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与环境的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与环境的知识范文1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师舞蹈教学;师范性;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235-01
素质教育的理念正式提出后,一些学者对其内涵做了进一步探索,有人从培养能力出发认为“素质教育广义地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和培养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国民教育体系及相关模式。狭义的讲,国家通过对全体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全面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技术素质为宗旨,以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学校教育体系及相关模式。有人从素质培养上认为“素质教育是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的教育观。林群在《高校素质教育研究》一文中将其总结为“依据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受教者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由此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是对原有教育模式的反思,以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创造性力,增强品德观念,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而舞蹈艺术本质特征和舞蹈教育的特殊方式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一般安排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到第三、四学期,授课多以集体课为主,主要内容为基本功训练、形体训练及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没受过舞蹈训练,舞蹈素质较差,缺乏学习兴趣,上课积极性不高,因而,整体教学效果不是很好。综合分析目前的教学现状,大致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确,对舞蹈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2、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需求脱节,缺乏实用性、师范性;
3、无材,教学随意性很大;
4、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高师舞蹈教学的提升途径
1、面向基础教育,科学确定舞蹈课程目标。因为“课程目标是课程改革、设计、实施和评价各个活动环节的重要指导原则,对课程改革者来说,课程目标是设计新型课程的重要一环;对老师来说,课程目标是施教的依据;对学生来说,课程目标是学习的指南;对一般社会和教育人士来说,课程目标是评估教学质量的准绳”。课程目标应以舞蹈课程性质价值的实现为依据,从基础教育实际需要出发,体现舞蹈知识、技能、创编能力及教学实践能力的整合发展。通过舞蹈教学,使学生掌握不同舞蹈的有代表性的基础动作,具有较强的舞蹈表现力、创编能力、教学能力及组织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
2、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遵循以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为目的,把教学内容分为四类:第一类,突出民族性、地域性的舞蹈。如:《汉族舞蹈一花鼓灯、东北秧歌等》、《蒙古族舞蹈》等。第二类,根据民族素材创作的舞蹈,如:《阿拉木汗》、《孔雀舞》等。第三类,外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如:《俄罗斯舞蹈》、《爱尔兰踢踏》等。第四类,具有时代气息。热情奔放的现代舞,如:《国际标准舞》等。
3、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探索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教师“口传身授”的接受性教学方式虽然符合舞蹈特有的规律,但因其具有较强的被动性与强制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舞蹈教学应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采取接受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相结合的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同时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如编舞蹈原理与实践、即兴舞蹈、舞蹈课教学模拟、舞蹈作品赏析等。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发展创造能力、教学能力、审美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舞蹈素养和综合师范能力。
4、完善教材与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增强教材及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应尽快组织高师一线教师和专家编写符合基础教育现状和学生发展实际的教材,进一步提高舞蹈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对学生舞蹈学习的评价与考核,不能仅评价其对舞蹈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只凭一、二个组合表演给出成绩,而应从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舞蹈的表现力、感受力、创造力、教学能力等多方面综合地、整体地进行考核与评价,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励学生注意全面提高舞蹈素养,彻底改变毕业生只会跳、不会教、只能演、不能排的尴尬局面。
三、结论
舞蹈正以它独特的魅力走进学生生活,走进中小学校园与课堂,并在艺术教育中显现前所未有的生机。同时,这也给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感到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迎接高师舞蹈教育改革发展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生物与环境的知识范文2
关键词:单体树脂联产;环氧丙烯酸酯;改性环氧丙烯酸酯;UV单体;降低成本;降低环境污染
1 单体树脂联产的优势
传统的UV单体生产需要五步水洗(包括三步碱洗和两步水洗),第一步水洗,主要洗掉一些水溶性物质和一小部分酸性物质,如催化剂、抗氧剂等;第二步碱洗,叫中和,主要洗掉单体里面的酸性物质,比如未反应完的丙烯酸;第三、四步碱洗,叫萃取,进一步洗掉里面的酸性杂质;第五步水洗主要进一步洗掉里面未完全分离出来的水溶性杂质。与传统UV单体生产相比,单体树脂联产生产UV单体只需一次水洗,主要洗掉一些水溶性物质和一小部分酸性物质,如催化剂、抗氧剂等;产生的废水大大减少,同时又保留了大量的丙烯酸,保留的丙烯酸可以作为下一步合成树脂的原料。所以单体树脂联产合成的树脂较一般的树脂具有低污染,低成本的优势。
实验证明,合成单体后如果不进行水洗,在下一步合成树脂时,单体里面的催化剂甲基磺酸、阻聚剂氯化铜等将会“吃掉”体系里面的环氧树脂导致酸值降不下来,所以必须要进行一步水洗。
2 单体树脂联产的步骤
单体树脂联产分两步合成,第一步,UV单体半成品的合成,酯化完成后只需一步水洗,里面保留了很多未反应完的丙烯酸,然后脱溶。第二步,低粘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或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利用UV单体半成品里面未反应完的丙烯酸作为一部分原料合成UV树脂,根据UV单体半成品的酸值,计算加入一定量的丙烯酸酸或者苯酐等将体系酸值调至一定酸值,然后计算需要加入的环氧树脂的量,得出配方。
2.1 UV单体半成品的合成
合成UV单体半成品的配方(每100g的质量数,下同):小分子多元醇20~43;丙烯酸35~57;溶剂18~25;催化剂1.5~2;阻聚剂0.05~0.1;抗氧剂 0.3~0.4。
合成UV单体半成品的步骤如下:在四口烧瓶中投入一定比重的丙烯酸及其他原料和助剂,在加热套上装上四口烧瓶、机械搅拌器和回流冷凝管。升温至70℃,然后缓慢升温至85~90℃;保温反应6~8h,在保温过程中,时刻注意回流速度,当出水达到理论出水量时,停止反应,然后降温水洗一次,静置分层,分液得到物料,然后脱溶得UV单体半成品,计算收率,并测量其酸值(10
2.2 单体树脂联产-低粘环氧或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
合成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配方:UV单体半成品50~70;丙烯酸或酸酐3~10;环氧树脂25~32;催化剂0.3~0.4;阻聚剂0.1~0.2。
单体树脂联产的步骤如下:测量单体半成品的酸值,将体系按照一定酸值计算需要加入的丙烯酸或酸酐的量,得出配方,按照配方在四口烧瓶中加入反应原料及助剂,升温到100℃再缓慢升温到110℃,保温1h后,升温到118℃保温3~4h,测量酸值小于4(即Av
3 传统环氧丙烯酸酯的合成步骤
合成传统的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由下述重量份数组成:A组分 丙烯酸20~22.6;环氧树脂57.6~61;催化剂0.3~0.4;阻聚剂0.1~0.2;抗氧剂0.05~0.1;B组分UV单体15~68。
合成环氧丙烯酸酯的步骤如下:按照配方在四口烧瓶中加入A组分原料,升温到100℃再缓慢升温到110℃,保温2h后,升温到118℃保温2~4h,测量酸值小于4(即Av
4 具体实施方式及对比
4.1 合成单体
以单体PETA为例,单体树脂联产的PETA半成品的合成过程:按照季戊四醇23.66;环己烷19;丙烯酸55.5;甲基磺酸1.4;氯化铜上0.07;对羟基苯甲醚0.02;次磷酸0.35的配方比例投入物料,按照上述合成步骤操作,计算得到单体半成品的收率为95.5%,并测量其酸值为54mgKOH/g。
传统方法的PETA单体的合成过程:合成步骤一样,停止反应后,水洗五次,然后脱溶,得PETA的单体,计算收率(约为80%),并测量其酸值为0.45mgKOH/g。
4.2 合成树脂
单体树脂联产的配方根据测量上述PETA半成品的酸值为54mgKOH/g,计算将酸值调至110所需要的丙烯酸的量,然后计算所需要的环氧树脂的量,确定配方为:PETA半成品66.8;丙烯酸5.6;环氧树脂(GELR128 )27.2;三苯基磷 0.32;对羟基苯甲醚 0.08。
树脂合成过程及结果:在四口烧瓶中按照上述配方比列加入反应原料及助剂,升温到100℃再缓慢升温到110℃,保温4.5h,测量酸值为3.4mgKOH/g,降温出料,即得到低粘度的环氧丙烯酸酯,观察外观,并测量其粘度为6100cPa.s/25℃。
传统方法合成环氧丙烯酸酯渲,根据同质量的单体PETA得出配方如下:A组分 丙烯酸9.1;GELR128 23.9;三苯基磷0.1;对羟基苯甲醚 0.04;次磷酸 0.02;B组分 PETA 66.8。
树脂合成过程及结果:按照配方在四口烧瓶中加入反应原料及助剂,升温到100℃再缓慢升温到110℃,保温2h后,升温到118℃保温3.5h,测量酸值为3.2mgKOH/g,降温出料,观察外观无机械杂质,并测量其粘度为5100cPa.s/25℃。
4.3 两种树脂的比较
取两者合成的树脂各20g,都加入4%(0.8g)的光引发剂1173,搅拌均匀,备用。取一块干净的瓷砖板,用50微米的涂膜器各刮一处涂膜于瓷砖板上,做上标记,通过UV灯照,固化成膜,分别测量其干性、硬度、附着力、抗划伤、耐黄变等性能,做出比较。两者干性都是全干,附着力一般,抗划伤、耐黄变性能优异,单体树脂联产的硬度为4H,普通方法的硬度为5H,其结果差别不大。
由此可见单体树脂联产关键在于第一步在合成单体上,相对于普通方法有减少污水排放、物料利用率高、收率高等优势。单体树脂联产得到的树脂在性能上跟传统方法得到的树脂差不多,所以,单体树脂联产有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污染的优势。
一般环氧丙烯酸酯树脂不用单体PETA开稀,而是用TPGDA开稀,我们将单体树脂联产得到的树脂跟标准的环氧丙烯酸酯比起来,生产成本上因单体的成本降低而降低,也因单体水洗产生的废水减少,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性能上硬度明显增加。
5 结束语
单体树脂联产通过减少生产单体时水洗的次数,从而减少废水的排放,减少因水洗洗掉的丙烯酸的损失,从而达到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降低对环境污染的效果。
参考文献
生物与环境的知识范文3
在高中所有学科中,生物与生态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阐述了生物学科教师如何利用学科优势,并以高度的责任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众所周知,高中阶段正是学生由懵懂少年步入青年的时期,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将对国家的未来有着直接的影响。高中生都知道破坏环境是不对的,对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但却没有看到环境破坏背后更为严重的后果,不明白一旦环境失衡人类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所以,环境意识的建立必须从学生开始,生物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中需有生态保护意识的渗透,让学生意识到环境破坏后带来的毁灭性影响,让学生自行养成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习惯。高中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已经愈发紧迫,下文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环保教学谈谈笔者的一些建议。
一、环保教育是是生物教学的一部分
教育的核心在于育人,而环境教育是教育的具体化,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对环境破坏行为的高度责任敏感性。生态保护意识还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重要的联系,进而培养学生根深蒂固的环保思想意识,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爱护动植物的道德情感。
二、渗透环保教育寓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中应有效结合教材重要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生态保护教育,让学生在学到相关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明白节约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及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明白世界之所以如此缤纷,其关键在于生物的多样性与互依性。例如,教师对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讲解时,涉及现代生物与生物或者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合理开发利用的成功例子。
讲解生物多样性时,涉及环境的破坏导致物种灭绝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巨大影响例子,引出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平衡维护的重要性,以及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联系学生周边可感可触的实际例子,搜集一些周边造纸厂、化工厂等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的严重后果,依据生物学知识进行讲解并进行相关环保知识普及。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还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生物知识推广至周边人群,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学生将不仅能把课本知识活用至生活中,还能为环境保护策略的实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生态保护意识深入人心,让所有人都能自觉地去爱护周边环境,那么国家的未来会更加璀璨夺目。
三、利用课堂,挖掘教材中相关知识点,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生物对环境有净化作用和环保作用,对环境污染有监测作用;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与环境有关的内容,如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的防治等,因此利用生物学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环境问题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挖掘教材中相关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阵地。
高中生物教材中,选取了动植物类群及其主要特征的知识,使学生能认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生物种类、了解生物界的概貌;也选取了一些初步的遗传、进化和生态的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发展,生物具有多样性的原因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理论知识。这些都能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认识到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关注现实生活,培养环保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丰富,意识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从前的吃不饱穿不暖,到后来的吃尽山珍海味,直至现在绿色食品成为大众的追求。饮食观念的变化一方面反映出人们经济条件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种的蔬菜不如天然蔬菜,圈养鸡鸭不如野生鸡鸭。
另一方面也有另类人为了私欲铤而走险,一些不法行为也导致曾经的野鸡野鸭林间飞舞现象灭绝,鲜有生物,生物种类日益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周边行为和事物,运用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选择,不但确保知识的活学活用,还能对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联系当地环境状况,增强环保意识
理论能够联系实际,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除了渗透环保教育外还应联系当地环境的实际状况,定期组织学生对学校附近环境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对周围环境质量有一个实际了解,通过实际状况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最终使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生物学相关知识,养成自觉的环保意识。例如,讲解生态系统时,结合当地成功的生态系统例子,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与人类发展是可以同步进行的,人类可以在与环境友好相处的前提下得到更好发展。列举出破坏环境平衡的例子,并看到环境破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让学生通过生物知识的学习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及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可以向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建议,让政府插手对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法行为进行教育与管制。
生物与环境的知识范文4
关键词 生物教育 环境教育思想 渗透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在生物中渗透环境教育思想的主要原因是希望能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实施环境教育思想是由于当前人们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并且环境保护是我国基本国策,是全体公民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途径和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我国生物教师作为教育的引领者,社会的公民,应该承担起自己的义务,在生物教学中坚持落实环境教育思想,逐步提升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真正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环境保护理念。
1在生物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思想的重要性
生物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思想是大形势所趋,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而目前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以及地表污染等方面。而造成这些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酸雨、温室效应等都是对大气层的破坏而造成的,这些因素都与生物教学中的知识点有关,因此,生物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是我国基本国策的要求。其次,在生物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思想能提升全体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而能督促自身的环境保护行为。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只有具有环境保意识和崇高的思想,才能引导社会主义事业向更好地方向前进。由此可见,生物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思想十分重要,教师必须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知识点,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坚持实践与理论教育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习惯。
2在生物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思想的措施
2.1重视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课本中有很多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教师要深入到教材中,选择教学重点。一般生物教学课堂上教师采取的步骤就是“基础生物知识点讲解―利用案例将生物环境教育知识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然后指出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思想与生活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这种教育设计不仅能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同时还可以增加课堂上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基于一个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分析,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得出结论。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和整理大量的环境教育材料,在课堂中找准切入点,使之与课堂教学完美结合起来。生物课本中第一章主要讲生物细胞构成,介绍生物与生物圈的生存关系和各自的特点。教师在设计这一章节教学课案时,可以利用提炼教材中的环境教学思想重点,并且以环境知识作为中介,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即“环境教学设计―环境教学―环境知识―环境思想教育”。
2.2开展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案例教学方式,在可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思想。案例教学极具典型性,教师可以直接选取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案例,在课堂上通过案例的生动阐述,与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案例能让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环境教育思想理念,真正理解环境教育思想观点。目前由于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教师要从现实问题中挑选生物环境教育的案例。如曾经热播的好莱坞灾难大片《后天》,片中讲述温室效果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引发了新冰河纪的来临,片中有一个场景是滔天大水,淹没了整座城市,人们无处可逃。教师可以选取《后天》中比较惊险的画面或视频直接用作案例分析材料,通过对学生的视觉冲击和心灵冲击,让学生在脑海中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师要利用相关调查数据,如有专家计算得出,近年来,世界各地时有发生的自然灾害,如冰雹、水灾、热浪等,这些自然灾害都引起人们的高度思考。由此教师便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讲解温室效应的基本概念,介绍造成温室效应的一些原因,最后要告诉学生应该如何通过自身行为来降低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3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约束自身行为,不做一些对环境有害的行为。教师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明确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学以致用,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将意识转化为行为,那么,教学仍然是失败。所以,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回收废旧电池,废旧电池丢弃在空气中很难被降解,并且电池中含有微量元素,对大气层的污染很严重。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坚持饯行环境保护思想,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身行为,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深化生物环境教育思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是社会人类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杜绝环境破坏行为,必须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思想,才能通过正确的认知和意识,控制和引导自身的行为。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思想时,教师要深入到教学内容中,深挖环境教育重点,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案例分析,将生活与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环境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并且能用所需知识引导自己参与正确的生物研究活动,达到生物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朱乐霞.论初中生物教育中环境教育思想的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
生物与环境的知识范文5
关键词:高中教学;生物教学;环境教育;渗透研究
随着人类的长期活动,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因此也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工作。而生物教学是与自然环境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机会,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知识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知识的意义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水平,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尤其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知识,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作为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组成部分之一,渗透环境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还加强了学生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以环境保护知识为发展思路,可以在提升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促使学生参与到实际活动中。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措施
1.深化教材中的内容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参考工具之一,教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以实验教材为主线,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际活动中。在教材的引导下,教师要为学生提炼出教材中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知识,尤其要将环境元素知识提取出来,这样才能实现生物与环境教学内容的统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学生在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温室效应,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在生物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自身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实现高效的教学活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教学资源,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辅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于环境污染的视频,这样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直观感受让学生懂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明确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3.开展与环境教育相关的活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可以积极地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通过与其他人进行探讨来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或者可以在教学中与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吸引学生的目光,促使学生参与到讨论中。通过组织与环境教育相关的互动可以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也能不断地增强自身的环境保护观念。此外,在教学中,由于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渗透最新的与环境有关的生物知识,组织学生进行探讨,通过让学生对环境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可以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认识的准确性,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4.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如果说环境保护问题是一种思想上的认识,那么实践活动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到环境问题对自身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于环境的认识。通过让学生进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自然中,主动观察。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生物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采用全新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全面分析教材,对学生加强环境教育。
参考文献:
[1]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等.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环境教育创新研究:来自衡阳师范学院的实践[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78-79.
[2]张建萍,梁莺莺,朱亮.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系统问题分析及对策[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35-36.
生物与环境的知识范文6
一、环境问题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体现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对高中生物课程的目的定位于: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应用。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对立创新意识,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课程目标中规定:知识方面:了解并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态度观念方面:正确认识我国生物资源状况,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具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能力方面:具有利用课本以外的图文资料和其他信息资源进一步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大纲中反复强调训练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关注生物科学知识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提高保护环境意识等。
在必修课中专门用了两个章节《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来写环境的保护,这为教师给学生灌输环境知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教师可以在这些内容的讲解中渗透环境教育。环境教育要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环境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的生物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环境的保护中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生物课程中多处涉及环境来看,生物与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教师能够充分的运用教材中的内容,采用有效的途径,那么就可以让环境教育在生物教学中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几种途径
1.充分利用生物教学课堂渗透环境教育。课堂是生物教学的主阵地,高中生物老师要充分利用好与环境问题有关的每一节课,逐步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
例如:对“生物工程与转基因污染”。
专题背景:转基因技术就是对某一物种具有特别性状的基因进行分离,并把它移植到另一个物种上去,从而使这一物种具有组合基因。
学生讨论:转基因生物可能带来的弊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抗虫棉的培育、抗除草剂作物的产生,就会影响到那些靠杂草而生存的昆虫、鸟类和其他动物,从而对农田的生物多样性起到破坏作用。担心转基因的逃逸现象:转基因作物因为花粉的传播而使近亲的野生物种具有抗性基因,可能会变成“超级杂草”。
专题目标:了解现代科技文明也能带来负面作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为控制基因污染做贡献。
例如: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专题背景:1.利用光照周期促进濒危动物的繁殖。2.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环保价值。3.人类的活动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4.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a.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使许多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将会使人类社会的环境面临困境ob.研究种群的变化趋势控制有害种群的发展,增加有益种群的数量。
W生讨论:自己的生活环境受到哪些生物因素的影响?我国为保护生物圈而做的工作。
专题目标: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种群的影响;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人类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2.丰富课外生物教学,利用宣传之窗宣传。利用学校建立的环保之窗,利用黑板、墙报等宣传环境法规、披露环境污染的危害,治理环境污染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技术。在环保之窗中尽量多联系些学生经常看到、听到的问题,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存在于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他们真正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长期性。从而进行大力宣传。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环保意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意识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崇尚自然,追求山珍海味。张口绿色食品,闭口纯天然的,种的蔬菜不如野菜,蕨菜、刺五加、桔梗、蒲公英等被端上了筵席。吃惯了圈养的鸡鸭鱼肉,想尝尝野味,野鸡野鸭野猪一概照单全收,甚至还有国家级的野生保护动物。由于人们的这些行为使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减少,因此在生物种群和群落及生态系统的教学中也要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