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护理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护理要点范文1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病因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2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139-01
黄疸作为新生儿常见疾病,在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护理时应给予一定的重视。本文就此对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护理要点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新生儿黄疸患者300例,在其家属知情且同意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对照组中有150例黄疸新生儿患者,其年龄段在33周至40周之间,平均年龄为(36.9±2.3)周,其中男性新生儿患者有81例,占54.00%,女性新生儿患者有69例,占46.00%。足月新生儿有113例,占75.33%,早产儿有37例,占24.67%。观察组中有150例黄疸新生儿患者,其年龄段在33周至41周之间,平均年龄为(37.8±2.1)周,其中男性新生儿患者有83例,占55.33%,女性新生儿患者有67例,占44.67%。足月新生儿有115例,占76.67%,早产儿有35例,占23.33%。两组黄疸新生儿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疾病情况以及身体情况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在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其中对对照组中的黄疸新生儿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中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光疗护理、喂养护理、抚触护理以及药物茵栀黄应用等。首先应保持其病房的清洁情况,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疾病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若患者出现异常应及时的进行相应的护理。另一方面,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消毒隔离制度,并且执行,从而有效的减少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茵栀黄作为纯中药制剂,一定程度上具有解毒、清热以及退黄的功效,对于黄疸新生儿患者的疾病治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对患者进行药物茵栀黄应用时,应注意患者是否会出现呕吐恶心、皮疹以及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对两组黄疸新生儿患者的黄疸指数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采用例数(n、%)、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方法采取X2检验、t检验。P
2 结果
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黄疸新生儿患者在进行相应的护理后,其经皮黄疸指数改善情况较好,且指数正常时间较短,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作为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及早的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轻其疾病症状,同时能够有效的预防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以及核黄疸症状[1]。在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护理时,由于新生儿早期增加乳量的摄入能够有效的加速其排便从而使得胆红素排出,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治疗[2]。而抚触护理能够通过患者的体表刺激一定程度上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而光疗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患者尽早的适应新环境,并且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疾病治疗[3]。
综上所述,在对黄疸新生儿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光疗护理、喂养护理、抚触护理以及药物茵栀黄应用等,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甲进,张瑛.血型血清学检测在新生儿黄疸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07:1082-1083
新生儿护理要点范文2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护理的150例新生儿,分析所采取的疾病预防措施及效果。
结果:通过科学、精心的护理,只有2例新生儿因病转新生儿科治疗,其余新生儿均正常出院。
结论: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可降低新生儿发病率,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 疾病预防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6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23-02
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后算起到满28天,这段时期称为新生儿期。这个期是新生儿进行生理功能调节并适应宫外环境的关键时期,由于新生儿器官组织功能不健全,调节能力差,身体机能非常脆弱,容易发生窒息、感染等各种疾病,死亡率较高。因此,新生儿期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疾病,以保证新生儿健康快乐成长[1]。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生儿护理中的疾病预防措施,现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出生护理的150例新生儿进行分析,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出生的150例新生儿。其中,男81例,年龄4d~24d;女69例,年龄4d~25d。所有新生儿体征正常,年龄、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150例新生儿采取积极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1.2.1 维持体温稳定,预防寒热病症。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容易受到体温改变的威胁,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新生儿病房保持安静、整洁,并且光线充足、空气流通,配置空调设备、空气净化设备及温、湿度计,在新生儿穿衣及裹被情况下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
(2)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给新生儿头戴帽、母体胸前怀抱、婴儿培养箱等。在为新生儿进行其他护理时,尽量减少暴露在外的面积,以免身体散热过多。气温过低,新生儿易患伤寒综合征和呼吸道感染。但气温过高或保暖过度,新生儿可能患上湿疹或脱水热,所以保温措施应当适宜。
(3)观察体温,每4h监测一次,维持新生儿体温在36℃~37℃。
1.2.2 喂养护理,防止窒息。
(1)新生儿出生半个小时左右可以给予母乳喂养,让婴儿吸吮母乳,并在出生1~2小时喂些5%~10%葡萄糖水,4~6小时或更早时候喂奶[2]。尽量给予新生儿母乳喂养,以确保新生儿获得全面优质的营养。如果确实无法实现母乳喂养,可从喂养葡萄糖过渡到配方奶。
(2)人工喂养时,奶具必须专用并进行消毒。对于消化道畸形或咽下综合征的患儿,应由临床医生进行诊治。喂后应先抱起婴儿头部片刻,再以侧卧位放到床上,避免呕吐或溢奶。如果发生溢奶,可将婴儿抱起,让其头部靠在喂奶者肩部,一手托住婴儿臀部,另一手握成空心状轻叩其背部,方向从腰部往上至背部,5~10min左右[3]。
(3)人工喂奶时新生儿容易发生呛奶,应采用仿母乳奶嘴,并且一次喂奶量不宜过多,喂奶时奶液应充满整个奶嘴,避免吸进空气。发生呛奶后护理者取坐位,将新生儿面朝下俯卧于护理者腿上,然后一手抱住新生儿,另一只手空心状轻叩其背部,助其将呛入的奶汁咳出来。
(4)为了防止新生儿窒息,及时调整新生儿睡姿,以平躺为宜,避免长时间趴睡。新生儿口鼻附近的被子、毛巾等软质物品必须及时移开,避免其发生窒息。
1.2.3 预防感染。
(1)严格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制度。新生儿病房定期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采用湿式法进行清洁,每日以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30min以上。进入新生儿病房必先更衣换鞋,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洗手。
(2)皮肤护理。新生儿应穿着柔软舒适的棉质衣物。婴儿体温稳定后,每日沐浴一次。为防交叉感染,遵守“一婴一盆一巾”原则。沐浴应采用煮沸过温水(36℃~37℃)清洗。为保持皮肤皱褶处干燥,可用消毒过的植物油轻轻擦拭。然后进行5min左右的抚触。每次换尿布或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再以毛巾蘸干,并涂抹少量油膏,防止红臀和尿布疹。
(3)脐部护理。新生儿出生1~2min脐带就可以结扎,处理时采用无菌法操作,残端应保持清洁干燥,并敷上脐部无菌敷料。每天对新生儿脐部护理一次,洗浴后擦干全身,除去原有敷料进行观察,并以0.5%碘伏涂搽脐窝。通过这种方法让脐部残端自然脱落,并可预防脐炎发生。
(4)眼、鼻、口腔及外耳道的护理。每天进行2次清洁护理。若眼部分泌物较多且为脓性时,提取分泌物进行微生物检测。
1.2.4 新生儿常见疾病预防。
(1)预防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病房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洁净,避免过多探视,谢绝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探访新生儿,乳母患有呼吸道感染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并暂停哺乳。
(2)预防新生儿败血症。主要感染源有羊水污染、产道污染及出生后皮肤、粘膜、脐部感染。由于新生儿对化脓性细菌抵抗力差、皮肤及淋巴组织屏障功能低等原因,新生儿容易感染败血症,并且同时可得脑膜炎、肝脓肿、肺炎等疾病,因此对新生儿败血症应采取措施积极治疗,皮肤、脐部局部感染者应给以碘伏等进行处理,避免引起败血症。
(3)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破伤风主要由断脐、脐带结扎不洁引起,因此接生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就能降低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的机率。
(4)预防接种。新生儿出生3d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分别在出生1d、1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感染。
2 结果
采取上述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150例新生儿中148例正常出院,有2例因病转新生儿科治疗,其中1例为高胆红素血症,另1例为湿肺。经过治疗2例患儿也已痊愈出院。
3 讨论
结合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探讨并总结了新生儿护理中疾病预防措施。综上,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由于新生儿生理器官和皮肤都很脆弱,容易受到感染和生病,因此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采取积极的疾病预防措施,以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和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琳华.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35):68
新生儿护理要点范文3
1.1调查的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该前提下对新生儿家长应用健康教育方式。从患病新生儿入院到出院期间对其家长进行规律的、有序的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并设计新生儿科疾病知识问卷,将一百分设定为满分,将分数在八十分以上的定为达标,并设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程度以及健康知识认知情况。
1.2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并以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进行表示,以P<0.05判定为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
1.3常规护理方法
将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左右,如果新生儿的体温偏低,则可以采用暖水袋,确保其体温上升到三十六摄氏度之上,在保温过程中注意不要烫伤患儿的皮肤,并加强对室内湿度的控制,确保湿度在百分之六十左右。在吸氧护理中,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通过面罩器为患儿提供湿化氧,氧吸入的时间为五小时左右,氧的浓度为45%左右,之后可以采用间断供氧的方式,直到患儿呼吸恢复平稳,且皮肤青紫消失为止。加强新生儿护理,保证呼吸通畅,密切对新生儿的啼哭,呕吐、面色、神志、生命体征的观察。
1.4健康教育的途径
1.4.1在入院的时候进行健康教育新生儿患者刚入院时,应该让其家属熟悉医院环境及医疗设施设备,并了解医护人员及设备使用方法。医护人员应以真诚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跟新生儿家属沟通。医院应对其家属发放一些具有丰富内容,图文并茂,且简单易懂的育儿小册子,或者将其制作成光碟,向家属介绍各种新生儿疾病的防治知识,并对其介绍新生儿病区的环境,专科的特色,对其宣传正确喂养新生儿的方式,并明确医院探视制度,加强对新生儿家长的关心,尽量满足其需求,让家长放心,消除焦虑心理,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1.4.2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新生儿家属在其住院期间,会因为过度担心患儿病情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医护人员应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其安心。根据患儿病情不同,应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如果条件允许,应让家属跟新生儿接近,以促进其跟孩子间的感情,在家属陪同新生儿进行各种检查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易懂的语言宣传新生儿疾病等相关医学知识,发病原因,防治措施,并介绍常规护理方式,介绍母乳喂养好处等,让家属加强对疾病从发生到康复等过程的理解,并提高治愈的信心,消除焦虑心理,并利用家长探视时间,根据家长带有的疑虑,对其进行解答,可以采用随时随地讲解疾病知识的形式,或者通过讲座形式为家长提供疾病知识,也可以在新生儿科、产科等科室中展开各种育儿技能的活动,通过多种途径,让家长获得更多新生儿健康知识。
1.4.3在出院的时候进行健康教育新生儿患者的家属很多都缺乏相应的喂养幼儿及营养知识,对各种新生儿疾病认知低,尤其是初产妇,因此,应该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长等亲自进行指导和师范,提高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了解,并明确护理要点,育婴的基本知识及医学知识、、相关注意事项等,并发放育儿健康手册,指导出院后新生儿全身各部位的护理工作,对于新生儿窒息、早产儿等,应给予家长相应的疾病护理干预光碟。
2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实验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8.0%,健康知识达标概率为96.0%,而对照组分别为82.0%以及73.0%,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随着各种疾病发生概率的不断提高,在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已经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其所秉承的思想是健康第一,在身体机能恢复及疾病康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主要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系统全面地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相应的健康知识,并传播较多的医学卫生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逐渐培养起一种健康的观念,并在实际生活中加强对各种疾病的预防,强化保健的意识,以降低发病概率。从某种程度上来衡量,健康教育已经是护理服务质量高低的重要参考。
新生儿护理要点范文4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
作者单位:130021吉林省人民医院
新生儿特指自母体娩出到出生后4周的小儿[1]。这个阶段是婴儿出生后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此时婴儿已离开母体独立生活,内外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尤其生理调节功能和适应能力差,这个阶段发病率高,病死率也高。为此医护人员一定要根据新生儿的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同时对产妇做好新生儿护理的宣教与指导,使新生儿尽快适应新环境,健康成长。
1 临床资料
本组抽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100例。男50例,女50例;剖宫产43例,自然分娩57例。
2 护理
2.1 呼吸道管理 新生儿娩出后应立即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要用婴儿一次性吸痰管吸取分泌物,但在吸引过程中勿插入过深,吸力勿过大,以免损伤口腔及咽喉部黏膜。严重的窒息者护理人员可用口将分泌物吸出。当呼吸道粘液确已吸净后而无哭声时,可用手拍打新生儿足低,使其啼哭,新生儿哭声响亮,表示呼吸道已通畅。新生儿呼吸特征是呼吸快而不规则,呼吸表浅,并以腹式呼吸为主,40~50次/min,如在安静状态下呼吸超过60次/min,要注意是否有其他异常表现。新生儿鼻腔狭窄,不会张口呼吸,如果鼻腔有炎症或其他分泌物很容易发生窒息。母亲喂奶时尤其夜间喂奶须注意勿使堵住新生儿的鼻孔,防止窒息的发生,另外在给新生儿盖物时不要靠近鼻孔部位,以免盖物过严造成窒息。
2.2 脐带的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1~2 min内即可结扎好脐带。结扎后消毒检查有无出血及渗血,脐带未脱落前勿在盆内洗澡,如需洗澡时一定要用不渗水的特殊贴处理好,同时洗澡后消毒,以防感染。平时注意保持脐带干净、干燥。新生儿脐带一般3~7 d可自行脱落。在没脱落时,不要强行去弄,或剪掉以免造成出血或感染。脱落后的脐带应上脐带粉加以保护以防感染。
2.3 体温监测及室温调节 胎儿脱离了恒温的母体后,新生儿的体温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刚出生的新生儿体温与母体相同,但很快会下降1.5℃~2.5℃,这时的体温应在37℃左右,24 h后新生儿的体温恢复且逐渐趋于稳定,所以对刚出生的新生儿要加强体温监测和室温调节。新生儿主要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体温自动调节功能差,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常因室内温度过高或气候炎热、包裹太多而致新生儿体温过高。气温过低,不注意保暖,不但体温不升,严重时甚至引起新生儿硬肿症。如果环境温度适中,新生儿的温度可逐渐回升达到36℃~37℃。另外,分娩室的温度和湿度应相对恒定,温度应在24℃~26℃,湿度在55~65%。
2.4 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上常附有胎脂,对皮肤有保护作用,现不主张拭除,一般24 h可被吸收。但对头发、耳后皮肤皱褶处的血迹要用适当的温水轻轻擦拭干净。正常新生儿第二天便可洗澡,主要是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部分,洗后可擦婴儿用的爽身粉。新生儿每次排便后要清洗臀部。尿布和衣服宜用纯棉制品缝制,要求柔软易吸水。每次沐浴后做好新生儿抚摸。
2.5 增进母子情感护理 母亲和婴儿情感敏感时期,在生产后的数小时甚至数分钟内,在这个时期分离,或只让母亲看看小孩,不仅延迟情感的增进,而且能影响母子感情较长一段时间,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即放在能与母亲皮肤接触的位置,母亲皮肤的温度,心跳对婴儿是一个良好的刺激,因为他(她)已经习惯了母亲的心跳音,增加了其安全感;并鼓励在床上给新生儿喂奶,当新生儿趴在母亲胸腹部,使母子进行密切的皮肤接触,不仅有利于母婴之间的感情交流,也利于母亲体内的催产素的分泌,使乳汁尽早的分泌,对保证婴儿有足够的乳汁打下基础。新生儿出生后就已有了感知觉,如能听到声音、能看到色彩鲜艳的玩具和人的脸谱,并能随声音、人的脸而转头,新生儿的味觉、皮肤的感觉也很敏感。因此,在给新生儿喂奶、洗澡、换尿布时,护理人员要教会母亲告诉新生儿你在做什么,使新生儿熟悉妈妈的声音,对新生儿的听觉也是一个刺激,促进听力发展。除此之外,还可经常和新生儿进行目光交流、皮肤的接触,在新生儿清醒时,可逗他(她)笑,给他(她)色彩鲜艳的、会转动的玩具看,这对新生儿今后的身心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6 新生儿喂养方面的指导 新生儿在离开母体0、5 h即应进行母乳喂养。初乳中所含营养物质最适合婴儿的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蛋白和免疫细胞。对新生儿有益。另一方面受吸吮动作的刺激后,可反射性的使乳汁增多。一般产后1~2 d内乳汁分泌较少。有的学者统计过,第一天仅分泌7.4 ml,第二天分泌51 ml,但此时新生儿基础代谢偏低,需要奶量少,所以并无障碍,可适当给些糖水补充。2 d后新生儿食量增加,母乳分泌亦增多。到第6、7、8天可分泌300~360 ml。2周时如奶汁充足每次可吃一个奶,因此两侧可交替喂奶。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可不严格限制其喂奶时间,尽可能做到按需哺乳。喂奶后新生儿如能安睡2 h以上,既是奶量充足,则不需要补充糖水。如乳汁不足改用牛奶喂养,应将牛奶稀释成两份牛奶加一份水。第一次喂牛奶可先给10~30 ml,第一天量70~210 ml。以后每次可适当加5~10 ml,第七天开始每次加100~120 ml。每天总量可达700~750 ml。哺乳时母亲应采取坐位,婴儿头部稍高,位置舒适,放于婴儿舌上方,用手扶托并挤压,促使乳汁外流,并防止堵塞鼻孔。每次哺乳最好先后吸净双乳,如乳汁过多婴儿不能吸空时,应将余乳挤出,或用吸奶器吸净,以促进乳汁分泌。哺乳完毕,应将婴儿竖抱,伏于肩部,轻轻拍背,促使胃内气体排出,以减少溢乳。哺乳期限以10个月至1年为宜。哺乳时间过长,会引起婴儿营养不良。
总之,对新生儿的护理要做到精心、有耐心、细心,除做好临床护理外,还应加强身心整体护理,才能使新生儿健康成长。
新生儿护理要点范文5
【关键词】 孕产妇;孕妇学校;优质护理;满意度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0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184-01
门诊护理是优质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院前开展健康宣教将直接影响住院产妇的满意度和依从性[1]。我院孕妇学校成立于2007年,运行5年来有12430孕妇参加培训,其中,2009年度参加孕妇学校培训的孕妇2000人,在本院分娩1789人,本院分娩率89.45%,孕妇满意率89%。自2010年10月在孕妇学校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通过优化孕妇学校听课环境、改良授课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老师素质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1年度孕妇学校听课孕妇2890人,全部选择在本院分娩,本院住院分娩率达100%,孕妇满意率98%,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优质护理服务在孕妇学校中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1 实施方法
1.1 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时的孕妇学校概况 孕妇学校实行定时开放,授课时间为每周六、周日上午9:00-11:00,由产科主任讲解孕期常见合并症的处理及孕期合理用药,产科护士长讲解孕期保健和营养及产褥期知识,产房护士长讲解分娩过程和配合要点,做母乳喂养宣教。
1.2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的孕妇学校
1.2.1 学校环境设施 将孕妇学校的硬座位全部改为带靠背软椅以促进舒适,增加一间教室,模拟产房布局,供孕妇随时参观。将孕期健康宣教内容制定成册,放在显要位置供孕妇及家属阅读。另外准备雨伞、热水、卫生纸等,为孕产妇提供方便。
1.2.2 授课人员 原有授课人员不变,另外选取中级职称以上、临床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沟通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强、具有亲和力的助产士2名,作为专职健康宣教师[2],参与孕妇学校的授课,负责孕妇学校的常态管理,为孕产妇提供全方位指导。
1.2.3 课时安排 每周二、四、六上午10:00-11:00,讲课时间缩短为1小时,增设课后互动环节,时间为30分钟。鼓励孕妇对疑问内容进行提问,专职健康宣教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解答。每月的第四个周日增设准爸爸课堂,讲解孕产妇生理、心理特点和营养需求,介绍新生儿护理经验等。将学校课时安排、授课人员名单、授课内容张贴与孕妇学校显要位置,所有授课内容制成光盘,以周为单位,全天滚动播放,方便错过听课时间的孕妇能及时补课。
1.2.4 授课内容
1.2.4.1 适时沟通 对初次参加培训孕产妇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以及期望在孕妇学校学到的知识,培训结束时征求孕妇意见,不断完善孕妇学校工作内容。建立孕妇学校QQ群,及时提醒孕妇产前检查时间,鼓励提前预约,以减少孕妇候诊时间。
1.2.4.2 提供孕期全方位指导 介绍孕早中晚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注意观察孕妇对妊娠的心理反应,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指导正确补充叶酸,进食富含叶酸的食物如番茄、青菜鸡肉等。对孕妇居住环境进行指导,帮助制定孕期运动处方,指导合适的运动方式与强度。做好护理,教会孕妇监测胎动,讲解胎动监测的意义。带领孕妇边参观边介绍产科门诊、病房、住院处及整个医院的大概布局,重点介绍产科病房及产房、待产室,然后集中到孕妇学校教室,通过胎儿及骨盆模型,讲解分娩机转,产程的分期及配合要点,介绍减轻分娩不适的方法,指导放松技巧[3]。
1.2.4.3 延伸服务项目 建立爱心档案,记录早孕反应时间,第一次四维彩超胎儿成型及初次感觉胎动的时间记录,连同产后饮食与营养、活动与休息、产褥期卫生、用药、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制成精美图册,产后复诊时作为礼物赠与产妇。鼓励并指导孕妇记录孕期日记,加强与胎儿的交流,介绍胎教的目的和方法,讲解音乐胎教、对话胎教、环境胎教、运动胎教等具体实施方法。提供住院物品准备清单,告知孕妇住院分娩大概需要的费用,帮助孕妇做好分娩前准备。
1.2.4.4 重视家属的宣教 开办准爸爸课堂,指导孕期如何关爱孕产妇,给予心理支持和生活照顾,鼓励丈夫参与孕检,了解胎儿的情况与变化,增进情感交流。讲解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等相关知识。同时讲解产程及分娩的相关知识,鼓励丈夫陪伴分娩。
2 结 果
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孕妇学校在产前健康宣教中的前沿阵地作用,通过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孕产妇的相关资料发现,2009年度参加孕妇学校培训的孕妇2000人,在本院分娩1789人,本院分娩率89.45%,孕妇满意率89%。2011年到孕妇学校听课人员2890人,选择本院住院分娩率100%,孕妇满意率明显提高达98%,同时,参加孕妇学校培训的孕产妇,产程中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显著增强,对产房的相关制度和配合要点更容易掌握。
3 讨 论
孕妇学校是产科健康宣教的重要环节,担负着孕期保健的重要任务,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是提高孕产妇保健的良好途径,孕期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初产妇分娩的经验都是听来的,对孕期保健知识缺乏,导致孕期某些疾病不能及时发现而影响母婴质量和结局[4]。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孕妇学校由原来的阶段授课变为专人管理,选择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高的助产士参与孕妇学校管理,为孕妇安排产前检查,指导科学监测体重,给予孕期营养和生活指导,提供全程、专业、连续的护理服务与健康宣教,使孕期安全系数大大提高。通过在孕妇学校听课,孕产妇对于医院的了解也会加深,通过参观产科病房,熟悉了待产分娩环境,减轻了恐惧心理。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一年间,在孕妇学校听课的孕妇全部选择在本院分娩,住院分娩率达100%,而且,通过研究发现,孕妇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大大提高,对入院宣教内容更容易掌握,进入产程后,对护理人员的配合更积极主动,对病房的规章制度愿意积极遵守,护患关系变得极为融洽,孕产妇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产后,由于接受过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培训及母乳喂养宣教,在喂哺新生儿方面更积极主动,顺利进入母亲角色、建立新家庭,达到孕产妇满意、家属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曹敏.产前门诊护理对孕产妇健康认知行为依从性的影响.医学新知综合版,2012,02.
[2] 黄水秀.社区产科门诊的健康教育.中外医疗,2010,18.
新生儿护理要点范文6
【关键词】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080-01
由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各种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并发各种疾病,病情变化极快,静脉输液是治疗新生儿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建立一条通畅的静脉通路是抢救及新生儿护理过程的关键。腋静脉相较于其他静脉留置方式有多个优势:临床使用方便,留置时间较长[1],减少患儿多次穿刺的痛苦,减轻护理工作量,并能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腋静脉留置技术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1资料
腋静脉穿刺,在体表投影相当于上肢外展90°,自锁骨中点至肘窝中央的连线为腋静脉。穿刺点选择锁骨中点至肘窝中央的连线上1/3处。进针角度不大于3O°,以免刺伤腋动脉[2]。腋静脉在起始段,位置较表浅,只有浅、深筋膜与皮肤覆盖,并与腋动脉伴行,全长均位于腋动脉前内侧[3]。
2穿刺要点
21患儿置于婴儿辐射台,头偏向穿刺的对侧,用安抚奶嘴给予非营养性吸吮。
患儿的不安、哭吵与躁动往往影响穿刺的成功与否,用安抚奶嘴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提高患儿的痛阈,让患儿比较安静地配合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
22肩胛下垫一软枕,将穿刺侧手臂外展,使穿刺侧上肢与躯体呈110°~145°角。
由于腋静脉解剖位置,当上肢外展90°时,其静脉基本处于一水平线上,但此时腋窝处皱褶多,血管暴露不充分;而在110~145°之间,能充分暴露并便于绷紧局部皮肤;>145°上肢则过于外展,穿刺时易刺伤血管。
23操作者左手拇指与其余四指轻握该侧三角肌下缘使腋窝皮肤绷紧,常规消毒皮肤,面积至少50cm×50cm,待干。
扩大消毒面积,可以有效防止感染,避免发生静脉炎。
24助手固定躯干,暴露腋窝,同时用手指或用两根无菌棉签压静脉上方阻断静脉回流使静脉充盈[4],操作者右手食指和拇指持套管针针翼,左手转动针芯,针头斜面向上,左手绷紧腋窝皮肤。距穿刺点05 ~10 cm 处与皮肤呈10°~ 25°角进针。
穿刺时进针角度不宜超过30°,以免刺入腋动脉。
25待见回血后降低套管针呈 0°~5°角,再将套管针针体缓慢送入血管内02~05 cm,以确保针在血管内,然后拔出针芯,用预先抽吸好的生理盐水试通畅后,用无菌敷贴均匀贴于针翼两侧,在敷贴上写穿刺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时间。
3穿刺成功的标志
顺利抽出暗红色血,推注无阻力。接液体后滴注顺利,患儿安静无不良反应,证实穿刺成功;若回血成冲击状,颜色鲜红,液体不滴,推注药液时阻力大,腋下局部皮肤呈树枝分叉状苍白,在肝素锁与留置针接头处可看到回血明显波动,即误入动脉,应立即拔针,无菌棉球加压按压至少5min,见无出血后解除按压,必要时给予热敷、轻轻按摩及稍抬高肢体处理。
4护理要点
4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穿刺前严格消毒皮肤,一般 5 cm× 5 cm以上。连续输液超过 24 h,应更换延长管和头皮针,接头皮针前肝素帽常规消毒。保持穿刺部位皮肤干燥无菌,每三天更换敷贴一次。每班交接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如穿刺针处发红、渗血、穿刺针眼变大,应立即拔除,并消毒局部皮肤,预防感染。
42观察是否有液体渗出 (1)用5ml注射器抽回血,回血顺利且推注液体无阻力者,为顺畅 (2) 腋静脉位置相对隐蔽,腋窝内充以结蹄组织,少量液体外渗时不易发现,应经常将两侧肢体对比,首先观察腋下,其次后背,再次观察前胸皮肤情况,以明确判断。
43采取正确的封管方法 封管是留置的关键,输液完毕,用5 ml 注射器先脉冲式封管1ml,再正压封管。即边缓慢推注生理盐水边拔出针头, 使针头在退出过程中导管内始终保持与静脉内压力的正压状态,留置针套腔内充满封管液 可避免血液反流 减少堵管发生率 延长留置针使用。
5小结
腋静脉是一粗静脉,而且处于上肢近心端,血管血流量大且流速快,药物进入后会迅速进入血循环,减少了药物对血管的刺激;留置针软管进入腋静脉后漂浮在血管内,不易损伤血管;腋静脉解剖位置相对隐蔽,不易被患儿抓掉,安全性高。研究表明腋静脉穿刺置管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较于头皮静脉、四肢静脉明显降低[5]。我认为腋静脉留置针是一项方便可行、高效、安全的技术,适合在NICU护理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傅丽金,郑春香,施月菊新生儿腋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观察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7):848
[2]朱琳,蒋红霞,徐春香,屠文娟 解剖定位穿刺在危重新生儿颈外静脉、腋静脉和股静脉留置中的应用[J] 常州实用医学,2013,29(3):183
[3]陈小青,伍娟娟,向秋姣 实体解剖对提高新生儿腋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7,15(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