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孤独症患儿的护理诊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孤独症患儿的护理诊断范文1
均低于对照组(P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1.106
孤独性障碍简称为孤独症, 多发于儿童期, 是一种精神神经发育障碍病, 患儿的临床特征主要有语言交谈及人际交往的障碍、兴趣单一或重复性活动等;大多数患儿存在无法生活自理、社交能力障碍等不良现象[1]。本文旨在分析孤独症患儿采用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的护理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本院医治的124例孤独症患儿为研究对象, 纳入者均与美国第5版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2]中孤独症诊断标准相符;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婴儿痴呆等。按护理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2例。观察组男女比例32∶30, 年龄2~6岁,
平均年龄(3.14±1.24)岁, 病程5个月~2年, 平均病程(1.06±
0.45)年;对照组男女比例33∶29, 年龄2~7岁, 平均年龄(3.25±1.26)岁, 病程6个月~2年, 平均病程(1.14±0.75)年。?勺榛级?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结构化教育护理, 评估其个体障碍程度, 制定护理干预方案, 由专业医护人员执行。训练患儿辨别游戏区、学习区、物品放置区;训练利用物体的颜色、形状等或图片、文字、身体姿势等方法帮助患儿理解内容;帮助患儿建立有秩序的行为习惯;训练语言、社交、模仿及生活自能等能力。
观察组行引导式联合融合式教育护理:①院内护理:引导教育机构环境模仿幼儿园改造, 由3名护士组成引导教育组, 须穿戴教师服装, 引导教育1次/d, 40 min/次, 连续教育3周。护士多与患儿正常交流, 克服交流困难, 引导患儿建立正常社交模式;开展社交专题课, 护士角色扮演, 训练患儿社交能力。家长邀请比其大3岁左右的健康儿童到患儿家中活动, 1 h/d, 带领患儿玩耍、学习, 建立家长微信群, 分享交流。定期组织志愿者为患儿播放故事影片或动画, 组织其他科室患儿一起观看, 鼓励表达自我情况, 带动自由表达, 集体活动开展3周。②社会护理:社会培训中心定期组织护士行健康宣教, 监督环境设施改造, 引导与健康儿童建立友谊, 定期组织互动交流, 鼓励家长定期加入亲子课堂, 引导患儿融合社会。③家庭护理:护士建立微信群、电话或家庭等随访模式, 嘱家长多带患儿参加社区、户外活动以融合社会, 引导患儿积极参加活动;制定出院计划, 监督家长完成融合任务, 带患儿进行1 h/d的户外活动, 完成购买食物、去银行、照顾小动物、装扮游戏、洗衣服等融合护理主题任务, 每周1个主题。
1. 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3, 4] 参照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ATEC)评估两组社交能力, 从语言、社交、感知觉、健康行为4个方面评价, 分值0~179分, 分数越高, 则社交能力障碍严重。比较两组生活质量, 按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定, 从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精神状态、总体健康评价, 0~100分, 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社交能力比较 观察组各项社交能力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2. 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孤独症患儿的护理诊断范文2
儿童很难靠自己走出孤独症的阴影,但研究显示,如果早期进行诊断和干预,孤独症还是可以进行治疗的。
1
如何判断婴幼儿是否可能会患上孤独症:
1.没有说话的能力,或者学说话明显要晚于大多数儿童;
2.有口吃的症状;
3.不跟人进行眼神交流;
4.没有跟同伴玩耍的兴趣;
5.没有一个人玩游戏的能力;
6.老盯着一个物体的局部;
有以上的其中几项,长辈就得注意孩子是否得了孤独症,及时去医院检查。
资料来源及专业支持:CDC(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2
如何判断小学生是否
患有孤独症:
1.沟通上:在与同伴沟通想法、提出需求时有困难,对声乐和表情没有理解能力;
2.互动上:会有恃强凌弱或被伙伴们孤立的不合群行为;
3.感官上:眼神游离不定,眼神沟通有困难,容易对噪音烦躁不安;
4.表达上:会口吃,要不断重复某些词语;
5.信息处理上:因为大脑神经元的传递方式被改变,表达上有困难。
3
救治儿童孤独症的方法:
1.直观教学
患有孤独症的儿童,通过直观物体的教学,会学得比较快;他们能看到实物在具体的情况下是如何发展的,并作出相应的准备。
2.完备安排
提前安排恰当,使事情有条有理,会减少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压力、迷惑、焦虑和行为问题,并让他们更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建立自信心。
3.细致观察
认真留意孤独症儿童的行为,可以发现他们的感受以及他们想表达的东西,并灵活地根据具体场景给他们讲故事,给他们营造合适的情境,站在他们的感受的角度来进行沟通。
4
成功教育孤独症儿童的关键要素
要成功地对一个患孤独症的儿童进行教育,就要很好地理解孤独症儿童的行为模式,以及这种行为模式可能会对他们在学校的生活产生的影响。下面是让教育孤独症儿童更成功的一些方法:
1.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特殊课程以及合适的教学方法;
2.在教育孤独症儿童方面富有经验的专业教育团队的指导教育,以及父母的深度配合;
3.根据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进行调整的学习计划和适宜的学习环境;
4.为孤独症儿童与家庭成员及其他伙伴的交往创造条件;
5.对孤独症儿童的怪异行为进行记录和研究,以找出应对方法;
6.定期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进行评估;
7.同学老师和其他人员多多地对孤独症儿童表扬和鼓励;
孤独症患儿的护理诊断范文3
【关键词】儿童;患病;心理;开导;治疗
心理开导是儿科患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儿童在患病后其心理状态会发生改变,但与成人相比其心理状态又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儿科医生在治疗时应重视儿童的心理变化,注意方式方法,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促进患儿的身心健康全面恢复。本文对我院儿童患病后的心理开导的方法及其效果进行了总结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儿科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80例儿童,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4.6±1.3)岁。
1.2 心理评估方法
采用儿童孤独症行为筛查量表(abc)、韦氏智力测试(wppsi)等方法对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有6例患儿根据who 1992年制定的icd-10标准被诊断为儿童孤独症[1]。
1.3 心理开导方法
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心理开导方法,具体方法主要包括:(1)帮助患儿熟悉医院环境,介绍同室患儿的情况,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与患儿交流,使患儿在入院时消除对医院的陌生感和对医生的敌对感。(2)针对患儿的性格特点选择个体化的心理开导方法。(3)对抑郁自闭、有语言障碍的患儿应注意行为干预,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协助患儿与他人煎熬王,培养其自信心和勇气。(4)做好家长的沟通协调工作,想起发放科普手册,定期举办疾病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使其能积极配合医务人员,以便及时掌握患儿的心理变化,一起做好患儿的心理开导和心理支持。(5)鼓励一些勇敢的儿童,使其为其他患儿作榜样,带动其他患儿的治疗积极性。(6)对手术患儿及重症急症患儿,加强心理开导和关怀,帮助其认识到疾病的治愈可能,使患儿在较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7)设计各种活动和游戏,促进患儿间的互动交流,帮助患儿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
2 结果
在心理开导前,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较低,仅有36例患儿愿意主动接受治疗。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孤独、烦躁或自卑等心理。
经心理开导,患儿的情绪和认知功能得到了恢复,6例孤独症患儿均得到了良好的康复,治疗依从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大多患儿均愿意配合治疗,治疗效果也得到了保障,身心健康得到了恢复。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达到了98.8%。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健康及心理干预的重要性也逐渐得到了重视[2]。心理开导是将语言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结合在一起的一项技术,其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心理开导方法,减少患儿的不良情绪。儿科的疾病种类较多,治疗方法复杂。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可出现陌生、孤独、自卑、恐惧、不耐烦、暴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这与遗传因素、小脑机能障碍、免疫功能下降、代谢功能失调、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患儿的这些不良心理会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造成一定的影响[3]。儿童大多活泼好动,在其生病进入医院后,其生活环境和周围的人发生变化,患儿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不能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因此容易产生孤独心理和低落的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对医务人员产生不耐烦、甚至敌对的心理,不愿意按时服药,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一些患儿在家受到父母长辈的过度宠爱,好胜心较强,生病后仍然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容忍身边的儿童,稍感到不满意则可能大吵大闹,甚至攻击他人。有的儿童已形成了一定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自我防卫意识,希望得到家长和医务人员的耐心解释方才愿意接受治疗。对这类年龄较大的儿童,医务人员应采用平和的语言和态度与其交流,不刻意恐吓或批评患儿,尽力维护其自尊心,使其能够主动的认识到治疗的好处,并积极配合治疗。另外,有一些患儿天生性格孤僻,胆小怕事,不愿意与人接触,尤其在患病后常表现为明显的自我封闭和严重的自卑感。若患儿缺乏家长和亲人的良好照顾陪伴,则无法与医务人员无法有效沟通,很可能会拒绝配合治疗。有的患儿长期使用激素治疗后,体型发生改变,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等。在受到身边的儿童嘲笑和讽刺后,会进一步的加重其自卑感,从而抵触治疗,加重了原有的病情。医务人员在面对这些有自卑、恐惧心理的患儿时,应经常到病房看望患儿,并鼓励其同学家长多来探视。应善于细致的观察患儿的面部表情,揣摩其心理变化,从心理上加以积极的疏导,给予鼓励和安慰,并注意用语得当。可通过集体游戏等方式活跃气氛,树立其自信心,防止其产生孤独感。
儿童心理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心理干预重在长期干预,要根据患儿在不同治疗时期的心理状态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开导。有的慢性疾患儿需要长期服药或打针,往往会因害怕疼痛而不愿意配合医务人员治疗,医务人员应明确的告知患儿用药和打针对治疗的好处,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在疾病治疗的同时,可采用音乐疗法,或给患儿讲故事,目的在于放松患儿心情,使其转移注意力。对白血病等重病患儿,医务人员应常鼓励患儿,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激励其对生活的向往[4]。另外,患儿的心理状态与其家长的态度及行为有着明显的关系。现在的儿童多为独生子女,有的家长爱子心切,又缺乏相关的医疗卫生知识,对医护人员要求过高,在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容易与医护人员争执。儿童往往以其父母长辈为模仿对象,会学着其家长的样子故意吵闹,干扰检查和治疗工作。医务人员应充分理解家长急切为患儿治病的心情,尽可能满足家长的要求,并做好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一起做好患儿的心理开导工作。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应学习并掌握患儿的心理开导方法,将其融会于儿科疾病的治疗中[5]。通过恰当的心理开导,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cd-10 classificationof ment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geneva:who,1992,252.
[2] 王建平.癌症病人心理干预新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0,27:298-300.
[3] 唐延松,魏钰书.儿童孤独症研究进展[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5,20(4):463-464.
孤独症患儿的护理诊断范文4
自闭症猴子有何用?
前不久我国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研究所的科学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成果让许多人觉得既自豪又摸不着头脑――利用基因技术首次制造出了患自闭症的猴子。我国科研成果受到国际公认当然值得骄傲,但是让猴子患自闭症有什么用呢?
以人作为研究对象,毕竟会有很多限制,例如无法密切监视对象,很多检查可能也不能做,但是用动物作为研究对象,很多手段都可以使用。在自闭症的研究中,以往的研究动物只有小鼠,可是小鼠和人类的差别很大,不是特别理想的研究对象。现在,科学家给猴子注入了MeCP2基因(人类的自闭症基因),结果猴子果然表现出了类似于自闭症的行为,如:减少群体活动、喜怒无常、反应迟钝等。
另外,转基因自闭症猴子生下的小猴子,也出现了类似自闭症的行为,这说明,自闭症是一种以基因遗传为基础的疾病。
除了观察猴子的行为,研究人员还会扫描这些自闭症猴子的大脑,寻找其大脑与正常猴子大脑之间的区别。如果找到问题所在,研究者还会利用基因技术来修改自闭症基因,看看是否能够修正大脑的异常。
转基因自闭症猴子的出现对于研究治疗自闭症的药物和疗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孕妇慎用抗抑郁药!
自闭症形成原因十分复杂,其中之一可能与宝宝在子宫里时妈妈服用的抗抑郁药有关。据最近一项加拿大的研究发现,女性在妊娠期间,如果服用了抗抑郁药,生下的宝宝患自闭症的几率可能大幅度增加。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加拿大国内约14.5万的准妈妈进行了个案追踪和分析。结果发现,如果在怀孕晚期,也就是胚胎脑部发育最关键的时候,准妈妈服用了抗忧郁药,尤其是服用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物――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SSRI)的话,宝宝在7岁之后患上自闭症的几率,将增加87%。
根据过往研究,准妈妈服用SSRI除了可能增加宝宝患抑郁症的几率以外,患多动症和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症、早产、有心脏缺陷、出现语言障碍的几率也偏高。然而,约有15%的女性在怀孕期间患有抑郁症。如果因为害怕生出不健康的宝宝,就拒绝接受治疗或者服用药物,也是不可取的做法。许多人都轻视了抑郁症,认为自己忍忍就过去了,可实际上这种疾病是会夺走人生命的恶魔。抑郁症除了危害母亲的健康以外,也有可能让宝宝的神经发育不良。因此,孕妇是否应该服用抗抑郁药物还是应该听从自己医生的建议。
但是,每个准妈妈或者备孕的女性都应该积极预防抑郁:吃健康的食物,如多吃蔬菜、水果、鱼类和坚果,少吃高油高脂高糖食物;每天都进行适量运动,如游泳、散步;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如果出现持续性的、原因不明的情绪低落或者焦虑不安,应该立即看医生。
嗅觉有问题可筛查自闭症?
当我们闻到自己喜欢的气味,如花香、香水、美食的气味时,会自然地深呼吸,从而更好地享受美妙的香味;但如果闻到难闻的味道,如经过垃圾站或者进到公厕中时,会本能地憋气或者放慢呼吸,好尽量限制气流进入到鼻腔中。但自闭症儿童在面对不同的气味时,可能反应与我们不同。
最近,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发现患有自闭症的人不能对气味做出与正常人类似的自然调整,自闭症儿童无论是对好的还是坏的气味都会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嗅闻。研究人员选取了18名自闭症儿童和18名正常发育的儿童进行了嗅闻方式检测,这些儿童的平均年龄为7岁。正常儿童会在闻到气味之后的几秒内调节吸气的速度,而自闭症儿童并不能完成这一应答。两组儿童嗅闻方式的差别已经可以在多数情况下正确区分儿童是否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
利用这一发现可以开发一些无需语言交流的方法用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早期检测。早期研究表明自闭症人群在“内在行为模式”上存在损伤,他们的大脑不能将感觉与相对应的行为进行无缝连接,有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自闭症患者才会对气味做出异于常人的反应。
虽然目前嗅觉还不是测试儿童是否为自闭症患者的诊断工具,但如果父母留意到孩子在这方面比较奇怪,再结合其他症状,应该怀疑自闭症的可能性,带孩子去医院接受检查。
自闭症患者该吃低糖食物?
低糖食物就是吃下去过后,不会让血糖水平突然上升的食物,例如粗粮、蔬菜、豆类等等。为了要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必须避开或者少吃高糖饮食(如白面包、含大量蔗糖的食物、甜度高的水果等),以吃低糖食物为主。而最近有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吃低糖饮食,症状有可能减轻。
在研究自闭症小鼠模型时,研究者发现,如果给小鼠提供低糖饮食,它们的部分自闭症症状会得到改善。进一步的生化分析显示,母亲怀孕时吃高糖食物和出生后一直吃高糖食物的小鼠,其新生神经元细胞较少,尤其是在负责记忆的大脑区域。除此以外,研究者还发现,饮食会影响到肠道菌群的平衡,高糖饮食会影响肠道细菌对糖代谢的影响,从而改变糖代谢副产物在血液中的水平,而其中一种副产物有可能影响脑部神经元的发育。
虽然还只是动物实验,但是高糖食物肯定不利于身体健康,孕妇和孩子都应该控制糖分的摄入。自闭症孩子在饮食方面还应该注意什么,应该听取医生的意见,因为有的自闭症孩子不能消化谷蛋白和酪蛋白,因此要控制某些谷物和蛋白质的摄入。
孕妇要远离杀虫剂!
有毒化学物质一直被怀疑是导致自闭症的原因之一,25%的发育问题(包括自闭症)都是来自于神经毒害物和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农药、杀虫剂当然是首要怀疑对象。
美国一项刊登于《环境健康展望》杂志的研究似乎验证了关于杀虫剂的怀疑:孕妇若在使用杀虫剂的农田附近居住,产下的婴儿患自闭症的几率会比一般孕妇高66%。不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够搞清楚杀虫剂与自闭症之间的具体关系。报道称,该研究共在加利福尼亚地区调查了1000名产下自闭症患儿的妇女。此外,该研究对孕妇怀孕期间和生产时的居住地也进行了调查。
这些产下自闭症宝宝的妈妈中,有1/3居住在使用杀虫剂场所附近1.25公里至1.75公里处,可见杀虫剂可能具有“远距离攻击”的能力。研究员还发现,孕妇如果是在怀孕的中期和后期接触杀虫剂,那婴儿患自闭症的几率将进一步增高。另外,研究员还表示,胎儿大脑的发育或对杀虫剂最为敏感。
尽管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是否某些孕妇会比其他孕妇对杀虫剂更敏感,但目前获得的信息已经很明确:孕妇需要尽量避免在怀孕期间接触各类农业化学品。居住在城市的孕妇,应该避免接触蟑螂药、灭蚊药等杀虫剂,小心驶得万年船。
极端男性化的大脑?
英国剑桥大学自闭症研究中心的负责人科恩认为,自闭症患者的问题出在大脑极端男性化。很早之前,研究者们就发现患自闭症的男孩要远多于患自闭症的女孩(4:1),自闭症中的阿斯伯格综合征中,男患者的数量更是高达女患者的9倍。
很多对文化和两性的研究都显示,通常情况下,男孩更喜欢乐高和玩具车等组装玩具,女孩更喜欢玩偶;在择业上,男人倾向于工程和数学,女性倾向于治疗和护理类的职业;扫描大脑后会发现,男人的大脑平均体积较大,而女性大脑发育较早,语言中枢和情感处理中枢比男性要大;在思考的时候,男性更依赖大脑灰质(与信息处理有关),女性则更多地使用大脑白质(与信息交流有关)。
而在大脑相关的测试当中,不论性别,自闭症患者的结果都会落在属于男性的那一边。如果观察自闭症患者的行为,你会发现,他们很少留意别人的脸部,因为他们无法理解表情所传达的情绪和信息,而女性通常都善于“察言观色”或者理解他人的情绪,这叫同理心。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没有智力障碍的自闭症患者都拥有超高的智商,甚至成为卓越的科学家,因为他们理性和善于分析的大脑有利于他们去研究物理、数学等学科。
科恩通过研究羊水发现,孕妇的羊水中睾酮含量越高,孩子出生后表现出来的自闭症特征就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自闭症患者大脑更男性化的说法。
链接:不可忽视的自闭症症状
自闭症越早进行干预和训练,对于患者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越有帮助,但很多家长在早期都以为孩子只是性格孤僻或者学说话较迟,错失干预的好时机。所以,一定不可对自闭症症状视而不见!
1.社会交流障碍
这是患儿面临的最大问题。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也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孤独症患儿存在“思维盲区”(mind blind),他们似乎认为凡存在于他们自己脑子里的东西,也一样存在于别人脑子里,彼此没有什么区别。即他们通常认为自己的感觉就是别人的感觉,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感情。
2.缺乏学习与模仿的能力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最重要工具,孩子就是通过模仿学习说话,学习运用无声的身体语言、手势和表情进行沟通的。但是患儿不懂得模仿。
3.语言障碍突出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者甚至终身不语。即便有的患儿会说话,也宁愿用手势来代替语言,或者只会机械地模仿别人的语言,并且常常分不清你我。
4.兴趣狭窄,行为刻板,对环境要求严格,不容许有丝毫改变
患儿通常会较长时间地专注于某种或某几种游戏,经常重复一些固定刻板的动作,甚至有自残行为。
5.大多智力发育落后或不均衡
70%的患儿智力落后,但在某些方面可能有比较特殊的能力。20%的患儿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的患儿智力超常,表现为对音乐、美术等十分敏感或者记忆力超常等等。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即便患儿能毫不费力地阅读或背诵,但他无法用自己掌握的语言与人正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