式变得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例如,婚房装修布置、婚礼主持、婚礼视觉摄影摄像、婚纱化妆、酒店场地布置、婚车租赁、鲜花乐队、婚宴组织等,让人们在高兴的同时更加难忘,见表1。
2.2兰州市婚庆市场消费者分析
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和访问,我们分析和总结了兰州市消费者情况,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见下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消费者在消费时主要的消费特点。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分成了男女两个不同的方面研究,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有77.8%的男消费者人群和57.1%的女消费人群最需要婚庆服务公司为他们安排结婚的场地,有44.4%的男消费人群和57.1%的女消费人群需要婚庆服务公司提供礼服。71.4%的女性希望结婚的时候有礼车服务,并且有66.7%的女性希望婚庆服务公司为她们提供化妆。并且通过调查我们发现71.4%的女性对婚庆的要求更高,她们更希望婚庆服务公司能为她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在调查中我们发现55.6%的男性和81.0%的女性还是希望更能跟着社会的主流走,选择现代形式的结婚典礼。另外在调查中有66.7%的男性和61.9%的女性愿意接受举办婚礼的价格在5万元以下。他们大多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和工薪阶层的消费者。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以及消费者不同的特点推出我们的特色服务,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3兰州婚庆市场主要经营项目分析
这里选取婚庆市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经营项目作为比较对象。分别从业务价位及利润、生意来源、消费者注重等方面对其进行表格比较,见表2。
兰州市的婚庆市场的店铺种类主营业务主要以婚纱摄影和婚纱租赁服务为主,仅婚纱摄影行业就占据整个市场近75%的份额,其他分支行业的规模和档次还有待提高。婚庆服务业涵盖了美容、珠宝、摄影、餐饮、酒店、地产、旅游、汽车、保险、家具等诸多行业,已初步形成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行业链。
3结论
本文分析了婚庆行业产业链对甘肃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概述了甘肃婚庆服务行业发展状况、兰州市婚庆服务行业发展情况,以调查的形式提出了兰州市婚庆行业产业链对甘肃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淑巧.高职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亚太教育,2015 (18):26-28.
[2]唐吉.当前我国婚庆市场的现状与思考[J].大舞台,2008(4).
[3]张苗荧.营销策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家政服务概述范文4
【关键词】家政学 食品卫生与安全 教改
【基金项目】吉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食品卫生与安全》高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5xjyb1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04-02
1.家政学专业基本概述
根据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国家第一次把家政学专业作为一种特设的科目列入大学专业目录中,这是中国的家政学行业正在不断发展成熟的表现,这一举措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家政业的发展,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基础和条件。家政学专业主要研究人类家庭生活,并注重于改善家庭生活,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家政学专业引导人们利用科学进行生活的改善,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因此,家政学专业教学中不仅要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的家政学人才的需求。《食品卫生与安全》是家政学专业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课程,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以及生活的质量。因此从文科家政学专业角度出发,研究《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改对于提高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2.1 指导思想
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指数,因此食品安全的解决不仅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消费者个人也应该具备食品安全相关的意识,这就需要我们消费者个人树立科学、安全饮食的观念,自觉学习食品安全相关的知识,掌握食品卫生与安全的关键,把饮食的安全与健康结合起来。而家政学作为一个研究家庭生活的学科,研究食品的安全与健康也是家政学所涉及的范围。而《食品卫生与安全》这门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要对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进行探究,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来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
2.2 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有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食品的安全,同时也要求食品的营养。而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家政学专业所开设的《食品卫生与安全》这门课程也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进行本科家政学专业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一批适应当代社会的家政学人才,提高家政学人员的从业素质,从而满足社会对家政学人才的需求。通过本课程的开展为家政服务行业提供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用系统、新型的教育培养方式为中国的家政业提供新鲜的血液。
3.《食品卫生与安全》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3.1 精炼课堂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在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获取知识最主要的,可以说是唯一的途径就是听讲,教师通常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学的内容较为繁多,且没有突出内容的重点,学生难以掌握课程的知识点,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对授课内容“有重点”地讲述,要提纲挈领,能够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课堂教学中在讲授基础知识的时候要注意结合自身实际经验进行讲授,结合具体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能够直接的感受并理解知识内容,让课堂知识具有时代气息和很强的实践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新课标要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主次内容的顺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我国教学改革后,家政学专业的教学课堂中应该有侧重点地进行,比如课堂进行到生物性污染这一节的时候,教师教学中要注重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的结合教学,通过复习已学习的相关课程知识,从而引导学生从以前学过的课程中汲取营养,进行新内容的学习,这样学生既能够快速的掌握重点内容,同时还能够借助新内容的学习对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复习。例如,在进行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中的生物性污染章节内容教学时,学生已经完全熟练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稍稍带过,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该部分内容进行重复教学。同时,在生物性污染章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教师可结合个人经验或者是真实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述,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就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
3.2 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注重与时俱进
《食品卫生与安全》这门课程作为一门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目,理应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不仅要从国内发展现状来看,更要广泛联系国外人民生活和相关理论成果,进而加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食品的卫生与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健康,因此,食品卫生与安全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要有效的将教学内容结合实际,让学生感受到食品卫生与安全的实践性,同时结合实践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丰富学生的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举一反三,有据可循。例如,在长沙“僵尸肉”事件曝光后,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应该从食品的安全、食品保质和营养方面来分析;而在“毒生姜”和老酸奶“工业明胶”事件曝光后,我们的教学重心就应该放到食品安全这方面来。
3.3 注重实践环节,加强能力培养
《食品卫生与安全》作为一门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应该更加重视实践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理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辨别分析食品安全与否的能力,针对一些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地解决措施,在选购食品及贮藏食品时更为科学。
食品卫生与安全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理解并且掌握食品卫生与安全的定义,辨别食品安全与否。当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关乎食品卫生与安全的问题时,能够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目的的贯彻,除了进行理论的教学之外,还要注重进行实际操作的教学,每一节课堂内容都应该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方式的学习,并且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来获取相应的知识。
3.4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把“学习”变成“会学习”,把“教师督促”变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要把教师的工作经验引进到课堂教学内容当中,在理论教学的时候更应如此,不仅要让学生获取足够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一直保持学习的动力,教学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食品安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新的教学目标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知识分析并且解决问题。而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和效率不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举不同的例子来巩固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科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让本学科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3.5 将素质教育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食品卫生与安全关乎社会中每个人的健康,因此也需要所有社会成员的自觉参与,只有每个人都自觉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维护工作中,才能够使我国的食品市场安全稳定。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食品安全知识的传播影响,扩大食品安全意识的传播,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养成良好的饮食安全习惯,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我国食品行业上升到更高的安全程度。
参考文献:
[1]张清安,刘晓静.《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改革的几点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19)
家政服务概述范文5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机构;融资;政策;发展
前言:
通俗来讲,要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不仅仅需要政府、银行所做出的努力。中小企业自身也应该积极参与到这项社会工程中去。同时政府应该为中小企业融资创建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市场环境,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市场融资体系,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银行应深化制度改革,完善金融企业制度,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畅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而中小企业本身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内在融资能力,因地制宜地选择融资途径。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机构的概述
1.定义:首先中小企业是资产规模和经济规模相对于较小的经济单位,而融资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
2.我国的扶持政策
⑴继续实施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⑵“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⑶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⑷延长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执行期限;⑸员工制家政服务免征营业税;⑹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⑺《会计师事务所服务收费管理办法》;⑻进口天然气将按比例返还进口环节增值税;⑼调整个体工商户业主等三类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调整;⑽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
3.现状
就往2011年数据看,我国企业比例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中小企业,其数量不仅已占到我国企业总数的80%以上,而且在工业产值中占六成和在实际利税上也达到了一半的份额,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也大大缓解了社会上的就业压力,解决了就业大军的80%。宏观近几年,我国在政府和各金融机构中,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给予了大量的扶持。可尽管如此,这还没能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资金不足。而通过对部分企业融资情况分析来看,发现信誉危机大大影响了企业的融资问题。从客观上看,直接根源还是由中小企业自身导致的,其经营规模小,实力弱,融资风险大,因此银行和一些金融机构从投资风险角度出发,不愿意与中小企业合作、融资,致使中小企业出现了融资的“瓶颈”。在国内,中小企业要想筹资,也可以从担保公司贷款,可是担保公司提供给企业的贷款,一般都要超出市场价的3倍以上,这大幅度增加了中小企业筹资成本费用,甚至企业不堪重负,被其拖垮。
二、思考
1.中小企业的优势:
⑴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集权度高,尤其是小型企业,大多是个体户自主经营,这大大促进了经营者获取利润的积极性。⑵又因其规模小的特点,企业组织结构简单,不会出现冗余的劳动力,并且更容易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生产专一,有利于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更好地服务客户。⑶中小企业占有市场比重大,分布广,能及时了解到市场需求,灵活地应变,改变生产结构,因此,利于适应多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
2.中小企业融资的不足:
2.1中小企业融资机构结构不合理
留存盈利、折旧和定额负债转化为投资的过程,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是企业可持续经营的关键。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内源融资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筹资的需求。因此,外源融资成为了企业融资的另一条选择。但又因银行门槛高、担保公司贷款费用大,加之中小企业自身信誉度低等问题,部分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筹资难便是一个“瓶颈”。
2.2中小企业融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
⑴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内源融资已无法满足企业筹资的需求。⑵部分企业对银行贷款过度依赖,供不应求。有调查发现,在外源融资中.银行信贷占38.6%左右的比重。[1]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常因过度依赖银行信贷而致使资金周转不灵,影响企业生存。我国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比例高达4:l,在中小企业群体中,这一比例高达49:l。[2]而在这少许的外源融资中,银行信贷有占有较大比重。可银行并不是能提供充足的贷款。中小企业融资的单一性,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适应全球化经济的快节奏发展。
3.举措:⑴加强企业自身建设,改变经营观念――不要过多依赖融资;⑵政府制定法规、设立专门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⑶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⑸国家划分区域,试点研究中小企业发展方向;⑹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⑺建立以中小银行为核心的多元化融资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⑻需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的透明度、增强企业信誉度,纠正信息不对称、调整供求关系、治理结构不规范等问题。
结束语
事物具有两面或多面性,遇到问题要多方面多层次理性地分析,不可片面理解,力求事物的真实性,可靠性。摆事实,列数据,不盲目迷信理论,用实践检验真理。中小企业融资机构,想要良好发展,首要任务是准确地测定资金需求量,为企业融资提供依据,以避免盲目性融资,以达到供求平衡。此外,融资方式应是多样化的,融资结构应是多层次的。只要达到上述要求,加上国家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春天将会来的更快!(作者单位:成都市工程咨询公司)
参考文献:
[1]梁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及融资状况调查报告》[J]金融研究 2005(05)
[2]易苑 《双失衡施困中小企融资金融机构准入亟待放宽》
[3]吴波《中小企业与融资机构动态博弈分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4]张领山 吕娜《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竞技百戏2010(13)
[5]田美玉 彭娟娟《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研究》[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6]蒋志芬《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与融资模式》[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5)
家政服务概述范文6
当前,上海市养老服务业面临着“深度老龄化”的挑战,应运而生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成为服务民生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之一。目前,由政府投资并经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上海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引入“民办公助”的PPP模式,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化运作,以满足更多老人的养老需求。
关键词:
社区居家养老;人口老龄化;PPP模式
据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已达到2.12亿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破2亿的国家。上海市作为全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414万人,占上海总人口的28.8%,远高于全国15.5%的比例,进入了“深度老龄化阶段”。[1]“十三五”期间上海老龄化将进一步深化,到2025年老年人口将超过600万人。而从2025到2050年,低龄老人增速将趋缓,但高龄老人增速将加快,上海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2]为解决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上海市基本确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并初步实现了“9073”(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人数分别占90%、7%、3%)的养老服务格局。然而,“421”家庭结构使家庭的养老功能甚微,上海市养老机构的“一床难求”现象更使老年人养老需求却远远不能满足。表1显示从2010年至2012年上海市养老机构床位数占老年人口数均只有3%,在2013年甚至不及3%。因此,将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应运而生。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概述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机构为载体,通过上门、日托或邻里互助的形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相较于传统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经济负担和精神情感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与家庭养老形式相比,社区居家养老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和力量来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服务,满足老人的各种需求。而与养老机构养老形式相比,在经济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小时服务为主,每天1-2小时甚至每周只要几个小时的服务就能够满足居家养老的需求,小时制的服务模式大大节省了客户的支出;在精神情感上,养老机构中的老人抑郁比率要高于居家老人,生活事件的改变与老人晚年的抑郁显著相关,而社区居家养老方式更符合老年人的心理,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更容易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1]在很多发达国家,居家养老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养老方式。美国有85%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产业高度成熟,成为就业增长速度排名第二的产业;瑞典也有90%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在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起步较晚,市场尚未成熟。以上海市为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自2000年起探索,2004年首次被列为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进入全面推进阶段。2013年末,全市共有340家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230个社区助老服务社,日托老年人数从2005年的0.21万人增加到1.2万人,有显著提高。然而,从实际的需求情况来看,上海市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仍高于目前的供给。这种现象的出现归根为以下几点原因:
1.资金保障严重不足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对于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政府每个月划拨给社区的经费仅够人员工资的支付和日常运转的维持,没有多余资金用来聘用专业人员和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居家养老服务经费主要靠社会筹集和企业捐助,但由于利益或观念问题,筹集或捐助的资金渠道不畅,数量也有限,远远满足不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迫切需求。同时,由于政府对居家养老投入的资金有限,补贴的服务对象数量也非常有限。
2.政策导向机制缺失政府在鼓励社会资源积极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政策导向性作用发挥不够,缺乏系统的养老服务体系。致使养老服务系统内的服务项目参差不齐,长效机制缺失,养老服务的社会资源后期支持乏力、养老服务项目市场缺乏活力等。另一方面,对于社会团体、社区、非政府组织在社区居家养老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政府的指导又不到位,政策上的支持力度明显不够。[3]
3.服务项目和内容单一大部分社区居家服务中心由于缺乏必要的服务条件和能力,主要的服务仅局限于提供家政服务。比如,送货上门、配餐、理发、洗衣、做饭等,而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的提供远远跟不上。同时,老年服务的配套公共设施、支持系统设施规模小,档次低,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4.专业护理人员匮乏大部分社区居家养老的社会服务人员主要是下岗工人与外来务工人员,不具备养老服务护理员的专业资质和执业资格,专业化的服务水平较低。而社区养老服务的志愿者人员不固定,服务缺乏经常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服务项目、服务内容的扩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因而,要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来扩大服务项目的内容和供给[4],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机制、布局、结构,建立以社会筹资为主、财政资助为辅的“民办公助”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以满足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
二、PPP模式引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的英文缩写,又称公私伙伴关系。指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民营企业)以合作伙伴身份共同投资、建设并运营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项目,在合作中参与各方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及社会公众利益“多赢”的目标。PPP模式作为一种提供公共产品的新型管理模式,有着传统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该模式可以较好地吸引社会资本,将政府公共财政资本与社会资本结合在一起,拓展资金来源。另一方面,该模式能够综合政府与民营企业的优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可能出现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问题;具体运作上,公共部门和社会组织以项目风险最小化及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基本目标,将会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因此,PPP模式的引入将会促使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方式从以政府为主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转变,使服务对象从保障性目标人群向发展性目标人群转变,从而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首先,要发挥好政府在保障社区居家养老基本服务方面的主导及基础性作用。其次,要利用好市场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基本运作思路如图2所示。从政府角度,与社会组织或民营企业合作,划拨土地,将闲置公益性用地调整为养老服务用地,支持民资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为民营企业提供专项补贴,包括专项运营补贴及专门用于融资时贷款贴息的专项基金;减征或免征民营企业的增值税、消费税、房产税和营业税等,适当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从企业角度,充分利用政府在养老服务方面的优惠政策,投入资金,并进行运营与管理;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实现智能化养老服务;培养专业的养老服务队伍,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开发新产品、新服务以满足养老需求。总之,政府和企业通过合作,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产出,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PPP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应用的风险及对策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具有前期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尤其是引入PPP模式的这种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尚处于探索阶段,经验不足,经营风险高。此外,我国现行的养老服务市场体系并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无法保障政府和民营企业在“民办公助”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当财政补贴不能及时到位时,就会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正常运营,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破产。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规避风险:第一,制定PPP模式应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6]在法律上对政府和民营企业双方的权责关系、风险分担等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并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行政管理框架[7],严格规范实施流程,这是PPP模式成功的基石。第二,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完善养老服务市场体系。构建绩效考核体系以及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机制,规范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同时,在绩效考核中增加公民的参与,让社区居民通过政务服务热线、意见箱、匿名举报信箱等方式,对所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进行监督。第三,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实现各个参与方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制定项目准入机制,对民营企业的实力、信誉度、经营管理水平以及拥有员工的素质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筛选,并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标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参考文献
[1]姚璐璐.养老院老人与居家老人抑郁程度的比较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11):154-157.
[2]RuishanY,YonghongK,XiaoxiaoY.Statusquoandanalysisofcommunityhomeendow⁃mentinChina[J].ChineseGeneralPractice,2012(32):064.
[3]杨继瑞,薛晓.社区居家养老的社会协同机制探讨[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6):106-112.
[4]丁志宏,王莉莉.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均等化研究[J].人口学刊,2011(5):83-86.
[5]胡桂祥,王倩.PPP模式应用于养老机构建设的必要性与应用条件分析[J].建筑经济,2012(2):101-104.
[6]张燕华,黄思棉.PPP模式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中的应用研究——以南宁市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5(2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