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的教育方法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的教育方法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构建 中职教育技术管理模式
学校管理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运用教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中职教育技术管理是教育技术溶入学校管理的实践,是学校管理的组成部分。作为溶入学校管理的实践,它应代表一种先进的管理形态,更加逼近现代学校管理。它是系统管理,是把对象作为一种动态的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协调各个基本要素的关系,使之向共同的管理目标逼近。那么在现实中,如何构建中职教育技术管理模式呢?
构建中职教育技术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构建中职教育技术管理模式的理论,主要有现代管理学、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传播学等。这些学科理论为构建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和技术。
构建中职教育技术模式要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相适应。具体讲就是要与社会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相适应。
现实中职教育特点和管理同教育技术管理的融合 社会事物的变革和发展,总是在过去的基础上进行的,中职教育的变革和发展也不例外。
中职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与普通教育相比,它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强调培养目标的技术能力、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生产的能力。概括起来,中职教育具有技术实践的应用性和基础性。这一特点在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将会更加显著。
中职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是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思想、方法、技术和管理,按系统对中职教育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它的性质是:把科学技术作为促进中职教育的手段,用技术手段来提高中职教育的效果和效率。在运用科学技术过程的同时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从整体性上使中职教育更加有效。因此它具有高效、信息、综合、应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并实践于中职教育时,使得中职教育的特点更加突出,并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高效、综合、开放和先进。
中职教育技术管理模式我们把它概括为:“以人为本、提升素质、整合优化资源、强化应用、注重效益和促进发展”。
以人为本 教育技术管理的具体对象有许多,最重要的对象是人,包括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人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者,是管理中极为特殊的对象。现代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与人的积极性。它的精神实质在于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真正提高教育的实效。这就是管理的“以人为本”原理,是实现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
提升素质 科学技术需要高素质的人,指的是具有开发,掌握,应用科学技术素养的人。教学硬件上的素质,指的是教学设备现代化程度以及设备所包含的技术含量。提升人和物的素质,是教育技术管理的任务之一。提高人的素质,一是管理者的素质,要求管理者懂得教育教学规律,懂得并善于运用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理论及方法,具有创造力、洞察力、自信心、自制力及竞争意识、民主意识、环境意识、法制意识等现代意识,以及按现代意识自觉行动。二是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体现在职业素质上,包括专业知识素质、教育素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三是学生的素质,是教育技术管理的最终目标。物的素质最终要通过人的素质才能充分表达。
整合优化资源 教育技术在中职教育教学的实际应用中,是着眼于改善现实和未来的中职教育。这个过程就是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过程。教育技术面向实际问题,按教育技术规律的原理和要求,在操作上把硬件、软件;显性、隐性;有形、无形的资源根据教学需要整合起来,产生最大的效率和最好的效果。
强化应用 中职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技术、应用生产的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学重理论描述,轻动手实践,造成学生动手能力较低的结果。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应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和把知识形态的东西转化为技术形态的能力。在教育技术管理中强化技术应用和实践,这不仅是中职教育的性质所决定,也是中职教育提高教育效果和效率的要求所决定的。
注重效益 现代管理是注重效益的管理,效率和效果是效益的综合体现。中职教育技术管理依据现代管理的原理,十分注重效益,强调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以追求最好的效益。
促进发展 在关注人的大前提下,将科学技术与教育有机结合,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和教育效率,使职业教育得到提升和发展。
教育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但人们对它还有一个认识的过程,积极探索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教育技术管理模式的研究,试图从分析事物联系的基础上,认识基本特征,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中职教育技术管理是中职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它既具有一般教育管理的共性,又具有与大系统内其它子系统相区别的个性特征。随着社会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加以适应。构建中职教育技术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学》 邹天幸主编
[2]《教育模式》 查有梁主编
[3] 新模式课与教学实践 霍 坤 谭 莹 徐世成
[4]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 何克抗
管理的教育方法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管理 高等教育 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也极为重视,先后出台《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管理,并在2004和2005年对所有中外合作办学单位和项目进行审查和复核,整顿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秩序。笔者从2005年起担任南京师范大学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合作的刑事司法学硕士项目秘书,深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有着深远影响,而其中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对于提高办学单位声誉、维护受教育者利益更显得尤为重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有其自身特色,笔者试分析其特点和难点,并试图探析中外合作项目管理的方法,以期更好地发挥合作办学项目的优势,在吸收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把握中方教育。
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的特点
1、管理对象的特殊性
以南京师范大学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合作举办的刑事司法学硕士项目(Master of Criminal Justice,以下简称中美MCJ项目)为例,其招生对象为具有学士学位及以上的本科毕业生,不限本科专业、不限是否在职、不限年龄大小,这就使得合作项目学生的生源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在管理中要注意各类学生需求的特殊性,及时地解决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既要引导应届本科毕业生逐渐进入硕士角色、参与科研。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进行合作研究的团队精神,又要兼顾在职人员学习时间的有限性,引导他们利用空闲时间自主学习和合作研究。
与普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管理不同,中外合作项目的学生管理特别强调对学生英语能力方面的教学与管理。中外合作项目的特殊性使得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时刻都离不开英语:入学需要参加英语水平测试,或参加托福、雅思的培训及测试;外方授课前需要预习专业英文著作或论文:外方授课过程中需要与授课教师课堂互动或参加随堂测试: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英文;毕业论文的答辩需要英文。为此,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多为学生提供锻炼英语能力的机会,鼓励其多听英文专业讲座、开展英语沙龙、与留学生交流等,更好地体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特点和优势,为学生开拓更广的视野和就业空间。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主要授课时间在中国,授课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多通过网络,这就要求在学生管理中注重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和运用。从入学开始,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制作幻灯片(PPT)能力的强化;需要培养学生运用网络查找外文资料的能力;需要培养学生通过网络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提问和提交作业的能力;需要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能力;需要培养学生规范地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等等。当然,对于普通的硕士研究生而言,也需要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中外合作项目对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研究的能力方面要求更高,力求使学生更加适应信息时代。充分运用网络和计算机工具进行交流和研究,学习外方先进的研究方法,从而终身受益。这就要求在项目的学生管理中必须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特点和要求,更为严格地要求!学生掌握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能力。
2、管理方式的特殊性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中国和外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是教育领域的国际化,随之便带来其管理方式的特殊性。
首先,项目管理方式具有涉外性。以中美MCJ项目为例,虽然是硕士层面的教育,但其中方的归口管理单位并不是校研究生部,而是校国际交流处。相应的,项目要接受的是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的评估与审查。此特殊性也体现在日常管理中,外方教授来中国授课中方要签发邀请函,并向国际交流处提供教授简历、护照个人信息页、来中国的行程安排等,以便省教育厅签发签证表。这就要求中方办学单位尊重并按照外事程序和礼仪来进行项目的管理。
其次,项目管理方式具有合作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特点决定了项目在管理方式上的合作性。以中美MCJ项目为例,美方在中国设国际教育项目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并与中方共同管理项目的相关事宜;学生在中国学习期间主要由中方进行日常管理,而在美国期间则由外方管理。这就要求中外双方办学单位及时沟通、信息共享,共同管理好项目。
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的难点
1、教育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三条规定:国家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第四条规定:中外合作办学应当符合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致力于培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由此可见,国家鼓励中外合作办学的原则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当然,这一原则也应贯彻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中,时刻铭记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是为我国培养优秀建设人才。
要达到《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的要求就必须紧抓教育,但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际的运行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难点。以中美MCJ项目为例,因为学生的录取权在美方,学籍在美方,颁发学位证的权力亦在美方,这就导致中方在项目管理中的权限极为有限。中方合作进行招生宣传但却没有录取权,日常管理学生却没有中方学籍且不颁发任何中方证书。由此可见,中方在项目的许多管理上并没有实权,直接导致中方在项目管理中处于弱势。这就使得“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在某种程度上难以得到实施。
2、学生意识问题
学生在中方校园学习,但因其学籍不在中方且其归口管理单位也不是校研究生处,中方不发给合作项目学生研究生证,这使得学生在中方校园的身份比较尴尬,由此带来学生在意识上对中方管理的忽视。以中美MCJ项目为例。虽然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但学生的学籍不在南京师范大学而在马里兰大学,所以学生对美方的课程学习态度上均比较认真,但对中方开设的课程态度上却相差甚远。作为中方合作办学单位,我们应反思中方开设课程与引进专业的切合度及授课教师的授课态度与授课方法。当然,教学是个互动的过程,如果没有学生意识上的重视与配合,做再多的努力可能也收效甚微。
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的方法
1、紧抓教育
管理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维护着办学单位的形象和声誉及学生的利益等等。各办学单位应在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监督与管理下紧抓教育,把“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的中外合作办学原则贯彻在项目的管理中。
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首先要维护中方办学单位的主动权。中方应是办学的主体单位,而不是外方的附属。合作办学的目的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这决定了在选择合作单位及专业上必须根据中方办学单位的需求,把握选择的主动权,宁缺毋滥。以中美MCJ项目为例,南京师范大学选择的合作单位是同样具有百年历史和良好声誉的美国马里兰大学。根据USNEWS上的统计,2005年马里兰大学的学术声望在美国的250所大学排名中名列第45名。马里兰大学的刑事司法系更是堪称该领域的泰斗。这样首先从资源上决定了该项目的优势性。
其次,在教学的管理中,中方办学单位也应紧抓教育,维护中国学生利益、确保教学质量。以中美MCJ项目为例。虽然录取权、发证权在美方,但其主要的教学活动在中国进行。中方监督美方的录取,确保公平公正;监督美方教师的教学,确保课程质量;听取学生反馈意见,维护学生权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相对于国内普通硕士而言,其收费一般较高,中方要保证学生能够学有所值,学到更先进的理念和研究方法。毕业后能服务于中国的社会建设。
再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中方也应紧抓教育。纠正学生偏颇意识。以中美MCJ项目为例,虽然学生的学籍不在中方,但学生的日常管理却离不开中方。中方为该项目在中国的实行提供了教学场所、为学生提供了后勤保障。该项目的学生虽然没有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证,但他们享受的是南师大研究生的同等待遇,切实生活在校园中。我们要消除学生的孤立感,让他们感受到南师大大家庭的温暖;鼓励他们听取相关学术讲座,共享法学院资源;鼓励他们和普通硕士一起参加活动,增进友谊和情感。
2、注重中外特性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开放教育市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产物,是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这就注定了在项目的管理上必须注重中外特性。
首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管理上需注重中国特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中国对国外开放教育市场,让更多的中国学生可以不出国门留学,是中国吸收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下学生的教学与日常生活多在国内办学单位,相应的项目及学生的管理也多数依附于中方办学单位,对项目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的也是中国的教育行政部门。这就要求中方办学单位在具体的管理中要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接受检查和评估、做好汇报和备案等等。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上也要根据中国校园管理的方式为其提供后勤保障等。因此,在合作项目的管理工作上注重中国特点必不可少。
其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管理上亦需尊重外国特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离不开外方向中国派出教师进行主要核心科目的授课、外方与中方办学单位进行交流与商讨、外方向中国学生传授教育理念和研究方法等等,这就要求在项目的管理中需尊重外国特点,注重涉外礼仪并尊重外国的行为习惯,把合作办学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吸收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管理的教育方法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8-0070-01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正确把握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及规律,是开展育人工作、创新与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教育管理工作实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与保证。
一、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
1.教育管理背景的特殊性
虽然高职教育的发展迅猛,但是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教育管理的理念,教育方法及组织体系上,都存在着与学生实际不相适应的问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管理的经验。同时,社会对高职办学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随着人才市场竞争渐趋激烈,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有些高职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表现出较强的自卑感。以上这些客观现实加大了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
2.教育管理对象的复杂性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对象的复杂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生源复杂。高职院校的招生渠道广,分为普通高考最后批次录取的高中毕业生;中专、职业高中对口生;少量初中毕业生。他们入学前所受的教育不同,入学后的期望值也不一样。二是高职学生学习心态比较复杂。普通高中毕业生读高职多迫于无奈,对高职教育认同感不强;中职毕业生学习基础较弱,缺乏自信和成才意识。三是高职学生思想状况复杂。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应当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多层次策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引导。
3.教育管理模式的开放性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更多地呈现出一种“非连续学程、往复式学习、工学交替、终身造就”的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其办学模式开放,办学体制灵活。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也应采取多元开放的管理模式,吸引专家、学者和企业共同参与,在学籍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上,实行更加灵活的分层、分类管理。
4.教育管理实质的就业性
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就业教育,就业是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的主要实际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应当能抓住这个实际问题来开展,不仅要解决学生个人的就业问题,更要解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解决方法
1.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价值观
职业教育是“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而其目的在于: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加生产力之准备”。对于个体而言,什么样的职业是最好的职业,必须从以下两方面的完满结合来考察:第一,是否适合个性条件,能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第二,是否符合增进社会生产力的需要,能尽对群之义务。正确的职业观必须将“对己谋生”与“为群服务”统一起来,将个人需要与社会事业统一起来,将个人完美与人类幸福统一起来。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运用对立统一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观,使学生在思想上统一对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认识。
2.抓住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企业在招聘时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其次为“潜力”,第三为“品德”。而“专业技能”“专业成绩”“社会经历”相对不重要。可见,“职业素质就是就业力”。高职院校只有将职业素质作为出发点,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拓宽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
3.对不同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
高职生具有普通大学生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普遍性的要求,同时,由于办学形式、培养人才的层次、目标的不同,使高职学生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就是特殊性。因此,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运用特殊的方法去解决。一方面要根据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的差异性,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尊重高职学生的精神需要;另一方面要注意不同录取批次、不同专业、不同地区、不同性别的高职学生的差异性,坚持做到有的放矢。
4.构建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系
我们应当探索出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完整的教育管理工作体系,做到多元化、多层面。从多元化的角度看,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合理、高效、步调一致。同时,应协调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影响。从多层面的角度讲,应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观与成才观教育为思想基础;以实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为核心;以实行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为抓手;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动力;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力为落脚点。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指导、素质拓展等多层面的工作,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是由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模式和培养目标等决定的,是高职教育背景、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差异性的反映。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浩.关于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8.(21).
管理的教育方法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网络资源;班组管理;中学教育;教学对策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现代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开始深度融合,强化班级管理工作,对于提升中学总体教育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学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中学班主任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深入分析中学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寻求科学的管理方式,是现代中学班级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此,中学班主任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探寻中学班级的科学、有效管理方式,对于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中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中学班主任在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定的教育管理原则,遵循科学的管理理念,把握班级发展的总体方向,实现科学管理目标。
(一)教育为先原则
中学班主任在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首先要遵循教育为先原则,一切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争取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为学生以后的深入学习和多元发展奠定基础。在教育为先理念的指引下,中学班主任要在纷繁复杂的管理工作中找到重点,充分提升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有效的管理,切实提升班级教育水平。
(二)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中学班主任在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中学生由于年龄和家庭特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每天都大部分时间呆在学校,更加需要学校的呵护与关爱。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中学班主任在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在利用网络资源时候,要充分注重学生的诉求,提升管理的科学性,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提升管理的总体水平。
二、中学班级管理工作在网络时代的新特点
(一)管理工作受网络影响较大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开始对社会方方面面都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学班级管理工作也受到了网络的冲击和影响。不管是中学的学生还是教师,都受到网络多样思潮的影响,管理工作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现代中学班级管理工作体系中,如何在网络时代保障教育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是中学班主任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网络社会,中学班主任需要强化精神引领,对整体工作格局和发展方向有比较准确的把握,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和质量,进而满足现代中学教育发展的需求。
(二)学生具有复杂性
在网络时代,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多元性。在现代劳动力流动格局下,部分学生的家长都在外打工,学生和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由于缺少亲情的呵护,很多学生容易出现极端表现。另外,中学生由于受教育条件不同,素质也会有较大差距。从经济条件来看,不同学生之间也会有较大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中学班级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难度。
(三)工作具有较强的体系性
中学班主任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体系性,管理工作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基于此,运用网络资源构建中学班级管理体系,对于提升管理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学教育体系中,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承担着比较重的管理任务,既要统筹协调教育工作,同时也要承担诸多工作,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准矛盾点,提升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体系性。在工作实践中,班主任既要承担组织教学的工作,同时要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等,工作具有多面性和体系性等特点。
三、利用网络资源创新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方式
(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管理
在中学班主任管理实践中,必须注重网络管理的重要性,尽可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中学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体系性,提高管理效率。在管理过程中,现代很多中学也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络系统,要强化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一方面利用网络丰富管理体系,同时也要利用网络提高管理的总体效率,实现既定目标。班主任在强化自身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同时,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利用能力,实现中学班级的科学化管理。
(二)利用信息技术强化教学管理
中学班主任在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候,要将教学管理作为班级工作中心,着力提升教学水平,在进行决策和相关工作过程中,要充分整合网络资源,优化配置教师结构,提升教学的总体水平,同时也要兼顾平衡性。由于很多中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更需要班主任创新管理工作理念,要努力利用网络做到教育的平衡,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为学生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班级管理的信息化意识
中学班级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在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具体工作时候,很多工作都需要班主任去落实。基于此,学校要提升班主任信息化管理水平,就必须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帮助班主任准确领悟学校管理精神,精准落实学校决策,提升班主任的微观管理能力,将学校的具体工作落实到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一方面,让有先进网络教育经验的外校老师来学校开展座谈和培训,提高教师水平,同r也要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积极向外界取经,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班级管理不是一个孤立性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班主任管理体系中,班主任发挥着核心作用,占据着主导性地位,利用网络资源寻求有效的管理方式与方法,是开展好中学班级管理工作的保障。基于此,中学班主任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寻找最为合适的管理方式,在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找到最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实现现代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曹阳.网络资源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策略探析[J].新课程・上旬,2014(8):35.
[2]杨莹.有效利用QQ交流加强班级管理[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6):88-89.
管理的教育方法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策略
一、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深入研究的重要意义
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讲,人才都是其发展的先决条件所在。从这个角度出发,无论是到了什么社会关于人才的培养首先都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高校肩负着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的历史重任,就目前形势来说,当前的高校人才培养则有了更高的追求和评定标准。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对于我们国家社会的发展来说,需要更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就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现状来看,一般的运营模式是校长以下的垂直划分法。这种方法通常以纵向的划分类型为主,各项部门行使职能,在模式上比较靠近家长制,从属性上来看也是具有静态的特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很多问题所在。就本质来看,高校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要知道,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高校的教育环境也在随着这些内容在发生着变化。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高校教育管理应当具备新的内容。这是由于,无论到什么时候,创新都是发展的原动力。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市场经济阶段,高校教育管理的内容也要进一步贴近这个时代,以满足共同的发展需求。在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是以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为最终目标,在这其中要进一步丰富教育理论、知识结构和教师队伍,这是我们实现高校教育管理必要途径,同时也是必要手段。
二、高校教育管理发展特点分析
(一)关于高校教育管理多样化的发展特点
众所周知,多样化是一直以来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特点。对于这点内容,我们可以在以下这些方面集中体现:关于学校的本位管理;关于学校流程管理;关于学校人本管理。纵观这些内容,每个体系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三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具体来说,高校本位管理带给了高校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流程管理则与人本管理相通,但也同时揭示了这些内容的不同之处。
(二)关于高校现代化教育管理手段创新的发展特点
近年来,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提高。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当今社会,电脑已然成为现代化办公必备的工具,同时网络也覆盖了每个计算机的工作领域。就目前来看,高校已然充斥着OA自动化办公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另外,OA还是现代化教育管理手段的具体应用,这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质量。
(三)关于高校教育管理人文化的发展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文化的理念深入了每个人的内心。高校也是如此,在高校的大环境中人文环境也逐渐兴起。不可否认,人文化的基本理念使得学生的综合性人格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这个内容上兴起的自我管理体系也是更显优势。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人文化的基本理念使得学生的身心有了进一步的良好滋长,这对于他们建设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现阶段高校教育管理中问题所在
(一)关于教育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的基本问题
事实上,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当中,高校的教育管理者都是以传统经验来解决问题的,无论这些问题是旧问题还是新问题。这其中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直到现在也是屡见不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缺乏必要的改革动力。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很多高校仍在沿用守旧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策略根本无法启动,更不用说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活动了。长此以往,教育管理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最终影响的只能是现代化建设所需高级人才的培养。
(二)关于现阶段教育管理者缺乏必要的创造性思维的具体问题
众所周知,在当前这种高校教育管理的基本体制下,家长制这种传统方法还是比较盛行的。在这种方法下,管理者拥有的权威是毋庸置疑和无法抗拒的,这就导致了现行的我国高校师生总体的个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匮乏。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管理者要求师生要对他们的管理绝对服从,用统一的方法去解决千变万化的问题。然而,时代在进步,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然成为教育的具体要求出现在教育大纲当中。另外,现代化的市场竞争也需要的是更为高级的人才而不是那些缺乏竞争力的人才。
(三)关于侧重智力教育忽视素质教育的高校教育管理问题
相关总计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的普遍考试成绩是非常优秀的,从数值上来看他们远胜于欧美国家的同类学生。但是,如果从综合性事件处理能力上来看,中国的大学生与之相比却存在不小的差距。归根结底,这是由于教育的侧重点不同造成的。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教育的侧重点是知识点和记忆能力;而美国教师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着重培养。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造成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低下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过分强调智育的培养。这在很多时候已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敲响了警钟,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进一步推行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四、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策略分析
(一)关于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评价
高校教育管理相关领域要想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创新是必然的。系统来说,如何做好教育理念和教育评价的创新是尤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现代的教育管理者要进一步汲取国外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真正做到从根本上对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进行系统鉴别,要取其精华弃其槽粕,进一步破除家长制的模式。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建立现代化的教育创新理念和教育评价机制。关于创新理念其实很好理解,主要是指教育评价的创新,如何进一步建立相应的教育评价机制是我们所要面对的一大重要课题。
(二)关于创新高校教育管理经营理念
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并日益完善的同时,也加重了高等教育产业经营负担,国家虽逐年提升教育办学资金,但对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仍略显捉襟见肘。为此,创新高等教育管理经营理念势在必行,应建立并完善高等教育产业运行机制,使经营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办学过程中,以办学效益提升为目的,着力加强成本管理核算;扩展并加强社会融资,促进面向全社会的自主办学机制形成,以便凭借自身的良好积累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关于创新高等教育管理内容
现代教育管理内容的创新包括三方面,首先,创新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高校应系统地安排思想素质理论课程;将社会实践提升到核心高度,尽快建设思想教育实验基地,并使其相对固定,保证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集系统、层次为一体,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力同步加强。其次,创新专业文化素质。应与时俱进,按需要,适时更新和完善教材内容,保证教材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充分适应社会及教育发展需要。第三,创新能力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学习能力、群体协作及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关于教与学方面的规划和管理、执行和落实、改革和创新
1.人才培养方面。(1)注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通过主题班会、讲座、参观创业园等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也要融入创新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2)加强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第二课堂活动,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以学科竞赛、交流会等为载体,结合各个学校专业特点,不定期安排学术讲座,学科竞赛等。
2.师资队伍建设。(1)为加快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继续加大师资外培内引,可以定期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国外及港澳台高校访学进修,让老师进一步得到提升、锻炼。(2)配合应用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继续加大双师型师资培养的力度,可以开展跨境电商师资研修班。促使教师能力方面进一步优化。3.教学科研,教风学风。(1)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读书月活动、学术沙龙、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各类学术讲座等,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2)对新生实施学业导师制,引导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用教学科研和教风学风方面的努力有效的保证学生在学习、考试及各类学科竞赛方面取得好成绩。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教育管理是高校系统工作中的一项核心内容,高校肩负着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的历史重任。因此,我们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深入研究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相关体系研究虽然已经开展了一段历史时期,在取得了一些傲人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所在。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相关研究体系,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是今后我们所要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作者:郭锦云 单位:仰恩大学
参考文献:
管理的教育方法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管理能力 指导 引导 管理方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进入更多依靠自我管理的技工学校后,学生如果不增强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将大大影响在厂内实习的效果。崇尚自我和追求个性解放是当今学生的共同特征,过多的外部约束,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进入职业学校这一相对宽松的环境,他们有较多的机会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转变观念,在自我管理意识、自我管理方法等方面寻找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途径。
一、指导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是要研究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直面学生的现实状态。一方面,从小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和能力。现有的家庭教育与基础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空间,社会结构与社会节奏的变化使家长与孩子、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减少,造成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甚至孤独感、失落感、压抑感常常伴随其左右。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程度的加深、社会视野的扩大,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比较明显地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直面灌输,而越来越热衷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尤其对于自己的事更是追求自作主张、自我管理。为提高学生在厂内自我管理的能力,用事实案例对学生进行讲解教育,如:2008年某工段技校实习学生王某操作数控机床,加工套形工件时,右手扶着工件,踩脚踏板启动顶尖装置,在顶尖伸出顶住工件端面时,右手未及时抽出,不慎将右手食指挤在工件和顶尖之间,造成食指挤伤,立即送往医院,诊断为右手食指指尖骨折。
总结原因,是学生安全意识不强,装套形工件时应用手托住套中间位置,而不应拿着套形工件的端面。教师用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把学校的管理要求和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保证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健康成长。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强烈的自我管理意识,是保证实习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管理意识
教师一方面不能压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一方面要正确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老师要充分发扬民主,对学生要改“管”字当头为“理”字当头。学生由于阅历较浅、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其自我管理意识难免偏激、难免盲目,这就要求老师进行科学引导,而科学引导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勇于、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同欢乐、共悲伤。在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中,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走向理性、走向强大。第一,首先针对不同工种的要求开设安全教育课程,鼓励同学对身边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研究,参与学生的探讨等,逐步形成自我管理意识。第二,组织学生进行非专业素质基础教育与素质拓展,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和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管理意识。最后再不断分析总结,用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三、指导学生掌握自我管理方法
自我管理需要一定的方法,如果没有自我管理方法做后盾,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也将流于空谈。一个优秀的教师善于指导学生掌握诸多自我管理的方法。以情绪管理为例,由于学生不合理的认知而引起的抑郁、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只有通过情绪的自我管理,才能成为情感的主人。因此,要保持良好的情绪,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原则,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情绪管理的常用方法包括:一是情绪沟通法。它着重训练学生运用非言语手段和言语手段,正确、合理、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情感,善于理解他人的情绪与情感,培养学生“移情” 的能力。二是情绪控制法。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排解、控制消极情绪。情绪控制主要包括自我暗示、学会遗忘和转移目标三种方法。三是情绪熏陶法。它能够培养和强化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诸如学会爱与被爱、自信等,培养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等高尚情操。调节好自己的节奏。教师在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指导,引导。根据学生特点,主动地、自主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