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失智的护理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失智的护理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失智的护理知识

老年失智的护理知识范文1

关键词:老龄化 日本 护理保险

一、日本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的背景

(一)人口老龄化对护理的需求日益增大

目前,日本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2431万人,占总人口的19%以上,2010年将达到25%,2025年将达到28%,老年人的护理问题越来越突显出来。据日本厚生省的统计,至2000年止,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中,有20万患有痴呆症,120万卧床不起,加上其他原因需要他人护理的共有280万,以后还将以每年3.5%的比例增加 。

(二)旧的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弊端带来了严重的医疗赤字

20世纪70年代日本医疗保险对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但不属低保对象的老人在机构养老的费用需部分自理,造成当时医院中滞留了大量不愿出院的老年人,“社会性入院”现象严重,据厚生劳动省1994年统计,一般医院里住院半年以上的患者中,有60%属于社会性住院,达10万人之多 ,这种现象造成了医疗费的剧增;石油危机后日本经济受创,为减轻国库负担,1982 年制定《老年人保健法》,规定了老年人医疗中自付的比例,但设立的日间照护、短期收容和老年人保健设施, 提供的医疗与护理一体化照顾而费用由医疗保险支付的策略,不仅使老人加入率最大的国民健康保险体系赤字持续扩大,甚至拖垮了其他受雇者医疗体系的财政, 虽1989 年和1997 年两次提高消费税, 但无法从根本上弥补赤字。

(三)旧的政府主导型老年福利已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

日本在二战后实施的“安置福利制度”一直沿用至2000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第一,它的服务水平较低,利用者大都是收入水平低、不得不入住的老年人;第二,它的服务对象有一定的限制,并不是所有国民都可享用;第三,享用者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只是被动的接受福利养老设施的服务。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日本于1997年通过了关于老年人的护理保险法,2000年4月开始实施。

二、日本护理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主要内容

1.参加的主体及费率缴纳

护理保险的保险人为市町村(日本地方自治体,市、镇、村)及特别区、国家、都道府县、医疗保险人和年金保险人;被保险人为所有40岁以上的人,其中,65岁以上的为第1号被保险人,40-64岁的为第2号被保险人。第1号被保险人被分为五类,交纳与自己的收入水平相对应的固定金额的保险费,低收入者的保险费负担则减轻;第2号被保险者根据已加入的医疗保险计算保险费,并与医疗保险费一并交纳。

2.护理保险的给付

(1)给付的对象和形式。第一号被保险者在以下两种情况可以得到护理保险服务:一是在因卧床不起、老年痴呆等原因需要经常护理时;二是在需要有人帮助料理家务或起居等日常生活时。第二号被保险者因患初期老年痴呆症、脑血管疾病等年老因素引起的15种病时可享受护理保险服务。护理保险的形式分为居家服务和设施服务。

(2)给付的程序。需要利用护理保险时,利用者首先需要向保险单位即其所在的市町村政府的有关机构提出申请,调查人会入户调查申请者的身体情况和日常生活状况,通过两次审定,确定申请者享受相应级别的护理。

(3)给付费用的承担。护理费用的10%由利用者负担。但对个人负担金额设立上限,超过部分由保险中的高额服务费来支付。对于进入护理设施中的利用者,按标准收取生活费。

(二)特点

1.将老年护理内容从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中剥离,逐步消除了“社会性住院”,减轻了医疗费用造成的财政负担,同时将原来分离的老年人福利制度和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整合,创建了一个更加公平和有效的老年人护理体系;

2.体现了对市场原理的重视,除了国家福利事业单位之外,鼓励民间力量参与,优化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扩大了服务的提供量,并利用竞争激活了市场,在降低了服务成本的同时向老人提高更高效优质的服务;使老年护理走出了仅靠国家大量投资营建老年人福利机构的误区,让政府可以以较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社会收益;

3.强调个人的自主性。尽管加入保险是强制性的,但是老人不再像以前那样作为被救助的对象,而是一个可以自由选择符合自己身体状况的护理等级、提出适合自己护理方案的自主的人,以往的被给予型福利转向了选择型福利,体现了以被保险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同时,免除了老人的后顾之忧,增强了老人的自立性。另外,护理保险帮助老人提高了抵抗衰老和疾病的能力,降低了老人对子女的依赖程度,增强了老人自立生活的信心;

4.由专门的服务人员提供服务,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在新的护理保险制度下,为老人们提供服务都是经过一定的训练、具有不同程度的护理知识和实际经验的人,老人们可以得到更加科学、更加专业的照料。

三、中国和日本的相似之处

(一)老龄化产生的主要原因和产生的迅猛态势相似。

在日本,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女性有了更多的机会走向社会参加工作,造成了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而中国强制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也使得人口的出生率大幅度降低;在低死亡率与低出生率的双重效应下,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此外,两国的老龄化速度很快,1970年以后的25年间,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从7%上升到14%;在中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69%,与1990年相比,上升了1.39个百分点 。

(二)居住形态的变化与家庭养老面临的问题相似

在工业化的发展和出生率降低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和日本的家庭在组成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和核心家庭的大量增加,家庭养老面临诸多相似问题,如需要护理的老人逐年增长并呈现出护理的重度化与长期化趋势、家庭护理人员的老龄化趋势等,这使得在传统社会里以家庭承担主要责任的老年护理必然走上社会化之路。

(三)传统文化。

中国和日本都是基于东方文化的国家,重视家庭的养老功能,两国历来有尊老、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而老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更愿意在家安度晚年。

(四)国家财政的支付压力

在护理保险制度实施之前的日本,社会性入院的现象导致健康保险费用急剧增加,对政府的财政造成了巨大压力,从1989年开始日本陷入了二战后最长的经济不景气时代,在整个九十年代,实际增长率几乎为零,如果不进行改革,不但会继续加大现有的支付危机,而且会造成代际掠夺,为下一代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困难;中国尽管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面对日益扩大的养老需求,养老资金的缺口也在日益扩大,国家财政面临很大压力;

(五)改革前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相似

日本在改革前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与中国现行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存在许多相似的问题,如护理照料机构、床位数及服务人员严重不足,服务的提供机关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不高等。

四、日本护理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尽管日本的护理保险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是由于两国诸多国情的相似,这种制度仍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国借鉴。

(一)对于中国的老龄护理事业,政府确实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可能让政府拿出更多的资金来解决这一问题。1980年时中国政府经营的社会福利院是669所,到1996年,达到了1000所,增加了49%,然而中国每年有300-400万老人希望入住,显然供给远不能满足需求 。另一方面,家庭功能的减弱使得家庭养老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就是走社会化的道路,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是为老人提供经济上的保障,而社会护理制度提供的是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保障,这两方面的保障对于人们来说缺一不可;

(二)将家庭护理社会化,由社会来提供必要的保健及医疗等护理服务,大力培养护工,以社区为依托,使家庭护理和设施护理相结合,为老人提供护理服务,这既可减轻国家举办大量福利设施的财政压力,又减轻了家庭成员的护理负担,还增加了就业岗位,可谓一举多得;

(三)完善的社会护理保险可以解除人们对老年时护理问题的担忧,将人们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转移到依靠国家和社会的观念上来,有利于我国人口政策的顺利开展,缓解人口对经济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四)日本政府在2000年4月宣布开始实行护理保险制度以来,已有多家人寿保险公司介入有关护理服务事业。我国的寿险业也应在这方面作出相应的努力,开发有益于高龄者晚年生活护理方面的险种,这会成为新世纪商业保险业务的一个新的发展点,也可以弥补正式制度的不足,最大程度的提高高龄者的生活质量。

五、在我国建立老年护理保险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的经济、社会越来越多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如何建立一个使广大老年人能够自尊、自立、自助且有广大社会支持的制度 ,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国家应尽快出台护理保险方面的法律,从法律角度对护理保险制度进行规范,在法律的统一规范下开展公平竞争,以提高服务效率;另外,加强管理,在全国建立护理保险制度的管理机构,负责护理保险制度的设计和护理咨询、预防管理和服务申诉等工作,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二)要充分利用媒体和舆论的宣传,使人们认识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立社会化的老年护理体系的必要性,使整个社会转变思路,将依靠家庭护理转移到依靠社会性的护理制度上来。

(三)在护理制度的设置上,应采取政府主导型,尽管现阶段政府没有能力满足国民的需要而不得不借助社会力量,但它必须给予老年护理制度必要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引导老年护理机构向福利型而非盈利型发展 ,同时合理确定个人、社会和政府在老年护理制度中的责任和各自应负担的比例。

(四)在护理保险的体系设置上应采取应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方针,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养老保险负担水平,适当拉开档次,从城市开始,逐步推广完善,扩大覆盖面;在形式上要灵活多样,根据不同收入水平的老人的不同需要,设置不同的服务项目和质量标准,以供不同需求的老年人选择,另外,对于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如何使他们在养老院里尽量过上类似社区甚至家庭氛围的生活,以及如何保证和提高养老设施的服务质量,是护理保险制度向现今的养老设施提出的新课题。

(五)在护理服务的实施上,要体现出对老人的方便适用。应该最接近辖区内老年人的居住地,或是和社区服务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利用社区具有熟悉情况服务便利、迅速的优点。同时也可达到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促进社区就业的双重目的;

(六)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护理工作能否取得良好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无论是设施服务还是居家服务,都应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和技能培训,并引入资格认证制度对其能力进行考核和认定,以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实施。

总之,面对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如何才能满足老人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需要、提高晚年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有效且可持续发展的护理保险制度,通过社会性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还需要进行多方面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关煜平.护理保险制度日本养老保障新举措[J].安阳大学学报,2004,(9).

[2]李黎明,张永春.日比野省三:试析老龄化社会与日本的“看护保险制度”-兼论中国的养老社会化应强化生理和心理的保障功能[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2).

[3]仝利民.日本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2,(1).

[4]庆刚,王伟华.日本老年看护保险制度的借鉴分析[J].财经论坛,2005,(3).

[5]谢蔼.日本的老人看护保险制度[J].现代日本经济,2001,(3).

老年失智的护理知识范文2

【关键词】老年人;静脉留置针;护理

1前言

静脉留置针可较长时间的留置在血管内,是由于静脉留置针对病人血管的刺激性小,而且导管的柔韧性也好,在临床上已经广泛的使用。患者在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过程中,可自由活动,并且没有感到不舒服,这样既能减少病人由于重复的穿刺而导致的疼痛还能很好的保护患者的血管以及如果发生输液意外时,能及时的进行抢救措施,特别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2临床资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119例老年患者,其中男65例,年龄59一87岁,平均年龄 ( 70.33士7.5 8 )岁;女54例,年龄59一83岁。119例老年患者的输液和输血都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在输液的过程中,排除含有对患者血管有较大刺激性的药品。所有老年患者的静脉留置针时间最短的d2,最长的为16d,平均时间为 (5.91士3.42) d。

2.2 方法

对于一些血管较脆并且缺乏弹性的老年人,一般应选择那些弹性较好、比较容易固定的、又直又粗的,而且要避开关节部位,最好为头部、肘部静脉等,还不能有静脉瓣的血管。首先要在患者注射的部位严格的消毒,静脉穿刺时最好使针与皮肤成15。一30。角。旋转让留置针外套管松动,然后在进针时,速度尽量放慢, 在沿血管进针之前,要先使针管内回血后再进针。用拇指和中指将针芯固定好, 再慢慢的将针芯退出,直到套管全都进入静脉,最后将止血带放开,拔出针芯。将无菌贴膜贴在穿刺的部位当穿刺成功时,这样可以使留置针更好的固定。

3结果

在这119例患者中,有4例发生套管堵塞,占全部患者的3.36 %;有6例发生液体渗漏,占5.04 %;有4例发生皮下血肿,占3.36%;有11例发生局部静脉炎,占9.24 %;有7例发生穿刺部位感染,占5.88%。

4讨论

4.1 套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

在护理静脉留置针时, 管道冲洗必需要彻底,在输高营养液、血液制品及大分子药物时就要使用较大直径静脉输注。此外,与留置针导管堵塞密切有关的有糖尿病患病的实际、性别、凝血酶原以及封管时间等 [1]。糖尿病患病的时间越长, 导管被堵塞的机会就越大,血管被破坏的程度就越来越高。而且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时间越长,血管堵塞的情况就越多。此外,引起导管堵塞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封管输液的类型和用量的多少以及推注的速度选择不当等所导致的 [2] 。因此,在完成输液时,要将管道严格的彻底冲洗干净,封管时应选择合适的封管液,然后再缓慢的推注。如果发生血管堵塞就不能用注射器推注,应该马上将管回抽,预防凝固的血栓进入血管内,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并发症。

4.2 置管处皮肤的护理

穿刺点周围的皮肤应使用茂康碘来消毒,既可在通过皮下的通道时能预防细菌反向进入血液,也可观察注意到针头是否有滑脱和移位的现象,穿刺点的部位有没有渗液或者发红以及皮肤的周围有没有过敏和潮红。如果皮肤没有消毒或晾干,就会影响到胶贴的粘度。

4.3 拔针的护理

因为老年患者的皮下组织比较松弛,如果拔针的方法不正确,就非常容易导致血管的附进出现淤血,部分的地方会出现疼痛,因此在拔管时,在穿刺点的前方使用无菌棉签进行按压,然后的拔出静脉留置针,到没有血流出就停止按压。如果按压的方法不当,会妨碍血管的修复以致血管壁收到损伤,影响再次穿刺,造成穿刺的地方出现淤血。因此在按压时,要记得只按住皮肤的进针点,血管壁的进针点是不可按压的。告诉患者在举高输液的肢体的同时一只手可按压进针处,这样可降低患者针眼以及血管周围出现淤血的症状。

4.4 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

一些到老年人患者的血管很脆并且还没有抗化学的性能, 还有机械性的损伤以及弹性较差,因此容易引起静脉炎。因为在进行穿刺的时,患者的血管壁收到了损伤。血管的内皮受到二次损伤是因为一些刺激性药液的输入,最终导致了管的尖端汇集了血小板,放置的时间长了就形成了血栓,最后演变成静脉炎。因此, 静脉炎的发生率与套管针留置的时间成正比。等 [3]认为留置时间最后以d 6以内。

4.5 感染的原因及护理

造成感染的因素是护理人员不严格遵守医院的无菌操作制度、对于静脉穿刺的操作不熟悉、留置的时间过长以及患者自身的的抵抗力太弱等。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护理的章程来进行操作,在操作时要保证进针部位的洁净无菌,要适当的加强患者机体的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和抗炎能力。

在临床上,对于老年患者的使用效果非常好,并且静脉留置针已广泛使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置管后所引起的静脉炎和出现一些针头堵塞的现象,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在临床输液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无菌技术的流程来操作,熟练并且掌握穿刺的技术,并且正确无误的选择穿刺的部位,这样就可以预防针头阻塞,有效地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东梅.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针堵塞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13 19-132 0.

老年失智的护理知识范文3

【关键词】优质护理;血液透析;透析患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我院成为广东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单位之一。

1 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和方向

“优质服务示范工程”的展开,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也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努力示范的平台。结合优质护理服务的方向及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特点,在我科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实行优质护理,保证了治疗效果,使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轻松愉快地完成透析治疗及能回归社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2 优质服务的方法和实施

2.1实行护士包干责任制,每一名护士分管5-6名老年透析病人,包干所管病人的一切治疗、护理等等。包干责任护理强调把患者全面看待。老年患者年龄大,子女工作繁忙,无时间顾及,透析期间多有焦虑不安甚至孤独感。责任护士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力满足,对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耐心细致的回答。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透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如饮食、活动等,责任护士要熟悉分管的每位患者的整体情况。

2.2 因患者每周接受血液透析2~3次,每次4~5小时,因此在透析前帮助患者清洁穿刺侧肢体,做好个人卫生,生活不能自理者由护士协助。老年患者在透析过程中需要进食,上厕所,护士协助患者,保护好穿刺针不脱落。

2.3医院积极配合,大力改进护士的工作条件,使用移动电脑、多功能治疗车。使护士能更好落实床边工作制,时刻能在病人的身边,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医院并规范了服务用语,公开基础护理服务项目的内容,使我们的工作得到社会及病人的理解支持与监督。

2.4在护士的培训上,也建立了不同层次的护理培训制度,并界定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落实层级护理。护士长对护士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考核,科护士长对护士长进行考核,护理部对科护士长进行考核。

3 优质服务的效果

比较实行优质护理模式前、后的病人满意度。2011年1月~6月实行优质护理模式前,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在我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98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每月底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1],回收96份,回收率98%。2011年7月~10月,实行优质护理模式后,在我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87例,问卷调查回收84份,回收率96.5%。两组在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病情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老年失智的护理知识范文4

【关键词】胆管结石;肝叶切除;围手术期;护理;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81-02

肝叶切除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最彻底有效的方法[1],老年人患肝内胆管结石颇为常见,且同时合并有肝外胆管结石,伴有其他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手术风险高,护理难度大。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围手术期的细心观察和特殊的专科护理是患者顺利渡过手术关的有力保障,是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2]。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科为42例60岁以上老年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行肝叶切除手术,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龄60-79岁,平均68岁,其中70岁以上11例,占26.2%。全组发生急性胆管炎者5例(12.0%),肝硬化2例(4.7%),合并心血管疾病16例 (38.1%),糖尿病11例(26.2%),呼吸系统疾病8例(19.2%)。

2 手术方式与治疗结果

全组病例在全麻下行肝叶切除,其中左肝叶切除31例(73.8%),右肝部分切除11例(26.2),胆囊切除39例。术中常规胆总管探查,放置T管外引流38例,胆管空肠吻合内引流8例。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例,切口感染3例,胆漏3例,出血2例。治愈40例(95.2%),1例(2.4%)因肝断面出血第二次探查手术后止血效果差而放弃治疗出院,另1例(2.4%)于手术后第2天发生脑干梗塞死亡。

3 护理与讨论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老年人由于全身各器官系统生理功能减退,普遍存在对治疗信心不足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担心手术能否成功,身体状况是否能耐受手术,手术后的治疗效果以及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等,表现为紧张、焦虑、失眠等,心理学研究表明,负性情绪可造成生理、精神、免疫三大系统的紊乱[3],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我们深入病房与患者及家属交谈,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安慰和开导,在生活上提供适当的帮助,使他们体会到家人及医护人员的关爱,消除顾虑,配合手术。

3.1.2 术前评估及合并病症的护理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准确评估心脏、肝脏、肺、肾、脑等各脏器功能,预测手术后护理重点,准备好所需要的抢救物品。发生急性胆管炎的病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腹痛情况,遵医嘱给予抗炎、输液、吸氧、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本组16例病人合并有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请心内科医生会诊指导治疗,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避免手术加重或诱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者禁止吸烟,保暖防止受凉,咳嗽痰多合并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糖尿病患者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告诉患者及家属高血糖状态可以使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增加,伤口感染不易控制,指导患者低糖饮食,遵医嘱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注射治疗,有条件者使用胰岛素泵使患者尽快控制空腹血糖在8-12mmol/L之间。肝功能不全者给予护肝利胆药物如葡萄糖、支链氨基酸等以增加肝糖原储备,同时静脉或肌注维生素K,适量输注血浆或白蛋白,减轻肝脏负担,改善肝脏功能,保证手术安全。

3.1.3 营养支持护理 病人入院后详细指导病人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饮食,鼓励病人少食多餐,观察病人进食情况,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手术耐受力。

3.2 术后护理

3.2.1 常规护理 去枕平卧位、头偏一侧至麻醉完全清醒后,抬高床头20-30°,卧床3d,卧床期间床上抬臀、翻身活动,3d后根据患者情况逐步下床活动。禁食至胃肠功能恢复后开始给予低脂流质饮食,然后逐渐过渡到低脂半流、低脂软食。低流量氧气吸入48-96h。

3.2.2 生命体征的监测 维持循环及呼吸系统的稳定是患者手术后护理的重中之重。本组病例手术后予以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每1-2h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记录24h尿量。腹部手术后早期液体治疗是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环节,若液体治疗不当将会增加围手术期的死亡率[4]。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合医生给予合理的液体治疗,通过匀速适当的输液,使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维持在心率30ml/h、中心静脉压5-12cmH2O,既避免因输液过快诱发心律失常、心衰,又防止因液体不足引起肾衰等各种并发症的增加。本组2例患者术后15小时输液完毕后出现汗多、脉速,心率增快达130bpm以上,中心静脉压3-5 cmH2O,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快速输入复方氯化纳500ml、羟乙基淀粉500ml后各项指标渐趋正常。呼吸功能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面色、血氧饱和度、神志状态,判断患者是否缺氧,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

3.2.3 引流管的护理[2] ①胃管的护理:持续胃肠减压48-72h,排气后拔除。留置胃管期间口腔护理2次/d。②导尿管的护理:留置尿管2-3d,给予会清洁2次/d。拔管前间断夹管训练膀胱功能,拔管后观察排尿情况。③腹腔引流及肝断面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以判断有无出血、胆漏。④T管护理[2]: 妥善固定,勿牵拉、扭曲受压,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胆汁量、颜色,每天更换引流袋防止感染。并对病人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防止T管脱出。2wk后开始试夹管,观察3-5d若病人无腹胀腹痛等不适,带管出院,3月后行胆道造影或纤维胆道镜检查,无残余结石即予拔管。

3.2.4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⑴胆道出血:胆道出血是肝叶切除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由于肝脏表面血供丰富,术前肝功能损害而致凝血功能低下者,肝断面的血管容易渗血,甚至出现大出血。因此手术后病人出现腹胀、烦躁,脉搏加快,血压下降,或腹腔引流管内液体由暗红转为鲜红、T管内有红色液体流出,应考虑胆管出血,及时给予处理。本组出血2例,1例给予药物止血、输血治疗而好转,1例出血量大经保守治疗无效,第二次开腹手术止血后72h再发出血,放弃治疗出院。⑵胆漏:胆漏是胆道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若手术后病人出现发热、腹胀、腹痛,腹腔引流管引出黄绿色胆汁样液体,或伤口周围有黄绿色液体渗出,则提示发生了胆漏[5]。一旦发生,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以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本组1例漏出量大,并发伤口感染,给予中心负压持续吸引漏出液,同时给予静脉高营养支持治疗,效果好,于手术后第4周伤口愈合出院。⑶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老年人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手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监测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咳嗽排痰的情况,若出现咳嗽痰多、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下降,提示呼吸功能受损。麻醉未完全清醒者关闭镇痛泵,血压平稳者即取半卧位,每2-3h翻身拍背,根据情况予氧气雾化吸入化痰药物2-4次/d,指导并督促患者有效咳嗽排痰,遵医嘱给予有效的抗菌药物消炎治疗。

肝叶切除是一项创伤大、较复杂的手术,老年人由于机体组织器官功能衰退,其麻醉和手术的风险更大。所以手术前详细评估患者全身各脏器的功能, 加强并发病症的治疗,手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管道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蔚文.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S].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549-550.

[2] 丁淑贞. 临床护理工作规范管理流程手册[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41,153,156.

[3] 于德欣,栾立荣.浅谈手术前病人焦虑心理护理[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1,72(7):45.

老年失智的护理知识范文5

关键词:脑梗塞;老年患者;康复护理;应用价值

在老年人群中脑梗塞的发病率较高,该疾病会引发血管内膜损伤等症状,使患者神经功能出现缺损情况,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1]。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实施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以及肢体功能[2]。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运动以及语言功能得到改善,本文研究了康复护理在脑梗塞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9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塞老年患者,通过抽签的方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干预组以及对照组,45例干预组患者中男性为26例,女性为19例,年龄66~98岁,年龄均值经计算为(86.27±3.78)岁,这些患者中有非心源性脑栓塞患者20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25例;4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为25例,女性为20例,年龄65~90岁,年龄均值经计算为(85.43±3.44)岁,这些患者中非心源性脑梗塞患者有18例,心源性脑梗塞患者有27例。为了使研究结果能够为患者疾病的康复提供理论依据,使用相关软件统计分析其上述数据间的差异,结果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以及差异均不存在。

1.2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比如评估患者病情,询问其病史等情况,记录患者药物使用剂量以及方法等,定期为患者翻身防止压疮产生,除此之外还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3]。另外干预组患者需要同时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其主要方法为心理康复护理以及肢体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 显效:患者症状恢复正常,肌力在三级以上;有效: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较为明显,肌力恢复到2~3级;无效:患者症状以及肌力等均没有明显变化[4]。

使用相关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同时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前者分数与神经功能呈反比,后者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1.4数据统计分析 对观察指标中提及的相关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通过SPSS 17.0对其进行χ2或者是t检验,检验结果以P

2 结果

2.1护理效果对比 干预组45例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有效40例,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45例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有效总人数为34例,总有效率为71.11%。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的人数多于对照组,统计结果显示χ2=4.4444,P=0.0350。

2.2相关评分对比 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12±1.13)分,干预组患者为(4.37±1.15)分,t=15.6027,P=0.0000,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5.29±1.78)分,干预组患者为(8.69±1.52)分,t=9.7441,P=0.0000。干预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其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上述差异,结果显示P

3 讨论

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脑梗塞患者的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对其生命安全的保证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生存下来的患者会出现肢体、语言以及认知等障碍,因此需要通过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改善,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3.1心理康复护理 在对老年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对其心理状态进行相应的评估,根据结果制定合适的护理计划,使训练强度能够被患者所接受,避免超负荷引起的不良反应等情况[5]。另外,在进行康复训练之前,患者及其家属会对训练效果产生一定的预期,但是当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效果不符合患者期望,可能会使其产生焦虑、失望以及不安等情绪,甚至有部分患者会产生放弃治疗的想法。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护理人员要在整个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告知其坚持训练的重要性,及时询问患者对治疗以及康复训练有何疑问,耐心、详细地对其解答,从而提高患者信心和依从性。

3.2肢体康复训练 相关研究显示,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塞患者神经以及肢体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价值,且实施时间越早越好[6]。因此在患者卧床时,就应该引导其对肢体进行锻炼,在此期间,护理人员要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保证康复训练的顺利实施,防止肢体关节变形等情况的产生。在进行卧床训练时,护理人员需要对强度以及训练时间进行控制,防止增高患者的颅内压力,通常情况下训练次数为2~3次/d,训练时间为30 min/次,在其肌力恢复了一定程度之后,可进行坐位练习,初期由护理人员引导进行,并使用软垫等支撑其背部,在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让患者自主进行坐位练习。

其次,需要训练患者的平衡能力,通过各个方位的旋转以及物体的拿取,来提高肌肉活动能力,另外还可以适当训练其反应能力。如果患者在有物体支撑的情况下可以自主平衡站立,那么护理人员可以训练其行走的能力,通常情况下训练过程从抬腿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物体支撑状态下的行走,以及在训练时使用相应的辅助器械,直到患者能够独立行走为止。在此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保护,防止跌倒,并对训练强度进行控制。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要通过辨认图形等方法训练其认知能力,通过词组以及句子的练习训练其语言能力,通过训练其喝水以及接递物品等行为训练其日常行为能力。

参考文献:

[1]沈设芬,李瑛,毛云英,等.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4):98-99.

[2]刘威,张千,颜秋媚,等.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4):31-32.

[3]刘雪莲,蒋茶英,陈闯宏,等.社区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在脑梗塞导致偏瘫老年患者中的效果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6):753-755.

[4]吴雪婷.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4(15):124-125.

老年失智的护理知识范文6

【关键词】 老年性;胆管结石;ERCP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42-01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指肠切开术是目前已成为胆系和胰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技术手段之一。[1]尤其是目前高龄患者明显增多,因他们机体组织结构的变化、生理功能改变的特殊性,对ERCP的操作性带来更大风险,对当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我院自2007年至2011年共行25例老年性胆管结石患者治疗性ERCP,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5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63-82岁。临床症状有腹痛、发热、黄疸等,经B超、CT或MRCP检查均确诊为胆总管结石。25例成功进行诊治,其中留置鼻胆引流管15例,EST治疗11例,柱状气囊扩张8例,碎石网篮碎石5例,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术后发热3例,出现高淀粉酶血症2例。所有患者治愈出院。

1.2 器械 日本Olympus TJF260型电子十二指肠、高频电发生器等。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术前介绍这项治疗措施对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从而赢得患者信任,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3]

2.1.2 前访视宣教 有研究:术前详细访谈宣教患者,术中配合满意度明显高于未访谈宣教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未访谈宣教患者。[4]

2.1.3 完善辅助检查 术前要了解心肺功能,详细询问过敏史是否使用抗凝药物、做泛影葡胺过敏试验、三大常规检查血尿淀粉酶及白细胞计数与分类,监测出凝血时间。

2.1.4 嘱患者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术前禁食6-8h、禁饮4h。

2.1.5 物品的准备和术前用药 Olympus TJF260型电子十二指肠镜严格消毒,检查高频电发生器等器材及药品是否完好。术前10分注射解痉灵20mg杜冷丁50mg、根据患者情况可减少安定剂量或不用。

2.2 术中护理 取俯位,头偏向右侧,双手放于身体的两侧。摆好,协助患者将牙垫固定。当术中将内镜插至十二指肠,护士应根据患者十二指肠情况选择切开刀,导管插入胆管后用注射器抽吸胆汁后在X线监视下缓慢推注造影剂进行造影,发现结石后在X线监视将导丝送至适当位置,根据石头大小,协助医生做切开或柱状气囊扩张,在X线监视下将取石网篮送过结石,将结石从胆管内拉出至十二指肠。

2.3 术后护理

2.3.1 绝对卧床24h,病情好转后可增加活动量,做好心理护理。

2.3.2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

2.3.3 嘱患者禁饮.禁食12h,禁食期间给予营养支持治疗。饮食应遵循:禁食-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通清淡饮食过渡。

2.3.4 鼻胆引流管的护理 采用3M丝绸胶布妥善固定鼻胆管,如怀疑导管有少许脱出,不易强行往里输送,应固定好导管,观察胆汁引流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

2.3.5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3.5.1 急性胰腺炎 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应严格禁食并持续胃肠减压,应用抑酸剂,引流不畅可再次行十二指肠镜下胰胆管引流术。

2.3.5.2 急性胆管炎 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记录尿量,检查皮肤及黏膜是否有淤斑。

2.3.5.3 出血 发现患者黑便、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脉速及血压下降等,立即报告医生,快速补充血容量,静脉应用止血药。

2.3.5.4 穿孔 临床表现有腹膜炎症状。轻症患者给予保守治疗: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抗炎等治疗严密观察生命特征及腹痛情况,保守治疗无效及时外科手术治疗。

2.3.6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量多餐,一般每隔一周复查血.尿淀粉酶,每隔1月B超检查。

3 小 结

ERCP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技术,为肝胆胰管及十二指肠内的某些疾病诊断及治疗开辟了一个新领域[5]尤其是老年性患者。ERCP的诊治除需医生娴熟的操作技巧外还需要护士娴熟默契的配合和护理。因此,术前对病人进行心理评估,完善访视制度,术中配合娴熟,术后严格的饮食管理,对并发症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老年性胆管结石患者治疗性ERCP的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家英,严俊,邱红根,等.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287.

[2] 王雪峰,张文杰,全志伟,等.高龄病人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J].2002-8(2):13-14.

[3] 王萍,沈苑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管插管困难68例的护理配合[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1):4012.