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电集成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电集成技术范文1
[关键词]LiDAR 输电线路 航空摄影测量 巡线
[中图分类号]TN958.9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318-1
1前言
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激光雷达)技术是上世纪末遥感领域、摄影测量领域中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一项技术成就,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一项三维航空遥感技术。LiDAR技术比传统摄影测量技术的精度和自动化处理程度更高,作业成本更低。LiDAR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应用历史已有10年,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基础测绘、线路设计、电力巡线、林业、数字城市等领域。
2 LiDAR技术的工作原理
机载激光雷达系统(LiDAR),是集GPS(全球定位系统)、INS(惯性导航系统)、激光扫描等技术于一体的三维遥感系统。其具体组成部分通常包括飞行平台、控制单元、惯性测量与定位单元、激光扫描仪、数据处理系统等。激光扫描仪可对地面采样点到扫描仪中心之间的距离进行测定。飞行平台一般包括直升飞机和固定翼飞机。惯性测量与定位单元包括DGPS(差分全球定位系统)、INS两部分。DGPS与GPS可对激光扫描仪中心位置进行精确测定,INS可对扫描仪的姿态进行测定。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同步、记录三部分。
LiDAR系统利用扫描仪发射激光脉冲到地面,再根据发射脉冲至脉冲返回扫描仪的时间,来计算出地面激光光斑与定扫描仪中心之间的距离(d)。通过DGPS测定扫描仪中心的三维坐标(X0,Y0,Z0),再通过INS确定扫描仪的姿态参数(航偏角κ、ω旁向倾角ω、航向倾角φ)。通过获得的空间几何关系及几何参数,就可确定地面测样点的坐标(X,Y,Z),关系式如下:
3 LiDAR技术与传统航空摄影测量的区别
LiDAR技术可视作一种新型的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它与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在一些方面较为相似:二者的载体都是飞行器;二者都配备了数字摄影测量传感器和GPS(INS);对于原始数据的处理较为相似,比如断裂线探测、数据压缩、粗差过滤等;二者的研究主题都为:传感器的集成、数字信号的处理分析。LiDAR作为最先进的遥感技术,与传统航空摄影测量相比,其优势还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LiDAR技术是主动式测量方法,是天气条件的影响小于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
第二,与传统航空摄影测量比较,LiDAR野外控制测量的工作大大减少,只需要很少的几个GPS点即可;
第三,LiDAR是光电计算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它集成了计算机、激光、INS、GPS等先进设备,其集成度随着技术理论的成熟而日益提高,其数据处理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外业工作量少,且成果精度高;
第四,在进行激光雷达扫描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数码航空摄影测量,不需做像控,直接可以解算出外方位元素,构建三维模型、生成正射影像DOM,是传统航空摄影测量的扩充;
4 LiDAR技术在输电线路工程中的应用
4.1输电线路的勘测设计
4.1.1数据处理
LiDAR数据一般包括回波强度图像和距离图像数据(也叫激光点云数据)。对距离图像数据进行分类:非地面激光点云和地面激光点云数据,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根据DGPS和INS获得的航空数码影像内外方位元素、DEM数据,就可纠正航空数码正射影像,获得数字正射图像(DOM)数据。直接利用距离图像数据,可生成数字表面模型(DSM)数据,提取植被、道路房屋等信息。利用DEM或地面激光点云可以直接生成等高线、断面图(剖面图)。
4.1.2优化选线
在输电线路设计中,选择线路路径是一个重要内容,随着各级地方政府对输电线路通道审批的日益严格,对于有新增工厂或房屋的地段,选择输电线路通道变得更加的困难。在重要避让、重要跨越等紧张地段,以及地方规划范围以内,对线路通道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而这些因素对整个路径方案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传统选线方式工作量特别大,经常需要多次反复,且很难达最佳方案,而运用高精度的LiDAR技术进行优化选线。利用LiDAR系统中的激光点云数据、DOM数据和DEM数据,技术人员判读地形地物,测量、获取空间信息更加地便捷、准确,选线更为精确,平断面测图的精度更高,塔位选择也更加合理。
4.2巡线中的LiDAR技术应用
利用LiDAR系统巡线,在激光束遇到树木、杆塔或电缆时,信号返回,即可确定扫面对象的位置,确定输电线路相当于植被的安全距离。LiDAR系统对多个回波信号进行记录时,提取并处理不同回波的信息,以获得树高信息、树木底部的地形信息。LiDAR数据的密度较高,适宜描述树冠形状,它还可从数字影像中提取光谱信息,根据光谱信息可区分出阔叶树和针叶树。再处理数据后,还可对植被覆盖情况进行分析,对其进行分类,计算出树种、树高、林木体积,对植物生长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在获取了线路走廊中主要树种的生长情况后,根据运行规程,通过直升机激光扫描,就可计算出树木的最佳剪枝、砍伐量,从而满足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俊刚,李新科.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电网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广东电力,2009,22(9):46-49.
[2]张芳宁.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输电线路优化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1,(6):128.
[3]袁荣.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电力线路优化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1,(8):129,131.
[4]高晋,杨国建,吴真等.机载激光雷达在超高压输电线路走廊管理中的应用[C].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148-150.
光电集成技术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工程;合理应用
广播电视工程在我国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不可缺少的产业。所以,随着21世纪的到来,各个领域都使用了先进的设备,尤其是对计算机的使用。计算机的发展不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方便,而且在各大领域中也是较为重要的,广播电视工程也不例外。所以,为了促进广播电视工程的壮大,笔者根据多年经验总结以下建议,希望给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仅供交流学习。
1计算机技术与广播电视工程结合的必要性
1.1提高广播电视传播质量
因为我国社会在不断的改革,而且随着人们日常生活的质量越来越高,对于精神上的陶冶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对于电视广播的品质优劣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而且较多数以前的广播形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从而将计算机技术和广播电视工程有效的结合起来就能改变出现的问题。
1.2解决广播电视传播难的问题
多数以前的广播形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计算机就能较好的解决问题的发生,可以较好的来解决电视传播等一系列的困难。
1.3满足用户需求
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广播电视的品质优劣的要求较高,而计算机技术可以较好的解决传统播放形式的不足,可以较好的为用户带来更好水平的广播电视,从而大大提升了用户的整体要求。
2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2.1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媒体内容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在工程媒体中得到较好的使用,而且也提高了技术的水平。在以往的广播电视过程中,媒体主要的形式是根据音频以及视频中的信号来完成的,而且传输过程中还要把音频以及视频信号转变成模拟的信号,这种以往形式较为复杂。大家都应该知道,模拟信号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环境就会造成影响。所以,模拟信号对广播工程在运行时有一定的约束。这样就会影响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以及传输品质不是较好,没有办法做出符合人们发展的条件。当今发展中的计算机技术就较好的解决这种情况的发生。模拟信号成功的转换为数字信号,而且预防干扰的性能较好,而且速度传输较快,精确度也较高的优势。所以,不但保障了广播电视的品质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较好的解决了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广播电视在传输过程中改变的形式也为媒体内容带来了发展。在以往的运作过程中都是通过音频以及视频的方式进行的,而现在换成数字音频,这样就可以较好的避免以往传输过程中的约束问题。计算机技术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媒体内容的效率,促进媒体内容不断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能够对媒体内容进行适当的整理,这样就能够保障媒体的品质问题,还能够承载较多的资料,也让广播电视工程迈进一步。
2.2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媒体网络中的应用
从网络电路交换理论上来分析,广播电视工程网是基于模拟频分单向分配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基于分组交换理论。现在的网络技术同时融合了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技术,产生了新一代的网络技术,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便捷交互式数字交互平台便是在此技术上应运而生的。随着新生代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融合后的网络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宽带数字应用平台,通过传统窄网无法实现的多媒体应用和大量的数据交换,现在通过简单的界面操作便可以完成。新型的网络技术提出了面向新型中间技术分布式系统开发模式和开发方法,为基于互联网式的分布式计算提供了技术支撑。计算机数字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异构性,可以结合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双方特性,融合其数据信息音频和视频信号信息,将计算机网络的端对端通信技术与有线电视接入设备等特点构建成数字媒体网络框架,其技术对广播电视工程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用价值。所以,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网络中弥补了传统传输方式技术上的缺陷,增强了网络传输效率和质量,同时极大地增加了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范围,使得广播电视工程能与时俱进,符合现代化发展模式下用户的需求。
2.3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
相关人员在对广播电视工程进行制作时,难度系数最大的就是后期的制作的环节。因为根据节目播出的时间受到约束还有就是存在较多的节目录制的内容,所以剪辑人员的工作量较大,通常都是根据节目的主题内容进行录制相应的内容,然后在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挑选以及重新的整体,而且还要在节目播出之前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增加相应的效果来提高节目的整体感觉。以往的节目镜头都是通过人为的方式体验的,而且任务量比较繁重,效率也较低。计算机技术采取先进的方式进行剪辑,从而为我国的媒体事业做出了贡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希望可以把事先录制完成的素材放入计算机系统里面,比如:Premiere视频软件就可以较好的应用到剪辑程序当中,而且还能较好的看出节目效果,这样就节约成本。而且计算机数字相关的技术可以提升多种剪辑器的特点,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计算机3D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理。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减少较多的成本浪费,而且还能够满足导演的条件要求,还能够让群众体验到视觉上的享受。为广播电视工程的未来做出了贡献。
3结论
我国社会的发展在不断进步,信息化的时代实现了快速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对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为广播电视工程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提升了广播电视工程的整体品质,同时也让广播电视工程发现有了明显的改变。通过以上内容可以详细的了解到计算机技术可以较好的代替以往的形式,改变了媒体内容的发展。同时,也较好的在相关领域中对其产生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在媒体当中还是在传播发展中都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作者:赵天旭 单位:哈尔滨元申广电网络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关宇坤.浅谈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4(24).
[2]张启龙.分析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5).
[3]杨威.关于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要点[J].科技视界,2014(5).
光电集成技术范文3
【关键词】广播电视工程;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工程传输;科技含量
网络事业的发展推动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这种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正在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尤其突出。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广播电视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广播电视工程中,能够使广电工程的制作成本降低,制作质量提高,而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要经过采编、制作等几个基础阶段,这种具有科技含量的技术的应用也大大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效率,对广电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应该在这方面达成共识,充分认识到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广电工程中的重要性,总结过去的经验,对广电事业的发展有一个合理的设想,找出在当前社会中能够更快更有效的促进广电事业成长的方法,以广电工程的操作层面为突破口,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其中,提高广播电视工程的先进性、稳定性以及实用性,更好的服务大众,及时准确的把具有价值的信息传播给大众,为大众打造一个良好的广播电视平台,实现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
1 计算机技术与广电工程结合的重要意义
1.1 就目前中国国情而言,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时期,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这就使得广播电视这个能够给人们第一时间传递信息的行业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如今,广播电视已经渗入到人民生活的发发面面,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对广播电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量的增大,不仅希望获得这些信息的途径能够更加广泛,也对这些信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开始注重信息的及时行、多样性、丰富性等。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加速计算机技术在广电工程中的应用,为广播电视工程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广播电视工程操作中的传输系统能够更加高效的运行,其制作系统也能够有一个高质量的表现,从而有效的促进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
1.2 技术的先进与否对一个行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广电工程中,对广电事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帮助,能够提高行业先进性,解决该行业的技术难题,对其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广电工程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符合当代人民对广播电视行业传输质量的的新要求;第二,我国的广电事业发展迅速,而广电传输问题一直都是制约其更快发展的最大障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传输的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广电工程传输的技术难题;第三,人们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也必须更加倾向多元化,在对广播电视工程的传输质量进行改造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广电工程的现实需求,而计算机技术在广电工程中的合理应用是满足人们需求的最有效途径。
2 计算机技术和广播电视工程结合的好处
广播电视工程采用的是传统的传输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广电传输效率较低,且质量较差。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广电工程的传输中,能够增强广电工程的稳定性,提高传输效率,也能够使其功能更加强大,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所以,我们应该从广电工程各个领域对计算机应用状况的实际出发,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研讨,得出客观的结论,使计算机技术和广电工程在实际操作应用过程中能够更加契合,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3 计算机技术和广电工程结合的重点问题
3.1 增强广播电视工程的科技含量
以增强广播电视工程的科技含量为基础,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在稳定性、实用性等方面的的优势,始终保持广电工程的先进性。在计算机技术得到充分利用后,广电工程在许多功能上都会有所提升,比如媒体网络和内容、传输方式等等方面,广播电视工程传播信息的能力也能够极大的增强。
3.2 增强广电工程接受先进技术的能力
计算机技术在广电工程中的有效应用,使广电工程发生了一个质的改变,它的应用提高了广电工程的整体技术水平,使其功能更强大,内容也更加丰富,也无疑使广电工程接受其他与之相关的先进技术的能力大大提高,融合力增强。
3.3 提高广电工程的传输质量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广播电视工程中,最大的进步就是解决了广播电视工程传输这一大难题,过去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的不稳定性给广电工程的发展造成了极大阻碍,加入技术机技术之后,广播电视工程的传输质量大大的提高了,这种数字信号的传输模式满足了当前广电工程发展中的许多需求,也解决了广电工程发展中的许多障碍,符合当前高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时代的要求。结合上面所讲的,将广播电视工程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所决定的,在这个讲求高效率、高质量的时代,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来提高广播电视工程的科技含量,增强广播电视工程的融合力,提升广播电视工程的传输质量,促进广播电视内容的更新、方式的转变和观念的变革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该形成重视计算机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氛围,通过提高对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工程的具体工作取得实际工作的突破和改变,建立适应时展和科技进步的广播电视思想,更好地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由于各地广播电视的实际情况不同,运用计算机水平也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读者应该立足自身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工作,探寻有针对性的应用手段,加速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进程,全面地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进步。
4 结束语
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对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的进步具有深远影响,而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对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要求我们在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的时候一定要从广播电视发展的实际出发,客观的对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进行一个深刻的分析,找出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要点,根据这些要点合理的制定出推动广播电视工程进步的措施,即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工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等优势解决广播电视工程的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和其他与之相关的问题,提高广播电视工程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从而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坚.中国电视公共服务的传输体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光电集成技术范文4
关键词:电力系统 电气自动化 监控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2-0226-01
信息化、自动化已成为衡量电力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电力行业中,工业化的典型标志就是电力自动化,包括了调度自动化、变电站及保护自动化、配网自动化、计量计费自动化、电力市场自动化等电力工业的各个环节。
1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1.1 集中监控方式
这种监控方式优点是运行维护方便,控制站的防护要求不高,系统设计容易。但由于集中式的主要特点是将系统的各个功能集中到一个处理器进行处理,处理器的任务相当繁重,处理速度受到影响。
1.2 远程监控方式
最早研发的自动化系统主要是远程控制装置,主要采用模拟电路,由电话继电器、电子管等分立元件组成。这一阶段的自动控制系统不涉及软件。主要由硬件来完成数据收集和判断,无法完成自动控制和远程调解。它们对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保证系统安全运行,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些装置,相互之间独立运行,没有故障诊断能力,在运行中若自身出现故障,不能提供告警信息,有的甚至会影响电网安全。
1.3 现场总线监控方式
现场总线监控方式使系统设计更加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间隔可以有不同的功能,这样可以根据间隔的情况进行设计。
采用这种监控方式除了具有远程监控方式的全部优点外,还可以减少大量的隔离设备、端子柜、I/0卡件、模拟量变送器等,而且智能设备就地安装,与监控系统通过通信线连接,可以节省大量控制电缆,节约很多投资和安装维护工作量,从而降低成本。另外,各装置的功能相对独立,装置之间仅通过网络连接,网络组态灵活,使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任一装置故障仅影响相应的元件,不会导致系统瘫痪。因此现场总线监控方式是今后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2 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应用
2.1 集中模式
集中模式也就是传统的硬接线方式,将强电信号转变为弱电信号,采用空接点方式和4mA~20mA标准直流信号,通过电缆硬接线将电气模拟量和开关量信号一对一接至DCS的I/O模件柜,进入DCS进行组态,实现对电气设备的监控。电气量的采集集中组屏,便于管理,设备运行环境好;硬接线方式成熟,响应速度快。缺点主要有:电缆数量大,电缆安装工程量大,长距离电缆引进的干扰也可能影响DCS的可靠性;DCS系统按“点”收费,不仅投资大,而且只有重要的电气量才能进入DCS,系统监测的电气信息不完整;所有信息量均要集中汇总至DCS系统,风险集中,影响系统可靠性;由于DCS调试一般是最后进行,采用集中模式通常难以满足倒送厂用电的要求;没有独立的电气监控主站系统,无法完成较复杂的电气运行管理工作,不能实现电气的“综合自动化”。
2.2 分层分布式模式
分层分布式模式从逻辑上将ECS划分为三层,即站级监控层、通信层和间隔层(间隔单元)。间隔层由终端保护测控单元组成,利用面向电气一次回路或电气间隔的方法进行设计,将测控单元和保护单元就地分布安装在各个开关柜或其他一次设备附近。网络层由通信管理机、光纤或电缆网络构成,利用现场总线技术,实现数据汇总、规约转换、转送数据和传控制命令的功能。站级监控层通过通信网络,对间隔层进行管理和交换信息。间隔层测控终端就地安装,减少占用面积,各装置功能独立,组态灵活,可靠性高。模拟量采用交流采样,节省二次电缆,降低了成本,抗干扰能力增强,系统采集的数据精度大大提高。系统采集的数据量提高,监控信息完整,能实现在远方对保护定值的修改及信号复归,运行维护方便。分布式结构方便系统扩展和维护,局部故障不影响其他模块(部件)正常运行。设置独立的电气监控主站,便于分步调试和投运,满足倒送电的要求。同时有利于厂用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检修。
3 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3.1 保护、控制、测量一体化
鉴于目前的运行体制、人员配备、专业分工,我国的自动化系统主要采用站内监控采集数据而保护相对独立的模式,以提供较清晰的事故分析和处理的界面。但是从技术合理性、减少设备重复配置、简化维护工作量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考虑,将保护与控制、测量结合在一起会更有优势。
3.2 国际标准的应用
近年来,IED电力自动化方面有了广泛应用。为了实现不同厂家 IED设备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性,使厂站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成为开发系统,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了IEC61850国际标准。为了与国际接轨,国内已经开始了基于IEC61850标准的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产品研发,相信这将是未来自动化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
3.3 以太网技术的兴起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综合自动化系统需要传输的数据越来越多,对通讯的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以速度快、传输数据量大为特点的以太网满足了这一要求。以太网最典型的应用形式是 Ethernet+TCP/IP。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在继承了以太网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工业过程应用,产生新一代以以太网为核心的现场总线技术。
4 结语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深入,这也使电网管理方式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技术、新理论的应用使一些概念不断被更新和修正,传统的技术界线逐渐模糊,各种原来看似不相关联的技术会彼此融合和渗透,这些推动着电力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参考文献
[1]师雅丽,王金龙.浅谈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及其对策 [J].中国环境管理.2009年12月.
光电集成技术范文5
购买推荐
图书分析师庞敏丽认为该书总结出和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户外、直邮、电梯、网络等各种媒体的提问与聆听的三个套路和六个技巧,相信对广大广告销售从业人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通过对生意宝旗下比购宝(Boogle.cn)——“网络购物第一站”收录的博库书城、淘宝网、京东商城、亚马逊、当当网、拍拍网、文轩网、中国互动出版网、99网上书城等众多含图书销售的网站,价格搜索显示,目前,当当网该书为最低价,推荐购买。
目录
第1章 广告销售三种鸟态素才苗
1.1 为何三种鸟的销售业绩差别如此之大
1.2 广告销售菜鸟是如何成长为老鸟的
1.3 老鸟的成功之道:关键时刻闭上了鸟嘴
补充阅读
自我演练
第2章 广告销售菜鸟何其多
2.1 惊人的调查结果:广告销售人员大多是菜鸟
2.2 菜鸟患的什么病:先提供投放方案后了解客户
2.3 什么原因使很多销售人员变成了菜鸟
补充阅读
自我演练
第3章 广告销售老鸟的基本功——直奔目标
3.1 探索《卖拐》中的销售秘密
3.2 销售老鸟的基本功:提问要善于直奔目标
3.3 三个问题搞定客户:广告销售的经典案例
补充阅读
自我演练
第4章 广告铕售老鸟的制胜法宝——“客随主变”
4.1 如何让广告客户在10分钟内改变主意
4.2 如何知道广告客户是怎么想的
4.3 如何让广告客户顺着销售人员的竿子爬
补充阅读
自我演练
第5章 广告销售老鸟提问套路
5.1 从探询过程到讨论内容
5.2 从收集信息到发现感受
5.3 封闭取信与开放探询相结合
自我演练
第6章 广告销售老鸟提问技法
……
第7章 广告客户类型与提问策略
第8章 广告销售辩证语法
第9章 广告销售人员的素质模型
第10章 如何成为广告销售老鸟
“自我演练”参考答案
光电集成技术范文6
关键词 眼视光特检技术 眼视光技术专业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Experience of Optometry Technical Expertise to Set
Special Inspection Technology Courses
JI Xueying, WANG Kanghong, SUN Hongliang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Hospital Affiliated to Hai'nan Medical College, Haikou, Hai'nan 57007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requirements for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special inspection technology of optometry was set in curriculum for optometry technology specialty. The survey results were satisfactory. The graduates were qualified not only in clinical and education agency which were advanced and special, also in the optical industry and company.
Key words special inspection technology of Optometry; Optometry technology specialty; curriculum
2009年,我校开办了眼视光学专业专科教育,学制三年,填补了海南省没有眼视光学专业教育的空白。在新形势下,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发展建设,我们的目的是形成“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职业岗位业务能力为重点,应变能力的养成为关键,产学结合为基本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①即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要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实用性,以满足社会行业的需求。在经过精心调研之后,我们开设了光学基础,眼科学,屈光与验光学,双眼视与低视力学,角膜接触镜学,屈光手术学,眼镜学,眼视光特检技术等专业课程。
在我们组织的一项以教师和学生及用人单位为对象的多阶段问卷调查中,结果显示:(1)眼视光特检技术这门课程的设置受到所有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2)眼视光特检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明显高于其他专业课程;(3)眼视光特检技术这门课程在学生就业中发挥的作用明显高于其他专业课程;(4)医疗类用人单位对具备眼视光特检技术的学生更加欢迎。
针对这一结果,我们总结了开办眼视光技术专业设置眼视光特检技术这门课程的几点体会。
1 学以致用,是鼓励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
在现代医学领域,医学检查、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多依赖各种医疗器械的辅助,眼视光学领域也不例外,由于该领域的解剖和生理的特殊性,以及研究和发展较其他领域快,因此其器械技术的发展甚至更迅速于其他医疗学科,走在了医疗器械技术发展的前列,每年都有许多新的技术出现,新的技术改进也在不断发展,这些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极大推动了眼科和眼视光学的临床和科学研究。作为临床医学工作者,没有相应的医疗器械装备、没有相应的医疗器械知识,就相当于缺少翅膀的鹰,特别是近些年来,眼视光专业检查设备不断增加和更新,新技术在眼科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在专业开办之初,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海南多家二甲,三甲医院以及眼视光中心,近视治疗中心等单位纷纷投资引进了大量先进的眼科仪器检查设备,但是由于我国医学教育模式的限制,从事眼视光特检技术人员几乎没有接受系统性教育,只能在工作中自学摸索,能够胜任设备检查技师的专业人才明显不足。在将这一信息通报给学生之后,学生对眼视光仪器检查技术这一课程感兴趣的程度明显增强,在学习中积极性主动性都明显高于其他课程,学习收获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
2 课程内容不拘泥于单一教材,而以实用性为目的
眼视光系列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仅仅包括裂隙灯,验光仪,电生理等基础设备。而近年来眼科仪器检查设备更新很快,应用更是越来越广泛,比如超声生物显微镜,光学相干断层成相,眼底血管造影,脉络膜血管造影,角膜内皮镜等等,均在眼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具备更多的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能力,我们在课程内容中不仅仅安排了教材教学内容,还安排了这些特殊仪器检查设备的应用,不仅仅讲授操作技能,还传授了诊断,应用等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这使得这一课程具有了更强的实用性,虽然授课教师为了这些教材外的教学内容付出了更多的准备时间和更多的努力,但我们的学生也大多因此受到了各家用人单位的欢迎。
3 充分利用眼视光实验室的平台,整合实践内容
我校为了建设好眼视光学专业,在技能实验中心特设了眼视光实验室,购进了专业的相关设备,充分借鉴了温州医学院的眼视光培养模式,②立足于专业特色,将眼科各类仪器检查设备相关实验内容进行科学整合,融入特检技术教学设计中,使得特检技术实践教学不仅拥有更加完善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突显了特色专业为教学提供共享的教学特点。
4 强化毕业实习的内容和计划安排
在实习阶段,我们坚持一个老师一个阶段带一个学生的实习计划,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在特检技术实习的部分更是一个时间段内每人单独负责一台机器,从机器的检测到机器的操作再到结果的解读,均让学生自主动手动脑,这样虽然增加了轮转安排和带教的难度,但是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能够步入工作岗位后立即独立工作,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5 订单式培养与教学实习有机结合
我们与海南多家二甲,三甲医院,治疗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根据他们的仪器设备情况和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在为期1年的教学实习中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以及顶岗后回校再培训,使教学实习培养个体化,优质化,使得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真正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为把我校眼视光技术专业建设成具有我省特色的,独一无二的,教学体系完善、设施先进、特色鲜明、管理科学的眼视光技术专业,我们认真探索,把握规律,与时俱进,以市场需求作为办专业的出发点和归宿,虽然我们做出了一些努力,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对其他课程做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争取把眼视光技术建设成为一个实力强、质量高的特色专业,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基金项目:关于眼视光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海南医学院教育科学研究专项课题,编号: HYP201101)
*通讯作者:王康宏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