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循证医学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循证医学概述范文1
【基金项目】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高函[2009]19号-152)。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52-02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实行规范性、阶段式教育,实行基础、临床、实习三阶段式,我们仍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忽略了临床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过分依赖教师的讲授,没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而循证医学的出现和发展为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病因(Etiolo?鄄gy)、发病机制(Pathogenesis)、病理变化(Pathologicalchange)、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也是介于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之间的桥梁学科。病理学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了解来认识和掌握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病理学又是许多疾病的诊断并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最可靠的方法,因此病理学也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1]。可以说病理学肩挑两担,是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学科。尤其是病理学的实验课教学,类似于临床课程的实习过程。因此,在病理学的实验课教学中实施循证医学理念更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循证医学的概述
循证医学(evidence?鄄based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医学”,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David L Sackett教授于1922年正式提出的[2]。它的哲学思想起源于19世纪中叶,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医师个人专业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上述因素完美结合拟定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是针对临床研究文献,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有关质量评价的标准,经过认真分析与评价,获得最新、最真实、可靠且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证据,并应用这些证据指导临床医疗实践,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2.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
循证医学及其思维方式不同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它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观,为规范其今后的临床实践行为打下基础,而这也正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医学观察、评价方法和临床实践过程仍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其评价和实践所得结论尚缺乏严格的科学证明。在医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医学教育不完善的一面所带来的问题日显突出。
3.病理学专业教育现状
病理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医疗环境对病理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有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求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关爱生命的理念。以往的教学理念中存在“重能力轻医德、重视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以及教学体系设置中的缺陷,使我们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了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教育、实践教学在引导学生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病理医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严重影响了病理学专业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得我国的病理医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远不及西方国家。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病理专业技术不断更新,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无法完全适应病理学发展的需要,这使我们现有的知识和临床技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过时。所以,如何使一个医学生在校期间学会主动更新过时的知识,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急需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医学教育模式,实现向“以教材与参考资料并重、教师与学生互动并重,课堂讲授与课外学习并重”的启发引导式教育模式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会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从现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参与者。
4.用循证医学理念指导病理学教育
学生进入医学高等院校以后,虽然接触了大学的课程,但是基本上都是基础理论课,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还没有从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转变过来,对医学专业知识的了解更是寥寥无几。在病理学这个“桥梁”学科中,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改革和转变,既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挑战。当然,如果能够使学生成功转型为临床型的循证思维,对今后临床课程乃至一生的临床实践都是受益匪浅的。这就更需要学生主动地接受循证思维并改造自己。这些学生虽然学习医学,然而没有任何的临床专业知识,可能看过病例后无法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协助。病理学教师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贯彻循证医学的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外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掌握最新的知识体系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这对很多临床病理科和理论教学分开的院校来讲,实在是很难克服。综上所述,循证医学是对传统医学的补充和完善,能够更好地为医学这一特殊领域培养实践型实用人才。循证医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中的应用,将会是病理学实验课和理论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
总之,循证医学对病理学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其促使病理学重新审视自身的科学证据基础。随着对“循证”观念的普遍认同,循证病理学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之一,其实施对提高病理诊断和科研水平、增强病理诊断对临床的指导性等具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2
[2]Evidence?鄄Based Medicine Working Group. Evidence?鄄Based Medicine: 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 JAMA, 1992, 268(17); 2420-2425
循证医学概述范文2
【关键词】BOPPPS;循证医学;教学效果;参与式学习;教学设计;课堂氛围
循证医学是由美国和加拿大流行病学家提出的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是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一门新兴学科[1],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指医生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针对患者的具体临床问题,谨慎、确切和明智的采用目前最佳的证据对患者的诊治做出科学的决策,从而取得最有效的治疗结果[2]。传统经验医学转向循证医学的理念是当今医疗界的一场伟大变革,循证医学的科学思维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中,循证医学在医学的发展中永居前沿。我国医学院校将《循证医学》课程加入常规授课计划并强调增强医学生循证医学的理念对于培养一名合格医师,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能够自己主动查询最新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指南至关重要[3]。我校早已将《循证医学》这门课程作为所有医学专业的常规选修课,而且即将纳入必修课范畴,对已选修的学生按必修课对待,对未选修的学生统一安排补修,说明循证医学越来越受医学界对医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视。在上该课程时,学生已学过基础医学和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我们将循证医学课程设为16个学时,正好可以全面地讲述循证医学的产生背景,概念和作用,医学文献的阅读和检索,循证医学的实践和评价以及一些医学科研项目书的撰写等。因为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关系密切,临床流行病学是循证医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循证医学是临床流行病学的延续[4],流行病学也属于医学生的必学课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方便知识的融汇贯通,我们选用了王家良主审、刘续宝主编的第4版《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的教材。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评价循证医学课程过于枯燥,对其缺乏学习兴趣,厌学情绪比较高,该课程主要以教师传统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听讲,课堂氛围比较沉闷,所以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使课堂设计变得高效、有趣极为重要。据此,我们将BOPPPS教学模式引入循证医学课程,对其教学效果做初步的探索。
1BOPPPS教学模式概述
起源于北美高校技能培训机构的BOPPPS[5]是基于教育学关于人的认知理论所推崇的有效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是强调学生全方位参与和反馈的闭环式教学模型[6]。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学生的注意力最多维持10~15min[7],BOPPPS教学模式将课堂设计分为6部分[8]:B(bridge-in,导入)、0(objective,学习目标)、P(pre-assessment,前测)、P(participatory–Learning,参与式学习)、P(post-test,后测)、S(summay,总结),六个字母代表六个互相关联的教学环节,从而使课堂教学不分散,教学设计更合理、更高效、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9]。根据学生对循证医学内容的兴趣度,我们选取“临床医学科研项目申报书的撰写”内容为例进行BOPPPS教学效果探讨。
2BOPPPS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2.1教学研究对象和方法
2.1.1研究对象。选取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对口升学生共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人),对照组(50人),实验组平均年龄(20.3±0.2)岁,学习成绩(76.32±8.27)分,对照组平均年龄(20.1±0.4)岁,学习成绩(76.51±8.12)分,两组一般资料及前期学习过的相关课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1.2研究方法。实验组学生给予BOPPPS联合多媒体教学法,具体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课堂灌输式讲课结合多媒体课件讲授的方式,两组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进行考核。
2.2BOPPPS具体教学实施过程
课前告知学生下节课要学习关于临床医学科研项目申报书撰写的相关知识,令其通过网络搜索或者图书馆查阅的方式查询有关科研以及科研项目申报书的内容,做到对该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做好课前预习;课堂讲解过程为:B(bridge-in,导入),首先通过引入图片和画简表的形式向学生展示项目申报书的模板以及具体内容组成包括什么,之后对什么是科研以及科研项目申报书包含的每项内容(比如:课题名称、项目组成员、立项依据等等)进行详细讲解,趁学生思维比较投入时再进入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应用某医学院学生撰写的题为“口腔保健在你我身边”的项目申报书的例子详细分析该项目申请书的每一步是怎样构思和撰写的,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的学习状态。0(objective,学习目标),接着说明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希望学生了解并掌握科研项目申报书的撰写(重点);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自己构思并完成一份简单科研项目申报书的撰写(难点)。P(pre-assessment,前测),利用几个随机小测试询问学生对科研项目申报书的了解度,比如说是否有同学申请过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或者是否有参与本校教师的科研团队,并接触过项目申请书的书写?亦或是在参加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竞赛时是否有过简单的申报书的书写?如果有学生先前书写过科研申报书,可以让其对书写过程做个简单分享,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侧面了解他们对本内容的熟悉度,从而适当调整上课节奏。P(parcticipatory,参与式学习),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通过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大学生不吃早饭与健康的关系,大学生熬夜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等例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核心思想主要围绕“对于上述这些例题是否能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如果可以应该怎么样按项目申报书的构成撰写一份合格的项目申报书呢?或者学生之间可以集思广益,共同拟写出一个有意义的、切合实际的项目课题”。教师听取各组同学的发言并做相关点评,或者让学生之间互相点评,在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课堂参与度提高,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P(post-test,后测):为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要求每位学生利用自己现有的医学知识,自行选题独自完成一份医学科研项目申报书的撰写,包括(项目题目、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研究结果、项目的展望和不足之处)(20分)作为本课程的考核,对照组学生也采用此方法进行考核。S(summay,总结),教师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份完整科研项目申报书的撰写流程和需要注意的细节,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帮助学生再次回顾和梳理知识框架,引导学生深入反思,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教学效果评价
为观察BOPPPS模式的教学效果,给予两组学生布置相同作业作为考核。其中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成绩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得到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在本研究中,实验组学生通过应用BOPPPS的教学模式后,其在科研项目申报书撰写考核中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本节课程应用BOPPPS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讨论
BOPPPS这种新型的、实操性较强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讲授的低效率、枯燥无趣的特点,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使得课堂时间分配更合理,知识讲授结构更清晰[10]。本研究中选取了循证医学课程的一节内容运用了BOPPPS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突出的效果,改变了原来沉闷的课堂氛围,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了学生课堂注意力,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挖掘,增加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得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均得到有效提高[11]。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应当灵活应用BOPPPS教学模式,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采用,授课教师应该根据所讲内容的难易度和学生的背景知识选择性的应用,对于较难理解的内容还是应该采用传统的详细讲解为主,而且其6个环节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讲授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分析做相对应的调整[12],使得BOPPPS的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使课堂教学真正变的简单、高效。
参考文献
[1]王凌鹏,蒋华,罗健.PBL教学法与循证医学思维相结合在心血管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科技信息,2017(22):63-66.
[2]李瑞,秦丽岩,姚华,等.PBL结合循证医学理念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9):41-42.
[3]幸世峰,周丽莉,罗梅.循证医学思维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新疆医学,2019,49(1):99-100,90.
[4]张玲,杨兴华,闫宇翔,等.整合基础和临床资源创建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课程联合新模式[J].医学信息,2015,28(38):8-9.
[5]李超慧.BOPPPS教学模式在《伤寒论》教学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17,32(19):2884-2886.
[6]沈昕,杨慧敏,文学明,等.BOPPPS教学模式结合基于案例学习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39(5):362-366.
[7]赵红晔,王月飞,王洋,等.BOPPPS教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6):424-426.
[8]刘春伶.互联网+时代BOPPPS教学行动研究[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8,37(6):102-105.
[9]杨秀华,孟涛.BOPPPS结合毕博平台在产科课间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29-32.
[10]应亮.BOPPPS教学模式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3):352-354,358.
循证医学概述范文3
[关键词] 医学信息学;KDC;循证医学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a)-164-02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医学领域带来了重大革新。21世纪,电子病历(CPR, computer-based patient records)将是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核心和临床信息工具,已成为目前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此基础上建立医学案例库,通过计算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提取归纳大量病例中蕴含的规律,使其成为临床知识的来源和临床决策依据,是医学信息学和循证医学发展的基础和必由之路。
1 医学信息学的发展现状及需求
医学信息学(medical informatics)是一门快速增长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如何存储、检索、共享及有效利用为解决问题和决策所必需的生物医学信息、数据和知识,近年来在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1]。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医学文献资料的共享和检索,如美国在政府资助下建立海量医学文献数据库,制定统一规范的医学术语,推动数据规范化,便于用户高效查找所需信息。在医疗机构内部,由于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80年代就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HIS系统已普遍应用,现在的主要工作是数据的标准化和信息系统的集成化,以实现对医疗、科研和教育的全面支持以及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国内医学信息学发展较晚,以医学文献资料检索为主[2]。近来亦得到医学界的重视,已有眼科信息学等专业领域的研究[3]。近年来知识的重要性被普遍认识,医学信息学的发展方向是医学知识管理和医学知识的自动获取已成为共识。目前医学知识管理的研究主流是采用ontology、RDF、XML等技术对医学文献资料进行语义标记,以实现自动分类和智能化检索,医学知识自动获取则侧重于通过KDD技术对生物医学方面的试验数据进行挖掘。但要指出的是,这些工作对临床医疗的支持远远不足,原因在于忽视了临床医学的经验性和复杂性。临床医学的经验性决定了医疗案例是极具指导价值的知识来源,基于病例库的知识发现必然会成为医学信息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国内外都较为缺乏,已有的研究工作存在下述缺陷:虽然电子病历是文本格式记录,其语义信息难以计算机处理;案例用研究者自己选定的一组参数表示,不能表达病例的时域特征和语义结构;也缺少对复杂案例数据挖掘算法的研究;缺乏对基于例库的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因此病例的语义表示、病例库管理及面向病例库的知识发现、基于病例库的知识管理研究对于医学信息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2 循证医学的发展及需求
循证医学是近年来临床医学极力推广的医疗模式,强调应用获得的最佳临床研究证据,但当前循证医学所采用的信息技术主要是临床资料数据库管理和检索,而文献中的临床研究通常在实验设计时屏蔽了患者的个体化差异,且倾向于报道阳性结果,并不能保证实际治疗的有效性[4]。通过对大量实际病例建立病例库,用计算机技术智能化对病例库进行统计、分析和知识挖掘,可以避免目前循证医学所面临的上述问题,其结果可作为有效的临床证据。
3 基于案例库的知识发现的研究瓶颈
基于案例库的知识发现(KDC)所面向的是结构复杂、知识丰富、有时域变化的案例,目前KDC的研究国内开展的较晚,尚缺少系统性的研究。国外KDC的研究亦属于起步阶段,试验案例不能体现KDC的复杂性[5]。
综上所述,医学案例信息丰富、结构复杂,其描述目前仍以自然语言为主,用目前的关系数据库技术对其进行管理,难以使医学病例库成为临床医生的知识来源及临床决策的依据,难以实现数据资源和知识资源的共享。为此,我们归纳出了该领域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3.1 面向形式语义的病例表示方法的研究
病例表示方法应具有通用性和形式化特征,适合计算机处理。要能够表达患者的病理、生理参数与诊断、治疗措施之间的语义关系,能够表达病例中各概念间的时序逻辑语义和治疗过程的时序性特征,能够表达疗效评价。我们认为可以采用本体(ontology)作为病例表示方法的理论基础,国际上正在开发建立的统一医学语言系统(UMLS),便于实现计算机处理,人工智能领域中的语义网络知识表示方法适用于表示医学本体,并可通过对语义网络加入量化和时序标记进行扩展。以上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实现病例的计算机语义处理。
3.2 病例库的构建及管理
卫生部正在着手制定电子病例的数据格式标准,医学病例的数据结构要易于实现与其他电子病例系统间的数据格式转换,实现互操作性。但目前数据的存储、维护和检索需要在关系数据库上进行,为此要解决从病例库的逻辑结构到关系数据库的映射。可以通过对时序标记的分割映射为一组二维网状结构;采用类似于构造演绎数据库的方法,使其能表达二维结构,这样就可以实现从三维逻辑结构到一维关系的形式化转换。互操作性可以通过本体映射实现,目前已经有较多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3.3 病例库上的知识发现算法研究
为了从医学案例库中抽取具有临床决策价值的知识,应重点研究以下知识发现算法:模式聚类算法,量化的关联规则发现算法,差异分析算法,离群模式发现算法。对于医学病例而言,病例结构复杂,需要降维以提高算法效率,维度过低又有可能线性不可分,对病例信息的维度处理是一个难点。在知识的监督下进行知识发现可以降低挖掘算法的盲目性,我们认为,病例表示的拓扑结构中蕴含了较多的知识信息,可以将其提取出来作为挖掘算法的控制机制,将挖掘算法改造为有监督的机器学习算法,提高算法效率。
[参考文献]
[1]崔雷.Medical Informatics概念和历史[J].医学情报工作,2004,25(4):241-244.
[2]董建成.医学信息学的现状与未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4):232-235.
[3]王晓幸,王勤美.眼科信息学的发展概述[J].中华眼科杂志,2006,42(5):476-480.
[4]陈臻,郭小健.循证医学在眼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2005,26(10):41-42.
循证医学概述范文4
[关键词] 信息素养 医学信息素养 能力标准 标准化评估工具 医学领域
[分类号] G350
21世纪,人口与健康问题成为全人类关注的焦点,医学科学整体化、综合化和多元化的长足进步使医学信息与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著名循证医学与知识服务专家Muir Gray指出,知识是疾病的敌人,医学领域从业人员、患者更加依赖信息和知识更新来战胜疾病和伤残。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2001年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在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与研究两大领域对医学毕业生的信息素养做了详尽的要求。至此,医学领域从业人员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要求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并成为全球执业医师的金标准。本文在对医学领域的信息素养发展进行概述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及其标准化评估实践情况,目的是为研究制定适合中国特色的医学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及标准化评估工具提供参考和依据。
1 信息素养在医学领域的发展
信息素养是指能够认识到信息需求并有效地获取、评价和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在医学领域,Toups D M于1985年发表的《医疗远程通信:医学科学与艺术的根本变化》一文中首次提出了"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一术语。文章指出,计算机和医学信息检索系统的应用将对医学实践产生根本性和重要性的变革,信息素养应该是未来医生医疗实践中的必备技能。当时就已经强调了信息素养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在MEDLINE/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主题为“信息素养”的文献发现(检索时间为2009年11月9日),医学领域信息素养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并不多,进入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后,其研究活跃性迅速提高(见图1)。值得一提的是,自2001年《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以来,对医生基本能力中信息素养能力的强调使得该领域的研究文献呈现迅猛增长的趋势(图1加粗折线)。
目前,国外学术组织或政府已经非常重视医学领域的信息素养研究。2003年美国医学图书馆学会(MLA)成立了健康信息素养项目组(Health InformationLiteracy Task Force),致力于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信息素养促进。2006年MLA主席Jean P S将优先发展领域确定为MLA的成员必须要在提供面向公众的健康信息方面发挥更广泛的作用,由此开始将信息素养的教育对象由卫生保健提供者拓展至患者与公众。2008年,英国国家卫生服务系统(NHS)建立了一个促进苏格兰地区卫生保健的信息素养框架,要求卫生和社会保健专业人员快速地获取信息并具有合理利用知识的技能。不仅如此,NHS试图创建一个国民健康信息支持服务系统,以确保患者和公众在查找所需信息、理解获取信息、培养有效利用信息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获得支持。信息和知识是可以用来改善患者护理和促进公众健康的有力工具,信息素养现已成为个人和社区促进健康、幸福以及改善生活环境的关键因素。
2 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研究
2.1 通用层次
通用层次是对信息素养基本能力的研究,其内容主要涉及信息素养的内涵,即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国外关于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的研究起步较早,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德国、瑞典等国均拟定了自己国家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2000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CRL)批准并颁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Education),目前该标准已经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各国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和评估的指导标准。其他的如ANZIIL标准、SCONUL标准、IFLA标准等均与ACRL标准有着密切联系。国内最早提出、内容比较完备、包含详细的二级评估指标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是陈文勇和杨晓光拟定的《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而孙平等制定的《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则是我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地区性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评价体系。
2.2 学科层次
信息素养本身有一个分层次的问题。学科层次是指在通用层次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制定的基于学科领域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Dorothy编著的《基于学科的信息素养评估蓝图》(A DisciplinaryBlueprint for the Assessment 0f Information Literacy)一书中强调高等教育必须要教授学生所在学科领域所需的信息能力,必须建立学科领域的信息素养评估标准。结合职业和专业背景,对特殊群体的信息素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使其能够反映某一学科领域的专业素养要求,必将是未来信息素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ACRL近年来也逐步倾向于学科领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的研究设计,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专业信息素养标准或指南,如2006年《科学、工程与技术领域信息素养标准》、2007年《英美文学专业研究能力指南》、2008年《人类学与社会学学生信息素养标准》和《政治学专业研究能力指南》。但医学领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或指南尚未见报道,国内仅有张宁发表了题为《医学本科生信息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硕士论文,遗憾的是该研究主要是针对信息素养的一个方面――信息能力,而提高信息素养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应该将循证医学的实践能力纳入其中,张宁拟定的体系框架未能很好地体现医学教育的特点,因此学科特征并不明显。
3 信息素养标准化评估工具研究
信息素养标准化评估工具,是指以信息素养领域能力标准或结合学科专业领域能力标准为基础,研究设计并证明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用来测量个体或群体信息素养能力的测试问卷,它包括单项或多项选择题、评估量表或评价量规(Rubric)等形式。
20世纪90年代,国外就有很多研究者设计了用来评估图书馆信息素养干预后学生在认知和感情上的变化,但是这些工具大都只是局部应用,也没有经过详细的检验与测试,均未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国外学者每当讨论到规范化的信息素养教育评估面临的困境时,一致结论为标准化评估工具的缺失是最大的障碍。
2001年由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承担的SAILS项目(Standardized Assessment 0f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ls)
解决了这一问题,并首次提出了对信息素养进行标准化评估这一术语。它基于ACRL标准,是一个针对大学本科学生信息素养各方面能力指标的、以多项选择题为主要题目类型的标准化测试。2005年SAILS项目已经设计出一个包含大约150个信息素养测试题的题库系统,评估的是通用层次的信息素养。SAILS目前已成为信息素养标准化测试的典范。基于ACRL逐步倾向于学科领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的研究设计,SAILS项目从2006年起开始致力于学科领域信息素养评估工具的研究,其中佛罗里达大学承担了教育学学科的信息素养标准化评估工具研制的任务。项目组在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2000年制定的面向教师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和美国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CRL)2000年制定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衡量师范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标准化评估工具,即教育学领域的信息素养评估量表””(Information Literacy Assessment Scale for Education,IL-AS-ED)。这一项目是设计学科领域信息素养标准化评估工具的国家行动的一部分,ILAS-ED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学科领域信息素养标准化评估工具。
同时,很多国外研究者也设计了医学领域信息素养评估工具。如Berner等人设计了一个针对医学生关于网上资源与数据库检索技能以及批判性评价能力方面的评估模型,证实了评估者间的一致性信度。Ross和Verdieek设计了一个针对家庭医生在循证实践中提出问题并进行批判性评价技能、以多项选择题为主要形式的调查问卷,并证明了其有较好的内容效度。Johnston等人设计了一个关于医学生对循证实践知识、态度、行为、利用以及未来应用认知的调查问卷,并证明了有较高的表面效度、内容效度、效标效度和结构效度,也有较好的信度。Ramos等人设计了一个关于在循证医学实践中提出问题、检索证据并进行研究设计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开放式问卷,通过对115位住院医师、循证医学专家和家庭医生的评估,证明了该工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上述评估工具尽管均被证明具有良好信度或效度,但都是基于信息素养的个别方面进行的研究,主要涉及循证医学实践中数据库检索、信息源选择以及问题提出等方面。而目前对综合信息素养能力进行系统性评估的研究却往往缺乏对评估工具效度和信度的测试与描述。2007年一项循证图书馆学研究显示,尽管医学图书馆员在医学生或医护人员信息素养干预方面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但目前并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他们提供的干预措施在提高临床医生的信息技能方面是有效的并对患者护理产生积极影响。原因之一在于目前缺少一种用来系统性地评测医学信息素养并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评估工具。因此,研究医学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并建立具有推广价值的科学、适度、可行的标准化评估工具,实现对医学领域不同从业人员信息素养水平客观、正确、全面、可靠的综合评价,从而发现个体或群体信息素养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及信息素养教育的薄弱环节,对于医学领域从业人员信息素养缺失的预防、缓和和改革策略的制定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4.1 我国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及评估研究中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对国外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及其标准化评估工具的综述,可以发现:①国外信息素养标准制定者都是享有很高威望的学会或专业机构,同时广泛吸纳各学科专家参与,使这些标准体现了一种全国共识,且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专业性,因而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而我国信息素养研究的滞后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不到位,致使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局限于部分专业人员和学者的个人研究,且由于研究者对信息素养的理解和认识差异,评估标准中表述的信息素养能力缺乏具体的能够实际应用的评价指标,即可量化测量的指标项目太少,难以适应评估中精确测试的需要,缺乏可操作性。②国外学者强调信息素养测评所应用的工具应该是基于标准并且经过科学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的。但目前我国的信息素养评价实践多用自行设计且缺乏信度和效度检验的调查问卷,强调结果,忽视过程;注重总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缺乏导向性;注重横向的面上的评价,忽视纵向的立体的评估。这是今后我国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及评估研究中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4.2 重视国内医学信息素养的研究
信息素养对于医学生、卫生保健提供者、患者乃至公众的重要性已经受到了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欧美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已实施了相关行动。但医学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和标准化评估工具的研究设计是目前国内外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国内目前在这一领域处于空白。结合国外通用领域及学科领域信息素养的发展及其标准化评估实践的研究成果,研制国内医学领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与评估工具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循证医学概述范文5
(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在人力资源循证人力资源决策制度下,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效应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主要探讨了不同时期人力资源循证人力资源决策的使用方法,并研究其影响企、事业部门效能的机制,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力资源;循证人力资源决策;管理效应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2.020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全新时代,我国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传统市场竞争环境中,我国国内的企、事业仅需要面对来自国内的竞争对手,而到了现代市场竞争环境中时,不仅需要面对国内竞争对手的压力,还需要面对来自国际上的竞争对手。因此,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企、事业管理工作的发展,同时推动了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促使我国相关工作者进行不断的创新,寻找全新的思路来应对日益激烈的挑战。
1 人力资源管理效应的概述
如果想要在当下的环境中不断提升企、事业的竞争能力,就必须对企、事业的人力资源施行合理化、科学化的管理工作,这样可以提升企、事业整体的组织绩效,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效果与企、事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各项战略的实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者认为,目前的人力资源有着很多的特性,例如稀缺性、不可复制性以及灵活性等,这些特性都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方向,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者必须对人力资源的这些特性进行了解,并针对这些特性为企、事业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于企、事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果也就是其管理效应,其主要包括三大类测量标准,分别:企、事业人力资源的外部配比度;企、事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源本身的效能。其中企、事业人自力资源外部的配比度主要就是对企、事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人力资源所起到的执行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应对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表现,其主要强调人力资源与企、事业发展策略之间的关系。企、事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指的是员工对于企、事业的忠诚程度,也就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员工所能够为企、事业带来的效益,员工本身的职业素养培养效果,同时还包括员工对于企、事业文化的认可度。而人力资源本身的效能也是评价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效能的重要评价标准,其内容较多,囊括了员工在企、事业运营过程中的全部工作绩效,属于一类综合性评价数据。
2 循证人力资源决策的概述
循证人力资源决策的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其主要是以当时已经被大众所关注的循证理论为基础,其早期被应用在教学领域、犯罪学领域、法学领域、医学领域等多个方面,在近代时才被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并极大程度地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效能,因此部分研究者认为应该将这一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进行推广。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仅能够对我国以往的企、事业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在面对时下日趋复杂的人力资源竞争环境下,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事业的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现代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就应该不断对企、事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进而提升企、事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对风险的预判能力,稳定企、事业的发展。循证人力资源决策一般是以“证据”作为讨论的核心,其主要由研究证据观、个体经验证据结合观以及多重证据观所组成。
其中研究证据观主要就是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其完全依据与科学化的管理证据来开展相关工作,并不会因个人主观判断和工作经验而产生变化,这种管理方法是完全理性化的管理模式。个人经验证据结合观是将人力资源管理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科学化的证据相结合进行的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个人主观意识和科学证据的结合,但是由于这种管理模式,需要相关管理者自行对各类证据进行主观判断,因此对于部分个人经验较少的管理人员相对不适用。多重证据观则指的是在科学化证据观的基础上,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和提供帮助管理者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时的经验、证据等进行判断的综合性数据,这类管理理念能够实现管理者对管理决策的综合性考虑,并且根据相关证据因素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大大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其要求相关管理者必须在得到4种以上的相关证据下才能够进行判断,相对于前两种证据观,这种方法具有更好的全面性。
3 决策承诺理论和循证人力资源决策、人力资源管理效应之间的关系
在以往的研究过程中,针对循证人力资源决策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效应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仅在近几年中才有了系统性的研究。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循证人力资源决策理论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其对于在工作过程中的相关证据的更新有着较大的重视度,并以此作为工作的重点,这样能够较大程度地帮助企、事业获得外部人力资源的支持,进而能够实现企、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进而提升企、事业的整体管理效应。同时相关研究者还提出了“决策承诺”理论,即是接受决策并将其付诸实践的工作者对于该项决策施行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表现企、事业对于该项决策在施行过程中的支持力度。由此可见,想要提高企、事业人力资源的循证人力资源决策效能,首先就需要提升执行者的决策承诺效果,其三者之间具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决策承诺在实际工作施行过程中一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员工对于新变革的决策本身就具有着一定的抵触心理,这使得新决策在施行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干扰,使得决策的承诺效果大打折扣,其后的发展过程中,执行者可能会看到决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一面,因此增加了决策承诺效果,该项决策才能够真正得以实施。其次,现代的市场经济发展较快,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人力资源部门在对相关决策施行的过程中,一个细小的失误或延误都可能会对决策承诺的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决策执行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决策承诺效果。第三,企、事业所进行的各类决策之间都具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在对于一项决策执行的过程中出现承诺较低的情况,则可能会导致其后一系列的决策执行出现障碍,并且会对整个企、事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
4 循证人力资源决策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效应的影响
4.1 二者之间的关系
根据研究显示,人力资源循证人力资源决策和人力资源管理效应具有着正相关关系,从二者的基本理论上来看,人力资源循证人力资源决策就是强调以证据作为管理人力资源的依据,并指导相关员工对企、事业的决策进行执行。而人力资源管理效应也就是人力资源部门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对于企、事业决策的完成效果。由此可见,如果人资资源循证人力资源决策模式能够在企、事业内部合理的开展,其所达到的效果即是人力资源管理效应的提高,也就可能提升企、事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4.2 循证人力资源决策如何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效应
在企、事业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企、事业的人力资源对于企、事业管理者决策的执行能力也就反映了企、事业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效应。而为了提升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就必须要将人力资源循证人力资源决策落到实处。首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员必须要提高对于循证人力资源决策理论的认知,并且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将这一理论落到实处。其次,企、事业的管理者也应该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相应的支持,多为其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证据,并同时保证企、事业人力资源的供给量,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充分的筛选空间。第三,强化员工对于决策承诺理论的重视度,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对于企、事业的决策要做到最优化执行,不能够出现消极怠工的行为,尽最大可能避免个人因素个企、事业整体决策承诺带来影响。
5 结语
现代企、事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施行的过程中需要引入人力资源循证理论,通过不断对自身人力资源的完善,提高企、事业人力资管管理效应,提升企、事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鑫,孙清华.SHRM对企、事业绩效影响机理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151家企、事业的问卷调查[J].管理工程学报,2013(3)
2 刘冠华.内蒙古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 张洪霞.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契合性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4 蔡旭东.北京体育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循证医学概述范文6
儿童细菌性脑膜炎诊治的循证实践 万朝敏,朱渝,邓建军,康冰瑶
谈临床住院医生的培养和教育 许峰
第1例严重脱发和骨髓抑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加重吗? 胡坚,李崇巍,马继军,张先喜,韩红玲
儿童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肺炎2例成功救治经验探讨 祝益民,张新萍,胥志跃,罗如平
先天性肺淋巴管扩张症1例 肖作源,陶瑜,唐新意,郭蕾
Rubinstein-Taybi综合征1例 何健峰,田杰,白永虹,余更生,刘晓燕,李谧,蒲晓芳,罗雪,林琴
新生儿单心室伴永存动脉干1例 吴慧娟,王小刚,刘晔,赵仲华,张志刚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探讨及安全管理 Cheryl L.Hoying,Linda Workman,Susan Allen,郑显兰,张玉侠
口服益生菌预防早产儿严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程国强,王来栓,周文浩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 史源,唐仕芳,沈洁,赵锦宁,胡章雪,李华强
不发达地区农村6至8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的横断面调查与其生长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孙倩倩,王俊丽,薛敏波,盛晓阳
新生儿红斑狼疮12例临床特征和远期随访 周志轩,吴凤岐,赖建铭,黄小兰
中国癫患儿丙戊酸群体药动学模型的建立 郁莉斐,丁俊杰,石珩,李智平,焦正,王艺
正常足月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特点的多中心研究 施亿赟,程国强,邵肖梅,庄德义,刘登礼,刘先知,汪吉梅,姚明珠,王志中,周文浩,王来栓,曹云
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19例临床分析 林海生,杨思达,宁书尧,郑可鲁,张雅妮
脂联素基因SNP276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曹凌峰,罗飞宏,支涤静,程若倩,沈水仙,杨毅
不同型别的功能性便秘患儿直肠测压对照研究 肖童,江逊,方雪娟,兰莉,仝海霞,王宝西
法洛四联症伴肺动脉瓣缺如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刘芳,吴琳,齐春华,张立风,胡喜红,黄国英,梁雪村,马晓静
第五讲:现况调查 唐少文,詹思延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面部表情认知特征研究进展 郭嘉,静进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急诊科
第10例反复左下腹痛伴低热1个月 肖园,许春娣,袁菲
经皮支架植入治疗心脏术后肺动脉分支狭窄1例 吴琳,齐春华,贾兵,黄国英,刘芳,叶明,陆颖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侵袭性真菌感染及右肾消失1例 蒋也平,沈颖,贾立群
中国儿童生存状况:婴幼儿死亡率变化趋势 米杰,张美仙,MI Jie,ZHANG Mei-xian
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余章斌,韩树萍,郭锡熔,YU Zhang-bin,HAN Shu-ping,GUO Xi-rong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孙金峤,陈燕琳,周文浩,SUN Jin-qiao,CHEN Yan-lin,ZHOU Wen-hao
不同疾病状态下新生儿脑组织氧合变化的对照研究 刘云峰,周丛乐,张家洁,李志光,华,王俊怡,谢利娟,周晓光,张巍,刘颖,LIU Yun-feng,ZHOU Cong-le,ZHANG Jia-jie,LI Zhi-guang,WANG Dan-hua,WANG Jun-yi,XIE Li-juan,ZHOU Xiao-guang,ZHANG Wei,LIU Ying
与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配方奶粉相关儿童泌尿系统结石的现况调查 李颖杰,邱绣,高岩,钟桴,邓颖敏,杨华彬,邓会英,叶红,钟发展,陈嘉慧,谢国麟,LI Ying-jie,QIU Xiu,GAO Yan,ZHONG Fu,DENG Ying-min,YANG Hua-bin,DENG Hui-ying,YE Hong,ZHONG Fa-zhan,CHEN Jia-hui,XIE Guo-lin
人乳与早产儿配方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的Meta分析 冯宗太,徐惠玉,贲晓明,FENG Zong-tai,XU Hui-yu,BEN Xiao-ming
儿童先天性体动脉-肺动脉瘘4例并文献复习 姚瑶,申昆玲,胡英惠,曾津津,孙记航,冯雪莉,YAO Yao,SHEN Kun-ling,HU Ying-hui,ZENG Jin-jin,SUN Ji-hang,FENG Xue-li
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8例并文献复习 周名秀,张靖,陈峥嵘,肖伟强,邓力,ZHOU Ming-xiu,ZHANG Jing,CHEN Zheng-rong,XIAO Wei-qiang,DENG Li
染铅大鼠胎盘一氧化氮、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与胎盘组织超微结构的相关性 马海燕,李红,王云英,李向红,张采欣,MA Hai-yan,LI Hong,WANG Yun-ying,LI Xiang-hong,ZHANG Cai-xin
第三讲:队列研究 夏愔愔,詹思延
免疫调节剂对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张巧玲,王晓芳,洪建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
第9例早产儿腹胀、呕吐、皮肤黄染 沈云琳,李敏
第一讲: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概述 詹思延
典型失神发作及其相关癫综合征研究进展 马秀伟,张月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科
新生儿非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1例 张蓉,陈超,曹云,胡晓静
早产儿代谢性骨病4例 马晓路,罗芳,施丽萍,杜立中
品德高尚,治学严谨——樊绍曾教授追思会侧记 陈超,张崇凡
休克的处理 陆国平
新生儿惊厥的处理 陈超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诊治 陆国平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 易著文
急性肺水肿发病机制和临床评估 李昌崇,单小欧
心力衰竭的诊断和处理 黄国英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和治疗 张琪,王天有
颅内压增高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 王晓慧,方方
灾难性严重心律失常的救治 田宏,桂永浩
哮喘持续状态 洪建国
贫血 唐锁勤
汶川地震对儿童心理的影响与心理救助 郑毅
颅脑外伤及颅内出血 李昊
腹部外伤处理原则 王维林
创伤性气胸 贾兵
四肢创伤早期治疗 张向鑫,马瑞雪
破伤风的诊断和治疗 张国成
气性坏疽 傅海燕,王建设
上呼吸道梗阻 孙越峰,陈志敏
急性阑尾炎 肖现民
引起腹痛的常见外科疾病及处理原则 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