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发展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信息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信息发展规划

地理信息发展规划范文1

关键词:战略知识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系统;规划设计

前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市场经济已经迈入信息化发展阶段,这就要求企业建立起适应信息社会竞争需要的发展模式。实施战略知识管理不仅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现阶段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基于战略知识管理对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系统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

(一)战略知识管理理论。所谓战略知识管理,主要指的是将企业内部与外部具有价值的知识体系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并通过相应的策略与方法对战略知识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能力,知识管理战略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企业获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1]。现阶段国际管理学家对战略知识管理理论一般存在两种理解,一部分学者认为知识管理战略是为了兼顾企业及其全体员工的利益,实现组织的总体战略以及员工的个人目标战略相匹配;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战略知识管理是一种促进企业革新的战略,主要通过对新知识的传播与应用实现。

(二)信息构建理论。随着近年来企业信息资源迅速增长,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因此对企业信息系统各层面资源进行整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战略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于对战略知识的创造与应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以及信息技术营造良性的知识共享环境。信息构建理论主要在于对组织内外信息空间的数字化信息的利用与管理,对于构建基于战略知识管理企业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具有必要性。

(三)资源基础理论。资源基础理论认为,组织的资源差异会直接导致综合竞争能力的差异性,换言之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其拥有价值资源的质量。资源是企业向社会提供相应服务或产品的过程中,实现战略目标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同时也是企业创造自身利益的基础,为了提高自身的绩效水平,企业应当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鉴别与保护,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

(四)核心竞争理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单一资源的表现,而是知识、技术、管理文化等综合能力的组合。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可以有效地对企业其他资源进行支撑,并具有长期性的演化能力。现阶段战略知识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基于战略知识管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系统规划设计

战略知识管理信息系统本质上讲是一个以人的智能为主导,再辅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人机结合管理系统,是辅助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战略资源管理的信息平台[3]。

(一)明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定位。基于战略知识管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系统规划设计,首先应当明确战略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目标以及实际功能定位。在对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的知识进行科学创建以及合理配置。在建立战略知识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应当兼顾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不仅应当注重对显性知识的整合以及共享,还应当重视对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呈现,注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间的潜在联系,进而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间的转换。

(二)建立良性的激励机制。为了保证战略知识关系系统运行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应当建立良性的激励机制,并优化企业管理层的管理理念[4]。有效性的战略知识管理与企业管理层的合理化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基于战略知识管理的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应当采取适当的激励政策,激励员工接受并适应企业知识管理文化。可以积极开办培训讲座与员工培训,并将员工的薪资与战略知识管理相挂钩,提升房地产企业员工对战略知识管理的热情,从而有效地推进企业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通过建立良性的激励机制,可以对战略知识信息管理过程不断进行优化,并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不断对信息管理文件进行修订与改善。

(三)构建相应的战略知识信息库。为了保证战略知识管理系统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对战略知识管理系统的主要管理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并积极构建相应的规划交流平台与战略知识信息库。战略知识信息库中主要对显性知识进行储存,在构建战略知识信息库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对战略知识的遴选进行严格把关,应当定期对知识信息库内的知识进行清理,对陈旧性的内容应当及时进行更新,保障企业战略知识的有效性,对战略知识规划交流平台的构建,应当基于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构建规划交流平台的过程中设置合理的知识库检索与连接功能,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间的交流与转换提供便捷的交流平台。

(四)优化战略知识管理团队。战略知识管理系统从构建环节、运行环节到维护环节都需要一个专业性高素质的管理团队进行管理,因此基于知识管理对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应当对战略知识管理团队进行优化,全面分析战略知识管理团队的结构构成,并对相关战略知识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审核,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5]。

首先,应当设置协调管理小组。协调管理者不归属于某一特定部门,在战略知识管理过程中他们可以与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并为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搭建桥梁。通常来讲,协调管理小组的学习能力较之一般战略知识管理人员更强,可以有效地对战略知识进行理解与补充,并对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提出创造性意见。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设置协调管理小组,并积极安排协调管理小组出外学习,从而培养其专业素养,推动企业战略知识管理系统工作的开展。

其次,应当聘请相应的技术权威。为了有效地优化战略知识管理团队,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聘请相应的技术权威,利用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对战略知识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并对房地产开发决策进行专业性的审核。同时,可以加强各个项目公司间相应技术权威的沟通与交流,实现集团专家资源的共享,从而弥补房地产开发企业子公司人才匮乏的状况。

最后,应当加强信息技术部门建设。战略信息管理系统是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的,因此为了对战略知识管理团队进行优化,应当重视信息技术在战略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基础地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信息技术部门的建设,不仅应当要求其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知识,还应当要求其深入理解各部门用户的需求,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客户需求进行正确表达的基础上,对战略知识管理系统进行改进。

结论:

总而言之,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是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部署进行全局规划的战略指导,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总体战略规划存在紧密联系。现阶段我国很大一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处于快速扩展的发展时期,为了有效地防范管理风险,构建战略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MBA中心2014秋集中A班学员)

参考文献:

[1] 查国平.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系统规划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

[2] 吴世豹.SGT集团信息系统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3] 尹敬刚.信息系统使用对房地产企业团队绩效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2.

地理信息发展规划范文2

 

 

当前随着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迅速兴起并保持高速增长,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显[1]。从政策层面来看,201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同年7月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测绘地信局联合印发《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至今,国家层面下发的支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鼓励性、指导性文件已接近十余项,为地理信息产业明确了发展蓝图和行动纲领。从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将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新常态,在新常态下,地理信息行业必将升级为推动国家经济“提质增效、结构优化”的重要产业,可以预见,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势头将更加迅猛。

 

校企合作是一种企业与高校间良性互动和有机结合的“双赢”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高校与企业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加工需要大量相关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对高校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的发展是难的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2]。因此,依托行业企业发展优势,不断整合校方资源,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搭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和学生就业质量、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互惠共赢将产生重要意义。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对于企业和高校的“双赢”效益显而易见:一是尽可能地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为企业的“招人、育人、用人”节省了成本;二是有助于学生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增强岗位适应能力,大大降低学生就业期间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三是有助于降低高校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四是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校企合作还拉近了制约企业和高校之间紧密衔接的两大距离,一是拉近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要求的距离,二是拉近了课程教学与职业实践的距离,有助于提高教学与就业的协调统一。

 

一、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预测

 

(一)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萌芽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其内涵不断拓展,作用更加广泛。根据《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提供的数据,截止2013年底,从事地理信息产业的企业达2万多家,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年产值近2600亿元。“十二五”以来,产值总规模年增产率30%左右。未来行业有望保持在20%以上的复合增速,2020年总产值将超过8000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

 

(二)高校人才培养规模

 

现阶段,国内高校测绘地理人才培养包括高职(专科)、本科、研究生。2011年计划培养人数共计35191人,其中本科生17468人,占50%,研究生2900人,占8%。如表1:

 

(三)地理信息产业人才供需分析

 

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逐步向空间地理信息的快速获取、自动化处理、一体化管理[3]和一站式服务方面发展,在这一目标实现过程中需要一批能坚持在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测绘地理专业人才。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预计,到2020年地理信息产业形成万亿的年产值,2011年地理信息产业产值为1500亿元,由地理信息产值情况,结合劳动生产率[4],预测出到2020年,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可以达到160万人。若按现有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从业人员计算,2020年地理信息产业将产生80万左右的人才缺口,形成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

 

实际上,目前地理信息行业各大企业不同程度的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数据采集人员,以正元地理信息公司下属的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例,仅2015年招聘新员工达175人,来自全国43所高校,其中硕士研究生19人,本科生133人。但如此庞大的招聘规模仍无法满足企业高速发展的需要,项目生产和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等环节仍然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

 

二、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的途径

 

(一)找准企业需求,加强就业引导

 

经过前期广泛调研,现阶段各地理信息从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随着业务形态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目前绝大多数单位与各地市规划部门签订了大量合同,而工期进度和生产组织问题是制约各单位合同履约的关键问题。因此,在目前状况下,企业需要的人才绝大多数是负责一线生产技术人员,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是地理信息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如测量搜点、工程物探等。而该类工作相对比较辛苦,工作环境也相对恶劣,导致在企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愿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关系。因此,该类专业的高校辅导员首先应该积极缓解这类矛盾:一要积极为毕业生通报地理信息单位的发展状况,使其知晓目前企业的用人需求均为项目生产类;二要为毕业生传达最新就业形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和择业观;三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教育工作,地理信息相关单位中,项目经理是企业中承担生产任务和管理任务的“双重”且关键岗位,对整个企业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决定性作用。一个好的GIS人才除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技术能力外,还应该具备实践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工程建设能力、宏观管理能力、市场竞争意识和高尚的品德[5]。

 

(二)积极构建学生实习见习基地

 

根据学科、专业性质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实习条件的地理信息单位,在协商的基础上建立学生实习见习基地对于高校和企业来讲,是“双赢”模式。企业现阶段在用工方面遇到的突出问题一是人才缺乏,这是由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二是高校毕业生对工作性质认识不清,导致入职企业后离职率居高不下,给毕业生本人和用人单位都带来不小损失。因此,企业方面对构建学生实习见习基地具有内在需求,一方面可以使毕业生提前了解用人单位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避免入职后大范围离职带来的较大损失;另一方面学生实习见习期间不同程度上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帮助,有助于缓解企业的产能压力。而对高校而言,构建学生实习见习基地,对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具有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实习基地是稳定长效的校外教学场所,要具有一定的接待能力,主要涉及到交通、食宿、安全等方面[6],而地理信息从业企业的项目驻地恰恰满足了上述条件,可以成为具备强大后勤保障能力的实习见习基地。

 

(三)校企共同开展项目申报或科技研发

 

地理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给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带来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目前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是各从业单位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诸多课题申报、项目研发和技术创新领域,需要高校的密切协助,并且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各从业单位为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对高校的需求也达到了空前程度,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技术革新、产品研发等,形成科技研发思维与教学理念有机结合、科研成果转化与教学内容改革良性互动的深度融合机制。在校企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过程中,辅导员要加强与高校内学术教师、科研人员的沟通和联系,善于整合各方资源,努力为学生就业寻求新的突破口。

 

(四)共同组织教育教学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应当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以行业发展为基础,而企业处在市场竞争中的前沿位置,对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趋势具有较为敏锐的洞察力。因此,要与企业加强联系和沟通,推进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搭建工作与学习相结合、产学研紧密联系的教育教学平台,将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及时引入到日常教学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五)完善实践教学

 

产业的发展带动技术的进步,当前地理信息产业各从业单位在运用传统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基础上,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和延展。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力度,推进实践教学的新型培养方法,进一步鼓励运用生产现场开展教学、运用项目实施开展教学、运用实际案例开展教学等。以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例,高校测绘地理类毕业生进入单位后,绝大多数将进入生产一线实习锻炼,而项目一线的测量工作与高校的专业教学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仍然需要较长时间进行适应,降低了生产效率,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对高校教育教学的满意度下降。

 

(六)发挥校友资源优势,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高校的校友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对学生就业也会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要全面梳理校友资源状况,在全面梳理分析校友资源的基础上,可通过多种措施加强校友资源的开发使用:一是构建定期交流制度,运用新媒体平台广泛聚集校友资源,掌握动态发展信息;二是广泛开展校友活动,通过邀请回访、校友联谊等活动形式,增强校友爱校、助校、荣校意识;三是开辟学生就业校友互助平台,畅通沟通渠道,将有助于学生就业的信息及时传送给学校。

 

(七)尝试以冠名等形式的特色办学模式

 

将班级冠名为企业名称,实行校企共同培养学生。学生毕业若符合企业要求,则可以直接到企业就业,这种订单式的冠名班培养法,很好地做到了两个衔接和两个统筹,即入学与工作衔接,毕业与就业衔接,学校招生与企业招聘统筹、教学改革与企业需求统筹。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则是由高校和企业一同承担,学生的行为考核和日常培训均源于企业的需求,这种校企合作模式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比较普遍,在本科高校中仅有个别专业采取了订单培养的形式。面对地理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和极其庞大的用人需求,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在国家政策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冠名班和定向培养的形式,这样有助于加强专业建设、丰富教师实践经验、提升教学质量;对企业而言,有助于吸纳人才,减少招聘成本和培训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外,学生就业工作可以和学团工作进一步紧密结合,例如学校内的各类科技文体活动,宜多采取冠名的形式开展,有助于加强和企业的沟通联系,促进企业在校内的宣传,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知程度。

 

总之,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必须紧跟时展,面对地理信息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高校应该积极尝试、主动作为,使学校和企业能够深度融合,促进校企双方的合作关系能够层层递进、互惠共赢,提高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学生就业质量。

地理信息发展规划范文3

关键词:地理信息行业;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机载激光雷达技术;GI

一、地理信息行业及数据采集概念

地理信息行业是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导航卫星定位系统等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地理信息资源的生产和服务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按产业链结构分,地理信息产业可以分为地理信息制造业、地理信息软件业及地理信息服务业。地理信息制造业是地理信息产业链的上游,包括如地理影像信息、波形图、碎步点等原始数据采集获取及其设备的生产,信息商品包括各种GPS设备、影像扫描设备、数据采集设备及各种测量原始数据等;地理信息软件业是数据的处理和生产,信息商品包括各种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数据采集软件、成果展示软件以及管理和决策软件;地理信息服务业中的信息商品包括各种电子地图和模拟地图产品的增值服务、信息咨询等。

由此可见,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是地理信息产业的基础环节,是地理信息产业及相关服务的第一步。

二、行业现状

地理信息行业是以现代测绘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目前其应用领域已涵盖规划、国土、城管、公安、工商、税务、环保、房产、卫生、药监等30多个领域。

2014年1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地理信息产业被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支持相继出台,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开始进入飞跃期。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测绘地信局组织编制印发的《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十二五”以来,产业服务总值年增长率30%左右,截至2013年底,企业达2万多家,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年产值近2600亿元。到2020年,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立,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有序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较好成长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产业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20年总产值将超过8000亿元,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就《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答问指出,近年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5%,《意见》根据对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预测和我国近年来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未来发展目标。这个目标可概况为:一条主线,四大目标。“一条主线”,就是以形成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为主的成熟产业链为主线。地理信息应用位于地理信息产业链的下游,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最具潜力的领域。“四大目标”,就是用5~10年时间,在市场主体方面,形成若干个龙头企业和一批充满活动的中小型企业。

三、几种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方法对比

目前,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产业中,针对大地工程测量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人工测量方法、航空摄影、机载雷达摄影(LIDAR)、机载合成孔径雷达测量(SAR)等,几种主要测量方法优劣对比情况如下:

四、机载激光雷达摄影技术介绍

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简称LIDAR)大致分为机载和地面两大类,其中机载激光雷达是一种安装在飞机上的机载激光探测和测距系统,可以量测地面物体的三维坐标。机载激光雷达是一种主动式对地观测系统,是90年代初首先由西方国家发展起来并投入商业化应用的一门新兴技术。它集成激光测距技术、计算机技术、惯性测量单元差分定位技术于一体,该技术在三维空间信息的实时获取方面产生了重大突破,为获取高时空分辨率地球空间信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它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受天气影响小、数据生产周期短、精度高等特点。机载LIDAR传感器发射的激光脉冲能部分地穿透树林遮挡,直接获取高精度三维地表地形数据。机载LIDAR数据经过相关软件数据处理后,可以生成高精度的数字地面模型DTM、等高线图,具有传统摄影测量和地面常规测量技术无法取代的优越性。

机载激光雷达系统主要包括:

(1)激光测量装置。它的数据发射量和功率非常大,每秒最多可发射12.5万个激光点,测量距离为离地面30~2500m。测量到地面的激光点密度最高可达65个/m2,正常飞行高度情况下(航高800m),在植被比较茂密的地区也有一定量的激光点射到地面上。

(2)GPS接收机。通过接收卫星的数据,实时精确测定出设备的空间位置,再通过后处理技术与地面基站进行差分计算,精确求得飞行轨迹。

(3)惯性测量装置(IMU)。由装置将接收到的GPS数据,经过处理,求得飞行运动的轨迹,根据轨迹的几何关系及变量参数,推算出未来的空中位置,从而测算出该测量系统的实时和将来的空间向量。

(4)数码相机。采用高分辨率数码相机,在1000m的飞行高度,影像地面分辨可达到250px,可以获得高清晰的影像。通过影像与激光点数据整合处理后,可以得到依比例、带坐标和高程的正射影像图。在不同航高下,可以按需要得到1:250~1:10000不同比例尺的正射影像。

(5)其他相关设备。其他相关装备有飞机、计算机、专业数据处理软件等,用于完成诸如数据解算、图像解压、数据转换、点云分类、影像拼接、影像匀色等主要工序,其技术较稳定、成熟,自动化程度高。

五、未来发展

目前,全国引进激光雷达技术设备的企业不超过30家,真正采用机载激光雷达技术从事测绘生产的更少,如广州建通测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2008年即主要应用该项技术生产,属于该领域先驱,大部分购入设备企业属于科技、学校、国有单位,主要用于研发和作为本单位的生产保障。

由于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地理信息测量方面具有测量精度高、人工投入低、环境适应能力强、产出效率高及数据可编辑能力强的优点,结合灵活的搭载方式,LiDAR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基础测绘、道路工程、电力电网、水利、石油管线、海岸线及海岛礁、数字城市等领域,提供高精度、大比例尺(1:500至1:10000)的空间数据成果。随着市场接受度的不断提高及实践测量经验技术的不断丰富,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及分析领域的市场空间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测绘地信局.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规划(2014-2020年)[Z].2014.

[2]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Z].2012.

地理信息发展规划范文4

关键词: MAPGIS;电力

0 引言

随着电力信息化管理的进程,地理信息系统即GIS技术正逐步走进农电企业,为其生产服务,对提高电力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电力用户对农电企业提供的管理与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加速农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目前热点问题。为方便电力部门的工作与管理,加强电力信息化,受于某电力部门委托,建立10KV配电线路的信息系统,实现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针对此项工程的特点,选用MAPGIS软件。

1MAPGIS的特点

MAPGIS是优秀国产GIS平台软件,是武汉中地数码有限公司研制的具有自主版权的大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其具有强大的数据编辑功能和数据可视化功能,操作简单,集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统一管理,简单易于操作,特别是性价比较高,其强大的海量图库管理能力及完善的网络拓扑关系模型为成功实施以其为基础的电力GIS系统提供有力保障。

2基础数据的准备

1)基础数据采用1:10000地形图数据。利用AUTOCAD对纸质地图全要素数字化,最终转为mapgis格式。按照交通、水系、居民地等分层管理,形成10KV配电网络电子地图基础数据。

2)对地形数据变化区进行补测、调绘。

3)利用leica530 GPS布设控制点,利用RTK测量10KV及66KV杆塔、变台位置。最终将杆塔位置、走向、连接等信息数据与1:10000电子数据套和,形成完整的图形数据。

3属性结构的建立

根据甲方的要求,利用mapgis点文件(wt)、线文件(wl)、区文件(wp)单独管理的机制,用点文件建立10KV及66KV杆塔信息,用线建立10KV及66KV输电线信息,用区文件建立变电所等面状信息。

10KV及66KV杆塔点属性包括:杆塔号、杆塔型号、安装时间、线路金具型号,个数、绝缘子型号,个数、拉线型号、个数等;

10KV及66KV输电线线属性包括:电压、导线型号、档距、跨越类别、跨越高差等;

变电所区属性如下:建设时间、占地面积、供电范围、进线方式、投运时间、配电线路长度、配电变压器台数,容量、集中补偿、分散补偿等;

4系统功能结构图

电力GIS系统中,资源数据几乎涉及到配电生产的各个环节,系统各个方面都围绕数据展开,因此电力系统中的数据库设计及数据管理是整个系统的关键。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数据模型及数据结构设计是核心内容。本系统依据电力系统中各种专业数据特征及其与地理空间数据间的相互关系,设计数据模型如下(见图1):

5系统功能

该系统采用了C/S结构,应用基于组件式GIS技术完成了地图操作、地图编辑、数据维护、信息查询、统计等功能,可进行配电线路的网上浏览、按要求相应线路等的逐级显示,对10KV以上的线路、设备及台账,为电业部门的设计施工、分析统计、发展规划等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支持和辅助决策功能。该可运行于局域网和广域网,满足了管理人员对数据的共享和维护人员的

数据更新(见图2 10KV配电线路地理信息系统主界面) 。

图210KV配电线路地理信息系统

6结束语

随着GIS的发展,其在各行各业的优势凸显,特别是在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的描述、管理上。地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电网高效、先进的辅助手段,采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农村配电网管理,提供完善的服务,对提高整个农电企业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基于MAPGIS的电力GIS系统设计[J].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8.6.

[2] 吴信才.MAPGIS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2004.

[3] 陈惠.电力GIS系统前景看好[N].中国电力报, 2004,9.

[4] 王有刚.基于MAPGIS下拓扑关系的自动建立[J].测绘标准化,2004.

地理信息发展规划范文5

对于地理信息产业而言,2014年无疑是政策利好而值得特写的一年。

继年初国务院《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又了《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产业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20年总产值超过8000亿元,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这一地理信息产业首个国家层面规划的出台,让业界备受鼓舞。

目前,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呈快速发展之势。2011年以来,产值规模以每年25%以上增幅增长。2013年,仅全省测绘资质单位年总产值21.4亿元,综合计算强GIS部门地理信息服务、仪器终端等相关领域,全省地理信息产业年总产值近120亿元。企事业单位近1000家,从业人员约3万人。

同时,湖南省人民政府即将出台《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省级地理信息产业园及产业发展的若干支撑平台有望脱胎而出。

可以说,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小荷已初露,只不过,也着实面临着聚集平台缺乏、基础设施尚待完善、结构不合理、链条不健全、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高端人才缺乏、协同创新能力不足等难题。

产值增速加快,产业初具雏形

近年来,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稳步发展,地理信息市场需求强劲,产业初具规模,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2011年以来,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产值规模以每年25%左右的增幅递增。2013年,全省仅测绘资质单位直接服务总值达21.4亿元;从事地理信息政策相关服务业(即政府各部门的信息中心)的产值达70亿元;若涵盖整个上中下游产业链,则其产值高达120亿元。

由此可见,测绘地理信息“钱景广阔”。

截至2013年底,湖南省直接从事地理信息产业的企业突破650家,其中测绘地理信息资质企事业单位583家。另外,由于其发展迅猛,新兴业态不断呈现,部分地理信息业务超出了现行《测绘资质管理规定》的范围,同时,还有软件开发、北斗硬件设备制造等领域有60多家企业,尽管他们都不具备测绘地理信息资质。

此外,湖南省还有一定数量的企业从事地理信息产业下有数据加工与增值服务,甚至终端设备生产与经营,保守估计,其总体数量应在1000家左右。统计表明,这些企事业单位有70%左右集中在长沙,其他则分散于岳阳、衡阳、株洲、湘潭、常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市区。

随着长沙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和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直属单位暮云新基地的建设,长沙市地理信息产业聚集已初具雏形,并呈现出两大相对集中的产业聚集区:长沙高新技术区信息产业园,主要集中了北斗导航和军民融合、智慧城市和智慧医疗、金融电子和智慧银行、移动互联和文化创意等4大领域,相关企业逾百家;长沙暮云经济开发区主要是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多家直属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和地勘企业数家单位,形成了以地理信息大数据获取、处理和服务为特色、产学研协同的集中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岳阳市以国信军创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以实施“岳阳市北斗应用示范城市”为契机,在临港产业园正建设面积达2平方公里的北斗导航制造基地;益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湖南华星宇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了国内最大的传感器基地。

上述企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主要涵盖传统测绘、航空航天遥感应用、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地理信息软件开发、硬件装备制造等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5年以来湖南省1∶10000基础测绘成果向社会各领域提供的总量达36043幅;依托省市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了一大批应用示范系统和推广系统,将地理信息资源以在线服务的方式应用到人口管理、园林绿化、电力服务、市政服务等众多领域;湖南CORS(即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的用户涵盖国土测绘、气象预报、考古、城市规划、勘查、交通等205家行业单位;国信军创、长城信息等军民融合企业生产输送了大量导航芯片等终端产品。

可以说,湖南省地理信息产品已全面应用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科研力量雄厚,产业特色明显

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总体上不具优势,但具有不少特色。

全省583家测绘资质单位大部分从事工程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等传统测绘,主要是国土、地勘直属单位和各类工程勘察规划设计单位。其中甲级32家,乙级102家,总体上略多于周边省份,说明湖南省传统测绘具有比较优势。

湖南省依托国防科大、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六八基地等单位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在北斗导航应用产业化方面起步较早,产品和服务涵盖核心芯片、用户终端、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环节,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2013年,湖南省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全国第3个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区域,涌现一批创新能力强、特色明显的北斗导航及传感器材企业,如国信军创、湘邮科技、长城信息、华星宇传感等。

湖南省国防科大、中南大学、湖南师大、长沙理工大学等20多所高校开设了地理信息及相关专业,建成了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多个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取得了一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国防科技大学,每年数以亿计的科研经费开展研究,在地理信息部分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近年来先后催生出以“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若干关键设备、高性能地理信息系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水平创新成果。

湖南省大力推进数字湖南地理信息基础工程建设,启动了数字城市、天地图、地理国情普查、卫星导航定位公共服务平台(湖南CORS)等地理信息产业基础工程项目,还建成了湖南超算中心(全国仅4家)、天地图南方数据中心(全国仅3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湖南数据与应用中心(全国仅4家)等多个独具特色的产业基础设施。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产业发展,出台了《数字湖南“十二五”规划》、《关于推进宽带中国战略促进信息消费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有益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湖南省国土资源厅高度重视地理信息工作,推动地理信息与国土资源工作高度融合,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体基础薄弱,诸多问题待解

目前,国家和全国已有13个省已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园,而湖南省目前还没有一家正式挂牌的园区,地理信息企业相对分散,缺乏专业园区、聚集基地,难以抱团发展。比如湖南省初步建成的湖南CORS,主要面向GPS应用,需全面升级改造。数字湖南地理信息基础工程存在数据资源不够丰富、平台功能不尽完善、定期更新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制约了地理信息深层次应用。

同时,湖南省大部分测绘资质单位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传统测绘领域,劳动力密集,附加值较低,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链中游地理空间数据处理、软件开发,产业链下游地理信息应用服务、设备与终端产品制造的企业数量偏少,以互联网、物联网等IT产业前沿为载体和主营业务的地理信息服务企业寥寥无几。

全国已有14家地理信息企业上市,湖南省没有一家。湖南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总体规模偏小,多而不大,多而不强,产业总值在全省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仍处于非主导产业地位。其中,90%以上是小微企业,企业人数平均不超过50人。由于政策上的瓶颈障碍,一直没有大型龙头企业,更没有竞争力强的地理信息企业集团。

湖南省测绘地理信息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市县级地理信息人才极度匮乏,部分县市连管理机构都没有,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同时,虽然省内各高校拥有众多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地理信息科研成果,但由于缺乏将科研优势孵化为应用与产业的服务机构和协调机制,湖南省地理信息技术发展一直处于跟进和追赶状态,除北斗终端制造外,大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配套产品和增值服务依赖省外优势企业。

地理信息发展规划范文6

 

今年年初,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这一文件被行业内认为是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的精神,培育湖南新的经济增长点,省国土资源厅成立专题调研组,就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机遇、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专题调研,形成了相关调研报告。记者就此次调研的成果以及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方向采访了负责组织调研的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专职副局长金勇章。

 

产业规划:政府主导、合理布局

 

国土资源导刊(以下简称导刊):根据调研报告的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年总产值接近120亿元,企事业单位近1000家,从业人员约3万人。从绝对数字上来看,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已经具备了不小的规模,但与北京、广东、湖北等省份相比,仍然存在缺少强势龙头企业、整体竞争力偏弱的问题,同时在产业链中附加值相对较高的应用服务、软件开发及终端制造等环节,湖南也存在着明显的市场短板。从政府规划统筹层面来说,该如何去引导地理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解决这些问题?

 

金勇章: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事关数字湖南、绿色湖南,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因此需要政府采取长期的战略安排和有效措施,加强对这个产业的规划引导和统筹协调。统筹引导的原则应该是“政府主导、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

 

考虑到湖南的市场需求和实际形势,应当围绕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应用、北斗导航定位和位置服务、地理信息软件研发、硬件装备制造以及三维地理信息等领域进行重点发展和顶层设计;应当围绕数字城市、天地图、地理国情普查等重大项目的建设成果,国防科大、中南大学等科研院所的重大科教创新成果,基础地理信息与其他行业专题信息集成融合应用等重点方向去组织和开展示范应用工程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

 

我们也在谋划形成地理信息产业联盟,按照“平等自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联合省内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产品使用者等力量建立一个“七位一体”的产业战略联盟,以期促进产业优势资源深度整合、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上下游企业深入交流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导刊: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发展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目前全国有十多个省市已经筹建了地理信息产业园区和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基地,陆续建成了39个北斗产业相关的园区和基地。但湖南的企业分布还比较零散,如何进一步完善湖南的地理信息产业布局?

 

金勇章:产业基础设施落后将直接限制地理信息企业的发展。我们正在谋划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园工作,加强产业聚集平台的建设。可以立足我省目前相关企业、科研单位的布局,依托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园区,建成几个相对集中的地理信息产业园区。就目前情况,长沙高新技术区信息产业园已经聚集地理信息产业相关企业100多家,主要的方向是北斗导航和军民融合、智慧城市和智慧医疗、金融电子和智慧银行等;长沙暮云经济开发区可以发挥省国土资源厅直属单位的优势,以地理信息大数据获取、处理和服务等为主要方向;此外还有岳阳的北斗导航制造基地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大规模产业园区开发的良好雏形。

 

此外,为了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我们将按照国家有关部署,实施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常态化,定期采集更新地理空间数据,持续推进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工程,着力完善北斗导航定位和位置服务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湖南数据与应用中心,进一步完善测绘地理信息应急保障服务体系等,全方位地推动地理信息产业的支撑平台和基础建设工作。

 

政策环境:加强扶持、有效监管

 

导刊: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以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主体扶持、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等。但报告显示目前湖南对地理信息产业投入明显不足,产业发展的资金只能主要依靠国土、规划、房产、公安等强GIS部门投入;而从产业政策环境来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关联的政策文件,但还缺少全局性的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尤其体现在对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还缺乏直接性的操作性政策措施。应该如何从政策环境上寻求进一步优化?

 

金勇章: 我省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政策支撑,需要从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更好的扶持,帮助地理信息企业更好更快地做大做强。

 

财政方面,建议参照扶持新兴产业做法,设立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税收方面,建议税务管理部门针对产业特点,加快出台有利于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优惠支持政策,尤其是针对产业园企业发展有利税收政策;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展,建议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鼓励担保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给予小微企业更多融资帮助。

 

另外重要的一点,可以适当降低行业准入门槛,优化市场准入的审批管理程序。选择一批具有一定产业规模、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通过提供政策、资源和培育品牌的方式进行重点支持,积极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上市或兼并重组,尽快发展成为地理信息龙头企业,并扶持优秀企业加快“走出去”,提高国际竞争力。

 

导刊:长期以来,政府各专业部门和有关单位采集保有了大量专业地理信息数据,但这些数据一方面出现了重复建设,一方面又存在标准不统一、难以共享且渠道不通畅等问题。而企业在地理信息资源获取方面也受到了诸多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开拓和深化发展。相比之下,浙江、江苏、湖北等省份都已出台了地理信息数据共享交换的管理办法和监管法规,湖南的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工作该如何开展?

 

金勇章:考虑到我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使用存在共享机制不健全、社会化应用程度不高、涉密地理信息成果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湖南应该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强化市场监管,优化市场环境。

 

建议加紧出台省级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共享管理办法、涉密地理信息使用管理等相关地方法规制度,梳理地理信息内容,划分安全级别,明确信息服务的内容、范围和方式。以更好地统筹相关数据的统一采集、管理、更新,实现由多部门分散管理向单一部门集中管理转变,推动使用财政资金的地理信息建设项目的汇交、整合和共享,避免重复投资,提高使用效率,促使地理信息最大化地社会化应用。

 

同时,鉴于地理信息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长,涉及国民经济建设诸多领域、监管难度大的特点,应加大对地理信息安全、标准、质量等方面的监管力度,推进形成统一、竞争、有序的产业市场,建设公正、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切实保障涉密地理信息管理和使用的安全,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

 

提升竞争力:加快创新、培育人才

 

导刊:跟传统产业相比,地理信息产业被定位为“知本密集型”产业,对人才和创新的要求很高。但调查报告显示,湖南地理信息技术发展一直处于跟踪和追赶状态,缺乏“湖南特点”,除北斗移动终端制造技术外,大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配套产品 和增值服务都依赖省外供给。如何有效改善这种局面?

 

金勇章:地理信息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远远快于普通产品,需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而湖南的相关产业确实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有必要通过国家和湖南省有关科技计划和资金对地理信息产业的引导性投入,引导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加大开展前沿关键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可以依托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等平台外,还可扶持一批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打造一批技术交易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网上技术市场等平台等机构,促进产业发展。

 

此外,还应完善相关科技协同创新和军民两用双向转移机制,建设转移平台,切实推动北斗卫星导航、复杂环境高性能地理计算平台、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应用等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成果两用双向转移。

 

同时,人才资源是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应充分加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创造条件,把地理信息人才纳入各级政府重点引进人才目录,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带管理的人才来湖南创业,促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