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专业基本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母婴护理专业基本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母婴护理专业基本知识

母婴护理专业基本知识范文1

【关键词】儿科护理;说课

说课是指在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让教师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口头表述一节课的教学设想,然后由听者评析,以便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1]。说课是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模式,说课活动可以有效地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师素质,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途径之一。笔者现对我院儿科护理课程的说课设计介绍如下。

1 课程设置

1.1 课程定位

《儿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临床学科,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学科。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儿科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儿科护理》和《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共同构成了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且《儿科护理》是护士执照必考内容之一;是护理专业,母婴保健专业,涉外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1.2 课程教学目标

1.2.1 知识目标:掌握儿科基础知识;熟悉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专科护理;掌握儿童预防保健知识。

1.2.2 能力目标:具备规范的儿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具有对儿童、家长及社区群体进行儿童保健指导和健康宣教的能力;能根据各年龄阶段儿童的体格、智力发育和心理行为特点对其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护理。

1.2.3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娴熟的专业技术素质;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患儿同情、爱护与关心。

2 课程设计

专任教师和临床儿科护理行业专家一起,对儿科护士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结合岗位需要,以能力为本位,确定课程目标;根据临床儿科护士的工作过程,找出与本课程所对应的职业能力,并联合执业护士考纲,确定并序化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及职业成L规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情境。

3 课程内容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需求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学校专任教师联合临床儿科护理专家,根据临床儿科护士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选取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科学、实用为原则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并按实际工作任务过程进行学习情境的编排。把儿科护理课程按照工作流程分为分四个项目,十五个任务。教学组织安排如下表: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4.1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突出护理专业特色,结合高职护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特点、各教学项目内容要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4.1.1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每一个学习项目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以完成一个学习项目为目标,通过导入项目进行项目分析、制定学习方案、教师评价方案引导、实施方案、教师检擞肫拦赖攘个教学步骤实施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组织与引导作用。这种教学的特点是项目并不是具体病案,有很多解决的途径可供选择,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性。

4.1.2 仿真教学法

学生先在儿科护理实训室中高仿真模型上进行模拟操作演练,熟练掌握操作目的、操作前准备、操作程序、操作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深入医院儿科病房进行真实操作,体验其中的技术要领、体验护理患儿必需的职业素质,总结出护理经验。如儿童头皮静脉注射是儿科护理技能中的难点,经验性很强,单纯靠在模拟患儿身上进行训练效果也不理想,此时进行仿真教学法会有很好教学效果。

4.1.3 角色扮演法

家长是年幼患儿的代言人与病情的知情人,家长知识缺乏常造成儿童患病,如营养不良性疾病等,所以儿科护理要实现“以儿童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对象也包括患儿家长。角色扮演教学法主要要求学生相互扮演患儿家长,了解有关儿童营养与喂养、患病儿童的护理与病情观察、儿童素质教育等方面知识。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部分项目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质量意识。

4.2 教学手段

4.2.1 开展融多种教学媒体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

《儿科护理》教学主要在一体化实训室完成,实训室内均配备有多媒体投影系统、全套儿科护理教学光盘、图片资源等丰富的教学资源。课程组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发制作了10多个学习项目的电子课件,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完美地融合在一 起,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4.2.2 采用仿真软件进行综合能力模拟训练

实训室配备了包括常见护理项目综合训练的各类模拟操作软件,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同时该软件系统还配置了学生进行模拟技能训练操作考核反馈系统,为学生课后自学提供教学保障。

5 教学条件

5.1 师资标准

专任教师都具备以下条件:本科以上学历;高校教师资格证和护士或医师执业证;一定临床工作经验;较强的专业技术操作水平;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组织教学的能力;善于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兼职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较大的行业影响力,使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5.2 实训条件

校内具有儿科护理技术各项技能训练所需的医护器械设备和模拟儿科病房。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了完善实验教学大纲、实训指导教材,每个实训项目均制定了详细、规范的考核标准和操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护理专业技能考核手册。

在校外广泛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与多家医院签有校企合作协议,并制定有巡回检查制度与计划,密切学校与医院的联系,保证实践教学计划的落实,满足学生实践训练的需要。

6 考核与评价

采用多元嵌入式评价方式进行考核,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6.1 评价主体: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6.2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的互评构成,终结性评价由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构成。考核的内容包括知识、能力、素质。

6.3 成绩评定:按百分制记分,成绩=平时成绩×30%+理论考核成绩×60%+技能考核成绩×1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回答问题、作业、考勤、实训报告。

7 改革思路

加强教师培训,理论联系实际,产、学、研相结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深入探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增加学生临床见习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母婴护理专业基本知识范文2

[关键词]行业英语 实践教学 护理英语 模拟教学法

[作者简介]李正亚(1973- ),女, 江苏盐城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翻译理论与实践。(江苏 盐城 224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文化精品研究课题“模拟教学理论对行业英语习得效果的研究”(项目编号:11JSW-21)、2011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护理英语实践学习模式的创新”(项目编号:苏教高[2011]25号)和2010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编号:苏教师[2010]27号)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160-03

当前,行业英语已经成为高职英语课程的焦点与核心,它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一、高职行业英语实践教学的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深化改革的号召,并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都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强调实践教学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指明教学过程应具备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相关文件中对行业英语教学,特别是对学生行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也作了明确指示,如《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可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英教指委”)在全国开展了历时近三年的大讨论,研讨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内容,其中旗帜鲜明地指出:高职英语课程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高职学生必须掌握一定量的与行业相关的英语词汇、能基本听懂与职业相关的一般性对话或陈述、能就与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交谈、能基本读懂与未来职业相关的浅易或中等难度的英文材料、能模拟套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借助词典将与职业相关的一般性业务材料译成汉语;同时要求各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要求,制定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

加之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要求出国深造或就业。因此,在上述大环境中,国内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高职专业竞相开设了行业英语课程。

二、高职行业英语实践教学的现实问题

国内外大环境都要求高职行业英语必须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但通过相关文献、国内大型学术会议交流、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发现,目前高职行业英语教学在师资队伍、思想认识、教学定位、教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普遍存在着较大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行业+英语”的“双师型”“双语型”教师严重缺乏。许多高职院校的行业英语教学是由专业课教师或者英语基础课教师承担的,单一的专业课教师和纯粹的英语基础课教师数量很多,不是缺乏英语能力就是缺少行业知识和技能。“双师型”教师缺乏成为行业英语教学发展的重大障碍。第二,行业英语教材严重匮乏。引进不到国外原版教材;国内现有的为数较少的教材又偏理论、轻实践,与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环境没有密切联系,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第三,思想认识偏差,教学定位不准。教师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英语课程教学目标认识比较模糊,造成“教学目标”与“岗位需求”的严重脱节。第四,教与学双边过程均偏重理论、轻视实践。教师仅强调语言基本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多数学生也没有意识到行业英语实践的重要性,造成“语言知识”与“行业实践”的严重脱节。第五,忽视较为真实的教学环境的运用与创设。教师不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对行业英语教与学的积极作用,依然习惯在普通教室中开展教与学双边活动,并忽视情景的创设与模拟,造成“校内学习环境”与“实际职场工作环境”的严重脱节。第六,教与学方法单一。教师在整堂课内甚至在很长教学阶段内的教学方法都很少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极其单调,仅会死记硬背,教与学双边活动都显得枯燥乏味,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第七,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缺失。由于教师仅注重学生语言的输入,而忽视语言的输出,所以学生虽识记了一定量的行业英语词汇,但无法进行口头表达,无法将书本上的行业英语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三、高职行业英语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为了探索高职行业英语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笔者带领“模拟教学理论对行业英语习得效果的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教师课题组)成员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积极探索行业英语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同时,指导“护理英语实践学习模式的创新”课题组(以下简称学生课题组)成员从学生自身学习的角度开展行业英语实践学习模式的创新。两个研究课题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高职行业英语实践教学模式。

(一)了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条件

行业英语教师必须了解、洞悉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条件。两个研究项目涉及的年级和专业有2010级(二年级)涉外护理、定向护理、口腔护理和助产护理专业,四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护理英语”知识和技能。学生自入校以来已经学习了部分专业课程,如护理实用人体学、护理学基础、护理外科、护理心理学、病因病理、健康评估、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人体解剖、药理学等,这些专业课程基本都安排了一定量的实训课时,学院也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了见习。同时,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目前正在学习“护理英语”课程。因此,在理论上对护理、护理英语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在实践上,对母语环境中的护理实训也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与经验。

(二)研究职业岗位群和工作过程

行业英语教师必须研究、掌握职业岗位群和工作过程。护理工作千头万绪,在短暂的教学周期内护理英语课程内容也不可能包罗万象。教师课题组与护理专业课教师、医院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研讨,明确不同的、典型的护理工作岗位,主要有:门诊部护士、急诊室护士、门诊输液室护士、病区护士、监护室护士、手术室护士、母婴同室护士、口腔护士、助产护士等;然后通过对岗位目标的分析,进一步确定其工作任务、细化工作过程;最后对任务与过程进行梳理,整合成典型的、核心的任务模块,如患者入院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伤口护理、病情观察、给药护理、静脉输液与输血、标本采集、重症病人的抢救护理、术前术后护理、康复治疗、老年护理、母婴护理、出院护理、护理文件记录等。这些任务模块是以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为线索展开的,体现护理工作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三)制定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

行业英语教师要依据职业岗位群和工作过程制定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教师课题组依据护理岗位群和工作过程制定体现当今国际流行护理理念的护理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表中明确标注典型护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岗位英语的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等。不同的护理岗位,其主要工作任务也有显著的差异。以助产护士为例,其主要工作任务是负责正常产妇接生工作、掌握产程进展、协助医师进行难产的处理、掌握产妇分娩前后的情况变化;口头表达的一般要求是“能就正常分娩活动进行简单的交谈”、较高要求是“能就分娩的各种情况,包括难产、产妇抢救等特殊案例进行有效的交流”。

(四)编写行业英语实践教学内容

行业英语教师根据“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编写行业英语实践教学内容。目前,国内许多行业英语没有现成的实训教材,也无法引进到国外原版教材。市场上也没有护理英语实训教材。教师和学生课题组依据“护理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把护理任务模块编写成英文实训内容。实训内容主要针对不同的护理岗位和不同的工作任务而展开,同时把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主题进行合理地整合、衔接。编写过程中立足教师为主体并充分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要求参考国内外相关权威文献,并征求专业课教师和外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力求做到语言的得体性、实用性和交际性,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顺利与医生和病人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以骨折病人的护理为例,设计门诊部、X光片室、手术室、住院部等不同场景和不同的护士岗位,整个流程穿插对骨折病人的饮食护理、口腔护理、术后伤口护理、病情观察、给药护理、静脉输液、标本采集、康复治疗以及出院护理等。所涉及的护士岗位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工作任务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五)采用模拟教学法开展实践教学

行业英语实践教学应该在校内外实训基地或真正的职场环境中实施。护理英语教与学的环境是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护理、口腔、康复等实训基地)、校内模拟病房、“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示教室、医院病区等场所。教师课题组在制订授课计划和课题研究计划前与各实训基地和医院病区的负责人进行充分协商,获得了大力支持。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模块,合理选择教与学的场所,营造和体验医院实际工作情境氛围。

在教与学的方法上主要采用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法(Simulation Approach)是一种在模拟现实的教学环境中,根据教学目标,将学生分组参加模拟的业务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交际教学法理论和行为导向理论。护理英语模拟教学是以护理岗位、工作过程和病例为主线,将学生置身于模拟病房等仿真场境中,体验所扮演的医生、护士、患者、患者家属等不同角色的职责和语言。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用英语进行交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学生课题组在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德标”口腔实训基地模拟对口腔疾病患者的接待、诊断、治疗和口腔健康教育的工作过程。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前台护士、候诊室接待护士、诊疗室消毒护士、操作护士、医生与患者展开了一系列的模拟仿真活动,所有角色的模拟都很自然、真实。因此,模拟教学大大缩短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学生到护士、从教室到临床的转变周期,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六)评估与反馈实践教学质量

每次模拟实践教学后,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要进行总结与反思。教师课题组邀请护理专业教师观看课堂录像、评估教学质量、征求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提升后续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学生同样要进行小结与反思,总结自己的所得和存在问题,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对每堂课中学生模拟学习活动的表现与成绩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评价的重点是学生的语言技能、操作技能、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元评价方式。评价与反馈要求及时并且是形成性或发展性的,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另外,学期结束时,教师将学生实践学习的平时成绩进行汇总、再总评,并以较高比重纳入学期总成绩。

四、师生评价与展望

教师、学生课题组在实施护理英语实践教与学的过程中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双边都充分肯定了模拟教学法在护理英语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益处:一是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学生用英语处理护理工作的能力,以及与医生、护士、患者、患者家属等不同角色的沟通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与提升。二是加强团队合作能力。护理模拟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担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强凝聚力和协作精神,并为毕业后的实际职场工作中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三是即学即用,实现学校学习与医院临床的无界化。学生将来无论是出国就业,或是在国内外资医院就业,或在公立医院护理外籍患者,均可充分运用学校所学的护理英语知识和技能游刃有余地开展护理工作。同时,为将来阅读英语护理文献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新型的护理英语实践教学模式和模拟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真正做到将语言、护理专业和实训三个模块有机进行整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EB/OL].http://219.142.50.81/jzwtest/openoa_techoajzw-036.nsf, 2011-12-25.

[3]姜波.高职行业英语改革初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4]熊倪.跨越高职行业英语教学困境的模式探索与实践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11(2).

[5]刘翔.高职行业英语改革之现状及策略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1(11).

母婴护理专业基本知识范文3

一、科室设置及管理

(一)各级设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均应成立孕妇学校。承担地段防保任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办各种形式的孕妇学校进行孕产期保健知识宣教。

(二)综合性医院的孕妇学校隶属于产科,由产科主任主管;妇幼保健机构的孕妇学校隶属于保健部,由保健部主任主管。医疗保健机构要保障孕妇学校经费、人员、设施及教学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二、孕妇学校职责

(一)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孕妇学校制度与常规。

(二)针对妇女妊娠的不同时期,分别开设孕早、中、晚期和产后培训班,不同班别宣教重点应各有侧重。

(三)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对参加授课的孕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知识的班前、班后问卷测试,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四)每季度随机抽取一个班进行满意度调查,根据常见问题及满意度调查表,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以调整改进工作。

(五)每次授课必须派发宣教资料,并制作健康教育处方及孕产期健康教育宣传单张供孕产妇免费取阅。

(六)与医院相关科室协调,保障本院门诊产检孕妇及时参加孕妇学校学习。

(七)根据情况采取适宜的健康教育方式,如讨论、答疑、角色扮演、模仿操作和游戏等,增强宣教效果。

(八)进行促进母乳喂养工作,巩固爱婴医院成果。

三、人员要求及设施设备配备

(一)人员及师资:

1.孕妇学校要设人专管,负责孕妇学校日常教学工作。

2.孕妇学校授课老师必须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从事妇产科临床或妇幼保健或妇产科护理专业5年以上,掌握孕产期临床与保健相关知识技能,并具有一定表达能力的医护人员。

3.授课老师需参加*市孕妇学校师资培训班且经考核合格取得培训合格证者。

(二)设施和设备:

1.孕妇学校应设有固定课室,面积与本院产检门诊量和住院分娩量相适应,一般不能少于2m2/人。

2.课室环境应整洁优雅、安静舒适、通风设备良好,有孕产期保健相关知识的宣传栏或橱窗。

3.根据宣教人数配备适量桌椅,有黑板或屏幕,有电教设备如电视机、放像机或VCD机。每次授课人数超过20人时应配备音响器材。

4.配备适宜教具,包括模型、新生儿模型、骨盆模型、营养食品模型、录像带、VCD等教具。

5.使用全市统一的孕妇学校讲义和学员培训手册。

6.备有内容丰富的宣传资料,如《孕产期保健应知应会》、《心系新生命》、《孕期保健》、《新生儿疾病筛查》、《母乳喂养好》、《生儿育女》杂志等宣传小册子或孕产期保健的健康教育处方。

四、质控要求

(一)质控指标

1.孕妇学校授课覆盖率≥95%(覆盖率=参加孕妇学校培训的孕妇人数/产检孕妇总数×100);

2.两次以上孕妇学校授课率≥90%(两次以上孕妇学校授课率=听课≥2次的孕妇人数/产检孕妇总数×100);

3.孕妇班后问卷合格率≥95%;

4.孕妇满意率≥95%。

(二)质控方法

1.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每季对孕妇学校工作进行班前、班后问卷效果评价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孕妇学校工作应纳入到本院助产技术服务质控方案中,按季度进行院科两级质控。

2.区(县级市)妇幼保健院每年定期对辖区孕妇学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质控。

3.*市妇幼保健院定期组织市级质控和孕妇学校师资培训。

(三)质控要求

孕妇学校工作纳入助产技术服务质量检查标准中,未开展孕妇学校工作和开展不合格的医疗保健机构将不予《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校验和换证。

五、孕妇学校教学大纲

总体要求:针对不同孕期的特点讲授各期的保健重点。每期班的内容不宜过多过杂,授课内容以通俗易懂、便于孕妇掌握为原则。

(一)孕早期班

目的:让孕妇了解优生优育的基本知识;了解孕早期常见的生理情况及异常情况;了解孕早期营养、卫生、起居等保健知识。

内容:生育健康宝宝的孕前准备;早孕期可能引起胎儿发育异常的常见因素;孕早期常见的生理情况及异常症状;孕早期保健知识。

(二)孕中期班

目的:让孕妇掌握孕中期饮食、起居的日常保健知识;掌握胎动出现的适宜时间;了解孕中期常见的生理及异常情况;了解促进胎儿各系统发育的胎教方法。

内容:孕中期常见的生理情况及异常症状;孕中期营养、卫生、起居等日常自我保健方法;介绍利于胎儿各系统发育的胎教方法。

(三)孕晚期班

目的:让孕妇掌握家庭自我监护方法;懂得区分孕晚期正常生理情况及异常生理情况,掌握临产征兆;了解母乳喂养知识;了解产妇及新生儿家庭自我护理方法。

内容:孕晚期家庭自我监护方法;孕晚期常见的生理情况及异常症状;分娩时的心理调适及辅助方法;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正确方法;产妇及新生儿自我护理方法。

(四)产后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